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论文范文

2023-09-17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如果说现代社会中什么技术对人们的影响最大,那么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信息技术,而且这一先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促使人类社会迎来了信息时代,切实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与传播信息的方式与媒介。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把握时代发展特色,以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结构,促使小学音乐教学走向素质教育改革之路。本文将从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情境、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互动三个角度分析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如何促使本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整合。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一直都致力于传播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呈现了“知识本位”的教学局面,使得小学生逐渐遗忘了最初参与音乐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丰富自己音乐认知储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切实优化自己的思想情操与艺术品味。在新课改下,教育部提倡回归学科本质,发挥音乐教育本身的音乐熏陶、品格优化作用,促使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实现终身进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音乐教师便要懂得借鉴与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资源优势,全面优化小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小学生逐渐爱上音乐这门听觉艺术。

一、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情境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人们认为知识教学应该是在情境中进行,确保小学生可以自主建构音乐知识意义,保护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品味具体的音乐作品,由此产生特殊的音乐欣赏感受,把握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便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课堂情境,以事实为基础,及时整合动态的视频、音频与动画资料,以及直观、鲜艳的图画、照片等网络资源,保证课堂情境可以牢牢抓住小学生的眼球。

就如在《对鲜花》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学习北京民歌《对鲜花》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北京人民对鲜花的喜爱之情。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热烈的、鲜艳的事物,对鲜花也有比较正面的看法。因此,笔者便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鲜花照片,借此唤起了小学生对鲜花的记忆。之后,笔者便播放了《对鲜花》这首歌曲的音频资料,利用旋律优美的歌曲进一步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音乐学习情境之中。

二、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资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音乐教材作为组织音乐教学的唯一依据。然而,新课改提出了“活用教材”的改革建议,指出音乐教材虽然是实施音乐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是同时也需要小学音乐教师积极开发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拓展资源,以便全面开阔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发散小学生的艺术思维。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开发与整合网络资源,及时归纳线上的音乐信息,鼓励小学生自主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音乐知识,由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如在《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通过歌曲学习了解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文化,感受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中所寄托的美好寓意。本班小学生从未接触过傣族人民,而且也没有欢度泼水节的意识,所以他们对泼水节这一传统民族节日很感兴趣。于是,笔者便利用互联网整理了关于泼水节的文化资料,盡量选择一些视频、照片,以便小学生可以直观获取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小学生学唱《快乐的泼水节》,便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有一些学生对傣族文化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所以笔者便鼓励这部分学生在课后自主通过网络资源整理关于傣族音乐文化的资料,借此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以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互动

互动是指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展开的合作活动。既然是合作,那么便是有来有往、平等自由,所以小学音乐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平视”小学生,鼓励小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理解,引导小学生展开音乐表现与艺术创作。为了进一步保证教学互动的实时性与交互性,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中的通信技术与小学生交流,切实保障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小学生的音乐能力。

就如在《木瓜恰恰恰》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通过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来了解“叫卖”这种艺术形式,同时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本轮音乐教学中,笔者会及时利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制小学生在“叫卖”活动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音频资料,然后利用蓝牙功能或软件账号将这些音频资料上传到电脑上,进而借助电子白板播放音频,以便小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了解自己的音乐水平。然后,笔者会引导学生反思,同时提出改善建议,借此优化课堂互动,保证小学生可以及时弥补个人不足。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人们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推进了最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大胆创新的改革姿态提出了多个里程碑式的改革建议,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学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的教育平台,便是其中一个改革亮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由此构建智慧型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素珍.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教学充满魅力[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3):91-92.

[2]张英俊.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小学音乐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06):43-46.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通过音乐欣赏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的中学音乐欣赏教育存在一定的误区,对此,中学音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并欣赏音乐;强调动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持久欣赏行为的形成;增进师生欣赏交流,鼓励学生对音乐创作进行自我欣赏。

[关键词]中学;音乐欣赏;误区;对策

在中学教育阶段,音乐欣赏教育作为增强学生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受到了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可以说,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实施,与现代教育形势保持高度一致。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学音乐欣赏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下面就此开展具体分析。

一、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误区

由于音乐艺术在听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中学音乐欣赏教育需要以听为主,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间。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以语言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不到锻炼,且音乐的欣赏与感知上往往被迫接受教师的观点。此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尤其是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的倾诉具有非视觉性、非语言性特征,通过音乐元素的协调作用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一种意境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使得音乐欣赏教育走入语言替代误区。中学音乐欣赏教育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在实际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对音乐作品的结构段落及音乐元素进行细致分析,使得完整艺术形象被分解,不利于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开展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倾向于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存在某种作秀成分,导致音乐欣赏教育发生偏离,倾向于学生技能展现,这就令中学音乐教育走进利用音乐误区。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综合性课堂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当前音乐欣赏教育呈现出单一欣赏局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针对中学音乐欣赏教育误区的解决对策

1.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并欣赏音乐

为了促使中学音乐欣赏教育走出误区,有效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在开展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魅力,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内涵,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也就是说,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欣赏教育的目标,不可将音乐欣赏作为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一种途径。音乐欣赏并非要让学生熟知音乐知识或者熟记音乐作品,而是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魅力,促进学生审美趣味的形成,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意境,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体验,这就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实施音乐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音乐素养。在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实际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将音乐作品作为一种媒介,而并非是音乐欣赏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正确运用教育语言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迪,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

比如在湘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教育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黄河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在音乐欣赏教育之前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基本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在学生品读歌词语言的基础上,将《黄河大合唱》播放出来。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歌词意境,对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进行感知,并体会黄河的雄壮气魄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精神。这样的音乐欣赏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更为深入,这就在无形中开展了审美教育,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强调动静结合,促进学生主动持久欣赏行为的形成

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实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味让学生聆听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是要注重动与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持久的欣赏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促进学生音乐欣賞能力的增强。也就是说,在开展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生动且和谐的音乐欣赏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积极性。实际上,生动而活跃的课堂氛围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高度相符。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出发,通过动与静的紧密结合,营造生动且愉悦的音乐欣赏教育氛围,为学生主动持久欣赏行为的形成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并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欣赏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可一味地让学生去聆听音乐,而是要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音频、视频等教育资源的协调运用,创设音乐欣赏教育情境。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来创编音乐情景剧,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多种方式的协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对环保形成自我认知。可以说音乐欣赏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3.增进师生欣赏交流,鼓励学生对音乐创作进行自我欣赏

在开展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积极增进师生之间关于音乐欣赏的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认知,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音乐创作的信心,从而引领中学音乐欣赏教育走出误区,切实提高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整体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要以音乐欣赏的某一点作为切入点,找准交流契机,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层面上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欣赏教育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进行自我欣赏,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的感知,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而演唱与演奏就是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的一种形式,鼓励学生对音乐创作进行自我欣赏,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当前中学音乐欣赏教育存在语言替代、单一欣赏等误区,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全面把握中学音乐欣赏教育的特殊性,尊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加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并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音乐欣赏教育,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与自我欣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全面提高中学音乐欣赏教育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建安.中学“元素性”音乐教学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11(36).

[2] 田彩霞.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

[3] 张计.流行性公益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探讨[J]. 教学与管理,2010(15).

(责任编辑 柳 紫)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稳步推进,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培养音乐教师人才的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由此,文章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师院校 音乐教育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贺达(1978- ),女,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师钢琴教学法。(辽宁 锦州 121013)

为了满足新世纪人才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相应的进行了扩招,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音乐教育专业是目前高师院校艺术系开设的最基础、最普遍的专业,但目前学生所学的内容难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必须在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一步地大胆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一、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高等教育升学率大大提高,有效地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的矛盾和压力,充分发挥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潜力,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一个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但是,在目前的高师音乐实际教学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矛盾,比较突出的就是由于扩大招生而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教学改革的推进,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生源质量下降,导致教学质量也随之下滑。部分专业水平、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进入了高等师范音乐院校,以往的艺术类专业,文化分数线较低,由于对专业上的要求较高,致使专业水平较高的考生进入到艺术类高校。如今,高师音乐专业也同其他艺术类高校一样,扩大了招生规模,专业水平较差的考生也都能考入高师院校艺术系,这样,就导致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考生,经过短时间的钢琴、声乐突击训练,就能轻而易举地考上高师音乐院校,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的专业知识不系统,并且音乐素质较差,音乐感觉、音乐理解力等方面都有欠缺,在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对音乐的接受能力和悟性等方面往往都相对较差,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二、现阶段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方法落后

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洞察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教学行为中的不同教学理念,加以分析,并做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高师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以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方法比较落后。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对当前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整个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革新。根据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为方向,实施并深化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从而培养出能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音乐教育人才。作为培养音乐教师人才的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已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能凸显自身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目前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其课程体系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音乐教师素质培养的要求,设置创新性、开拓性、实用性强的音乐教育课程。当然,这种改革并非要完全否定现有的课程体系,而是对新时期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没有实用性

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一些较为实用的音乐创作、创编、改编以及看谱唱词、合唱指挥、乐队配器、原谱伴奏、自弹自唱等课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很多毕业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到了中小学校工作根本用不上,而且明显感觉到自己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欠缺。随着我国国力的上升,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内容明显不足。因此,高师院校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需要。然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这就给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许多中小学教师呼吁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高师院校教学内容要以中小学所需要的师资来制订教学计划,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高师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音乐素质、认识音乐的本质和音乐的理论,而更重要的是为中小学校培养音乐课程的师资。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其在音乐文化中的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包括一般性普及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教育,前者属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的音乐教育范畴,后者则是专业教育,我们在这里讲的是高师院校中的专业音乐教育。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目前,高师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洞察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中不同的教学理念,并做出切合实际的改进。

1.陈旧的教学理念。(1)把能力知识化,以为记住了某些知识就等于有了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即兴伴奏教学中,教师讲授各个和弦该怎么应用,但学生有了这些知识仍然不会弹。有了知识,但并没有形成能力。拿来一首歌曲,学生会按老师配出的和声功能去弹,记住了一首歌曲的和声功能不等于他能够弹出其他歌曲的伴奏;知道了这首歌曲的和声功能序进关系,换一首歌曲就不行。(2)想把能力技能化,以为技能就是能力。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技能的突出特点是可复制性、可操作性,所谓“熟能生巧”指的多是技能。如钢琴演奏就是一种技能,而把随意拿来的一首歌曲,双手弹奏出来 ,就不属于技能了,是一种能力。技能属于思维含量比较低的能力,是执行能力而不是创造能力。我们现在的教学,从教材到教法,都有“技能崇拜”的倾向,这是以前的思维方式,现在已经落后了。(3)惯于从教的角度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这种思路的经典表达是:“我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一切教师做主。现在许多老师几乎完全失去了从学习者角度看教学的能力,他们不相信每个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按教师的想法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教法吞没学法,学生的主体性失去了立足之地。(4)只注重前人研究的成果,不注重其研究过程及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在和声的教学中,只记住和弦的标记,却不知道前人是怎么推导过来而命名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很消极和被动,不能主动地去研究问题,只靠死记去解决问题,没有创造性思维可言 。

2.改善教学方法。目前,高校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讲授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并能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谈话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法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究思维活动,得出答案的方法;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法是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法是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2)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教学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式教学的理念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设置要科学规范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遵循音乐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规律性。音乐艺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音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的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培养师资服务的,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应关注和分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并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同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发展又决定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在高校,音乐教育既是学术研究行为,又是教学实践活动。

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四个教学领域,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增加音乐学科专业课程,音乐学科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音乐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的课程;专业课是建立在专业基础课之上的关于具体某一专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如声乐、器乐等。为了社会的需要,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增设以下音乐学科的专业课程:第一,即兴伴奏技能课程,使学生达到拿来一首歌曲或一段视唱旋律,能够在钢琴上弹奏出相应的伴奏;第二,正谱伴奏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够拿来一首带有正谱的歌曲可以快速地在钢琴上弹奏出来;第三,看谱唱词技能课程,使学生达到拿来一首歌曲能够快速地眼看着乐谱演唱出歌词来;第四,合唱多声部课程,使学生达到拿来一首合唱歌曲能够快速地把歌曲分出多个声部;第五,自弹自唱课程,使学生具有自弹自唱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

1.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实用性音乐教育是高师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它体现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要深化改革。(1)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实用性的课程。基础性的音乐课程主要是指钢琴、声乐。这些课程对于学生打好音乐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今后需要增加即兴伴奏、原谱伴奏、视奏课程、看谱唱词、多声部合唱、自弹自唱等课程。(2)修订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音乐实用性技能的需要,要求教师及时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基础性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均要增加应用型的课堂练习和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会、观摩会等。教师能够及时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进一步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只有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2.突出音乐教育的“实用性”主旨,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首先我们要加强实用性音乐教学,应真正明白“实用性”教学的内涵。在大学音乐学习阶段,教师作用的指导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从而加强学生的音乐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加强学生的实用性弹奏和演唱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音乐教学中要突出“实用性”宗旨,就必须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性,从而突出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要求在学生音乐整体水平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教学重点应突出运用能力的培养。(2)改革教学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实用性”音乐教学的需要。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学大纲、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材、考核、音乐会手段等。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尝试了一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框架,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3)改革考试体系,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增设音乐期末综合考核,如视奏的考核、即兴伴奏的考核、看谱唱词的考核及为合唱分声部的创作等。这主要考虑到高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加强;希望通过综合性考试能够使他们重视平时的能力培养。此外,增加主课专业教师对实用性音乐教学的检查。这一测试体系加大了音乐运用能力的考核力度,转变原有的应试教学倾向,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更加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稳步推进,我国高师院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需求,作为培养音乐教师人才的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要注重学思结合,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外,要注重知行合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和建设性人才,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高师音乐教育在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起着承担培养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师资的神圣职责,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地进行。在学校教育中,课程设置结构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既全面发展,又层次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的人才,来适应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课程结构不合理,必然使既定的教育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从而不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任务,不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偏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杨晓宏.我国高师现行课程体系的缺陷[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王娜,李圆圆.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

[4]刘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J].中国音乐,1997(1).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活动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巨大优势也确立了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当然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然后详细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大于不足的客观现实,最后就如何扩大优势,解决出现的问题做出了理论和具体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音乐教学;优势;问题;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多媒体及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日益成为现代主流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在高校音乐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促进了高校音乐现代教育理念的传播,从现实价值来看,提高了高校音乐教学效率,极大地提升了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当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问题也是有的,但是整体优势远大于出现的问题,研究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这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主流教学方式,大体上是把需要进行教学的资料存放在服务器中,再通过网络或者计算机软件进行调出和播放实现的,包括Internet网络教学方案、视频点播网络教学方案以及远程教学方案等众多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教学软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总体上提高了高校音乐的教学效率。相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高校音乐教学而言,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单调,静止,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增加对于音乐的感知程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有了更加广阔的教学前景,既是对教学资源的更加合理的利用,同时保证高校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从总体来看,多媒体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了高校音乐的教学方式,如幻灯片软件的应用使得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直观、丰富,有些不容易理解的可以通过图文视频来辅助教师进行讲解,既有益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减少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二,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使用改善了音乐教学的讲课内容,丰富了课堂知识授予的思路和方法;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音乐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提高了教师进行自身专业素养提高的动力。总结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教学方法的改变

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高校音乐教学的课堂形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效率。图文视频结合运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反复操作性使得教师能够反复就课堂的难点重点进行重复教学,这是传统音乐教学在课堂中做不到的,因此在知识授予的效率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其次,教學工具的转变,多媒体技术的载体如投影仪、计算机等的应用使高校音乐教学步入了音乐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音质的提升,图文视频并茂的音乐教学讲解使得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最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立体式的教学思维模式以及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进行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授课的内容抽象逻辑和具体形象逻辑相结合,并且调动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多,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显著的。

(二)教学内容上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内容上的独特体现。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搜集和检索更多的教学内容,把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融入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去,在对音乐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能够通过整理的资料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个更加综合和科学的认识。另外,教学资料的共享化是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显著特征,资源共享能够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更好地资源就能够保证整体的教学水准。

(三)教师和学生主体上的体现

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可谓受益匪浅,从教师角度分析,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能力,为教师进行更高的专业素养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从总体上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从学生角度来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变革了以教师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使得学生成为了教育的主体,这种主次地位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身高校的音乐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多媒体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从主客观两个大的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必要的阐述。

(一)主观方面出现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直接行为主体,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教学的观念和对待教学的认识。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在主观认识上进入误区,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主观上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其次,在高校音乐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培训忽视了专业的特点。最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个人素质的提升。

2.教学方面

在教学方面,高校多媒体音乐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第一,多媒体和音乐教学相脱节,要么忽视了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要么对于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亦或是对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的认识不够到位造成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冲突,或者夸大或者拒绝都不是对多媒体高校音乐教学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方面的缺陷

1.技术方面的缺陷

在多媒体技术的高校音乐教学应用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多媒体技术的限制多造成的教学问题,二是在软件开发上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多媒体技术本身的技术缺陷使得多媒体音乐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也就造成了多媒体教学需要同现实的教师讲解如肢体语言、音声演示等等相结合的现状。另外多媒体技术对于相关的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网络传输速度,由于多媒体音乐教学的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音声视频等,需要足够的网络传输能力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否则网络延迟所带来的声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卡顿、失真等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的教学活动;其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上存在着过多的限制,教学课件的质量决定着学生接受的质量也直接决定着整体的教学质量,目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照搬教材,远离教学、全篇动画和喧宾夺主的教材图片等等,使教学的重點得不到应有的输送,教学目的得不到应有的实现。

2.教学环境上易出现的问题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恶劣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由于技术水平、资金实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媒体技术的技术程度是当前在进行高校音乐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由于设备的限制,使得教师不能够自如的进行授课,教师受制于机器,影响授课的气氛。另外,如多媒体设备的摆放,以及教室的容量等等因素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多发因素。

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问题的探究

综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问题的分析阐述,我们能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多媒体技术对高校音乐教学的优势要远大于缺陷,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现代化理念上功不可没,不能因为有问题就诋毁它甚至拒绝使用,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对待。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优化多媒体音乐教学,不断提高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教学认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任何教学的应用都有两面性,在重视和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否认传统教学的长处,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才能够创新出更好地教学模式。

就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进行探究:

(一)主观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

1.教师认识和观念误区的探究

新事物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关系主体的认识和观念,这种主观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主体的行为,多媒体音乐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对于教师认识和观念出现的问题概括来说主要是环境因素所带来的不正确的主观认识造成的。

首先,社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产物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这种全社会极力推崇的新事物势必在一些认知程度不够的教师中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在音乐教学中全盘接受多媒体技术,过度信任认为多媒体技术无所不能。先不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的优势有多大,这种思想认识本身就是不对的,表现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授课的内容过多过快,繁多的图片音声视频不绝于耳,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造成了整个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中心不够明确。

其次,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因素体现了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因素一脉相承,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传统教学的言传身教,造成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冷”氛围效应。教师应该以学生学到了什么为根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把多媒体机器作为整个课堂的中心,它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

2.教学方面的探究

高校多媒体音乐教学在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除了教师在思想认识片面以外,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不足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使用不得当,对于多媒体操作的能力不高以及不能够找到现代化教学的平衡点等等问题是高校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主要体现。究其原因,与部分高校对多媒体音乐教学不够重视以及教师自身多媒体音乐教学的能力不够有直接的关系,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培训不到位和不主动就更谈不上对于音乐教学的创新了。那么,如何改进高校的多媒体音乐教学方面的现状呢?首先,把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接受程度和对教学知识的反应上。其次,教学手段上要扬长避短,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客观方面的问题探究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遇到的客观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着技术限制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的问题,在多媒体技术问题上要引进技术成熟和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关注多媒体技术研发的最新进展,并通过一定的改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校音乐教学的工作。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实质上是由于媒体资源没有一个系统管理的机构对繁多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管理造成的,因此需要一个高级别的教育机构能够通过一定的教育政策把众多的媒体资源整合起来,提高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

五、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把多媒体技术融入高校音乐的教学活动同样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先进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领域地位的确立,广大的高校音乐教師必须不断提高对先进教育技术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的应用,努力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观念和理念的改变,更好地完成高校音乐的教学任务。目前,多媒体高校音乐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和健全多媒体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的实践和经验教训总结中,不断丰富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以便更好的实现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慧.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6(08):80,79.

[2]邝嘉.试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17):169,179.

[3]阮俊宇.基于多媒体技术优化高校音乐课堂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6):164-165.

[4]吴璇.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79-81.

作者简介:陈峻,(1972 —),男,汉,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职业教育。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5篇

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总规模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展会数量由1000多个增加到5000多个。2007年,全国展览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展览项目,1997年我国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7年已接近4000个。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会展从业人员队伍,还是从会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看,我国会展业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我国正在步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然而,自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 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会展业产生明显影响。据统计,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2008年底,实际举办的展览会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招商困难突出。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有选择地参加展会,导致会展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扶持会展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上的扶持。据香港贸发局有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对香港会展业给予财政支持:一方面,为组展企业进行整体宣传拨款,在国内和周边地区以及全球重要贸易国家开展香港展会宣传;另一方面,采取“1+1”的补助模式,即组展单位增加1元投入,政府配套补助1元。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政府还资助重要买家赴港参观采购。据悉,2008年香港贸发局拿出1.2亿港元扶持会展业,其中,8000万港

元用来资助那些发展中国家赴港参展商的交通、生活补助费,另外的4000万港元用来补助参展商展会期间的宣传。

为了帮助会展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在京举行了会展业政策推介会。据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性会议,按照京地税营[2005]578号文件,可享受差额纳税。

同时,把现代会展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上海,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改革开放、服务全国”的会展业发展思路,制定了《上海会展业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会展发展的目标和举措,使会展业成为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关于会展业对国民经济的强势拉动作用,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会展业的直接收入是1的话,其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收入将达到9。2007年全国各类展览项目已接近4000个,直接收入达140亿元人民币,由此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近1300亿元,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音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创作、赏析、传播音乐等,都离不开现代传媒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传媒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当代音乐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篇文章通过对现代传媒的内在与相关专家学者所作的定义进行讨论,把现代传媒与音乐艺术中复杂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分析与探讨,理清了其中的关系,着重对现代传媒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现代传媒;音乐艺术;审美教育

一、现代传媒的深层意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现代传媒。它是在数据的传送过程中,从接收者到发送者,以因特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方式对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进行传送,它包含了传统报纸,广播,视频节目,图书,报刊等在内的多种多媒体传播方式的总称。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已逐渐普及,当代数字化媒体传播技术已经被我国媒体广泛应用,在我国传媒业已经展现出数字化的趋势来发展,即把传播和现代化数字技术融为一体,产生全新的数字化的传播技术,这种全新的传播技术的诞生,推动了以往传统的媒体行业向现代化的快速转变,这种现代化的传递方式被称为数字化媒体形态。

现代传媒其存在模式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它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与之前传统的媒体相比更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现在传媒把利用日新月异的技术作为其传播的主要方式,它不但可以使广大观众突破时间的限制,更可以非常大程度的提高信息获取方式的自由程度。除了这些以外,现代传媒它的传播模式是呈网状结构散开的,它极大的减少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限制,使接受信息的观众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宽度和深度都大大增加,而且他使得观众也成为信息的传递者,通过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现代传媒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传播的主体的限制,比传统传媒相比更具有开放的特点。

二、现代传媒的特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现代传媒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称之为瞬息万变,作为大学生,生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在感到庆幸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我们缺乏社会经验,而且对各种要五花八门的信息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以至于导致审美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而音乐----一门可以提高人类灵魂的课程,其审美教育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大众传媒时代,各种音乐的主体都成为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它不仅可以将大众传媒最基本的特性展示出来,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二次的深层次的定位,可以深入推动音乐审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创新发展。

在雷默的作品《音乐教育的哲学》中音乐审美教育得到表述,除了这些以外,雷默还把音乐当作一种艺术,让音乐审美教育成为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教育,在音乐审美教育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音樂审美教育在我国大学课堂中的到广泛应用,成为我国音乐高等教育的必修课,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传媒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当今时代是现代传媒的时代,音乐教育课程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人们广泛关注的课程,不管是民族还是通俗,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追捧,在电视,网络中,音乐节目多如牛毛,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在现代传媒为广泛基础下,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潮流,现代传媒其本身所具有的传媒特性不但可以和审美教育融洽的生活,而且能够引导着大众审美教育朝着正能量发展,在新世纪全民创新的背景下不断进步。

但是全面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代传媒在正能量的风向标下不乏一些三俗的内容,这会对音乐审美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现阶段很多高校已经把音乐教育领域攻关的难题设为如何在现代传媒背景下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正向优质发展。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除了这些以外,音乐审美教育不但是在开展音乐教育之前所必备的课程,也是其前提与核心,更是通过音乐表达传播情感的主要方式,在现代传媒的影响下,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发现美,欣赏美并进行传播,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来实现对音乐的美得创造。

四、现代传媒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发展

在现代传媒产生的诸多的音乐评论,其中这些与教材相关的音乐评论可供音乐老师进行下载,或以QQ、微信、微博等各种方式发送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有个大概了解。如音乐老师在专业音乐网站中下载的歌剧《图兰朵》,并把许多音乐家对《图兰朵》的评价一并下载,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诱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好的培养音乐兴趣。但是现代传媒发展的速度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它发展迅速,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各种音乐信息更新速度加快,音乐审美教育中蕴含的审美理念也会被替换,因此,需要音乐教师充分了解现代传媒,下载最新的音乐审美信息,从根本上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传媒化。如今在现代传媒时代,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情感体验,也因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所以需要用情感法来做音乐的审美教育。比如音乐教师将大众传媒所传播的音乐信息在课堂上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懂得对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也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信息的情感意境中进行运用,并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对抽象音乐的了解。现代传媒还具有传媒特性,音乐教师可以把这些特性通过各种设备,如媒体设备、音乐设备等发挥出来。

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他们的素质和素养决定了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在当代的现代传媒时代下音乐教师要对大众传媒有全新认识,了解现代传媒对音乐教育的作用,然后将现代传媒的独特性与音乐审美教育进行融合,促使音乐教育能够在现代传媒的发展理念中得到创新发展。作为音乐教师,要及时关注着与音乐有关的东西,如音乐网站、音乐报纸、音乐电视节目等。

五、总结

从整体角度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内容,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气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代传媒背景下,需要积极增强媒介特性,尽量把现代传媒与音乐审美教育完美结合。音乐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中要把大众传媒传播的各种音乐信息进行整理并将部分音乐网站的音乐传媒内容与音乐审美教育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传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媒介意识需要增强音乐审美的媒介特性,让学生对现代传媒的音乐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生良好的音乐基础下进行审美体验。总的来说,在现在的现代传媒时代,音乐审美教育需要具备传媒性,学生也需要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和传媒观念,利用传媒的优势和音乐的优势进行结合,结合后才能更进一步发展音乐教育,学生也能因此感受到音乐审美所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倍雷,徐立伟 . 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J].文化学刊,2009,2.

[2]毛亚雄.大众传媒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研究[J].音乐时空,2014,3.

[3]肖萍.音乐审美教育思想的多元文化特性[J].音乐创作,2014,2.

[4]夏雷英.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音乐审美教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5]覃江梅.“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

[6]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

[7]马梅玲.对多元文化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浅析[J].音乐时空,2014,22.

[8]党岱,杨丽.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2.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上一篇:旧工业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