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一) 管理制度缺陷。我国部分高校因为经费、师资等原因无法顺利展开档案管理工作, 这就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中混乱现象时常出现, 例如档案标号、标题等, 并且还有众多档案没有建立相应目录。此外, 档案在搜集、存储、查询、阅览等环节中也存在了较多漏洞。众多管理人员仅重视资料的搜集, 而忽略对其进行整理和归档, 没有精心存放, 很多重要档案发生遗失。

(二)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新时期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工作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搜集资料、资料整理、文件编号、档案存储等简单工作, 更要求其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及高度的责任感。而许多高校在招聘管理人员时, 录用门槛低, 没有严格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三) 基础设施落后。对比国家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许多高校没有严格执行,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明显投入过少:缺乏专门存放档案的库房;或者库房没有防水、防火、防潮、防盗、防虫等功能;或者库房面积较小, 设备老化情况严重, 没有现代化信息设备, 查找档案极为不便。

(四) 管理方式滞后。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 没有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导致工作效率极低, 很难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档案管理系统, 无法进一步展开相关信息的开发和应用。

二、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 加强领导的意识, 提高对档案管理的组织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管理和领导作用, 是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管理工作, 因此, 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的档案资源就好比是一面镜子, 它反映出高校多年的发展历程, 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是高校发展建设重要的依据, 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领导应该加大在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 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建设发展的工作日程中,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 还要加大学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全校一心,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二) 健全管理体制, 规范工作。要想加强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 首先就要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 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原则。以学校、院系以及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为基础, 建立统一、集中的管理制度, 从档案的整理、分类、征集、建档等各个程序都能高效有序地按照完善的体制进行, 使档案管理工作更为规范。要明确档案收集的范围, 及时、准确地对需要存档的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对收集到信息资源做好鉴别工作, 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性;档案的整理工作要绝对按照处理规范进行, 精确分类、有序编排、整齐装订。此外, 还要进行体制创新, 提高服务水平。

(三) 建设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团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 高校还应加强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高校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和途径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例如可以定期进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另外, 还要注意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补充和调整, 引进高水平, 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培训, 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使他们可以更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四) 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建设。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自动化使用, 可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档案管理部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改革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 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利用网络技术, 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存档等工作, 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提高档案检索的速度, 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新的形势下,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改革, 做到与时俱进, 从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基础建设设施等方面入手, 致力于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遇见的各种难题, 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 强化训练工作人员,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感, 进而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建设。

摘要:对于我国各大高校而言, 档案管理是其日常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该档案详细记录了高校在学生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管理、会议召开等方面的相关事宜, 包含了学术成果、科研论文、教学方案等机密材料和档案, 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 意义重大。然而, 我国目前众多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 管理制度不规范。因此, 本文将就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展开探讨, 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冰, 胡佳.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统计与管理, 2015 (01) :123-124.

[2] 丛日丽, 刘云超.对于服务意识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03) :142-144.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各高校应该加强档案制度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 逐步完善、更新学校档案的管理方法和程序, 如重新修订档案规章制度, 制定特色档案管理制度, 将各种规章制度汇集成册,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以保证档案材料的系统性、科学性。利用要有详细的借阅登记记录程序, 并指定详细的丢失、泄密、破损赔偿方案, 以便责任到人、责任到事, 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档案利用制度不断充实和完善。

(二)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变得极其重要了。第一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较高的政治觉悟, 要热爱档案事业和档案管理工作。第二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知识, 熟悉档案法律法规, 熟悉所保管的档案内容、及其重要性。第三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能在日常的档案管理中、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从中找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律。

二、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 确保第一手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一) 为了确保第一首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各个部门要认真做好第一首资料的收集工作。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制定档案收集的规章制度, 积极与多个部门协调一致, 起草规定统一的档案格式, 并将档案格式发布在网页上, 或者直接发给相关责任人的邮箱里, 并要求制表人严格按照规定格式起草文件。收集归纳档案时, 既要收集整理纸质文档, 又要建立健全电子文档库, 并督促相关制表人及时上交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验收时要认真检查每个负责人的签字情况, 整理时要细心认真, 分类要科学准确, 便于查找, 根据文件类别, 编号, 还要贴上标签, 把电子文档科学归类储存。

(二) 要对档案内容及格式严格把关。首先, 基层档案管理者, 是高校各种第一手档案资料的收集者, 直接决定档案的质量。所以收集第一手档案时一定要做好档案文件的把关工作, 比如, 档案原始文件的文本格式、档案的原始记录、原始文件以及各级部门的负责人的亲笔签字、负责部门的签章等, 都要仔细检查, 严格验收, 确保第一手资料的标准化、规范化、完善化。其次, 基层工作者作为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者, 要对相关资料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科学的、合理的对文件进行归类整理。

三、要做到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并存

(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电子文件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文件的鉴定与归档在现今档案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认真的对电子文档进行鉴定, 才能合理的对文件进行归档。区分文件的价值是电子文件归档的核心部分,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 只有对学生, 或者教师教学, 人事、科研有利用或者参考价值的电子文档, 才有必要保存下来, 用处不大, 或者经常不用的电子文档, 可以删除。

(二) 区别真伪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和鉴定有重要的作用。要保证电子文件的原件或真实的电子文件, 与纸质文档互为凭证。为了保持电子文档的原始性, 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还应该区分出原件与复制件, 制定文件的单位一定要将电子文件的原件归档, 以保持电子文档的依据性和凭证性。基层档案管理者还应当将电子文件的隐形标示与电子文件一起归档, 并作为电子文件原始性、凭证性和依据性的基础。

四、提高案卷质量, 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 提高卷宗质量, 做好文书的处理工作, 是实现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书和档案看似相互独立, 工作任务性质各不相同, 但是两者是在文档工作流程中密切相关的工作环节。文书是档案的来源, 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文书处理工作能做到标准化, 规范化, 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标准化就能抓住要害了。

(一) 高度的责任心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是相近材料的重复与整理档案的无序, 所以,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强烈的主人翁的意识, 严格认真的收集整理档案, 注意档案文件的格式、编号、签字、公章等细节上的工作, 才能做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实际工作中, 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 根据高校档案管理的规定, 将各种材料科学合理的分类, 准确把握立卷归档的时效性, 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 有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的, 才能立卷或归档。再者立卷归档要明确重点, 合理分工, 在整理归档时, 要根据文档的内容、形式、和作用区分文件和资料之间的差别, 认真分析, 仔细筛选, 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 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大量的实践工作证明, 案卷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档案的完整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档案的价值, 收集档案的方法和档案的装订是否美观, 整洁、规整是影响和决定档案是否规范化、标准化的实操性因素。因此, 在推进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中, 一定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 研究切实可行的归档方法, 做好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工作, 解决好档案的装订质量问题, 提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摘要:基层档案管理人员, 大多是高校各个分管部门的兼职档案员, 肩负着基层各种原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包括各种人事档案、学生学籍档案、研究生档案、实验档案、教学档案等。这些档案都记录着高校最原始、最基本的数据、信息等, 是高校档案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理应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高校应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使基层档案管理更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现代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建设安全稳定、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文明宿舍,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建设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各高校对原有的校内学生宿舍均采取了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但与此同时,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采用综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校内部的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和各系部的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管理,各部门各施其责,按分工的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有不同的内容。各部门按职责分工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各种方式如管理制度、思想教育、经济手段等都必须采用,这就能全面提升学生宿舍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也便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协调。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管理模式有它的严重缺陷。学生公寓管理权限不清。在学生宿舍管理范围上,齐抓共管往往变成无人管理或不抓不管,哪些方面由哪个部门负责,每个学校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使得高校宿舍管理处于弱化状态,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根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着各部门相互推委或相互依赖或互相扯皮的不良现象,这就给综合管理造成了不良后果带来消极影响。

还有少部分高校宿舍管理采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管理,顾名思义是以经济为手段的经商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减轻了国家和学校的负担,利用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大大地减少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和减轻了学校的

管理负担。但是,这种模式的管理属于社会化管理,宿舍管理方不愿也不肯校方介入一些必要的管理,这就形成学校管理与学生宿舍管理有脱节的状态,上级和学校对宿舍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宿舍管理方也难于接受。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对学生纪律的约束等都无法顺利实施。对此,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很难参与有效管理,甚至根本不能管理。在学生内部的矛盾、纠纷和冲突的此类问题上,学校只能被动应付平息事情扩大,很难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这种模式的管理,实际上对学校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和宿舍管理工作都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培养合格人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分析

1、宿舍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过去由于人们对学生宿舍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简单地把学生宿舍管理等同于宿舍内的门卫值班、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从而在人员配备上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的现象。据了解,这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内容,学生的养成教育、宿舍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已形成共识。学生宿舍已逐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和服务育人的主战场。提高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素质,迫在眉睫。

2、对学生宿舍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片面地认为学生宿舍管理主要是后勤服务工作,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场所。育人的功能基本没有发挥。体现在:学生不理解,一些老师、辅导员和系部不重视,对学校查处晚归、不归制度不关注,轻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3、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来看,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有不规范,不能完全地、更加有效地规范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日常行为,还有分配制度、监控制度、激励机制、服务意识等各方面都需要改善和落实。学生宿舍内以活动为载体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扎实,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尚未实现。

4、学生参与宿舍管理面较窄

现在许多高校在学生宿舍管理中都成立了一些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如宿工部。但由于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强、工作经验有所欠缺、无法较

好地把握工作局面,尤其是现有管理条件的限制,这种模式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虽然学生在宿舍管理中也有一定的参与,但参与管理面较窄,更多是参加值班、卫生评比、查房等工作。当遇到学生宿舍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或需要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时,仍需从事宿舍管理的老师出面解决,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实际上没有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管理正不断融入育人的理念。为了使宿舍能够更好地为“育人”服务,充分发挥大学生集体住宿的优势,必须不断转变宿舍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宿舍这一资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1、更新管理理念:学生宿舍既是大学生求学期间的家,又是课堂和图书馆的学习场所的延伸,使学生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相对于校园公众场合,宿舍是学生的私人空间,这里学生有着较少的语言和行为顾忌,他们的言行和行为更多的倾向于真是的自我。从这个方面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宿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的学分制改革,进一步体现出宿舍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的重要性,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对学生的辅导、服务、培养,将是今后学生宿舍生活知道与管理的重点。因此在新时期的宿舍管理中,高校必须重视宿舍的育人功能,树立育人的核心思想,从育人角度出发,把宿舍管理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管理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培养健康的宿舍文化,引领高品位的学生文化。

2、规范管理内容:首先体制上要规范。从多年的实践看,学校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的主管部门应是学生工作部门,它能够有效协调各院系对学生的管理,更有利于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并可以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行为约束起重要作用,在管理上还必须把学生宿舍管理方面的人财物统一到一个部门去管理,避免了不应有的矛盾。其次制度上要规范。讲管理离不开制度,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要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文明宿舍细则规定等等。要搞好学生宿舍管理,没有完备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对宿舍管理所制定的制度一定要紧贴学生及宿舍条件的实际,并且规章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明白在宿舍公寓内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违规了会受到何种处罚等等。学校管理人员在制

度面前也必须按制度办事,认真负责,在有章可循的前提下对学生宿舍公寓的检查评比就会避免不少盲目性,实实在在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再是服务上要规范。服务上规范就是要采用现代化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管理,建立住宿人员信息卡,对水电管理、财产管理、维修管理等也应采取先进方式进行服务。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时,要积极主动,服务热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来感动和教育学生。尤其是管理工作人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坚守岗位各施其责,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宿舍中去了解情况,问寒问暖,不能使学生由于服务上的不周到而发牢骚讲怪话以至发泄对学校的不满情绪,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优雅整洁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规范服务是学生宿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3、健全管理机构:高校宿舍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在于相关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的建立健全,在于明确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职责。就后勤社会化条件下的宿舍管理工作实际而言,要配备和完善宿舍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校级、中级和基层三级组织机构,即: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宿舍管理委员会等组成的校级领导机构,院、系、部及校学生处、团委、、后勤等组成的中级组织机构,校学生会、各院系部学生分会、宿舍管理宿工部等组成的基层管理机构。同时,要配备和完善宿舍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工作队伍、实施骨干队伍和辅导队伍。对与学生宿舍有关的大小事项负责,明晰其管理职责,提供管理效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同时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学生宿舍的管理、教育、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宿舍管理、教育、服务的整体功能,实现学生宿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雅珍.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2]彭雷、李然琼、陆志刚. 关于学生宿舍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0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是提升高校档案资源服务能力的前提条件。在信息时代下, 高校档案的形式、形成、存储、传递、利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数字馆藏资源越来越多, 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为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高效运作档案管理工作, 亟待改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实现信息化管理。就目前看, 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 档案管理技术层出不穷, 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加之, 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发展已见成效, 一大批优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高校档案管理, 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困境

(一) 未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分散领导的高校管理体制下, 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去组织、规划、协调各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做不到资源优化配置,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高校档案馆各自独立, 封闭式的进行相关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使高校档案管理呈现出条块分割状态, 各馆间的交流互动少, 馆藏资源共享程度低, 无论硬件设施配置还是数据库建设, 整体上都处于较低水平, 亟待改善。

(二) 数据库建设滞后。现阶段, 高校档案馆基本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 可是缺乏科学规划, 整体性考虑不够, 系统软件功能缺失, 造成标准化程度低, 服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加之, 各类档案的无序整理, 缺乏对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的规范归类, 只有条目数据库, 没有全文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等, 类型单一, 降低了馆藏资源利用率。

(三) 管理技术手段落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以来不受高校特别重视, 资金投入不足, 软硬件配置低, 造成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手段落后。不少高校只是初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信息化程度低。也正因为如此, 档案资源利用和共享达不到理想水平, 为数字档案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较大困境。

(四) 管理人员信息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要涉及到很多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外, 还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然而实际工作中, 不少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质并不高, 而且年龄层较高、知识结构较低, 缺乏自我完善的积极性。高校应认识到这一问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的困扰, 加快建立符合需要的档案管理团队。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 着眼于整体发展, 强化总体规划。高校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 各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应封闭式进行, 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协调机构的组织下, 树立大局观, 从服务社会角度出发, 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整体上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组织机构, 统一协调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降低资源浪费, 推进建设进程。从中高校可以清楚看到国家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 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 视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提升网络化办公水平, 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办公网络化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提升档案信息自动化处理水平, 利于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所以, 高校档案管理应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 提高网络化办公水平。比如, 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应用计算机, 使档案的立卷、接收、鉴定工作更便捷、更高效, 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剔除无价值的文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也便于档案资源检索, 查漏补缺, 调整和删除等。值得考虑的一点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化办公水平的提升, 不得不重视网络安全管理, 应建立完善的信息防御系统, 通过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加密、身份认证等手段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防止信息泄露。

(三) 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 提高资源共享率。档案数据库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核心工作, 应加大资金投入, 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明确数据库定位, 确定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模、效能等。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除了建立目录数据库外, 还应建立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用于档案数据库建设的软硬件可以通过购买获得, 但是档案信息则需要高校自主建设, 加大档案文件收集、整理, 并确保质量。

在档案数据库设计上, 采用ER模型分析与理清数据库内各功能实体之间的关系, 以此为依据设计数据库框架结构, 确定各功能板块。为实现标准化, 要求制定统一的档案文献标准, 对软硬件、网络传输等也要制定标准, 避免数据库标准过低, 确保档案信息在校园网与档案管理网之间的快速交换和存储。

(四)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使档案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检索等有一个信息化操作平台, 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这一管理信息平台应具有完备的功能体系:统一数字档案入口, 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 支持新的业务加载, 灵活管理权限及有效管理档案流程等。在具体工作中, 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应用, 使其更好的应用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五)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主要从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两方面入手。在专业能力上,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档案知识和管理技能, 能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在信息素养上,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 及时捕捉有用信息, 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处理、加工与利用能力, 将信息转化为档案资料。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 为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提供支持。

高校应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入职, 提高准入门槛;定期组织培训、进修学习等活动, 畅通在职人员职业发展渠道, 尽可能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而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学习, 使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高校需要认清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并且针对现阶段信息化建设遇到的困境, 采取相关针对性的建设措施, 全力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健康发展。

摘要:在网络化办公环境下, 高校应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本文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 简要分析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困境, 并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建设策略, 以推进建设工作稳步进行。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困境,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 阎德华.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做好高校档案工作之我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1) .

[2] 刘海燕.浅议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 (2) .

[3] 廖若莹.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4] 罗捷.关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0) .

[5] 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 2007, 06:63-64+67.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事业发展至今, 通过高校档案管理干部和许多普通档案工作者的努力, 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各高校档案管理由于起点不同, 地区差异等原因, 发展很不平衡。部分高校由于基础薄弱、客观条件有限、管理不顺等原因, 遭遇了档案工作的瓶颈期。现实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档案观念陈旧

(1) 对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部分管理干部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 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 长期将档案工作排除于部门中心工作之外, 忽视档案的收集和保存。日常档案工作中主动性差, 不能按照相关规定按时进行档案整理移交, 存在“不催不理”的现象。

(2) 对档案工作认识局限。片面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把现有档案材料收集起来放进库房, 忽略档案的规范管理以及利用与开发。

(3) 依法办事观念淡薄。对档案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了解不够, 日常档案工作中随意性大。

1.2 制度建设薄弱

(1) 现有制度不完善。目前虽有一些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但部分已长时间未进行修订。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现实情况下, 需要根据近年来高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档案制度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档案制度体系, 出台一系列针对各类型档案的, 操作性强的、指导性强的管理制度。

(2) 制度普及不够。部分高校存在缺乏在全校范围内对国家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普及和学习的现象。对现有规章制度的掌握, 往往局限在档案管理科室或者部分兼职档案人员内部, 缺乏针对广大归档部门和高校管理人员及一般教职员工的档案制度普及和培训平台。

1.3 条件保障滞后

(1) 硬件设施。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 部分高校现有库房已基本饱和, 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库存要求;现有库房设施不完善, 档案存放设备、库房恒温、恒湿设备配备不足, 不利于档案长期保存。

(2) 软件设施。目前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仍大量采用的是传统管理方式, 现代化管理方面还局限于简单的数据录入保存和单机版软件使用, 缺乏与现阶段档案管理相适应的档案管理软件。

(3) 经费保障。大部分高校综合档案室挂靠院长办公室, 档案工作没有专项资金, 仅靠部门办公经费维持日常开支。部门办公经费有限, 不能满足档案工作中对设备购置、库房建设等的资金需求, 不利于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档案的长期发展。

1.4 机构建设不完善, 人员配备不足

综合档案科 (室) 是学校档案工作的主要管理机构。部分高校综合档案室划归图书馆管理, 实质上存在业务不对口、管理不顺的现象,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推进。同时还存在兼职档案员流动性大, 部分兼职档案员没有切实落实部门档案工作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推进高校档案事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2 现阶段档案工作实现突破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档案观

要树立重视档案的观念, 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观念, 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要树立依照《档案法》和国家相关档案法律法规及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办事的观念,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 保证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要树立服务的观念, 明确档案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 就是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服务大局,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为高校发展事业服务方面有所建树, 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的价值。

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并不只是限于对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档案收集与整理只是档案工作的最基础部分,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应逐渐从简单的收集整理转向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 发挥出档案对学校建设的参谋借鉴作用。

2.2 加强制度建设和普及

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补充完善高校内部档案管理制度, 出台针对文书、科技、声像等各类档案的管理细则和相关制度汇编, 并定期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制度学习和培训研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 理顺档案管理体制, 明确各归档部门职责, 责权明晰, 促进档案规范管理。

2.3 加大投入, 促进档案馆建设

(1) 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应有发展的眼光, 考虑到档案事业的长期发展对经费支持、库房建设的需求, 应划拨档案专项经费, 建立适应未来几年内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档案设备设施。

(2) 引进档案管理软件, 依托软件管理, 促进数字化档案建设, 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3) 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对用于保存本部门归档文件所需的档案装具以及档案收集、整理、装订过程中所需设备在经费中给予支持。

3 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专项建议

3.1 制度专项建设

制定配套管理制度, 建立制度宣传与学习渠道。高校应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 定期进行修订, 利用网页和宣传报道等多渠道推广这些制度法规。通过校内召开档案工作会、部门间业务交流等方式强化制度学习。

3.2 完善档案管理机构

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 形成档案工作委员会—综合档案馆 (科、室) —各归档单位兼职档案员的三级管理体制。

3.3 引进档案管理软件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发或引进档案管理网络软件。在目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趋势下, 使用档案管理网络软件, 可以帮助和促进高校尽快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提高档案工作效能。

3.4 档案学术专项建设

(1) 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定期派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档案专业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 了解行业内业务动态和发展趋势。

(2) 定期召开高校档案会议, 每年举办1~2次档案工作培训会。通过定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党政管理干部和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制度, 可以强化职工的档案意识。同时, 通过档案管理方面的专家领导开展学术讲座、经验交流, 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论文评比, 给档案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档案馆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抓住政策机遇, 要依靠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经费长期持续的投入, 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 要档案工作者实实在在的付出努力, 才能谋求高校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推进高校档案工作跨上新的历史台阶。

摘要:在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公布实施《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背景下, 高校档案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现阶段档案工作实现突破的对策, 提出了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专项建议。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当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作为思想活跃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在大数据时代,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以信息化为基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关从业者也要结合大数据时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选择合理的方式走一条符合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的道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本文分析了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也对传统的互联网构建模式提出极大挑战。对社交网络和移动交互网络而言,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在新的领域不断开拓,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深度与广度的新探索。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在大数据时代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制定相关对策,保证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断优化和学生信息的安全。同时让学校在调取学生相关信息时,能够采取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出如下特征。首先,大数据容量相对较大,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尺度上的数据,这就决定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有效数据管理和分析。同时,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大数据数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在地理位置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对数据实现有效管理。其次,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时,要认识到数据类型的丰富[1]。由于数据类型层出不穷,因此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对学生信息进行妥善处理与系统分析,这样才能够在大量数据信息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

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分析效率,滿足多个领域的日常工作需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性发展。

二、大数据下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教师要善于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对数据的处理量进行规范,推动信息处理工作的多元化和创新性[1]。在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分析和观察数据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判断,深度挖掘学生信息,并对此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大数据在对学生信息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大数据日益发展完善的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电子商务领域,大数据都能够充分发挥基础的数据分析作用,完善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实践方式,对人们的工作产生巨大帮助。

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也必须认识到,要从传统经验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合理应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分析效率和决策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及完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例,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进行考量时,要注重内容的多样和形式的丰富,充分利用多元化信息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对传统的纸质化报告模式进行颠覆与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用数据实现科学分析与系统总结。

(二)满足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体现愈加明显,而大数据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他们更应当结合学生的情况,确保高校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促进大数据网络平台的发展和创新。相关人员也要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同时,将大数据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数据的归纳整理与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合理判断,制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相关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有效的分析与信息检索,因此,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相关管理者能够给不同需求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路径。此外,从学生就业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大数据相关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学生就业相关状况的分析。借助这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招聘单位的需求联系得到了有效分析与汇总,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工作指导,实现高校课程设置的优化,实现高校就业效率的提升。

(三)组建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学生管理团队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专业化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化学生管理工作团队,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逐步完善,效率不断提升。为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团队的水平,组建一支具有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对学生管理工作有足够了解,也要对学生的实情况有系统分析[2]。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高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此外,在对高校学生管理团队进行培训时,高校管理者要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掌握大数据相关的理论与工具,并最终实现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校园内部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时跟踪与交流,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确保学校热点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关注。还能对突发事件进行舆情引导和舆论控制,从而保证学校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另外,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和师生互动来体现。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大数据有着不同的作用。大数据能够助他们实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信息进行监控,实现信息安全。

(四)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在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然而,在大数据到来之际,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挖掘大数据的奥秘,将其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确保制度体系的完善,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可靠。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具体的行为对学生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学生信息被不良系统和不良人员侵害。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管理信息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设置相关的登录口令,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4]。另一方面,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相关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避免非法者入侵,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够促使大数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合理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愈加完善,高校信息化水平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这不仅为学生信息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的构建,不仅包括保证学生信息的安全性,也包括不断推动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优化。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应用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案之一。作为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性能稳定和迅速便利,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相关人员也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调查,确保在大数据时代随时调取学生的各项信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三、结语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重要价值。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也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引入多元化人才,促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意义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4],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在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同时,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完善,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谦.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5-57.

[2]杨阳,苏力,王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探讨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01.

[3]王鑫家.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47-50.

[4]丁文刚,朱阳瑾.“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35-136.

(责任编辑:董维)

上一篇:地球一小时的宣传标语范文下一篇:经济发展软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