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范文

2023-09-21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1篇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选自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且均经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入选条件: (1) 经头颅CT确定为32~60m 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 (2) 排除外伤、肿瘤、血管畸形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3) 无脑疝, 呼吸、循环基本稳定。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内科治疗 (保守组) 40例和CT监测下微创穿刺术 (硬通道技术) 治疗组 (手术组) 41例。保守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22~87岁, 平均58.7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4例, 尾状核出血20例, 内囊出血6例。手术组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23~85岁, 平均56.8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15例, 尾状核出血19例, 内囊出血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 保守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 (2) 手术组患者均采用微创硬通道技术穿刺抽吸血肿。术前常规行头颅CT平扫, 依CT确定患者头部穿刺点并用Maker标记, 再次行头颅CT平扫, 调整穿刺点并确定穿刺角度及硬通道深度 (尽量避开血管功能区) 。术区常规消毒,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利用电力驱动将预置硬通道经头皮、颅骨置入脑内的理想位置。取出钻芯, 外接10m L注射器进行非阻力化抽吸清除血肿, 抽吸量根据术中情况而定 (一般为术前血肿量的30%~80%) , 术毕复查头颅CT, 确认残存血量及有无再出血。固定引流管, 并于尾端连接带有三通阀的颅脑外引流器。术后次日经三通阀注入尿激酶2~5万单位液化凝血块, 夹闭2h后放开引流, 每日2次。3~4d后头颅CT显示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后拔除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ADL) 。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个月内手术组患者与保守组比较:

死亡率明显少于保守组 (P<0.05) ;ADL1-3评估明显优于保守组 (P<0.05) , 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数据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致残、死亡率均较高。研究表明, 其原因可能与血肿形成的占位效应所导致的颅压突然增高和血液在凝固、液化及裂解过程中释放的多种神经毒素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害有关。颅内血肿压迫脑组织会造成血肿周围脑血流量下降形成“缺血半暗带”, 如能在6~8h之内能清除颅内血肿, 可能会逆转由此造成的脑实质损伤。CT监测下微创硬通道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基层医院,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 手术组患者近期死亡率 (2.4%) 明显小于保守组 (22.5%) ;患者自理能力 (ADL1-3) 评估明显优于保守组, 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微创硬通道技术能较快的清除颅内积血, 降低高颅压, 减少凝血过程及血液崩解释放的毒性生物活性物质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减轻了毒性作用及脑水肿。而临床上内科保守治疗仅能对症缓解脑内血肿引起的颅高压症状, 而不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病灶, 导致血肿周围脑组织长期受压、坏死, 血凝块释放多种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 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治疗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可明显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近期死亡率, 疗效肯定。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最严重的一种,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其中以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 占全部脑出血的60%[1~2], 因其多位于功能区,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会遗留很严重的后遗症。CT监测下硬通道技术[3]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 其具有创伤小、疗效肯定、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CT,硬通道技术,脑出血,基底节,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孙伟, 刘卫东.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 2005, 13:756.

[2] Elliott J, Smith M.The Acut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Clinical Review[J].Anesth Analg, 2010, 110 (5) :1419.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2篇

胸腔穿刺是胸膜腔穿刺术的简称,属有创性检查或治疗,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胸腔穿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诊断性穿刺,一种是治疗性穿刺。

某些全身性疾病、胸膜肺部疾病常导致胸膜腔液体渗出或漏出,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压迫症状,使肺复张、纵隔复位,促进液体吸收,减少纤维组织形成,防止胸膜肥厚而影响肺功能。需要胸腔穿刺的病人情形多种多样,最严重者如肺癌晚期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人,患者大多比较衰弱,胸痛、呼吸困难明显,不抽液压迫性呼吸难以缓解,抽液因患者体质较差、积液包裹、胸廓变形难免胸腔穿刺失败或发生胸膜反应危及生命,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全面详细交代胸腔穿刺利弊、充分掌握胸腔穿刺技术、完善各种医疗文书,胸腔穿刺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医疗安全显得十分重要。

医疗安全管理

胸腔穿刺是一种手术,有麻醉及针刺等环节,凡需要胸腔穿刺的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必须签署该院有创(或特殊)性检查、治疗操作志愿书。此志愿书大体分为如下4个方面。

⑴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初步诊断、拟行操作名称、操作医师、麻醉方法、麻醉医师。

⑵向患者交代可能发生的不良情况:如根据您的病情,您需要上述检查、治疗(以下称操作)。该操作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由于该操作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因此,医师不能保证操作效果。因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操作过程中和操作后可能会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主要有:胸膜反应;各种感染(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麻醉意外;不可避免的手术操作部位大出血、邻近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功能障碍;发生其他难以预料的、危及生命安全或致残的意外情况;其他并发症。

⑶由患者详细了解的内容。如“我已详细阅读以上的内容,对医生、护士的告知表示完全理解,经慎重考虑,我决定医师进行此项诊疗操作。我明白在该项诊疗操作过程中,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其他附加操作或变更方案,我授权医师在遇有紧急情况时,为保障我的生命安全实施必要的救治措施,并保证承担全部所需费用。我知道在操作开始之前,我可以随时签署《拒绝医疗同意书》,以取消本医疗志愿书的决定”。

⑷医疗双方签字相关事宜。患者姓名-家属监护人代理人签字-与患者的关系-年月日-医生签名-科主任签名-年月日。此志愿书作为医疗文书附在病历后。

充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胸腔穿刺的利弊,争取给患者最积极的治疗。决定胸腔穿刺的病人医生应亲自陪同患者彩超定位,切忌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不定位即胸腔穿刺,这里有两点:①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往往病史时间长,继发胸膜增厚、肋间隙变窄或胸水包裹,不定位即胸腔穿刺,有可能胸腔穿刺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痛苦;②超声定位的同时,医生便于斟酌进针的深度,临床上胸壁厚或胸膜肥厚的病人,麻醉针头几乎要陷进皮肤、肌肉才能回吸出胸水。另外,超声定位是解剖姿势(两上肢自然下垂),胸腔穿刺时患者已改变姿势,原定位部位已上移,医生要在胸腔穿刺势下再定位,在下一个肋骨上缘垂直缓慢进针。胸膜肥厚的病人,需要有一个瞬间用力刺破胸膜感。初学者可采用负压下进针[1],在穿刺针橡胶管的前端用血管钳夹住,抽出橡胶管中的空气,另一把止血钳夹在橡胶管的尾端,当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开前端的止血钳,再缓慢进针,橡胶管鼓起即表明穿刺针已进入胸腔,避免因经验不足难以判断穿刺针是否进入胸腔而反复穿刺。胸腔穿刺过程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胸膜反应,此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胸部压迫感、出冷汗、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休克,危及生命。一旦出现此反应,应立即停止胸腔穿刺取平卧位,注重保暖,观察脉搏、血压、神志、呼吸的变化。症状轻者,经休息,给予适当心理疏导或镇静治疗能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10%葡萄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0.5ml,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抢救休克甚至气管插管等。胸膜反应的机理是胸膜受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精神紧张、反复穿刺、麻醉不充分引起疼痛、空腹、体质衰弱是导致胸膜反应的重要原因。医师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传统的胸腔穿刺是用12~16号钢针接橡胶管用注射器抽液。在临床工作中改用留置针胸腔穿刺,进入胸腔后拔出针芯,连接一次性延长管,用50ml注射器抽液。患者在胸腔穿刺过程中感觉不适,可适度变换体位、咳嗽等。留置针柔韧性好,不会有刺伤肺组织的危险[1],尤其适合年老体弱及微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对于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胸腔内深静脉留针,肝素稀释液封管,定时引流的办法,可减少胸腔穿刺次数,降低胸膜反应的发生。所有使用留置针胸腔和置管的患者无1例胸膜反应发生。抽液时观察胸水的性质,如草黄色,有纤维素漂浮,结合患者的年龄高度怀疑结核性胸水,可适当放液,如胸水清亮透明,怀疑漏出不宜放水,抽液时速度不宜过快,首次应≤1000ml。临床上应高度谨慎格外注意不典型性胸水,有可能第1、2、3次胸水均未发现肿瘤细胞,但4、5次胸水就见到了肿瘤细胞,尤其在基层医院不能开展相关酶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更应该与家属沟通好,且最好让患者去上一级医院进一步确诊。目前,胸腔穿刺包已由一次性产品代替了传统的灭菌包,但应注意选择适当号码的胸腔穿刺针包,此一次性抽液包未配备试管,诊断性穿刺时,要自己备齐试管,以备检验使用。

小 结

目前的社会环境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但绝大多数患者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只要与患者做好沟通,切实为患者着想,一旦发生意外,还是能够取得患者理解的。遵守诊疗常规,胸腔穿刺技术熟练,包括志愿书、病历等医疗文书齐备,即便发生意外,也能在法律上给患者一个公正的答复。

参考文献

1 周波,聂军,杨卫东.胸腔穿刺术的技术改进.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08.

2 刘晔.套管针加长三通管在胸腔穿刺中的应用.护理进修杂志,2005,20(3):207.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患者中, 年龄29~76岁, 平均年龄44岁。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Ⅰ期5例, Ⅱ期14例, Ⅲ期21例, Ⅳ17例。伴腹水的有4例, 腹腔淋巴结转移5例, 肝转移3例, 肺转移3例。57例患者均自愿接受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57例卵巢癌患者进行手术,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 取2根硅胶管, 1根置于盆腔底侧, 1根置于肝表面右横膈下侧。两根硅胶管从腹壁麦氏点引出并用针线缝合后固定在腹壁皮肤上。管口消毒后进行化疗, 化疗结束后对管口进行再次消毒, 封好管口, 并用无细菌纱布包裹。手术结束后将多功能药物投放器置于切口一侧的皮下组织。2次化疗之间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硅胶管1次。卵巢癌患者术后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标准治疗方案是术后行6个疗程的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将含有顺铂80mg的1500~2000m L的生理盐水通过硅胶管30min快速灌注;含有环磷酰胺800mg的50m L生理盐水于化疗第1天、第2天、第8天静脉推注;每天给予患者白介素等药物静脉滴注以提高自身集体免疫提抗力;间断性给予中枢性镇吐剂格拉司琼8mg。化疗期间, 患者要加强营养补助, 多进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水果、素菜和粗粮, 提高机体免疫力。

2 结果

57例卵巢癌患者术后置管均一次性成功, 最长置管时间8个月, 最短2个月, 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4个月。3例患者发生脱管, 发生率为5.2%;2例患者发生管孔阻塞, 发生率为3.5%;导管口局部感染1例, 发生率为1.8%, 未出现腹腔感染、持续性肠麻痹、种植转移、肠穿孔及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卵巢癌因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 易于在盆腹腔内播散和转移, 确诊已有60%~70%的患者已属晚期, 治疗时首选手术, 化疗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 因而化疗在卵巢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卵巢癌是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治愈率低、恶性度较高的一种疾病。由于卵巢癌在盆腹腔内转移, 导致腹腔内各脏器表面形成弥漫性种植, 卵巢癌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接触肿瘤细胞, 延长药物与肿瘤相接触的时间, 局部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给药的10~100倍, 化疗反映明显较静脉化疗和介入插管化疗轻, 毒作用小, 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70%, 安全有效, 且患者的饮食改善, 体重增加, 精神状态良好, 已成为卵巢癌患者术后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

近年来, 随着许多新药的不断问世, 治疗方案的不断更新, 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措施有动脉插管给药、静脉周身给药、腹腔注药、盆腹腔给药等。将含有顺铂80mg的1500~2000m L的生理盐水通过硅胶管30min快速灌注, 可达到腹腔浴的治疗效果, 其与静脉给药的毒性对人体有显著性差异。导管置留时间长、导管口局部感染、导管管孔梗阻是治疗卵巢癌术后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卵巢癌术后患者,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化疗操作简单, 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疼痛轻, 患者多自愿接受;保留时间长, 不容易发生导管脱落;导管容易消毒且密闭性好, 不容易发生感染。

综上所述, 患者在给予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水果、素菜和粗粮后, 营养大量补充, 自身机体免疫力大幅度提高, 导致化疗耐受性较好, 为治疗的总体效果夯实了基础;化疗药物选择顺铂、白介素、格拉司琼、环磷酰胺等一线药物, 快速给予腹腔浴, 高浓度的和肿瘤进行长时间接触, 使腹腔内的肿瘤直接浸润在化疗药物内, 术后残留在腹腔内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直接受到化疗药物的灭击, 提高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和抑制性, 可有效预防腹腔内肿瘤的传播、转移和复发;化疗药物的高选择性、区域性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提高药物浓度, 可有效杀灭门静脉系统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 预防肝转移, 同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化疗药物大部分被代谢和分解, 极大的减轻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本研究表明, 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的预后和是总体疗效令人满意的, 但是很难确定其对早期卵巢癌患者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化疗及腹腔置管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57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腹腔灌注顺铂治疗。结果 57例卵巢癌患者置管均一次性成功, 导管留置平均时间为4个月。3例患者发生脱管, 发生率为5.2%;2例患者发生管孔阻塞, 发生率为3.5%;导管口局部感染1例, 发生率为1.8%, 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腹腔化疗联合腹腔置管治疗卵巢癌, 疗效好, 安全有效。

关键词:腹腔化疗,腹腔置管,卵巢癌

参考文献

[1] 田春香, 曲延文, 姜振娟.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卵巢癌腹腔化疗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 2007, 39 (5) :367~368.

[2] 张云府, 吕自强, 宋慧.11例上皮细胞性卵巢癌晚期患者行腹腔静脉联合化疗的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26) :18~19.

[3] 张爽.卵巢癌腹腔化疗、腹腔置管的临床分析[J].医护论坛, 2010, 7 (4) :151~152.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抽取我院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 住院时间均在1个月以上, 年龄>60岁。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 对照组50例行顺行静脉穿刺, 平均年龄66.7岁, 其中男34例, 女16例;观察组50例行逆行静脉穿刺, 平均年龄67.3岁, 其中男31例, 女19例。全部患者神志清楚, 皮肤感觉正常, 输液的速度快慢对患者病情没有显著的影响, 皆选择健侧 (指输液侧肢体无外伤、血液循环良好、无瘫痪现象) 进行静脉穿刺, 每组分别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师进行静脉穿刺操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血管及操作条件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静脉穿刺方法

100例患者的静脉穿刺部位均在手背部掌指关节的近侧, 以掌背静脉为主。皆选择常规一次性静脉输液器, 7号针头, 输注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C3g。

1.2.1 对照组

采用顺行静脉穿刺方法,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方向刺入[2]。

1.2.2 观察组

采用逆行穿刺, 通过心理沟通, 让患者放松, 选择手背下1/2的静脉穿刺,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 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6cm处, 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3]。穿刺者背向患者头端, 止血带不宜过紧, 绷紧皮肤, 向指趾方向进针, 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穿刺。进针角度与掌骨背侧皮肤成60°[4]。整个针梗不能与血管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致使针尖在血管内翘起, 需要用无菌棉球垫于针柄下, 使针尖平稳地置于管腔内, 再以胶布托住棉球, 而后交叉固定针头[5]。

1.3 观察指标

(1) 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 (2) 液体平均滴速 (观察时间为1min) ; (3) 穿刺成功后, 是否液体渗漏; (4) 穿刺点固定后, 手部活动受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以上各指标, 采用χ2检验, 比较2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穿刺一次成功率对照组76%, 观察组92%, P<0.05, 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液体平均滴速P>0.05, 差异没有显著性。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对照组19例, 观察组3例, 经检验P<0.05, 差异有显著性。手部活动受累情况以2种穿刺方法对手的抬起、端水杯、手关节适当活动以及活动时出现疼痛或渗漏等情况为观察指标。二者的差异同样具有显著性。

2 讨论

(1) 手背静脉有2套静脉系统[6], 深静脉之间、浅静脉之间、深静脉和浅静脉之间有丰富网状结构[7], 当液体在静水压下进入血管, 到达静脉的吻合支, 由于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 从而使血液较快的流回右心房。吻合支丰富、远端静脉无瓣膜, 是逆行穿刺不影响液体流速的前提。传统的顺行穿刺方法对于手足背下1/2指趾、末梢浅静脉的部位和靠近关节等处穿刺时由于进针部位短, 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 易出现渗漏现象而导致穿刺失败。而采用逆向穿刺后便能克服这一难点, 当针头沿血流向做逆向穿刺后回血速度快, 进针部位长且易于固定, 穿刺时只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 而且流速不受影响。这使得逆行静脉穿刺输液选择血管的范围更大, 从而拓宽了静脉的利用率, 解决了一些患者由于长期输液, 导致血管严重受损伤, 弹性差, 穿刺困难的问题。本组资料显示, 逆行组和顺行组的液体滴速没有差异, 而成功率高、渗漏率低, 这从解剖学上证实了逆行静脉穿刺的可行性。)

(2) 因为逆行静脉穿刺是正压穿刺, 针尖斜面迎血流方向, 当针头刺入血管时更易见回血, 有利于护士判断针头是否进入血管, 而顺行静脉穿刺是负压穿刺, 老年、慢性病患者血液回流缓慢或无回血, 容易造成穿刺的失败

(3) 因为顺行静脉穿刺是在手背或足背下1/3处, 针柄正好落在指关节上, 不易固定, 手稍微活动就有可能影响输液速度, 甚至刺破血管壁, 造成液体渗漏。而逆向静脉穿刺后针柄正好落在手背上, 这样利于固定针柄, 且渗透率低, 也有利于患者的手部活动,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液体渗漏率, 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4) 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注意事项: (1) 因为多数患者已经习惯顺行穿刺, 对逆行穿刺接触很少, 所以, 操作前应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向病人解释逆行静脉穿刺的方法和优点, 取得病人的配合; (2) 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 陈翠华[4]的研究显示, 与皮肤成60°时, 进针速度快、痛苦小; (3) 逆行穿刺时注意针尖不要太靠近关节处, 防止病人手部过度活动而使针尖穿破血管壁而导致液体渗漏; (4) 对于长期行静脉输液的老年人, 选择血管时应建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使用计划; (5) 逆行静脉穿刺输液需经侧支循环回流, 故一般不作为紧急抢救、输注大量液体, 也不用于对血管刺激较大的药物使用, 以避免肢端过度充盈和药物刺激出现肿胀疼痛。

摘要:目的 探讨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应用的效果, 为老年、慢性病等常规穿刺困难者提供更有效的穿刺途径, 提高浅静脉利用率。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00例, 年龄>60岁, 患慢性病需长期输液。分逆行静脉穿刺 (观察组) 和顺行静脉穿刺 (对照组) 2组, 每组50例。观察2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液体滴速、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等。结果 穿刺成功率、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 2组差异明显 (P<0.05) , 液体滴速方面2组差异不明显 (P>0.05) 。结论 对老年、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采用逆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输液是安全可靠的, 具有成功率高、不影响手部活动、不影响液体滴速、渗漏率低等优点。提高了浅静脉利用率,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静脉穿刺,顺行,逆行,输液,老年,慢性病

参考文献

[1] 李秀云, 邹碧荣.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51~54.

[2] 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23~326.

[3] 屠燕, 张秀华, 孙梅花.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 2004, 11 (12) :45.

[4]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6) :356.

[5] 魏世萍.手足背逆行穿刺的方法介绍[J].中国校医, 2003, 17 (4) :294.

[6] 王静, 王小燕, 翁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5) :36.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该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之后需要引流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32例,女41例,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年龄最小的为28岁。所有患者的引流橡胶管均置放与肝下小网膜孔。其中有71例患者在引流过程中没有表现出异常情况,在24~48 h之内拔除,1例患者术后并发胆瘘,经过引流之后治愈;1例患者术后形成肝下积液,使用抗感染以及药物的治疗之后痊愈。其余73例患者均无表现出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顺利出院。

1.2 引流管放置指征

随着目前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以往进行的手术之后常规放置预防性引流方法,产生的质疑声音已经越来越大。有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不放置引流也不会对疗效产生什么影响[1]。更有研究结果指出在手术之后不放置引流可以有效的减缓患者因为手术产生的痛苦,能够更早的下床活动,且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于放置引流管有着突出的优异性[2]。但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则一般进行置管引流,对治疗效果更有保障,主要是:(1)在手术过程中,术野出现了渗血的情况,对于渗血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止血,或者是在胆囊成功剥离之后,对其创面虽然已经经过了电凝、止血以及压迫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渗血的患者;(2)在进行急性胆囊炎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胆囊破裂腹腔因为胆汁外溢受到了严重的污染;(3)因为胆囊三角解剖不够清晰有可能对胆管造成损伤的患者;(4)对于胆囊动脉的处理不够科学有可能会再次出血的患者。在引流放置的绝对适应证当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并不是绝对的适应证。在该院2011年起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患者共有11例,其中仅对3例患者进行引流放置,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十分突出。

1.3 引流管放置方法

放置方法如下:从剑突下穿刺鞘使用腹腔镜抓钳插入到腹腔当中,经过患者右侧腹D孔穿刺鞘作为穿出腹腔的点,然后通过抓钳把引流管拖入到患者的腹腔当中,并将引流管放置到患者的右肝下小网膜孔旁边。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对于D孔的选择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D孔是选择在右侧腋前线肋缘下5~8 cm的地方,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是手术的操作是否方便以及引流程度是否通畅。术者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注意一定要轻柔以免出现副损伤,D孔太高的话则引流管可能出现弓形上弯的变化,这种情况需要小心避免,保证整个引流过程的通畅。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引流放置,在进行放置的时候引流物以橡胶管效果最好。在该研究当中1例患者出现肝下积液,就是因为D孔太高而使得引流不够通畅所导致的,其余患者都没有出现因为孔位选择不恰当而导致并发症出现的状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引流管放置位置均是肝下小网膜孔。如患者引流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就在24~48 h内拔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胆瘘,1例患者术后形成肝下积液,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术后管理

3.1 常规管理

将患者腹腔之内存在的渗液排出到体外是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之后引流的主要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残留的炎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消退。患者在手术之后,去掉枕头保持平卧的姿势,头转向其中一侧。等到患者全麻效果消退恢复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患者在4~6个h之后姿势保持半卧位,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卧位确实有效以促进引流的效果。

因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不大,因此造成的疼痛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要进行引流的患者因为引流管所造成的刺激,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以及不适,除了对患者造成疼痛感外更重要的是可能会使得器官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因引流产生的不适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除。该研究有1例患者因为产生强烈的疼痛无法忍受,在进行强痛定肌注之后得到有效缓解,其余患者在该院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治疗之后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会有很高概率出现发热的症状,如果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7.5~38.0℃之间是属于正常的状况,而如果患者的体温超过了38.5℃则应该立即寻找相关原因并及时治疗,会出现这种异常高温现象可能与患者受到感染或者是管道刺激有一定关系。患者在术后测体温次数需要达到4次/d,如果体温出现异常升高的患者则每隔4 h对体温进行测试且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3.2 引流手术后对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虽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引流是为了更好的避免以及预防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已经有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1%~9%之间[3],在通过引流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引流而导致相关的并发症出现。

3.2.1 引流管脱出

一般情况下术后的引流管缝皮固定的效果都相对突出,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牵拉过度依然有可能会使得引流管出现脱出的情况,让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折磨。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后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说明,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通过别针等工具使得引流管与患者的衣服进行固定以避免引流管的无意脱出。

3.2.2 感染

手术之后渗出液组织具有刺激性的特点,受到异物刺激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腹腔炎性粘连,严重的患甚至会坏死。引流有可能使得这些具有刺激性或者感染性的液体找到排出体外的通道,故此如果引流是没必要或者是不正确的,会导致患者受到感染的概率增加。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对于引流的指征应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要做好避免因为出现逆流还有异物对皮肤产生刺激从而使得皮肤出现溃烂的情况。保持引流的通畅程度以及在合适的位置放置,避免因为位置不当使得引流不通畅,出现腹腔积液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术后引流的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正确的处理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过程中如何应用腹腔引流以及术后的相关管理。方法 该院2011—2013年共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之后需要引流的患者共73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腹腔引流的应用以及术后管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引流管放置位置均是肝下小网膜孔。如患者引流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状况就在24~48 h内拔除。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胆瘘,1例患者术后形成肝下积液,对症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术后引流的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正确的处理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后管理

参考文献

[1] 范羿,范康川.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104例报告[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3):154-155.

[2] 朱海林,祁军安.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4):213-214.

[3] 王锦华,丁建忠,李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52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4):166-167.

[4] 何乐安.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5):47-48.

腹腔穿刺术范文第6篇

1 静脉选择及穿刺技术

选择暴露显著、清晰、易固定、无弯曲的粗大静脉。通常采用肘窝部位的正中静脉和下肢的大隐静脉及手、足背等部位的浅静脉。这些部位的血管表浅明显, 便于穿刺。前者最为常用, 后者多适用于儿童。

2 穿刺技术

(1) 针头刺入的方向应与静脉成10~15°的角度。然后顺着静脉徐徐向前推进。当针刺入静脉腔内, 立即感觉到阻力减低, 血液自然回流到注射器中。 (2) 当针刺入静脉的角度调好, 将针头顺着静脉控推进0.5~1.0cm左右, 然后固定好, 在进行注射。

3 常见的穿刺失误原因

3.1 技术原因

(1) 静脉穿刺的技术不够熟练:由于对穿刺技术的要领掌握不够娴熟, 手法不够熟练, 进针不够准确, 用力过大或猛, 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 或穿透血管, 造成穿刺失误。 (2) 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及血管不当:有目的选用血管即是关系到能否穿刺成功, 又能否长期使用血管的关键之一;临床工作必须按静脉使用原则去有计划的使用血管, 不遵守先远端后近端, 从小静脉开始逐渐向大静脉进展, 先用侧支保留主干的原则;而是先用粗的暴露明显的大血管, 造成血管的大面积破坏, 使穿刺难度加大, 致使穿刺失误。 (1) 对于肥胖或者浮肿的病人来说, 其静脉血管不暴露, 如不采取局部加压的手法, 血管显示不明显, 穿刺易失误。 (2) 对于脱水或休克病人, 由于组织的灌流量不足, 血管充盈度减低或不充盈, 在没有充分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之前, 如选择四肢的小静脉, 血管极易被穿透使静脉穿刺失误。 (3) 消瘦或老年患者, 由于皮下脂肪含量减少, 皮肤松弛, 血管壁脆弱, 弹性差, 再加上血管的活动度大, 不易固定, 针头穿过松弛的皮肤针头随着血管左右摆动就是刺不到血管, 造成穿刺刺失。 (4) 对穿刺能否成功判断不准确:一个熟练的操作者, 在通常的情况下, 应有能力凭着手感鉴别出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内, 当针头穿过真皮层常常感到组织松了很多, 进入血管后, 又有一种阻力消失或落空感觉, 仅有的阻力是来自血管壁和血管外组织对于后半部针头的牵拉, 对此判断不准也是造成穿刺失误的因素。 (5) 穿刺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遇到有一定难度的血管, 在穿刺时, 操作者往往会出现心情紧张, 另外给熟人穿刺会出现心理压力更大, 唯恐不能一次成功, 不能从容大胆的进行操作, 静脉穿刺失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临床抢救中, 遇到危重或急症病人争分夺秒的静脉给药, 病人的自身条件又差, 由于时间紧迫, 接二连三的医嘱也是形成心里状态不稳定导致穿刺失误的原因。

3.2 条件因素

(1)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不合适:危重病人由于静脉血和暴露部分较短, 而进针的距离过近或过远, 或选用的静脉血管较细, 却使用较大号的针头, 穿透血管;或选择的针头过小, 使针头不能或不完全进入血管, 也有的因针头过短造成针尖斜面一半在血管里一半在血管外, 造成静脉穿刺失误。 (2) 病人狂躁不安, 抽搐而不能有效的固定血管, 容易刺破血管壁而使静脉穿刺失败。 (3) 静脉血管的营养状况不良或痉挛:长期输入高浓度, 刺激性强的药物, 往往引起静脉炎, 血管壁硬化, 弹性减低, 针头稍一触血壁管就穿漏, 穿刺处的血管壁不能很好的包固针头, 使药液沿针头流道血管外, 使穿刺失误。 (4) 机械性压迫坏死:在家输液时, 有时出现液体外渗, 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性压迫, 使组织间隙压力升高, 静脉受压, 血管被压迫后无弹性, 摸不清看不到, 盲目穿刺导致失败。

4 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 都是静脉部位选择不当、病人体位不当、技术操作不熟练、基本功不过硬、临床经验不足或操作时不够细致, 忽视这些就易失误。如何正确的掌握静脉穿刺技术, 就要苦练基本功, 从失误中找出原因,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达到一次穿刺成功的目的。只要我们技术熟练操作认真细致, 就会减少在穿刺失误方面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配合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

总之静脉穿刺术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护理技术, 在静脉穿刺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大胆、准确, 对于穿刺失败者要真正找出存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因素, 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获得成功。

摘要:通过对不同病人血管条件和护士自身条件分析与总结, 查找失误的因素, 采取积极的对策, 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静脉,穿刺

参考文献

[1] 全莲花.成人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探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1) .

[2] 陈志红.浅谈成人周围静脉穿刺技术应用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0 (2) .

[3] 田巧莲.成人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和预防对策[J].医学信息, 2010, 3:23.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德育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英语八下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