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论文范文

2023-09-16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01—0111—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支撑,更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作为物理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把握年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生处于对自然与社会都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非常强烈的探求欲望。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叛逆心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无法保持长久。加之,初中生在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遇到坎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或消沉的情绪。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地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与关心学生,并与之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奠定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心理基础。

二、确定学习目的,激励学习动机

教师要创造更多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价值与学习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教师不能将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保证物理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摩擦力”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斜坡与一些不同材料的小道具,如小木块、塑料块、铁块等,让学生上台感受不同材质的小道具在斜坡上的下滑速度,让学生讨论摩擦力与什么有关,之后再进行理论讲解。这样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三、适当评价鼓励,增强学习自信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情感比较丰富,遇到事情就容易情绪化,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予其更多的正面评价,从而将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很多时候,教师一句理解的话便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面子,尽可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可以课后与其进行交流;而对于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则要及时予以鼓励,从而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进而带动每一个班级成员积极学习物理知识。

四、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

想要保证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对知识加深印象。

如,教学“压力效果”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按图钉比赛”。男生与女生各成一队,并将男生的图钉尖磨圆,原本信心十足的男生便会因此输给力量相对较小的女生。之后让学生观察图钉情况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解压力原理。这样教学,能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

总之,初中时期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基础时期,打好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编辑:谢颖丽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初中物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次序和教材的编排内容上给出建议,本文提出按照学科的发展顺序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次序。在教材中体现人文教育的思想,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由教材向学材过度,使得教材变成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材。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学材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們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作者简介:刘晓鸣(1988-),女,河南安阳人,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赵义泉(1959-),男,吉林吉林人,吉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主体地位;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以学生為中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善自身的能力,本文就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加强意识教育,突出主体地位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让学生了解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复习,使学生可以学会自己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要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能够互相交流,使学生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一个开放和主动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一方面是沿着教师的指导,另一个方面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该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

三、亲自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培养自主实验探究能力

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可以促进他们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该为学生亲身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建立迷你实验室等来使学生通过自我的体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探究来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要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应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多学习、多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永远处于积极乐观的发展状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刘建波.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物理教学指导策略分析[J]. 华章,2012(6).

(作者单位 贵州省安顺市民族中学)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4篇

1.1 缺 乏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各届的学生中较大一部分都认为物理难学,老师也反映物理难教,而这些思维都会以不同的途径输入到高一新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导致他们上物理课时心情紧张,思维受到压抑,而大大影响了听课效果,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带来的不理想的成绩又会不断加剧这种恐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 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导致物理学习的最终失败。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一物理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增强。在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习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 掌 握知识 、 技能不系统 , 没有形成较好的物理认知结构 , 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初中物理而言,高一物理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如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等知识点的认知度常常影响后面的能量、动量等知识的学习,而摩擦力教学安排在新教材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表现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技巧上, 新的技能技巧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整体法、隔离法、全过程法等技能,贯穿于整个高一物理甚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这些方法也是第二章中就开始涉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物理学习要求

高一阶段是物理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物理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分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 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提供套用“模子”。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学生自己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升入高一年级后, 面临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 ,家长的辅导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指望留下笔记课后再做钻研,但不知高中物理十分注重过程分析,思维方法的掌握,有许多东西无法写在黑板上的,真正到了要写式子时到是十分简单了, 况且高中课程内容量比初中大了很多,有很多同学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后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哪有时间和能力在没有帮助的条件下钻研笔记,最后日积月累,问题成灾,进而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的同学若不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将会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出现分化。

2消除学习分化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如果能在学习物理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2.2 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物理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效果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还有些较聪明的同学可能在初中平时学习并不太刻苦认真, 只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稍作努力,结果也能考出较好的成绩。这样使他们认为物理很容易学习而产生轻视心理,并把这种学习习惯带入高中,结果可想而知。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找出症结所在。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杜绝初中那种“临时抱佛脚,照样考得好”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和培养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基本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对学好物理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2.4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高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学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而不应该过多的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摘要:高一阶段的学生物理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初中阶段更为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高一下学期表现的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生物理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及其消除分化的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条件下,中学物理教师要成为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者、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形成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及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者。

关键词: 物理 自主学习 教学指导 教师角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自主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教育工作者倡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推广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条件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换角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教学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意义

近年来,自主学习一直是中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不同,他们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纽约城市大学的Zimmerman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3个方面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2]。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与他主学习相对立[3]。而庞维国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4]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认识:都重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同时也不会忽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Zimmerman就指出:“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探索方式往往会任务繁重、充满挫折、效率低下。”[5]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庞维国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尽管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导”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系统的教学指导[6]。

二、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的调查和分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来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因此自主学习理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对物理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情况可以为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教师角色转变提供现实的材料支持。

1.调查方法和对象

我们采用访谈法来调查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情况,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交谈来了解受访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对意义进行解释的空间”,[7]而且,通过访谈法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获取的信息比问卷测查更深入、准确[4]。调查是从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方法的获取、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及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等6个方面开展的。调查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的5名初二学生、天河区某中学3名高二学生及一名初中物理教师。

2.调查结果和分析

对于物理的重要性,中学生一般都有较高认识,明白物理对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数中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他们希望去自主探究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物理知识,但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足;有些中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学习经验的总结提炼出一些物理学习策略,但其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缺乏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难以保证科学性;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心态分化明显,有些中学生对待学习困难比较自信乐观,有些中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会有些担心和烦恼,还有些中学生甚至会因此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少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对学生针对考试而做的自我调整产生不利影响;高中生寻找、利用学习资源的主动性要强于初中生,初中生的主动性受到兴趣的影响较大,初中生和高中生搜索、利用学习资源的方法一般都比较单一。

三、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各方面发展尚未定型,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会受到外界因素的较大影响,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指导的影响,教师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内在因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改变原本的知识传递者身份,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指导、训练他们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学会学习[8]。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物理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学物理教师需要转换传统角色,积极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自主学习中。

1.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负者

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睡眠时间。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兴趣或灵感的驱使而想去探究物理知识,也常因时间不足而难以实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多方面原因,而其最直接的原因来自教师的心理误区,即刻板印象影响、从众心理作用、补偿心理作怪、成就动机驱使、期望心理错位[9]。过重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显然不利于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教师若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走出心理误区,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学生将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安排物理学习。

2.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

我国中小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轻视实践探索的现象,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不足。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个体的创新、探索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学生也面对着更为纷繁复杂的物理知识,他们会有更多的疑问,也会闪现出更多的有创新意义的念头,这些都将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他们关心的有关物理的理论、实验与实际应用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他们体会科学探索过程,也有助于他们积极、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设立探究目标、设计方案、搜集资料、得出结论,“自主性是探究式学习最本质的规定性”。[10]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由于很多物理探究活动对探究者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及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往往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教师需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使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更科学、高效,更具操作性,从而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者

个体要做到自主学习,自己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6]。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相对小学生而言,中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运用一些自主学习策略,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自觉形成一些利于自己物理学习的自主学习策略,这些策略的形成和应用促进了他们的物理自主学习。但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还较肤浅,完全靠他们自己提炼经验或借鉴别人成功学习经验而获得的学习策略难免会有不足,而且学生自身条件也参差不齐,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较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督促,让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适合自己的物理自主学习策略。

4.学生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此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则提倡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形式多样,有学习周记、学习档案、学生讨论、课堂提问、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面谈等,形成性评价更利于学生调控学习过程。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虽然支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却仍然主要依赖终结性评价,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这样必然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根据学习情况所做的自我调整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教师能够既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办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5.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者

物理是中学阶段比较难学的一门科目,而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又有很高要求,学生经常需要独立解决很多物理问题,他们在自主学习物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障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条件尚未成熟,很难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克服心理障碍,而他们有时又不愿意公开向教师、家长求助,这时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早发现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主动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帮助。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由物理学科本身、学生自身及学生与物理问题之间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当等三个因素造成[11]。教师在发现学生学习物理产生心理障碍后,要多和学生交流,找出根本症结所在并和学生一起确定解决对策,从而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主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结语

自主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它对物理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尽快转换角色,以适应需求。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物理教师的角色转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师范类院校也要给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7.27(2).

[2]Zimmerman,B.J.Development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Which are the key subprocesses?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16):307-313.

[3]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4]庞维国.自主学习的测评方法[J].心理科学,2003,(5).

[5]Zimmerman,B.J.Attaining self-regulation: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In M.,Boekaerts,P.R.,Pintrich & M.,Zeidner(Eds.),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00:13-39.

[6]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6,95.

[7]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0.

[8]Bolhuis,S.,Voeten,M.J.Toward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what do teachers do?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1,(17):837-855.

[9]刘承焜.谈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教师心理误区[J].教育探索,2002,(3).

[10]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64.

[1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9-120.

物理学习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经多年的教育教学探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周围的许多教师中,由于教学思想上的惯性,残留在部分教师头脑中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不能立即消除,仍然妨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具体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做、并且有条件做的许多重要实验,因嫌麻烦而被人为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学生。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而创新是能力的灵魂,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身为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勇于质疑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理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评。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光的传播”教学时,先让学生猜想:“光的传播路线怎样”“你平时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吗”“怎样才能看见光在空气中传播”。尽管学生立即就会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不管学生的猜测结果是否符合教师的意图,教师都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例如:在进行沪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的“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猜想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阻在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表测电路两端的电压,这里让学生自己用实验来探究出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以及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实验活动,不断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索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导线,从材料上看,有的材料是铜,有的材料铝。从粗细上看有的要粗,有的细。从长度上看,有的长有的短,让学生猜想,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最后让学生讨论在这个实验中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样学生知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能达到预期目标,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的思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果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只在旁边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极易引起学生对教材结论的“怀疑”。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他们必定会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只有当自己经过反复多次地进行实验验证后,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各种自主探索实验。

上一篇:宏观经济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基建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