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简述了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营销手段和发展策略,希望提升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市场营销 策略 营销组合

一、引言

在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销售问题。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整合营销时期,将市场营销、社会营销、关系营销等结合起来。近些年,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营销观念,比如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等。

有一些中小企业制定了营销战略,也没有得到具体的实施,使得营销战略只是一句空谈,只是装饰东西的而已。由于缺少合适的战略,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需要不断被动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没有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成本的急剧扩张,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是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营销观念的滞后和营销能力的欠缺,已经明显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导致营销业绩不理想,并直接导致企业市场占有力下降。我国中小企业必需要转变营销观念,促进营销手段和策略的改进,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营销观念落后。

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是主导观念,由于没有树立营销理念,不重视营销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营销观念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处于推销观念阶段。企业仍然以生产产品为中心,没有考虑消费者和用户的需求,只是希望通过提高销售量来扩大利润。即使有的企业树立了营销的观念,也处于被动地位。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营销时代的到来,有计划地实施营销战略,但是仅仅摸索阶段,甚至有些企业直接照搬国外营销模式,不仅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使企业陷入发展的困境。

(二)营销策略单一。

由于我国总体营销水平的同质化使得企业营销战略多元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很多行业,不论是房地产,还是手机,最常见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营销。国内的中小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收益,最常用的策略就是价格和促销,长此以往,中小企业的实力将会慢慢地削弱。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落后,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因此企业选择的营销模式也是不专业的。企业往往只选择一种营销模式,没有将几种适应的营销模式进行整合,如选择广告,或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或选择网络营销等等,总之营销模式单一,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营销能力差,不注重内部营销。

资源与资本积聚相当有限是中小企業的最大弱点,不仅仅在规模上无法和国有大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并且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在产品竞争力、广告、宣传、公关等方面也不能够和财大气粗的大企业相比。因此,中小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也就不高,比不上我国的大型企业,与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相比,差距更大。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化的发展与外国大企业的进入,我国的中小企业缺少和其抗衡的实力,因此中小企业急需推动营销能力的提高。

(四)营销人才急缺。

由于中小企业影响力不强,即使许多中小企业愿意提供优厚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理想的营销人才也是很难招聘到的。由于中小企业智力资本与知识能力的积累不足,企业内部现有营销人才也难以提升。由于企业缺少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与技术人才,企业没有很强的制度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决策的科学性不强,管理手段单一,使得人才队伍缺少凝聚力、各行其是,营销系统整体缺少战斗力,人员流动过于频繁。另外,由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技术陈旧,加之销售渠道不够广泛,市场面较窄,这些都造成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和大企业相抗衡。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比较重视营销工作,但是只有企业营销部门主管营销工作,因此企业高层却招不到专职的营销管理人员,因此可以看出这种“重视”具有明显的局部性、不确定性和非过程性,造成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的企业营销的出现。

(五)不注重营销创新。

传统习惯的约束以及营销战略的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家们营销创新的观念滞后,市场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具有创新力的顾客服务体系。

虽然中小企业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有较高的内部决策效率,易于满足市场需求,但是由于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实力不强,企业的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模式单一,营销能力不强,缺少专业的营销人才,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特色营销策略。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一)增强营销理念。

中小企业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创新观念,摆脱至今依然有较大影响的“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的束缚,坚持以顾客为中心,树立起现代营销理念。在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要树立顾客既是上帝又是企业合作伙伴的思想;要创新思路,改变观念,将和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改为合作关系,以大型企业为自己最大的消费者,为大型企业提供零部件、配套产品及其服务,发展成为支持大企业的中心企业群。随着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不断出现与国外跨国公司的进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挖掘“小”的潜力,发挥“小”的优势,树立以小取胜的新观念。中小企业要强化现代营销观念,主动推销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采取4P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特色,必须促进新产品的改进和开发。由于对新创新开发的产品进行模仿,可以有效回避率先创新的风险和高额投入,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将模仿和改进结合起来,促进仿制性新产品的开发,体现中小型企业产品策略的特色。营销的核心是买卖,买卖的核心是产品,在所有营销策略中,产品省略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策略。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庞大的资金,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大批量生产并通过公关、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或低价格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的特色,促进产品的差别化和高级化。另外,中小企业应该重点投资经营能有效发挥企业特长的市场空间,促进企业的专业化,提高市场占有率。

2、价格策略。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制定产品价格。在某一特定供求状况下对有些日用消费品实行降价促销,用低价格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不同的供求情况下对有些日用消费品价格折扣,或超基数优惠价促销,鼓励居民或大用户提高使用量。同时,根据不同的渠道特点实施不同的折扣价,提高对中间商的吸引力;针对顾客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生产资料及为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配套产品、其它配套服务产品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

3、渠道策略。

选择性、专项性与创新性应该成为中小企业渠道营销的主要特色。由于经济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不应采取广泛分销策略,而应仅选择少数与企业关系好的高素质的中间商来推销产品,或者是和大企业结成联盟,将大企业作为消费者,与之建立专项性直销的销售渠道。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创新渠道策略,以关系营销为基础,构建新的分销渠道体系,中小企业与中间商应该加强战略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渠道竞争力,促进网络营销的直销渠道体系的建立,为中小企业走进国际市场或参与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创造有力的环境。

4、促销策略。

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促销策略,突出柔性化促销,即不把大量金钱投入到广告等硬件促销手段中去,提高人情味的全员促销、关系促销及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等柔性化促销策略在实际促销中的使用程度。

(三)整合多种网络营销方式,进行网络营销。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企业营销对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中网络营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营销和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联系起来,进而达到企业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树立网络品牌,开拓产品或服务市场,发布企业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进行网上市场调研等活动都属于网络营销的范畴。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捕捉信息,创造商机,促进网上经营活动整体效益的提高。网络营销和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不断渗透,网络营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和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视为未来赢得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手段之一。

(四)与媒体合作,注重品牌营销。

通过与媒体合作,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就是品牌提升战略。通过加强宣传,促进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的改善和提高,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品牌形象及要求量,同時更要求质。前者是指不断地扩大知名度,后者是说促进企业提高美誉度的提高。

1、品牌营销战略思维要高。

要想做好品牌营销就需要顺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之势、顺竞争者的竞争之势、顺企业资源之势。顺消费者的需求之势,就是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要去引导消费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仅要知道消费者目前的消费需求,还需要对消费者未来的消费需求进行梳理。顺竞争者之势,就是要知己知彼,最忌在竞争中采用与竞争对手相同的策略。顺企业资源之势,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要量力而行,杀鸡取卵式的企业经营不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的。

2、注重差异化。

差异化是品牌营销的本质,因此做营销就要注重差异化,提高产品的特色。现在企业产品上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只有产品研发技术特别出众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比较有特色,其他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差不多。因此,在没有技术差异化的前提下,品牌营销差异只能是一种提法上的差异。笔者建议通过文化差异来实现品牌差异,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很长的时间投入,主要通过品牌个性、品牌文化塑造来达成。

(五)注重营销创新,制定动态营销策略。

中小企业在实现创新营销中,首先要对观念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实际上就是转变观念,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形式的发展用新的观念去代替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的旧观念。营销看上去只是企业的功能之一,实际上营销是整个企业都在进行的工作,要想促进企业营销能力的提高,必须从根本上对企业进行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另外,中小企业不仅要注重营销创新,还要制定动态营销策略。企业要制定动态营销策略,就是要密切关注市场对象,根据市场中各种要素的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营销思路,改进营销措施,采用灵活的营销活动来适应市场的变化。掌握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是动态营销策略的核心,而调研就是掌握各种因素的变化的关键。

四、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着重要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拥有决策迅速、行动灵活等优势,但在市场营销、品牌、资金等方面都先天处于劣势。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就是如何在市场营销或者产品销售上取得突破,这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对中小企业的营销手段与策略的选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中小企业提高营销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随着跨国公司以及我国大公司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善于发展的机遇,并利用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选择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营销策略组合,使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能够真正的持久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参考文献:

[1]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2]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3]李家龙.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詹姆斯·史蒂芬森.中小企业营销完美指导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年.

[5]朱如山.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商.2012年05期.

[6]柴成.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现代营销.2011年08期.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改革开放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最终发展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管理 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企业必须从内部管理入手,积极采取创新策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1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企业管理创新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企业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创新;二是经营管理;三是战略管理;四是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内容和环节比较多。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出人的作用,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创新中,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并为企业注入全新活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属于市场中的个体,也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企业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创新管理才能实现企业转型,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不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企业管理存在差异性,而且企业管理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无论是企业管理活动还是经营活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最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这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创新管理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加强内部资金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发挥出作用,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如今,全球经济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经济知识化;三是经济市场化;四是经济信息化,企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距离。

2 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观念滞后

如今,国内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创新意识淡薄,很多企业都是只注重经济效益,却没有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在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资金和资源,甚至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不仅产生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企业如果不增强创新意识就很容易被淘汰掉。

2.2 管理结构松散

很多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低下,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管理结构松散,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在遇到问题时只会互相推脱,管理工作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会浪费企业的资源,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人员混杂,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企业管理成效,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2.3 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据和支持,但是很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管理工作只注重形式,忽略实际。除此之外,还有部门企业虽然在不断调整管理体系,但是企业的管理体系只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依旧会出现行动与制度相脱离的现象。

3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3.1 增强创新意识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并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通讯和娱乐的重要工具,部分手机企业就对自身的定位比较准确,而且不断在创新,最终占领市场。相对于诺基亚而言,苹果产品就比较注重创新,苹果产品包括:一是手机;二是MP3;三是平板电脑等,而且苹果产品操作也比较简单,老少皆宜,这就导致苹果产品快速占领国内市场,而诺基亚企业的创新意识比较单薄,只注重产品的质量,忽略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最终被市场淘汰。

企业管理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企业要在内部营造创新氛围,让企业员工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管理上,也体现在员工日常工作中。企业还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分析外部因素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防范对策,做到统筹全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则

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人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对员工展开人文关怀,关心员工,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员工,并通过奖励和参与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认清自身的价值,找到在企业内部的归属感,这对企业管理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企业不要只注重眼前的效益,一味的要求员工加班加点,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这样才能最大化挖掘出员工的潜能,推动企业发展。

3.3 健全管理机制

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创新管理机制,明确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职责,细化分工,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对员工日常活动进行记录分析,找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调整对策。除此之外,企业要创新奖励机制,对态度积极的员工给予适当鼓励,对于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的员工给予适当处罚,规范员工的行为,发挥出企业管理的作用。

在新时期,企业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整顿内部组织结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整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必须足够柔软。柔软化不是指组织结构没有力度,而是指组织结构必须具备灵活性,能够提高适应能力,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来作出调整。如今,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在不断变化,企业要在变化的环境中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减少企业内部分层,管理人员要走进基层,对于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想法,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三是企业要引进先进技术,比如信息技术等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表现之一。

3.4 创新企业品牌管理

在新形势下,品牌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创新品牌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建立全新的生产模式,打造出企业自己的品牌,突出企业发展特色,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在创新企业品牌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引进网络营销模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企业要想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就必须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出色的产品;二是良好的信誉;三是卓越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提升客户的忠诚度。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加大合作范围,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完整的营销网络,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企業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能盲目,市场需求对企业管理有较大影响。随着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之间开始打价格战,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产品管理,突出产品和企业特色,才能打赢这场战争。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为企业管理和发展注入活力。企业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必须参考全球标准,并不断对内部管理作出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国际标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可以在国情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新形势下,企业还需要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创新是在1912年被首次提出,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思想到行动,最终呈现出全新的做事方法和手段。企业管理创新需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一是计划;二是组织;三是协调;四是控制;五是反馈。企业管理创新能够让企业管理者清晰的认识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从企业职能来划分,企业管理创新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研发管理创新;二是生产管理创新;三是市场营销创新;四是销售管理创新;五是采购创新;六是供应链管理创新。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创新不是管理者一个人或者是一个部门的职责,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企业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抓起,真正把企业管理创新落实到实处。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对企业管理现状不满,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才能去作出调整,进而增强创新意识;二是获得灵感。企业管理者可能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来激发创新的灵感,把新理念和想法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三是创新,也就是实践阶段,企业管理者把想法付诸于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企业管理;四是得到认可。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这样员工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创新中。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创新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给企业管理提供保障。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分析问题,有远见卓识,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和计划。

4 结语

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从企业管理入手进行创新。事实上,企业管理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比较复杂,企业管理者必须先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来引进全新的管理理念,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新不只是理念,更加注重行动,管理者可以多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从内部找到管理创新的灵感,最终付诸行动,明确管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管理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企业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打响企业的品牌,突出企业特色,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最终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伟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创新策略——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7).

[2] 赵莉颖.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8(4).

[3] 张宗明.浅析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J].价值工程, 2018,37(7).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从国内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国内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不断的进步和普及,由此而产生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国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步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普遍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同时,国家也把电子商务提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十二五”规划》,对其进行大力的扶持。在此等发展的背景之下,电商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迅猛的成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万亿,同比增长30.83%,国内从事B2B、B2C、C2C等各类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累计已经超过38000家,同比增长17.9%;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500万人。综合看来,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初具规模,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时代。

二、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决定着企业的人力发展战略,直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而目前,电商企业面临着剧烈的竞争,内外的发展环境不断发生着改变,企业迫于经营压力不断转变着自己的经营策略。这些企业往往抱着“计划没有变化快”的思维,忽视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缺乏应有的人力需求分析,直接导致了企业人力发展目标不明确,招聘工作的随意性较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人员招聘。电商企业在人员招聘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第一,人才稀缺,招聘压力大。据有关机构发布数据表明,电子商务行业未来三年发展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00多万,而国内大学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不超过10万,除此之外,电商企业急需多层次、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因为行业发展时间短,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资历的人才稀缺,“一将难求”。在招聘时,电商企业普遍感觉压力大,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第二,人员流失率较高。电商企业无论从基础性的职位到高端的管理人才都面临着紧缺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企业工作脱节,刚刚毕业的学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且行业时间短,高级人才稀缺,电商企业之间不得不以高薪“互挖墙角”来补血,导致电商人员流失率普遍高于传统行业,达到了20%~30%;第三,招聘成本居高不下。电商企业招聘人才主要以网站招聘为主,这种招聘方式效率低,再加上企业自身难以留住人才,流失率较高,导致企业不得不经常进行反复的招聘,企业的招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3.培训与开发。电商企业往往依托网站建立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非常重视用户的体验,强调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而且电商企业的员工普遍年轻化,非常看重自己的成长。这就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与开发。然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多数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只顾眼前效益,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只是象征性的开展一些入职培训、拓展培训等,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再加上电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备,人手不足,经常陷于日常事务性的工作而无暇顾及其他,也就谈不上针对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培训需求来建立有效的培训与开发机制。

4.薪酬与福利。电商企业的员工主要是以85、90后的年轻人为主。这些员工个性张扬,喜欢创新,但是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时常跳槽,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难。企业为了能留住这些员工,防止被“挖角”,一味的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使得企业的薪酬福利成本不断增加。高额的薪酬成本已经成为了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压力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电子商务B2B从业人员月平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了6800元,B2C从业人员月平均过程也超过了6500元,电商企业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薪企业”。

5.绩效考核。电商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激烈,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在考核指标选取上,财务类指标成为电商企业的绩效考核的重点,而非财务类的指标得不到企业的重视,直接导致员工只重视眼前效益,而忽视甚至损害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再加上企业由于占领市场和客户的需要,经常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职责和内容进行调整,而企业绩效的考核存在着较长的周期,导致之前所选取的绩效指标与员工的实际工作不符,最终绩效考核只能流于形式,员工也很难接受自己的考核结果。

6.员工关系。电商企业多数正处于创业阶段,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而且已有的制度往往因为企业过快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与实际工作不相符,漏洞百出,加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了企业用工管理的风险。另外,大部分电商企业无心也无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不能在员工中形成对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再加上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员工对于企业非常不满意,从另一个方面增大了企业的离职率。

三、电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将基础性人力资源工作外包,解放HR。电商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健全,工作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HR经常陷入日常基础性的人事工作中,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结合,无法形成有效、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笔者建议电商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将人事档案管理、批量岗位招聘、缴纳社保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性、基础性的事物工作外包给相应的服务机构,让HR摆脱日常繁琐的工作,让他们能够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比如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戰略管理等。

2.建立企业雇主品牌,吸引人才。电商企业人员招聘难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建立雇主品牌意识,无法吸引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一流人才。企业可以从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入手,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弹性的工作时间、良好的薪酬待遇以及更多学习发展机会等服务,来建立企业的雇主品牌,提升企业在人才市场和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潜在的求职者和优秀人才,以解决招聘难题。另外,良好的企业雇主品牌对现有的员工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帮助企业留住员工,特别是核心骨干员工,从而降低企业的离职率。

3.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现代技术发展飞快,先进的软件、快速发达的网络系统、大容量的硬件设备为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电商企业应借助高科技这一手段,在企业推行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实行网络招聘、网絡培训、网络学习、网络考评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帮助企业能及时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高校电商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脱节,高校毕业生不能立即为企业所用。针对这一问题,电商企业可以主动走入高校,利用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与高校加强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与高校一起为学生量身打造实用的课程体系,直接将高校学生塑造成企业所需要的“熟手”,以解决企业迫切的人才需求。

5.建立和完善企业人事制度,规避用工法律风险。目前,我国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大幅递增。对于企业来讲,劳动争议的频发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国内电商企业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在这个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人力资源部门应尽快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特点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并对现有的制度应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修订,来规范企业的用工管理,规避用工的法律风险,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6.完善薪酬体系,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通过完善企业的薪酬体系,将薪酬福利水平与员工的知识、能力、贡献和需求挂钩,全面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电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构建薪酬体系。笔者建议,在薪酬体系当中应包括固定薪酬、可变薪酬、福利和辅助薪酬等内容,在薪酬比例关系上,应增加可变薪酬的幅度,以此来带动和激励员工在增加自己个人收入的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7.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应避免随意的绩效考核,将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针对员工岗位的特点选择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将指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尽可能的将指标进行量化,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切实可行。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小组,缩短考核周期,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避免绩效考核不为员工所接受。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追踪员工的绩效状况,对有绩效问题的员工采取对应的绩效辅导来提高业绩。在应用绩效考核结果时,避免奖多罚少、只奖不罚或者与此相反的局面。

8.重视企业培训,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充分的重视员工培训需求,完善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培训来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首先,可以在培训的内容上,根据员工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强化企业战略目标和企业价值观的同时,根据个人对于自身岗位的不同期望,加入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训,让员工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其次,在培训形式上,以员工为中心,注重对员工的启发和引导。通过采用团队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较为丰富的培训形式将知识和技能传输给员工,增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以及对于岗位、企业的认可度。最后,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做好培训的反馈工作,及时对培训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提高企业的培训能力。

9.采取个性化、多样化的激励手段。传统的激励手段比较单一,已经不能满足电商企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应创新设计个性化、多样化的激励体系,针对员工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激励活动。除了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以外,还应该重视和尊重员工的日常工作,肯定员工带给企业的贡献,为员工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之中,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EB/OL].[2012-07-19].http://www.100ec.cn/zt/bgk/rczk.pdf

[2]万玉凤.互联网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人才迎来春天[N].中国教育报.2010-6-16,(5)

[3]吴婧.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1,(3):47~48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增强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然而,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采用传统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从而降低了优势地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较为科学的方法,恰恰能弥补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管理

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物流服务产业不断升级,货物仓储、物流配送等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服务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被誉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已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然而,我国部分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采用传统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数据失真,从而降低了优势地位。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核算较为科学的方法,能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 传统成本核算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物流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革,高度自动化和新技术改变服务产品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服务产品的成本结构,而传统成本制度无法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采用传统成本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无法适应产业环境的重大改变

物流企业为比竞争对手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通过采取先进技术设备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正因为采用了这些先进技术设备后,使企业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企业间接成本也不断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通过传统成本法核算成本,单一化地分摊成本费用,会使得企业服务成本被扭曲的可能性加大,导致成本失真恶化严重。其理由为许多成本费用是随产品多样化与复杂性而变化并非随数量、直接人工小时、材料金额与机器小时而变化。

1.2 无法计算正确产品成本

在传统成本制度下,仅以服务数量为分摊基础,传统成本制度仅考虑单一服务,并未考虑服务产品多样化的情况下,将导致成本扭曲,而服务产品成本亦应包括长期变动成本如营销成本等。如果因为服务产品的规格或数量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那么其核算方法可能对成本产生扭曲。传统成本制度因制造成本被分摊而非追溯到产品上或当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越大时,成本扭曲情况更加严重等原因而产生扭曲现象。

1.3 无法适应企业不同的目的

在提倡降本增效的作业流程中,传统成本法在服务成本计量、物流作业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弱势。有些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如稳健原则,其基于稳健保守原则所决定的成本信息,将无法满足管理者预测与规划的目的。基于传统成本制度的缺失,企业若使用作业成本法,其精神和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成本会计制度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2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准备工作

传统成本制度拘泥于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分摊的基础,未能完全反应目前先进作业环境下的正确成本,因此已不足以协助管理人员面对目前的竞争环境。应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达到物流成本优化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1 成立实施领导小组

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来负责作业成本法具体的执行情况。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领导小组需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将具体工作和任务安排落实到位,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采用逐层推进,分级管理的原则,每一级负责人需对其上级领导负责,核算物流成本信息的岗位人员必须服从管理,以此成立由公司总经理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经理各司其职的领导小组。在这样的管理组织结构下,公司的资源将得到有效配置,并且可以在作业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2 组织员工培训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如果公司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缺乏了解,不能明确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的,对作业成本法涉及的作业流程不熟悉等一系列问题,将阻碍作业成本法在公司中的有效实施。公司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因员工的无知或成本信息的失真,导致公司在关键时刻作出错误决策,将不利于公司今后的发展。因此,公司在应用作业成本法之前,需定期组织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有所掌握,明确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的,熟悉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程序以及作业流程,具备制表能力和计算能力,并且了解作业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能认真对待岗位工作,明确自身的职责。

2.3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实施作业成本法之前,需要收集和整理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公司各部门的有关资料,包括公司组织结构图、成本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的记录表格、工作说明书、作业流程等等。另外还需要准备计算工具和工作图表,其主要包括作业词典、作业清单、动因清单、作业量清单、现场调查和访谈记录、消耗关系图、分配率确定表、成本计算表等,在收集、整理、设计这些工作图表时,要详细周到的反映出公司的物流作业,并且需要考虑工作图表的填制容易操作。以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作业成本法的有序开展将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2.4 作业成本制下会计科目的设置

传统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都是基于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基础之上的,而作业成本制与传统成本会计制度不同,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对公司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作业成本制下会计科目的设置需要划分到更细的科目,有时可依据客户单位来进行设置或者分解到公司内部各部门单位进行分类等等。作业成本制下,公司总分类账是作为成本分配的起点,但在实施作业成本制时,在成本分配前需要将总分类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一方面可以将成本分解到公司各部门层次,这将有利于把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另一方面在成本分配中可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成本项目作适当调整。

2.5 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会计科目的设置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可采取一定的方法对作业与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可以从问卷调查、记录、访谈、观察、抽查等方法入手。如哪些作业是重要作业,哪些是次要作业,哪些作业消耗哪些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通过访谈的方法。对存货盘点作业所涉及的成本动因,可以通过记录盘点耗用的时间来表示,也可以通过抽查的方法来衡量存货盘点作业所耗用的时间。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对信息精确度的要求越高,其所花的时间和成本就越高,所以物流公司可根据自身要求对作业与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作适当的选择。

3 实施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优化管理中的建议

实施作业成本法能达到物流成本优化的目的,对企业而言如何一如既往的将这种成本优化的理念贯彻下去,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加强物流成本优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合理确定物流作业

基于作业成本法来优化物流成本,重要的工作是要做好对物流作业的合理确定和正确划分,物流成本如何归属,累计费用如何核算,都要始终围绕着物流活动作业中心,将物流活动作业中的成本合理分摊到各成本核算对象,时刻关注物流作业与其对应的成本动因之间的密切度和关联性。

3.2 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物流成本优化管理意识

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取得的成效与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物流成本的优化设计上,通过实施作业成本法,可能会导致有些员工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使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会出现懈怠状态,导致作业数据的失真。数据搜集及数据分析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而言是不同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成功必须掌握正确的数据资料。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公司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员工物流成本优化管理意识,这对企业今后物流成本优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至关重要。

3.3 不断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水平

物流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竞争优势的大小。物流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物流服务成本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多少,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如何控制好物流服务成本,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水平,是企业当前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在加强物流成本的控制方面需要重点对物流作业中的进货入库作业、储存作业、存货盘点、拣货配送作业等几个关键性作业进行有效管理,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一步达到提升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水平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与控制研究也处在不断探索与创新阶段,作业成本法作为物流成本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所关注,但在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应用的还不够普遍,这充分说明实施作业成本法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存在,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还不能充分地建立有效对接。如何使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上真正脱离企业过去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使得采用作业成本法更具有可操作性,这是作业成本法在未来运用并实施于企业物流成本优化过程中需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此外,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在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上需要得到生产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需要整个供应链共同参与,以此来优化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需要做好信息对接工作,使其间的信息更具透明性,物流企业可以参与生产企业物流规划的制定,通过掌握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做好物流配送工作,这就需要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共同制定物流成本优化方案,从而进一步优化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建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09(22).

[2]庞彩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8(02).

[3]秦明森,言木著.物流决策分析技术[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4]邵瑞庆.关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5]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12).

[6]申风平,黄玉华,刘玉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7]唐丽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2008(6).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企业技术联盟,属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里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和实施模式。本文主要是从分析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的历史经验入手,探究我国企业企业技术联盟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 技术联盟 构建

0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和由于减排压力而带来的对低碳经济的大力提倡,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总体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1 企业技术联盟定义

企业技术联盟的概念起源于战略联盟。而战略联盟概念则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J.Hopland和管理学家R.Nigel提出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更多地走向了技术联盟。在网络效应明显的IT行业,企业技术联盟更是普遍存在,然而,由于联盟形式的多样性和联盟理论的复杂性,目前对学术界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定义是众说纷纭。本文采用Teece从管理学角度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定义,即企业技术联盟是两个或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而汇集它们的资源和协调它们的行动。

2 国内外产业技术进创新轨迹

2.1 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轨迹 Abemathy和Utterback基于对技术始发国的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创新类型划分,即基于創新内容划分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基于创新程度划分的开拓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与之对应地提出了创新过程的“流动,转化和特性”阶段划分,以及主导设计技术路线的确定,从而建立了A-U模型。即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从创新能力到生产能力的产业技术进步轨迹。该模型构成了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过程的分析框架。

2.2 后起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 后起国家的技术进步演化轨迹的最初研究也是在A-U模型基础上进行的,最终大多数学者得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变化不同,是一个反向的A-U过程,既从工艺创新到产品创新,从生产能力到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

Linsu Kim,(1997)根据对韩国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发展中国家三段式技术追赶跨越的模式,拓展了A-U模型。他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一具体产业来说,后起国早期一般是从发达国家获取成熟的技术,由于缺乏深度生产运作的能力,这一阶段多是进行组装生产,生产出与先进国家相当标准的无明显差异的产品;当产业界经过消化和吸收后,本国企业可以模仿性分解研究来开发相关产品,而无需国外技术的直接转让;在对一般生产技术进行较为成功的消化和吸收后,如果政府强调增加出口,加上本国科技与工程管理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技术改进成为现实。

Keun Lee(2001)等人则进一步指出,后起国家三段式技术发展轨迹不仅发生在特定成熟技术的传播过程中,也发生在发达国家技术的转移与流动阶段。后起国中那些已成功获得,消化和吸收了引进的成熟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利用发达国家尚处于转移阶段的较高技术来重复这一过程,如果获得成功,就会最终积累本国的技术能力,在流动阶段就总结出新兴的技术,向发达国家的企业提出挑战。

2.3 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自1998年以来,R&D活动得到了企业更多的注意并且其支出已经渐渐超出技术引进的支出,但技术引进方面的支出仍然十分巨大;与此同时,技术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获取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其中,市场导向的技术改进、技术外部采购与本土化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追赶模式使中国的一些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这在中国的消费电子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据日本电气工业协会最新发表的国际市场统计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七种家电产品,在世界上62个主要家电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均在30%以上。海尔、长虹、科龙、美的、格兰仕、TCL、海信等一大批中国大型名牌企业正在凭借多年来积累起来的资金实力,走向国际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家电产业通过采取技术外部采购和市场导向技术改进的追赶模式,已经凭借低成本优势成功地实现了市场追赶。

4 基于产业技术创新探究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构建方式

4.1 构建纵向技术联盟促进渐进性产业技术进步 构建纵向技术联盟主要是与企业的供应商和销售商结成紧密的联盟,这样可以产生技术的协同作用,促进渐进性产业技术进步的发生。

对供应商而言,首先,供应商并不仅是向制造商提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还应该是制造商的良好技术来源,当制造商进行新产品开发时,由于其新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上大多不具备完整的技术能力。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结成联盟不但可以弥补制造商技术上的缺陷,而且可以促进不同生产技术的融合,从而为新生产方法的产生提供可能;其次,在与制造商的技术联盟过程中,供应商如果能够自始自终参与制造商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设计,那么他们同样会在这种知识共享中获益匪浅,不但密切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可以保持与提升供应商自身的竞争力。

对销售商而言,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来自市场需求方面的信息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及时的市场信息可以在技术创新早期修正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新技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制造商与销售商结成技术联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构建横向技术联盟引发开拓性产业技术创新 构建横向技术联盟主要分为三类,与弱小企业结盟,与竞争对手结盟,与科研机构结盟。这种方式的结盟可以破解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出现的生产体系僵化,技术空心化和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引发开拓性的产业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转让方式与弱小企业结盟,可以使技术创新得到最有效利用,而且不会动摇新技术所有者的优势地位。同时,由于技术所有者企业一般都拥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并且正在向无人化发展,必然会出现知识固定化的现象,导致生产体系僵化,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通过转让技术给弱小企业,使其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进而推动技术创新为自己所用,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自身生产体系僵化的问题。

与竞争对手结盟,不但可以分担技术创新的风险,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熊彼特认为,先驱者总会遇到必须排除的困难,然而对于模仿者来说,他们可以尾随别人并从前人失误中学习,故可得到商业上的成功,而且技术创新者造就的新市场也会被具有较强市场化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技术追随者所占领。因此,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是,与竞争对手联盟不但可以实现强强联合,而且可以分散风险与创新的成本。

与科研机构结盟。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追求领先优势,都尽最大可能地缩短研究与开发周期,增加技术创新成果,此时单靠企业内部的知识储备已远远不够满足要求,外部的知识供给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竞争对技术创新的渴求程度与技术创新对知识理论的渴求程度相当,大学作为知识理论的高阶研习机构自然使其与企业界相互渗透。企业日益成为科学研究联合行动的一员,而研究的成果,又将施加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

5 结语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企业技术联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后来者居上的必然选择。深入细致的对后起国家的技术创新历史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其构建企业技术联盟各种经验并形成理论,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铺垫将是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K.Lee,and C L i m.Technol ogical Regi mes,Catching -up and Leapfr 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 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1,Vol.30,pp459-483.

[2]牛序谋.我国空调、冰箱等六种家电国际市场份额居首位[EB].人民网 http://homea.people.com.cn,2005.04.

[3]江小娟.理解全球科技化 资源重组 优势集成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管理世界.2004,.6 4-13.

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它决定着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企业的目标,使命与愿景,很多成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短期具体目标的设定、或者是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建设过于重形式,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想,4企业高层未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解决办法,1确实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2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思维,3科学落实企业文化建设,4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目前问题 解决办法

一、引言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趋近全球化,一体化,并且各国经济体的交流联系也大大增加。同时意味着整个世界竞争越发激烈。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处容身之地,不单单需要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全面的服务,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企业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实质

现在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是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内部的成员在平常的生产运作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核心价值观等的综合统筹,也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两者的结合。其中物质文化是其外显文化,它主要包涵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独有的logo品牌以及生产的各种产品等等。而精神文化则是其内隐文化,它可以概括为理念、价值观、信念、目标等。当然了,在这些当中,又要数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的核心,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所有企业文化的建设都要围绕其价值观来展开。

企业文化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物质层面是企业文化建设外在的物质体现的文化,如企业的标识和LOGO,企业生产的产品、商标、制作工艺等等。制度层面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的文化,如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制定的义务并能保证一定权利的规章制度或条例。精神层面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如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等。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对其他层面的文化起着领导性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如果一家企业没有企业文化那将是可怕的,就如同失去灵魂一般,他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能力。企业的文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精神支柱,它对于整个企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可以对所有的员工甚至整个企业起到导向作用,一个员工一直都在一個企业工作,那么他肯定会被整体的企业文化所感染,即便自身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但是整个企业文化是勤劳工作,那么最终他也会变成勤劳的一份子。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对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和价值取向起到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完全成熟后,那就是一个企业和全体员工对其的选择。它已经建立了起了规范和价值。如果后期有企业员工或者整个企业对于原本的文化发生了违逆的情况,那么企业文化会自动引导企业员工和企业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2.约束作用。企业文化还对企业的员工有着约束的作用,但是并不是像法律,法规那样的强制性,它是一种软约束。而这个约束则是来源于企业的群体行为,文化氛围。人是一种很盲目的生物,最喜欢的就是从众,例如群体的意识,共同的文化等等都会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从众而产生的群体压力,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共鸣,最终达到约束的作用。

3.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还有着凝聚的作用,当你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被所有的员工认同之后,这时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就是一种黏合剂,它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它能明确指向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这个又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融合,使原本利益个体不同的员工团结一致,让每个员工都能感受自己和企业一同发展,壮大,结实的凝聚在一起。

三、国内企业文化遇到的问题研究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过于重视形式

在现实操作中,大部分企业喜欢组织各种企业活动,认为企业多搞几次篮球比赛、多举办几次美文征集评比、多组织几次集体旅游或者联欢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了。甚至还有些企业过分在乎于企业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如商标、LOGO、员工的服装等。当然这些企业活动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却将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太形式化了。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有关于企业目标、企业信念、价值观等等的制定与构建。而这些才是企业文化精神层的核心,前面所有的形式应该作为深层精神文化的载体,而不是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只重视外在表象,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那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但是却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普遍的错误。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现在很多企业的文化基本都是从其他成功企业原版照抄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奋斗拼搏、团结友爱、崇尚价值的内容。当然不能这些内容差,只是这些企业文化完全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极其缺乏创新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必须依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还要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等来制定,且还必须是符合企业、适合企业的特色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它真正的引导作用。

一个企业发展会经历创业阶段、规范化阶段、成熟阶段、衰退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企业的运营情况、领导方式、组织架构、等等都会根据当时企业所处的阶段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果它的企业文化一直保持一成不变,还依旧按照公司刚起步时制定的来运行,则一定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它正面积极的作用会得不到认同,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适时根据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情况而进行改变。创新能给予企业文化新的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着新的大路前行。可惜在现实中,很多企业都是随便的设计一下企业文化后便不再去改进完善了,使得企业文化逐渐失去了对企业的积极向上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想

众说周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完善的。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长远的战略发展出发,再根据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和愿景,来综合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种种问题。第一,我们要明确企业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一个企业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精神文化中企业的价值观。第二,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守则、行为规范等,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第三,我们要落实到物质层文化上,确定关于服务、产品、员工活动、企業形象、企业环境等细节的具体实施。第四,我们还要广收意见、试运行并进行修改,直到最后推广成功后也要根据当时企业情况不同加以不断修饰、完善。这样的一个系统过程,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可是,现实中许多企业文化建设却都表现得很是浮躁,缺乏战略思想,很多企业领导就是喜欢一些响亮的口号,宣传手册精美,服装整齐划一,然后把这些当作他们企业文化外在表象,然后就是下令各部门强行推广,其结果就是企业文化只是空有皮囊,再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企业高层未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

企业高层管理者都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广中最重要的倡导者。可以这么说企业创始人、高层管理者本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创建和倡导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因为只有高层管理者以身例行落实企业文化的内容,才能使得整个公司员工慢慢感染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成为企业文化的坚守者和传导者。但是,许多企业高层和高管却完全没有起到以上所说的作用。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产品的销量与利润,更重视的是市场的地位与发展,更注重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运营的绩效与业绩,而不是当前他们企业文化建设处于怎样水平,需要做那些方面的改进。现在国内社会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深刻,还处于懵懂的认知过程中,这也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迟缓发展。

极大的阻碍企业高层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使得整个企业缺乏统筹安排,最后导致整个企业在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四、国内企业文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当前社会企业文化的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我们说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可以解决的,我们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企业文化建设扫清漳碍。根据以上问题具体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一)提升企业高层的文化思想

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因为只有他们认识到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本质,认识到建设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战略导向和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后,才能真正明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单单在思想上要有必要的重视,企业高层还需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身体力行者、推广者。通过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相关方面的能力,保证在领导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思路明晰、指挥得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二)依据系统框架科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前面说到系统科学方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实施,其实只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从企业的使命、愿景出发,确定了企业的本质后,必须要统筹兼顾,以整体观、全局观来为建设企业文化制定适合的目标和推进的流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流程是行动的引领,而科学建设企业文化必须要有适合的目标和完善的流程,科学有序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而有了目标就是有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按照制定的推进流程去建设,逐步确定自己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三)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水平

企业文化的创新根本来源于不断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知识,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能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地创新。所以企业要努力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并不单单仅限于于企业高层,普通员工也要在企业中出不断学习,使整个公司营造出创新的良好氛围。对于新事物新思想要勇于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我们不能一味指责落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就有儒道文化的很多内容值得现代企业学习借鉴。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扎根于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中,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建成了就可以一劳永逸,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情况,以及时代的变化而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创新,不断给企业注入新的时代蕴涵。

(四)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光说不练,它需要企业拿出实际行动来经营。建设企业文化需要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等方面的投入,没有企业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领导下,制定好相应的战略部署,合理调度各部门,做好文化建设的保障工作,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自然,制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也并非保证企业文化可以完美的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战略要不断的调试与完善,只有让企业文化的战略都在不断升级,才能真正将企业文化做到深化为企业的魂。

五、结语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完全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特别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期,需要企业所有人群策群力。每个人都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热情,让全体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这样在后期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员工才能认同和接受自己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脱颖而出,真正做到企业文化成就企业。

参考文献

[1]栾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7(01):141-144.

[2]鲍茹萍.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研究[J].纳税,2017,11(02):108-113.

[3]唐晓鑫.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2017(01):129-131.

[4]赵娜.论企业文化与员工主人翁意识[J].商业经济,2017(05):98-100.

作者简介:孙宁(1993-),男,温州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上一篇: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园林意境中的建筑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