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项目总结范文

2023-09-20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智慧教学平台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智慧教学模式为背景构建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评价四个阶段优化《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为师生以及校企合作建立良性互动做出初步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促进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形成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景观设计》课程从传统教学到混合式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景观设计;应用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5-0042-02

为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号召,高校均进行综合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工赋能下高校的教学改革与模式创新,加速高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技术与高校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度融合。而线上教学平台的多元化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为线上线下模式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高校开展智能教室建设、智能教育素养提升行动、教师智能化发展实验室建设和教师大数据建设行动四大方面,大大增加了线下师生主体的情感交流。而《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专业景观方向的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希望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智慧教学+智慧服务+智慧园区”的整体布局。

1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高校逐步开展线上教育,大部分线上教育采取线上直播,并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超星、网易公开课等,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既增加了师资可选择的范围,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的进度进行定量与定性化学习。但同时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直观的线下交流,对于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懈怠。

线下传统教育模式,即以老师为主导进行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反反复复使用同一本教材,缺乏与时俱进,对于专业的认知性容易产生局限。但是老师可以直观的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刻与学生进行沟通。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线上智慧云端,增加课上、课下的参与感。智慧教室是指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从而实现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其利用网络技术达到学习资源共享,并构建全国高校网络体系。

2《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景观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以《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设计》、《景观设计原理》等前置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围绕《景观设计》核心課程,让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能力课程融会贯通,运用在核心课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观设计实践的项目准备、项目策划、项目详细设计等综合职业技能,达到景观设计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教学目标。

当前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繁多,涉及范围广,如文化广场、特色公园、街头绿地、滨江公园、居住区景观等,每个类型的划分,均需要展开进行表述。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及资源的不充足等问题,无法达到课程预想的效果,课程的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快速发展。实践性较弱也是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案例中,中间的衔接性较弱。往往课程教学结束后,对于课程的评价结果也缺乏反馈,对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依然未知。如在授课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往往会忽视学生课下学习的组织,应调整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加强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组织联系,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因此,尝试将混合教学模式引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可以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意义

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入信息化教学、自主教学平台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利用线上平台可以实现跨专业学科交流,教师团队得以融合,整合了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除了学生之外,参加课程的教师构成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背景的不同,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发挥多方面的引导作用,并通过多元知识和经验的融入,利于教学革新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线上平台加大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且情景化教学也使高校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设计的实践性,课堂上的设计练习由浅入深,由虚拟项目向真实项目过度,保持与产业化和专业化的紧密联系。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图1),丰富了教学方式,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过程更加完善。

4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文章对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将以师生双主体为导向,结合智慧教学平台和线下智慧教室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创建好教学班级和课程名称,将课程大纲、授课计划表、课程资源提前上传到智慧教学平台。如将优秀的中外景观案例、教学课件以及提前录制的微课小视频提前上传智慧平台课堂实录,在视频中可以穿插小练习。在课前提前开一个课程讨论组,将该课程任务书发布于平台,让学生分享在课程中的疑惑及心得,便于和学生进行互动,消除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盲目性和未知性。

在课中教学阶段,可以通过线上智慧平台监测学生的出勤率,使课堂签到时间大大缩短。在线下教学过程中以智慧教室和情景化教学为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学习和应用中,学生面临一系列项目和工作中的问题,他们需要识别、掌握、应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它们,并反思自己的所学所想,以及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相似情况。情景化教学使高校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设计的实践性,使教学过程在内容与形式上能够呈现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的状态。如模拟设计师与甲方之间的沟通、甲乙双方的对接等。让学生始终保持与市场、社会之间的积极互动。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智慧麦克风+核心转写引擎,支持语音实时转写成文字,并结合微课录制,形成结构化视频,以及图文混合文档。录制结束后随即生成二维码,可以一键分享与下载所有课堂内容。

在课后实践阶段,通过课前上传的任务书和优质比赛项目,学生可以有计划的选择参与。以项目教学和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进行团队互动,合作时从简单的项目或虚拟项目、竞赛等开始进行项目驱动。学校与企业可以进行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索新的实践模式,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在智慧教室中还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学生模拟设计师角色,进行与甲方交流、项目汇报与施工方对接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考核评价阶段,通过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取理论知识、实践实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以实践考核为主,多名老师共同参与考核,学生也可以参与互评,全面真实的考核教学。基于学生学习全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聚集学习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评价对象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如根据学生课上,课下的互动性表现、项目汇报过程中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打分。利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对于他们选择后期专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学环境,加强生学习过程性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为《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等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推动高校在智慧教学和教学大数据资产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形成智慧教学、智慧测评、智慧课堂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优势,能够增强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意识。打造全新的智慧教学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研发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智慧教室建设让翻转课堂变得容易。推动高校在智慧教学和教学大数据资产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2篇

1 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园林项目涉及面广,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主要包括土方、水景、园路、假山、种植、给排水、供电工程等内容。园林景观项目工程的大部份实施对象, 都是有生命的活体;三分种七分管, 种植是短暂的, 管护却是长期的;园林工程都是追求的艺术美。因为园林工程包括以上内容, 和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决定了其项目管理也具有独特性。

1.1 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管理的特点

1.1.1 现场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生产一个优良产品, 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之外, 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同理而言, 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在实施中首先组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现场施工项目部, 由项目部统筹管理。施工现场工作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阶段。

1.1.2 园林景观项目需要进行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

每个工程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确定, 成本的控制, 降低成本的措施等方面, 其中降低项目成本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内容。

1.2 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所指向的对象

一般来说园林工程施工类型包括两类, 一是基础性工程施工, 二是建设施工主体。

1.2.1. 基础性工程

首先包括土方工程施工,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 土方工程首当其冲。开池筑山、平整场地、挖沟埋管、开槽铺路、安装园林设施、构件、修建园林建设等均需动用土方;其次是装配式结构安装工程施工, 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 许多园林建筑、构件和设施在小品的景观建设中, 出现了更多的装配式结构安装工程;最后为园林供电工程施工, 主要包括了电的来源的选择、设计与安装, 照明用电的布置与安装, 以及供电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

1.2.2. 建设施工主体

首先包括假山与置石工程施工, 包括假山工程目的与意境的表现手法的确定, 假山材料的选择与采运, 假山工程的布置方案的确定, 假山结构的设计与落实, 假山与周围园林山水的自然结合等内容。置石工程施工则包括置石目的与意境, 表现手法的确定, 置石材料的选用与采运, 置石方式的确定等内容;然后是栽植与种植工程施工, 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按照园林工程建设施工程序, 先理山水, 改造地形, 辟筑道路, 铺装场地, 营造建筑, 构筑工程设施, 而后实施绿化。

2 当前园林景观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高

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知识、技术和经验。一些大型园林工程由非专业人员实施项目施工管理, 完全忽视管理的专业性。一些园林景观项目由非专业管理机构直接运作施工管理的实施。非专业的管理机构及人员, 如行政机构、工程承包后临时组建的领导小组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没有规范的管理程序、方法和技术, 缺乏配套的施工管理专业人员, 必然会违反景观项目施工管理的客观规律, 导致管理实施的无序性, 降低工程质量。

2.2 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园林建设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没有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多数市政园林尚未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都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

2.3 景观项目施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为了促进园林项目施工管理的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由于园林工程负责方及工程建设单位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园林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 阻碍了全面管理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

3 市政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及展望

3.1 确立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的人员管理体系

园林工程要进行项目管理, 首先要确定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核心人物, 必然要求要有较高的素质, 和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巧, 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目光敏锐等要求。另外还要求有一定的外交能力和技巧, 来应付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各方的关系, 实现对于项目运作的掌控。

园林工程要进行项目管理, 还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 这个团队不仅需要园林专家还需要质量管理, 工程应用等方面的专家。这个团队要求分工明确, 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团结一致来辅助项目经理完成工程的要求。

3.2 园林景观项目在施工管理中的统筹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 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 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 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 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园林工程的实际特点, 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 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 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其次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 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计划好工程进度, 保证能连续施工。

3.3 科学规划, 形成与时代同步的园林景观施工管理模式

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要科学。项目管理与知识经济同步。在中国这还是一个新名词。这要求园林景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及时准确获得项目信息, 迅速应对目标客户, 认真分析竞争对手, 资料表述准确精致, 效果直观方便决策等。项目的科学管理还要求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快速发展, 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变得愈为重要, 是园林建设过程中应该抓好的重要工作。因此,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相关参与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 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创造出既符合生态, 又注重景观, 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摘要: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既要体现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又要因地制宜, 这要求园林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对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以提高园林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文章针对目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信对于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园林景观,项目,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3篇

植物配置就是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对园林布局的要求, 合理的配置园林中的植物, 其中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和地被植物等, 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温泉景观中的植物配置大体上可分成2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 根据不同的植物的形态、规格、色彩、季相及景观意境等, 搭配出层次错落的植物景观;二是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的搭配组合, 如山石、水体、小品、道路和建筑等[1]。

2 植物配置在温泉景观中的价值

瑞士著名的瓦尔斯 (Vals) 温泉浴场的设计者彼得·朱姆索尔概括温泉经管的特点:山、植物、水、石头和建筑。可见:温泉浴场作为一种场所被描述时, 其外部环境才是设计和营造的主题, 建筑则退居其次。温泉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设计表现和营造的关键, 在温泉景观中植物配置的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本具有多种形态和体态, 在植物配置设计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配置手法和技巧, 将温泉水体以外的活动空间进行有机的分割和连通, 从而达到合理营造植物空间的目的。绿化环境的植物在设计项目内不仅有具体的绿化作用, 同时也运用一些特定的植物艺术表现手法, 来突出和展示整体温泉景观的设计风格。在一些地形复杂的设计区域, 不同的植物种类对调节空气湿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 受温泉水资源的影响, 一般温泉景观环境中的空气湿度都比常规空气中湿度高, 所以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植物的选择和合理搭配种植则变得尤为关键。植物的巧妙配置, 能够带领人们走入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并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植物的园林艺术功能跟其他园林构成要素差别很大, 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不定性, 好的植物配置,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 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和特殊的功能。如软化建筑棱角、柔化视觉空间;突出季相、渲染色彩;散发芬芳、缓解视疲劳等。好的植物设计, 能够引导人们达到与景观环境客体的一种情感上的契合。本文以辽宁营口白沙湾温泉景观项目的植物配置为例, 在植物应用个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 希望能带给其他研究者一定的借鉴。

3 白沙湾项目中的植物配置

3.1 项目概况及背景

白沙湾位于营口市南部仙人岛新区的归州街道, 西靠渤海辽东湾、北依九垄地街道、东与二台乡和九寨镇相连, 南隔浮渡河与大连瓦房店市李官镇相望, 距离鲅鱼圈18.77 km。该地区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气候温和, 降水适中;光照充足, 气候条件优越;春季温和, 夏无酷暑;秋季凉爽、冬季较长但无严寒。沿河临海近沪的区位优势为营口社会经济率先、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京沈高速公路和筹建中的营口机场构成以营口为节点的辽宁9个城市的90分钟都市圈、经济圈、生活圈。是全国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营口港为“全国19个主枢纽港之一”以及“全国第10个亿吨大港”, 这些资源的优势具备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优势和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3.2 温泉植物景观设计

3.2.1 设计理念

园林植物配置要师法自然, 必须要满足植物生长的生态规律以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的配置, 自然界中的植物生态习性, 和生长特点多种多样, 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组合, 使其各重其所。植被选择上以乔木、灌木、地被、草花、水生, 以及常绿、落叶、草本各类植物共同生长, 呈现“师法自然, 而高于自然”的生态群落关系。

3.2.2 设计总思路

结合现有条件, 补充现有景观缺陷, 运用景观美学原理, 适当选择添加植被, 突出设计景观特色。

经调查研究发现, 辽宁营口白沙湾项目设计片区内植被现存问题比较明显, 最主要的是植被生长状况差, 种类单一, 抗性差, 缺乏观赏性, 以杨树、槐树等植物为主的简单而又集中的层次结构。此外, 现有常绿植被较少, 植被层次不丰富, 导致植物生态系统逐渐失衡, 最终导致各类物种违背自身生长规律, 缺乏对环境所需, 长势逐渐下降。

植物是一群有生命的个体,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改变, 他们所表现出的形态、色泽、生命状态都是多样的, 所以在植物配置中, 不仅要讲究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 还要考虑到植物的季相色彩以及不同生长期的景观效果。此外, 要遵循植物的美学原理, 注重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性, 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 体现园林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本项目在植物搭配设计上灵活的运用借景、框景、障景、对景和点景等造景手法, 来创造更深层次的艺术效果。

植被选择上种植手法多样, 独木形成的孤植树景观:主要配置在视线交汇的位置, 具有一定的植物配置所产生的价值如向心作用;还有出现在入口和道路两旁的对植树景观, 一般除了衬托道路、入口等其他景观要素以外, 还缓和了植被与这些景观要素之间的违和感和空间感;还有成排种植的列植景观, 来形成庞大、雄伟、严肃的植物景观氛围。此外, 还有散植、群植的植物景观等。

树种的搭配要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春有碧桃、迎春等;夏有合欢、香花槐、刺玫瑰等;秋色叶植物有红枫、茶条槭、银杏、金叶榆、绣线菊和鸡爪槭等;冬季松柏常青, 还有悬铃木、红瑞木等树种干色突出, 再配以适合温泉环境的芳香植物, 如驱蚊草、含笑等。地被植物以低矮灌木、宿根花卉及草本植物为主。灌木主要以珍珠梅、连翘、锦带为主;宿根花卉主要种类有:萱草、鸢尾、地被菊、景天、萱草、玉簪、丛生福禄考和荷兰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等。

总设计分5个特色区域展开配置, 分别是以室内耐阴、耐湿植物为主的“清波观花”室内区;耐湿、常绿的灌木等为主的“秋尽未歇”室外休闲区;以及地被草花为主的“芳卉乐园”儿童娱乐区;再配上色叶植物为主的“曲苑枫林”做背景;还有疏林草地风格的“碧草连天”景观区, 以及春季特色景观“松影容春”景观;还有松柏类常青树种为主的“苍翠桃园”植被景观过渡区。

4 总结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人们对休闲健康养生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 温泉度假成了人们的理想选择。为了让游者达到放松、愉悦的目的, 在温泉景观这部分内容里, 植物配置则是决定温泉度假的环境品质因素, 做好植物绿化和周边环境交相呼应, 让人们的身心彻底得到放松, 并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种种幻想, 使人们走入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这也是温泉景观设计者们最终想要达到的艺术境界。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 关注温泉度假, 而温泉景观则是温泉度假的重要环境部分, 温泉景观除了有客观的艺术观赏性以外, 还有特定的专属功能性和营造温泉主题等特点。结合辽宁营口白沙湾室外温泉景观的规划目标, 设计理念, 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分布特点等, 充分利用植物的园林艺术功能, 合理的选择、搭配植物, 以营造出科学的、养生的、舒适的温泉休闲场所。

关键词:白沙室外温泉,植物配置,温泉景观,辽宁省营口市

参考文献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4篇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项目名称: “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

小组成员: 张鹏鹏、武怀宇、邢举学、李小龙

爬楼梯,尤其是在有负荷的情况下爬楼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当人们搬着重物爬楼梯的时候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候人们便希望有一种产品能够帮助他们在载物爬楼梯的过程中“如履平地”。我们的项目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

“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是采用传统的行星轮装置实现小车在楼梯间平稳地行走,同时采用棘轮机构对小车的逆向及顺向行走实现意外情况下的自锁。本项目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设计的爬楼梯小车的性能及应力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计算,分析。首先小车的设计基于严格的理论基础,并对它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在设计尺寸下它是否能承受预定的载重,并且对它的受阻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经理论分析后,“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满足基本的需求,但是在极限情况下,它是否依旧满足条件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受力的仿真分析,本项目采用Solidworks中cosmos插件的有限元分析软件部分,对在受力情况下小车轴以及棘轮的应力情况进行了分析,经模拟受力情况下,小车的轴以及棘轮在极限情况下均满足力学条件。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爬楼梯过程中的面临的难题,实现在爬楼梯过程中的平稳行走,同时能够更加省力,尽量减少行走阻力,使人们能感到更加舒适,轻松。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把这种爬楼梯小车推向市场。

主体部分

1. 绪论

爬楼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它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掌控。例如,很多人在搬某件重物上楼梯时时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假使有一种产品能让物体在楼梯上也能“如履平地”那就好了。爬楼梯小车的研究.对解放人们,在人不能直接提升物体的情况下中进行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各种不同的运动环境,一直以来爬楼梯小车所采用的运动方式大体包括轮式、履带式、足式等。

总结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爬楼梯小车装置和专利,按爬楼梯功能实现的原理主要分为履带式、轮组式、步行式爬楼梯装置。早期的爬楼梯装置一般都采用步行式,其爬楼梯执行机构由铰链杆件机构组成。上楼时先将负重抬高,再水平向前移动,如此重复这两个过程直至爬完一段楼梯。步行式爬楼梯装置模仿人类爬楼的动作,外观可视为足式机器人,采用多条机械腿交替升降、支撑座椅爬楼的原理。履带式爬楼梯装置的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或坦克,其原理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

轮组式爬楼梯装置按轮组中使用小轮的个数可分为两轮组式、三轮组式以及四轮组式。轮组式爬楼梯轮椅的爬楼梯机构由均匀分布在“Y”形或“+”字形系杆上的若干个小轮构成。各个小轮既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在平地行走时,各小轮自转,而爬楼梯时,各小轮一起公转,从而实现爬楼梯的功能。

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轮组式爬楼梯装置已有研究,1987年专利号为86210653的国家专利中介绍了一种平地、楼梯运行多用轮椅,前滚轮和后滚轮都用多个星形轮组成,除自转外还绕滚轮轴公转而实现上下楼。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机电学院的苏和平等人借鉴了iBOT的爬楼方式,采用星形轮系作为爬楼梯机构,设计了一种双联星形机构电动爬楼梯轮椅。这两种机构的设计都是针对轮椅的。

那么能否将这种轮椅的设计运用到我们的产品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首先需要比较一下以上几种爬楼机构的优劣。

步进式爬楼机构对控制的要求很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平地行走时运动幅度不大,动作缓慢。而履带式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时在楼梯边缘造成巨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且平地使用所受阻力较大,而且转弯不方便,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推广使用。轮组式设计很好的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缺陷,活动范围广,运动灵活。能很好地于我们的爬楼小车设计。但是轮组式机构容易倒转,需要人力的始终控制。

综上所述,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爬楼机构为履带式和轮组式。针对我们的产品,履带式是不适用的。而当前的轮组式爬楼机构又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此可见,为了解决爬楼机构使用受限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我国使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需要研究一种价格低廉、功能多样的爬楼梯装置。

2. 正文

2.1“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的各部分介绍

本小车主要由拉杆,托盘,行星轮,轮架及棘轮四部分构成(图 1)

2.1.1 拉杆部分

拉杆部分的材料为

由一固定拉杆和一活动拉杆构成。二者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当小车处于使用状态时,在人的拉力作用下,活动拉杆伸直,两个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上。当小车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可以将活动拉杆折叠,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产品所占的空间。

2.1.2 托盘部分

托盘部分的材料

其作用为装载货物。使用的时候托盘处于与拉杆垂直的

图 1 位置;闲置状态下托盘可折叠起来,减小小车的存放空间,如图 2。

2.1.3 轮架部分

小车含有左右共两个轮架,每个轮架由三根互成120°角的臂杆固结而成。轮架中心出有一孔结构,用以安装中心轴。在臂杆的末端各有一孔结构,用以安装与行星轮连接的轴。

2.1.4行星轮

小车总共由左右各三个共六个行星轮构成,每个行星轮都具有两个自由度,即可绕自身的轴自转,也可绕中心轴公转。现在以一侧的行星轮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进行分析。当小车在平地上运动时,有两个行星轮与地面紧密接触,绕中心轴公转的自由度受到限制,不能翻转。当任一行星轮碰到楼梯时,楼梯

图 2 给行星轮一水平向后的挤压力,同时由于人的拉力的作用,使得中心轴给轮架一个斜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的作用将使得与楼梯接触的行星轮对应的臂杆发生翻转,从而带动两外两个行星轮翻上楼梯。

2.1.5棘轮

棘轮是该产品设计中的创新点。在爬楼梯的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容易倒转。但安装棘轮可以有效避免倒转现象的发生。棘轮安装在中心轴上,棘爪安装在拉杆上。小车只能向上运动,当下滑时棘轮会产生自锁。如图3 所示。

图 3 整体工作流程

图 4 2.2

如图4所示,“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的工作流程:

首先是根据楼梯的高度差与轮架的高度相比较,判断小车是否能顺利的爬过楼梯,如果能够满足要求,那么开始行走;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则必须要调节行星轮与轴线的距离,即轮架的长度,轮架长度的调节采用手动,类似与雨伞的自动扣结构,用力一拉轮距便会伸长,而在受力情况下由于它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并不会缩短,要想缩短必须要给一个垂直与杆方向的力。它可以满足楼梯高度差之后,则小车便开始爬楼梯。在上楼梯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由于太累或者不小心而松力,这样普通的小车便会有向下的趋势,而“如履平地”爬楼梯小车则由于中心轴线上的棘轮机构,实现自锁功能,有效的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当然了,在下楼的过程中,通过一个手刹可以改变棘爪的方向,这样同样可以避免下楼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生。

2.3 研究方法

①在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功能分析的方法,确定机构各尺寸关系间的约束关系。

②运动学分析:建立合理的运动学模型,从而对不同运动阶段进行分析。 ③运动学仿真与分析:在爬楼梯越障的运动学模型基础上,改变机构相关尺寸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得到最优解。

④对机体质心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选取合适参数做仿真,得到最优解。 ⑤介绍了爬楼梯小车结构实现方法,从传动设计、零件组成及选用,从设计方面对爬楼梯小车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⑥机构动力消耗问题的研究。

⑦设计的机构在模态环境和非模态环境下使用情况的对比,验证其适应性。

2.4 理论分析

托盘受力分析

托盘结构相当于悬臂梁,采用合金钢管40Cr,力学特征如下图5:

图 5

实际结构如上图6所示。

图 6 最大载重为50kg,杆长为500mm(实际尺寸为450mm),则作用点位于中心250mm处。外径为50mm,壁厚为4mm,计算杆的受力情况。(弯曲正应力[σ]=250MPa) 计算:

σ=Mmax/Wz

Mmax=50*10*250*10-3=125N.m Wz=П/32*D4(1-α4)=6.13*10-7 σ=Mmax/Wz=125/6.13*10-7=203MPa<250MPa=[σ] 托盘满足弯曲应力条件。

2.5 仿真分析

3 结论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爬楼梯装置资料的查阅,我们对爬楼梯装置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对比各个不同机构的优劣之后,我们优先选用了传统的行星轮机构来实现小车的爬楼梯过程,其中不仅考虑了材料价格,消费偏向,性价比等问题,而且考虑到了最广大人们的需求,我们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实现最多的功能。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对爬楼梯小车的设计,从二维图到三维图,从理论分析到仿真分析,辩证地分析了不同的方案,对它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采用科学的设计流程,实现了产品的工程化设计。 现在的小车可以解决不同高度的楼梯差的爬行问题,而且运行平稳,可以运载易碎的产品,这是其它的产品所不能的。整个小车质量轻盈,而且可折叠十分便携。并且造价低,适合的各个消费群体使用,增加的棘轮机构可以实现小车在上升过程中的倒转问题,而手刹可以轻易的在上下楼梯间切换。

参考文献

[1] 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机械(第七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 邹家祥.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致谢

葛培琪老师对开题报告仔细审阅,指出错误,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张勤河老师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在此对葛培琪老师和张勤河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附录

小车展开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折叠图(图b)

图 c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5篇

在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开发过程中, 始终存在一系列矛盾。对于城市来说, 一方面需要大型购物中心所承载的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为周边区域的居民提供业态丰富, 选择多样的生活配套;另一方面又希望大型购物中心的巨大体量不要割裂城市文脉, 对周边建筑造成过多负面影响。对于使用者来说, 一方面享受大型购物中心创造的可控制的内部环境, 可以不受自然气候影响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另一方面对其巨大的体量造成的压迫感及周边环境的过度商业化颇为不满。这看似矛盾的种种要求, 对大型购物中心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大型购物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积极互动, 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 同时平衡经济利益, 确保商业运作的可持续性, 在各个商业开发项目中都成为了关注焦点。

一、关于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 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 除了如城市道路等功能性用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指的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 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从根本上说,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 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 不断增加的建设密度蚕食着城市中的开放空间, 为了保证城市中一定的开放空间, 往往会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设置公共设施及城市广场、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在一定程度上, 这些功能为城市形象做出了贡献, 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室外活动空间。但没有具体使用功能的城市广场及绿地在使用中也显示出一定的不足, 譬如其中的人群活动内容往往以休憩为主, 更像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缺乏与城市周边的互动。如何为城市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鼓励人与人的交流活动更为密切频繁, 让城市更为宜居, 让社会更加和谐, 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二、大型购物中心与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综合体的英文缩写HOPSCA中的P代表的是“公园”。所谓公园, 是指综合体应该拥有一定的景观资源, 作为各功能之间的缓冲带, 同时为人们提供在综合体中生活、工作、购物、休闲的舒适环境。而购物中心往往是城市综合体中人气最旺, 人员活动最为丰富活跃的区域, 购物中心的外部及内部环境打造不仅能增加其自身吸引力, 也能大大提高周边环境的整体价值和档次。大型购物中心为城市中的集中商业活动提供了载体, 巨大的建筑体量往往成为社区中“巨无霸”, 而其项目的形象往往定义了周边社区的品质及气质。

三、西溪印象城案例分析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

西溪湿地以其原生态的迷人景观而闻名全国, 本项目坐落于杭州市西溪湿地保留区南侧, 自然地理条件非常优越。项目用地位于两条主要城市干道之间, 交通方便。开车至杭州市中心仅需30分钟。

1.2项目定位

作为全国首家生态型购物中心, 本项目倾力打造全感官生活之旅购物中心, 与西溪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务求带给消费者最生态、最舒适的购物体验。本项目在设计阶段, 从这一理念出发, 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商业空间效果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以期创造出一个室内外贯通, 建筑与环境结合, 商业和环境交融的共生型购物中心。在建筑整体造型上强调与环境绿化结合, 通过退台式的造型, 围合型的花园广场以及屋顶花园处理, 人性化了建筑及其环境, 从而定义了本项目雨中不同的共生型购物中心概念。本项目通过建筑造型, 周边景观环境设置, 室内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细致考虑, 并且给予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为城市提供优质公共空间。

2. 总体布局

本项目北侧紧邻五常大道, 是杭州市中心城区通往西南方的重要城市道路, 项目的市内主要车行客流均通过此条道路到达, 道路北侧即为西溪湿地景区, 每天有大量游客到达。基地南侧紧邻自然河道, 每年雨季水位变化很大。基地西侧紧邻杭州绕城高速辅道, 来往车辆频繁。

项目中结合基地周边条件, 建筑造型设计规划了达到活动广场、下沉广场、商业退台景观、沿街商业活动空间、屋顶花园等公共空间。

2.1富有张力的城市舞台

与一般购物中心尽可能紧贴基地红线的做法不同, 本项目中建筑体量后退, 在建筑东侧设置约3000平米的广场用地。平时可以提供充足的地面停车位, 在有大型活动的时候, 可以利用东侧立面的LED以及平台作为背景, 为各种公共参与活动提供舞台。

2.2自然景观延伸的下沉庭院

在设计中, 结合规划中的西溪湿地景区地下连通道, 在建筑东北端设置的下沉庭院。通过仔细的体量研究, 确定下沉庭院的规模, 又通过细致的景观设计将湿地景区的自然绿化与商业景观的庭院空间相结合。既是自然景观的人文延续, 也是商业景观的过渡。而下沉庭院独有的宁静围合感, 也为此处的商业造成了独特的氛围。

2.3层叠错落的室外退台

一般大型购物中心项目中, 室外公共空间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人流引导, 尽可能地将周边人流引导至购物中心内部, 从而保证商业建筑的成功运作。基于此种出发点的购物中心设计往往会更关注室内空间, 而忽略室外公共空间的打造, 其结果往往会造成建筑体量巨大且缺乏变化, 室外公共空间的边界生硬而具有压迫感, 而这也是一般大型购物中心项目被诟病的主要问题。

在本项目中, 结合东侧大型广场及东北端下沉庭院设计, 建筑的整体东北侧充分考虑与人的活动轨迹以及多种活动需求, 从鼓励室外活动及人与人积极交流的方面考虑, 通过建筑体量层层后退的处理方式, 设置了大型立体景观平台系统。人们可以完全不经过购物中心室内, 通过错动的室外台阶, 在不同标高的平台上漫步休憩, 眺望基地北侧西溪湿地的景致。在项目实际运作中, 室外景观平台的设置也带来更多人流, 提升了平台周边商户的商业价值。

2.4开阔悠闲的屋顶花园

大型购物中心建筑的大型机电设备及机房会占据屋面的很大面积, 在本项目中也不例外。本项目中机房及屋面设备尽可能集中在屋面南侧布置, 以保证北侧有足够屋面活动空间。屋顶部分的景观设计以休憩为主, 结合座椅、水景、绿化以及休闲步道和景观步行桥, 由东侧拾阶而上的游客可以在屋顶花园或穿梭或停留, 享受宁静悠闲的时光。倚在北侧景观平台的栏杆, 可以一览无余地眺望整个西溪湿地景区。

3. 建筑造型设计

3.1绵长律动的北立面

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形象展示上, 本项目的北侧形象与城市及自然景观的关系最为密切, 也成为了建筑造型设计中的首要考虑重点。

在北侧建筑立面设计中通过商业入口动线组织, 结合商业主入口以及内部商业中庭的设置, 将约400米长的沿街立面进行分段处理。在东侧采用了灵动的曲线结合由东往南的退台形式, 展现附有张力的建筑形象。主入口与主要商业中庭空间结合, 犹如水晶一般嵌入延长的建筑体量。西侧段结合商业建筑形象展示的要求, 采用较为简洁的建筑语言, 同时考虑采用虚实相交的建筑材料将立面化整为零, 减少大型商业建筑对城市及周边环境由于体量巨大造成的压迫感。

3.2充分展示的东立面

东侧为杭州中心城区驾车到达的主要来向, 利用现有道路的曲线走向, 延续北侧曲线退台造型, 建筑东侧立面结合大面积LED屏幕设置, 面向五常大道市区方向的人流, 形成强有力的形象展示。同时, LED电子屏在东立面上的设置靠近南侧, 尽可能地远离西溪湿地景区界面, 保留自然景观环境的纯粹。

3.3内敛简介的南立面及西立面

基地南侧紧邻沿山河, 西侧紧邻杭州绕城高速辅道, 规划中将北侧及西侧设置为主要服务及车行区域, 河南侧为居住区。在建筑造型上, 充分考虑使用功能, 采用简洁的大块面建筑语言, 主要考虑隔岸相望的远眺效果。

总的来说, 本项目以尊重周边自然景观, 为社区创造高品质地标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周边道路, 针对不同朝向采用务实的立面处理方式, 着重打造北侧和东侧造型, 简化北侧西侧立面。在强调项目自身形象的同时, 贴近自然, 贴近生活, 展示平静又充满力量的骄傲。

4. 室内空间

4.1明亮剔透的采光天窗

引入自然光, 引入自然景致, 强调室内外环境的互通。在天气晴好的时候鼓励室外活动, 在恶劣天气环境下, 让游客在室内同样可以享受户外景致, 时刻包围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在项目设计阶段, 采用了大量玻璃天窗设计, 在项目建造过程中, 经过与业主的反复讨论, 基于杭州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业主方多年的大型商场运营经验, 采用了主要中庭区域玻璃天窗, 连接各个中庭的商业通道部分侧采光的形式。既考虑了自然采光以及室内外自然环境的互通, 也考虑了节约能耗的需求。

4.2四季分明的商业中庭

本项目东西向商业动线长达400米, 在室内设计中, 通过不同尺度形状的中庭设置, 串联整个内部流线。并通过四季分明的主题给予整体商业变化。其中“夏中庭”结合五常大道商业主入口设计, 面向北侧采用大面积通透玻璃, 将湿地空间延续至室内。商业中庭设置可以通往屋顶花园的自动扶梯, 想要远眺西溪湿地的游客除了室外漫步, 也可以通过室内便捷地到达。

5. 小结

总体来说, 西溪印象城项目打破常规设计中单一体量的设计, 将建筑形态从多个维度进行重构, 结合周边道路情况, 以项目整体东北侧为起点, 通过建筑退台的形式以及联系西溪湿地景区的下沉广场的设置, 进行人流引导, 从地下到屋顶花园可以通过室外持续地享受周边的自然环境, 同时给予城市周边区域标志性的形象。又通过贯穿室内各层的商业中庭, 个一层商业到达广场, 将人流多维度地导入购物中心室内。又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 引入自然的感官享受。从而真正打造全感官生活之旅购物中心, 与西溪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务求带给消费者最生态、最舒适的体验。

从2008年启动设计工作到2013年正式开业, 本项目经历了约5年时间, 从2013年至今又经历了5年时间。西溪印象城项目与西溪湿地景区及周边共同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从运营情况来看, 可以说很好地延续了原设计中的西溪同地脉相承、与自然共生、创造城市优质公共空间的目标。

四、西溪印象城项目带来的一些启示

1. 不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无价值的环节和推脱上, 没有矫揉造作的装设和修饰, 但独具韵味。本案着重建筑外部空间的塑造, 通过空间的层次和变化, 创造多种行为发生的场所, 以增加城市的活力, 形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与周边环境息息相关的城市空间景象。

2. 建筑形象的打造不需要昂贵复杂的建筑材料, 建筑立面材料呃选用需最终为整体环境服务。项目中采用的立面材质主要为陶板、真石漆、铝板及通透玻璃, 采用常规的接近自然建筑材料, 与周边环境产生很好的互动。

3. 商业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城市和商业的过渡与中介, 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建筑师, 在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建筑形式与人体视知觉的相互关系, 明晰城市大环境与局部小空间的微妙联系。本项目中鼓励室外活动, 让商业购物中心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的载体, 让公共城市空间在商业项目中尽可能延续。不一味地强调将人流吸引到商业内部空间, 而是着重打造项目的整体空间环境, 休闲与娱乐, 购物与休憩、消费与活动的平衡将为项目带来更多。

4. 自然生态的可持续设计, 不仅仅是节能技术的应用。本项目于2008年启动设计工作, 在项目设计及建造过程中, 一直秉承与西溪湿地地脉相承的设计理念, 将本项目打造成成为全国首个休闲生态购物中心。本项目中没有采用尖端的节能技术, 但是在整体设计中处处体现人文生态理念。立面采用的自然材料尽可能靠近项目基地;超大的绿化景观露台错落有致, 为项目提供良好屋面隔热;中庭天窗的顶采光与侧采光形式结合, 既引入自然采光又兼顾节能;等等这些举措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溪印象城珍视自然给予的每一份馈赠, 努力营造充满本质美好的购物环境和宁静和谐的人文气氛。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快速进程, 城市综合体在各大城市的中心区域蓬勃发展。不同于以往单一地块单一功能的开发模式, 大型购物中心、高层商务办公楼、配套服务设施、居住设施等以“城中城”的建筑群形象出现。其中大型购物中心往往占地面积大, 整体建筑体量巨大, 沿城市主要道路有很长形象展示面, 对于整个社区乃至周边区域的城市形象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杭州市西溪湿周边某大型购物中心的案例分析, 探讨在大型购物中心设计开发中, 如何对城市公共空间造成积极影响, 为城市提供优质活动空间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 珍惜自然资源。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综合体,自然共生,生态型购物中心

参考文献

[1] 陶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策略[Z].

景观项目总结范文第6篇

思想品德上:

在政治思想上,能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方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觉悟,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职业道德上:

上一篇:筹备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述职报告可以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