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

2023-09-22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早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休闲农业是具有生产功能性、服务功能性为一体,利用农业生产条件、景观资源和农民生活,发展成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形态,集观光、旅游、休闲、游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目前是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和旅游高速发展的时期,乡村的休闲农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参与。市场、技术、经济、乡村、社会也推动着旅游与农村农业相结合的,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  乡村旅游  产业  经济

一、我国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有了快速的发展,解决了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虽然收入也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目前城鄉的差距不断的拉大,一大部分乡村的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落后农村的居民又进城打工或者移居到城镇。农村人口比例从当初的80%降到现在的50%,此后在城市强大的拉力下,还会有更多的乡村人口移居到城镇,在大力提升中国城市化进度的速度同时,也会给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带来各方面的生存和生活压力。所以政府牵头带领农民致富,帮助农民创收,是我国休闲农业产生的根源。从目前现存的资料和历史记载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能带动农村地区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仅仅以种植耕种为主,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此外不仅仅因为城乡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消费也出现了一些改变,从开始最简单的满足温饱,到衣食住行转向了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由于节假日的增多,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们可以用短期的周末时间,到城市近郊去体验自然悠闲的田园生活。有数据表明,我国一线城市居民已经明显有近郊乡村旅游的趋势,例如北京市就有40.6%的居民把休闲农业旅游作为短期旅游首选。从现在的社会形势发展中来看,休闲产业将来必然会是经济热潮的组成要素,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

我国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也是现代旅游产业形式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的收入。有数据推算,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农业乡村接待游客21亿人次,收入超过5700亿元,2016年国庆长假出游人次,占总出游人次的68.98%。我国政府机关也在大力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开发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项目。已经开始经营休闲农业的村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的村民。要知道休闲农业的服务,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服务。涉及到一些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方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包括餐饮酒店服务人员、后勤保安人员、维修管理人员等等,对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剩余劳动力的利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休闲农业的特征和功能

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乡土性、季节性、对象性、综合效益性等特征。从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休闲农业不仅要提供观光、采摘,还要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娱乐、文化教育,生活体验等综合性的服务,发挥了多功能性特点;乡土性是休闲农业的核心,各地文化背景不同,所体现的乡土民风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因为农产品生长的区别,而且会被水、土、温度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决定了休闲农业的季节性特征;上乡村来体验休闲农业的旅游者大多数来自周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返璞归真的需求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休闲农业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村民思想的转变,也促进了城市居民对农村的了解,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效应等。除此之外,休闲农业还有它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

三、休闲农业项目实践

1、项目背景

关磨村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学张乡。位置偏僻,因村庄闭塞交通不够便利,生产生活条件很不发达,又因收入很低,农民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村庄大部分年轻力壮的村民都去城市打工,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人和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妇女。关磨村地形北高南低,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另外还有茶菊、药菊等药材种植。养殖业以牛、羊为主。以前因为交通问题人们逐渐从沟底向沟顶的平原地带转移,因此大量的窑洞建筑就被遗弃,不过现存的窑洞保存还比较完好。另外还有一下灰瓦,土黄色泥砖做的房屋也因为村民向城市移居被放弃,那些具有当地特点的门楼设计也被现代化的封闭式门楼所代替。

2、项目目标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讲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吸纳本村未就业成员,促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而且相关旅游产业的兴起也会使本村迅速发展起来,村民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从而提高本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生活水平。关磨村休闲农业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目标,很多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居民想改变家乡几年如一日的现状。

3、项目预期

对关磨村进行整体调研后,然后查阅资料确定了关磨村的窑洞大部分属于靠崖式,在建造的时候会用现代式的房子与其一起把院子围合起来。一般窑洞的个数是10个到12个,关磨村的靠崖式窑洞一般是个数在7个到9个之间。除了靠崖式窑洞还有少部分的地坑式窑洞。地坑院依据住窑洞所处的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不同的方位可以分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四个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地坑院还涉及传统命相理论,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与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项目启动后可以把大量的靠崖式窑洞建筑也能很好的利用起来,对窑洞的改造要将其改造成为既具有山西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但是又便利具有现代感的舒适居所。能逐渐使整个村庄改造成为集休闲度假、出行玩乐、居民居住、农作物生产原生态、体验生活为主的休闲农业村庄,吸引周边城市人群来村里游玩,缓解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

4、项目计划

首先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房屋建筑(废弃的窑洞,土砖墙房屋)、杂乱的交通道路进行整体规划、景观植物搭配、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进,对各个区域进行细致的功能划分,使其达到最优的效果。

作为游客居住体验的窑洞参考的是西兑宅的格局进行布局的,主窑设在正西面墙的正中间位置,厨窑设在院子的西北角,西南角和正东方向中间为客窑,东南角为卫生间,正南方向的两口窑分别是牲口窑和杂物窑,正东方向上是起到围合保护作用的现代式的房间。厨窑也会配置有现代化的厨房用具和电器。

生态农庄采摘园是整个村庄规划的核心区域,位于村庄的入口区域,面积大概为5万多平米的,从这个区域进行规划改造。“要致富先修路”在原来的主干道路上将其扩宽部分面积使其达到标准的道路宽度,在村口处设有两个咨询处方便来旅游的顾客咨询。此区域东区设有果蔬自助采摘园、休息亭、蔬菜水果交易市场、大型的购物超市,呈直线性依次分布,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大型购物超市的位置一方面方便来此地旅游的客人们购物,另一方面也为邻近的村庄购物提供了方便。西区设有大型的停车场、农家主题特色餐厅、假日宾馆、放牧区、农作物区、小型的面粉作坊、大型的交往广场。放牧区处在偏中心区域,其他的几个区域围绕在其周围,道路相互贯通,方便人们的观赏游玩。在农家主题特色餐厅,餐厅里使用的蔬果食材等都来自采摘园,肉类来自放牧区,面粉类来自小麦作坊,原料来自农作物区。假日宾馆分布在西北角区域,远离交往广场和嘈杂区,前方是农作物种植区,外围有大型乔木与道路隔开,环境清新宁静,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好地方。

此次关磨村休闲农业项目计划的发展是村政府占主导地位,号召社会广泛参与。细化关磨村内的生产、生活、服务、产业等各个区域板块的功能定位,提前明确垃圾污水、厕改绿化照明交通等各个项目的建设时间和要求。因地制宜,首先尊重关磨村原有的自然美,再挖掘文化地域内涵,扶持本村旅游产业,打造适合居住游玩的乡村环境。尊重本村居民的意愿,专家引导群众讨论,公开使得村民有主动权,让村民满意。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形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在之前发展中形式单一的局限性。从多个角度比如旅游功能、文化功能、教育体验功能等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趋势。而且不仅拓宽了农业的各项功能,还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开辟了农村新型服务业,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给新农村建设良好的经济基础。未来的休闲农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进一步检驗。未来休闲农业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研究,也是今后有关这方面理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的。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

[2]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县辖*乡、*镇、*个农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余万亩,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大县。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优质、高效农产品

,尤其是棉花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优势,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本文转载自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建立和逐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已明显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二是农业结构单一,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困难。四是产品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县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面向市场,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形成了“稳粮、增果、上蚕桑、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农业发展思路,以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围绕调优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调快庭院经济和调壮农业龙头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粮经比例进一步调整。在保障人均口粮不低于*公斤情况下,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粮经比例由*年的1:1.25提高到**年的1:2.4。

——作物品种优化,单产提高,品质改善。淘汰次劣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品种,粮棉良种率达*,棉花由过去十来个品种减至目前一至二个品种,长绒棉为新海14号,细绒棉为中棉35号,**年单产分别为*公斤、*公斤,比**年分别增*公斤、*公斤。小麦以优质鲁麦23为主,单产达*公斤,比**年增*公斤。

——畜牧和林果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形成。新植果园*万亩,种植牧草、青贮饲料***万亩,牲畜存栏*万头,出栏*万头,新增适龄母牛*头,养蚕*盒。

——小宗作物得到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雏形。水稻面积扩大到*万亩,蔬菜面积*亩,正播西甜瓜*万亩,复播西瓜*万亩,色素辣椒*亩,小茴香*亩。*瓜果系列、红提葡萄和*甜瓜市场影响日益扩大,产品供不应求。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的突破。在扶持和发展原棉花龙头企业**,促进棉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年以来,新组建了**公司,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连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较**年增*元,较**年增*元。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元。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了以下原则和方向。

1、不忽视粮食生产。近几年,粮食连续喜获丰收。粮食库存和农民存粮有明显增加,粮食总量上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人增地减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巨大的需求潜力相比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中不忽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生产规模,保证总产,保证人均口粮,切实保护和稳步提高我县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2、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品牌意识,实现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区域性特色经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别具一格的县域特色经济。

4、坚持协调发展原则。调整农业结构,必经坚持农业各业之间,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全面需要。

5、在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庭院经济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稳粮。粮食生产坚持“平衡有余,优化品质,加工转化”的方针,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结构,增加复播、套种指数,提高种粮效益。**年小麦种植*万亩,单产*公斤,总产达*万吨;正播玉米*万亩,套种黄豆*亩,复播玉米*万亩;正播水稻*亩,复播*亩;种植高梁、红薯等小杂粮*亩。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发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宏观意义在于通过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业的一体化经营,依靠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农业经营机制转变,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其微观意义在于通过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改变农业各产业的生产份额及生产结构,进而达到与市场供需协调的目的。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四大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就是通过科学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情况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对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的科研资源、经济投入、占比份额、生产结构进行合理分配,进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迎合市场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

1   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以高原及山地為主,不与外部水域相连通。通过对甘肃省农业产业占比进行观察可以看出,该省农业经济产值以种植业及畜牧业为主,林业和渔业产值较低。

1.1   种植业

甘肃省种植业在全国位于中上水平,其中马铃薯、苹果、中药材为甘肃种植业中的代表产业。调查显示,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总产量接近1 500万t,在全国位列第2名,既是国家重点马铃薯生产、研发及加工基地,同时也是甘肃省种植业中的主导产业[1]。甘肃省介于北纬32°11′~42°57′,地处全球最适合苹果生长的纬度上,加上黄土高原昼夜温差较大的地理条件,十分适合苹果的糖分积累,使得甘肃的苹果品质优良,但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较为一般,在全国知名度仍不够高。中药材属于甘肃省的特色产业,2018年甘肃省中药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hm2,产量超过100万 t,位于全国前列,是甘肃省脱贫增收项目的主导产业。

1.2   林业

甘肃省由于历史原因及人为过度开发导致森林面积锐减,至近代已成为国内典型的少林省区,国家虽然已经加大甘肃省森林保护力度,逐步退耕还林,但甘肃省林业年总产值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3   畜牧业及渔业

甘肃是国内五大牧区之一,以肉食牛及肉食羊为草食畜牧业的代表,但甘肃省畜牧业产业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结构,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仍处于粗放发展状态。甘肃省渔业产值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全省渔业产值在8亿元左右。

根据甘肃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该省的粮食产业并不是优势产业,但在甘肃省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经济作物及畜牧业是甘肃省的特色产业,但发展仍不充足,在全国竞争性不够强;渔业及林业是甘肃省的劣势产业,应加大其发展力度。甘肃省内农业企业仍存在规模偏小、全国性竞争力弱、企业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含量低、未形成产业链、整体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契合度低等问题。

2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策略

2.1   增加经济作物占比

粮食产业属于第一产业,粮食种植利润较低,在全国内竞争性较大,很难对甘肃农业经济造成大幅提升。甘肃省是全国中医药药材主产区之一,主产品种有当归、党参、大黄、黄芪4种,其中当归产量可达全国总产量的90%,大黄和党参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黄芪产量超过全国产量的1/2以上。甘肃省药用植物、动物、矿物资源超过1 400余种,其中276种中药材资源在201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中药材品种,占全国重点中草药品种的80%左右[2]。中药材产业链较长,附加价值高,是帮助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良好模式,也是甘肃省的优势特色资源。现阶段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已覆盖全省超过50个贫困县区,精准扶贫24万余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以上[3]。因此,改变甘肃省农业产业中以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存结构、提升经济作物占比、增加经济作物的产量,是促进甘肃省种植业农业经济有效增长的方式之一。

2.2   形成产业链经营模式

甘肃省在畜牧业、林业及渔业方面仍不具备完善的产业链经营模式,未能与市场需求形成良好契合,甘肃省内肉食牛饲养量超过700万头,肉食羊饲养量已接近3 000万只,牛、羊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经管模式仍十分粗放,行业内部经营规模小且散乱,欠缺深加工及品牌建设,未能创造出较高的农业经济价值。饲养肉食牛及肉食羊是畜牧业的第一步,对牛肉及羊肉进行加工是第二步,形成良好销售渠道是第三步,构成全产业链还需要饲料、皮毛制品及生物制药一共4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推进,牛、羊肉加工不断深入,经济价值逐渐呈现指数型增长。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各个步骤在产业链中所占据的比重,才会与市场形成良好供需关系,提升农业经济价值。

2.3   加大宣传力度、扶持劣势产业

甘肃省苹果性质优良、口味鲜美,是优质的林果资源,但在市场宣传力度仍显不足、全国知名度不高,没有发挥出地方产业优势。同时,甘肃省渔业生产全部依赖内陆养殖,虽已在不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渔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但总体渔业生产总值仍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所以甘肃省应当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优势产业,提升对劣势产业的扶持力度,从盲目追求产量提升向注重市场需求及生产质量进行转变。

由于供需关系不断发生改变,单纯依靠提升产量或增加农产品价格的方式来提高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不再适用。而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而提高甘肃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业品牌,既可对市场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起到良好的适应,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甘肃农业经济价值,为农民、牧民创收。

3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长效稳定增长,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 1 ] 张利军.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乡村科技,2019(21):48-49.

[ 2 ] 赵硕.甘肃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 3 ] 王宏献.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247.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湖南省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情况汇报

公司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由湖南省回春堂制药厂改制而来的股份制企业,位于涟源市回春堂路1号,是集中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农业生态园、水力发电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厂区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种植中药材桔梗、金银花、白术等十几个品种,种植面积8000余亩。生态园内有休闲农庄、果园等各种设施齐全。现有固定资产9015余万元,员工3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余人。

公司是湖南省重要的中成药生产厂家,药业公司拥有片剂、胶囊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糖浆剂等六条高标准生产线,2009年3月公司通过了国家组织的GMP换证验收。并多次被评为涟源市“先进企业”和“纳税先进”单位。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2万元,销售收入10500万 1

元,税收200多万元。企业连续6年位列涟源市财源建设目标管理45家企业前列。已建立了遍布全国二十多省份的销售网络,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农业产业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己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质量和品种为主,农村经济由追求农产品总量向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我公司是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厂家,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公司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公司有5000多平方米的中药材储存仓库。共建有古塘、温江、龙山等药材种植基地,面积8000余亩、水面养殖面积100亩、果园600亩、水力发电站2座。我公司所需原料如金银花、板蓝根、白术、桔梗、生地、厚朴等均由基地提供,供给量已达到90%以上。鱼场已引进了回头鱼、湘白鲫等品种,果园已种植了良种乌梅600亩,水力发电站年发电量100万KWH。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回春堂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产品的开发,在现有三十九个产品的基础上,每年投巨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以此创造新的增长点。加大技改投入,去年已投入技改资金2000万元,对现有的前处理车间、提取车间进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扩大了四倍。

保证产品质量,关键的是原材料的质量,实行药材种植基地化,是保

证原药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11月,省局批准我公司享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待遇,以此为契机,我公司加快了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步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以“订单农业”为标准,用多种方式推进行基地建设,。目前,公司在涟源的古塘镇、石马山镇、三甲乡、龙山林场、伏口镇胡家坪建有五个药材基地,一个药材收站、一个药材初加工厂。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多亩,扶持农户4100多户,公司为此已投入资金近2900多万元。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已成为回春堂的“第一车间”。

公司药材收购站坚持上门收购制度,在药材成熟季节每天安排多路人马上门收购药材,不仅收干货,也收刚采接下的鲜品,2010年古塘收购站玉竹一项我公司就收购鲜货1000多吨,投入近400万元。

主动与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机构相互结合,努力把回春堂办成药材种植与中成药生产的高科技的示范基地。我们与省中医大学、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就药用植物资源、种苗培育等方面展开多次合作,力争在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和成果转化上有新的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使更多的新成果、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注意追踪国际国内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的高新技术,通过开发、引进,加强技术改造,我们在全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药材质量标准,把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创造优质名牌中药材。同时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对中药材种植、加工、包装、储运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实行中药材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建立可追溯制度。已获得“金银花、桔梗、白术、白芍、茯苓的中药材原产地证书。

针对“七味一枝花”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药材,已与湖南农大确定了“七味一枝花”的人工栽培及种苗培育工程的研究,目前我公司古塘基地

已开始人工繁育种苗的工作。

基地建设方式

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互利双赢,这是回春堂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市场主体地位,我们通过示范和各种服务,引导农民调整药材种植结构,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与农民打交道,不断探索与农民的有效联结形式,自觉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依照农民的意愿选择基地建设方式,这是回春堂为致富农民所采取的一大有力措施,在公司所建成的基地中,既有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的基地—石马山镇温江药材基地和即将建设的水平村基地,又有公司与当地种植大户共同投资建设的基地—古塘乡破石药材基地,也有“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由农民自行组织种植、由公司承诺负责回收药材的基地—三甲乡三联药材基地、伏口镇胡家坪药材基地。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公司所建基地的示范性作用,积极扶持基地周边农户种植药材,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在公司所属基地建设中,聘请当地农民作为基地工作人员,传授种植技术,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学到技术和赚到较满意的工资。我公司温江基地基地2010年支付给当地农民的工资就达成110多万元。

为规范基地建设,公司投资成立了“涟源市回春堂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公司所属基地、收购站、加工厂的建设和管理。发起并组建了“涟源市回春堂天草药材种植合作社”、“涟源市回春堂古塘药材种植合作社”,以合作社方式规范农户药材种植的行为,统一规划、统一采购、集中管理,以维护农户的权益,调动其种植药材的积极性。组建了“涟源

市药材种植技术协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低种植成本,开展药材种植技术培训,2010年举办了二期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人员90多人。

困难和问题

目前阻碍公司基地发展的主要有二大问题:

一、资金问题:现阶段公司基地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全由公司自行投资,要想加快药材种植基地快速、大规模发展,必须得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希望得到扶持。

二、人才问题:需要有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参与基地的建设。公司所建基地大都是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条件非常艰苦,尽管公司以高薪等优惠条件多方引进和留住人才,但人员流失依然严重,对基地的建设影响很大。如年初温江基地的药材种植工程师因耐不住条件艰苦而辞职。

药材基地建设规划

1、为做大做强企业,将以回春堂药业公司、温江实业公司、湖南永康生物制品公司、回春堂药材种植公司、长沙振康物流公司为主体,组建回春堂集团公司,为上市打好基础。并与中国医药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由国药集团与回春堂药业共同投资,在涟源市工业开发区投资3亿元,建设“回春堂中药现代化产业园”,完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2万亩、中成药产业升级、生物药品制造、医药物流四大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加大产业与技术升级,提升回春堂品牌的综合竞争力;营造“诚信、务实、创新、发展”为主要内涵的企业文化。

依靠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公司药材加工和销售的优

势,不断加快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带动农户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大力发展药材流通和药材粗加工,在为企业提供优质道地原料药材的同时,将药材粗加工向饮片生产这一方向发展,这是回春堂的战略重点,我们将紧紧依托这一重点,依靠广大农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2、根据公司种植规划,2011年,在安平镇水平村、渡头塘镇胜旗村、伏口镇胡家坪村(已建成)、杨市镇园艺场再建四个基地,新增种植面积3550亩。在十二五期间,基地面积要达到2万亩,带动农户达到9000户以上。将建设以道地药材为主的八大药材种植基地。

3、2011年将投资800万元,在古塘镇和石马山镇新建二个药材初加工厂,及时处理公司所属基地、各地收购站和农户采收的药材。

4、我公司己列入娄底市131重点工程,根椐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在2015年左右,公司产值将突破2亿元大关,进入湖南省中成药生产企业前五名之列。每年所需的中药材近6000吨,可为农民带来9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5、按GAP要求建设药材种植基地,这是回春堂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之一。在今后五年内,依托公司实施GMP认证的经验,我们将以公司所属基地为样板,建设一个桔梗、金银花GAP认证基地,依此带动基地建设的全面发展。

5、

湖南省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第6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以及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越加明显。本文通过一个新的视角投资、劳动力、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探究贵州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第一、二、三产业提出合理的调整思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贵州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的发展脚步日益加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人均生产总值上看,贵州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经济地区,2012年,贵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8522亿元,仅占全国水平的001% (5162821亿元)。经济落后的贵州地区要想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重要任务。

一、 相关理论依据

(一)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配第克拉克、钱纳里和罗斯托等人分别对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作出了分析,他们发现:○1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是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再转移到第三产业中。○2在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变化和制造业各部门相对比重变化的存在一组标准值,即第一产业占GDP的份额为163%—186%,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为314%—332%,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为500%—505%,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为237%—286%,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307%—332%,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407%—431%。○3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分为必须经历的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起飞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是两个关键的阶段。

(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开始,它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探讨制造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它的基本形式是在工业的总产值中,决定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三个方面。索洛在此理论基础上采用资本和劳动力的可替代性,认为经济增长的路径是稳定的,并且引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再后来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内生,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动力的来源。人力资本模型、R&D模型等分别对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源泉与动力进行了阐述。

二、贵州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水平

根据数据显示,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比值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从1978年至2012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的比重仅仅在15%—21%之间;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的07%—12%之间;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全国产值比重的09%—14%之间,并且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较平稳,第二产业产值在1993年以前一直在1%以上,1993年以后开始下降处在07%—09%之间,2010年又重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从2006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12%上升至2012年142%,增长幅度不大。从产值来看,贵州所占全国比重低下,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

(二)投资结构

以三次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从2000年至2011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来看,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呈现以下态势如图1: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2008年开始出现上升状态;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2008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也是出现在2008年的时期出现了投资回落的状态。由此可见,2008年,我省进行了产业政策的调整,逐步加大了对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放缓。

但是,在贵州省对固定资产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对全社会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巨大拉力的同时,投资结构的矛盾和问题越加明显,投资在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的比重在过去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2008年,比重开始回落上升,这并不利于我省对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并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的政策并没有使得第一产业的产值得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势必会制约贵州省工业化的进程。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象已经出现改善,但是产业内部的结构依然存在不平衡,还没有实现均衡和协调的持续发展,这就呈现出第二产业的产值,并没有得到持续稳定的增长。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之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我省对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但是产业结构内部还是存在不合理,大部分投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服务业之中,投资渠道单一,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还存在不足,例如金融、科学研究和综合性服务业等。

随着投资结构的改善,第一产业的产值出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增长过热的情况有所改善,投资热度也相对放缓,第三产业的产值开始出现持续上升,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钱纳里理论,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整体上开始出现合理化的转变,但是无论从投资结构还是产业结构的内部平衡与协调的角度,仍然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

(三)劳动力结构

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就业人员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来看,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状况。依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的角度看,劳动力占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662%—8183%之间,和标准产业结构的比重237%—286%相比,相差425—5323%,这说明劳动力占第一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过高,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较多。从第二产业的角度看,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劳动力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直在517%—1204%,和标准的产业结构的比重307%—332%相比,相差2553%—2116%,说明劳动力占第二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过低,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从第三产业的角度看,2001至2011年十年期间,劳动力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在1169%—2134%,和标准的产业结构的比重407%—431%相比,相差2901%—2176%,说明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所占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结构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不协调。第一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中劳动力比重较低,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无法向第二产业中转移,并且第一产业中的劳动力无法适应到第二产业中,从而第三产业中劳动力也无法顺利吸收第二产业劳动力。

在劳动力素质方面,数据显示,200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中所占比例为2142%,2005年为1448%,,2010年为1232%,期间共下降91个百分点,小学文化2000年、2005年、2010年所占比例分别为3977%, 3829%,3570%,期间共下降407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由2000年的3395%上升到2005年的4114%,2010年为4256%,高中文化程度由2000年的329%上升至2005年的392%,2010年为659%,中专文化和大专及以上文化2000年分别为比2005上升031和028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为191%和192%。由此可以看出,文盲和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在减少,初中、高中、中专及大专文化程度在上升,但是上升比例较低,上升速度缓慢。因此,贵州农村劳动力主要以初中文化为主,劳动力素质偏低,主要以体力型劳动为主,技术性劳动占较少,收入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信息吸纳能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转移的领域越来越狭窄。一方面,低素质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和下岗工人相竞争,另一方面,低素质的劳动者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增大。劳动力在产业中的移动是需要有质的保证,即教育和训练的水平、掌握高技术和技能的能力。过剩的劳动力不能从传统落后的产业中转移到新兴的产业部门,而新兴产业部门又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就加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程度。

(四)技术水平

从R&D经费的规模来看,我们采用R&D经费的支出数据反应R&D的经费投入情况,2001年至2011年,贵州省R&D经费支出持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的535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3636亿元,增长了68倍,与此同时,地区的生产总值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113327亿元,上升至2011年的570184亿元,增长了5倍,由此可见,R&D经费的规模不断增大,经济的得到持续的增长。

从R&D资金投入结构来看,从2000年至2009年十年期间,R&D的投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投入强度增长缓慢,一直处于042—066的较低水平之间,资金投入的主体结构仍然以企业资金为主体,占到 70%以上的比例,政府投入比重偏低,只占20%左右。2009 年R&D的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55亿元,占总资金的205%,企业资金186亿元,国外资金5115万元,其它资金22亿元,其中企业资金的投资比例达到706%,成为R&D资金投入的绝对主体。而2000年的企业资金在3亿元以上,占当年R&D资金来源的71%以上,政府资金占到20%以上。由此可见,由于地方的财政力度不足,政府资金无法成为R&D的资金来源主体,所占份额明显过低,而企业资金由于基数过低,其工业增加值比重仅占2%,所占资金来源结构中份额比重的虚高现象。另一方面,2011年,贵州省投入于基础性研究的经费为292亿元,占研发经费的804%,用于应用研究的经费为2949亿元,占1074%,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2949亿元,占8122%。可见,R&D经费投入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

三、贵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一)适度投资力度,转变投资方式

一方面适当减缓第一产业的总体投资力度,把重点转移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方向上来。国家首先需要给农业适当的支持,大力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相结合,开放市场,获得效益,投资方向可以转向于规模经营,调整投资结构的变动,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的衔接起来,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工业在过去投资过热现象之中开始呈现减缓的趋势,虽然投资总体规模得到了减缓,但是在贵州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加快工业化步伐,而工业化的实现必然需要适当的投资规模和合理的投资结构。从工业内部结构方面,贵州省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磷、铝、铁合金等矿产资源开采型和加工型的生产,目前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主,而轻工业过轻的产业格局,因此,应该调整优化重工业、发展轻工业的方向,以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工业的优化升级,促进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实现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重视人力资本投入

通过分业经营使得一部分农民脱离农业进入中小城市,走向城镇化道路;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设备配套的建设,实现普遍化、正常化、规模化,甚至把劳动力的培训计划纳入工作考核规划之中,让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能够得到教育培训,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可以顺利转移到第二产业中,更加较快的适应;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使得农民可以真正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和继承权,掌握完全自己经营的权利,并且自己获得对土地增加投入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尤其是那些拥有土地的农民,但是对土地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可以将自己土地的使用权让出,转租给愿意高价获得土地权的农民,使得自己能够获得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由第一产业顺利向第二产业转移。

(三)改变R&D资金投入主体结构方式,建立创新制度

创新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大,首先,我省需要鼓励传统制造业采用技术创新,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其次,从研发投入方面,政府应尽快改变目前的R&D资金投入的主体结构,扩宽资金的投入渠道,提高政府资金投入的比重,对R&D资金的投入方式进行创新,加快以政府为导向的创新型资源组合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文章属于“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Dosi,G1988.“Sources,procedures.and microeconmic effects of innovat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XXVI,pp.1120-1171.

[2]Altenburg,T,2006.“Governance patterns in value chain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mpact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18(4),pp.498-521

[3]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第4页.国家九五社科基金项目.2000.9

[4]龙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6.4

[5]邹显强.贵州产业结构低度化成因及对策分析[D].贵州财经大学.2009.6

[6]胡永平、祝接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2

[7]甘露、邓文锋.贵州R&D资金投入主体结构错位的成因分析[J].贵州省信息中心.2013.1

上一篇:二年级家长会总结范文下一篇: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