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

2023-09-20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1篇

摘要:

1.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航空、汽车、运动器材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由于具有优异性能。碳纤维单向布与配套树脂材料已是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概况,讨论了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介绍了常见的可以用来模拟混凝土的几种模型。 2.在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NSYS中专门用于模拟混凝土或钢筋棍凝土结构的Solid65单元以及钢筋单元LINK8 。

3.在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对碳纤维布的添加和消去,用ANSYS进行模拟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碳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固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 加固 有限元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concrete ball plasticity analysis Abstract:

1. The carbon fiber is compound with the aviation, the automobile,the movement equipment and so on one of multitudinous domain widespread application materials. Because ha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The carbon fiber unidirectional cloth and the necessary resin material already were reinforces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new material, the new craf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earch,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ment concret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rvey; discussed the coagulation of the material ball plastic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relations. Introduced several kinds of common useful models to simulate the concrete.

2. In the determination finite element, in the model foundation, in detail introduced in ANSYS specially uses in to simulate the concrete or the steel bar stick congeals the texture of soil Solid65 unit as well as steel bar unit LINK8

3. In in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hich puts up the main beam to the steel bar coagulation, through eliminates or add the carbon fiber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with ANSYS, thus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 test result, the confirmation carbon fiber to the concrete reinforcement function Key word: Concrete reinforcement finite element

2

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强度高、可模性好、造价低等优点,在我国建筑业中被广泛使用,公共建筑及绝大部分高层建筑均为钢筋混凝上结构。

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主要包括: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两种材料组成:钢筋和混凝土。

(2)混凝土本身主要是由山水、砂石骨料和水泥复合而成。在混凝土硬化以后,在混凝土中仍然有自由水和孔隙,甚至还有未水化的水泥粒,并不可避免的形成数条多微裂缝。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且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复杂应力条件下,混凝土本构方程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在荷载作用下,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的裂缝随荷载的增加而不断发展。

(4)混凝土的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如收缩和徐变。

(5)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关系非常复杂,如何模拟粘结关系也需进一步研究。

(6)钢筋本的非弹性性能。

考虑到这些复杂因素,要精确分析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是十分困难的。长期以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主要靠试验和经验公式,而且主要是针对杆件结构。对于复杂的混凝土结构要么用模型试验,要么用弹性理论,对某些结构一般是用极限平衡理论求得其承载力。

随着电了计算机的出现和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的深入,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析中运用有限元分析可以提供大量结构反应信息,诸如结构位移、应力、应变的变化,混凝土压屈,钢筋流动,粘结滑移,破坏荷载等等,这对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改进工程设计都有重要的意义。

2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最早用有限元法分析钢筋混凝上梁的学者是 Ngo和Scordelis。他们于1967年在ACI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这一内容的论文们在研究中,主要还是基于线弹性理论,但是他们根据试验结果,将钢筋和混凝土划分为三角形单元,按平面

3 应力问题和线弹性理论分析钢筋和混凝土应力,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附加了一种沿钢筋径向和切向都有一定刚度的粘结弹簧,从而可以分析粘结应力的变化情况:反映混凝土的开裂特性,提出了离散裂缝 (discrete cracks)形式,即在梁中预先设置裂缝,裂缝的两边用不同的节点,裂缝间也附加了特殊的无几何尺寸的连接弹簧,以模拟混凝土裂缝间的骨料咬合力和钢筋的销栓作用。这一研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自此以后,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

1968年Nilsson发展了Ngo等人的工作,将钢筋与混凝土非线性粘结关系和混凝土本身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引入有限元分析,当钢筋开裂后就重新划分网格,把裂缝置于单元边界处Frankin于1970年首先引入“弥散裂缝”的方法,将钢筋分布在混凝土单元中,假定钢筋与混凝土间有效连接并可以自动跟踪裂缝的发展。这一方法为有限元分析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了有力工具,获得了广泛应用。有些研究中还用拉伸强化 (tension stiffening)概念,以考虑裂缝之间混凝土对受拉的贡献。由于弥散裂缝模式计算相对简单并具有较好的精度,这一模式己被应用于平面应力、平面应变、板弯曲、壳体、轴对称和三维实体问题之中。1969年已有学者用分层法来建立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单元稍后Lin和Scordelis将分层法用于板壳单元等弯曲构件,假定每一个混凝土堆安全壳、存储容器和海洋石油平台等大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中。这一阶段的研究和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总的来说,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工程应用,都比较粗糙,处于探索阶段。

1977-1985年,在这个阶段中,研究工作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继续在单元模式的选取、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理论、裂缝的模拟和拉伸强度、骨料咬合和销栓作用以及粘结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系统性的总结和交流工作,美国土木工程协会组织了一个20人的委员会,花了八年时间,总结和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结构分析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和信息,在 1982午 5月发表了长达 545页的综述报告,内容涉及本构关系和破坏理论、钢筋模拟及粘结的表示、混凝土开裂、剪力传递、时间效应、动力分析、数值算例和应用;还在附录中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的有限元程序。在这一时期,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学者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7年7月在联邦德国召开了“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非线性性能”的国际会议;1981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在荷兰召开了 “高等混凝土力学”的国际会议;1984年,在前南斯拉夫召开了 “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国际会议。同时,日本学者的研究工作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很快的发展到了应用阶段,并且与试验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85年到现在,处在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表达和试验研究方面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外,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进一步向实用方向发展,努力把现有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结合起来。同时,研究的领域也进一步扩展到动力、冲击荷载下的非线性分析,分析模型和材料参数成为预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动力和冲击荷载下性能的研究热点;高强混凝土和受约束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也受到了重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时间因素的综合考虑也融入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混凝土结构中,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效应包括荷载、预应力、环境因素以及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徐变、收缩、老化、热效应和预应力筋的松弛等。在这一时期中,我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

4 元分析的大部分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我国虽然没有专门召开过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面的会议,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计算力学、结构工程、地震工程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中有所反映,也出版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面的专著,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目前可以说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己经到了相当实用的阶段。欧洲混凝土委员会 1990年的混凝土模式规范已经将混凝土有限元方法纳入其有关条文。 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在附录中写入了有关有限元分析的条文。其主要用途如下:

a)用于重大结构,如核电站的安全壳、海上采油平台、大型水利工程结构的静力分析,尤其是动力分析,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既可以检验设计,又可以优化设计;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研究价值。

b)用于结构或构件的全过程分析,对结构或构件的性能及其实际的极限荷载有更深入、正确的了解,能揭示出结构的薄弱环节,能对其可靠性做出正确的评价。

c)辅助试验进行参数设计。

3.ANSYS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中的运用

ANSYS软件是美国ANSYS公司开发的融结构、热、流体、电磁、声学于一体的新一代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它拥有丰富和完善的单元库、材料模型库和求解器,能高效的求解各类结构的静力、动力、振动、线性和非线性、模态分析、谐波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分析、断裂力学等问题。它拥有完善的前后处理和强大的数据接口,因而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CAE)和工程数值分析和模拟最有效的软件之一。

4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发展概况。

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的研究下作开始于80年代的美、日等发达国家。自80年代末至今,日本、美国、新加坡以及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大学、研究机构、材料生产厂家等都相继进行了大量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的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己编制形成了自己国家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日本的阪神大地震后,很多工程就是用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的。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技术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碳纤维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在搅拌混凝土的同时加入短纤维制成碳纤维混凝土,用于新建结构。 (2)长丝制成束状 (棒材)在现浇混凝土中代替钢筋用土新建结构。

(3)将碳纤维制成织物(片材)>VI贴到混凝土表面用于结构的补强和加固。

5 从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看,碳纤维材料应用于建筑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正 呈积极活跃的态势。中国拥有巨大的建筑市场,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急需补强以优化设计;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研究价值。

5今后的研究内容

1.讨论了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介绍了常见的可以用来模拟混凝土的几种模型。

2.在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NSYS中专门用于模拟混凝土或钢筋棍凝土结构的Solid65单元以及钢筋单元Link8。

3. 在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对碳纤维布的添加和消去用ANSYS进行模拟,从而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碳纤维对混凝土的加固作用。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质非常复杂:(1)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2)应力软化和各向异性弹性劣化:(3)拉伸应力或应变引起的逐步开裂;(4)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滑移,骨料的连锁作用,钢筋的铆合作用;5)有如徐变、收缩与时间相关的特性。因此,如何提出一个能描述在所有情况下混凝土特性都合适的本构模型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本章将简要介绍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参考书目:

1.王勖成 有限单元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7 2.祝效华 余志祥 ANSYS高级工程有限元分析范例精选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0 3.小飒工作室 最新经典ANSYS及Workbench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6 4.ANSYS理论手册

5.ANSYS非线性分析指南

6.卢哲安 陈涛 弹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板非线形有限元分析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7.江见鲸 陆新征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 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2篇

在当今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下, 我们还使用一些老套的技术处理来进行处理, 那么处理效果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更不能再为国人的进步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就应该顺从时代发展的需要, 充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于目前世界上各类行业, 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必要性。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处理内部, 我们可以将一些问题简化, 也能更好地找出发展的不足, 能够及时补救, 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快速的创新进步。

1. 建筑施工运用电子信息化的原因

1.1 客观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基础建设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作为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传统的人工计算造价工程的发展, 在发展的视乎由于仅仅依靠的传统劳动力进行图纸的绘制以及设计, 设计方式比较单一,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建筑方面, 进行智能化技术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在现代施工管理方便, 进行施工管理是一种必要, 也的建筑施工企业逐渐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因此就要求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1.2 主观原因。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 我国在建筑施工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国家政府分配的居室, 进而通过中标投标的模式来选择施工企业以施工。这种“投标竞争”的方式有助于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 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必要性

2.1 涉及部门较多。

建筑施工管理的内容后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的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求不同的施工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协作, 实现共同管理。施工管理包括施工项目管理以及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

2.2 工作量大。

建筑施工的建成不仅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的投入, 还需要施工材料的投入。但是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在施工中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资源进行统一。一个建筑物的落成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管理的内容复杂都是制约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2.3 较强的制约性。

在进行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之前, 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准备以及施工竣工, 到最后的施工验收的顺序进行, 另外, 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按照施工的现行规范对施工各个步骤进行严格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3. 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遵循现有的规律来进行, 同时还需要将已有的观念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 达到对项目的管理以及安排。

3.1 可以实现企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管理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 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帮忙实现企业管理中的标准的统一。并且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对数据进行管理。例如: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中, 只是需要几秒的搜寻来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

3.2 能够很好的保证资料的准确度。

同时, 在整个建筑施工中, 数据库一旦建立起来还需要不断进行数据的提取和补充, 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本身就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管理人员还依据传统的模式来加以管理, 就会在管理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层层向上汇报带来的弊端和误差上。导致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出现误判。利用计算机项目管理就能有效解决这样的弊端,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搜集相应的数据, 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实现项目的管理。

3.3 实现了施工过程的数据通信。

建筑施工中,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以及信息的发布, 同时还可以实现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信息的发布。建筑施工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之间进行信息的传输以及信息的发布, 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管理人员的远程控制。

4.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

总的来说,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 计算机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应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工程造价管理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 逐渐形成了工程造价的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作为造价管理系统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利用造价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工程量的计算, 并核定工程进度款项, 及时将工程款项中的变更情况反馈给计算机。这样工程管理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造价控制。

5. 结束语

本文作者就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的使用原因以及管理的措施等进行分析, 就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发现现状进行分析可知, 中国建筑工程承发包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暂时无法实现电子信息管理工程, 但随着社会进步工程管理水平提高, 中国法治健全, 电子信息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会发挥极佳的效果。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的定义: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信息化处理形式来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这种技术来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比原有的处理模式更方便快捷。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 包括了光电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在信息化时代,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具有高度活跃性和渗透力的科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风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 2016 (5) :00151-00151.

[2] 顾丽娜.探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24) .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3篇

1 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技术

(1) 自动化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 有时会遇到需要连续监测一个物体在某种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几何变形, 或是定时的进行测量, 并将所测得的数据及时的表达出来。在这些情况下, 就需要用到自动化技术。当利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工程测量时, 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实时监测、连续测量、遥测等。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例:欲测量导轨是否平整。具体做法, 步骤一:在导轨的旁边安放一个水槽, 槽内装有导电液体, 该液体可作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步骤二:将一辆装有一个水平衡臂的小滑车放置在导轨上, 水平衡臂的一端与导轨的顶面相接触, 另一端伸出一根竖杆, 竖杆下端悬挂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板。设法让小滑车沿着导轨滑动, 可以发现电容器的可动极板也随之移动, 并且该极板离导电液体液面的距离也发生变化, 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就会被传感器记录下来, 并反馈出来。根据反馈的结果, 就可以快速、精确的测量出轨道的不平度。

(2) 电子测速仪。

电子测速仪是由电子计算机、电子经纬仪及电磁波测距仪组合而成。作为一种既能测量距离, 又可测量角度的多功能仪器, 电子测速仪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等测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测速仪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某单位拟建造一个大型的冷却塔, 塔高180m, 壁厚0.1m。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保证塔壁上每一点与设计值的偏离不超过3cm, 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冷却要求。针对这样一个技术难题, 利用电子测速仪可以较好的解决。具体操作如下:在所使用的施工设备上安装许多测距用的四面体反光镜, 在地面上能观测到反光镜的地方安放电子测速仪。根据所测量点的平均高程, 利用计算机查得相应高程的断面半径, 与设计半径相比较, 即可得到每一个点的径向偏差, 也就会发现哪些点偏离了设计位置。

(3)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GPS) 。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的简称。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量学中的空间距离交汇的方法。GPS系统包括:GPS接收机、地面可控制部分和空间部分。与传统的经典测量技术相比, 其主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操作简单、效益高等特点, 已成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运载工具实时监控、导航与管制、地球动力学、资源勘探、城市规划等领域, 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

G P 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则是R T K技术, 该技术是数据传输技术与GPS测量技术的结合, 是一种更先进的技术。具有全天候作业、定位速度快、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等优点, 是GPS测量技术新的发展成果。

(4) RS技术。

RS技术也就是遥感技术, 包括信息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提取、处理和应用技术。该技术不与物体直接接触, 是利用传感器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 并以数据或是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所接收的信号, 再传输到地面接收器。遥感技术的全过程即为:接收、处理、分析和判读。该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可实现反复观察、感测面积大、受限制小、可实现连续运行等优点, 多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地质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水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城市遥感调查、考古调查、测绘、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目前, 主要的遥感应用软件有ERMapper、ERDAS和PCI。

(5) 地理信息技术 (GIS) 。

GIS是集测绘遥感学、空间信息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具有数据存储量大、规模宏大、处理复杂、功能强大等特点, 已成为多学科集成显示的基本工具。其技术优势主要在于:具备辅助决策、空间预测预报和提示功能, 并且具有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可视化显示、成果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流程。目前, GIS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在国防建设、地质矿产、气象海洋、测绘、农林水利、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区域开发、土地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基于摄影测量与数字影像的基本原理, 综合应用数字影像处理、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及影像匹配等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航空摄影测量是大比例尺、大面积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可以提供影像的、数字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利用全数字摄影工作并结合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可以实现摄影测量向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的目标。

2 结语

工程测量为工程建设服务的, 贯通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 甚至在建筑物的运营阶段也起到较大的影响。工程测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工程测量技术也正在向着测量数字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测量控制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数据获取及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可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 并将逐渐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摘要:工程测量工作遍布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多个领域, 并已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测量中所应用的技术, 并对其发展趋势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程测量,领域,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俊勇, 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J].测绘工程, 1996 (2) .

[2] 贺丽娟, 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 2002.

[3] 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 2001 (3) .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4篇

预制管桩是一种新型预制桩, 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 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该产品具有桩身强度高、贯穿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价格便宜等一系列优点, 是预制方桩的更新换代产品。

旋喷桩是利用高压通过特制的注浆管和喷头将硬化剂以脉冲方式旋喷射入所加固岩体, 经过硬化剂与岩体一起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形成柱状的、整体性的、遇水稳定的生成物。旋喷桩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有较好的耐久性, 设备简单、管理方便, 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土体扰动小, 施工速度快不影响既有线的运输。

2 各类型桩比较

2.1 预制管桩的施工

预制管桩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 以锤的冲击能量克服土对桩的阻力, 使桩沉到预定深度。振动法, 以大功率的电动激振器产生频率为700~900次/分钟的振动, 克服土对桩的阻力, 使桩沉入土中。一般适用于砂土中沉入钢板桩, 亦可辅以水冲法沉入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桩。压入法, 压入法沉桩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成本低等优点, 常用压桩机有80t及120t两种。压桩需借助设备自重及配重, 经过传动机构加压把桩压入土中, 仅用于软土地基[1]。

2.2 灌注桩的施工

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有:套管成孔灌注桩, 将带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尖或活瓣桩尖的套管用锤击法或振动法沉入土中挤土成孔。在管中灌注混凝土后, 边振动边将套管拔出, 同时混凝土得到振实, 在土中成圆柱桩体。套管成孔灌注桩适用于软土地基, 不受地下水位影响。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用螺旋钻成孔, 不需泥浆护壁, 孔壁自立, 孔径不变。经清底放人钢筋骨架后灌注混凝土, 用混凝土振捣器振实。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土质较好的黏性土及砂土。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以钻机切削土体, 排土成孔。灌入泥浆, 泥浆稠度可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其作用是稳定孔壁, 维持孔径。经清除底部石渣后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按不同土层选用冲击钻机或旋转钻机可穿过砂土层, 碎石土层, 并可钻入基岩[2]。

2.3 工程质量

因为预制管桩是由生产厂选用525号以上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和胶结力强, 强度高的碎石, 及高强度、低松弛率的预应力砼专用钢筋, 使用高效减水剂、科学的低水灰比的砼配合比;采用离心成型工艺, 经初级蒸养及蒸压养护过程的生产[3]。由于预制管桩的生产设备先进, 工厂化和严格的质保体系, 决定了预制管桩产品具有强度高、抗裂性能好、耐久性好、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

2.4 工程造价

一般情况下, 以采用钻孔桩的造价最高, 挖孔桩次之, 以采用预制管桩的造价最低。钻孔桩、挖孔桩的水泥、钢材用量大, 预制管桩由于空心且采用高强材料, 故大大降低了水泥、钢材用量, 一般只是普通桩用量的0.2~0.4倍, 能节省资源, 降低造价。

2.5 工程进度

预制管桩与其它类型的桩比较, 最大特点便是施工进度快得多。预制管桩由工厂生产, 一般工厂储备有5m~12m各种长度和各种规格的管桩和桩尖配件, 一旦施工现场订货需要, 工厂可立即送货到现场;沉桩施工时, 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邻近已打桩的施工情况, 灵活组合选用不同长度和规格的管桩。

3 预制管桩的优缺点

3.1 预制管桩的优点

预制管桩与其它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单桩承载能力高:桩底注浆提高了桩的承载力, 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能力高l/2~1/3。施工简单、灵活性好、速度快:管桩工厂生产, 现场静力压入, 消除了现场混凝土的生产, 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 调整桩的长度, 一般压桩速度在0.5~1.0m/min。桩质量检测的随机性强:每根桩静压过程中就可以控制单桩承载能力和单桩静力试验检测。造价低、高环保性:比灌注桩可节省l/4~1/3, 无噪音、无振动、无污染[4]。

3.2 预制管桩的缺点

预制管桩采用埋件焊接接桩, 当地下水位高、腐蚀性强时, 焊缝会在一定时间内锈蚀, 形成桩身脱节, 刚性减弱, 抗侧移能力下降。如果发生地震等灾害, 后果就会很严重。而且预制管桩靠桩头压力冲破阻碍沉桩, 如果地基中存在孤石、旧建筑基础, 或不定厚度的硬隔层时, 桩头无法通过, 难以达到设计桩长, 造成施工困难。还有当桩长超过50m时, 桩的长细比过大, 容易失稳, 液化土层不易使用[5]。施工中桩身压入地基后无法对其进行垂直控制, 当有地下障碍, 出现桩身倾斜时无法知晓, 给建筑安全造成一定隐患。

4 工程实例

白云湖工程出水闸位于白云区的石井街环滘村, 区内地势较为平坦, , 属广花盆地河谷冲积平原地貌。区内有众多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鱼塘。河网发育, 属珠江水系。根据地质测绘和区域地质资料, 工程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部分地段的砂土层属中等强透水层, 且地下水水量丰富, 地下水水位高, 并与附近的河涌有一定的水力联系。白云湖工程出水闸施工场地20m外有大量的高层民居及厂房。根据设计要求, 水闸船闸砼站基础砼为纵横方向布置, 纵向间距为1.8m, 横向间距为1.5m, 桩的设计长度为14.0m, 桩型为AB桩, 其中船闸泵站水闸主室基础呈梅花状布置, 共计纵向16排、横向6排, 合计桩数为1273根, 基坑开挖深7.6m。考虑到基坑开挖较深, 容易影响高层民居下的地下水的稳定, 在施工方案中先考虑搅拌桩进行边坡支护, 然后基础采用预制管桩, 施工机械采用液压压桩机, 施工期间做到减少扰民以及快速安全。管桩工程由2008年12月11日开始, 2008年12月22日完成。根据上述工程实例, 预制管桩在施工场地有所限制、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5 结语

目前钻孔桩、旋喷桩、预制管桩等各类型桩基础的使用十分广泛, 而究竟选择哪一类型的桩基础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成为了结构设计人员的首要问题。预制管桩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进, 其技术性能和施工工艺己经相当成熟。预制管桩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是其它桩所无法相比的, 可以说它的市场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对各类桩进行了研究分析, 特别是预制管桩, 可供类似工作者参考。

摘要:目前钻孔桩、旋喷桩、预制管桩等各类桩的使用十分广泛, 而怎样选择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成为了结构设计人员的首要问题。预制管桩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进, 其技术性能和施工工艺己经相当成熟。笔者通过大量书籍和文献的阅读, 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对各类桩进行了研究分析, 特别是预制管桩, 可供类似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预制管桩,优缺点,施工方法,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 吴盛有.浅谈桩基施工技术设计与施工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7) :166~167.

[2] 于俊东.混凝土预制管桩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 36 (4) :153~154.

[3] 樊开儒.浅谈高强预应力砼预制管桩的应用[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2000, 32 (3) :44~46.

[4] 龚爱群.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与实践[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2~5.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5篇

一、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 通过物联网能够提高物流仓储的自动化程度, 实现自动化的货物仓储作业, 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人工成本, 也能够保证货物仓储作业的准确性, 避免在人工操作过程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其次, 通过物联网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物流行业的高效发展。比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工业生产的供应链中, 能够更好地进行跟踪和识别, 实现零库存的目标, 不仅提高了生产物流过程的跟踪及识别的准确性, 也降低了时间成本。最后, 在以往的物流行业中, 普遍存在杂、乱、多等问题, 难以保证物流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但是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提高物流环节的准确性, 将货物及时、准确的运输到指定地点, 提高了货物分拣及派送工作的效率, 使人工物流作业的错误率得到降低。由此可见, 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将其应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 是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物流工程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网络传输层、感知互动层及应用服务层。为充分发挥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 在网络传输层面的应用

网络传输层是由M2M技术、云计算技术、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所组成的, 其中M2M技术能够实现货物与终端之间的信息通讯, 及时掌握物流过程的信息流及资金流, 使物流配送过程更加可靠和快速, 在实现自动化的货物入库、验收、发货及出货的同时, 降低了物流成本。其中云计算技术就是对物流信息进行高效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 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 为物联网管理提供有利依据, 避免在货物运输过程出现偏离航道问题。其中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是综合信息的传输, 本身的保密性较强, 且具有较高的信道抗衰减能力, 能够提高数据的现场管理及安全交换能力。

(二) 在感知互动层面的应用

感知互动层是由定位系统、跟踪系统和识别系统所组成的, 整个过程涉及到全球定位系统、无线传感器及无线射频技术。通过对无线射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实现对货物的自动化识别, 及时获取货物的信息, 实现对物流货车及货物的动态监控, 进而更好地进行货物调度。同时, 充分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能够更好地辨别货物的真伪, 提高仓库管理效率, 实现物流配送的可视化效果。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对物流配送进行实时的定位和跟踪, 便于依据交通情况进行货物运输的路线规划, 且能够及时了解货物的状况, 使物流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对无线传感器进行运用, 能够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系统, 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有效采集, 进而为职能调控及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更好地进行物流环境的检测, 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如图1所示, 为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流程图。

(三) 在应用服务层的应用

应用服务层是由公共交流信息平台及嵌入式智能技术所构成的, 尤其是嵌入式智能技术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的质量。通过对嵌入式智能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能够提高物理网的信息处理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软硬件设施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率, 进而减少资源浪费问题。其次, 通过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更好地进行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为物流产业提供更好地公共信息服务、物流应用服务及数据交换服务, 实现对物资及各种资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在实际的应用服务过程中, 二维码技术在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主要就是将数据、符号、图像等信息整合成比特流数据, 通过设备对二维码进行扫描, 获取事先整合好的数据信息, 进而实现对货物信息的自动化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 物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 为促进物流行业的稳定发展, 必须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通过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物流工程管理水平, 为我国人民提供更好地物流服务。在应用物联网进行物流工程管理的事后, 需要充分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 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改进, 为我国物流行业及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物联网技术是以互联网与传统电信网络所组成的一种新兴技术, 将其运用到物流工程管理中, 有利于促进物流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强化物流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工程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边兆博.物联网在物流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 41 (02) :83-84.

[2] 刘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信息系统工程, 2018 (12) :105.

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ERP现状作用建议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我国企业ERP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方案。近年来,ERP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众多的企业通过实施ERP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ERP是一个整合了企业所有资源的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简单的说,企业资源是指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运作的事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财”、“物”。可以认为,ERP就是一个有效地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的“人”、“财”、“物”管理的系统,它依靠信息技术和手段以保证其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统一性。

ERP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当道,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正是为适应这种竞争形势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在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就是说,供需链上有五种基本“流”在流动。ERP的目的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系统地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也纷纷引进了各类ERP项目。但是几年过去,虽然ERP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部分企业也通过实施ERP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了业务流程,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特别在以机械工业、电子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中,ERP开展的比较好,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实施ERP很有成效,如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但是众多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工程机械行业生产模式多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成功实施ERP并取得成效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企业或者实施失败,项目不了了之,或者实施后没有见到显著的效果,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以致有一句评价国内企业实施ERP的话非常流行,那就是“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均成功实施ERP,而且已成熟运用并收到显著效果,为什么我国企业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却步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二、ERP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ERP可以对订单和生的执行情况进行随时监控,做到对订单数量是多少、已交货数量、已生产数量、未交货数量及是否延误交货期等信息了如指掌。同时可以随时得知某种物料的收、发、存状况。给物品规格、型号、品种较多,物料品种多且零碎、物料管理复杂的企业减轻工作量。减少库存数量居高不下,生产现场却经常缺料停工的现象。通过MRP、条形码、管理,电子看板,可视化,自动化等管理功能,实现对订单,销售,计划,生产,采购,仓库,财务,人事,计时计件工资,客户等进行全面管理。

ERP是公司资源统筹管理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专业软件来实现的。主要作用是把公司内部的数据信息化,规范化,使公司的产业计划更方便,更有具体指导性, 也使数据查询追踪更容易。在长期内达到管理简化,而降低管理成本, 也是经营策略更明显。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统筹管理的复杂性。中型企业也适合。 小型企业如果经理等管理人员已经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了,并且行之有效,那不用也没关系。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这种投资可能不划算。再强大的ERP也最多等于勤奋,头脑清晰,肯花时间的管理员。

ERP就像管理整个公司的数据流水帐一样,能帮助管理很多细节,让多而且繁杂的数据更有条理的展现,但是不能确定具体的战略方向,经营方式。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应用得当并且熟练的话,会减少管理者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追踪公司经营的数据,比如什么时候买入多少原材料等,什么时候卖出多少商品等,也可能会让他们更客观从更高点的角度看到公司经营的整体状况。

三、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层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改造涉及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业务流程等方方面面,但很多的企业高层认为信息化改造工程是技术部门或者信息部门的事情,只是简单的上一两套信息化软件而已,高层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2)对于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对于新系统并不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又很少,要提出很明确的目标十分困难。因此能得到的功能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选择,使得实施方将许多没有把握、甚至是不能做到的事情承诺下来,为以后的实施留下了障碍。一些企业对实施ERP系统缺乏正确的期望,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

(3)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ERP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ERP的管理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而供应链牵涉到企业的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因此ERP的实施非常复杂。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地基没有建好的地方盖摩天大厦,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

(4)把ERP看成纯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改造不只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不仅仅因为它的重要性和实施难度,更因为信息化根本就是一个管理的再造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施过程。

(5)人力投入不够。引进的先进管理手段首先要由企业骨干来使用,因此现在企业实际上也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不抽调骨干实施难以做好,而骨干长期调离生产确实有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项目小组的成员以技术人员为主而不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主要考虑技术适用性而不是管理适用性;只注重ERP系统可能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实施ERP系统存在的风险。

(6)人为因素。企业员工对于新系统的接受需要有一个心理认同和操作熟练的过程。如果新系统的使用大大加重他们的工作,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被放大。而在ERP实施过程中初始阶段工作量加大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新的管理方式对于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新的管理方式还会触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些都将会影响到ERP项目的实施。

四、企业运用ERP的建议

1、企业在上ERP之前首先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满足实施ERP的条件,而不是随大流盲目、仓促地实施。那么企业实施ERP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呢?下面给出几点参考。

(1)企业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企业应该主抓产品研发、市场开拓

与内部的基础管理,因为这才是企业问题的根本。

(2)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富有改革、开拓与进取的精神,并具有能从大局出发的全局观念。

(3)企业的定理基础扎实、管理规范,且管理思想比较先进,能贯彻ERP的管理理论,满足ERP的应用培训要求。

(4)各层管理人员、非直接生产的业务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操作计算机或通过培训能操作计算机。

(5)企业的业务数据处理量较大,占用企业业务人员大量的时间。

企业在满足了以上这些条件之后可以寻求利用ERP来优化自己的业务,提升企业的管理。

2、在满足实施ERP的条件后,企业在上ERP之前,应先确定好目标,根据目标提出符合实际的需求,进行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做全面的规划。

以首钢为例,首钢作为一家年销售额480亿元、资产总额达626亿元的国有特大型企业 ,具有复杂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系统,但仅用了11个月的实施周期就使ERP系统成功上线,全面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从而为中国钢铁企业实施ERP白日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首钢ERP一期工程从启动至上线历时11个月,分五个阶段:

项目准备及总体规划阶段,重点完成了关键用户入门级培训、总体规划培训、流程现状调研及描述、管理现状调研、总体IT架构调研、管理问题挖掘等。

业务流程重组阶段,重点完成任务有业务流程蓝图设计、管理重点蓝图设计、重点业务集成设计、主数据编码及收集方案、三四级流程及接口设计、确定IT架构、确定变革方案、业务流程调整等等。

系统实现阶段,重点完成的任务有,SAP系统实施、三级及计质量系统详细设计开发与单体测试、SAP系统与三级及计质量系统联调测试、库存大盘点、制定标准成本体系、编写用户手册、制定岗位职责、制定用户及权限管理体系、SAP系统培训等。

上线准备阶段的重点工作有,建立上线方案及指挥体系、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终端用户培训、上线前联调测试等。

最后是系统上线及支持阶段。

首钢通过这样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分步实行,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之后才保证了在11个月内ERP系统成功上线实施。

3、进行正确的系统选型。

当企业想上ERP项目进,许多供应商不管自己软件的功能和规模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一拥而上,群起而功之,褒已之长、贬人之短,结果搞得企业无所适从,无法作出正确的选购决策。 那么企业在进行选型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软件的功能是否适合本企业的需求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

(2)软件供应商的维护、二次开发支持的能力也是要考虑的。

(3)实施服务的方法与质量。

(4)软件供应商与实施服务供应商的持续发展能力与服务能力,这些能力取决于市场对该软件与服务的肯定。

(5)走访调查实施ERP的成功企业,这对企业的选型以及今后ERP的实施工作都非常有利。

(6)注意软件的运行环境,如操作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等。

(7)ERP软件与实施服务的价格,实施ERP的资金成本也是选型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8)方案比较。让相对比较满意的软件供应商、实施服务供应商提出系统的方案,然后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切合自己实际的方案。

五、结语

ERP是有一个发展的理念和开放的体系,我国企业在应用ERP过程中,要集成和融合各种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与时俱进,持续改进,不断解决实际问题;要以经营资源整体最佳化为出发点,整合业务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升,企业如何选择好ERP,http://tech.it168.com,2008〔2〕CNET中国.ZOL,2007-08-02

〔3〕焦丽,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王小云,杨玉顺,李朝晖.《ERP企业管理案例教程》2006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开幕词范文下一篇:金融危机的特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