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2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鉴赏;高雅;水平

1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主观方面。许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拿到文凭,属于学历教育。许多学生单方理解他们只需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就好。大学生学习目标单一,不太重视艺术素质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其突出表现是不愿意参加艺术鉴赏活动,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此外,客观方面。随着高校扩招,我国进入了普及教育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在为择业所困扰。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忽视了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

1.2艺术鉴赏学习兴趣低

首先,不重视大学生高雅艺术欣赏水平的科学发展,大学生往往只对专业课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其他科目兴趣不高,尤其是高雅艺术鉴赏学习。其次,有的学生的基础不好,对美术学习兴趣缺失。最后,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也是导致艺术鉴赏学习兴趣低的重要原因。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出现缺乏主见、泛泛而谈的假象,没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氛围,影响着艺术鉴赏教学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对艺术鉴赏学习失去兴趣。

1.3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各专业和学科开设的课程几乎都局限于专业知识学习的范围,而文化艺术素质却很少。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而“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较为突出,忽视了成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按课文灌输知识的方法,以课堂为中心,不以现实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

2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水平的建议

2.1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因此,我们如今是需要去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而对于大学的美术老师是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等待去发现世界美从而创造世界的初始者,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必要的教学方法。例如《难忘的夏天》的教学,这一篇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夏天的美,阐释出自己对夏天的独到见解。而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每一个人的认知和感受也会大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去鼓励激发大学生们自己的创造力,没有对错,只有自己的创造。创造力的慢慢形成过程,是需要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创造中是需要得到鼓励的,因此作为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激励学生,辅导学生,而不能凭自己的意愿去单方面的阻挠学生,特别是当一些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里面的作品,可能会并不是很符合,但我们更不应该去批评,而是去表扬鼓励,更大的培养他的创造力。

2.2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大学生高雅艺术鉴赏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艺术素质教育中,艺术欣赏比艺术创作更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在谈论艺术教育时,通常是通过艺术欣赏的方式来指美育。必须每天积累,还有在艺术上的沉淀,才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提高,每天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大学生来源复杂,年龄差异和审美观念差异较大。不同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审美观念的人在艺术领域共同学习,这就必然需要更好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即更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以便在冲突、比较、判断和选择中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而且,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全球互动更加频繁,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变化,使艺术和人文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大,重要性也不尽相同。

2.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

大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基础,高雅艺术鉴赏教育活动要以大学生特有的兴趣为出发点,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要与社会、科学、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孤立与不相关。在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安排中,课程内容的安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和需要来安排的。另一种是基于传统文化或地方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需要拥有较高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一代,影响学生的志向、理想、抱负、意志与情感,这样才是优秀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大学生们多画些素描,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雅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对艺术生进行大学艺术鉴赏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丰富高雅艺术鉴赏教育课程内容,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參考文献:

[1]林平.论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制约因素[J].美与时代,2015(10):55-58.

[2]杨晴.高职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9(22):88-90.

[3]肖学健,李田.论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2018(09):168-170.

[4]徐海玲.论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6):77-79.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大学公共英语是大学公共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作为高校英语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对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基于此,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并提出改进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因素;评价制度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促使英语成为国际交流活动中的必备语言,我国为了加强同国际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将英语教学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并大力推进。然而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的机遇及挑战。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概述

1大学公共英语教师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就是指排除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外,在大中专院校中讲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公共英语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根据英语的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交际能力与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该按照不同的学历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英语能力。不同学历的大学对英语能力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是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中对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词汇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限定,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针对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掌握与其学历相匹配的英语能力[1]。

2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这一阶段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用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需求。在这一阶段中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主要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下,教学方法的陈旧、单调使得培养的出来的人才及英语能力往往只能够纸上谈兵,根本不具备工作中所需要的语言交流和英语文件处理能力。

为了保证英语教育跟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00年教育部给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合作式教学,而且对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做出了要求,并一直沿用到2003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从2004年到现在,大学公共英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教育部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从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以及词汇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定,并为今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发展问题

1大学英语教师的队伍结构有问题

首先,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时为了完成国家的人才培养任务不断扩招导致的。扩招时教职员工入职的整体门坎低,所以导致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偏低,专业能力不强。其次因为新进的青年教师较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只占一少部分,因此绝大多数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都是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普遍偏少,直接导致了公共英语教学队伍中缺少起先进带头作用的教师,使得整体的专业水平难以发展。再有一点就是女教师的比例大于男教师,适婚年纪或者刚结婚不久的女教师因为婚姻和家庭的束缚,很难通过自我深造和学习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化,这也直接影响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2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受到环境因素限制

新时期教育部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普遍被繁重的课时所累,很多年轻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当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是超负荷工作,不仅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甚至还影响了这些教师的婚姻和家庭。而且这些青年教师对科研没有那么高的兴趣,因此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队伍中,不仅在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较少,申请课题的数量也较低。他们普遍认为科研和教学任务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只顾埋头做好教学工作。另外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远远没有其他教师高,更比不上专业英语教师,深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严重影响了其发展。最后的影响因素就是大学的职称晋升压力,现在大学中职称的评定主要对其科研能力进行考察,然而由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其职称评定又与专业英语教师的职称评定条件一致,因此导致公共英语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普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三、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发展策略

1改变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自我认识与定位

大学的办学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传播学问,另外一个是发展学问。然而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普遍对大学的概念不清,由于其自身定位不准只履行了公共英语教师的知识传播者的传播责任,而忽略了本应该承担的知识创新责任。大学工作中,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实现教师多层次、多角度的个人素质提升,从而需要其在学术水平、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各方面都能得到深化发展。

为了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我们要在指导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自我角色定位的同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专业发展理念。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完善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那么终有一天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了实现终身学习,这些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他专业的旁听、自学或者攻读第二学位等方法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充电”不仅能丰富教师的阅历,还能提升其他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还应该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强化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2]。

2学校应加强教师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其对公共英语教师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保证大学公共课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其为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贡献力量,就需要加强对公共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为了强化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学校可以采取校内培养和校外进修相结合的形式给予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一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校内培养就是对现有的青年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在提高其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对教师科研的重视程度。校外培养方式则是通过参加教育部门的各类教师培训和派送教师到各类高水平大学进行学习[3]。

另外学术界和社会还应该承认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地位。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根本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也没有自己的学位课程和学位点,更不用说专属的学术期刊。学科地位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和专业英语教师相比处于劣势,其科研资源的获取上往往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为了建设好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师队伍,国家和社会必须承认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学科地位,并保证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地位和社会尊严。

3建立专属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评价制度

当今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以科研成果、论文和课题数量做参考的,然而由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差,所以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导致了教师的科研成果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平衡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学和科研的权重,适当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教学在科研中的权重,使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职称评定中能够获得公平的对待[4]。大学公共英语的学科地位使得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无法和其他学科一样获取较多的科研成果,在无法有效提高学科地位的时候,应提出与学科地位相符合的评审条件,适当降低课题、论文和著述的要求,以教学工作来补足科研的不足,这样可以解决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评职称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适当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4培养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针对教育环节,学校要加大培养力度,在保证教师自身的授课能力水平前提下,加强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光要靠专业的知识武装大学公共英语教师,而且还要使其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育双方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效率,从而保证大学公共英语的课堂质量及教师对自身素质的严格要求。

四、结论

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授课状态,同时也关系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前景,所以要根据现阶段大学英语教育现状进行对策分析,从而找出适合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发展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J]

.中国外语,2010,(4):77—83.

[2]戴炜栋.搭建高水准教改交流平台,推动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J].外语界,2010,(5):

7—8.

[3]周燕,曹荣平,王文峰.在教学和互动中成长:外语教师发展条件与过程研究[J].外语研究,2008,(3):51—55.

[4]高四霞.大学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述[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2):107—110.

(责任编辑:朱 岚)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

自1997年教育部将艺术设计确定为独立学科后,我国的艺术设计学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一大批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但与此同时,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艺术设计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即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分散,实践指导性不强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动手实际设计的要求比较高。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设置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多为理论性学习内容,安排的艺术设计实践内容少。此外,艺术设计课程的内容也比较分散,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广而泛,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保证有突出的特长。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在安排艺术设计课程上不合理,课程之间没有侧重点,学生学得杂乱,对培养专业能力起不到太大作用;而且学校选用的部分教材也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导致學生浪费时间去学同一部分内容而没有形成体系。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把授课的重心放在了课堂讲解上,在上完理论课之后很少会指导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实践,导致学生缺乏设计实践经验,学生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师资

在目前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中,真正具有艺术设计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少,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虽然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实际的设计能力却比较欠缺,尤其是许多年轻教师,没有参与过实际项目的经历,并不具备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再加上授课模式比较陈旧单一,这就导致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缺乏实际的指导,学生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层面,无法真正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和多样化,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也在快速更新,然而许多教师却没有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其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储备还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对当前艺术作品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并不了解,这也导致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滞后性,对学生而言不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更新教学理念

想要改变目前教学困境,首先要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明确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培养方向,比如教学时侧重于视觉传达设计、平面与广告设计等的某一个方向,将基础课程同专业要求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的特色,进行针对性教学。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当侧重于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按照市场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的有实际能力的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应当鼓励学生对设计元素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设计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基础理论、创作过程、工艺实践与运用、设计思维训练四大块。第二个阶段应当带领学生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把设计好的作品创作出来变成实物作品,重点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作品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工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完成作品过程中所遇到的工艺及技术上的难题。

(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改变目前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充斥着“满堂灌”的僵化教学方式,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当推广双师型项目化教学模式。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选择有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作为形式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形式导师主要开展理论教学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项目实践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教学课题,调动学生积极地搜集文献资料,深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知识,拓展艺术设计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

同时选择有企业项目经验、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强的教师担任工作导师。工作导师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还要能够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艺术设计作品,主要负责讲授产品制作的材料、手艺、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工作导师要结合形式导师的教学,开展设计构图、创意思维设计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由理论学习向技能锻炼转变,根据艺术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引入实际项目到课堂教学中,能实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思路,这样做可避免照本宣科、死套教材的情况出现。双师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也可以使不同特点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实践的质量。学生可以以项目实践小组为单位,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咨询、实习锻炼等方式,完成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职业技能。

三、结语

高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须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能在教学中将两者割裂开来,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采用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5,06.

[2]叶克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3):166-166.

[3]毛蕾.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艺海,2013(12):202-203.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借助艺术活动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美好事物,对学生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新思维;艺术实践

一、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藝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重要条件。艺术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提炼,用艺术的手法对生活进行了重新的塑造。艺术作品充满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家在情感支配下通过想象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训练,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分析和鉴赏了大量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多种思维的有效参与,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和审视客观事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细节上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具有整体把握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聚合、发散的思维方式。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升华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任何艺术活动都是将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知觉对象,整体性地进行综合、叠加、黏合、变形、补充和夸张,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这要求学生对艺术形象的形成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审美赏析活动也需要使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要把握事物的细节,对细节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局部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整体。艺术赏析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升华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实践、艺术赏析等教育活动能促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艺术的方法来改变世界。

(三)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思维独创性是指思维主体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只有具备独创性思维,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质的突破,达到高质量的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味艺术形象,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度的思考研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艺术活动还具有批判性,这种批判表现为学生不仅关注艺术作品,而且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的思想主张,能运用当下审美价值理念对艺术形象进行批判性的赏析,并且对艺术形象的价值做出重新判断。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其他活动无可比拟的自由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它受个体自主意识主导,由个体对作品作出评价,有助于破旧立新。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才华、修养,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引导学生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二、艺术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

一是多学科进行交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多学科视角,融入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内容,进一步把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有效进行人文渗透的教育效果。

二是优化教育的理念。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艺术理论教育,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传统的艺术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进行艺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还要在艺术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是提高教师的素养。高校艺术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质量,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丰富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艺术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艺术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艺术研讨活动,发挥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通过开展趣味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提高艺术教育有效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

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

首先,艺术教育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微课或慕课呈现与艺术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其次,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美好课堂的重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空间和机会。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就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讨论,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艺术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积极投入艺术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通过经典、优秀、前沿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创作信心。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自主寻找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效果。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创作技巧,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专门讲解这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

(三)组织开展多种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要多向学生展示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艺术技巧进行创作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不仅要在艺术课堂上进行示范引导,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动手操作。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实践任务,在因材施教理念下使学生高效进行艺术创作。例如,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艺术作品的鉴赏课,在这基础上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展示、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只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水平,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突破,还要将生活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艺术实践,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帮助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之余,体会到艺术活动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依托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艺术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提高艺术创作能力,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宇.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策略及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54.

[2]刘文生.加强美术欣赏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46.

[3]乔伟莉.高校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J].艺术科技,2018(6):273.

[4]唐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84-85.

作者单位: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影视观看状况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观看动机、获取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呈现新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通过政府大力加强网络监管、影视界贴近生活的创作和高校合理的引导教育等方式,发挥影视的有益价值,抵制其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影视;观赏;状况;对策

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是荧光屏前长大的一代,影视作品伴随他们的成长,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本文基于对石家庄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电子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试卷483份,有效率为96.6%),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动机、方式和内容、来源等方面都呈现出时代的新特点也出现新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影视欣赏的基本状况

1.愉悦身心,排遣压力——大学生观看影视的主要动机

当代的大学生和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对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都比较高,喜爱影视比例均在80%以上。可见影视这种鲜活的文化呈现方式一直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但动机出现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大多出于求知,即拓展知识、视野(占80%以上),[1]而当代大学生则主要出于娱乐休闲(占64%以上),出现这种差异其一因为当代大学生追求率真个性,对个人的喜好追求不加掩饰,“我就是我”成为这一代人的生活逻辑,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2]其二,对前代大学生而言,影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当代大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获取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影视传播知识的功能相应下降。

2.网络——大学生观看影视的主要渠道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影视,包括借助电脑、手机和MP3等载体,传统的电影院观赏模式下降到15%左右,而且主要为集体安排或情侣观看。究其原因,传统的影院观看模式受时间和经济条件的约束,对于受学业安排和经济力量双重约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是一种更加经济、更为便捷的影视欣赏途径,同时网络资源丰富,可供选择的作品众多,可重复观看,可断续式观看,摆脱了影院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因此成为大学生欣赏影视的首选渠道。但是网络观影给大学生带来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由于网络资源缺乏有效监管,资源庞杂、良莠不齐,大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影视中不良信息的误导。同时,网络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大学生可随时随地观赏,易沉迷其中,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3.爱情、就业——大学生影视观赏的内容倾向

在影视的内容选择上,大学生首选爱情类影视剧。原因很简单,青年期的大学生生理已经成熟,心理接近成熟,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的“寻求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和获得亲密爱情”的阶段,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人之常情。居于次位的是求职类的电视节目。因为在虚拟的环境中,影视展现了各种不同人生发展的模型和堪比现实的丰富的社会环境,从中大学生可以看到学习各种人生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学习不同类型人物处理事务的方法和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以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经验或者教训。

二、影视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分析

从大学生思想形成的基本成分来看,涉及认知、情感和意志等要素。

1.从认知的角度观察

影视作为重要的文化和思想载体,是大学生社会知识的重要来源。前代的大学生借助影视求知的内容主要是“想知道一些未曾去过地方的风土人情”“想了解生活周围发生了什么”,均属于知识的范畴。[3]而当代大学生通过影视求知的主要方向则是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多方面的社会信息(41%),提升人际交往能力(35%)和提高审美情趣(33%)。出现这种转变一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迅速、便捷地获取知识,无需借助影视这一媒介。另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于前代,对大学生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特别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要求更高,而这些学校教育中的空白只能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的影视来弥补。

负面看,影视作品的传播是一个单向过程,大学生对影视作品传递的信息实际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因而一些影视作品中片面的、虚构的、乃至歪曲错误的观点会对大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历史误读与英雄消解”,容易“导致对历史的片面认识和误读”。[4]

2.以情感的视角观察

首先,影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46%的人认为影视对提升审美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有34%的受访者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影视中充满真、善、美的世界中。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愉悦大学生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人真善美的本性的复苏,使其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习惯,最终形成一种健康美好的修养和素质。

其次,影视是内隐的价值观传递者。在价值观的传递过程中,影视作品的优势在于,它不是严肃的说教,而是以生动的画面、曲折的故事和感人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自己的价值观。调查显示,观看影视作品后通过对影视内容和主题的反思,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了新的认识的大学生占56%,略有触动的占38%;思想情感没有变化的仅占6%。这表明灌输式的教育和严肃的说教对大学生而言往往适得其反,而影视这种隐性的道德教育如春风化雨,更易为大学生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影視三俗是价值观传递的大敌。由于当今影视作品的市场化特点,经济利益是部分影视作品追求的首要目标,为票房、为利益而背离社会道德、良知,价值观和审美观扭曲的作品也现实地存在着。大学生不喜欢这些低俗的作品,但我国影视市场又缺乏足够多优秀的适应大学生需求的作品,使其转而选择西方国家的影视剧作,使我们丧失了一部分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阵地。

3.影视对大学生意志的影响

意志源自榜样的力量。对于尚有可塑性的大学生而言,前行的力量往往来自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调查结果显示,54%的大学生自我成功的榜样与影视有关;71%的大学生人生座右铭里,有电影台词或对白,比如“不抛弃,不放弃”;“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等。大学生们用这些触动自己灵魂深处的语言或激励自我、或安慰自我,或调侃生活,一种乐观、执着的意志悄然形成。

需谨防影视传播中大学生意志弱化的倾向。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所以面对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他们经常会陷入迷茫状态,受不同影视影响,他们时而意气勃发时而意志消沉,思想起伏较大。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中宣扬自我中心、颓废放任的生活模式,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被奉为真性情的表现,这些带有颓废色彩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往往导致过度“自我”中心的错误思维模式。同时,影视是单向传递模式,在这种传递中大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均被限制,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都会被弱化。

三、建议与措施

1.相关部门重点加强对网络影视传播的监管

网络是大学生接触影视作品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目前影视监管相对薄弱的领域。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传播的有效监管,特别是要重点监管含有色情、暴力和不良政治倾向的影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设立网络影视分级制度,从源头上进行筛选、过滤,筛除那些易对大学生造成误导和恶劣影响的作品。其次,设立专门的公益性的影视观赏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优秀影视资源,使其可以经济、便捷地欣赏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用优秀的影视内容感染和引导学生。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传播影视的作用,利用技术手段,阻断不良影视,推介优秀作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

2.影视作品创作要贴近生活、更加积极昂扬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主旋律影视主要的问题是不贴近生活。因此,作为主流价值观传递的主要渠道,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要摆脱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高、大、全的庸俗模式,用真实的情感和平民意识,去阐发积极的主题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影视中也要减少反映人性阴暗、社会黑暗的内容,从朴素生活的视角展现人性的真善美。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大学生观看影视大多停留在看的阶段,选择时具有很大盲目性,多听从他人推介或媒体宣传,观赏主要满足于视觉刺激,看后深刻思考比较少。对此,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影视欣赏教育课程和系列讲座等形式,对影视文化的深层内涵和蕴含其间的思想文化进行解读,促使大学生从浅层观看上升为深度欣赏,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另外,积极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通过社团组织大学生观看内容积极健康的高品位影视,推动学生之间进行作品欣赏交流,在学生中展开影视主题、内涵的讨论,提升其欣赏境界,推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合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影视之于大学生如同一把双刃剑,善加使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坚定意志的形成;用之不善,有误入歧途之虞。因此,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善加引导,充分发挥影视的教育价值,抑制其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3]蒋立红.关于影视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影响的调查报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

[2]王洪玲.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追问[J].职业时空,2011(2).

[4]袁智忠.影视传播中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J].2008(7).

本文为2011年度石家庄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14)。

作者简介:

金源云(1976—),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石家庄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国强(1974—),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石家庄经济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医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作品

人类已经跨入新的历史千年,新世纪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理清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但是,无论何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仅从一篇音乐评论的片断,浅谈一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在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时,首先要从尊重艺术的心态、从民间艺术作品着手。

《中国的音乐形态》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巴黎《政治与文学辩论报》所撰写的一篇评论。文中提到:“我们发现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中国人歌唱时,就像狗于饥饿或受惊吓时的叫喊,或像猫被鱼骨头卡住时发出的嘶叫……但是,即便如此,至少中国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尽管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这简短的几句话引起了我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艺术的思考。

首先,柏辽兹的这一段话是典型的文化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的一种文化霸权思想,是欧洲音乐中心论,长期以来欧洲音乐一直被视为人类音乐文化进化的唯一标本。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弥漫了整个世界。从单音体制到复音体制、从五声音阶到七声音阶、从调性体系到无调性体系进化的规律被当作普遍适用的、衡量一切音乐先进与落后的“国际”标准。在这欧洲音乐中心之内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勋伯格等等的一长串权威作曲家和作品,而没有非西方国家的音乐和音乐家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作品的优秀之处视而不见,正是欧洲音乐中心主义泛滥的后果。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音乐从内容到形式、从乐器到乐种、从艺术风格到审美意识在不停的演变,只是它没有按照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变化罢了。柏辽兹对音乐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音乐价值体系,定位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立场上,以惟我独尊、居高临下地姿态“俯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必然就会得出类似于“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这种偏激的评论。

从人类学角度讲,文化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西方擅长宏大,我们擅长细腻。我们的《梁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之一。大二度在西方曲子里是极其不谐和的,而在侗族大歌里却是审美归宿。西方音乐都是天国性的崇高,我们的美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径,是此岸性的,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他们的雏形,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觉醒和崛起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各民族文化正在彰显自己。对于任何不带偏见的人来说,这种彰显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有发展。保存并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文化之幸,人类之幸。就以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为例,无论是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音乐的影响,日本绘画对凡高、莫奈的影响,中国古建筑对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可以充分说明当代欧洲艺术的发展确实得益于我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差异乃至对立,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创新。

其次,谈谈艺术欣赏。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的欣赏与人们的听觉习惯、生活体验以及文化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经常接触某种音乐,就会对个人的听觉审美习惯造成影响。柏辽兹发表出“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的结论,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浪漫的法国乡村,在歌剧院中听格鲁克、斯蓬蒂尼的歌剧,听海顿、贝多芬的交响曲,记忆中充斥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音乐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的人群,他们所欣赏的音乐也定然有很大的差别。音乐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以孰好孰坏来评断。

再次,尊重艺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艺术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艺术的形式。它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是表现自身和他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例如,音乐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这种情感是民族、时代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家对于某个特定的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概括性的精神内容。柏辽兹的评论中提及的是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文化自身都不同程度的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沉积,以及不同民间音乐家创造的痕迹。在它的风貌中,闪烁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光彩,是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至今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

此外,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目前,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普及和教育,弥补目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欠缺。对于教授公共艺术课程的高校教师来说,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最有效工具之一。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肩负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国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意义更为重大、深远。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价值最大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内涵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其造型强调主观想像、自由表现、感情抒发,更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更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更能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关心人类的责任感,能使学生能从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两方面来思考和对待科技活动,从而纠正现有专业教育只重教学生“做事”忽视教学生“做人”的偏颇。

高校的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鉴赏民间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同时获得更多的民间艺术熏陶、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接触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品质。

总之,在文化日益多元、选择日趋多样、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各类艺术的尊重、高校中对民间艺术素质的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诚然,时下的环境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民族性作为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心去接触民族艺术作品,只要我们尊重自己民族的艺术,不以顶礼膜拜西方艺术的姿态去看待传统艺术文化,开启学生保护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特有智慧。使学生从中国民间艺术大师身上,学到对民族的忠诚、对人类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世界艺术中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简单的艺术形式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涵义,蕴藏着一个民族悠久美丽的传统。

上一篇: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范文下一篇:国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