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

2024-02-04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春节期间,改编自热播电视动画片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获得国产动画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票房佳绩。影片投资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下简称“SMG”)总裁黎瑞刚更是表示这给了国产动画电影一个很好的信心,“SMG也有心拍摄这部电影的续集”。相关专家表示,由于有了电视剧版本良好的收视基础,以及在孩子中间的广泛认知度,品质不错的电影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获得较高的票房成绩是可预料的,目前该片超过8000万元的总票房说明国内的动画电影市场有很大的空间,家庭群体观影人群的力量再次得到了验证。

电视和电影的“阳谋”

动画制作年产量约4000分钟的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早在2004年就创作了系列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内容是一群可爱的羊和灰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的电视动画片塑造了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等形象,不仅套牢了很多小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还吸引了大量成年观众。

和众多动漫公司一样,2004年刚刚创作出《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公司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全国各地展会,打开发行渠道。随着品牌形象的日渐树立,目前已有很多电视台主动找到广东原创动力。目前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发行到全国40多家电视台,已播出的600多集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原创动力宣传副总监杨雪平表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济南少儿频道平均收视率高达13.7% ,在杭州少儿频道平均收视率达8.8%,在福建少儿频道平均收视率达17.3%,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平均收视率分别达到11.2%、9.5%。

电视收视的良好反馈是SMG看中这个故事并意图将其改编成动画电影的原因之一。电影在原先电视动画片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成人化的元素,用来吸引二、三十岁的电影受众,并且请来了参与过《新警察故事》、《无间道》、《宝贝计划》的香港美术设计赵崇邦做导演。

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情节轻松,在无厘头的对白台词中融入“山寨”、“三聚氰胺”、“微软黑屏”等一系列2008最热门的流行事件和流行语,并且为每一位主人公设计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招牌动作和口头禅。

SMG影视剧中心运营部主任刘咏表示,电影版“喜羊羊”之所以票房大卖,一是之前电视版积聚了大量观众基础,二是改编电影突破了SMG之前推出的动画电影《风云决》更多聚集在江浙沪地区的有限辐射量,因此该片在贺岁档期间在全国市场范围内表现突出。

“一羊多吃”

对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来说,《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已经是其旗下的一个品牌产品了。总经理卢永强说:“目前,《喜羊羊与灰太狼》约60%的制作成本已经收回,在已经收回的成本中,出售播映权约占40%,图书音像约占10%,衍生产品授权约占20%,其他约占30%。接下来,出售播映权收回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衍生产品授权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原创动力公司很早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喜羊羊”后期衍生品开发的授权上。目前,“喜羊羊”的授权领域已涵盖了舞台表演、国际商标和版权授权、商品授权、互联网内容增值服务、漫画图书等多个方面。比如在图书方面,原创动力和童趣出版社合作,针对孩子的阅读特点,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图书。在此期间,原创动力甚至还组织了一个“喜羊羊人偶剧团”的表演团体,该团体参与了北京、南京、沈阳等地的嘉年华演出。原创动力授权部总监助理骆浩然表示,受到海外剧《芝麻街》的启发,喜羊羊人偶剧团和各地剧院代理开始合作将相关人偶戏搬上舞台。

“喜羊羊”的品牌授权达到了各个可能的方面,各类授权的价格、使用期限、分成方式视不同的领域有所区分。

比如在食品领域,原创动力和杭州佑康食品合作生产喜羊羊雪糕,由于雪糕是季节性比较强的食品,因此授权使用期限为5年左右,以便食品企业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推广期后获得比较好的利润。另外授权生产的喜羊羊朱古力、果汁、膨化食品、棒棒糖也十分受孩子们的欢迎。

骆浩然表示,“喜羊羊”这样的动物卡通形象,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可以授权的内容很广泛。卡通形象在创作前期就思考如何与产业结合,设计后期可能会开发的产业类别,是今后动画制作发展的关键。虽然目前国内像“喜羊羊”这样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但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本土的成功案例,“喜羊羊”或将带动一大批后来者,并为中国动漫的繁荣有所贡献。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剪纸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石。但是,长期以来,剪纸艺术没有发生显著创新和突破性发展,制作较为单调。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外新元素、新文化不断涌入,与此同时老手艺人逐渐老去,我国大部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断层的危机。本文主要探究了剪纸艺术与动画创作的融合,即继承传统,防止我国传统剪纸艺术出现文化断层,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剪纸艺术的传承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文化市场日益开放,外来文化不断涌入,造成的文化冲击十分强烈,但是并没有将我国传统文化埋没。相反地,这给剪纸艺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传统文化传承者应抓住机会,对我国剪纸文艺进行改良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炎黄子孙的灵魂归宿,有着独特而鲜明的文化魅力。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我国剪纸艺术具有极强的民族风格,哪怕被多种因素冲击,依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二、剪纸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创新

剪纸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创新,关键就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于1958年上映,但是纵观剪纸动画发展史,剪纸动画并没出现突破性创新。笔者参与过将皮影转化为动画这一项目,对剪纸艺术形式与内容等有自己的想法。

(一)形式创新

笔者为动画专业学生,多次跟踪实践制作,对动画制作有自己的见解,深刻了解其每一步流程,故设想以剪纸动画为基础在绘制形式上加以创新,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寻找一切案例与资料,丰富三种方案的可实施性。

1.剪纸艺术与二维动画相结合

现代动画多为计算机逐帧绘制而成,而二维动画为计算机平面绘画制作而成。在当今这个大数据爆炸的时代,身为动画制作者,应该传承和发展中国动画文化,不能照抄照抄,而剪纸艺术与动画可以相结合进行创新。剪纸为平面纸刻的传统手工艺,可以分为镂空造型、木印造型和立体造型等种类。

笔者选择最常见的分色剪纸加上阴刻作为剪纸元素,融入二维动画中。二维动画设计制作多采用Photoshop、Sai、SketchBookPro、Ai等绘图软件。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将剪纸艺术作为二维动画背景,一切建筑背景风格为镂空阴刻剪纸造型,以二维人物设计为基础,进行创新绘制。

2.剪纸艺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

近年来,三维动画成为我国动画片的常见表现形式之一。三维动画设计制作多以3Dmax、玛雅等软件搭建而成,而剪纸艺术多为平面,少数为木印剪纸与浮雕剪纸,笔者认为可以以三维建模为基础,以立体剪纸为元素,进行融合创新。

3.剪纸艺术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相结合

上述两个方案可以合二为一,目前,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动画作品较为常见,故笔者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全部场景以三维模型进行搭建,使作品更具空间立体感,而将二维动画与剪纸艺术相结合,设计出剧本中的人设并进行其他绘制设计,如果二维剪纸与三维场景结合突兀,就会将三维场景按情况转为二维场景。

(二)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主要包括创新剧本、创新分镜、创新剧情,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上,人们不应该仅仅继承传统和在小范围内创新,而应该立足继承,超脱原本的传统艺术。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并没有出现新的剪纸动画表现形式,而以前的剪纸动画剧本、分镜、与剧情较为老套,并不能吸引当代年轻人。在绘制内容上,笔者将主要针对剧情、分镜与剧情进行创新。当代剧情剧本设计大多为创造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极富想象力或科幻色彩,而20世纪之前的动画剧本大多以神话故事或现实历史为剧本,进行编造和剧情设计。这些剧情并不能吸引当今观众,所以笔者以新型剧本为基础,进行幻想构造。以前,动画绘制的分镜中规中矩,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来排列,而不像现在,人们多以越轴、倒叙等分镜头来进行故事排列,并以蒙太奇的摄影手法进行绘制。

動画是现今热门的传播媒体之一,剪纸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创新,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剪纸艺术,吸引当代人的兴趣,使其更加愿意了解和接纳剪纸艺术。

三、结语

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每种都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剪纸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现状不容乐观,急需进行创新与传承。当前,社会各界要大力保护传统文化,让接触现代流行文化的零零后青少年,可以深切地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年轻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大都对传统剪纸文化缺乏兴趣。因此,有必要将动画产业与剪纸艺术相结合,以动画影视创作方式来展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对剪纸动画的剧本进行创新,让剧情设计更加符合当代人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实现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转型升级,使广大群众更愿意接受传统文化,使剪纸艺术得到弘扬,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广大青少年的心中,让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

(辽宁师范大学)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现实的高校动画教育热闹的背后,问题颇多,被列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其中艺术类的红、黄牌专业包括了动画、美术和艺术设计,分别排在红、黄牌专业的最前面位置。[1]动漫是一个专业区分性很强的领域,从业者必须精通其中一门,但高校的专业培养比较泛,课程设置上缺乏针对性,这就造成大学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有欠缺。

1 国内动画教育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动漫产业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冲击下,发展逐渐变缓,原创动画制作粗糙,制作经费分散,其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国外动画加工业却以其丰厚的薪酬,吸引了中国大批相关人才。然而本土动画的发展仅仅靠加工动画是无法发展的。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团队。于是我国动画市场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动漫教育的发展也将变的多元化,目前我国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着两种形势展开的:一是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有针对性的技术工人,例如简单的上色、描边、分色、修图、调整等简单的工作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就业市场的技术工人在一段时间而言,可以熟练运用技术完成软件,二维等单一的工作,杭州渡口网络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曾绍玲说:“传统大专院校培养的人才都以二维动画为主,但现在这类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企业自己有培养机制,并不排斥有潜力的应届生,但是如果都要企业来培养,也不现实。”短期内对动画作品的完成促进很大,但是相对来说对个人的长远发展不利,知识面比较窄,适应性较低,艺术修养不够,大部分只能做低端简单的工作,待遇也比较低。二是依托学历教育,一些高校开办动画专业的条件不成熟,教育质量就不理想,忽视市场的需要,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不具备,就开办专业,弱化动画技术的培养,一味强调盲目照搬国外高校课程动画艺术理论,缺乏对国内动画实用人才的市场定位。一些院校动画教育培养的目标模糊,趋于职业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实践经验,学生们往往通过模仿其它作品。有的院校在动画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计算机动画软件技术能力的掌握,动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基本是软件培训课,如:3dMax、Maya、Flash、Premirer、AE等等,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方面却处于真空状态,于是培养出的学生仅仅具备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在动画行业中只能从事计算机操作的工作,这种短期速成的培养模式往往是造成中国动画的质量一直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2 高校动画教育的新思路与方法

动画是一个汇集了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众多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是视觉文化和创造性的实践研究。掌握技术是快速的过程,而艺术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在思想,文化,专业,审美,阅历等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才行。在国际动画知名院校中,加拿大的谢尔单学院是全世界第三大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学院,拥有着动画届“哈佛”美誉,它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是:首先,培养学生具备实践动手创作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熟稔。[3]随着动画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多,简单的技术加工人员会越来越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校动画教育的定位尤其重要。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动画教育水平落后于动画行业的发展水平。在发达国家,大学研发出的技术成果非常超前,一般是高校引领行业向前发展。他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公司,不断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帮助行业升级换代。而我们的动画短期情况却是,无论从人才配备还是技术装备上说,我们的行业本来就落后,而我们的教育比行业还落后,所以教育和产业无法形成良好对接和良性循环。

动画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同时建立一套与动画行业岗位相衔接的、有效的科学动画教学体系,将教学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与业界的交流中,除了积极参与其动画项目实践外,高校也可以采用更主动的姿态,将学生优秀的创意想法推销出去,转化为有商业价值的动画项目。这既是一种对校内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推广,也有利于发挥高校在动画产业中的龙头和引导作用,高校也可以逐步形成院校独立的品牌,达到教育,产出,科研一体化,要和企业建立紧密的项目合作关系,让企业把培养学生成才当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实习的地方。同时,学校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资源,国内动画教育应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体系的首要构建点,培养毕业生面向动画企业应从创意策划到具体技术环节,环环相扣,与社会接轨,能够学有所有,达到学能就业的目的。

3 国内动画发展前景展望

国内动画教育热闹的背后,问题频出,产业链不完整造成产学脱节以外,高校教育远离市场也是主要问题,动画教育应该注重于企业有效地沟通合作,真正做到走进来,出的去,提升高校与学生的含金量。

由于我国动漫产业在发展模式上几经周折,受日本、欧美的动画产业在世界占有率影响,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近90%的中国动漫市场份额被国外动漫产品垄断。这表明,我们必须改变现有动画教育模式的“大跃进”,学习国外成熟经验,与众行业专家共同分享国际先进的动画教育经验,互相交流东西方的教育模式和理念,真正实现跨越国界艺术交流,共同探讨动漫发展之路,从理念上转变高校动画教育的思路,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为中国动画产业输送实用型的动画创新人才。

在充分认识到现存的问题之后,我们除了期待动画产业质的提升和动画教育条件的改善之外,还期待同学们对动画专业的热爱不应仅仅停留在热情与梦想层面和满足于技巧与技术层次上,更重要的是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始终如一的强烈兴趣和油然而生的真实爱好,是否具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是否具有特立独行的创作风范和敢为人先的探索思维。未来中国动画的希望属于那些真正坚持高品位、高质量和高起点的动画新生代。

参考文献

[1] 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电子工业出版社[M].2011.

[2] 戴睿云,张炬刚,方孟兰.原创动漫高产岗位需求剧增新型动漫人才难找[EB/OL].http://www.jobcn.com/HR/News_Content.jsp?ID=110912.2010-08-08.

[3] 郭宇.影视动画工程规划[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日本动画从最初的简单模仿美国动画电影到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其发展过程曲折艰辛。电视、数字技术、互联网与动画的完美融合,使日本动画产业迈出全球化的第一步。风格鲜明的角色设计和全新的动画故事加速了日本动画产业全球化的进程,而动画故事与观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吸引了更多的国外观众,使日本动画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王国”,其动画产业不仅是日本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而且還为日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日本动画产业全球化的成功经验正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所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画;动画产业;全球化

日本动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众多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世纪40年代,为了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观众,日本动画着力于创新角色设计和故事题材,为日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开始在全球盛行,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动画产品生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王国”。从日本动画协会发布的《2020年动画产业报告》可以看出,自2010年开始,日本动画市场规模(如图1所示)持续增长,连续多年创新产业最高值,2019年实现国内外同步增长,比2018年增加了115.1%,达到了2兆5212亿日元[1]。动画产业已成为日本重要的支柱性文化产业[2]。如今,日本动画产业已经被评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创意产业[3],其发展经验促进了其他国家对日本动画的模仿,也促进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以及该领域的全球合作。本文从日本动画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日本动画向全球化迈进的几个关键时期,并从新媒体、动画人物设计、动画故事题材三个方面探究日本动画产业全球化拓展的因素。

一、从日本动画发展史看其全球化的推进过程

日本动画凭借出色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高超的影像技术,获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占据了三分之二的世界市场[4]。日本动画从最初的简单模仿美国动画电影到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其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艰辛。

日本动画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以《芋川椋三玄关番之卷》《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画不再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的风格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加入了幽默元素,其中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画的标志[5]。

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画作品内容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直到1947年手塚治虫的漫画《新宝岛》的出现才改变这一趋势。手塚治虫在此作中不仅尝试运用电影的构图方式和蒙太奇手法,还首次通过在画面上绘制拟声词,灵活表现人物在各种状态下发出的不同声音。漫画的革新推动了日本动画的发展,日本动画产业初具雏形。这一时期许多反战题材的动画受到了日本民众喜爱,大藤信郎的彩色版《鲸鱼》最为著名。20世纪60年代初,手塚治虫制作的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电视系列动画。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凭借感人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表现方式,不仅受到国外观众喜爱,而且其周边产品也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俄亥俄大学教授Cooper-Chen认为,手塚治虫的作品给二战后的日本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6]。此外,手塚治虫的作品中,与民族、文化、战争、生存与死亡有关的动画内容,大多被当时的日本动画导演所借鉴[7]。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动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日本动画导演不断改进动画制作技术,努力降低制作成本。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导演顺势推出一批以保护自然、崇尚高科技、宣扬效率与奉献等为题材的新动画作品。如宫崎骏以自然为主题的《龙猫》等,能启发观众反省自我,并构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日本动画改变主题后成为一种全球文化,日本动画市场发展迅速,动画作品广受国外观众喜爱。中国、美国和法国等国纷纷引进日本动画,日本动画开始走出国门,迈入全球化轨道。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动画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一直苦于无法应对人员不足和劳务费高涨等问题的日本动画界,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便将动画制作中的润饰、加工动画等中期流程工作,委托劳动力优秀且廉价的韩国来完成。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经济迅猛增长,其国民工资水平基本与日本持平。日本动画产业不得不从韩国撤出,继而转向与中国等低劳动力价格国家合作,将一部分工作交由中国等合作国家来完成[3]。目前,日本动画作品内容主要围绕冒险主题来展开,如《鬼灭之刃》《进击的巨人》等,以吸引更多不同国家的观众。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动画作品的制作工具也更为丰富,特别是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动画后期制作,使动画制作效率得到了飞跃性提高。2002年,原画作画系统“Stylos”的出现与运用使日本动画制作实现了除背景外的全数字化。此外,日本动画作品在种类、形式、内容、画风上更加精雕细琢,特别是21世纪以来,依托互联网技术,日本动画在全球得以覆盖,凭借多元的内容主旨、缜密的故事情节,给全球观众带来了近乎完美的观赏体验。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日本动画文化不断向周边国家甚至欧美国家扩散,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新媒体对日本动画全球化的推动和影响

日本动画源于美国动画电影。二战后,日本人认为迪士尼动画是当时流行文化的典范,开始崇尚美国文化。正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张诚所言,大川博受到美国迪士尼《白雪公主》的影响,于1956年制作了第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8]。当时日本动画电影由于只能在剧院里播放,所以只吸引了少数日本观众。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日本动画公司不仅模仿美国迪士尼的动画风格,而且还模仿迪士尼将动画电影在电视上播放。

电视推动了日本动画的传播,将动画送至千万日本人的家庭中。《铁臂阿童木》是当时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当时的主要电视台上播放,获得了日本民众喜爱。这使得日本动画师看到了新的商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引入录像带技术,动画产量持续增长,作品风格也进一步丰富,以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开始走出国门,对邻国的影响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后,VCD、DVD等新媒体技术应用于动画,日本动画制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加之日本政府逐渐将动画作为文化发展与文化输出的载体,以热血、奇幻、治愈、推理、运动、搞笑等为题材的动画的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动画传播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观众可在家中随时观看。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开始越来越受到国外观众欢迎,日本动画也由此进入了传播的“黄金时代”。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本动画不仅加速推进了全球化进程,而且还改变了运作模式。日本在线动画的发展为全球动画合作创造了机会。日本动画公司为忙碌的年轻观众创造了“泡面番”,如网络上的7分钟短片动画《怪物弹珠》[9]。各大动画论坛联络人在网络上不断更新日本动画,即时提供优质片源,翻译制作相关国家的字幕,然后将其压缩成适合在电脑上播放的RMVB格式或适合移动存储播放的MP4格式,方便全球的观众同步观看日本动画,或者让他们能够下载清晰的动画资源。此外,通过美国的YouTube、Netflix和中国的腾讯、哔哩哔哩等平台,日本动画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观众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外,由民间动画爱好者组成的大量的字幕组,不停地翻译新更的动画剧集,并发布到网络和论坛上供网民们观看分享,字幕翻译的问题不再是日本动画全球化的障碍[10]。

根据日本动画协会《2020年动画产业报告》,日本动画全球化占比情况如下(图2):亚洲地区占比最大,为43.2%;欧洲地区为16.2%;中南美地区为13%;北美地区为11.4%;非洲地区为7.3%;大洋洲地区为6.8%;东欧和中东地区均为0.4%;其他地区占1.3%。截止到2021年7月,日本动画制作公司有300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外包和承包业务关系的公司有68家,占比为22.7%。其中,中国大陆有36家、韩国15家、美国14家、中国台湾地区5家、其他国家19家。如图3所示。

日本动画产业从2003年开始至2014年的国内动画市场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产业总值达到1兆3096亿日元。之后,受国内少子化的影响,产业总值徘徊在1兆1000亿日元至1兆2000亿日元之间,2019年猛增至1兆3102亿日元。其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相反,2014年后呈现急速递增的趋势,2014年国外市场产业值为3265亿日元,2019年已达1兆2009亿日元。如图4所示。

以《宝可梦》为例,日本动画作品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如图5所示):(1)电影,例如《宝可梦》第1部至第4部在日本的票房收入为221亿日元,第1部至第3部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票房收入为28400万美元;(2)无线电广播电视;(3)高清卫星电视;(4)海外电视节目,《宝可梦》曾在68个国家用25种语言播放;(5)膠带和数字视频光盘;(6)互联网;(7)游戏,例如任天堂曾发行《宝可梦》相关游戏软件7200万个,在全球销售宝可梦游戏机1亿台;(8)周边衍生产品,任天堂在全球销售宝可梦玩具130亿个以上,除此以外还有众多的相关食品和文具;(9)出版物,相关部门出版了《宝可梦》漫画书和漫画杂志。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为日本动画产业提供了市场新契机,给动画形象的品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动画形象制作和品牌营销传播渠道的变革和发展[11]。日本动画作为日本流行文化的典型代表,不断向周边国家甚至欧美国家扩散,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图5 动画作品传播方式

三、动画角色设计对日本动画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动画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动画角色设计。早期的日本动画角色设计深受美国迪士尼动画风格的影响,许多日本动画人物设计在模仿迪士尼动画人物的可爱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特色:角色的头部被设计得很大,巨大的椭圆形瞳孔占据大半个脸部;角色的身体由基本形状组合而成。手塚治虫早期作品几乎都以此为特色,如《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的眼睛几乎占据整个脸部的一半,又如宫崎骏的《萤火虫之墓》中的“节子”被设计成一个大眼大头、可爱又脆弱的小女孩。当时的日本动画角色设计并非取材于现实,而是基于对丰富情感表达的需要,这也表明在当时现实主义并没有真正成为动画设计师的着力点。

20世纪70年代,由高森朝雄创作的《明日之丈》中的“矢吹丈”是日本动画一个划时代的角色设计。“矢吹丈”的外观设计更加成熟,他代表日本动画复杂构图设计时代的开始。此时的日本动画设计师们已经开始尝试创建适当的身体比例设计且观众喜爱的角色。之后的《宇宙战舰大和号》的角色设计更加注重人物的衣服和头发等外部特征。

20世纪80年代,大友克洋创作的《阿基拉》中的角色的面部设计十分复杂,复杂的面部设计强化了动画的表达效果。通过夸张的肌肉和血管来展现角色的实力成为这一时期日本动画设计的主要特征。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动画角色写实主义设计的巅峰时期。特别是数字动画技术的出现,使日本动画角色能够保持高度精度。如《攻壳机动队》中“草薙素子”的骨骼、肌肉的比例设计高度精确,而之后的日本动画作品一直延续这种精确真实的设计。

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SHAFT公司的《绝望先生》《物语系列》《魔法少女小圆》等的角色设计推动了实验性设计的流行。这些基于传统设计而存在的实验性角色,大多只需稍做调整就可适应作品的气氛。近年来,日本动画的角色设计朝各个方向发展,人物最细微的细节都能成为角色特有的风格。

随着日本动画创作模式的发展成熟,个性鲜明但又类型固化的角色塑造不仅成为日本动画创作的重要标签,还直接影响其他国家开始模仿日本动画的角色设计。《铁臂阿童木》在中国播出之后,其新颖的角色设计受到中国动画界的欢迎。特别是宫崎骏的动画《千与千寻》面世以来,其用写实风格与拟人化的夸张变形把角色造型融入故事中,将非常鲜明的动画镜头语言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编织了一个令观众痴迷的幻想乐园。中国动画在保持其以往的情节、风格的同时,也不断借鉴日本动画的角色设计,如《大鱼海棠》的角色设计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的角色画风非常相似。又如《巴拉拉小魔仙》中的故事与日本动画《光之美少女》十分相似。美国动画在保留了自己鲜明特色的同时,不断地汲取日本动画的文化特色后,才与日本动画共同成为全球动画业发展的两面旗帜。这也是中国动画产业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四、日本动画故事题材对其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动画故事是动画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动画的心脏。一部优秀的动画片要想赚足票房、打动观众,不仅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角色,还要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日本动画故事的取材范围十分广阔,热血、奇幻、治愈、推理、运动、搞笑等题材的动画故事比比皆是。这些故事中的一部分不仅蕴含丰富的西方文化元素,而且还汲取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素材。如《封神演义》《山海经》、十二生肖等中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深受日本动画界青睐,并被大量运用于日本动画电影中。此外,《西游记》《白蛇传》《红楼梦》等中国经典名著也被日本动画电影创作者改编。不过,不论是汲取西方文化元素,还是借鉴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日本动画故事都不只是单纯地模仿,而是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进行创新,形成具有全新内涵和质感的日式动画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实现了对人性的通融表达,全龄化的思想主题能够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以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为例,其所有作品都是对现实的观察与思索,都有时代共性的背景和主题,如《龙猫》中有关城乡矛盾的主题,《风之谷》对核战争的思考,《幽灵公主》对阪神大地震的呈现,《红猪》中有关海湾战争的描述,《千与千寻》对“失去的10年”的探讨等。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不仅对日本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宫崎骏所言,动画电影创作必须坚持入口低但宽的原则,这样才能引发所有受众的共鸣,但同时还要设定一个具有深广度的、具有净化功能的出口[12]。这一点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诠释,这也是日本动画电影思想性的集中体现。日本动画电影走出了一条以动画电影为媒介传达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创作道路。

在动画全球化之前,由于动画故事主题的不同,日本最受歡迎的动画与其他国家不同。《铁臂阿童木》因为战争的故事主题在日本流行后,给予日本观众新的生活动力。而在当时,中国动画创造出来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民族性格的中国神话故事动画《大闹天宫》更受中国观众的欢迎[13]。受全球化的影响,日本和其他国家观众喜欢的故事主题变得十分相似。为了吸引更多的全球观众,日本动画开始改变故事题材,从战争题材的《铁臂阿童木》主题偏向生活题材的《海螺小姐》。但由于大量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和游戏进入日本,《海螺小姐》并没有在全球流行。日本动画师又开始创作奇幻类、冒险类的故事,如《名侦探柯南》《犬夜叉》。有学者在2008年和2009年对北京大学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系列进行调查,《名侦探柯南》《犬夜叉》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这说明很多年轻的动画片观众都喜欢冒险和奇幻主题的动画。

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动画的产业规模和出口授权已经超越了包括迪士尼在内的传统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在内容上,日本动画不再呈现对“征服”或“强势”的崇拜,转而强调对现实社会的影射,注重反映、关心当下的全球问题,展现了一种新的意识和普遍性[14]。日本动画主题的变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观众。日本动画传入中国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制作人对其故事主题进行研究后认为:日本动画观众不再仅限于青少年观看,也适合成年人观看。动画全球化使日本动画能发现更新的、更受欢迎的题材来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

五、结语

日本动画史完美地展示了动画产业全球化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电视、互联网、新媒体与动画的完美融合,打开了日本动画产业全球化的第一步。日本动画产业获得成功,不仅因为风格鲜明的角色设计和全新的动画故事,还因为动画故事与观众之间的相互作用。日本动画面向全球观众,根据人体结构的美感创造独特的个性角色,吸引了大量国外受众。同时,日本动画善于运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如运用西方电影技术后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动画故事。而且,日本流行动画文化还有丰富的创作力,日本流行动画文化的成功更在于它是“大众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与讯息都与大众息息相关。日本动画从战争和生活题材变更为奇幻和冒险题材,顺应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以此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日本动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具备独特的风格,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动画电影从模仿美国动画电影,到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创作模式,再到风靡全球,其类型化角色塑造、多元化素材汲取、全龄化思想主题、拟态化场景设计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动画电影借鉴[12]。

[参考文献]

[1]一般社団法人日本動画協会.日本のアニメ産業市場の動向2021年版[EB/OL].(2021-08-18)[2021-09-01].https://aja.gr.jp/.

[2]郑锦燕.日本动画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路径[J].传媒,2017(18):56-57.

[3]山口康男.日本动画全史:日本动画领先世界的奇迹[M].于素秋,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洪云.探索日本动漫对世界的影响[J].商业故事,2016(11):140-141.

[5]曹海林,任贵州.日本动漫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东疆学刊,2016(03):14-19.

[6]Cooper-Chen,Anne.Cartoon Planet:the Cross-Cultural Acceptance of Japanese Animation[J].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2(01):44-57.

[7]姜滨.日本动漫文化的流变与发展[J].当代传播,2011(04):55-58.

[8]张诚.东京:“全球城市”下的日本动画产业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9):148-153.

[9]刘斌,郭坤玉.新媒体环境下日本动画产业空心化及其对策[J].电视研究,2018(07):90-93.

[10]Craig Timothy J.Japan Pop!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M].New York,NY:Routledge,2015.

[11]姚佩,周东宝.新媒体时代的动漫形象品牌传播[J].当代传播,2011(03):84-85.

[12]高立伟.日本动画电影的创作特色与启示[J].传媒,2018(11):56-57.

[13] 卢雅然.国产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14]徐小虎.日本美术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冷韬(1995—),女,湖南益阳人,中视前卫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新媒体部视觉设计师。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2、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3、数字时代剪纸动画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4、论定格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价值体现

5、影像艺术的符号化意识探析

6、从动画的创作与运用谈高校动画教育

7、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探讨

8、动画专业联合实验创新课程改革

9、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形式

10、基于新媒体下动画艺术短片创意及传播

11、动画专业雕塑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12、以树喻学:让每一个儿童活泼地生长

13、定格动画在小学社团活动中开设的教育设想

14、方法论在三维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15、注重艺术修养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6、动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7、类型化影视理论在日本动画片中的应用

18、《电影与科技》通识课程建设

19、小学第二课堂轻黏土定格动画教学实践探究

20、以影视创作提升校园活力

21、当《兔侠传奇》遇到《功夫熊猫2》

22、现代摄影技术的进步对定格动画制作的影响

23、动漫专业应用型美术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24、核心素养下利用动画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25、超轻黏土原创定格动画“五步一体”主题教学的探究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动漫课程怎么开?

27、定格动画场景模型制作初探

28、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校动画专业分布变化情况统计

29、试谈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方向

30、中国哲理性动画短片创作研究

31、5G时代高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究与实践

32、数字时代定格动画的发展前景

33、童话的超越:动画电影《犬之岛》的历史言说与寓言指涉

34、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35、版画动画的形式特色与发展前景

36、动画技术对动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37、动画专业的雕塑基础教学漫谈

38、工作室平台模式下定格动画创作实践探索

39、动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40、“互联网+STEAM”中小学动漫课程实施研究

41、关于动画广告设计制作的技巧探析

42、基于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的高校动画课程若干问题研究

4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44、动画技术与传统纪录片真实性的融合研究

45、定格动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拓展实践探究

46、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47、“动”于童真 “画”美品行

48、小学动画与信息技术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

49、国漫创作热潮下“白蛇传传说”动漫改编作品综述

三维动画与动画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三维动画和二维动画的格式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动画产业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尤其是当三维动画进入动画市场之后, 对传统的二维动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全新的三维动画产业对画面的要求更高, 在进行画面制作的时候, 主要是利用动漫制作软件将物体以及场景进行结合, 从而建立起更加立体真实的画面, 使其最终所呈现出的图像更加立体。三维动画的实际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 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的现代化发展, 动画制作者利用计算机软件展开动画制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进行三维动画技术操作的时候十分便利, 从制作动画的观点出发, 在展开三维动画制作的时候应该要充分利用起二维动画的人力资源, 相关技术人员仅仅通过计算机上的操作就可以实现, 同时, 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动画制作的难度, 缩短了动画制作的周期。

二、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 空间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一提起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不同之处, 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现阶段的二维动画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输入以及编辑关键帧和中间帧来完成的, 对其运动轨迹进行精准的定义, 但是不管二维动画技术的画面是否够美, 但是在空间表现能力上远远不及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但无论三维动画有多强的立体感以及代入感, 也都是在二维动画的基础上来模拟的三维动画效果[2]。三维动画基本上都是由相关的三维动画模拟软件在计算机上建立起虚拟的立体世界, 然后经过设计者的设计, 按照虚拟世界的构造以及需求进行人物以及景象的编排, 最终将其串联为一长串动态画面的工作。并且, 三维动画一定要具有正反两面, 这样最终所体现出的三维效果才足够真实。

(二) 在艺术效果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传统的二维动画大多是采用手绘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种动画制作方式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 但是最终呈现出的动画效果更加具有艺术性, 其主要是运用将现实世界人物夸张化的形式来表现动画世界当中的思想。动画造型师会根据动画当中的剧情以及剧中角色的需要来进行感官效果上的设计, 使动画当中的场景尽量符合动画世界当中对于真实的定义, 也尽量保证动画角色人物的丰满, 在进行动画设计的时候, 会充分运用到夸张以及透视的方法, 这会使动画变得更加有表现力[3]。而对于三维动画来说, 在设计制作方面主要是依靠计算机软件当中的模型来完成, 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事物本身的框架约束, 通过科技手段尽量将画面变得真实, 这样一来, 便很容易达到设计者想要的立体效果, 但是想要用夸张手法对其进行完美表现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通常情况下, 光线的阴影可以改变光线表现方式,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起到调节场景氛围的作用, 在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中, 可以达到虚拟照明的效果, 利用光线的阴影可以提高动画场景的动态空间艺术性。在以往的二维动画设计过程中, 想要获得较为理想的艺术表现, 其创作过程会非常复杂, 要在角色以及场景的动态表现上下很大功夫, 但也不见得可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更加新颖, 在进行三维动画制作的时候, 要先对画面当中的各个人物以及场景版块进行处理, 在将其合成之后, 还要进行统一的处理, 尤其体现在细节处理上, 其制作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二维动画。而二维动画的制作时间相对较长, 涉及到分镜头的编写, 还要实现声音与动作的同步配合, 因此, 在录完声音之后, 还要根据脚本放映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割。需要原画师描绘设计原稿, 并且对动作进行精准细致的分割, 后期还要对已经完成的动画进行照片扫描, 当完成扫描之后, 再根据情景制作特殊效果以及声音。经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仅仅相差了一个字, 但是其艺术效果表现形式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维动画的制作是尽量还原事物生活当中的原貌, 而二维动画在表现形式上会更加重视意境的描述, 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事物本真状态的阐述, 因此, 二维动画想要做得惟妙惟肖其实并不容易。从二者艺术表现形式上来看, 各有特色, 虽然三维动漫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红火, 最近几年, 二维动漫的产量在逐年下降, 但是这并不能够否定二维动漫的艺术魅力, 二者都是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二维动画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有效结合分析

(一) 在特效方面的有效结合分析

二维技术与三维技术在创作特效当中的结合起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粒子特效方面, 想要创作出一部兼具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动画作品, 应该对创作技巧进行精准把握。例如, 想要创作一群在深海当中游动的鱼儿, 如果从采用二维动画技术对其进行创作, 就需要对海底的环境以及鱼儿游水的状态进行模拟, 先采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创作, 然后将其进行叠加, 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显得有些模糊, 与三维技术模型的效果相差很多[4]。所以, 可以先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对其展开制作, 从而保证人物状态的真实性, 然后再将其改为二维动画的原画, 这种制作方式不仅仅保证了最终动画的质量,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动画制作的时间。在整个动画创作的过程中, 利用了三维动画技术的特点, 同时也利用了二维动画技术的特点, 将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于夸张创作手法的运用也可以恰到好处, 采用三维技术创作出来的夸张动作以及景象不见得会符合大众审美的观念, 这就需要动画创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分寸, 这样才能够起到点睛的效果。

(二) 在不同场景当中的结合分析

从现阶段我国三维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三维技术的渲染能力要远远超过二维技术, 但同时, 三维技术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才展开动画创作的过程中, 所使用的描线效果还没有达到手绘的要求, 因此, 在进行远景三维动画模型制作的时候应用三维动画技术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对于二维技术来说, 其中长距离的表现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在进行近距离场景动画表现的时候就会显得较为淡薄, 很难满足现阶段人们的审美需求。综合以上二维动画技术以及三维动画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可以在场景转化的方面对其进行互相补足应用, 这样会使动画最终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经过材质处理以及材质合成之后, 可以有效的弥补二维动画当中的人物角色问题以及三维场景当中配合一致的问题[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想, 目前三维动画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传统的二维动画技术开始渐渐淡出了行业市场, 这主要与二维技术所呈现的内容丰富性不强有直接关系。因此, 想要发展二维动画产业, 就应该将其与三维动画技术进行结合, 互相取长补短, 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动画艺术创作的多元性。

摘要:最近几年, 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三维动画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传统的二维动画技术有一定的不同, 其人物景象变得更加具体, 更加有真实感, 整体带入感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这是我国动画技术的一次标志性进步, 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二维动画技术也具有自身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 将二维动画技术与现阶段的三维动画技术进行结合, 可以给动画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基于此, 本文对二维动画技术与三维动画结合进行了探讨以及分析, 展现了动画艺术创作的多元素。

关键词:二维动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结合,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 温炳林.新媒体动画创作中动画表演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 2014.

[2] 王刚.二维与三维技术的结合对动画制作效果的影响[J].科技展望, 2017 (20) :138.

[3] 黄春霞.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分析[J].才智, 2013, 23 (24) :218.

[4] 绪言, 宋东倢.影视动画中二维与三维技术的结合[J].视听, 2017, 28 (1) :216.

上一篇:物理学习与大学物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