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交通运输行业作用越来越重要,强化对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的重视,成为当前公路行业的关键性技术和理念。因此,需要对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如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预防性养护施工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和强度,降低公路病害问题扩大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服务。本文就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中的难点及整改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但老化速度也相对较快,一些地区的公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陆续出现路面裂缝、破损等问题,使用性能大大下降。研究与实践证明,要想延长公路使用年限,保障公路使用性能,就必须对公路进行预防养护。

1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应用的意义

公路是我国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同时也是运输行业发展的前提,因此,公路的质量是人们出行安全的保障,定期对公路进行维修与保养是提高公路使用年限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人们驾车出行时间较多,对于公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一旦公路出现需要维修的现象,就会导致该道路出现交通不便、拥挤、堵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的出行。预防性公路养护可以在公路出现问题之前,对即将要出现问题的位置与路段进行养护,这样既能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也能保证公路的日常使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需要与监控系统进行配合,在监测公路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地点进行排查,把重点需要养护的位置进行标记,然后进行预防性的公路养护,在公路出现使用问题之前,提前解决问题。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节省了公路养护与维修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公路的整体使用效果、有利于公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2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难点

2.1缺少预防性养护机制的支撑与保障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项比较综合、系统且复杂的工作。预防性养护周期长、投资需求大、在养护过程中又同意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因此要想推进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规范、顺利开展,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但目前我国公路预防性养护保障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完善,并进一步造成公路养护管理不及时、不规范、不到位,公路的各种病害得不到及时发现与处理。

2.2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低

我国公路养护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化程度都比较低,由于公路养护队伍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相应的设备和养护技术都跟不上,养护工作也只能是做一些常规的检查。在养护工作中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也不到位,这些新兴的成果也只是在实验室实验阶段。所谓有了好的方法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能够引进这些高科技的设备,那么在养护工作中就会更加专业,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2.3部门之间协调性低

我国公路数量虽然在近几年有很大的增加,但是公路运维养护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各部门在公路运维养护方面协调性不高,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目标还远远未能够实现。

3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整改措施

3.1加强对于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重视

加强对于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重视可以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维修与养护的成本费用。虽然我国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有关部门还是应该加强对于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重视程度,投入资金与人力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创新与升级上,把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与我国的公路路况进行有效结合,打破传统的养护观念,不能等到公路出现问题时再进行维修与养护。所以,应该更加重视公路预防性养护,改正以往等到公路工程出现裂缝或其他问题之后再进行维修与养护的陈旧观念。同时,有关部门要针对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来进行专项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预防性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另外,在预防性公路养护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创新如今的养护方式与养护手段,达到预防性公路养护的最终养护目的。

3.2积极接纳新技术,提高养护工的科技水平

现在越来越鼓励创新精神,一切新鲜事物、新鲜产业和新的科技都在被人们接纳并且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当然公路养护队伍也应该适当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新的技术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明显提高工作的水平。例如,近几年使用的改性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等。再有一点就是现在都讲求信息化、大数据,公路养护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和处理。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将公路的人工检测改为自动化检测,让公路养护的工作更加系统、科学。

3.3加強部门间的协调沟通

在当前背景下,要加快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大各部门协作力度,推动推进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解决。政府部门还需建立起公路养护管理监管机制,严格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与政策要求,根据公路养护管理需求构建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参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各部门的监督管理,引导与督促各单位规范、高效开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3.4做好公路养护的资金支持

为了确保公路养护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顺利进行,确保资金充足能够及时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将公路分好等级,按照等级合理分配养护资金。其次就是要合理地安排人力和机械,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后就是做好准确的预算和评估工作,控制好每一个环节需要用到的资金。通过以上的方法,做好公路养护资金的支持。

3.5统一养护标准,严控工程质量

在公路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组织管理架构完善合理,全面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如对于新建公路,要严格按照混凝土路肩、浆砌边沟、安保工程、错车道、绿化、同步管养标准规范实施,做到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同时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且综合的工程,该项工程的顺利高效开展必须要有统一且科学合理的标准做参考、做引导。因此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公路养护管理情况确定公路养护管理标准,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内容,制定公路养护管理细则等,推动各项养护管理工作规范、顺利开展。现阶段,各地虽然建立了公路养护管理标准,但养护标准偏低,并且各级的标准也不够统一。因此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公路分级养护标准进行适当地调整,从而为各项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结语

我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带动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公路建设的质量问题也成了关键性问题。如果公路在投入使用后,由于外界因素或者质量问题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对我们的交通运输产业和日常生活都会造成影响。我国的公路养护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创新进步空间,我们需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和信念,循序渐进地稳步发展。有关部门要能结合实际从完善养护管理机制,优化养护管理技术,充实养护管理资金以及加快人才培育等方面入手改善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现状,提高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霞.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中的难点及整改对策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44(9):16-17.

[2]张治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时机及养护措施选择的研究[J].路基工程,2021(4):138-141.

[3]杨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用预防性养护工作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6):154-155.

[4]周宏涛.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公路养护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1):229+231.

[5]陈亮.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237-238.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危机是指可能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等造成巨大的损害。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

【关键词】企业;预防;危机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危机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且越来越偏重于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那么,危机有哪些类型、特征,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信誉危机、人才危机、经营管理危机、法律危机、产品危机、财务危机、知识产权危机、自然或人为灾害危机等等。

危机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六个特性:①突发性,往往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②对企业造成威胁性;③紧迫性,危机出现时,需要企业做出的紧急的反应和处理;④连锁反应性,某些时候企业一点点的失误都会酿成轩然大波。⑤隐藏性,某些事件爆发前的征兆并不明显,企业难以做出预测。

其实,就现实情况而言,现代商场中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面临的危机主要有:①缺乏危机管理人才。主要表现为员工、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②危机识别能力薄弱,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天灾人祸、媒体危机等与企业的经营和收效间的关联似乎不那么直接的危机的敏感度相对较低。③处理危机措施不力。如缺乏与媒体的深层次合作,处理产品或服务危机方面不力,引发媒体危机、客户危机、经济抵制、索赔、诉讼等诸多危机等。④企业处理中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离职的措施不力。使得熟悉本企业运作模式的管理人员不当流动,给原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

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危机与机遇同在。因为危机可以暴露企业的弊端,使企业能够对症下药。而企业在危机中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处理得当可以比在常态下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正反两方面都说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那么,企业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呢?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危机预防,危机化解,危机总结。

一、危机预防

出色的危机预防不仅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积极采取预控措施,而且能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准备,这就需要我们:

(1)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2)引入危机管理框架结构。尝试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框架,由信息、决策、运作三部分组成。信息系统主要负责对外工作,如收集、整理、评估信息,应对公众、媒体、利益团体和危机之外的人,分析危机的影响等等。决策系统由危机管理者统帅,负责处理危机的全面工作,他必须有足够的权威进行决策。运作系统负责联络公司内部受危机影响的部门与不受影响的部门,将危机管理者的策略计划翻译成实战的反应策略和计划,并通过专业知识来实施这些计划。这样就清楚地限定了每个部门的工作和目标,减少了误解和对抗,降低了对企业信誉所造成的影响。

(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捕捉警讯,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以达到防止和控制危机爆发的目的。

二、危机处理

危机预防管理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或程度减到最低值,而无法阻止所有危机的到来,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同时由于危机的产生具有突变性和紧迫性,任何防范措施也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应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应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企业从危机爆发到危机化解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企业的短期利益。

(3)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危机发生后,应尽快调查事情原因,弄清真相,尽可能地把完整情况告诉新闻媒体,避免公众的各种无端猜疑。诚心诚意才是企业面对危机最好的策略。企业应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随时接受媒体和有关公众的访问,以低姿态、富有同情心和亲和力的态度来表达歉意、表明立场。

(4)选择适当的危机处理策略,如危机中止策略、危机隔离策略、危机排除策略、危机利用策略。隔离策略,危机的发生往往具有连锁效应,一种危机爆发常常引发另一危机,为此,企业在发生危机时,应设法把危机的负面影响隔离在最小范围内,避免殃及其他非相关生产经营部门。中止策略就是要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承担危机造成的损失,如停止销售、收回产品,关闭有关工厂,部门等。消除策略。需要企业根据既定的危机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善于利用正面材料,冲淡危机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新闻界传达企业对危机后果的关切,采取的措施等,并随时接受媒体的访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利用策略。这一策略是变“危机”为“生机”的重要一环,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能昭示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只要采取诚实、坦率、负责的态度,就有可能将危机化为生机。处理得当,就会收到坏事变好事的效果。

三、危机总结

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危机管理要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要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系统的调查分析。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程序、危机处理计划、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修正措施,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完善危机管理内容,并以此教育员工,警示同行。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危机产生的沉重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系列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庆宇.如何破解企业危机管理.《辽宁经济》,2011年 第5期

[2]张秀云.企业危机的公关应对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 第9期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学校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是必要的。文章初步探索了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构建内容,指出了在构建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校 心理危机 预防和干预 机制

[作者简介]徐时彬(1954- ),男,四川富顺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王正莉(1964- ),女,四川双流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黄璐娇(1988- ),女,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在读。(四川都江堰611830)

一、构建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变革,高职高专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而不断发展的群体,这个群体正处在人生中极不寻常的时期——青春期,这个阶段是人生的急风暴雨时期,也是人生最危险的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特定的心理危机:来自于学习、就业、人际关系、恋爱、家庭和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压力。

有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调查表明①,我国高校大学生(高职高专)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这说明重视研究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状态,构建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有效开展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迅速从危机情境中解脱和调整,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是高职高专学校面临的一项全新任务。

笔者对部分高职高专学校的调查显示,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发生率为15%左右,这与笔者在日常心理咨询中接待的来访者人数相符合。部分高职高专学生为人生中的某些挫折痛苦不堪,为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而烦恼和困惑,个别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轻生。如,某高职学院一名男生因恋爱受挫在给对方发完短信后从教学楼纵身而下;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三男生,因为失恋,而执意留在女友寝室楼下,不眠不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一大二男生总担心自己或家人和同学会突然死去,整天这些念头都在脑子里转,自述自己简直要被逼疯了……学生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并出现后果,就会对个体自身和他人(包括亲人、师生、甚至社会)产生强烈的破坏性影响。特别是在学校,心理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就可能会像瘟疫一样在校园蔓延(笔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自杀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特征——“自杀传染”)。因此,高职高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积极构建和完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二、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构建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校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文明理念,也体现了救援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一)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组织机构

要构建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学生工作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及相关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系列工作方案,与有关机构或部门广泛地联系和沟通,定期评估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的工作,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危机及时干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应建立在学校德育工作基础上,融入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工作中,落实在主管领导第一责任制上,以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领导,确保组织、人员、场地和经费落实,并协调校内外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预警系统

高职高专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运行机制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枢纽,建立班级(宿舍)、系、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1.一级预警:班级。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各班级设立1名心理委员。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室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骨干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心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报告。

2.二级预警:系。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和行为,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的心理异常情况要立即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并在专家指导下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的干预。

3.三级预警: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对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建立校内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工作部门、保卫处、公寓办、校医务室,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定期联系制度。在危急情况下,要确保各条联络渠道畅通,使危机中的个体得到及时的预警、帮助和干预。同时要开通与校外专业精神卫生心理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

(三)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工作流程

1.心理危机的报告。出现心理危机的当事人,只有一部分会主动求助,而且求助的对象可能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不是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老师。还有一部分心理危机当事人,由于他们的心理状态不能保证其冷静、理性地思考,因此不会主动求助。所以当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时,任何人都应该及时向有关机构或人员报告,同时设法搞清楚学生的姓名、年级、专业等信息,以便在报告时说明。

部门或学校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如果情况重大,如涉及人身安全等,除了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外,还要向学生工作部门、保卫处和主管校领导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情况重大,也需向主管校领导报告。

2.心理危机的即时干预。任何人发现心理危机情况时,为及时帮助当事人,减少可能的损失,除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外,还可以即时进行以下干预工作:(1)保证当事人的人身安全;(2)稳定当事人的情绪;(3)询问当事人的情况;(4)给当事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5)对当事人的不当行为进行劝阻;(6)向当事人提出可求助建议。

3.心理危机专业干预。心理危机专业干预指由专业心理工作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老师)所进行的专业性干预。其干预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干预人员应始终把危机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置于最优先考虑的位置。(2)支持原则。干预人员应给予危机当事人情感上的支持。(3)积极处理。干预人员应对重大情况进行即时干预或转介,同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通知家长。(4)事后关注。现实危机解除后,干预人员应进行评估,并作相应的处理和安排,以避免危机再次发生。

4.转介与转诊。干预人员发现危机当事人有自己无法处理的状况如精神疾病症状时(如有明显的幻觉、妄想、言语内容难以理解等),应及时转介或安排送医院就诊。在医疗人员介入之前,干预人员应继续给予危机当事人关注与支持,同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5.持续关爱与干预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后,当事人暂时摆脱了危机状态,但由于当事人成长中长期积累的负面心理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危机状态还可能再次出现,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应该常抓不懈,直至当事学生顺利毕业离校。

三、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亟待健全

据笔者对高职高专学校的了解,除少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较早的学校,已经拥有比较健全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并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外,相当多的学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还是“议题”与设想。

(一)加强领导和资金支持是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首要问题

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和资金的支持。据了解,高职高专学校很多都是理工科类的学校,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学校工作的点缀,可有可无,所以在资金方面总是强调要优先保证各专业发展和其他工作。笔者曾在多所高职高专学校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多设在学校的“西伯利亚”,或者像储藏室,或者干脆就没有。问及心理咨询老师的待遇问题,学校领导均以此问题敏感为由不予回答。

因此,要搞好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防止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资金、人员、场所等方面给予切实的保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关键

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高职高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职高专学校目前真正建立了三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学校较少,主要原因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据介绍,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我国目前有关教育部门规定本科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5000,而对高职高专学校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比照本科院校执行。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的原因,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远远高于本科院校。

因此,鉴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学校的经验,为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应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使“心理危机识别”真正成为每一位辅导员必备的职业能力。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发挥学生干部在心理危机预防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心理委员、寝室室长和心理协会成员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成为高职高专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前哨。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是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根本

积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与形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与心理承受能力,从学生主体出发,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风险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要应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学校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曾接受心理帮助的学生事后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系里老师、宿舍同学的帮助,让我感受到周围人的善意和关心,原来世界有很多美好的、值得留恋的东西:无私的关怀,团结一致的帮助……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注释]

①孙巧霞.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包头医学院学报—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DB/OL].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dxxb/btyxyxb/20094292/

yfyx/20090513094731570_475312.html,2009-12-15.

[参考文献]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背景下,研究生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受工作、家庭、科研、国际交流等因素影响,研究生休学、暂缓学业、延期毕业等现象越来越多,给高校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实施研究生学业预警,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是督促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学业预警;学分制;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學业预警是指在对高校研究生学习的持续关注过程中,对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问题预先发出警示,敦促相关部门做出相应决定、预警对象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确保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研究生学业预警一般包括学分预警和操行预警。学分预警的最大特点是学分修满额度的限制和规定,如必修课、选修课、总学分、修业年限等。操行预警主要是针对考勤、考试违纪等操守方面的表现实施相应管理。随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全面落实,跨境校际交流的深入,研究生生源的多样化,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家庭生活的冲击,推行研究生学业预警适逢其时。

一、学分制教学管理背景下实施研究生学业预警的必要性

(一)贯彻“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精神

为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5年修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学分制教育管理,需在“全员育人、全环境育才、全过程培养、全方位成才”思想的指导下,将“学业预警”嵌入研究生培养机制、嵌入学校教育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学分制的落实和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权,另一方面也对研究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以减少、消除学分制下研究生“自由过度”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风险。

(二)研究生教育自身特点的客观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以及网络文化的冲击,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略显滞后,表现为学业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部分研究生因认知偏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学习自控力差等因素,每年留级、拿不到学位或毕业证的学生日益增多。受工作、家庭、科研重任、国际交流等因素影响,研究生休学、暂缓学业、延期毕业、延长学制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学业预警机制就是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督促研究生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减少与克服学业中的问题和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三)现行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必要辅助管理措施

研究生教育从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学分制教学管理运行制度的改革,如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结构体系的完善、弹性学习年限等。但教学实践表明,学分制在赋予高校研究生更多自由和更多选择权的同时,也对研究生自学能力提了更高要求。现行学分制下,由于辅导员人数的有限性以及工作局限性,学习指导内容难免欠缺,加之就业压力下,研究生过早的步入社会参加实习,使得研究生在选择时面临困惑,急需指导外来建议和指导帮助。因此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有必要建立研究生学业预警机制,给予研究生有效指导和帮扶,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业。

二、学业预警的实施

学业预警,关键在于“预警”,过早预警无必要,过迟预警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研究生学业预警必须做到对学生的持续动态跟踪,其中,学分预警是核心。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机制,需要进行合理的流程架构设计、多部门通力协作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研究生学业预警目标

研究生学业预警应至少实现以下目标:1. 督促研究生按照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自发性主动学习,增强克服学习、生活中困难和问题的能力,顺利完成学业;2. 加强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引导,及时干预,协助研究生克服学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二)公開学业预警内容和等级

根据预警内容,研究生预警可概括分为考勤预警、考试预警、成绩预警。

考勤预警主要涉及入/开学报到、旷课等方面。作为研究生学业管理的起点,入/开学报到注册是研究生入学必须履行的手续。新生入学及老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到校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否则影响后续学习过程,因故不能及时报到的,应事先办理请假手续,说明请假事由、请假时间。此外,研究生应按培养计划和课时要求选取必修课、选修课、参加讲座,并按时参加课程学习,不得无故旷课,旷课累计超过一定学时时,学生不能取得本门课的学分,辅导员可适时启动预警制度。

考试预警主要是针对研究生考试过程中存在作弊倾向或动机的学生给予预警,打消其考试作弊的侥幸心理,减少作弊现象的发生。在重大考试前,研究生院考试办公室联合各二级学院应对研究生考试资格进行仔细审查,确定其是否具备考试资格。如果考试过程违反考场纪律,则按照学校规定严肃处理。

成绩预警一般由研究生院考試办公室负责,在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实时跟踪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每学期开学前两周,統计上一学期成绩不合格和未达标者(含漏考、补考未通过、考场严重违纪者),将学生名单通知辅导员及其导师,并上报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出具书面预警通知,一式三份,一份给研究生本人,一份研究生院留档,一份给研究生家属。研究生导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探究根源,帮助其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纠正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其合理地平衡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关系。

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可将研究生学业预警分为一般预警、严重预警、退学预警。一般预警是指针对研究生目前的考勤、学习行为或学习成绩,可能导致其在学业上出现被取消考试资格、课程重修等问题而发出的预警。严重预警是指针对研究生由于目前的学习行为或学习成绩,将会导致其不能按期毕业、不能获得毕业证书、不能获得学位证书的问题而发出的预警。退学预警是指针对研究生目前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而被勒令退学或其他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等问题而发出的预警。

(三)明晰学业预警流程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生学业预警应当包括相互联系的若干子系统。预警流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环节:

1. 预警信息搜集。研究生学业预警的前提是信息搜集,信息搜集范围主要包括选课、考勤次数、考试成绩、绩点换算、学分统计等学业信息。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时段的研究生学业信息搜集网,保证渠道广泛畅通无阻,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研究生在日常学习、选课、考试、成绩、学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并使之成为研究生院等部门做出预警和采取措施的可靠依据。

2. 信息分析与决断。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学业管理规定较多,都会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目标任务,为此需要在此基础上设立各级预警指标,并将研究生的学业进度及完成状态与之比较,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判断各种警情。这个过程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尤其对于各级指标警限和随即出现的各种警情的判定更为重要。

3. 预警执行。当研究生学业预警情况得以确认后,研究生院应及时对预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状态进行提示,并通过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告知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敦促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在辅导员和导师的建议和帮扶措施下,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4. 预警效果监控与评估。完整的研究生学业预警流程还应包括预警效果监控与评估和档案保存。通过阶段性总结、评估研究生学业预警绩效,可以实现总结学业预警经验教训,优化学业预警流程、改进学业预警方法,丰富学业预警内容,提高学业预警绩效的预期目标。

(四)加强研究生学业预警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

鉴于研究生学业预警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信息反馈、预警跟踪和档案保存的系统性过程,而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各具特色的教学管理系统,将研究生学业预警嵌入庞大的教学管理系统,或与教学管理系统共享信息,单独设立一个系统,使其成为教学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和计算机模块组成。数据库的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分类、录入、汇总、储存和更新。计算机模块则由学生的考勤、选课、成绩、学籍等模块组成。

(五)建立学业预警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研究生学业预警工作是一份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绝非某一部门可以单独完成,需要学校招生办、培养办、就业办、教务处、信息中心、党团支部等多部门、多机构、多层次的通力合作,以及学生、学校、家长(家属)三方的紧密沟通和合作,共同完成。为此,应对研究生学业预警工作制度化,学校应出台研究生学业预警相关制度性文件。

研究生学业预警管理层级可分为三级:第一层级是辅导员、导师,他们距离研究生最近,最了解研究生情况,能及时给予研究生预警关注;第二层级是各院系(二级学院)管理层,特别是研工秘书,对各学院管理范围内研究生的整体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及时发出预警;第三层级是研究生院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全校研究生整体情况进行预警。各层级预警应及时掌握并发现研究生面临的学业行为或结果的变化与危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周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采取帮扶措施。

三、结束语

研究生学业预警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学分制度背景下的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一项必要辅助措施。该项制度旨在通过预警,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督促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作为一个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作,研究生学业预警需要高校各部门相互配合,明确学业预警目标、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学业预警流程,明确权责,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明生.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2]蓝维鼎.学籍管理视 下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

[3]刘代友.高职院校学业预警管理难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

[4]汪福俊,陆苏华.学分预警系统中的学生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7).

[5]吴新华.高校学生学业预警系统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6).

[6]杨宝玲,郭治虎.促进专业发展的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构建[J].软件导刊,2012(9).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破坏油气层资源, 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 (2) 引起火灾和地层塌陷、毒气泄露, 造成环境污染, 威胁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在国内、国际上造成不良政治和社会影响。

可见, 井喷失控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 对井控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工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紧迫。

1 井控设备失效分析方法

井控设备失效分析,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失效件背景数据, 包括失效件全部制造工艺历史以及服役条件和服役历史。 (2) 对失效件及相邻部件进行仔细的外观检查和记录。 (3) 试验室检验, 包括化学、机械性能、微观组织分析等。 (4) 判定失效原因。综合分析上述步骤所得资料, 搞清失效过程和规律。 (5) 失效分析的反馈。为达到预防的目的, 须将分析结果反馈到相应的各个方面。

2 井控设备失效原因分析

井控设备服役条件:防喷器承受的载荷性质 (憋压的静载荷、钻井液及杂质产生的交变载荷、冲击载荷) 、加载次序、应力状态 (拉、压、剪及复合应力) 、温度、环境介质 (空气、水、钻井液、H2S、CO2、盐类等) 、异常工况。根据井控设备的服役条件, 确定分析方向:人为因素、设备因素。

2.1 人为因素

生产者:追求利润, 降低标准。为节约成本, 增大效益, 在采购过程中, 降低采购标准;在生产过程中, 忽视加工产生的缺陷和误差;在验收过程中, 忽视质量安全。例如锻、铸造过程中, 未消除应力集中或其它缺陷;侧门表面粗糙度不达标。使用者:在思想上, 麻痹大意。认为浅井地层压力系数低, 不会发生井喷。为节省安装时间, 对井控设备进行虚装, 各处紧固件并未拧紧, 控制装置也未待命。殊不知, 由于井深浅, 一旦地层压力有变化, 会迅速上返至地面, 发生溢流。在安装时, 野蛮操作。野蛮操作将使井控设备受到冲撞、牵引, 产生变形、损伤甚至裂纹, 从而导致设备失效。例如闸板防喷器安装不正, 导致关井不严;内藏油路碰伤, 导致油路不畅, 漏油;密封垫环槽碰伤, 导致密封失效;控制装置管线碰伤, 导致控制失效。在使用时, 违规操作。例如闸板未收回到闸板室时, 起、下钻, 导致钻杆将闸板前密封刮伤或将闸板轴拉弯;在密封垫环槽上进行常规焊接, 造成刺露;环形防喷器长期封井, 降低使用寿命;压井管汇用作常规灌注压井液装置, 造成严重冲蚀。

2.2 设备因素

井控设备主要失效类型有以下几种。

(1) 脆性断裂失效:指断裂前无或产生很小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引起的失效。井控设备脆断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过低造成冷脆;材质差、加工工艺不当。失效件代表:螺栓。 (2) 腐蚀失效:表现为腐蚀疲劳失效、腐蚀损伤、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失效是指在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破断失效。腐蚀损伤是腐蚀介质使金属从单质态转化为化合态而失重, 引起尺寸变化, 导致壁厚减薄、承压力降低、金属脆化、产生蚀坑等缺陷。应力腐蚀开裂是金属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导致开裂失效。井控设备在存放与使用过程中, 所处环境介质如前所述, 它们会形成酸性溶液或产生电化学反应, 腐蚀井控设备内、外壁, 降低使用性能, 导致腐蚀失效。失效件代表:防喷器壳体、阀件、法兰。 (3) 过量变形失效:是由于工作载荷超过构件的屈服强度引起的, 主要特征是产生了过量塑性变形。失效件代表:闸板轴、螺栓。 (4) 机械损伤失效:指构件因机械损伤引起性能降低。防喷器的机械损伤主要有表面碰伤、烧伤、工具咬伤。防喷器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吊装撞击、维修锤击、焊接。失效件代表:防喷器壳体、侧门。 (5) 磨料磨损失效:是指硬的颗粒或凸起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失效件代表:法兰、密封垫环槽、活塞。

3 井控设备失效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失效原因分析, 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预防。

3.1 人为因素的预防

针对人为因素引起的失效, 可从提高认识、加强培训、严加管理三方面抓起。首先, 提高井控设备生产者、使用者的井控安全意识。井控设备生产与使用安全与否, 不仅关系到钻井生产安全、保护地下资源, 自然环境、更关系到钻井员工、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次, 加强对生产者进行加工技能培训、使用者安全使用技能培训, 以提高井控人员整体素质;最后, 对生产者, 要求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验收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对使用者, 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相关井控设备操作规程。

3.2 设备因素的预防

(1) 针对脆性断裂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提高失效件韧性指标、避免工作温度低于冷脆转变温度的措施。 (2) 针对腐蚀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避免长期露天存放, 整体防腐处理以免导致早期腐蚀疲劳失效;使用完后尽快清洗, 以消除钻井液腐蚀;尽可能使用碱性钻井液, 以中和酸性气体;对钻井液采取脱酸、脱氧处理, 以减少腐蚀介质;防喷器内壁选用抗硫化氢材料或进行涂层保护;防止气侵;避免机械伤痕等措施。 (3) 针对过量变形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提高承压件承压能力, 提高构件屈服强度的措施。 (4) 针对机械损伤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谨慎操作, 尽量避免碰伤;严禁将管钳打在油道管上;严禁在防喷器上焊接修复。 (5) 针对磨损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提高失效件硬度、表面粗糙度;涂抹润滑油;减少接触件相对运动等措施。 (6) 针对冲蚀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对井控设备内壁采用钨、铬、钴合金材料;对钻井液进行过滤, 减少固体杂质的措施。 (7) 针对老化失效的预防, 可采取对井控设备合理使用与加强保养, 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结语

对井控设备的失效分析不仅在于找到失效的原因和避免失效的方法, 它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1) 失效分析可以防止或减少重大井喷失控事故的重复发生, 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提高井控设备质量, 延长其使用寿命。 (2) 失效分析可为井控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提供信息、途径和方法。 (3) 失效是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盲区或偏差的反映, 失效分析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科学和事实依据。 (4) 失效分析可以为裁断事故责任、修改和制订产品质量标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 失效分析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科技进步。

摘要:通过对井控设备服役条件的分析, 找出导致设备失效的因素。经过对引起失效的因素调研, 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期引起井控设备生产、使用人员的高度重视, 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承压与防腐性能、加强复杂环境适应性出发, 通过相关部门及人员严把质量关, 严格执行井控设备操作规程, 保证井控设备安全有效使用, 确保钻井生产安全。

关键词:井控设备,钻井安全,失效

参考文献

[1] 孙振纯, 等.井控设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9.

[2] 孙振纯, 等.井控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9.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成本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保证。河北电力设备厂作为制造性企业,明确提出“树立成本概预决算系统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从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内涵出发,对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成本管理; 控制概算; 预算决算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九届三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集中表现。成本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科学的保证。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要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以及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成本与环境,成本与内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成本与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我厂2001年-2005年《企业战略管理计划书》中已明确提出树立成本概预决算系统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最终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是由企业管理的总的要求决定的。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对前苏联成本管理体制的学习;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核算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发展道路,在总结我国成本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適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一)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关系

现代成本管理应该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上述成本管理的内容各有其基本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框架。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才能对决策正确性做出判断。成本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指出,在上述各项内容中,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离开了成本核算,就谈不上成本管理,更谈不上其他内容的发挥。

(二)成本管理的系统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1.概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成本指标系统: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指标就要形成一个体系,能系统地反映企业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既有综合性的指标,又有分解的小指标;既有全厂的指标,又有分厂(事业部)、班组、岗位的指标。分解的小指标要保证整体指标的完成,形成一个“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分厂,分厂保全厂”的格局。

2.预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1)成本责任系统:有了成本指标,把指标层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和岗位,形成一个责任成本网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对责任成本的完成承担责任。

(2)成本执行系统:成本指标分解下达以后,各单位要认真执行,严格控制,保证完成成本指标。

(3)成本协调系统:在成本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或涉及到几个单位的经济责任时,就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

3.决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1)成本信息系统:就是对成本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输出等的一系列过程,成本信息必须畅通,及时反馈,为成本决策和控制及时提供依据。

(2)成本检查系统: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要定期检查,并要规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严明。

二、我厂作为传统国企原有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成本管理的理念陈旧

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省公司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求成本管理必须制定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相应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原有成本管理只注重事后综合评价,缺乏事前预测、事中实时在线控制,未能达到经营过程与结果控制的统一。

(二)成本管理的内容片面

原有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认为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未能树立“大成本”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及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则考虑不多。事实上,对成本管理而言,生产过程固然重要,但供应与销售环节同样不容忽视,而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成本费用控制不利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粗放式经营导致“重订货、轻利润”和固定费用居高不下、各项开支不断攀升的困难局面。1999-2000年,企业亏损高达1 360万元和1 656万元,其中固定费用分别为3 222万元、3 087万元。

(四)成本信息无法为成本决策和控制及时提供依据

产品成本核算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提供管理上所需的成本信息,并把成本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使用者,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如下问题:虽然可以核算出成本,但是对于成本的波动无法提供有力的解释,无法量化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材料价格变化,材料使用效率等等。同时,由于概、预算环节的缺乏,无法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

三、成本概预决算的管理

(一)成本概预决算的管理思路

其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成本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实亏损”和“虚亏损”,采用边利法定价

亏损产品按其亏损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亏损产品,即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边际贡献为负,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应继续生产。另一种是虚亏产品,即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边际贡献为正。这种产品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它之所以亏本,就是边际贡献不足以弥补全部固定成本,如果停止生产,由于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亏损不仅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

四、成本概预决算的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概算环节的加强提高了对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程度。通过建立内部信息通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回应能力,充分利用销售平台,尽可能地增大销售收入、降低固定费用,以获取企业综合效益。

成本概预算的实施,使我厂2000年至2004年经营状况呈现收入不断上升、利润空间加大、固定费用降低的良好趋势。

第二,预算环节关注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进行有效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使各项耗费都限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实践可见:

一是补报成本的逐年减少:2001年补报成本费用项目426万元、2002年补报成本105万元、2003年补报成本47万元、2004年补报成本19.6万元。通过近四年发生的补报成本数据可以看出,针对我厂以往补报成本较高,且补报多为材料费的现象,结合概预决算管理办法,月底前将当月预计开票产品明细提供给仓库保管员和发货人员,各仓库根据此明细表将已发生领料单全部下完账。通过这一措施把可能造成成本偏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的责任单位,有效地减少补报材料的发生,使当年损益更加真实。

二是结合预算使预提成本更加准确:对于实现收入的成套制氢胶洗产品,及时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保证当月实现损益的真实性。通过以上举措,做到了在执行成本计划,控制费用中的事中控制。

三是对大型产品通过项目部负责制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如海水淡化项目,在产品完工后,项目部对其每一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决算比较,总结经验。今年成立的黄骅脱硫项目部,对成本进行时时监控,及时与预算比较,并对可能超支项目进行事前分析,尽可能避免成本的超支。

四是由于询价与实际采购行为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差、单件与批量采购的差异、供货周期的影响等等,已通过尽量缩短时间差、保留询价传真资料、要求对方标明有效期、尽量考虑批量采购、遇大额材料变化及时与用户协商尽可能增加合同价等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三,决算环节以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为重点。

其一,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企业利润,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的依据。近两年来我单位结合概预决算管理办法,不断改进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一是2003年按照概预算制度要求,成立了“月度成本沟通会”,由成本核算、成本计划及各分厂核算员组成,每月未核算前根据当月完工产品进行沟通讨论,依据概预算资料进行事中核算研究,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二是规范了分厂工时统计,重新设计了“分厂工时统计表”,使工时统计这项基础工作更好地为成本核算服务。三是根据以往成套制氢核算与预算脱节情况,重新规范和理顺了成套制氢核算方法,从工时统计、料单填制至成本核算均严格以预算中产品组成分项为基础,产品完工分析时即可与预算比较,可查证超支或节约在哪一组成部分,为以后的产品预算提供有利信息,加强了对成本核算的动态控制。

其二,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以本期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上年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升降变动情况,研究量差、价差因素影响和运动的规律,分清成本差异的经济责任,寻求节约劳动耗费、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预算与实际成本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原材料及外购件的预决算价格、数量或因工艺改进引起的成本变化而造成预决算之间的差异,通过成本的反馈控制,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及时发现在概预决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经验,总结教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的事后控制也促进了概预算的准确性,如2002年托电制氢项目因预算不准确造成预决算差异较大,近两年来通过成本分析,促进了预算的准确性,目前大部分产品预决算之间差异基本处于受控状态。

五、成本概预决算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增强预算的前瞻性与覆盖面,真正起到事前控制和目标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预算的编制、执行、反馈、控制的全程快速反应机制,充实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以市场实际价格倒测成本,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建立量-本-利动态分析体系以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

第二,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是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一场成本竞争战。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仅仅是取得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继续贯彻“总成本领先战略”,围绕目标成本,实施管理创新。如调整传统对生产过程目标成本控制为从产品的规划、设计、试生产等阶段入手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

第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不断修正和完善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即在重新审视和规范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技术与成本管理的有机融合。例如通过内部网络集成的技术建立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平台,使数据在各个部门实现了共享。这些数据包括领料清单、工艺预算和变更、库存变化等等,提高了数据的即时性,一致性,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达到了成本明细分析的需要。

第四,要以人為本。在现代成本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企业如何设计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是管理者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无论如何完美无缺的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使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参与,也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一定要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

第五,围绕科技进步,降低产品成本。企业成本竞争必须充分贯彻技术经济原则,向技术管理要效益。

上一篇:某制造企业仓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合作学习的医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