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22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高中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及法治意识的重要学科,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政治理念融入现实事件的分析中,教师需要将时事政治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深化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时事政治教育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   时事政治   教育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促使学生在时事分析中提升政治素养。将时事政治渗透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通过合理的途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一、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播报

在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独裁者”,学生也由过去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如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5分钟的时事播报,以此让学生了解时事热点,提高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政治理论进行剖析,以此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促使学生提升政治素养。

课前时事播报不仅限于小组和个人的资料收集、展示,学生还可以通过设计时事主题、参与集体讨论的方式,对时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国家每年都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将政治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两会”的内容与高中政治必修2的政治理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5分钟对“两会”的内容进行收集和播报,以此促使学生了解“两会”的热点问题,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政治生活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时事新闻

在日常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穿插时事新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分析现实问题,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为此,教師应该多关注时事,将时事政治的分析融入教学中,有效利用社会热点,增加高中政治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政治素养,从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大事,对复杂的社会形成初步认知,增强辩证思考的能力。

高中政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重视时事政治和教材内容的结合,发挥时政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政治课的党史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党的百年历史,让学生体会这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有多么不容易,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三、形象化分析时事政治

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自由的社会环境的支持,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会进行备课并制作幻灯片,为了清晰地解释一些枯燥的政治概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一些热点新闻,发展与时政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以此让学生多多关注时政,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教师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帮助、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时事政治,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包括哪些方面。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发学生对人民的权利与国家权力的思考,并提出问题:①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②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③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最后,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提问探究的方式,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意识奠定基础。

四、组织时事专题汇报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收集主题资料,用专题汇报的方式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政治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国内外大事件进行信息收集,并且将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信息收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政治意识,也对课本上的政治知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把东京奥运会作为时事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体育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全世界的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的大平台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不断突破自我。在这个过程中,各国运动员互相学习,不断进步,如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纷纷向我们学习乒乓球、跳水技巧,而我们则向他们学习田径、拳击方面的技巧,这就是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政治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五、 融入生活中的时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理论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为了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政治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例如,以《经济生活》这本书为例,虽然《经济生活》中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但是它们相对于快速变化的社会来说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将所学的经济知识和具体的时代发展现状结合在一起,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以经济结构改革的相关知识为例,书本上涉及的经济结构改革知识内容不够全面,并且有一部分过时的内容。对此,教师需要收集一些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改革内容,不仅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且关注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展现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除此之外,经济结构不仅能和新的发展理念结合在一起,还能和供给、消费、精准扶贫等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将这些时政和课本知识相联系,教师能够开阔学生的政治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从而促使学生学好相关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

总之,将时事政治渗透到高中政治课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政议政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激发学生了解时事政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加深对政治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更好地提升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静.探索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时事政治进行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59-60.

[2]武红霞.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乔晋伟.渗透时事政治,提升政治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7):59-60.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陶先生认为学识渊博的人成为老师,只有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典范,这无疑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政治知识之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思想政治教师的素养高低无疑十分重要。但是当今教育现状中,一些原因导致了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素养没有跟上发展的要求。下面笔者将从两方面分析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原因。

(一)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落实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首次凝练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影响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因素有很多,而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线执行者,可以说思想政治教师提高自己素养,无疑对学生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杜戎和教授在《讲授学》中提到教师在授课时要经过二度消化,教师要使学生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二度消化”,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自身的素养体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核心素养的非常重要,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关键。

2.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非常的丰富。在《教师角色新探索与教师发展》一书中,叶澜教授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深化的过程。2017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凝练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讲,将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在此过程中使教师专业化得到发展。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在某些地方中考时不考试,导致学生认为其不重要,到了高中,在选课时很多学生更是认为这门课程枯燥而不选这门课程。这样的现象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影响,这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削弱思想政治教师的积极性以及进行自我发展的动力。

2.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的反思评判意识不够

思想政治教师具有反思批判意识非常重要,如果具备,教师的教育理念将会得到持续更新,他们将拥有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相反如果思想政治教师缺乏反思批评意识,教师只能安于现状或者简单照搬各种教学参考资料、机械执行有关部门行政指令。这样不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不利于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3.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厚度不够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思想政治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了政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不去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从新课标对学生的要去中我们可以看到,就政治认同素养而言,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明确我国真实的历史,而法治意识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明确我国的法律知识并明确其最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结构是呈现网状结构的,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只把课本上的内容弄清楚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措施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几点措施。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社会地位,提供促进其发展的相关保障

思想政治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使命,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导向,一方面通过相关政策吸引优秀的素养高的人才进入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研讨会,围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除了政府外,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学校与学校之间应该加强资源共享,可以定期组织本地区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是不同的,各个学校之间不应该是敌对的关系,地区教研员应该定期组织各个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库,以此促进思想政治教师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思想政治教师提高核心素养的需要不断自我反思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这对教师的教学的教学与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对自己所惯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看其是否仍然适合新课标下的要求,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三)思想政治教师提高核心素养的需要终身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工作是一种“专业”“学习的专业”“终身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而且教师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思想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学科的与时俱进性更为突出,往往教材的变化跟不上现实的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落实“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前面我们分析到部分思想政治教师缺少知识的网络结构,导致知识的深度不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除了汲取政治相关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做终身学习者,这也为自己的学生做终身学习的踐行者做出了榜样。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研究探索技工教育政治课与信息技术之间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十分必要:一是过去一本教材、一张老脸照本宣科式的政治教学显得落伍而枯燥,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形式学生不愿意接受;二是技工学校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于哲学、方法论等部分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必要采取措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为实际的形象的有说服力的生动事例;三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现代化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促使政治课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所创新。二者结合的可行性有三点:一是当前计算机教学的广泛普及,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在加强,完全具备从内容到形式上结合的条件;二是新一代年轻教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也在提高,大多数能熟练使用电脑,不少老师能自己制作课件,另外,学生对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较感兴趣;三是目前互联网上政治学习的资源相当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德育、职业指导等网站或资源为老师和学生丰富完善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创造了条件。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有机结合的方式

1.利用政治或德育网站教学

把内容丰富、形式鲜活、贴近技校政治课实际的网站推荐给同学们,或者与同学们一起登录一起研究、学习、提高,把呆板的书本和文字变成入眼入脑入心的典型教育材料,使政治教育变得灵活而富有新意,提高教育和学习效果。

2.恰当运用网上搜索

互联网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提供了方便,应成为学习的有利助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搜索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德育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关键词,之后布置一些作业,叫他们结合网上搜索来完成,看谁解决得更为圆满、透彻,在班级里面交流,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尝试建立校园网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计算机老师帮助建立校园政治或德育网站(有校园网的可以建立政治或德育栏目)。政治课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叫他们搜集素材,然后由专业的网站制作老师指导,建立政治或德育学习网站或网页,使政治教育的表现力更强。为此,班级可以建立政治或德育兴趣小组,吸收优秀的同学加入,把它当成政治或德育教育网建设的主要力量。

4.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每一名政治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特点,课件是展示自己对政治课内容的把握以及计算机与政治课结合水平的窗口。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对学生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要加强政治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又要适时组织政治教师进行交流推广,为他们提供更多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5.利用电视等媒体加强政治教育

政治课要紧跟党的形势,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的一些重要事件。主流媒体上的报道理应成为政治学习的材料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认识的机会。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党的代表大会,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学习中央对西藏、新疆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政策,了解对汶川、玉树地震进行赈灾的基本情况等,以利于广大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有助于其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

三、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成为政治课的主导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偏离了国家对技校政治课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政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内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善政治课教学,教师的指导、教育作用不仅不能忽视,相反要加强,不是加强其照本宣科的能力而是要加强其运用各种方式实现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综合能力。

2.在运用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加强网络监管

互联网有利有弊,网上信息和资源极其丰富,但青少年的甄别能力有限,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所以要对学生上网给以必要及时的过滤,给他们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3.在政治课教师中普及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多种政治教学的辅助工具中,要重视加强政治课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网络知识、课件制作、网站的制作等知识的培训。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今天,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必须要做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理所应当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组成部分。

4.加强政治课教师的学习交流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政治课教师学习交流会,推广教学经验,交流授课心得,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的教研成果展示给大家并逐步推广,以此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技工学校)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层面,没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立,就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发挥着催生、支撑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作用,因此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内在要求。当代中国社会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较为薄弱,它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也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加快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才能切实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 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文明;政治社会化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弗巴于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随后成为政治学的重要概念而被广泛使用。

阿尔蒙德和弗巴根据社会公众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体系的决策、执行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把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政治文化,也称为公民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以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在政治民主化水平较高的政治体系中相伴生的就是这种政治文化;(2)臣属型政治文化,也称为臣民文化,是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体系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输出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集权型政治体系中弥漫的都是这种臣属性政治文化;(3)狭隘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权威、制度、规范等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处于十分模糊状态,人们没有影响政治决策及其实施的能力,如一些国家边远地区的村落中存在的政治文化就是狭隘型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和弗巴认为,狭隘型政治文化是一种落后的政治文化,是与传统的专制政治体系相伴生的;臣属型政治文化也是一种较落后的政治文化,它往往是集权政治体系的政治心理基础;而参与型政治文化,则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这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既催生和促进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又有力地支撑着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

参与型政治文化有自己特定的规定性:

(1)强调“理性的国家认同”。所谓理性的国家认同是指社会公众都自觉把国家团结和统一当作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都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着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和效忠感。简言之,就是社会公众广泛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法律高于一切、国家的统一高于一切”的自觉意识。

(2)强调“政权合法性来源于民主授权”。“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认为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民主选举是最佳的授予方式,只有经过人民选举产生的政权才是合法的。这种政治理念是对传统“君权神授”观念、血缘世袭观念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也是对“魅力权威”的合理扬弃。

(3)强调“理性的政治参与”。所谓理性的政治参与是指基于维护和实现公民利益为目的的、积极的、有序的政治参与。理性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性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政治民主。理性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越大,则政治民主化程度就越高。人们的理性政治参与行为是受正确的政治参与理念支配的,正确的政治参与理念越深入人心,则人们的理性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进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就越快。

(4)强调“开放、合作与宽容”的政治心态。这种政治心态是指政治活动过程中,在一个政治集团内部,或者一个政治集团对其他政治集团存在着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热情的而不是冷漠的、支持的而不是逃避的、宽容的而不是苛求的政治互信。这种政治互信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运行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缺少开放、合作和宽容的政治心态,可能造成政治个体或政治集团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指责和相互误解,有可能演化成为激烈的政治矛盾或冲突,进而带来政治不稳定。

(5)强调“政治输入与政治输出并重”的价值取向。政治输入和政治输出是政治体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两个环节,输入主要是公众对政治体系的要求和支持,而输出则主要包括政策制定、资源提取、产品分配、行为管制等。政治学家们研究发现,在传统政治形态中,人们关注政治输出远胜于政治输入,而在现代民主政治形态中,人们不仅关心政治输出,更关心政治输入。认为要推进政治民主化,就必须提高人们对政治输入的关注程度,确立起强烈的政治输入价值取向。

(6)强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理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是现代政治生活中被普遍尊重的价值准则,是人类先进的政治认识成果。社会公众只有正确认识、牢固树立、有效践行这些价值准则,才能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956年阿尔蒙德第一次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时,就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形成于本民族的历史以及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之中。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从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界定可以看出,政治文化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公共政策的主观取向,是一套新的政治规则、政治制度、政治程序、政治行为等形成和维持的社会心理根据,存在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规则、制度、行为等。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演,社会中一旦存在先进的政治文化,即参与型政治文化,它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也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民主政治不可能五条件地生长起来,它必然有一个启蒙和启动的过程,参与型政治文化正是这个启蒙者和启动者。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中参与型政治文化得以普遍发育和广泛传播,才可能催生出现代民主政治的规则、制度、程序和行为等。譬如,正因为有了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先进政治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普及,才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以民主为主旨,包含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等思想、制度和行为的形成及其不断发展而呈现出的进步状态。”“政治文明的特质在于先进的制度,特别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可见,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民主政治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成长不仅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现代

政治文明必须以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为起点。

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是巩固政治文明成果的重要工具。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实质就是人们对民主政治的目标、制度、规则和程序等所保持的坚定信念、高度认同和积极支持。社会中的人们一旦对民主政治保持这样的态度和情感,则民主政治体制的权威性就是不可动摇的。“当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演化为一种政治文化时,那么这种政治制度就获得了普遍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它不仅在法律规定上和国家机器的保障中具有合法性,而且在公民的心理中也具有合法性,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了这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任何个人意志和集团的意愿都必须与它相一致才能被纳入到这个政治体系中来。”可见,正是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普及,才能使民主政治得以巩固。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整个社会充斥的主要是臣属型政治文化,即使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由于没有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支撑和保障,这个体制不过是一个花架子而已,实际政治过程仍然按照集权或者威权政治的规则运行。“当政治文化没有变化,而强行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时,其结果只能导致人们对新制度的认知能力低下,从而使其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样必须传播和普及社会主义的参与型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直接促进了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和进步。从结构上来说,政治文明系统由四个层面构成,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技术文明。由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是直接受政治文化决定和支配的,所以建设具有先进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能够直接地促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积累和进步。另外,前面论及过参与型政治文化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更具有先导性、支撑性、保障性功能,所以,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还促进了政治制度文明的积累和进步。总之,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直接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而且其本身就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

三、当代中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化措施,进行了广泛的现代政治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政治实践层面,也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努力。但由于我国社会背负的历史包袱较重,加上市场经济远未发展成熟,公民社会的发育刚处于起步阶段,致使社会公众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保守和落后的政治文化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如果我们深入观察中国人的内心,就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变化很少。”

有很多学者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政治文化状况进行过实证研究,我们汲取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调查结果来研究分析当代中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

对社团的态度。社团是公民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而公民社会是参与型政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对“团体太多,会影响安定与和谐”这一说法,37.9%的人表示同意,45.4%的人表示不同意,5.8%的人说不清;“各种团体向政府提出要求,会伤害所有人的利益”这一说法,36.1%的人表示同意,43.5%的人不同意,8.1%的人说不清。可见,很大一部分政府官员对社团的存在和发展持否定态度,这是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缓慢,而臣属型政治文化仍然广泛影响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因。

在政治信任方面。据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对“不要随便议论政治问题,以免被人抓小辫子”这个问题,有18.4%的人同意,67.4%的人不同意,4.4%的人说不清。官员中都有近两成的人存在着政治不信任心理,在公众中的政治不信任心理会更严重。

在政治游戏规则的取向方面。据肖唐镖对地方官员的调查中显示:67.3%的人认为“民主体制总是要比其他政府体制要好”,14.7%的人认为“在有些情况下专制政府比民主体制要好”,4.2%的人认为“民主体制与专制体制都一样”,还有8.9%的回答是“说不清”。据徐增阳对城市农民工的调查:“如果您在工作或生活中发生自己处理不了的问题时,通常会向谁求助?”选择最多的为“朋友、熟人”、“同(老)乡”和“家人、亲戚”,比例分别为57.2%、47.9%和40.4%,而选择求助法律的仅占10.4%。这表明中国公众对政治游戏规则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政治输入输出取向方面。据张明澍的调查,当被问及“你是否想当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时,回答“如果可能就争取”的,占调查对象的22.4%,“如果群众选我当也无妨”的占33.6%,“不想当”的人占35%。这说明“中国公众心理指向的侧重点都是‘输出’,而不是输入,说明中国公众的参与意识不强。从本质上看中国公民尚未走出臣民的框框。”

在政治参与方面。据郭振林的调查,64%的农民从来没有参加过人大代表的选举;只有30.1%的农民想参加村委会主任或委员的选举,剩下的不感兴趣。可见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仍处在较低水平上。

在政治效能感方面。据冯伯麟的调查,在“对于政治的决策我一点影响力也没有”这项调查上,“很同意”、“较同意”和“不知道”三项态度的总和占总人数的58.8%。这说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效能感偏弱。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同时并存着臣属型政治文化和公民政治文化,但对公众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等,影响最深远的是臣属型政治文化,而参与型政治文化已经萌芽,并且随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在渐渐地发育和成长。中国公众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更多地是受臣属型政治文化的支配,表现为:习惯于借助传统的习俗和方式来解决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而不习惯通过现有的政治法律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和特权意识,尊长贵官,重言轻法,政治盲从突出,容易偏执;宗法观念严重,人身依附突出,缺少政治信任和政治宽容,容易结成各种非正式的政治团体;缺乏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政治有疏远和逃避倾向,容易产生过激的政治行为等。在这样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即使各项民主政治制度都建立起来了,由于缺少足够的政治文化资源的支撑,制度的运行都会流于形式,从而出现畸形化发展态势。

目前,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较缓慢,这与臣民文化盛行,参与型政治文化匮乏有直接的相关性。参与型政治文化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加快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驱散和消解传统落后、封闭、僵化的臣民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四、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须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

既然参与型政治文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寻求有效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

文化的方法和路径。尽管参与型政治文化可以在臣属型政治文化的夹缝中慢慢生长起来,但是,我国迫于国内外形势的压力,必须采取经济社会发展的赶超型战略,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型发展战略,这两项发展战略都不允许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是缓慢的。这是因为,政治文明建设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力地说明:如果没有政治文明的有效进步,那么,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也将受到制约。政治文明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求我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有效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加快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

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以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促进政治观念和政治活动方式的改变。市场经济是参与型政治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根基,也是参与型政治文化得以生成的最原始的动力。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运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它在促进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以其广泛和深刻的渗透力,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政治文化,孕育着社会公众的民主、平等、权利、法治等意识和观念。马克思说得好,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通过统一的市场将分散封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而且促成人们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反映着商品生产关系的概念”的形成。

培育公民社会,以公民社会的成长带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普及。公民社会是指不受国家公共权威于预和支配,却有权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过问国家事务的,具有自治性、自律性和自主性,公私兼顾的公共领域。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就是说公共领域是不受公共权力于预,而由私人组织起来讨论政治问题的领域。可见公共领域是具有强大政治社会化功能的领域。社会自组织是公民社会的核心。公民社会是参与型政治文化得以产生、发展和传播的社会根基,公民社会的成长,必将带动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普及。目前中国公民社会还处于萌芽期,由于政府对公共领域控制较严,使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极其缓慢,公民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还没有得到开发。所以,政府应该放松对公共领域的管制,把工作的重心从限制和控制公共领域,转移到对公共领域的积极培育,科学引导和依法管理上来。

引导社会公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最有效的途径。公众直接、普遍地参与政治实践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机制。通过直接参与可以使公众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和了解政治的运作过程,获取有关的政治知识和政治信息,增强对政治体系的认同;特别是通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可以提高公众的政治技能,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确立民主政治的竞赛规则、价值取向,强化对国家和政权的认同感。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等都是重要的政治参与形式,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尽快推进乡镇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选举,以拓展公众直接参与政治实践的渠道和方式。不仅把基层直接民主实践变成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而且也成为提高公众民主素质、民主能力、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有效途径。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开辟更为广阔的参政议政的渠道,使社会公众的政治技能、政治知识和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整个政治参与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强化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学校是最正式、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机构,每个政治体系都很重视学校在培养人们政治情感和形成基本价值观念方面的作用,都力图通过学校来传播有关的政治知识和倡导的政治观念和情感。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应该针对当前我国公众政治文化的现状,切实改进学校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是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强化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忠诚感;二是加强对我国政治体系基本知识的灌输和传播,使学生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培养对政治体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他们对政治体系的理性认识能力;三是加强学生的民主法制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法制观、人权观等。通过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的传播,使学生逐步形成民主政治所要求的政治人格。

提高大众传媒的普及水平,充分发挥它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大众传媒的出现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以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书籍、互联网等为载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政治信息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的出现和不断普及,以及其传播方式的不断多样化,使它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认识大众传媒对传播和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引导公民政治倾向,培养公民政治情感的重要价值。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国城乡差距太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长期不足,广大农村地区大众传媒的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广大农村地区较城市来说大众传媒的普及率还很低,传播的技术水平和手段都很落后,这限制了它在政治社会化方面作用的发挥。因此,尽快发展和普及农村地区的大众传媒,提高对公众进行参与型政治文化传播的覆盖率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应该注意保持各种传媒所传播政治信息、政治知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增强政治社会化的效果。

要重视传统政治教育系统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这个系统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建和发展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这套系统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曾发挥了出色的功能。只要对这个系统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进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调整,就可以把它建设成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和渠道,成为普及参与型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

以上阐述了中国政治社会化的几个主要方式和途径。应该说,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具有连续性的过程,社会化的手段也较多,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也有同辈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还有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施加的影响等等。这些方面有些是自发形成的,且不可控的,有些则是可以控制和施加影响的。上述都是政治体系可以直接控制、直接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政治体系既然要推进政治民主化,首先就该认识到这些方式和途径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价值,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可控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社会化活动,集中利用社会化的所有可控手段,形成整体合力广泛传播参与型政治文化,渐次地排挤和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生存空间,实现政治文化的转型,促进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政治社会化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了很多新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社会化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主次之分、有效結合需要高度的重视,因此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对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能够满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政治社会化的要求。

一、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现状

1.课程计划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课程计划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等,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履行公民义务等,由此可见,在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否则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2.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主要由必修和选修组成,其中必修课程内容有四个,选修课程内容有六个,大体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与思想政治有关的内容。但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过于依赖教材,无法抓住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使得整个教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

1.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既然是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发展,那么一定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化教学素养,才能使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得到新的改善,教师最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正因如此,若加深教师的政治态度,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环境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更加有利于教师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适合为学生创建政治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时,就要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逐步调整教师教学的脚步,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政治社会化知识。

总之,虽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政治社会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将其适当地进行磨合,既要找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政治社会化内容,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分离,这样一来,学生才能看到两者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编辑 谢尾合

政治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教育行业的必然趋势,也为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同时还可以对课外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政治的学习,对生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将在政治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为生活增加理论指导。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老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与政治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高中的政治教学展开论述,探究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创新路径思考

政治是从小学到大学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产生的影响让我们一生受益,在学校中开展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从古至今的政治大事,因为内容比较繁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枯燥,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便不会对政治有太多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高水平的技能,同时在思想方面也要作出正确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奠定更加牢固的理论指导,所以在开展政治教学时,老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状态,进行知识的获取。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指导。

一、增加学生对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为了可以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老師在对政治知识进行传授时,一定要增加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要对历史上的事情做到实事求是,将这些优秀的事迹灵活地运用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政治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也可以将我国的伟人故事作为辅助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年代的房屋,让学生从中理解到,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中。通过播放我国从古至今发展的视频,让学生见识到我国的发展速度,并让其明确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我国只有在党的正确指导下,才会有一个更加显著的进步,在国际的舞台上才会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其次,学生也可以在历史的变迁中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的积极影响,使其意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意义,只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指引出正确的方向。最后,老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彩的设计,让其通过老师的讲解,增加对政治的认同感,从而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思想引导,比如老师在讲解社会主义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知识的梳理,在自己的不断探索中,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教育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为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在政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为政治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政治课堂中,从而将自己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科学合理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比如在讲解民主选择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场听证会,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主决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课堂中,从而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其次,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讲解政治知识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科学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从而帮助其对政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出政治专题的教学环节,这样将社会上发展的政治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从而对社会的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在遇到政治问题时,便会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比如,老师可以将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问题引入课堂,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让学生通过对课外资源的收集,对如何继承形成一个自己的见解,随着城市的不断规划,我国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一定的保留,将标志性的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特色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实行方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这种引入问题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增加对政治的认识,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开拓创新的路径

随着法治社会的进程,老师不仅要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面对某种事情时,可以在法律的层面上,对问题展开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政治知识与法律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学生在对政治问题进行思考时,学会用法律意识进行自我权益的维护,这样才可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政治教学开拓出新的路径。其次,在政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要将法治意识贯彻到整体的课堂中。比如老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为了学生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知,老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事件的情景,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认知,让学生在法律社会下,对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在后续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对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也可以思考出更有利的实施策略,从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拥有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两大基础意识,为成为社会的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为了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政治教育,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从而收获到更多的政治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将自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进行高度的融合,增加其对政治知识的认同感,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爱国人士的伟大故事,让学生明白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杜绝战争的侵害,同时,也要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老师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师可以将网络技术融入到政治课堂中,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增加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才会有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政治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让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其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老师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而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对城市中的特色文化进行体会,从而增加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得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也为后续的政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在科学素养的背景下,政治教学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改变,不仅要对政治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要将法治意识以及科学精神融入到政治知识的讲解中,让学生增加对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政治学习水平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要对政治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研读,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政治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认知,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小林.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策略[J].求知导刊,2019(44)

[2]赵松.营造适宜的教学空间——浅谈培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

[3]李宏成.“小课堂,大社会”——探索社会调查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价值研究[J].考试周刊, 2020(26)

[4]杨枫.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选择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

[5]顾玉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运用探索[J].教育界,2020(42)

上一篇:如何提升个人能力范文下一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情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