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工作方案范文

2023-09-17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然而在现有高校的校友工作中, 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校友资源管理工作意识和传统, 甚至把校友工作简单的理解为“校友联谊和募集款物”, 表现出了明显的功利倾向性, 服务校友的意识不强。目前普遍存在的校友对学校的“单向反哺”现象导致了校友工作长期处于低效状态, 相当程度的阻碍了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友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感情性, 校友与母校是一种亲情关系。大学生活作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很多校友对培养自己成长的母校都怀有无比真挚的感情, 都愿意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校友工作应从校友资源的感情性出发, 加强服务校友的意识, 让广大校友更好的更乐意的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实现校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达到学校与校友的双赢。这也已成为每一个校友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阐述了校友工作的着手点。

1 建立校史馆

一所学校从创建、变迁、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每个学校自身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通过历史的积淀和保存, 就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校史文化。目前, 很多高校由于合并或迁入新校区, 即使是百年老校也很难看到校史文化的积淀历程, 建立校史馆就成为展示校园历史的很好载体。校史馆记载、传承、凝聚着校园文化、传承着大学的精神文明, 是凝集校友爱校的重要手段, 也是学校自身宣传的重要表现方式。因而, 校史馆的建设是校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史馆的建设中, 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 展现学校的沧桑历程, 以时间为主线, 围绕校史沿革, 追宗溯源, 依照时间的更迭还原学校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重现学校的历史传承, 同时在各个时期要体现出为学校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与事。校史馆就成为每位校友母校情结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新生入校学习校园文化的的重要场所。

2 设立校友成果展

校名的更迭, 校址的变迁, 或多或少的影响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学校设立校友成果展, 让校友回到母校能够置身于老师、同学的成绩之中, 为同学、老师的成绩而祝福, 为昔日的浪漫校园生活而回味, 可以更好的激发校友的爱校情结, 促进校友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激励着在校学子的学习兴趣。

在校友成果展的建设中,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展示校友的成绩, 以学校培养出的学子业绩为亮点, 用一个个的展板来宣传校友的骄人业绩, 真实反映历史和人物弘扬校友的可贵精神, 树立校友的优秀典型。同时建立数字化的展馆平台, 将精英人才的身影和业绩置于其中, 用鲜活的形象声情并茂的讲述其先进事迹, 彰显出母校在祖国建设中的突出贡献, 学校精神在此也获得充分的铨释。通过这种宣传校友的方式, 在凝聚了校友资源的同时, 学校亦提高了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3 终身服务

高校应增强为校友的服务意识, 不仅要为在校学子做好服务, 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而且可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 对已经毕业的校友提供相关服务, 甚至达到为学子终身服务的目的。

正如有些高校的辅导员已经通过腾讯联系群的方式, 为毕业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同学或者毕业后想要跳槽的校友推荐就业渠道。校友工作可以使这些工作更加具体常规化, 并对校友做好回访工作。

4 实习实践服务

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学时的实习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每一届学生大都在学校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一则学生没有实地实验的效果好, 二则学生的实习工作没有实用价值。可以让学生到校友企业里,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 学生的实践成果也可为企业所用。

比如工科院校的测量课程, 测量实践可以到校友的建筑工地上, 为校友的建筑公司提供测量数据;装潢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可以为校友的售房公司提供售房后的房屋装修等有价值的参考附加服务。

5 校企合作

校友企业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学校可聘请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了解技术前沿的校友企业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让他们把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第一线新技术、新工艺带到学校的教学中来,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同时学校具有强大的科研优势。学校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让给校友企业, 学校的科学研究亦以与校友企业合作的形式, 企业向学校提供资金、设备, 学校科研主以企业的发展需要为攻关方向, 为企业的科技升级, 技术公关等方面提供支持。

6 科技服务

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升级, 校友的企业也不例外。企业技术升级以后, 技术工人需要培训, 学校可以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 一方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也为本校教师和学校提供创收的机会。

同时, 很多校友踏入工作岗位之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都有着继续学习的需求, 学校可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为校友提供推荐书目、资料、视频教程、疑难解答等服务。

总之, 高校校友工作是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这个桥梁与纽带的牢不可破的关键, 在于学校与校友之间的感情的持之以恒, 切实的为每一位校友做好服务, 是维系这种感情的重要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与校友的可持续性双赢。

摘要:“校友资源是学校最富饶的人才资源。”然而在现有高校的校友工作中, 校友资源的开发往往简单的认为是“校友联谊和募集款物”, 校友工作效率较低。本文从校友资源的感情性特点出发, 在六个方面阐述了校友工作应加强为校友的服务意识, 实现学校与校友的可持续性双赢。

关键词:校友资源,服务意识,校友工作,双赢

参考文献

[1] 雷旭东.让校友资源成为促进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源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2] 康新荣.浅论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7 (3) .

[3] 张娜.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刍议[J].科教导刊, 2010 (6) .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1、 在团队工作中,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合作大于单打。

2、 面对工作,不要有逃避的想法,敢于面对。

3、 具体工作前要有条理,能有效避免工作中的慌乱。

4、 对于文件总结,继承和创新要两手抓。

5、 作为秘书处成员,对于文字和数字永远要慎之又慎。

6、 心一定要细,改掉神经大条。

7、 饭可以多吃,话不可以多说。

8、 只要是工作都要百分之百认真对待,不可以一丁点懈怠。

9、 工作的速度和质量都要追求,别磨叽。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够代表捐助校友发言。

我清晰地记着97年我第一次踏入一中的校门时,迎面而来的是“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豪”的励志横幅,在之后的三年里,一中给了我一个更宽广的发展平台,我记得每一年艺术节里我们班合唱的歌、记得每一届体育节中的汗水泪水和同学们的加油呐喊声;甚至我现在还能够讲出当时知识节竞赛中难倒我的那一道关于生物遗传的题,三年的学习让我们从懵懂的孩子长成了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青年,比起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这种一中精神和意志更为我们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大学,我们是坚强而优秀的一中毕业生,各种社团中有我们活跃的身影,奖学金表彰单里总有我们的名字。走入社会,我们还是坚强而优秀的一中毕业生,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着“奋发进取,学而不厌,严谨创新”的一中校训,为自己也为一中争得了赞誉。

到今天我仍然为我曾是一名一中的学生感到光荣,虽然没有像更多更优秀的校友一样,让一中以我为豪,但是拳拳赤子之心,涌泉相报之情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能够有机会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感谢徐州市慈善总会的于会长英明地组织了这次慈善助学活动,更感谢徐州一中的王校长,也是我曾经的语文老师热情的迎接了我们。

我们的捐助是有限的,只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带动更多校友支持母校的发展,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成人的机会,为更多默默工作在一

线上老师给予支持。

也由于我们捐助的有限,更显出徐州市慈善总会的强大,再次感谢慈善总会的支持与帮助。

说起一中,我和孙磊可以从这里的一花一草聊个通宵,就如王校长曾经教过的“长念师恩,谢无疆焉!长忆师恩,谢无尽焉 。”谈到慈善总会,更是有不尽的感激之情,还是用我语文老师教过的话结束吧“感激涕零之际,无物感恩,唯借只纸片言,敬表对大家的谢意!”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陳玉嬋 ( 1981年中六畢業生)

陳梓溢先生、吳少楷先生、台上台下幾位校監校長、各位嘉賓、各位老師 (尤其曾教導我的鄧玉儀班主任、郭玉美老師、周幗麗老師)、各位家長,以及今天的主角 – 各位中五及中七畢業同學,早晨!

剛才黃校長說很榮幸邀請到本人本校出席,我首先必須指出,感到極大榮幸的其實是我。一位濶別母校廿二年的校友,多年沒有跟你們通訊,一到來便站在我昔日畢業的荃灣大會堂禮堂上,跟台下二○○三年畢業同學致訓詞,感受怎能不多? 黃校長這個盛意邀請,把我逝去已久已久的童年,有如抽底翻箱,由三歲到十七歲的影像交錯投射,很有王家衛《重慶森林》的光影感覺,加上我今天這把年紀,懷舊味道相當濃厚。因此我決定以一篇《另一種童年的告別》作為你們的畢業賀禮。

當我預備這篇講辭時,小尐不免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身世,很不幸我才發現(真的今次才知道) – 三歲入德貞,幼稚園階段的我來自一個新移民窮苦家庭,小學階段是住在大角咀的工業中小企個體户,中學階段,在我中一暑假時,家父因癌病去世,我搖身一變來自單親家庭,時年十二歲,一家孤寡三個幼弟妹,在當年還未發明綜援、社工輔導、什麽護苗拙壯、什麽蘋果東方基金,絕對是過着家道中落的生活,自覺是班上最悲惨的人,初期也有怨天尤人,為什麽上天如此作弄我?以當時有限的認知和絕對沒有的心理輔導,腦海閃出坐在白雲的天父,對我說這是個考驗,繼而又見到東方黑鬚的孟子,向我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當時還未曉前後還有兩句是“苦其心志” “空乏其身”。就這樣,中二開學後,每天過着開開心心地上學、快快樂樂地回家的日子。期間我沒有考過第一,只在中四下學期嚐過一次,體藝很弱,家也沒有餘錢,沒参加什麽活動或比賽,只在中四至中六時做過學生會幹事,中五放榜那天,只跟同學遊車河,陪她們找學校,甚麽金文泰、培正收錄了我,嫌太遠和不習慣,我在德貞升讀中六,考入中文大学,不敢報讀要花錢買畫具的藝術系,唯有主修喜愛的歷史和副修最自信的中國文學,一路讀到考古學碩士,就出來工作。這條路在我看來,沒有什麽風波跌宕,簡單平凡,或許部分會和妳們相似。

當我長大後,才知道在我輩同學中,原來也有不少出身寒微,家境比我更差的,當年我們常有弱勢中文中學的包袱,只舉與我同班的兩位同學,便知做事不要怕起點低,只怕志氣低,不肯奮鬥到底 – 陳妙琼中六畢業考不上中大,記住當年我們只可以投考中大,她轉讀理工,在當時沒有展翅,毅進、副學士、再培訓基金的環境下,她考入英國大學,畢業即在英國及香港的英國羊毛局任職,現在是上海KPMG 畢馬威話事人的太太;另一位朱月儀,同樣輾轉在英國唸大學,1990年畢業後任職南華早報,並取得最佳新聞寫作獎,請緊記,是英文新聞報導!現在是一位律師太太。至於我,一直為英國和美國人機構任職。你們看到的是今天的我們,所不能見到的昨天、前天束着髮辮成長、奮鬥和曾跌倒過的我。黃校長稱我是“傑出”校友,想是校長拿了一把放大的比例尺來衡度我,但我也不想加以否認,難道徹頭徹尾十四年德貞的栽培,這幾位同學不優良嗎?母校有大志,我也該秉承。

話說為何會遇上不是我當年校長的黄校長。我有位美國男學生,叫亞Ben,在Syracuse University 主修新聞,取得獎學金後專誠來香港進修,選讀了普通話、中國經濟、中國現代史、香港政治等,一星期有三天跑到鰂魚涌的《南華早報》Young Post 當義務記者。有日亞Ben跟我說,對香港的中學生問題很感興趣,想做個專題報導,我就一口提議:聯絡你的總監的母校吧!在黃校長和英文科主任陳老師支持下,我今年3月中帶了這位美國青年造訪德貞,帶他遊了元洲街一圈,讓他和陳老師及一班中六同學傾談了一個下午黃昏。我事前提點過亞Ben,德貞是天主教女校,中文教學,比較保守些,使本是豪邁、自由、奔放的他有些戰戰兢兢。事後亞Ben對德貞老師和同學都讚口不絕,尤其讚同學英文不錯,主動交流、學習興趣濃厚和很有禮貌,我都頓時與有榮焉;若非SARS 迫走我的美國學生提早返國,他的採訪早已出街面世了。臨離開那個似曾相識的課室時,我印象最深是有兩位同學對我說:“你們那個年代環境越不好,師姊們就越是了不起;我們現在太多誘惑了,很難做得像你們……”你們猜猜我有什麼感覺?我聽了沒有感到唏噓,只是在她們面上看到我當年的眼神和心情,更欣慰是她們是有反省的。。我很快接受黃校長這個畢業禮邀請,為的就是和你們說,大家的成長和心路歷程都是差不多,只是當時已惘然,千萬別妄自菲薄。

唸歷史的人很愛翻查檔案,得知今年是德貞母校創校八+週年,連忙翻閱《香港六千年紀錄》一書,1923年德貞中學創校固然榜上有名,更令我注意的是那年一月,一班為數四百多人,堅持保留妹仔侍婢的富有階層,為保障妹仔制度及基本妹仔人權,成立“防止虐婢會”,至二月中,香港政府頒令,全面取締妹仔制度。前後兩三個月的保留與取締,背後叫大家細想當時女孩子地位有多高?貧苦父母有多少?同一年,一所專為女孩提供平等教育、提升女性生存能力的德貞女子中學正式創校,開宗明義,要女孩子也能達到聖人仁德及為女子應有的貞烈,個中社會意義,又是很深。最令我激動的是,時代一正一反,師生上學的艱難,自可想像。

近年潮流興“鬥慘”,一批人細數這

七、八年是香港開埠以來少有的慘淡和人心虛浮,金融風暴、負資產、高失業,一片蕭條,彷彿就是前路茫茫;另一批人卻拼命翻出更多舊事慘事,什麽三年零八個月、制水、暴動、石油危機、甚至越南難民潮等等。要是在競相鬥惨之中可見出生命力、凝聚力和真英雄,那麽我敢向大家說,你們這十

六、七年成長的一段盛極轉衰的負資產年代,與我年幼成長所經歷的暴動、制水,越南難民潮是旗鼓相當,各有各精彩的!

各位畢業同學,這幾年在德貞的成長歲月,不管時局如何變幻,妳們始終只站在時代两岸,在學校和家人的大樹蔭下嬉嬉戲戲,今天,領了一紙畢業文憑,甚至明天再取得一張智能身份証,是否意味你要告別岸邊堆沙的童年呢?迎着每個人生新階段,妳不會是孤單的,但妳必須有備而來的。妳準備好了嗎?

勸勉人的說話有很多,我怕大家已經聽到厭膩,只希望簡潔歸納,祝大家都能做個 “CEO”— Conscience, Enthusiasm, Optimism:

C: Conscience 做個有良知的人,良知不足,你所訂的理想和人生每種決擇都會讓歪念佔據。回顧我+多年工作,目睹有人以在美色或男女關係在工作博上位,但最後是賠上個人名譽,為事業幫倒忙;我一位前上司、享受了超過+五年的權力和名利,去年給廉署拘控,失去的豈止長糧高職,要他在五+歲才損失一切,我也為他感到心酸難過。同學,我把良知放首位,是因為現在的生活和時局的確有點艱難,誘惑和找捷徑的心就更多。

E: Enthusiasm 凡事積極,對身邊事物常抱有熱誠,可更推動你學習和工作。我想强調,两文三語的加強,對中國文化社會的認識,對國際事務的闈心是不可尐的!要不是我在大學主動與美國交換生做朊友,在80年代大多數人仍流行學日文時我在大學修畢所有普通話初、中、高班,由大学時二折特惠學生價訂閱 Time 和亞洲週刊,習慣和特价都維持至今。如果沒有這些,我想我不能幫過商務印書館處理在內地的故宮全集和敦煌全集,或為一間美國大學處理在中港臺三地的教育事務。

O: Optimism樂觀面對。這也是鍛鍊高EQ和面對逆境的方法,我慶幸自己年尐無知,當年以輕易的心情和對自己一份莫明的自信,敖過了今日才感到的辛酸,身在惨中不知慘是有福的。

我又想向各位分享另一宗瑣事,去年底我出席外子中學的五+週年紀念校慶典禮,該校的校長和幾位任校長和區議員的校友,當知道我是德貞畢業時,劈頭一句就說:“這真是德貞的學生 - 清秀,高貴,很斯文。德貞的學生在深水埗區很有名,我們常有高不可攀的感覺。”嘩,這些讚美當然不是給我的,只因為我戴上德貞之名而已。同學們,這些讚譽也是因你們的言行舉止今天仍保持得宜、沒有敗壞的結果,令廿二年後一位老師姊仍可沾點光采。我希望你們繼續深化這份讚美背後要求的內涵和修養,面對任何的挑戰。

今天也許你們期望聽聽師姊講話,看看可以學習甚麼;我今天也帶了小女來,是要讓正值童年的她來向你們多多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

德貞對你對我,就如父母一樣,都有一份教育深恩,對他們的最大回報,就是我們要活得積極,活得光彩,做好你的CEO,將來成為你工作崗位的CEO;這也是我對各位畢業同學最大的祝福。多謝各位。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校友是我校的一项资源,也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学校本着“高兴走进来,高兴走出去”的原则,本着让每位校友都能得到母校最好的服务。而作为在校生的我们做好访校友的工作,早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让我们认识校友、认识学校、认识社会的一个捷径。校友的工作让在校生、校友、母校、社会形成了一个圈。作中圈中的一部分,任何的元素都是不可少的,因此校友的工作也变得如此的重要了。为了对学校的进一步了解,对社会的早知,我们走访了郑优学长。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午4点我们赶到了郑学长的工作地——宁波分行江东支行,首先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紧接着郑学长就认真的与我们讲述了他认为的现代大学生应该是怎么样的来学习、生活、工作。从学长口中我又了解了一种不一样的学习、生活、工作。这些对我起着很多帮助。

“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吃得苦中苦,主为人上人。”

这是02级校友郑优的座右铭。学长通过自己的大学经历以及现在的工作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课不一样的人生课程。

在进大学后一定不要空下来,要来断的学习、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在学习上并不要单单的只注重本专业所涉及的几门课,更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另专业上也有所突破。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的让知识来包围。从学习中要不断的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学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只有思考才能领悟出其中的道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展望未来自己的工作。服从现在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精力无限的投入。自己的工作就好比是自己的生活,要好好的享受工作的同时也必须付出。从原来的计算机专业到后面进订单班,这中间还是有郑学长自己的看法的,这也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教育例子。在起初学习中,郑学长就对银行这个方面有着强烈的爱好。所以在学着计算机同时,也试着去接触了银行方面。这样一下来,原来这方面才是学长学的爱好所在。所以在接下来的订单班招生中,以优越的成绩进了。在结业后被分配到宁波分行江东支行工作。虽是从最低层的零柜做起的,但是郑学长并没有什么抱怨的。而是认真负责的工作着,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也帮着同事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认为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不付出那是一定没有回报的。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自己努力,相信总终点就在前方。

不仅仅在工作上要认真负责,而且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一天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的。面对不同的客户群就得用不同的方式,但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这是郑学长后来说的。

郑学长还说,对于这个职业是自己所喜欢的,也是自己今年要奋斗的方向,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碰到什么难的事,他都会以一种“打不死的小强”的精神来面对的。

时间过的飞快,我们的采访花费了学长不少时间,在我们临走时学长还亲自面带微笑的目送我们离开了宁波分行江东支行的办公大楼。虽是那么的一刻,但是我们收获的却是那么多、那么真。转身看看前面我们走过的路,再回来看看前面路,相信我们都能成功的走过。

大学,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我们来了。大学,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我们来了。大学,一个让人展望未来的地方,我们来了。大学,我们来了。这次的寻访之旅,不仅让我们明确的未来的路走到何方,又该怎么样去走。这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都有了一个度。让我们牢记这些,让我们践行这些,让我们收获这些。篇二:校友采访心得体会

校友访谈心得体会

校友采访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校友采访活动。在分好小组并参加了访谈培训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采访的材料,收集校友的信息,整理采访提纲??我们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力求准备得最充分。

几天后,我们与本组的采访对象取得了联系,并初步确定了采访时间。并最终于2月15日,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采访的旅程。激动是由于我有机会向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前辈取经,而忐忑则是出于不知如何与有着年龄和阅历差异的校友们交流。在一番周折之后,我到达了我们与校友赵阳先生约好的饭店。约在饭店而不是赵先生的工作地点是赵先生考虑他的工作地点沈北新区离沈阳市内较远,不太方便我和我的同伴,由此也看出了赵先生的体贴照顾。见到学长之后,他对我们相当热情,那种亲切感将我们之前的不安与忐忑完全融化,这也深刻体会到母校所给予我们的坚固联结。即使学长已经离开了母校,可他和我们都在同样的校园里度过最珍贵的青春,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亲切和温暖。

从与学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选调生。不同于公务员,选调生是通过大学四年的积累而争取的,不仅仅靠考试通过就行。学长在选调成功之后被分配到沈北新区土地办公室,为农民服务,颇有‘大学生村官’的风范。学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来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如果选择从政就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不然你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样的,在企业工作也一定要多跟前辈学习不懂的就要多请教,有工作不能逃避要主动争取,要相信任何一个交给你做的工作都会从中得到锻炼。 其次我认识到了一些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比如英语、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等等。还有我们所学的基础专业课,像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原来这些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希望以后自己在工作中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吧。同时我们还要多在大学期间积累社会经验或者多争取一些锻炼机会,比如社团和学生会,也许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都能不知觉中体现出优势。

说起来自己算是个很不服输的女生,有过许多个创业梦想,总是觉得男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女生也可以。但在经过这次采访之后我认识到了创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成功,这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想我

真的不一定能承受的了这其中的艰辛或者挑战吧。还是踏踏实实的务实工作比较实际,也许创业真的只是一些少数人才能承受的大任务。

在这次寻访校友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我学会了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学会了如何鼓励自己更好的完成计划,我一定要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而且我对于自己所学的管理专业以及个人发展的前景也有了一些明确的认识,有了学长的指点,对于以后的路,相信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向。对于我而言,学长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我想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积极做好准备,端正态度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具备相当素质能力的人,一个具有黄牛精神勤勤恳恳的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和学习的人! 同时,这次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也越发感受到校友间诚挚的情谊,即使素昧平生,只因我们是带着母校的关怀而来,身上同样有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勤勤恳恳的精神,学长便对我们坦诚相待、关怀备至。

在此真诚地祝愿学哥学姐们顺利建成!!篇三:校友寻访心得体会之一

“探寻校友足迹 启迪成功人生”心得体会之一

与曲院长交流时,他总是面带微笑,我们感受到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从他身上,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曲院长从来不害怕工作变动。喜欢接受挑战的心态,让他在每一次的变动中提升了自己。我想,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环境中,都有值得自己去学习的东西。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懂得如何去学习,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定要知道怎样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一定要学会做出最恰当的判断与选择。曲院长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定位,无论做什么,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他的经历,引发了我们对大学规划和毕业去向的认真思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李老师于1960年进入山师,他回忆道,在校期间生活困难,政治系的同学提出“共渡难关,一天一斤粮,节约一两支援灾区”的口

号。在当时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特别提出给大学生每人加5元的生活费,备战鸡蛋送给大学生,可见国家对大学生的重视。当时上大学没有学费,管吃管住,每个月的生活费仅18元,和他们的艰苦环境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中,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李老先生还告诫我们,“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教导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是一种修养。宽容是心灵的解脱,不能宽容原谅他人,其实是跟自己过不去。

当与姜老师谈到毕业之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的问题时,他说道,我们都是农村孩子出身,如果有好的工作,我们要现实,要抓住机会,可以考虑工作后继续深造。如今,社会充满竞争,机会,稍纵即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我们要善于把握。

我们采访许老师的时候,他正在做课件,从业10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热情,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从他身上我们学到,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端正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鸢都寻桃李”是我们的队名,是跨院组合团体,我们五个人专业不一样,在活动中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而身为组长的我,更加感觉到责任和压力。从前期“探寻校友足迹,启迪成功人生”活动的宣传,到信息的收集、活动策划、活动进行以及活动的完成和最后的资料整合,都 离不开我们五个人的共同努力。在走访过程中,每次大家总是按时到达集合地点,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纪律观念。在活动中,大家齐心协力,一起面对和解决各种困难,这次活动的顺利完成与大家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我越来越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烈,团队协作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以更好地面对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

《名言》一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昨日如一片落叶,也许曾经灿烂,可是已经凋零;明天固然美好,但目光伸得太长就会变得纤弱,所以人应该牢牢地抓住今天,踏踏实实地朝着梦想进发。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在校的大学生经常会对未来感到迷惘。就像姜老师说的,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掌握好本领,要相信有本领总能发挥作用,有知识自然有展示的舞台。不怕才能得不到发挥,而应怕自己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总是畅想未来而不付出实际的努力,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我们只有付出汗水,全力以赴,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课余时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读书,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常走出校园,接触社会。

我想,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这样的心灵,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疾病和垃

圾。这样的心灵,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功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伟人之所以伟大,仅仅因为他们的心态更积极。面对就业和学习压力,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学习,掌握好本领,珍惜每一次机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奋斗,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山东师范大学 “鸢都寻桃李”寒假社会实践队 队长:田学敏 2012年2月23日篇四:校友采访心得体会

校友采访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寻访校友,感悟成长”活动。在参加了院里的培训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采访的材料,收集校友的信息,整理采访提纲??我们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力求准备得最充分。

几天后,我们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采访的旅程。激动是由于我们有机会向那些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前辈取经,而忐忑则是出于不知如何与年龄和阅历差异较大的校友们交流。在一番周折之后,我们到达了我院校友王子鹤的工作地点,沈阳市沈河区区委。让人意外的是,学长对我们相当得热情与亲切,将我们之前的不安与忐忑完全融化,这也深刻体会到母校所给予我们的坚固联结。即使学长们已经离开了母校,可他们和我们都在同样的校园里度过最珍贵的青春,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亲切和温暖。

从与学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就是指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我们还了解到,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从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到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就业压力。并且,如果能够当上大学生村官也能为我们以后成为公务员做铺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正因为如此,想要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同学越来越多,增加了竞争力的同时,也使部分同学忘记了当村官的目的,那就是要努力建设农村。学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那就要懂得它存在的意义,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不然你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这次寻访校友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我学会了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学会了如何鼓励自己更好的完成计划,我一定要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同时,这次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也越发感受到校友间诚挚的情谊,即使素昧平生,只因我们是带着母校的关怀而来,身上同样有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的精神,学长便对我们坦诚相待、关怀备至。

在此真诚地祝愿学哥学姐们顺利建成!!

信科08-1班篇五:寻访校友的心得体会

寻访校友的心得体会 2015年的寒假,注定会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假期,因为它可能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寒假。

从上学开始,每年的寒暑长假都会是我们内心的期待,那时的想法是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享受一份自由的时光,当然,那时的假期生活,除了完成学校留的作业之外就是吃喝玩乐一类的了。到大学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首先,大学里很少在假期给学生布置大量硬性的作业,或者干脆就没有作业。其次,步入大学的阶段后,自己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所关注的不再局限于仅仅完成传统的学业任务,而是更关注自身全面的发展,以及作为一个社会人所要承担的某些责任。 这次在学院建院十周年来临之际,为了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因时推出的寻访老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就是在上述心态的影响下接受并开始这次的寻访任务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且不说我们作为海院的学子理应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就我们个人而言,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与辽宁一位校友取得了联系,寻找寻访对象的工作也是从前期掌握的校友信息中挑选出来的,与学长学姐们紧密联系的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这次寻访活动,我寻访的这位校友就是海院的学姐——孙嘉瑶,她给予了我热情的帮助,真切的让我感到了校友之间的温情。

这次的采访,校友的心态、处事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孙嘉瑶学姐,为着家人,为着自己的心,不断地学习、进步、攀登,开拓着专业领域的新航道。学姐在她的世界,不断努力,承载着包绕在荣誉和成就的光环中的耀眼的光芒。

其实,每种生活都是内心的体现。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全在于心态,心里想做,那便是最好的动力。而性格,又是决定心态的关键因素。爱静的人,会更容易满足于细节沁出的温暖,于是,在这样心态的影响下,他便会努力维护着身边的美好;爱动的人,喜欢冒险,喜欢攀登,于是不断鼓劲要去体验更高一层的风景。

通过对老校友的采访,我们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们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很多老校友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们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但海院的精神已深深地镌刻在他们身上。一位老校友跟我们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们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校友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第一次与孙老师联系的时候,我们谈了好久,就在我们还在为这次采访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而踌躇不定时,孙老师很快便说 “好,什么时候?”坦诚与高效率,是孙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采访定在了孙老师的办公室内进行,星期天的校园学生不多,孙老师的办公室设在综合大楼,在那里可以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仿佛空气中都可以嗅出琅琅书声。孙老师一身简洁的白色,虽然已是比我们年长几十届的老学长,但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年轻的气息。亲切的微笑和出乎意料的善谈,一下子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起来。

(1)那时候的南大

孙老师是87级的山师学生,他对母校有着一番特别深厚的感情,对南大的传统,也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入的了解。按孙老师的话来说,能在南大读书,其实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那时的南大就是一个小清华。每当孙老师谈及南大时,他的眼里就熠熠生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又坐在了图书馆里,仿佛。。。

在孙老师读书的那个年代,要想考上中学,必须参加全市的统考。想要进入像山师这样的名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南大作为一所江西名校,有着比其他学校更为优越的师资条件。孙老师半开玩笑的说,其他大学的学生都会选择聚集在宿舍聊天打牌之类的,而南大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努力读书,这就是南大吸引人的地方。

(2)看学习:勤奋+全面知识+实践

在孙老师读书的时候,流传着一句笑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然而这也是当时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在孙老师看来,死读书这三个字,有时候是必要的。

“死读书”在这时候,可以辩证地译作勤奋。“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天晚上不到1点是不会睡觉的,”孙老师笑着回忆当时那段艰辛的读研时光。孙老师认为,当遇到不清楚地问题时,参考别人的资料与经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通过与别人交流时,自身的经验与知识也可以得到积累,长期的积累,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尽管孙老师读书很勤奋,但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巧读书”似乎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在大学时代,读书对于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情。那时候在山师读书,压力并不大,作业也不多。孙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一放学就去图书馆看

课外书。他尤其喜欢科技类的书,但其他内容的书籍,也或多或少地接触一些。不局限自身的知识,在孙老师看来尤为重要。

“很多工科的学生总以为经济学属于文科,与自己无关,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孙老师从学生时代,到后来参与工作,都尽量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书。孙老师毕业于化学系,然而在工作后,具备多种的知识。

在孙老师那一辈人之间,曾流行着读书无用的说法。对这一点,孙老师的立场十分坚决:读书有用!

孙老师说自己是尝过了读书的苦,也尝到了读书的甜。这种甜是在参与工作之后逐渐体味到的。拥有知识,即使现在是技术工人,也很快可以踏上更高的台阶。在实践中,理论的融合十分关键。孙老师参与工作后再去读研,那些理论性的知识因为有了实践的基础而变得更加明了,这让他在同学中更有优势。也因为他接受高等的教育,他在同行中,考虑问题的深度也变得更为突出。读书有用,与实践结合更有用。这就是孙老师读书的心得。

(3)看人生:科学而理性

孙老师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他从不用笔记本。工作上的经历,他都是靠自己的记忆记录下来的。有用则记,无用则不需要记。因为每一件事情孙老师都经过一番分析与思考得来的,因此可以记忆深刻。反而记在笔记本上的东西,常常会被自己丢在一边,关键时刻也起不了效用。

不仅仅是工作,在生活上孙老师也处处地用科学理性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读书二十年,孙老师的理性使他对生活百态更加客观。

(4)看我们这一代:乐观+主动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是最艰难的一代,孙老师并不认同。

在孙老师他们那个年代,毕业之后只能做国家分配好的工作,而且很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孙老师曾当过工人,但他并不认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相反地,这是人生的一中宝贵的经历与磨炼。当过工人以后,将来在管理层的位置上,才能更了解工人的想法。因此凡事都会有两重性。在竞争社会中被淘汰,并不意味着被消灭,而是一种激励。失败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孙老师对我们这一代充满着期待,他认为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资本。也许一开始没有机会,但经过磨炼,就一定会有机会。有人轻易地放弃自己,那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不是社会的全部。社会有阴暗面很正常,但不要太极端。可能老一

辈的人认为我们娇生惯养,这是一种代沟,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能用绝对的思想去看待自己。

那么怎么才能让社会去接纳我们呢?

孙老师的看法十分独特,要主动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一方面,人要合理地定位。正确地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有什么特长,本领,自己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刘翔,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所以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十分关键。另一方面,我们要合适地走位。人不一定要从一而终,要学会改变。孙老师看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与社会和谐。强调个性与社会对抗并不是好的出路,与社会合拍地寻找机遇才可以走的更远。

尾声

上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笔记范文下一篇:高段作文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