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深入把握新理念,全面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真正回归语文的本真状态。首先,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观的精髓;其次,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促进语文教学观的形成: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第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学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审美与创新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育观;精髓;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的语文教学观,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

什么是语文教学观呢?语文教学观即正确的语文教学观点;深入了解“语文”的特性,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在感悟和思考,同时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呢?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观的精髓

1. 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应该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中进行

崔峦教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提出评课标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学目标要明确,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我认为其含义便是: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不偏离语文学科,不偏离本质问题,不容纳有碍语文教学的内容,要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整体提高。而“全面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原点、基准,是语文教育和语文课程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2. 语文教学追寻工具、人文的平衡点,聚焦在二者的有机统一中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崔峦教授还说道: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要的任务。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崔峦教授的话无疑在告诉我们,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便会显得晦涩、干瘪,所以我们在谈语文课程时二者不可偏废。

3. 语文就是语文,还语文教学应有的语言文字训练

毛泽东同志对语文学习说过一句话:“语文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行。”这就是说语文离不了训练,何况小学语文有许多东西是基础的。而我们现在要摒弃的是那种机械的、重复的训练, 新时代背景下语言训练应用综合训练包含单项训练,同时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中学习语言,加强语文的实践。低年级常规训练主要抓好三项:朗读训练、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中高年级的常规训练在低年级基础上发展为四项:朗读默读训练、词句训练、说话训练与写作训练。

比如我的一堂展示课《巨人的花园》教学中,有一个深化感悟,想象写话的环节,是这样:

师:瞧,又一块告示牌竖起来了,那是因为巨人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花园的美丽,他会写些什么呢?我们帮他写一写吧!(写在书的一角)

生:来吧,孩子们,花园为你们敞开!

生:来者入内,花园属于你们!

生:巨人的花园,孩子的乐园!

生:可爱的天使,这里是你们的天堂!

生: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请把快乐播撒四方!

师:字字露真情,句句暖人心!看到你们的告示牌,我知道此时此刻这份美丽、温暖和快乐不仅仅进入了巨人的花园内,更进入了巨人的那颗心中(板书画一颗爱心)。

课末,我安排的这个小练笔,就将写话训练和文本感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情感的同时,注重对语言文字(写话)的练习。

二、 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促进语文教学观的形成

1. 理论学习

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平时抓紧时间大量阅读教育报刊,比如阅读《教学论》、《教育的智慧》、《我的教育观》等书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理论学习可以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定时学习和随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实效,与所教的语文学科、所从事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从而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2. 集体备课

可以改变传统的备课方法,教研组内采取集体备课,采撷个人之所长,资源共享。教师要凭借教材,紧扣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充分发挥年级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做到在设计上互补,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因为各班的学情不同,每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3. 课堂教学

学与做、知与行只有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实效。课改的执行者是教师,生长点在课堂,课堂中师生共同成长才是课改的精髓。老师们应该拿着新教材,走进新课堂,对照《温州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备课组、年级组内可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开课、研讨课,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4. 案例研究

语文教师还能以“案例研究”为补充,按照“上课、听课、评课”的顺序,采取“同课异构”和“异课异构”两种形式来开展活动。“同课异构”即由不同的教师上相同的教材;“异课异构”即由不同的教师上不同的教材。课后,我们再以这些课为例进行反思评价,总结经验,指出不足,共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案,最后整理成教学案例。

三、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学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尊重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其个性和特长,激发和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动性。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但更重要的是要尝试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良好教育方法的形成。

3. 审美与创新原则

语文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只有具备审美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学生。同时语文教师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培养自我创新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其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但不管怎样,都需要语文教师抓好听、说、读、写这个基础,还语文以“语文味”,并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基本道德的培养,注重语文“人文味”,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永嘉县瓯北镇中心小学)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现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关键词] 大学生感恩意识 缺失 多维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趋于追求实际的利益观和道德观。这冲击着传统思想道德体制的秩序和地位,使大学生的思想正在发生着结构性、过程性、表征性的变化。感恩的优良传统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恩不报、过河拆桥、不讲诚信的现象与例子并不鲜见。深入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是探讨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根本前提。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在促进了人的创造力的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在有助于形成独立人格的同时,也助长了拜金主义价值观盛行;市场经济的利益激励特征在推动了人们对物质价值的重视的同时,也导致了享乐主义的兴起;市场经济的权利意识在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活跃的同时。又造成了部分人价值观紊乱。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加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一个建构与完善的重要时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普遍崇尚物质利益原则,市场主体总是按着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原则开展经济活动。使得物质利益越来越突出,人们价值观中的个人利益也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社会中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个人利益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冷漠。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竞争结果的优胜劣汰,市场竞争的残酷无情,但不良竞争又造成了人心涣散、道德沦丧等负面效应。这也难免会使人与人之间逐渐地变得自私、冷漠与无情,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部分大学生思想行为中也渗透着“等价交换”的原则。错误地将“等价交换”原则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做事讲价钱,把自己的行为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来衡量,从而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无私奉献等思想观念产生强烈的冲击。

社会变革不仅使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转型,人员的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日益打破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的束缚。人际关系日益“陌生化”。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和冷漠。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上各种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的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等一系列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置身于这种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他们不懂得为何应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如何去感激他人,感激社会。甚至给大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形成他们“睚眦必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

二、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影响了大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

1 教育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削弱了感恩教育的实效。

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人类生活中的肆意渗透造就了功利主义教育实践的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感恩教育的呼声。“科学的迅猛发展所造就的物质成就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快感。使得人们愈加相信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它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更加忌无肆惮。这必定会给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的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深刻的影响,使得启蒙之后的世俗化的教育更是远离了大全式的终极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义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本身发生了异化”。现今中国的高校教育打上了“功利主义”的烙印,虽然提倡“五育并举,德育优先”,而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学校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智育上,放在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的是就业出路问题,而德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德育长期以来又片面强调理想,习惯于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却相对地忽视了作为基本义务的道德要求”,这种重知识轻情感的工作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情感教育的漏洞不断加大,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 传统德育思维习惯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实效。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传统德育思维习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内容偏离社会生活。缺乏具体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可操作性,缺乏根据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而逐步深入的具体化、生活化的内容载体。二是主体性严重缺失。对学生主体感恩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沿用传统的德育模式一教师为中心。注重感恩道德知识的传授,采取灌输式、注入式的德育方法。否定了学生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为把学生作为工具打造而较少关心其情感。三是教育手段空泛化。由于受到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论的影响,感恩教育唯科学主义盛行,“抽象的理性代替了不可言说的体验。机械的记诵、灌输挤压了充满灵动的幻想和内心时刻涌动着的激情,冷漠的说教和命令压抑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感应”。四是教育目标空乏。感恩教育目标只注重方向性和统一性,缺乏层次性。感恩教育目标的终极性目标未能分解为现实的阶段性目标,以至于感恩的阶段性目标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递升序列,高层次、高要求的终极目标找不到基础的支撑点。

3 教育主体在感恩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正确感恩观念的树立。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一直被学生视为感恩教育效仿的楷模。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留意教师的每一句话。并把他们所说的和他们的行为举止进行着对比,在教育的名词后面,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一个活生生的榜样。高校教师群体应当成为大学生们的感恩榜样。但是。部分高校教师感恩欠缺问题,影响着大学生感恩观念的树立。在人品上,部分教师趋利忘义,败坏师德师风;在职业行为表现上,部分教师不认真备课,拷贝他人讲义授课,上课敷衍了事;在学术科研上,部分教师在申报职称的评定材料中抛弃合作者,将合作作品占为己有,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既不注明出处也不表示感谢。部分教师中的上述不良行为,都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感恩形象,也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带来了困难。

4 高校感恩教育的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建立和健全感恩教育机制,对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预见性,使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起根本保障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当今高校感恩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甚至缺乏,致使工作随意性较大,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感恩知识传授上,没有显示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如在感恩教育的考核评价上,考核体系形式化,大学生知行脱节。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感恩思想、感恩态度以及感恩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考核成果往往趋于表面化。比如组织了多少次感恩实践活动,有哪些反馈意见,同学们有怎样的感恩认识,等等。笔者并不否认这些成果能够反映一定的问题,但是绝对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各种对于感恩教育的考核标准本身也造成或者是助长了感恩教育成果的表面化,而对于感恩实际行为到底有多大的指导作用则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这严重违背了感恩教育的本质。同时,这种与大学生的感恩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核体系与方式、也导致大学生们的感恩道德知识与感恩道德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知行不合一。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弱化了感恩教育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存在误区。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现在的学生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补偿心理过重,总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今后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向行动,无形之中就弱化了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父母不是按照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塑造和培养子女,而是过分注重自己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希望子女的学习成绩好,从不让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子女回报,忽略了对子女进行做人的教育。过多的呵护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这就形成了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心态,他们只要别人爱自己,却不懂得关心别人。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疏忽了感恩教育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育的过程是让收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等使社会出现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现象。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实用主义的判断标准,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等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在职业价值上,价值取向趋于自我化,存在自我本位倾向,对自身利益的重视程度过高;职业价值目标具有较强的利已倾向和功利化色彩;在职业评价与选择上,呈现出自我主体性和社会客观性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现象。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感恩意识淡薄,依赖思想、享乐思想严重。大多数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艰苦环境的磨练,感知不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抱怨父母和社会为他们做得不够。与之相反。他们从不反省自己为父母和社会又奉献了多少。

五、感恩文化的断层

“文革”时期对人道主义的无情批判使得中国文化断裂,封建礼教没有了,合理的家庭文化也迷失了。再有,“施恩不言谢”的思想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浸蚀着中国民众。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子女,自身不辞辛劳。为此搭上青春和健康也毫无怨言,并不要求孩子定下什么契约与誓言。在他们眼里,为孩子付出是自己的责任。而孩子们是否反哺则是孩子的良心问题。如此单方面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会导致感恩之心的淡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社会那种对皇帝、上级的“愚忠”,对父母绝对服从的“愚孝”,已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并逐渐消亡。“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也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又尚未完全确立。在这新旧交替时期,许多学生开始迷茫起来,“在理想上,人们并未真正彻底地放弃儒家伦理道德,但又深感儒家伦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希望建立一种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伦理道德;在行为上,面对已经变化了是世界,大多数人既不能也无法继续墨守儒家伦理道德的成规。又不知道应该遵循何种新的伦理道德一规范自身和他人的行为。从而陷入了矛盾与迷惑中。”针对突如其来的事实,一套公正、合理而又成熟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尚未形成,失去了规范体系制约下的欲望、动机以及本能等无限制的夸大和膨胀。

六、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压缩了感恩教育的空间

现代社会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为载体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环境自身具有的特殊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积淀和巩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把大量信息,包括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方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其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发展的商业化趋势,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不可控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垃圾场,网络上渲染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庸俗的网聊较为普遍,大学生们不能以较强的批判和道德自律意识来对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利弊共存。根据相关调查,83.5%的同学看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许多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会的不是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而是如何去追逐私利、满足私欲。同时,新时期正处于转型期,大众传媒等各种新事物一起进发。各种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交互呈现。如虚拟网络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大学生们宝贵的时光和精力,一个人如果过多地与网络打交道,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就会导致有感情的人际交往的减少,提不起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从而对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亲情丢失和感情淡漠,客观上也促使了公众的极端个人主义与自利行为,从而在无形之中压缩了感恩教育的空间。

责任编辑 刘金旭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3篇

鲅鱼圈区盐场小学

洪树增 2017年6月

学习禁烟主题班会心得体会

为了我们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使我们的家乡鲅鱼圈更加美丽可爱,我们学校组织召开了禁烟主题班会。

通过这次班会的学习,我的体会很多。吸烟的现象在现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了,在几乎所有的场所都能看到烟迷正吸着烟.然而只要你留心去观察,很多场所的墙壁上挂着禁烟的标志,而人们却视而不见,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青少年中间。

吸烟是一种享受,不吸者难以领会到的一种发泄和享受的行为.但吸烟无可否认是对人不好的,通过这次班会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吸烟而危害到人健康的真实例子,如孕妇吸烟,不但损害到自己的健康,而更重要的是间接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发育,还有一些更可叹可悲的便是父母中一个因染上癌症,致使孩童失去正常的照顾,导致误入歧途,最后一种便是吸烟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直接损害到市民的健康,因而吸烟不但影响到自己,而且也损到他人. 老师告诉我们:现在鲅鱼圈区政府正大力推行反吸烟运动,举办有关反吸烟运动的项目,在大厦这样的商业街附近派发小册子,还有区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介也大力提倡反吸烟,形成一种反烟风气,民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到那时吸烟者因受到指责,定可戒烟。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4篇

心得一:三问四观学习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固若金汤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群众线路三问四观,具体为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和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核心题目为指导,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为目的,继而发扬良好作风,把人民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下面围绕三问四观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心得。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因此,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组织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

论,就是为了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切实增强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打牢了反四风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摆在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搞好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首先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任何一个党员、一个领导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这些,作为共产党员,是需要时刻记在心头上的。三问群众在心中的地位、与群众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作为人民群众政党的理想信念,时刻端正宗旨观念。我们是人民的政党,我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这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开展三问对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们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我们要坚持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 正确树立四观,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强

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

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的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站在

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以艰苦奋斗、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虔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为国家而献身。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马克思主义以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气力。中国我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获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绩,一个根本缘由,就在于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为党提供了不竭的聪明和气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牢固建立群众观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各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谈承诺、谈打算、谈工作。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要摆正心态,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感恩。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建设我们公司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心得二:三问四观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学习和讨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及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的三问四观的学习活动后,切实的发现群众不是空洞虚无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因工作岗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群众的外延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群众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

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为主要内容的四观思想的大讨论,是我们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五好干部怎么做、转型跨越怎么干的专题讨论活动,认真思考我是谁,我的工作是什么,我为了谁工作,我应该怎样干好工作四个问题,不断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戒除自身庸懒散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一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

为了谁?或许大家都明白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我个人认为,如何为才是关键。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如果是蜻蜓点

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

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坚持到底才是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切依靠群众。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把握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因此,我认为,

调整一下三个谁的语序,可能很有必要。我是谁?要解决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与人民青年站之间的位置,端正工作态度的问题。如果连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清楚,而去大谈为了谁,依靠谁,我个人认为,无论说得多漂亮,谈得多深刻,那也不过是空谈,甚至是无稽之谈。

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之一就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但欲望使人堕落,野心使人疯狂,不排除个别人为了所谓的政治光环,政治前途,为达到某种目的,投机混进党组织,也不排除少数同志入党动机是纯洁的,但成为共产党员后,放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腐化堕落,最终站在党,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锤炼党性,纯洁思想,提高修养,才能摆正位置,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也才能做到临财不贪,临色不乱,临危不惧。

我是谁,我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也可以理解为在国家机关行履行教育职责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国家赋

予教师教书育人的公权,教师一地要将这些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教育好,培养好,不仅仅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群众幸福安康,而绝不允许利用公权,凌驾于群众之上,耀武扬威,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我是谁?我是共产党员!我就应该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使命,就应该摆正我和我所服务群众之间的关系,就应该不辱共产党员的形象。我是谁?我所在岗位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组织的信任和肯定;是公权,而不是私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对人民教育事业负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秉公用权,并充分而正确地利用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殚精竭虑为所服务的群众,排忧解难,谋得福祉。职务越高,不是意味着地位越高,而是意味着我们服务群众的责任越大,服务群众的义务更多。只有正确看待权力,才能正确秉公使用权力,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真正信任群众,才能真正依靠群众,从而集中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才不辱共产党员的

神圣称号,才不辱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经过对三问四观的学习和讨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活

动,我校集中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思想认识、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等。我校各股室结合岗位实际,围绕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灵璧县情是什么、灵璧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谈承诺、谈打算、谈工作,在全校掀起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学习活动。

为使自己能适应繁杂工作,我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特别注意三方面的学习。一是自觉坚持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单位组织的学习,能认真思考,积极参加中心学习活动安排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认识,二是努力坚持时事政策的学习。及时认真地了解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意图,把握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三是尽力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之余,尽力抽空坚持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经济知识,借自己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心得三:三问四观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立党之本。

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回顾历史,每当党的事业面临重大挑战,每当中国的前途命运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关头,总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三、我是谁我是窗口的工作人员。窗口是政府机关直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重要平台,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沟通和交流的重任,还被赋予了展示机关形象的光荣职责,我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所在岗位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组织的信任和肯定,是公器,而不是私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对人民负责,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秉公用权并充分而正确地利用所在岗位的职责权限,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谋得福祉。

总之,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成亲人。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始终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激之情,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民群众;要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真

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所想,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动力和方案,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的精神,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四观是什么?即世界观、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

世界观是总开关。它从根本上指明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提供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铸造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坚持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是我党的立身之基、处世之本。

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两点。一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民生小事;二要处理好每一桩事关群众的业务件,包括小事的咨询和答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找准定位,明确角色,以服务的形象面向人民群众。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正确履行职责,展

现小窗口大服务的新形象。

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政党,对权力观有着不同的认识。毛主席说过,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也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为人民办实事、求实效、解难题,是我们的工作所在,也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事业观就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其核心在于明了何为事业,为谁干事。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三问四观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只有真正搞清楚三问,才能树立好四观。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上回答好三问四观,而且要在实践上把握好三问四观。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干群鱼水情意识,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时时处处警醒自己,时时处处摆正位置,时时处处替群众着想,时时处处造福人民群众。

篇二:四观三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四观三问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党员干部应该对照伟人、对照模范、对照历史、对照党章、对照人民要求三问四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认真思考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三问,定准位置、找准方向、选准路子,端正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这四观,真正为人民谋好利、为群众谋好福。 端正四观,需要反思 三问。 我是谁?定好位。孙中山说过我不是皇帝,我是人民的公仆。毛泽东曾生动比喻人民群众是水,共产党是鱼。水可以没有鱼,但鱼不能没有水。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任何一个党员干部,不论地位高低、岗位各异,都应该牢记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不应居于民上、为民父母,而应乐于充当人民公仆,植根于民,服务于民。 为了谁?找好向。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简明准确地回答了我们党和每一个共产党人为了谁?的问题。

篇三: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张星学校小学部 姜婵娟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经3年,在这3年里,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喜怒哀乐。上师范的时候,每个人脑子

里都装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个观点,也想过一定要当一个好老师,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很快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想做个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我们还不知道,好老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韩愈在《师说》中就有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一个很好的注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教师如果还只有一桶水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只有自己学得多了,给予学生的才更多。我认为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时俱进,为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把好上课关,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但是,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因为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记得给我们进行岗前培训的老师曾说过要做一个让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我想这个度恐怕没有谁能掌握好。有人认为“严师出高徒”,你只有对学生严厉,他们才会听话,才会有好成绩。确实,如果这样做,最起码可以达到一个目的了,那就是让学生怕,同时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产生了,我想如果一个老师让学生一见到就害怕,那么他们对你的尊敬也就荡然无存

了。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想亲近,想把心里话不由自主地告诉他。我觉得好老师一定是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关爱孩子,把爱融入教学。善于发掘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出创造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关怀呵护的举止,一声无意的激励的话语,都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是那样值得我们赞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要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要把自己心中的阳光带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光芒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觉

得自己在关爱学生上做得不好,从没有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把爱带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学生成为我的骄傲。

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

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

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

作用。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爱的雨露洒向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摆脱困境,完善自我。

也许教师这个职业在别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钱少,还没有前途,所以曾经也有些老师不甘于平凡贫穷而重新选择职业。我为自己是老师而自豪,当别人知道我是老师时,也会流露出羡慕敬佩之情,因为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可不是其他人能得到的。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才是伟大的。当我们抱怨工资少待遇差时,看看四川“天梯小学”的夫妻教师李桂林、陆建芬吧,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坚守19年呢?是那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打动了他们,是那里的一切感动了他们。他们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心里一心想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将来走出那个闭塞的大山,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那些孩子们,让孩子们在师爱的沐浴中快乐的成长。他们感动了中国人,更感动着我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我们教师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叶

圣陶先生“千教万教,认真求真,千教万教学做真人”说的是教师的追求是一个真实。让我们大家一起向这同一方向共同努力,都能成为学校“师德”标兵。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篇四:四观四问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一:四观四问学习心得体会

3月6日,我们安监局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局会议室召开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 经过一周的集中学习,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活动,我局集中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思想认识、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等。我局各股室结合岗位实际,围绕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灵璧县情是什么、灵璧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谈承诺、谈打算、谈工

作,在全局掀起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学习活动。全局党员干部交流探讨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思考体会和意见建议。通过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的开展,使我对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有了很深的感触,总的收获和体会有这几个方面:

一、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为使自己能适应繁杂工作,我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特别注意三方面的学习。一是自觉坚持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单位组织的学习,能认真思考,积极参加中心学习活动安排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认识,二是努力坚持时事政策的学习。

及时认真地了解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意图,把握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三是尽力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之余,尽力抽空坚持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经济知识,借自己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形象

多年来,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员,一言一行代表代表着

政府的形象。始终坚持对自己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时常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深入实际,贴近群众,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贯彻落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标准的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各项目标任务。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用工作时间休闲玩耍,不做影响团结的事,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不做有损党员形象和国家利益的事。

回顾多年来的工作历程,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负责的工作,在上发通知后,跟踪督查少,督查不到位;二是自学上还抓得不够,思想解放不够,没有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知识更新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加以改进。

心得二:四观四问学习心得体会

四观,即群众观、权力观、价值观、事业观;四问,即浑源中学校情是什么?浑源中学发展

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该怎么干?

在工作细节中践行群众路线,从点滴小事做到厉行节约。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敢想敢干做好本职工作。群众观方面要深入群众,查民情、解民忧;权力观方面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依法依规,立足岗位,身体力行,服务人民;价值观方面正确看待金钱,阳光心态

生活工作。在其位谋其政,在相应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

群众观作为党员干部的人生观这种提法是第一次,俗语说,人在低位谋自己,人在高位谋全局,群众往往谋自己发展,我们是基层党员干部却要谋全局。发展方面,要看到浑源中学的内力和外力。发展方面,问计于民,智慧在民间;问需于民,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一是要认清群众的内涵,群众不是指个别群众,是指最广大的群众,开展工作不可能让每一个群众满意。二是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高于群众,具体工作中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更多要引领群众、组织群众,须知群众与英雄共同创造历史,不可机械地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体现群众观,我党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权力观,能为群众服务说明我们手中握有权利,要珍惜用好这份权利。事业观,做事有职业就有事业,每个人角色不同、分工不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干事业。价值观,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事干好就是实现价值的方式。宏观,工作是为全人类的进步而贡献力量;中观,工作是为祖国奉献力量;微观,工作是全校师生谋福利;微微观,工作是在养家糊口,维护家庭。

开展四观四问学习,有利于达成共识、开拓思维、凝聚力量。我希望通过这次四观四问的学习讨论,结合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心得三:四观四问学习心得体会

3月20日,我校按照区教体校埇教党【2】号文件《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学校大办公室召开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经过集中学习,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教育活动,我校集中开展讨论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思想认识、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等。我校教师结合岗位实际,围绕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埇桥(教育)区情是什么、埇桥(教育)发展靠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谈承诺、谈打算、谈工作,在全校掀起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教育学习活动。全校党员干部交流探讨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思考体会和意见建议。通过四观四问专题讨论会的开展,使我校教师对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价值观有了很深的感触,总的收获和体会有这几个方面:

一、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为使老师能适应繁杂工作,我校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以自学为主,在学习中学校特别注意三方面的学习。一是自觉坚持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单位组织的学习,要能认真思考,积极参加中

心校安排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基本

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认识,二是努力坚持时事政策的学习。及时认真地了解把握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意图,把握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三是尽力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之余,尽力抽空坚持努力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和经济知识,借自己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应变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形象

始终不忘自己是党员,一言一行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始终坚持对自己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时常做到自警、自省、自励,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深入学生,贴近群众,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贯彻落实为学校和学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的工作思路和各项目标任务。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不用工作时间休闲玩耍,不做影响团结的事,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不做有损党员形象和国家利益的事。

回顾多日来的学习讨论活动,虽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在某些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负责的工作,跟踪督查少,督查不到位;二是自学上还抓得不够,思想解放不够,应督促教师充分利用休息时间进

行知识更新积累。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加以改进。

篇五:三问四观心得体会范文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范文一: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

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 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三问四观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

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

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建设西部中心镇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范文二: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托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固若金汤。

习近平

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群众线路三问源自为民四观,具体为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和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核心题目为指导,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为目的,继而发扬良好作风,把人民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下面围绕三问四观谈谈个人粗浅的熟悉。

为了谁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

说道为了谁不知道大家还能否想起当年那首脍炙人口的红歌《为了谁》,歌中唱道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回。那现在又是为了谁?答案是为人民,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承载了我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我党人的

生命力,是我党人的宝贝。历史告知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独有的政治上风;现实警省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时刻牢记我们从事的事业、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终究目的是为了群众居住安全、舒适、生活幸福、康乐,而不是为了自己工作有地位,收进有保障,更不是为了自己办事能方便,亲戚朋友能谋到好处。所以弄清为了谁,就可以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

依托谁找到工作的气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聪明和气力。不论是党员还是非党员,都来自群众,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更是由于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才使得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顺利,未将工作变成空谈不切实际,也使我们找到工作的气力源泉。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正是对依托谁这一题目做了一个完善的诠释。

我是谁掌控自己的正确定位。

对我而言,我是一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职员,一位入党积极份子,但一样是一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当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看。才能更好的依托和服务人民群众。只有正确的熟悉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了,才可以掌控自己的正确定位。

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这三个看似独立又密不可分的题目,正是以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四观作为政治思想,从而具体实践的真实体现。

世界观体现思想的总价值

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的正确与否提现了思想总价值的高低。正确的世界观有助于发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毁了前程。比如说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所以我们应当要善于应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而坚定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观点、方法,给本身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考核党员的双刃剑

自古帝王,都意味了至高无尚的权利。可是作为我党员,不可相比帝王。由于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建立正确的权利观更是进步党的执政能力和解决干部队伍中突出题目的迫切需要。

应当说,我们的尽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利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殚精竭虑,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好公仆;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利,有的把权利当作取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有的把权利当作个人青云直上、光宗耀祖的途径;有的把权利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乃至把权

利作为对个他人效忠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利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利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乃至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只有充分利用好权利观这把双刃剑,才能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有道是百姓谁不爱好官?

事业观留给后人的点滴事

古云: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 事业观是世界观的一部份。马克思主义事业观,就是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建立忠于党的事业的观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团干部的身份,以优秀青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事业,从党的利益动身对待工作,以艰苦奋斗、敬业、勤业、创业、精业的精神,虔诚于党的事业,立足本职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和为国家而献身。 ***同道曾指出:一个人假如只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绝不保存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干,这样的人生才是成心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党员干部,想干事业,就得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群众观评价党员的得与失

马克思主义以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

众不但是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气力。中国我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获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绩,一个根本缘由,就在于党始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人民群众为党提供了不竭的聪明和气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牢固建立群众观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价一个干部的好坏,就看他是不是紧密联系群众,牢固建立党的群众观点,绝不动摇地相信和依托群众,善于化解群众中的不良情绪,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线路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的根本根据,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作为我党员就要牢固建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四观相互联系,互为一体,只有充分理解三问四观才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位海洋环境工作者能为发展蓝色半岛经济区的xx,而尽自己的一份气力,不正是很好的体现了三问四观精神么?最后用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同道任职河南时的三句座右铭与大家共勉:常怀感激之情,常抱进取之心,常存畏敬之念。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范文三: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说实话,能够坐下来、沉下心,正儿八经、原原本本地学点理论,这些年来在本人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

段革命家有关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本人的思想也有所触动,虽然还远没有达到触及灵魂的地步,但感触也不少。

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上的认识问题,很有必要。如果这是一份考卷,要求作一篇纸面文章,相信绝大多数机关干部都能够答出一份优秀卷。本人没有多少理论水平,这次讨论,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谈一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按本人比较狭义的理解,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遍党员机关干部来讲,主要应该是解决好自我认识、职业态度和处世原则问题,也就是如何清醒地看待自己、如何理性地对待工作、如何正确处理好与他人、同事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人要有自知自明,清醒地知道我是谁,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作为机关干部,受党教育多年,显然知道三问从政治层面上回答,应当是我是人民的公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本人认为,一名普通机关干部,虽然有可能在思想境界上没有达到人民公仆的高度,但也应当在心中时刻装着一杆称,这杆称当然是用来称量自己的,应经常在心中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估摸一下自己到底能吃几碗米干饭。经常称一称,就不会忘乎所以,不会产生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也不会让我们

的孩子闹出我爹是李刚之类的黑色幽默。称的准了,你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才能在家庭、单位、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我是谁,我们都只不过是,一个承担着家庭、社会双重责任和压力的小角色而已。 要有一个好的职业态度,即使不能完全做到兢兢业业公而忘私投入工作,起码也应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机关干部,公务员,说穿了、说的层次低一点,也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这份职业比较稳定,有一份不薄的收入,只要是要求不高,养家糊口绰绰

有余;还有不低的令不少平头百姓羡慕的社会地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也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曾经不知道在哪儿看到过一个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是,公务员的幸福指数比较高。所以,我们要惜福,懂得珍惜这份职业。曾经有一次在机关班车上和同事抬杠,有的感觉对比物价的上涨速度,现在公务员的收入低了,我说不低呀,应该是社会平均水平以上,属于上三分之一的人群收入。别说不低,就是真低了,在现有的收入水平上再砍掉一千元钱,我也不会、不敢辞职。我现在拿党给的工资四千六百多元,听说这次调工资,将拿到近五千元,砍掉一千,也是接近四千元,我这个岁数,这点能力和水平,想在社会上找到收入四千元的职业,绝对不容易,很难。不仅是我,大家可以扪心自问,有几个敢辞的这确实是本人的真实想法。我的同学、朋友、过去的

同事,也有出去挣大钱的,有时也羡慕,但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也确实没有付出像他们那么多的汗水和心智。只有懂得珍惜了,才能解决好事业观、权力观问题,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也就是说,只有懂得珍惜,才会想干事,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会能干事,勤于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勇于担当、敢作敢为;也只有懂得珍惜,才能干成事,工作起来有目标追求、有进步提升;才能守住底线,不为名利浮华所累,自觉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最终不出事。 要有正确的处世态度,处理好与他人、同事和群众的关系。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学人之长,容人之短,善于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才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活得幸福快乐。在树立群众观上,实实在在的说,我们这个部门、特别是我们监狱科直接接触群众的机会不多,接触群众主要是通过信访渠道。对待群众,可能我们做不到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但也绝不要把群众当下人。要理解群众,体谅群众。多做换位思考,理解普通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处境,体谅他们的难处。要亲近群众,融入群众。我们本身就是群众中的一员,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句话,据了解,这可能是旧社会南阳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

方全靠一官。古人尚且如此强调为官之道,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把亲近群众、融入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之本。要信任群众,尊重群众。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一言一行上去伤害群众的感情。面对群众,我们不能有怕的思想,我们本来就没有做过令自己害怕、被群众揪住尾巴或者把柄的事情嘛,别见了群众跟见了自己领导似的,跟老鼠拜见猫似的,不怕但也绝不应该故意做姿态、端架子,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好像真张嘴就能吞下天似的。到机关来说事、求助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求都很低,本来他们就是硬着头皮进来的,往往是,我们给句好话就行,给个笑脸就行,把理说通就行。我们要做的往往只是动动嘴、说说理而已,跑跑腿调查调查、动动脑协调协调就把工作做好了。和平年代的群众工作,不需要我们去流血流汗、伤筋动骨,只要我们凭着良心去做、凭着公心去做、凭着耐心去做,就会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开展大讨论,解决三问四观问题,我认为对本人来讲,大实话就是:说应说的,做该做的,拿党给的,收获的必定是正当付出所得的。

篇六: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邴强 总书记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

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 “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

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

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

动与推动建设西部中心镇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镇的进一步发展。 观里镇财政所

篇七: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邴强

总书记在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为了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为了保证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那么我们必须牢牢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政治优势。

开展三问四观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

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古语中的 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总书记说得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

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做善于服务的优秀标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认清依靠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的唯物主义观点,才能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一定要牢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把权力看做责任、压力和重托,筑牢思想防线,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利。

树牢正确的事业观,做富有朝气社会栋梁。树牢正确的事业观要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期盼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刻反思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想事干事、用心做事,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精神松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的现象。

树牢正确的群众观,做用心服务的人民公仆。我们要牢记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要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牢正确的群众观;要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把人民群众当父母,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

把握好三问四观,对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以此次学习讨论为抓手,积极推动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

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自觉地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建设西部中心镇有机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我镇的进一步发展。

篇八:三问四观大讨论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大讨论心得体会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积极参加“三问四观”学习讨论,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下面,围绕对“三问四观”问题的学习理解,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为了谁?”就是应该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要为人民服务,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靠谁?”就是找到工作的气力源泉,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是谁?” 就是要掌控自己的正确定位,对我而言,我是一名身为党员的人民教师,但一样也是一位人民群众,只有置身于工作和学习中,才能更好的依托和服务人民群众。只有正确的熟悉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才可以掌控自己的正确定位,才能更好服务于广大师生。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 那么如何将“三问四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人民教师,

1、要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告诉学生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养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坚强

意志。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做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2、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

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3、从小事做起。慎微,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态度,面对小事不马虎,走群众路线,要从小事着手、从小事着眼。第一 ,要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一身正气,要突出“为人师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第二,坚持学习与实践。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还要富有教学经验。而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应该做到坚持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水平。第三,要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体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的真谛;只有热忱的爱每个孩子,让他们的全部素质都得到提高,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第四,热爱每

一个孩子,不只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做人,还要关爱他,时时刻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集体中健康的成长。

只有充分理解“三问四观”才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将的按照群众路线教育方针继续不断学习,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气力,很好的体现“三问四观”精神。

篇九:“三问四观”学习心得

“三问四观”学习心得

总书记说过“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托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固若金汤。”从群众路线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知道:群众线路是我们党的根本线路,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群众线路“三问”源自为民“四观”,具体为“我是谁、为了谁、依托谁”和“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核心题目为指导,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为目的,继而发扬良好作风,把人民群众牢牢凝聚在一起。下面围绕“三问四观”结合我校的要求和自身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牢牢把准“为了谁”——坚定我们前进的灯塔。说到“为了谁”不知道大家还能否记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现在又是为了

谁答案是为人民,为人民服务。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理念,承载了我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我党人的生命力,是我党人的宝贝。历史告知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独有的政治上风;现实和历史警省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时刻牢记我们从事的事业、工作是履行政府职责,终究目的是为了群众居住安全、舒适、生活幸福、康乐,而不是为了自己工作有地位,收进有保障,更不是为了自己办事能方便,亲戚朋友能谋到好处。所以弄清“为了谁”,就可以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第二、寻找真正的主体力量“依托谁”——找到工作的主体。“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聪明和气力”。这是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的。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也不论是干部或者群众,都来自群众,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相当好建设过程中,正是由于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才使得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顺利,未将工作变成空谈不切实际,也使我们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正是对“依托谁”这一题目做了一个完善的诠释,也为党的宗旨做了一个注脚。

第三、清晰定位“我是谁”——掌控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我而言,我是一位战斗在一线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这是我的根本身份;其次再是我是为老师服务的基层农村学校的一名最求上进的校长;还是一位积极的党务活动积极分子,最根本的身份还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只有置身人民群众当中、置身于教师这一特出的群体之中,才能了解老师的疾苦、所需和愿看;才能更好的依托老师和服务老师。只有正确的熟悉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才可以掌控自己的正确定位。

“为了谁,依托谁,我是谁”这三个看似独立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题目,正是以“世界观、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四观作为政治思想,从而具体实践的真实体现。

一、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它体现了我们思想的总价值。一说到“世界观”,我们都觉得很熟悉,它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世界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树立辩证

唯物主义世界观,可以指导人们进行正确的实践,帮助人们更加卓有成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理清“权利观”——这是印证党员干部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尺。 权力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观是观察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最具体的窗口。在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中,利益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就有什么样的地位观、权力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如果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就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甚至会导致滥用权力。因此,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解决好利益观问题,才能解决好地位观、权力观的问题,真正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第三、念好“事业观”——一心一意做事业。事业观:《易坤》曰:“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疏》曰:“所营谓之事,事成谓之业。”这是词源对事业这一词汇来源的阐述,并解释为人的成就。事业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所谓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事业观是在人生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事业目的和意义的

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事业。因此活着的人都有对事业的看法,所以人人都有事业观。 事业观是制约着事业的方向和发展,决定着一个人成功的事业标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事业目的、事业态度、事业价值三个部分体现出来。

事业观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事业道路。

事业观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事业态度。

事业观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事业价值标准。

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绝不保存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干,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党员干部,想干事业,就得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经得起群众和时间的检验。

第四、落实“群众观”——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它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

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以上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有机整体。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工作路线,执法为民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宗旨。刘少奇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他的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在我们学校脚踏实地、见微知著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四观”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理解“三问四观”才能在打造百年名校的过程中,在提升和淬炼“大秦”精神中发挥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位一线的普通物理教师能为发展大秦家的教育事业,

而尽自己的一份气力,不正是很好的体现了“三问四观”精神吗作为一名为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和生活服务的普通校长,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正是体现了代表广大一线教师的利益?让“三问四观”在大秦精神中不断地升华吗?

路少启

篇十: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三问四观心得体会

群众路线“三问”源自为民“四观”,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目的就是要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继而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因此,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下面,围绕对“三问四观”问题的学习理解,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尚缺乏明确的评价指导, 于是称赞与反对之声并起, 一时间教师在应用媒体教学时无所适从。笔者以为, 既然媒体被应用到教学中, 那么媒体评价必然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而评价教学最重要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支持。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指导性理论之一,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理论的最大分歧就在于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因此评价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应该看是服务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对多媒体教学的评价可以解释为服务学习的成效, 因此就需要围绕上述四个基本要素来判断。

1 关于“情境”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因此具体经验和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获得学习所必需的具体经验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或者由于时空限制使许多具体经验无法获取。此时应用教学媒体可以克服这一困难, 因为教学媒体所提供的“替代的经验”, 是学习者方便地获取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因此评价以多媒体技术对于学习的支持效果时必须判断是否发挥媒体的简化、纯化和突出作用, 不至于使学习者陷于真实事物的复杂性之中;是否能够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和主要环节, 减少、排除无关信息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是否能够使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获得同现实较为一致的经验;是否真正帮助学生利用教学媒体获得具体经验, 对学习者的认知建构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关于“协作”与“交流”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每个人都在建构世界, 而每个人建构的世界是不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达成共识, 就是从协商对话中获得共识。“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因此笔者以为协作与交流密不可分这里将“协作”与“交流”放在一起讨论。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教学中的协作、交流既存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 也存在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要保证充分的协作、交流必须要创设相应的条件和环境, 利用用媒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这里对与媒体的评价实际上是作为一种交互工具, 是学习者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一种认知工具。对媒体的应用要重视其作为学习者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的工具的作用, 保证并促进学习者与外界的交互, 并最终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

所以在评价作为认知工具的媒体应用时要考虑, 使用过程中学习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创设的学习环境是不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可以提供丰富的情境性信息资源, 提供高度真实的模拟学习环境;是否提示交流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 学生和媒体之间的交流, 并形成通畅的渠道而不至于产生阻滞作用;更重要的还要考虑, 实现人机对话的方式是否有助于教与学中的情感交流。

3 关于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维果茨基认为知识的建构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所以意义建构的关键在于最近发展区的确定。只有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够使学生深入探索事物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而不仅仅满足于记忆教师所讲的内容, 实现真正的意义建构。

从意义建构的角度来看, 来看应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符合学生需要的, 也就是说, 首先媒体所呈现的内容必须是学生熟悉的即符合学生已经达到发展水平, 其次通过媒体还要展现出学生期望达到的发展水平。媒体应用所起的作用就应该是学生原有的“图式”与新建立的“图式”之间的桥梁作用, 因此评价必须以能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为依据, 即要看学习者是否可以在媒体创设的环境中运用自己的先前经验对问题进行尝试性地解决, 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媒体是否依据学生的已知经验, 提示了认知性的知识, 形成合理的最近发展区;媒体使用过程中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条件。如此媒体的使用才真正符合学生学的需要, 真正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

以上仅仅是个人浅显的思考尚不构成系统, 以个人经验来看。现今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大都在为教师的教服务, 大都在辅助教师讲解陈述性的知识, 而没有从深层次去考虑媒体与学生学的关系, 仅仅是凭教师的想象去预设学生“应该如何学”。仅有少数展现程序性知识的媒体教学设计真正符合学生建构知识的需求。所以, 多媒体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是迫切的也是需要系统研究的, 尤其要在正确的学习理论指导下, 方能使多媒体教学渐行渐近。

摘要:教师对于媒体的理论认识要能跟上教学实践中媒体应用的发展, 在科学的媒体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媒体的辅助作用。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出发, 依照“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不同要求, 论述了媒体作为认知工具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以如何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作为评价教学的基础。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6篇

1 以概念原型和命题背景激发对数学本质的兴趣

数学虽然抽象, 但它反映的是现实世界具体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数学概念原型和命题背景缘于丰富的现实生活, 许多本身都带着动人有趣的真实故事, 让学生知道这些,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和命题的认识, 更让学生懂得数学原来就存于朴实的生活中, 发端于平常人的历史里, 离我们很近, 激发他们的原始兴趣和对数学本质的认知, 产生对数学的重视。

例如, 笔者在教概率的内容时,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概率论产生的背景。三四百年前, 在许多欧洲国家, 贵族盛行赌博之风。掷骰子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赌博方式。有的参赌者想:如果同时掷两颗骰子, “点数之和为9”与“点数之和为10”, 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又有人提出“分赌注问题”, 两个人决定赌若干局, 事先约定谁先赢得5局便算赢家, 结果在一个人赢3局, 另一人赢4局时因故终止赌博, 应如何分赌本?诸如此类需要计算可能性大小的赌博问题提出了不少, 当时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费尔马, 荷兰科学家惠更斯, 以及他们之后的瑞士数学家族——贝努利家族的几位成员,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推广, 从而产生了概率论。现在, 概率论与以它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科一起, 在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 军事科学及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又如, 在讲极限的概念时, 笔者就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的“割圆术”, 在圆内作内接正多边形, 无论其边数是多少, 只要是有限的, 则它的周长永远不会等于这个圆的周长, 但随着边数n的增大, 正多边形的周长将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 而当n→∞时, 正多边形的周长将无限趋向于圆的周长。

2 以实际生活应用带来对数学功用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实际、并运用于实际, 职高生往往认为“数学没有用, 不学同样找到好工作”, 把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形象的告诉他们, 使其领会数学的知识价值和应用价值, 产生对数学功用的兴趣和认知。

数学在其它各学科、各专业中存在广泛的运用。例如, 会计专业中的收入、成本、利润、单利、复利、年金终值、分期付款等都是以数学为基础;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更是不言而喻, 网络、软件开发等信息界的精英, 大都是数学出身, 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开发不仅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为基础, 而且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离开数学是不可能的;“机械制图”中, 空间几何的平面、立体、三维视图以及投影和交线的知识需要经常用到;“半导体技术”需要用到许多空间几何作图, 微积分, 函数论, 概率论的知识;在“脉冲技术”中, 函数、极限都会被用到;在现代通信中, 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 如概率, 微积分以及极限论等等。用抽象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如演绎方法, 亦即演绎推理证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一些命题, 如哲学上, 研究一些永恒的话题, 诸如生与死等, 这些课题是无法用简单归纳 (反复试验法) , 类比推理来研究的, 只能求助于数学方法——演绎推理。

3 以丰富的素材激发对数学文化的兴趣

3.1 利用数学史料, 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数学发展史上, 中国对数学科学作出过巨大贡献, 我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一直居于世界先进行列。结合数学内容, 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我国数学家的辉煌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 讲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时, 我给学生介绍, 北宋人贾宪约在1050年首先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 即“开方作法本源图”, 用于进行高次开方运算, 1261年,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记载并保存了这幅图, 故称之为杨辉三角。杨辉在引用了这幅图后特意说明:“贾宪用此术”, 所以过去我国数学界把这幅图称为“杨辉三角”, 实际应该称为“贾宪三角”。这样一种二项式系数的展开规律, 在西方数学史上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形”, 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654年所著的书中给出的, 但与贾宪的这个图相比, 已经晚了几百年。

3.2 借助数学材料演绎唯物辩证法, 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

中学数学本身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题材, 例如, 讲到函数与函数值、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学归纳法、赋值法等内容时, 我就给学生提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原理;讲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二次曲线等内容时, 就提到运动变化的观点;讲到函数与反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微分与积分等内容时, 就提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讲到复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概念等内容时, 就提到发展的观点;讲到极限、无穷小量、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等内容时, 就给学生灌输量变与质变原理……同时, 还结合解题, 给学生渗透运动与静止的原理、普遍联系原理等唯物辩证法思想。

4 结语

职业高中的数学教育, 要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数学教育, 应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考虑职高学生的思想状况, 心理特点。强调应用性和思想人文性, 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 化育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的进取精神。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即单调而又丰富, 它的背后蕴藏着故事、文化和美, 它的触角延伸到天文地理, 工作生活, 方方面面。教学中利用数学的这一特点激发职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正认知, 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提高数学水平乃至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兴趣引导正确的认知, 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成效。数学的本质是具体生动的, 数学应用的方方面面就在生活中间, 数学的人文丰富多彩, 职高数学教学中以此点燃职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改变错误、消极的认知,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兴趣与认知,职高生,数学学习观

参考文献

[1] 唐春.职高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办法[J].成都教育, 2001 (10) .

[2] 周龙军.对中职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4) .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7.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公路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