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网络建设范文

2023-12-07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日渐成熟,市场秩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由于种种原因,企业营销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现象,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路径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建议,以规范我国的市场,摆脱秩序混乱的状况,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心,营造社会整体崇尚道德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中国;营销伦理;伦理建设

作者简介:

邵瑶春(1976-)女,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高级讲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肖华茂(1974-),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文获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RKJGY0702

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它的兴起是营销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客观现实的需求。营销伦理之所以受到中外学者和社会的关注,主要原因便是企业良好的营销伦理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发挥其能够通过法律之外的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的作用,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而我国企业的不道德甚至违法营销行为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如:2008年下半年震惊全国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导致全国近30万名幼儿确诊患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结石病,甚至还出现了婴幼儿死亡现象,屡禁不止的“白板肉”进入千家万户,致癌的“苏丹红一号”被搀杂在食品中……不道德营销已危急人民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

我国现阶段非道德营销行为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从主观原因看,主要是企业经营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高利润;企业缺乏道德约束机制,行业缺乏自律;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从客观原因看,一是缺乏从事精神文明经营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二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资信管理体系滞后。三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四是没有形成有序的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营销人员素质不高。

如今,加强企业营销伦理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本人从几个方面提出以下的建议路径:

一、外部环境建设

1.加强法制建设,使企业营销有法可依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严格公正执法,为约束企业遵守法律和伦理规范提供外部压力。为企业制定和实施伦理性营销决策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企业在营利性和安全性的双重驱使下往往会寻找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漏洞,社会舆论的盲点和其他可乘之机,不道德营销行为随之泛滥。因此首要任务是要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比如通过立法强调卖方的信息披露义务,除了现有的在包装上表明成分、产地、日期等信息外,还应当进一步要求公开价格信息。若有不按规定披露信息或发布错误信息的应当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其次,必须加强司法建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比较突出的有《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道德营销行为的发生。但是我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非常普遍,客观上纵容了企业不道德营销行为的发生。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执行监督。

2.改善政府行为

行政部门要着眼于对企业不道德行为的预防性和现场性管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行政检查和监督,打击企业的不道德行为,切实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维护公平交易,促进正当竞争,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财政部门可以出台一些特殊的税收和补贴政策来引导企业行为,使其自觉自愿遵守营销道德。

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取消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维护统一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良性竞争,优胜劣汰。

3.建立赏罚分明的商业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伦理建设又一重要制度保障。奖惩制度就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证遵守伦理的企业得利,不遵守伦理的企业失利或遭受惩罚。这样引导广大商业销售者进行伦理经营,终止不道德经营行为。我们知道,博弈者进行策略选择的依据是其收益的大小。如果选择符合伦理的策略反而得不到收益,那么放弃眼前的利益就不值得,从而导致不道德经营行为的出现。但是如果我们假定当博弈者选择不道德策略,将会给予其严厉的惩罚,那么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下,博弈者会考虑其机会成本而终止不道德行为。在商业领域中,假冒伪劣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按照我国的商法规定,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可向商家索赔,但赔赏金额不得高于原商品价格的2倍。事实上,这一规定根本起不到对经营者的惩罚作用,相反还会纵容伪劣产品的盛行。一个购买到假冒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者,他是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诉讼的,而这恰好又纵容了不道德经营行为。所以,必须制定一套赏罚分明的机制。

4.提高消费者素质

主要是组建消费者组织,开展监督,提高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者监督主要是由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团体来进行。当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组织有权调查、了解情况,调解纠纷,直至代表消费者向法院起诉。通过消费者团体的积极活动,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信心,有效抵制在市场营销中采取不道德行为的企业及其产品,迫使企业遵守道德、法律规范,尊重消费者主权。消费者组织是企业营销伦理监督的一支重要力量。

5.强化有关的监督力量

新闻监督的特点是非功利性、范围广、制约性强,它是社会良心和正义的代言人,它通过运用现代大众媒介对企业伦理行为进行评议,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制约企业的经营行为。特别是它对企业非道德营销行为的曝光、揭露,能够唤起群众抵制其产品,引起国家执法部门的注意,增加这类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机成本,从而迫使企业收敛自己的行为,回到营销伦理的规范中来。

加强舆论监督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舆论监督的意义,积极采取措施建设好舆论监督体系,如新闻采访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等来保障舆论监督的开展。二是要正确运用新闻舆论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纠偏归正、扶正去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商业风气好转,而不是把人一棍子打死。这就要求在进行舆论监督时防止只抓住一点,不遗余力大做文章,甚至虚构事实,恶意诽谤。这样的新闻监督不是为缓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惟恐天下不乱的麻烦制造者了。

行业监督就是商业部门内部对经营者进行的相互监督。在一个伦理经营的环境下,如果有少数商家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时行业便要站出来,揭露并批判这种不道德行为,使其处于孤立无援之地。

6.在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营销伦理的理念

营销伦理首先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只有被包括企业和公众在内的全社会广泛接受,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广泛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使公众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自觉抵制不道德的营销行为。任何一位公众都有权要求企业营销伦理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任何一位企业成员都有责任以伦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大力宣传营销伦理水平高的企业,形成全社会的伦理舆论环境。

7.加强伦理道德研究,提高营销伦理理论水平

要发挥理论教育界的作用,加强企业营销伦理理论的研究工作,提高人们的伦理判断能力。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且进展很快,成果丰硕,初步形成了企业营销伦理理论体系,对指导企业的营销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国对企业营销伦理的理论研究起步晚,成果少,不适应当前加强社会主义市场营销伦理建设的需要。所以,一方面,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要加大研究力度,选好课题,增加投入,培养队伍,多出成果,为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界要重视对学生的伦理教育,特别是经济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政府、社会公众、行业组织对企业的他律作用构筑了企业建设营销伦理的外部环境,但根本改善企业的营销伦理状况还要靠企业个体。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经营理念,将伦理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长期不懈地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作到把伦理准则转化为企业自觉的自律行为。

1.培育伦理型企业核心管理层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标准,管理者是关键性因素之一。作为主要的决策制定者,管理者比他人更有机会为企业树立伦理形象。管理者,特别是企业核心管理层所秉持的价值观,将为员工树立榜样。他们的伦理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道德选择,他们的经营决策也代表着企业在经营行为中的伦理选择。

培育道德型领导核心的基本途径包括:

A、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遵守道德的自觉性和道德敏感性。

B、制度约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道德监督。

C、领导人要坚持学习,自省、慎独,以高尚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培育优秀的企业道德文化

要将营销伦理纳入企业价值观中,体现企业重视市场重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观念。如顾客满意,顾客是衣食父母等。

企业通过仪式、庆典、讨论会以及编写企业史等多种形式将以营销伦理为主体的企业文化灌输于员工思想当中。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离不开生动活泼的载体,它是振奋员工精神,激发员工士气的必要方法。北京的同仁堂通过编写《同仁堂史》《同仁堂故事集》以及拍摄《大宅门》等结合同仁堂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活动,使同仁堂企业文化焕发了新的魅力,广大员工认同了企业的价值观,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光大。

3.进行营销伦理创新

企业营销伦理的新观念反映在对企业的内部关系和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认识、理解和评价,更加关注营销对象的需求和期望,更加关注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企业可以在本土与国外企业竞争,也可以走出国门在海外营销,外国企业先进的营销理念及其营销手段、营销组合策略会涌进国门,与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价值观念进行摩擦、冲撞,国内企业只有摒弃不合时宜或有违营销伦理的观念和行为,适时树立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社会营销观念、关系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等,努力提高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同时,企业家要把握时代脉搏,洞悉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大胆进行营销伦理的创新。

4.从组织设计和制度方面保障营销伦理建设

其一,设立专门的伦理机构或伦理主管人员。

建设营销伦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国很多企业目前尚未认识到组织保障的重要性,没有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以深入持久地开展各项文化道德建设工作,容易导致道德建设上的短期随意性。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大公司设立伦理委员会和伦理主管的做法。由于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性,可在伦理委员会下设营销伦理专门委员会,完成营销伦理管理职能。伦理主管是企业进行日常道德管理、预防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责任人。担任伦理主管的应该是伦理方面的专家,负责主持伦理热线,接受伦理投诉和提供咨询,负责企业内部伦理教育和培训工作,向媒体、投资者、消费者、公众说明、宣传企业的道德行为。

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由企业内部主管政治思想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相应的工作。

其二,制定、执行和完善企业伦理准则。

按照营销伦理的要求,企业应系统制订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企业和营销人员的行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是道德高尚的楷模。它们不但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标准,而且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良好的伦理体系,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达,以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因此,企业在营销中必须把伦理标准放在优先位置,建立一套广泛而固定的广告、顾客服务、定价、产品开发等有关的伦理标准。华盛顿道德问题研究中心2001年底发表一项全国调查报告,60%的公司制定了职业道德准则,33%的公司开设商业行为培训课程,还有33%的公司设立了职业道德办公室,员工可以前去咨询或汇报有疑问的商业活动。

企业道德准则的制定应作到明确、清晰,有针对性,准则一旦确定,就应当发到每个员工手中,并且散发给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便于企业同外部的沟通和接受外部的监督。准则一经颁布,就应当被企业当作内部法律,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准则还应不断完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5.人力资源管理上突出营销伦理建设

首先,要在招聘营销人员的工作中注重坚持德才两个标准,把住人才入口关,防止道德素质低下的人员混入企业职工队伍,对于不合格的员工应当依据员工道德准则规定予以淘汰。其次,在用人过程中,对于企业敏感的营销工作和各级决策人员的选用必须坚持把道德敏感性和道德修养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来衡量。第三,坚持开展营销伦理教育培训。第四,在员工绩效考核中要甄别员工创造绩效行为的道德性,防止不道德营销行为受到鼓励。

6.突出伦理报酬的领导激励措施

所谓伦理报酬,是企业为促进伦理道德建设采取的正强化激励措施,对象是那些深刻(下转第44页)(上接第72页)理解企业道德精髓、模范遵守企业伦理道德准则、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他们是企业道德文化的体现。如以德服人的管理者,以德感人的营销人员等。

管理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提拔重用、物质奖励、尊重礼遇与榜样宣传,而伦理报酬不同于一般的加班工资或效益奖励,它主要是从肯定员工的道德行为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积极作用出发而设立。道德是有力量的,道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作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容易,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所以,真正值得企业给予伦理报酬的员工应该是确实能够坚持不懈地以德为本,去工作、去生活的人。对高尚员工的激励是对企业道德文化的正强化,将有效提高员工队伍整体道德意识、激发员工遵守道德准则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企业营销道德建设。这种正强化应遵循非常规性原则,避免激励的边际效应递减。

7.开展营销伦理审计

营销伦理审计是通过对照行业伦理准则和企业自己的伦理准则,开展遵循性审计和有效性审计。具体包括检查各部门各项工作中有无违反准则之处,产生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应当改进,对企业是否遵循了营销伦理和实施伦理管理的有效性作出书面的伦理审计报告。

营销伦理审计可以由伦理委员会来做,也可以由内部审计部门来做,还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目前,在美国开展伦理审计的公司越来越多,一些国际知名的重视企业道德建设的大公司如强生公司、道康宁公司等都采纳了道德审计的方法来加强对企业的道德监督。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的信任关系,特别是想赢得顾客忠诚,就必须在营销中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决策。尽管营销伦理在现实中的实施有它特有的困难性和复杂性,相信经过社会各界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营销伦理建设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宝庭,刘金华编著 经济伦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2] 俞国方,浅论营销伦理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3] 张应杭著 企业伦理学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4] 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著 孙瑜译伦理经济学原理(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l版

[5] 甘碧群 企业营销道德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6、王淑芹市场营销伦理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寇小首 企业营销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7] 阿马蒂亚·森著,王宇等译 伦理学与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2000

(责任编辑:王福生)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2篇

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干货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入行门槛低,随着产品消费升温,造成了各区域市场的干货品牌多而杂。同时,相关行业标准的不完善,造成了整体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及价格参差不齐、行业竞争激烈加上原材料价格一涨再涨,大多干货企业深陷同质化竞争泥潭,品牌经营难以上台阶。价格竞争成了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尤其到了节假日销售旺季,价格战愈加激烈。

面对如此市场格局,作为绿帝干货品牌战略合作伙伴的圣美营销策划公司,先是在2010年成功地帮助绿帝跨出了品牌提升的关键一步——进行全方位品牌战略规划和品牌形象提升创作。而后在再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针对2012年春节黄金旺季的促销档期,圣美协同绿帝,开展了一场高空与地面全面互动的“整合促销战”,以摆脱竞品低层次、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和人海战术。

纵观诸多干货品牌的旺季促销,无非是“大力度降价”或“导购员推荐”等促销手段,毫无新意和亮点,收效甚微,大有“黔驴技穷”之势。圣美通过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发现只有加深消费者购物体验,使消费者在购物中享受精神满足,进而让消费者感知并认可绿帝品牌价值,才能真正的“征服”消费者。不仅在销量上,更在消费者心智中,提升对绿帝品牌的购买率和好感度。

因此,2011~2012年末春交之际,经过深入调研和精心策划,圣美重拳推出“绿帝就是山珍海味”厂商周活动及“过年就要山珍海味”春节促销活动:先是预热铺垫了“绿帝就是山珍海味”,接着顺势导引出“过年就要山珍海味”的促销主题。让消费者在心中建立“过年就要绿帝”的心智模式。两档活动紧密相连,一气呵成,全面结合卖场内外活动互动进行:卖场内设有“团购返利”、“特价促销”、“买赠促销”、“满额送礼”等各种促销活动,卖场外更有“幸运大转盘”、“消费者知识问答”、“幸运骰子”、“趣味对对碰”等趣味活动。

同时,圣美为绿帝创作拍摄了“过年就要山珍海味”TVC视频广告,在卖场及公车视频上进行集中投放,并配合报纸软文、硬广、户外牌、车身广告等多种宣传媒介。媒体广告与终端促销互动呼应,整合营销水到渠成,极大地提高了绿帝干货的春节销量,并进一步提升了绿帝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3篇



1、加强营销团队领导力建设。

由总经理亲自挂帅,营销总监具体执行,组建起一支更有组织领导能力的领导班子,用创新性的理念和传、帮、带的方式带领队伍,系统化的进行技能培训、人员配置、业务探索、日常管理等工作。

2、扩大营销团队规模。

秉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断吸收引进综合素质较高、项目运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业务人员,将业务团队由现有的10人,在2014年增加到20-30人。



3、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目标与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建设的两大基石,领导班子将在平时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团队精神,同时把建立共识放在团队建设阶段的首要地位,建立共同的理念、信念、和目标,激发营销团队成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营销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4、推进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设

配合公司实施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设,对员工能力进行分等分级,以任职资格标准体系规范员工的培养和选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牵引员工不断学习,同时为晋升、薪酬等人力资源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5、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纪律是战斗力的有效保证,对营销团队成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估,严格执行业务制度、目标管理、费用管理、报表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考评结果,及时对团队成员进行奖励与惩处,营造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团队组织氛围,确保营销团队旺盛的战斗力。

6、落实2014年营销目标任务分解。

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4篇

一、完善立法

我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但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已有法律无法适应网络市场。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中关于具体网络违法行为的惩罚办法, 并大力推进专门针对网络市场的法律法规出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网络社会管理, 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要求的重要举措。

制定一套完善的网络基本法。针对微信、微博、qq、博客、论坛等领域可能出现的泄密、反动言论、诈骗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并根据《刑法》做出相应的惩治措施。在网络消费市场, 针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经营主体违法、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广告违法、消费侵权等问题要加大惩罚力度, 做出严格规定。对于网络理财市场, 提高要求, 规范规章制度, 坚决抵制侵害公民权益。互联网发展工程中, 各立法部门应当协调合作, 不断修订和完善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保障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加强监管

目前, 对于网络市场的管理, 我国旨在控制, 但是这种一味禁止的管理只能引起网民的反感, 而无法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因此, 加强网络监管, 需改进监管方式, 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

创建有效的网络监管体制。首先, 有关的网络监管部门要坚守“有令必行, 有禁必止”的原则, 恪尽职守, 严格监督网络信息, 对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检举, 保证网络市场的安全。其次, 执法部门要做与网络监管部门做好对接工作, 协调配合, 保证违法行为一经发现, 执法部门就能马上进行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工作。此外,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健全优化网上投诉机制和调节系统[2]。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全面监督打击网络违法行为。最后, 也要加强对网络接入服务商的监督管理, 以保证服务商为网民们提供健康合法的网络服务。

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建设。我国网络执法人员专业素质还不够高, 因此应借鉴学习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方式, 借助公安院校培养出一批职业的高素质人才。其次还可以发展在职培训, 全面提高网络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质。而网络技术发展飞快, 因此要定期对网络执法人员进行培训, 掌握新的知识。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定期到基层进行调研, 完善自己知识面。打造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网络执法队伍, 切实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 为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深化宣传

重视舆论的力量, 用舆论来引导人民群众重视网络安全。对典型网络交易违法案例多多进行宣传, 对网络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力度, 其一, 提醒群众增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二, 震慑网络违法者、使心怀不轨者自觉遵纪守法。由于网络的地域性、虚拟性等特点, 许多网民并不了解网络违法行为和网络不当行为, 也对网络违法行为也缺乏必要的关注, 导致网络立法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 应当积极借助各方面的宣传平台, 发动社会和群众的力量, 培养网民的网络法律意识, 营造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技术研发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说, 世界各国早已想尽办法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我们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积极研制出网络预警与网络执法系统, 进一步管理网络市场。

互联网时代,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而我们也只有坚持依法治国, 完善网络市场法制建设, 才能战胜困难, 捉住机遇, 在发展的浪潮中迎难而上。

摘要:互联网时代来临, 其浪潮势不可挡。可是在这个浪潮中却也暗藏危险, 信息泄露, 诈骗……无不挑战着我们。而要想促进网络市场健康长效发展, 无疑需要进行网络市场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网络,安全,法制

参考文献

[1] 刘莉莉, 张淑清.网络安全执法面临的困难及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5篇

摘 要:自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法治中国的号角,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于网络空間法治化的法制建设更是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建立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使之完善,才是响应号召的最佳路径。这中间就包括网络信息服务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保护法律法规两个方面。

关键词: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的法治中国号召,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系列座谈会,这不仅标志着法治化将作为未来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充分表明了对网络空间实行法治化建设很有必要。

一、 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不仅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更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国民安全发起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之间战争的新阵地,军事武力已经不是最常见的手段,而是各国之间最尖端的网络技术之间的战争。网络让军事和经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果失去了网络安全保障,那么国家信息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进而难以掌握整个网络空间,国家安全也无法全面地实现。因而网络安全必然是整个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

(二) 网络能够有效控制社会舆论

中国拥有庞大的网络用户,智能手机用户更是全球第一,遥遥领先。手机变成了行走的信息载体,想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这就导致社会舆论导向逐渐网络化,网络舆论影响急转向上,直接代替了纸媒和官媒。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火热发展,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无形中变成谣言的转发者,成为免费的水军。因此,如果放任不管,缺乏管制,势必造成不可想象的网络暴力事件,最可怕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会十分轻易地就被颠覆,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还可能会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乃至损害国家安全。只有进行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才能在源头控制社会舆论的错误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 网络空间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随着网店、微商的不断扩张,各大网络平台迅速链接各大商品,中国的经济格局网络经济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每年双十一的网购成绩都堪称不菲。现如今,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内容都开始在中国得到了持续地发展和健全,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直接推动了国内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网络空间。而如何保护网络安全便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优化,以确保互联网产业在国内的健康发展。

(四) 网络空间可以为公民权益提供基础的延伸功能

中国的人口相当多,在计算机网络不断普及的状况下,人们的上网次数不断增加,而网络也成了公民权益延伸的主要场所。如今,不仅仅是明星的信息被泄漏,任何一个公民的信息都会被泄漏,甚至成了交易的主要对象,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网络空间法治的不健全,如果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很有可能会危及公民的权益乃至生命。

二、 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措施

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刻不容缓,因为它不仅关乎国家安全,还与国家的经济、公民权益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积极采取一些科学的措施加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

(一) 实时推动网络建设的执法力度

近些年,伴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持续地健全和完善,而基础的互联网法律框架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形成。但是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的直接冲击下,尤其是近些年互联网的直接引领下,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空间执法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于实时加强。

(二) 注重网络法制观念地深层次融合

现阶段,我国虽然在网络监督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实际的执法水平并不是十分高,面对网络空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很容易出现执法不当的状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形成了阻碍。为了实时改变这样的状况,不同的网信办单位需要实时履行好基础的法律职责,注重全面统筹和规划资源的应用,并加强本地网络空间的科学建设,确保本地网络安全能够与法制建设实现同步发展。

(三) 对网络上的舆论加以正确地引导

在网络空间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网络舆论属于法律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对这些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地引导,才能为整个网络空间的法制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基础。在网络空间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避免各种盲目的民众情绪,做到合理地引导和劝解。同时,政府需要聘用一些专业的网络人才对政府的各种信息网站进行科学地维护,准确发布各种信息并增设一些网民意见通道,便于与网民进行沟通,获得网民的理解和认可。

(四) 明确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的不同网络职责

在网络空间法制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个人以及企业在其中所具备的权利和义务,并且需要规范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而对网络空间进行综合治理。在立法的过程中,还需要实时明确互联网企业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得它们能够进行分开管理。对于网络上的一些市场行为,还需要建设相关的职责体系,进而保障这些企业能够有法可依,履行基础的法律职责和义务。

(五) 强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执法人员,尤其是专业的网络空间执法人员必须做到专业、训练有素。政府必须重视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加强高水平信息安全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人才保障工作机制,使高端人才参与到网络空间立法的顶层设计与评审中,更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网络执法队伍,让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网络空间法制化建设对网络空间管理而言,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政府和网络公民都应该统一自身的思想,共同促进网络空间的法制化建设,进而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 尹建国.我国网络信息的政府治理机制研究[J].中国法学,2015(1).

[2] 苏海生.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党的网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J].理论建设,2015(1).

作者简介:王一超,李新,张立志,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营销网络建设范文第6篇

摘要以温州市为例,以农产品为载体,分析了目前温州市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体系;温州市

A

Constructing Method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ing System in Wenzhou City Based on\"Internet+\"

CHEN Lingyun (Wenzhou Business College,Wenzhou,Zhejiang 325000)

Key words“ Internet+”; Market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Wenzhou City

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主动借助互联网,依托农业大数据,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农产品的营销体系,使以往依靠政府补贴的“输血型”农业投入模式转变为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形态。

农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可追溯到1970年,农业从业者开始接触Internet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业经营者逐渐意识到电子商务能节约时间,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很好地确保新鲜易腐产品及时进入市场,并从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比较齐全的市场价格信息等。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网络支持。目前,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云、网、端”已成为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

陈天宝[1]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指出电子商务引入到农产品中的必要性,电子商务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方法和建议,指出要加强基础條件建设,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铺设,建立和健全农业农产品信息网络渠道,并提出建立一套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系统。

骆毅[2]提出农产品电子商务涉及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及网站建设等方面,导致其经营难度较大,政府扶持与监管困难。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应加强企业自身对优势农产品质量的管理。麻茵萍[3]将电子商务引入到农产品流通领域,并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政府应该采取何种公共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彭壁玉[4]分析了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并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提出符合当时农业发展的4种电子商务模式(M2M模式、战略联盟模式、中介模式和会员模式),并对这4种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适合应用的条件。夏守慧[5]通过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强调推动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大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刘健[6]深度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农业3.0模式,实现农产品供给两端的高效连接匹配,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打造农业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农业摆脱落后现状、实现迁跃式发展的必然路径。这些研究侧重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概念、意义、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等方面,却较少涉及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营销主体、营销组织、营销管理部门及营销渠道等,涵盖了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活动全过程。笔者以温州市为例,以农产品为载体,分析了农产品营销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方法。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三农”政策红利持续发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明显,但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随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滞销现象屡见不鲜,亟需获取市场供需动态信息来指导农产品产销,建立符合消费升级的农产品营销体系。

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生产者能够方便及时地从市场获取大量产品供求及相关信息,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从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紧跟市场,打通农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这是继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再次强调农村电商发展,足以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出现的农业增产但不增收的现象直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建立一套适应新趋势的营销体系,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2.1便于获取供求信息目前,电子商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相当成熟,也给工业行业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如果能将电子商务手段更好地应用到农业领域,农户就能够方便及时地从市场获取大量产品供求及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实行订单式生产,变被动为主动,变盲目生产为订单生产。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在不停变化,而农产品生长周期较长,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共享。

2.2降低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的介入可以降低农户获取市场供需信息的成本,农户可以直接与消费者或采购商进行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甚至农户可以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采购商,简化交易程序,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

2.3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导致生产结构与市场结构的差异。利用电子商务可以搭建起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利用农业大数据及时掌握消费者需求结构信息变化,实现信息的共享,为农户提供大量信息,促进农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可推进农业的信息化产业化进程。

2.4助力农产品流通

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从营销体系的主体到营销的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助力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产品的销售,这是推进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3温州市农产品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温州市的改革之路起步于农村,市场发育、产业发展的源头在农村,作为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题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推动了温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足,农产品营销“低、小、散”等问题。

3.1局限于传统营销模式温州市农业还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曾出现苍南西红柿、泰顺猕猴桃等滞销现象。大多数农户仍采用直销渠道,交易方式单一,主要适用于一些初级农产品,如蔬菜、瓜果、畜禽等。另外,也有以中间商为主体的间接营销渠道,以加工、销售为主体的营销渠道主要涉及农产品加工环节,适用于奶制品、食用油、腌制品等。

3.2经营主体“互联网+”理念不足

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观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温州市农村网民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非网民更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也没有能力将电子商务应用到农产品营销中。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这些农业经营主体更注重实体市场,很少真正涉足农业电子商务。

3.3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的信息服务主要应用于工业和服务业,相应的电子商务或信息服务人才主要较集中在这些行业,而若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则需培养大量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人员。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既要了解农产品基本知识又要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而高校曾经一度忽略了农业人才的培养,许多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去待遇更高的其他电商行业发展,温州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相对缺乏。

3.4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电子商务为物流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物流与电子商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必须配合密切,相互适应。温州市农产品物流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乡村缺少物流体系支撑,大多数配送中心缺少信息处理功能,储存、包装、保管条件较差,管理上存在漏洞,温州地区农产品在收获、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率在28%左右;另外,还存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人工操作为主的配送体系成本昂贵。

3.5交易主体互信程度不高

电子商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目前,买方担心农产品安全问题,担心商业欺诈,担心付费不给货;卖方担心买方拖欠货款,甚至不给钱。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68%的农户对这种网络交易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销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亟需提高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和完善交易监管体制。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方法

4.1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大数据预测系统

电子商务下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与工业行业的建设有所不同,其所针对的对象差异较大,农产品营销体系中关系到广大农户,而农户经济收入较低,很难承受与工业行业一样的建设成本,所以更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应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礎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和宣传栏等渠道来加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支持各类经济组织或企业创办农产品电子商务网或区域性商务网,促进农产品的营销体系发展。在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支持创办以销售生态生鲜农产品为主要产品,以O2O为主要模式的本土农业网购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未来农业发展将围绕“数据”核心运行,在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中,政府负责公共信息服务,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建立面向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的大数据预测系统,支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起着引导性作用;各个交易主体各司其职,保证营销体系的正常运转,用大数据指导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服务信息化和农业电子政务信息化。

4.2合理选用农产品营销体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根据各类农产品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公司+农户+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 “农产品中介组织+农户+电子商务”和“农户+农户+电子商务”等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各种营销体系都有各自的特点,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品制宜,选择适合的营销体系。

4.3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

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主体。积极推广“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深度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熟度,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于“互联网+”市场营销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

4.4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电子商务中的商流和物流是不可分割的2个部分。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条件建设。基础条件建设中首要的就是物流路线建设,政府应积极建设和开辟各种物流配送路线,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效率的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高效的物流配送提供基础条件。另外,在硬件上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中还需要配备各种运输设施、各种冷藏和贮藏的设备,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4.5健全农产品营销的信用体系

诚信社会建设,是建立农产品营销的信用体系的前提。农产品质量、线上线下服务态度、运输进度、实际物品与描述对比情况等要素都是消费者关心的要点。对供应商而言,同样要关注消费者的信用。因此,要建立信用档案,建立信用监管的长效机制。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体系中涉及“公司+农户”环节,随着农产品市场供需的波动,农产品的价格也在波动,这也经常引起公司或农户的违约,给双方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建立违约风险防范制度、规范交易市场十分必要。

4.6分层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马云在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特别强调现在说的“电子商务”会成为传统概念,未来会是线下、线上、物流结合的“新零售”模式;谈到新技术时,现在变成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未来也会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产生新的技术。新经济、新技術、新业态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政府应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培训,各类职业院校要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分层培养适应基于“互联网+”市场营销体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5结语

建设高质量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大数据预测系统、健全农产品营销的信用体系、分层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等,都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互联网+”农业营销模式的实施,将会解决本土农产品滞销及农产品销售模式单一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温州市内需市场,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产品销量、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有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天宝.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17(3):38-41.

[2] 骆毅. 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若干思考:基于一组多案例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9):110-116.

[3] 麻茵萍.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及其政策初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26-29.

[4] 彭璧玉.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分析[J].南方农村,2001(6):37-39.

[5] 夏守慧. 温州地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4):136-139.

[6] 刘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2-7.

上一篇:运营管理题库范文下一篇:益阳县农业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