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2024-07-21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经营服务范围不断延伸、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实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要素集聚效应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健全、经营者素质不高及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要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财政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推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夯实人才支撑等方面,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机制;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业农村部编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对指导各地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和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与传统小农户相比,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四大特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数量快速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引领作用持续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在引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等方面显示出强劲活力。二是合作形式多样化,出现了合作社加社员、合作社加种养大户等多种合作组织模式。三是生产经营范围逐步拓宽,生产经营逐步向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服务范围逐步向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耕种施肥等田间管理;销售向产前、中、后服务延伸。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要素集聚效应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健全、经营者素质不高及抗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自身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问题:在家庭农场方面,家庭农场整体上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分布较不平衡,农场主年龄偏大,生产经营记录不健全,家庭农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比较弱。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指导扶持服务保障体系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懂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的新型职业农民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特有联结农户的组织优势并未充分得到发挥。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整体上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机制不健全。

事实证明,哪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好,哪里的农业就有活力,农村就有魅力,农民的钱袋子也更鼓。新时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就要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从土地流转、财政投入、金融信贷、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把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初步破解了产业分散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难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土地流转服务跟不上发展需求、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保障机制不健全、土地“非农化”建设等问题,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因此,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制定土地流转激励政策,设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一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平台,实现农村承包地确权数据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融资、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和转化应用。建立“平台统一、资源共享、覆盖全县域”的农村集体产权信息系统,对农村集体产权实行集约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二要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建立土地流转日常监管制度,防止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及时发现、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节约用好每一寸耕地,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要严禁个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跑马圈地”而不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坚决防止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保护粮食生产安全。三要完善并实施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推广生物有机肥、农药使用,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二、加大政策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

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财政扶持政策,形成了政策集聚效应,不断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但总体上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扶持政策还存在系统性协同性不强、配套政策不完善、部分政策落地难等问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新趋势,财政支持要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活力。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在积极帮助农业经营主体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其发展的同时,地方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和农业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事项;鼓励各地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为目标,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扶持效果;积极探索支农资金整合有效形式,优化资金投向,提升发展效益。二要加大项目支撑力度。加强财政支农相关项目的整合,如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整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使项目资金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环节中的一些困难。三要加大对农技资金研发力度。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技术的研发、专业人才的培训等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强化农业应用技术的普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五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多渠道解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内容,及时宣传各地好的做法和模式,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准确理解掌握政策内容,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提高辐射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

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在地方层面,近几年有不少地方,或是政府主动作为,或是市场自发合作,通过信贷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政、银、企通力合作,多管齐下,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做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这个“成长的烦恼”正在不断破题。但同时还要看到,由于农业本身投入大、见效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普遍存在惜贷现象,一些政策性担保融资公司业务选择标准较高,规模小实力弱的经营主体很难获得融资机会。同时信贷产品创新滞后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信贷需求多样化不匹配,农业风险补偿机制落后、防范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也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为此,要打破乡村振兴金融瓶颈,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让金融服务更多地进入农村经济领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为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在国家层面,央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对激活现有金融资源,做好金融产品创新,解决好风险防控短板,进一步为乡村产业发展多渠道提供可靠充足的金融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广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等金融产品,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二要构建市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融资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三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有效提高对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保障水平;鼓励地方建立针对经营主体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制度,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探索创新保险责任广、保障水平高的农业保险品种,满足经营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四要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档案为基础,以农村信用信息整合共享服务为平台,以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为手段,解决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政府涉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难题,促进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诚信意识和提高信用水平,不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保障乡村金融健康发展,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保障。

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有的优势各不相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过程实际也是农业产业链有机重组和优化配置并实现专业化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谋共赢的能力还比较弱,在产业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等方面的合作还不够强。

为此,要以农业新型经营联合体培育为重点,按照“龙头引领、资源共享,联合经营、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的组织经营形式,寻求主体之间的联合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在整体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促进各经营主体的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一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实现优势互补,提质增效,增强带农增收能力。不断完善并提高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壮大县域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队伍;扶持一批基础好、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农业专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其向“专、精、特、深”以及外向型发展,扩大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发展。要提升龙头企业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加强联合合作,这是未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重要方向。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加大对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对上游可以倒逼种养基地扩大规模提升标准,对中游可以促进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农副加工产品,对下游可以促进流通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快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三是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并预先提留一定比例利润作为奖励基金,对自主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正向激励,推动联合体持续壮大,确保参与农户稳定增收。四是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联合会的主要职责是合理利用政府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由联合会出面,与金融部门对接,探索信贷新路子。由联合会牵头,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追加担保,撬动信贷资本;由联合会进行资质审查,提供“信誉担保”,盘活新型经营主体的沉睡资产。联合会通过发挥平台、桥梁和保障作用,达到连船出海、抱团集聚的发展之效。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形成的由一家龙头企业牵头、多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服务和收益联成一体的联合体形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凸显。这为新形势下创新完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五、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

稳定和完善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企农双赢的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新时代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政府对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实践中紧密型利益联结形式越来越多,但总体进展情况仍存在利益联结方式比较松散、利益保障机制建设滞后、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

为此,要着力构建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享机制,使小农户紧密聚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发挥后者辐射带动作用。一要优化利益分配方案。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延伸加工、流通环节产业链,通过利润返还、股利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使农户更多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红利。二要加强利益联结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以经营绩效和成本补偿为基础,构建互惠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享机制,使小农户紧密聚集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周围,发挥后者辐射带动作用。创新产业链,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的利益联结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互利合作、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2020年,山西十大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户超过了200万户,带动农民户均增收超过4000元。同时,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初步统计,农产品加工大概集中了10万多名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的問题。三要尊重农业经营主体的选择,尊重农民的意愿。采取何种联结方式要由各种主体自主选择。一方面,对农户来说,在选择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共享模式时,要关注当地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风向;要保护自身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经验的积累、信息的获取能力等恰当地选择经营模式和规模;要注重利益共享和较强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要承担带动引领农民致富的社会责任,在带领广大农户抱团发展中,不断聚集产业要素,构建起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分工明确的体系,形成培育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格局。与此同时,政府要做好中间服务,规范龙头企业在社会责任、经营期限、对农户的服务以及与农户之间的股权和红利分配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以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共享,是农业经营主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各地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培育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来看,仍存在着部分职业农民素质不高、掌握的知识和实用新技术不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

因此,加强职业农民培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要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职教中心为主体、其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资源为补充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要明确培训对象重点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二要优化培训内容。重点培训政策法规、创业理念、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培训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或社会化服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特别要强化电商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合作社管理者的电商意识,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放到电子商务平台,丰富销售种类,提升销售实力。三要创新培训形式。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特点和生产需求,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的“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教育培训模式,采取理论教学、现场示范、考察交流、跟踪服务等灵活高效形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建立产业专家帮扶和农技人员对口联系制度,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定期定点技术培训、建立专业咨询平台,构建产业人才发展长效机制。四要进一步做好培训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和培训成效,特别是培训中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美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努力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五要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对返乡下乡从事农业创业创新人员,从人才专项、货币补贴、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只有培养造就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才能把农民职业有前景、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郑玉萍.浅议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J〕.山西农经,2021(09):66-67.

〔2〕傅俊.建设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家园〔J〕.环境经济,2021(08):50-53.

〔3〕周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什么?〔N〕.中国妇女报,2017-11-18(A3).

〔4〕卢现祥,孙梦泽.提高中国内需的结构性改革,内在逻辑、结构失衡与改革举措〔J〕.社会科学辑刊,2021(02):137-147.

〔5〕王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21(18):73-74.

〔6〕张宇蕊.财政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2016(16):41-42.

〔7〕丁菡,夏旻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农业体系构建〔J〕.浙江农业科学,2021(01):210-214.

〔8〕郝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研究〔J〕.理论观察,2020(10):101-104.

〔9〕吴德正.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2):20-23.

〔10〕王海英,林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当阳实践及经验借鉴〔J〕.社会科学动态,2018(04):72-77.

责任编辑杜爱萍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毕业设计;项目管理工具

1、引言

随着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致力于“教育云平台”的研究与构建,许多高校也把教学科研工作转移到“云”上来。借助云计算在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学可以脱离软硬件、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让我们的教学更简单便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因此,借助“云”来完成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设计是最合适的。

2、云计算概述

2.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实体组成的一个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这片“云”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存储能力、高速的计算能力、稳定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廉价、快捷的智能化服務。

2.2云计算的特点

⑴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无需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运行,而是运行在“云”中的服务器集群上。通过云端对应用程序的不断更新,为用户提供廉价、快捷的服务。

⑵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并且,任何合法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云”在任何终端上随时使用数据。

3、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特点

3.1破除软硬件资源、时间、地点的限制

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往往与毕业实习的同时进行。通常要完成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而此时的学生们都分布在各个地方实习,无法共享学校提供的这些资源。那么,要求学生自行配备硬件资源和购买正版软件,似乎超出了学生的经济能力。但是,如果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软硬件资源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在云计算服务中,用户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本地电脑中,而是运行在“云海”中的服务器集群上,因此云计算对于使用云的计算机终端要求不高,软件的使用也采用“借用”的形式,这就解决了正版的软件的购买和安装问题。与此同时,有了这个云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完全不受学校机房开放时间及实习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毕业设计。

3.2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方便进度的管理及师生的交流

工作于“云”上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首先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学生可以方便的完成选题阶段开题阶段设计阶段结题阶段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从审查指导打分的任务。其次,它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为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发布公告,有能力的同学及指导老师则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给予必要的帮助。导师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去,即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基于云计算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管理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管理网站、Redmine和SVN管理工具、云计算服务端。

4.1毕业设计管理网站平台设计

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技术改进,其基本的工作流程仍然延续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因此,本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如下:

4.1.1教务管理模块

主要是对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题目管理、信息发布、系统设置和一些相关的查询、生成报表功能,需要系统管理员级的权限方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4.1.2学生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管理:选题阶段管理、开题阶段管理、毕业设计阶段管理、结题阶段的管理,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查询和报表的打印。

4.1.3导师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教师课题申报及指导学生查询,在选择每个所指导学生后,将显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图,同样包括四个阶段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相应的操作。

4.2 Redmine和SVN

Redmine是一个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它可以有效地管理课题开发的整个流程(包括需求、设计以及开发)。SVN是版本控制服务器,它可以记住每次上传到服务器的档案内容,以方便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代码的检查和对比。指导教师在Redmine上建立自己各个课题,再由管理员添加属于各个课题的学生。选题结束后学生就可以进入Redmine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课进行管理,提出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跟踪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Redmine可以保存各个毕业设计课题的代码,并将数据存储至云计算服务器中,方便以后对代码的扩展和完善。

4.3云计算服务端

云计算服务端可以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或者是在一台服务器上面建立多个服务器实例,并将每个服务器实例分配相应毕业设计课题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同时可以为web开发的项目提供服务器实例运行成果,便于完善和指导教师的审核。

5、技术难度分析

如何统一网站管理平台和Redmine、SVN三者之间的认证是本研究的重要技术难度,通过对Redmine的研究,发现定义Redmine的LDAP认证方式,可以实现三者的统一认证,即使用相同的账户密码认证文件。Redmine与网站管理平台的一次性认证,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平台认证后无需再进行Redmine的认证。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都广斌.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设计〔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袁文成,朱怡安,陆伟.面向虚拟资源的云计算资源管理机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3篇

1 电子航道图平台设计

电子航道图即利用计算机和空间信息技术, 将航道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 最终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它关注的范围是航道相关的资源。电子航道图技术有以下特点: (1) 直观性:能够直观地展示航道的情况和内容, 形象生动。 (2) 便捷性:为航道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管理工具, 使用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对管辖航道区域进行浏览和管理。 (3) 高效性:使用电子航道图技术管理航道业务, 可以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 深入性:电子航道图将地理信息系统和航道这两个行业融合在一起, 既有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又融入了航道特色。

电子航道图平台以电子航道图的显示、管理、应用和发布为核心, 其设计应该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在实用的基础上保证平台的技术先进性; (2) 标准化与扩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平台要有自身的地图、数据标准, 同时能够兼容其他标准; (3) 稳定性原则。平台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安全运行; (4) 人性化原则。平台要易于操作, 便于维护管理; (5) 特殊性原则。平台要紧密和所涉及航道实际情况相结合。其大致的逻辑结构和数据业务流程如图1。

其中航道测量数据库包括CAD图框、绘图水位、航道、航段、航槽、航道中心线、水深、航标、枢纽、过河建筑物 (桥梁、渡槽) 、临河建筑物 (码头) 等航道地理信息。

2 电子航道图平台涉及到的几个关键问题

(1) 空间信息框架。

电子航道图平台应选取前主流的空间信息框架, 主要涉及到大地坐标系和高程基准的选择, 如西安80坐标系和85高程基准。选择好空间信息框架后, 主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坐标和高程转换, 航道历史数据大部分选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和地方高程基准 (如广东省采用的是珠江基准) 。此外, 在使用遥测遥控终端获得航标、水位数据时, 须进行WGS84坐标系到80坐标系的平面坐标转化, 以及WGS大地高和85高程正常高的转化。空间信息框架对于这类平台或系统是最底层的支持, 因此, 相关航道区域的转化参数和高程异常值资料收集和储备很有必要。

(2) 开发平台。

当前, 可用于电子航道图开发的平台有很多, 比如Arc GIS平台、海图平台、Super Map平台等。选择怎样的开发平台决定了电子航道图平台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和相应的标准, 如选择海图平台, 就要遵循S-57数据文件;选择Arc GIS平台, 相应地就采用Geodatabase数据文件。目前国内内河航道没有规定使用统一的电子航道图平台, 这样造成了不同电子航道图平台采取了不同格式的数据, 如Geodatabase数据和S-57数据。在电子航道图平台中, 这两种主流数据格式的转换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而言, 多源海图数据格式的融合也是电子航道图平台的重点之一。

(3) 标准化。

标准化包括数据的分类体系和分类编码元数据标准, 数据的交换格式标准, 数据质量校核标准, 以及内河符号库体系的建立, 电子航道图的显示标准等。目前, 内河电子航道图尚无明确的标准可依, 国内主要借鉴国土方面和海事方面的经验, 结合航道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推动和建立电子航道图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

(4) 空间数据库。

电子航道图平台本质上是地理信息系统其核心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备份策略、扩容扩充、多源数据格式的融合、航道数据自身的特点、根据航道管理情况和运行机制制定适合的用户权限策略。设计和建立一个好的空间数据库是电子航道图平台建设的关键。

(5) 业务模型。

业务是电子航道图平台的应用核心, 最能体现航道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深度。开发和航道紧密相关的业务模型有助于管理者和领导层决策分析, 如河床演变分析、浅滩分析、河网模型、水沙数学模型等等。

3 平台实例应用

广东省航道局利用世界银行内河四贷款开发了广东省航道电子地图管理系统, 对电子航道图平台的建设做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初步成果。广东省航道电子地图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和空间信息技术完成了西江下游航道、莲沙容航道、北江中游航道、劳龙虎航道的的电子航道图数据库建设,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省航道局的垂直管理模式和广东省航道数据的横向关联情况实现了按角色权限对电子航道图的管理和应用。

广东省航道电子地图管理系统采用当前最为通用的Arc GIS平台, 通过Oracle10g数据库软件实现了航道信息资源的存储、管理,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使用Arc GIS Engine嵌入式开发技术和.net下的C#编程语言。该系统由C/S和B/S两个部分组成, 按功能模块来分, 包括系统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 航道图显示模块、航道图应用模块, 航道图发布模块。如图2所示。

C/S客户端系统主界面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图层控制窗、地图显示窗、鹰眼视图和局部视图等组成。系统运行中的截图如图3所示。

4 结论与展望

电子航道图平台的建设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国内内河体系中, 电子航道图尚无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可依, 深入开展电子航道图的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此外, 在航道的空间信息化进程中, 电子航道图的平台建设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它和航道其他信息化业务系统关联密切, 是整个航道信息化体系的数据容器和显示平台。

我们已经跨入一个数字智能化的时代, 构建以电子航道图平台为核心的数字航道乃至智慧航道体系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是航道信息化的目标。届时, 通过智慧航道体系, 通航船舶、各航运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能够及时地获得当前所关注的航道信息、高效地互联互通, 合理地生产组织, 可显著提高航道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进而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 水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大增加。电子航道图平台建设可提高对内河航道现有资源的管理水平和航运服务, 进而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本文对电子航道图平台的设计以及其中的几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广东省航道局航道电子地图管理系统项目对其做了应用说明, 最后对电子航道图平台尚需完善的工作和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航道图,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航道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 Alan Dennis, 等[著], 干红花, 等[译].系统分析与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1.

[2] (美) 隆里, 等[著], 张晶, 等[译], 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7.

[3] 广东省航道电子地图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报告.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2007, 1.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4篇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1期

搭建一流政务平台 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中江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查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江县坚持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提高行政效能建设、落实便民利民举措的重要平台,以加强政务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服务规范、廉洁高效、开明开放的政务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我室对中江县行政效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感到他们的做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高起点打造政务环境的主要做法

(一)夯实基础,打造一流的政务平台

为充分发挥政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今年该县挤出近600万元巨资迁建了政务服务中心,于5月4日正式启用并对外办公。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面积5000平方米,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配置了电脑、空调、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指纹考勤机、评价器、视频监察系统等配套设施。其硬件设施不仅是全县党政机关中最好的,与周边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相比也属一流。目前,政务中心进驻部门33个,窗口工作人员150人,集中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406项。

(二)健全机制,强化规范的政务服务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根据政务服务中心工作需要,增加了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成立了党组,健全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建设高素质的政务服务队伍,着力健全组织人事部门、窗口单位、政务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窗口工作人员按照30%以上的比例评选年度优秀公务员和工作人员;优先从有窗口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提拔干部;建立窗口工作人员教育管理机制,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礼仪、法纪法规、业务知识的培训,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对19个县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了整合,将各部门分散在各股室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该部门新成立的行政审批服务股,并整体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出勤须经部门领导和政务服务中心领导双重审批。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在县纪委成立行政效能监察室,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对各进驻部门和服务窗口的行政效能情况进行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省、市、县对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和网络监察;公开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建立特邀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和企业主中聘请监督员,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监督。为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强化考核评价。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提高行政效能考核分在目标考核分中的比重,并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考核办法。对考核不达标的部门,追究主要领导

的责任,坚决杜绝行政效能建设走过场、敷衍塞责现象的发生。

(三)狠抓落实,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一是狠抓项目清理。及时组织县监察局、县政府法制办等县级相关部门对下放的经济管理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专项清理,主动对接,将清理出的项目以网络和文件形式及时进行公布。通过清理和审核,全县共核定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406项,平均每个项目实际办结比法定时间减少15个工作日。同时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如婚姻登记、户籍业务、社保和就业服务等全部进驻中心。并协调两家银行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收费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有关金融服务。

二是狠抓窗口授权。为解决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各进驻部门均以文件形式对窗口服务进行授权,在窗口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真正实行服务前移、审批前移。对于确需单位领导签批的事项,由单位领导定期到窗口审签。目前,绝大部分项目的审批授权都已到位,县级审批的288个项目中,有268个项目在1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占县级审批项目的93%。

三是狠抓并联审批。建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制度,为投资项目办理开辟"绿色通道"。规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手续的办理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与行政效能监察室一起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各相关部门必须在并联审批会议上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并在政务服务中心审核的办结时间内办完属于本部门的事项,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全程跟踪协调,督促部门办理。目前,全县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的时间只需要57个工作日,比原来节省了100多个工作日。企业对其办事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很满意。

四是狠抓国有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在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评标室",将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国有土地资源交易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共进行政府招标采购9次,举行公开拍卖会4次。进一步规范了招投标行为,节省了财政资金,杜绝了招标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

五是狠抓乡镇群众服务网络建设。在全县45个乡镇建立了群众服务中心,集政务服务、惠民帮扶和信访接待于一体,在各村(社区)设置了代办员,强化民情代诉和民事代办等服务。建立起了覆盖全县的政务服务网络,解决了基层群众找人难、办事难的问题,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事不出镇。

二、高起点打造政务环境的几点启示

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就是把众多的行政审批事项、环节"打捆"和"集结",化繁为简、集点为线,以最快的速度办结群众急需办理的事项,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优质、高效、规范、务实的政务服务,从而实现行政效能的最佳化。中江县政务服务中心自迁入新址办公以来,平均每天接待咨询和办事的群众1500余人次、办件1100余件;现场办结率93.7%,按时办结率100%;群众对政府机关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0%以上,群众反映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和行政审批中违规违纪的问题减少了90%。中江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是搞好行政效能建设的前提。中江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挤出近600万元

迁建了政务服务中心,这在全省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中都是十分少见的。中心建设过程中,党政"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既为行政效能建设打造了一流的软硬件环境,也为创建全省人口大县政务服务中心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2.依托载体,优化环境,是搞好行政效能建设的基础。中江县始终坚持把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优化软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真正做到了充分授权,确保现场办结率不低于90%,按时办结率不低于99%,有条件的部门还实现了"双百"目标。坚持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立起并联审批的"绿色通道"。收到了群众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3.全程监督,严格问责,是搞好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该县明确由县纪委书记分管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将县纪委行政效能监察室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在执行上出真招、动真格、见实效。同时,将所有的审批事项、审批程序、责任单位和审批标准时间对群众公布,充分利用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追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大力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和监督机制。

成员:向荣东 蒲世阳(执笔)

任晓波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5篇

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 v 1.0

2012年11月

第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 3

1.1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3 1.1.1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 .................................. 3

二、 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 4

2.1当前政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4

三、解决方案概述................................................................... 4

解决方案介绍............................................................................................................... 4

四、功能介绍 ....................................... 5

办公自动化 .................................................................................................................. 5 会信通 ....................................................................................................................... 12 移动代理服务器 ......................................................................................................... 20

第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1.1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1999年,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联合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各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得到了在京部委、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在统一规划和各地电信部门的有利配合下,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相关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站点。

“政府上网工程”启动至今,各级各地政府在政府信息在线发布、政府职能在线服务,政府网站制作维护乃至政府办公电子化等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同时也为中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网络上树立了新的形象。在政务信息化进一步开展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如何规范各级政府网站,如何通过政府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切实降低办公费用、提高办公效率,如何通过网络监督勤政廉政建设,这些都将对政府上网乃至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1 实施电子政务系统的目标: 1. 充分利用党委、政府、部门机关掌握着的社会信息资源 2. 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

第3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3. 实施电子政务有利于减小机关公务员的劳动强度 4.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无纸办公、节约办公经费 5.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对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6. 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内部的知识资源和技能

二、 电子政务现状分析

2.1当前政务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缺乏统筹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严重,资金不足与投资分散化的现象并存。 2) 电子化、网络化办公水平还较低

3) 在政务领域里的应用水平和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还较低。

三、解决方案概述

解决方案介绍

本解决方案面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网络互联标准、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系统安全策略、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性能与负载均衡、顾问咨询方法、项目实施与管理规范、技术支持与知识迁移

第4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等广泛的内容,为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此外,解决方案中从应用和技术两个层面对如何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提出了完整的实施标准与规范。

根据政府机构的业务形态来看,通常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应用领域:

1.办公自动化:面向政府和事业单位,为其提供政策、法规、条例和流程的发布和管理等服务,提高政府内部的运作效率;

2. 会议通知:使用了短信加语音的提醒方式使传统的会议通知方式移动化,提高政府机构内部办公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3. 信息发布:政府内部各部门可利用系统的信息发布发布功能,以短信的形式,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发送给政府内部人员或广大群众,如安全提醒,汛期指挥信息,政务公文发布等;

四、功能介绍

办公自动化

本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公共信息、沟通交流、工作流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公文管理、系统维护和移动办公等9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第5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系统主界面如下所示:

第6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主要模块的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公文管理

在政府部门内,每天都有大量的公文需要处理,传统的处理办法是拿着纸质的文件挨个部门找领导签批或审阅,不仅办理效率低,以后也不方便查阅,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公文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发文管理

发文稿纸设计

在发文之前,首先要设计好发文稿纸的格式,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文稿设计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单位的需求很方便的设计发文稿纸

第7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的格式。 正文模板设计

本系统支持公文自动套头,需要先在Word里设计好文头纸的格式,在创建公文处理流程时就可以选择该模板。在模板内可以设置一些宏变量,套头时系统会自动进行替换,例如文件标题、发文字号等。

发文流程设置

发文之前需要由管理员设计好办理流程,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流程设计器,管理员可以很方便的设计出公文的处理流程,并且,可以精确的设置每一步哪些人可以办理、可以在表单里填哪些输入项等信

第8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息。

个人办公

本模块是为了实现对员工的目标驱动,让员工清楚的知道还有哪些工作要做,以及需要什么时候做完,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督促员工尽快将待办的工作完成,从而能够很好的保障组织整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本模块还提供了很多辅助员工个人办公的模块,能够提高员工个体的办公效率。

第9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工作流程

除了公文流转以外,政府部门还有其他工作需要申请和审批,为此,我们提供了日常工作模块,该模块基于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作流引擎,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程,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本公司的工作流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表单,支持图形化的流程图设计,使用工作流可以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 支持自定义表单:系统提供可视化的表单设计器,用户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即可自定义各种工作表单。

 支持自定义流程: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器,用户只需点点鼠标即可绘制出复杂的流程。流程支持分支,支持回退。

 支持图形化进度监控:用直观的流程图显示工作的办理情况,办理

第10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进度一目了然。

 支持权限的精确控制:管理员可以设置流程中的每一步由哪些人办理,以及每一步可以操作表单中的哪些输入项,从而实现权限的精确管控。

 支持固定流和自由流:本系统不仅支持刚性的固定流程,还支持柔性的自由流,从而可以对不同的人和事灵活的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做到刚柔并济,面面俱到。

 支持扩展插件:对于特殊流程,系统还支持外接插件,可以满足客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 支持手机审批:系统支持通过手机进行审批,极大的方便了经常出门的领导,避免因为外出而耽误工作的办理,实现随时随地办公。  支持短信提醒:当有工作需要办理时,系统会自动给办理者发送提示短信,以便他及时办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移动办公

现在很多管理者经常出差在外,很少在内部办公,与内部人员的沟通和有效控制成了很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为此,我们研发了手机客户端办公软件,它是专为管理者设计的一套产品化解决方案,旨在为那些事务繁忙却又具有决定权的领导者提供一个不受环境和地域限制的办公方式,以此来提高管理者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该软件通过无线网络与办公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用户可以

第1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在手机上审批各种工作申请、监控下属的工作情况、收发邮件、查看内部通讯录等。该软件目前支持Windows、Android、iPhone等手机系统,涵盖多个品牌的上百款手机,包括苹果、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LG、多普达等主流品牌。

系统主界面如下:

会信通

会信通(简称“EM” )是一套基于MAS而开发的完善的会议管理系统,目标客户是政府部门、学校及大中型企业。会信通系统使用了短信(彩信)加语音的方式使传统的会议、会务通知方式移动化,解决了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

会信通基于MAS基座开发而成,结合了MAS的短信/彩信通知功能和语音二次通知功能,本软件不仅可以批量发送会议通知短信,还可以实现收到短信之后的回复提醒,方便会议发送者了解通知的接收情况,避免因短信收不到而延误会议的情况。

会信通主要功能包括:通讯录管理、安排会议、会议列表(会议计

第1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划管理及会议纪要查询等)、备忘录管理、日程提醒及签到反馈。其中,对客户比较有吸引力的是会信通可以实现:

(1) 对会议进行电子管理; (2) 对与会者进行短信通知;

(3) 会信通结合了移动12536语音平台对与会者进行二次语音通知;

(4) 彩信提醒功能(即将推出彩信通知会议地点和会议议题等功能);

(5) 收到通知后手机反馈,手机进行签到; (6) 通讯录; (7) 日程提醒;

产品特点

第13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会议短信通知

用户通过会信通系统编写会议通知可通过短信或移动语音通知与会者。

1、用户通过语音平台可选择立即或定时通过短信或语音通知与会者并播放催阅内容。

2、与会者在收到短信后进行回复确认。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系统未收到与会者短信回复,则根据设置进行二次短信催阅;

第14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语音二次通知

基于短信会议通知再次通过语音呼叫方式通知会议参与者,通过MAS开发接口实现向参会人员发送首次会议短信通知,并要求回复,对未回复人员,再通过MAS向中国移动语音平台提交未回复人员的手机号码,进行语音干预的二次通知,并且可以实现短信内容直接语音描述。

此会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单独的操作使用界面。该业务通过WEB页面直观简单的操作方式即可进行短信加语音的会议通知,通过简单的设置可自定义会议通知的形式,并自动在系统中记录通知到达情况,可靠性高,完全能够替代现有会议通知方式,也可用于其它类型的通知、消息发布等,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取缔了传统电话方式,大大降低投入通讯费用和人力成本。用户可通过定制开发后的功能菜单自定义选择三种通知模式:即短信模式、短信+语音模式、语音模式。如现有会信通系统,可分配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可根据不同使用人员开放不同账户权限,如:只通过短信形式发送会议通知;如选择短信+语音模式,系统通过短信及语音方式通知与会者并播放会议通知内容;如选择语音方式,用户信息编辑完毕后,点击“立即发送”,系统将立即把会议内容发送到12536语音平台,点击“定时发送”,系统将在设定好的规定时间内触发语音发送。

第15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会议管理功能

用户可对会议进行编辑管理,每次会议通知后自动生成会议列表,用户编辑会议内容说明,上传会议文档等,以便在会议列表中进行查询。号码输入方式灵活,可以进行按部门导入或手动输入手机号码。

第16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历史会议查询

用户可通过历史会议查询模块,按照检索条件(时间、内容、与会者)等方式查询以往历史会议,以便随时查询历史会议纪要、会议文档等历史会议信息。并可根据需要导出excel方便统计。

通讯录管理

在会议管理系统中建立通讯录管理模块,可以将客户自有的通讯录数据生成文件后导入会信通系统,实现会议管理系统中通讯录模块的方便更新。此功能可以通过使用者主动录入通讯录名单,也使用者需要通过导入、导出的方式来更新会议管理系统中通讯录。

第17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日程管理

日程管理是会信通中很重要的功能模块。可帮助人员更加合理、有效的记录、管理日常工作,并对重要日程进行定时提醒,不仅达到工作备忘的目的,同时也方便领导。 备忘录

会信通的备忘录模块可使用户了录入备忘信息以及备忘文件,方便用户对备忘事项进行记载查看。

技术实现

我们需要实现以下一些功能:

■会信通系统通过网络接口技术(web service)实现与MAS平台

第18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的耦合;

■通过移动MAS平台,实现对与会人员的短信通知; ■通过移动的12536平台,实现短信通知后的二次语音通知。

实现方式

会信通系统与MAS代理服务器可以通过DB、API、Web Service、Socket等接口方式,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

第19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移动代理服务器

MAS(移动代理服务器)是以短信方式实现集团客户内部办公、对外营销与服务的移动应用产品,实现集团客户员工、客户、服务对象之间信息的实时交互,建立新的沟通方式,构建集团客户移动信息化平台。

总体技术特色与优势: (1)丰富的基本功能;

(2)支持大批量短信群发和超长短信;

(3)支持回执、失败短信自动重发和回执状态报告; (4)电信级的标准行业应用产品,稳定、可靠和操作简单; (5)业务生成器,可快捷的自定义生成各类应用,完全零编程;

第20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6)定义的短信业务可以和集团客户业务系统融合,直接读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7)丰富的短信业务统计分析功能。

MAS具备易用性、扩展性、图形向导式业务生成、WAP应用几种特性。 易用性

MAS服务器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采用B/S方式,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略懂电脑基本操作即会使用;

 每一步都有在线帮助;

 系统专门针对集团客户业务人员而非技术人员使用而设计;  业务生成器提供了非常强大易用的业务定制生成能力;  不需要编程、不需要写业务脚本、不需要写SQL语句即可生成各种动态业务;

 一切都能在图形化界面引导下轻松自然地完成;

 生成过程全部采取图形化操作,简单几个步骤、几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定制业务。 扩展性

为了适应集团客户的业务发展需要,MAS服务器提供多种二次开发接口,满足集团客户个性化、深层次的短信服务开发需要,例如实

第21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现与集团客户自身OA、ERP和CRM等系统的结合。

(1)通信扩展性

 支持多种短信网关接口和协议;

 支持各种移动信息化应用:短信、彩信、USSD、WapPush、PushMail、LBS、应用插件、客户端适配、语音短信、邮件服务器(POP3/SMTP)、Notes服务器等。

 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为将来的语音、视频等接口提供扩展; (2)行业应用扩展性

 中国移动具有丰富的行业应用开发经验,可以为各行业提供丰富的业务应用,快速稳定地对接企业IT系统,实现快速移动化需求;

 已实现的行业应用接口包括:金蝶KIS系统、STK/OTA卡系统、SAP系统、OA系统、零售快销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公安执法系统、工商税务系统、高校系统、医疗系统、物流快递系统、银行系统、保险系统、证券系统、航空公司系统、水电气能源系统等; (3)业务接口扩展性

 采用业务生成器,可以为业务发展提供业务生成工具;  为企业IT系统提供全面的二次开发接口:包括API接口、DB接口

Webservice

持C/C++/Java/.net/ASP/PB/Delphi/VB等常用开发语言和工

第22页/共23页

电子政务整体建设解决方案

具。

(4)便捷的通用数据库连接管理

 MAS服务器支持多种主流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通用连接模块”,实现与集团客户现有数据库的交互,支持Oracle、DB

2、SQLServer、Informix、MySQL等数据库接口。

电子政务平台电子政务论文范文第6篇

从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过程来看,最初的公共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的交易方面,例如运输能力的交易,交易的方式主要是即时性的承运业务撮合。最初的公共性的物流信息平台是水平、开放式的市场:货主在互连网的公告板上输入托运单,让承运人为这些托运单竟标。

但是物流信息平台更有活力的部分是专有的物流交换中心(例如管理一家工业企业的供应链)或者是专业化的行业物流联盟(例如汽车行业零配件与整车制造商的行业性协作联盟)。这些物流交换中心和行业物流联盟是基于已经存在的业务链和企业间牢固的商务关系。 对于物流业者和运输商而言,通过建立虚拟的物流作业平台可以协助提供高端的物流作业自动化处理,降低作业成本和服务价格,增加利润。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许多物流服务提供商将很快具备为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的能力。

本案的物流信息平台针对以下两类应用的需求:支持端对端的企业间电子商务的专用的物流交换中心或专业化的物流联盟(图1),水平型的物流电子交易市场(图2)。

1、 端对端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图

2、交换模式电子商务

专有的物流交换中心针对特定企业的供应链或特定关联企业协作而设计,必须满足特定的供应链组织架构、行业规则、特殊的装运需求。

电子交易市场除了能支持类似即时型的物流交易撮合,还要能支持多式物流,物流服务协议管理、以及例如运输优化先进的物流管理工具。

系统整体架构

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架构

三、 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商务架构

版权所有:厦门新荆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物流信息平台的底层是强大的开放式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构建与实体物流相配合的虚拟作业环境的核心。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必须能将不同作业系统、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数据格式整合成准确、实时的规范数据,并提供强大的基于可定制的商业规则的交换能力。 在开放式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上,不同的企业、行业联盟、公共型的物流系统运营商可以构建基于应用托管模式的单独的物流交换作业系统。

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多种类型的物流增值应用,例如对货物的跟踪、零担运输的合并,多式物流的整合,增值应用可以是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的一个高端的应用层面,也可以是外部增值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

开放性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

1、功能:

支持端对端的供应链协作

智能化的实时事务处理

安全认证支持

1、 信息基础:

从不同的作业系统中,采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技术,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整合准确、实时的规范物流数据。

2、 目标

区域内与物流相关的作业流程一体化,提高作业效率

快速定位货物运输状况;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3、 技术架构

四、 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架构

版权所有:厦门新荆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功能需求

1、 实时管理

所有在供应链进程中的事务都可以被实时跟踪和监测。通过实时的管理,掌控供应

链的实际状况。并可立即对物流环节中突发事件作出反应,以减少和避免损失。

2、 开放式的数据流

系统兼容现有的系统信息(如EDI仓单),并可导入RFID,定位系统(如GPS)等信息,整合转换成为相应的供应链信息(如设备状况、库存、装运信息和订单信息等)。

3、 安全及验证技术

通过对电子文档进行第三方认证,促进订仓、排载、配送调度指令无纸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作业流程虚拟化。

4、 事务处理能力

支持区域级的大量物流事务的并发处理,7X24的可靠性管理。并可根据实际应用规模的发展进行升级扩展。

5、 灵活性及扩展性

支持所有的企业间或端对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易以与企业内部系统(例如ERP)相接口。并可根据新的物流应用进行扩展。

6、 对供应链的完整管理

支持从订单到转运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对事务的智能化响应。为全程管理供应链提供手段。

应用托管:

以数据中心IDC的形式向物流行业提供应用托管业务。支持物流企业以低成本外包信息系统,使得企业在降低作业成本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其关键作业活动。

电子商务应用托管:面向需要分布式大量物流事务的并发处理的大型物流应用。通过提供7X24的可靠性管理,对事务的智能化相应等基础作业平台,满足高端物流项目对信息平台的要求。

上一篇:基础电讯服务贸易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