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

2024-07-14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如何引导民间资本顺利进入银行体系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2年5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更是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如果利用金融来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围绕参股银行、信用社以及组建民营银行的方式、时机、定位等问题,理论界、银行界纷纷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原来禁止私人资本进人银行体制的制度安排收益下降,以及对外开放银行市场之际,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风险监管机制,明确支持并推动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规范进入银行体系。

关键词 民间资本 银行 问题

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已有政策法制保障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私人资本的快速扩张,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应该说,国家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是持积极支持态度的,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问题,也有了初步的政策和法律基础。原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和引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凡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效用明显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由于民间资本规模和投资潜力庞大,进入银行体系后,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效解决民间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资咨询引导、价格引导、融资体系等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机制,民间投资收益难以保障。且由于民间资本分散在众多私营企业或居民个人手中,很难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实业投资,加上过去很多投资领域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因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并未进入投资领域,而以投资形式进入银行体系的则更少。

二是有效解决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制约着其业务扩张和市场竞争,因此,为广大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建立一种有效和充裕的资本补充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吸收国家资本入股商业银行,必然导致产权归属不清、责任不明,以至管理低效,不利于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由于民间资本产权清晰,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和股权民营化,进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法人治理和市场运作。

三是有效解决农村金融缺位的问题。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强化集约经营,根据成本与效益管理的原则,主动收缩了一些县以下分支机构,即使没有撤消机构的县市,也由于信贷权限上收,信贷重点向大中型优势企业、上市公司转移等原因,导致县以下信贷投入明显不足,加上一批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的中小金融机构被撤消归并或退出金融市场,使得一些县以下行政区域出现了金融服务的“真空”。

三、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应坚持引导创新与规范防险并举

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进入银行体系,直接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投资使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因此,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既要支持引导,创新进入方式,营造发展环境,又要规范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一)选择原则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国内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必将提速,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全面启动,按商业化、市场化原则管理运作,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产业,既是社会闲散资本或民间产业资本对金融(银行)产业的渗透,也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着眼于投资而不是套现。除目前国家规定的,投资金融的企业必须连续赢利3年外,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首先要消除其投资(开办)银行的第一个目的:套现或套取银行贷款。由于民营企业在筹融资方面存在太多的不方便,一部分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业的初衷往往是为了方便筹融资,因此,必须禁止民营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向其关联企业发放贷款(即套现),否则,极易导致恶性融资。

二是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明确产权关系,强化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一方面,要产权明晰,民间资本要与其他资本同股同权。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

三是实行国民待遇原则。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后,必须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和管理,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外部金融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和对待国有资本一样,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不附加任何特别的或歧视性限制;另一方面,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不实行有别于其他银行机构的业务种类或区域限制。只要是其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允许开办的业务、进入的地区,经济监管机关按正常程序审批后,民间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

(二)模式选择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关键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私人资本规模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途径,根据我国民间资本状况及国内银行业开放发展现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

1.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参股银行业市场准人条件的投资人(法人、个人),经过银行监管机构批准后,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投资银行业。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投资参股。②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③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④已有的股份制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⑤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民间投资者通过购人股票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

2.组建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有两种形式: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由民间投资者申请投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商业银行。由民间资本自行发起并新设民营企业投资人股、以民营机制经营的民营银行,可以消除国有资产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真正分离。②将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经营状况尚好的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改组为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对那些过去积存问题太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从而没有希望改制为商业银行的信用社,可以考虑将其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由于信用社是可以从事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资产规模不太大,对意欲投资金融产业的民间资本有一定吸引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民间投资者可以对其实行接管,或注入资本重组,达到监管标准后重新开展业务。

(三)配套政策措施

解决了私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市场准人问题之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市场和风险监管,并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监督、保护或扶持。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应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条件、规则提出明确的规范化要求。对一般个人或民营企业购买银行类上市公司股票,以及参股而不是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可以将民营资本视同普通的投资者,按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人原则进行监管。鉴于银行业的高风险特征,对民营资本进入后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要严格设立地区控制。

2.建立相应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市场准人操作规程》,为民间资本规范进入银行体系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针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监管法规和措施,完善监督体系。在制定相关法规措施时,要特别强调资本结构控制,确保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后不出现绝对控股股東。对单个股东在银行股份超过10%的必须进行严格审批和监控,防止一股独大和管理者专权,从制度上为中小投资者和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宏霞.创业投资:民间资本金融化的理性选择.西部论丛.2005(07).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并购是公司迅速崛起、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对我国并购市场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并购公司仅在并购活动发生后非常短的几天内存在较好的市场反应,而长期效应并不理想,在短期市场反应中存在内幕交易,股权收购获得的累计平均超常收益大于资产收购。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文中给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并购;事件研究法;CAR;内幕交易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3篇

1 遵循资本市场定位精神,深入推进“二次创业”

1.1 充分认识我国产权市场发展新机遇

产权是包含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收益权以及处置权,是可以给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各种权利。产权还包含天上天下的环境产权,地上地下的资源产权和涉及到人的劳动力产权、管理产权等。各类产权都具有资本的基本属性。因此,产权交易,就是资本交易,产权市场,就是资本市场。产权交易机构开展的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要素交易业务,也都是要素产权化、产权资本化的资本市场业务。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提出:“支持企业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将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并列为资本市场,是对我国产权市场3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我国广大产权交易工作者30年致力于产权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的充分肯定。党中央国务院将产权市场定位为资本市场的顶层制度设计,将对产权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产权市场迎来资本市场定位发展新机遇,将极大地促进产权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1.2 提出“二次创业”战略构想

面对产权市场发展新机遇,2016年1-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安徽、广州、深圳等省市产权交易机构的调研考察,结合2003年4月成立以来的工作实际,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二次创业”战略构想:通过5年努力,争取在做大做强国有产权交易、国有企业增资、股权登记托管、知识产权交易业务基础上,大力拓展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资产交易、环境权益交易、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文化体育产权交易等业务板块,打造“政府培育、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综合性产权交易集团,加快建设江西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

1.3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行内部改革

为推动“二次创业”,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推行内部改革。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二是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实行全员动态业绩考评。三是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重大项目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四是改革内设机构。这些改革措施,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厘清了部门职能,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内部风险防控能力,调动了员工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和服务的主动性。

1.4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中成为独立服务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下发以来,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2016年4月5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江西省发改委(省公管办)呈报了《关于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意见建议的报告》。提出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中,保留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的独立法人地位,履行全省国有资产交易职责。2016年5月,代拟《江西省国有产权交易平台整合工作方案》,提出新开发建设国有产权交易子系统,完善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建立健全全省国有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全省国有资产通过信息互联互通,由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统一组织交易。2017年4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目錄(2017年版)的通知》(赣府厅发〔2017〕21号)规定,国有企业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实物资产、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权利,必须在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2016年11月24日,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印发《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管理细则(暂行)》,将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列为江西省公共资源(国有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服务机构。

1.5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批复成立

2016年8月10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编办批复同意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增挂“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牌子,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及咨询服务。10月,江西省发改委批准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咨询服务平台。

1.6推进“互联网+”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

2016年以来,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着力推进“互联网+”工程,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瞄准产权市场建设高标准,建设“1+3”产权交易系统,即基础综合平台+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企业增资、实物资产转让系统,并与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监测系统和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对接,实现各监管机构对产权交易的即时、动态监测。二是充分采用网络新技术,建设了功能健全的交易系统和线下服务系统。三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项目营销推介工作。

1.7获得全国产权行业首批AAA级信用评级等殊荣

2017年4月25日,中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公布产权交易行业首批送评交易机构信用评价结果,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荣获最高信用等级AAA级信用评级,成为15家最高等级信用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单位之一。2017年8月14日,江西省产权交易所首批通过江西省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检查验收。2017年12月26日,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经过评审并报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授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2 遵循资本市场定位精神,努力推动产权交易业务发展

2.1服务国有资产交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共完成国有资产交易项目1039宗,竞价804宗,竞价率77.38%;成交148.78亿元,增值28.31亿元,增值率23.5%。截至2018年6月,累计完成各类国有产权交易475.93亿元,实现质押融资金额500.86亿元,合计交易额近1000亿元,其中引进国外、省外投资近400亿元。据中产协《2017年度产权交易行业统计工作报告》,2017年度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交易额183.41亿元,在全国68家产权交易机构中排列第15位。其中企业融资服务交易额115.12亿元、资产转让业务交易额22.01亿元,双双位列第9。

2.2服务国企增资,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运用投行思维,积极开展国有企业增资业务,累计为江西省11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募集资金40.1亿元。2017年11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报送的《江西省盐业集团增资实现江西“四个第一次”——江西省盐业集团增资扩股》案例,荣获产权交易资本市场第三次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典型增资案例”殊荣。

2.3服务“三去一降一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为江西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供市场化服务,累计为全省八个设区市和江西省能源集团公司共计289个煤矿企业,成功转让煤炭产能减量置换指标2125万吨/年,成交总金额12.52亿元。

2.4处置不良债权资产,助力金融机构化解风险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积极开展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资产处置业务,先后有国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江西分公司、江西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银行金融机构共计120多宗不良债权资产项目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成交金额10.8亿元。2017年8月9日,挂牌价为11536万元的江西银行持有的某公司债权,经过19轮竞价,最终以22336万元成交,增值10800万元,增值率93.62%。

2.5服务企业股权登记托管,促进企业融资发展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新增登记托管企业40家,登记托管股权43.91亿股,办理股权质押登记335宗,质押登记股权41.42亿股,质押融资金额200.36亿元。截至2018年6月,累计登记托管企业155家,登记托管股权165.09亿股,办理股权质押登记1051宗,质押登记股权145.20亿股,质押融资金额500.86亿元。“十年风雨同舟,十年携手同行”。2018年6月26日,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登记托管的第一家金融企业——江西银行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江西金融第一股,募集资金72.6亿港元。7月10日,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登记托管的又一家金融企业——九江银行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36.74亿港元。经过15年的发展,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孵化器,优质企业上市摇篮!

2.6开展环境产权交易,服务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要求,努力探索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水权交易业务,服务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17年6月12日,首单林业碳汇减排量项目签约成交,开创了江西省碳自愿减排量交易先河。截至2018年6月,成交林业碳汇8宗,共计3.44万吨。

3 遵循资本市场定位精神,深化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资本市场定位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产权市场信息化、投行化发展大势,找差距,补短板,深化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3.1适应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实行机构体制改革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根据国家关于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改制成公司制省级产权交易机构,为产权市场转型升级奠定体制基础。

3.2坚持“六统一”原则,实行市场建设创新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借鉴兄弟省市做法,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和方式,建设全省“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披露、统一过程监测、统一交易凭证、统一收费标准”的“六统一”产权市场,实现资本在更大范圍内优化配置。

3.3坚持规范服务理念,扩大业务规模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坚持规范服务”理念,扩大传统国有产权交易规模,努力推动各类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实物资产进场交易,扩大国有企业租赁权、经营权、闲置资产、报废资产进场交易范围。要探索开展国企集中阳光采购业务,不断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规范化服务。要为江西省“三去一降一补”、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提供优质高效的市场化服务。

3.4服务国企改革攻坚战,打造混改“江西样板”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按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深入做好国企增资业务,打造国企混改“江西样板”。要加强省属国企增资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要加快业务能力更新,强化方案策化和项目推介能力,拓宽投资人征集渠道,提高企业增资效率。要规范企业增资程序和员工持股,防范增资业务风险。要引导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等各类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5拓展登记托管业务,提升企业融资服务质量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服务资本市场结构改革,积极手动为新三板退市公司做好股权登记托管工作。要开展咨询服务,提高企业融资效率。联合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登记等业务,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3.6建立投资权益退出通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要拓展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资产交易业务。采取特殊的激励措施,在程序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拓各类权益交易业务。充分发挥产权市场有序流转优势,建立投资权益退出通道,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3.7推动要素产权化,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

江西省产权交易所将通过要素产权化,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在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资源交易业务。推动全省技术产权交易,促进技术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等农村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和交易业务,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开展文化体育产权交易,为文化产业投融资提供服务。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产权市场发展30周年,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成立15周年。我们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契机,贯彻落实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坚持服务国企国资改革,坚持服务振兴实体经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在深入“二次创业”征程中贡献聪明才智,付出辛勤汗水,携手再创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新的辉煌,为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然而,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两个市场的联结。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的连通与协调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连通渠道:动力机制

一、引言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影响,不可或缺,共同决定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有关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关系。国内外学者分别从规范与实证的角度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Cramer(1986)、RoU(1989)等人通过对美国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用来解释股价的变动;Rigobon(2001)衡量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波动的反应十分强烈;Cassoh(2002)通过使用欧元区几个国家(不含希腊)1980至2000年间主要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检验了欧元区国家的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金融体系变革和制度创新的逐步深化,包括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有了巨大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唐齐鸣(2001)、董小君(2004)运用均衡分析的方法,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界定为价格均衡关系,认为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了两个市场之间连通协调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谢平(2000)、钱小安(2001)、桂荷发(2000)、许崇正(2004)围绕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本市场价格,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紧密关系。嘲援成(2003)、郭金龙(2004)’等对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并认为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吴少新(2003)则认为我国金融市场由于受发展程度和体制因素的制约,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严重影响了金融发展的进程。地有学者对中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计量实证分析与数据检验。汪小亚(2003)、王一萱与屈文洲(2005)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与检验,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已经建立了明显的联动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征。还有学者从加入WTO宏观背景下来考虑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如朱新蓉(2004)提出在目前我国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路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和完善两个市场开放运行的监管。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次序的研究上,秦池江(1995)、曹龙骐(1996)、李格平(2004)等认为应该先发展货币市场。上述研究成果从定性与经验以及定量基础上,对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连通与协调的机理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阐述,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但上述成果对于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内在机理的深入分析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关于两个市场连通的微观动力机制的分析更是很少提及。本文拟从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微观机理出发,通过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微观机制进行考察,研究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揭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内在联系与连通的规律,并对有关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的渠道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虽然有期限与功能上的区别,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连通性。而贯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内在联系的是市场信息,这些信息以各种特征的金融工具及其价格表现出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连通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资金渠道

资金渠道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直接沟通的渠道,也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渠道;资金互动是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根结点”。从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货币创造功能来看,货币市场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会大大促进资本市场成交活跃;但货币市场缩减同样对资本市场具有倍缩效应。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运用行为上分析,依据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投资者根据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判断在货币市场资产与资本市场资产之间进行投资组合。当两个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将调整其资产组合,从而引起资金在两个市场间流动,形成两市场的资金联结,因而两个市场资金联结的渠道在微观表现上是由于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所致。从社会资金总量上看,两个市场的资金客观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追求利润动机的驱动下,货币市场资金往往通过多种渠道流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金也通过上市公司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在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形成信贷资金来源。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得高收益,使资金频繁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哪个市场的收益率高,资金就流向哪里。正是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者之间存在这种互动、竞争的关系,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合理的资金价格,在此基础上的资金流动才能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利率(价格)渠道

利率是货币和资本的价格,其变动维持着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平衡。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下,资金可以在两个市场之间自由流动,资金的趋利性质也必然带来资金的同利性。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预期收益率的差异会引起两市场的资金相互流动,收益率高的市场受到投资主体的青睐。资金的相互流动又使两个市场的价格具有联动性,进而形成均衡化的资金收益率。所谓均衡化的资金收益率,是指在对收益和风险进行调整后,两个市场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应该是相同的。货币市场的价格、收益率都可以表现为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而货币市场的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性质。它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和收益率水平。

3 金融中介与金融工具渠道

派生货币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货币派生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营存贷款的银行机构通过存款、贷款、再存款、再贷款的循环过程,可以创造出相当于原始存款几倍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虽不能创造货币,但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也在产生着较强的派生功能。由此,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投放的基础货币经放大后进人资本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那些能够同时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进行的交易行为,引领着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与资金的流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特别是随

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工具的创新已经使两者的期限划分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如利率按期调整的贷款,实际上就考虑了长期资金需求的稳定性,也兼顾了双方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此外,一些衍生金融产品如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很难说是长期还是短期的金融工具。正因为如此,当今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区分,在国外已变得模糊,一般将这两个市场统称为金融市场或资本市场等。

4 金融风险渠道

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传播,也体现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风险的传播是指某一资产市场中的价格冲击影响其他资产市场价格的现象。传播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实现。对于传播的易感性,由市场是否具有相互关系的宏观经济风险决定;而传播的强度,则由套期保值的能力、有无衍生市场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来决定。Kodres和Pritaker(1998)的研究发现,通过对宏观经济风险进行跨市场套期保值。可以实现风险的传播。通过这一途径,某一市场中的异质冲击可以被传播到另外的市场中去。冯芸、吴冲锋(2002)的研究表明,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几个主要亚洲国家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确存在风险传播的现象。而且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危机期间各市场之间的引导和互动关系,远比危机前和危机后市场较为平稳的阶段要复杂得多,多数市场在危机前并不存在引导和互动关系,在危机期间则出现了引导和互动关系。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通与协调机制分析

在金融市场的有机整体中,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通过资金联结、价格联结和工具联结以及这些联结下的资金流动关系体现出来。两个市场的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组合决定了两个市场联结的微观基础,以及在既定的微观基础下的资金流动的动力机制;而政府监管政策的变化、金融体系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等因素,会导致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的结构性变化,进而影响两个市场的联结。

首先,从资金流动的方向来看,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差异是导致资金流动的最基本动因。在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能维持在均衡水平的前提下,两个市场间资金流动的方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经济周期对资金流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生产性资本的收益率较高,导致资本市场资金需求的增加,资本市场工具收益率上升,引导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资本市场。这种资金流动格局加上因生产规模扩大引致的流动性资金需求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工具利率上升,最终结果是两个市场的利差消失,同时社会整体利率水平上扬。第二个因素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首先影响的是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市场工具的利率下降,导致资金流向资本市场,使资本市场工具的收益率下降,最终降低了社会整体利率水平。

其次,从资金流动的规模与效率来看,两个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能力,是决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规模和效率的根本原因。在市场参与者数目足够多的假定情况下,可考察主体结构和工具结构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间资金流动的影响。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方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政府管理层对金融业一般都采取较为严格的监管措施,这会直接制约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参与者的规模以及对不同市场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从而对两个市场的互动产生影响。金融监管政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产生作用:第一,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及利率的管制等措施会造成其业务范围拓展的困难,导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各子市场无法充分发展,金融工具较为单一,从而加剧两个市场的分割,阻碍两个市场的有效联结;第二,对参与者市场准人的限制,会影响参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以及这些主体对各子市场的参与程度,这同样会造成两个市场问联结渠道的减少,加剧市场的分割。监管政策对市场参与主体在资金筹措和使用方面的限制越严格,金融市场的发育就越不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就越不能有效联结,从而加剧金融市场间的分割状况,降低资金流动和配置效率。因此,应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放松管制,完善各子市场,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主体和工具的联结,引导更多的主体参与两个市场,拓宽其参与的市场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联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其次,从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随着金融体系向高级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的微观基础和资金流动规模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丰富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的种类,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金融工具的选择范围,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使更多的参与者能够进入市场进行金融产品交易;同时,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能使参与者更方便地进行资产组合与风险管理,使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替代性增强,资金流动对收益率的变化更敏感,从而有利于提高两个市场联结的效率。

四、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状况分析

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 “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从发展历程看,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由于体制性因素,也出于对经济金融现实的考虑,国家将资本市场列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而货币市场发展则处于相对次要位置。在发育程度上,资本市场较货币市场相对充分。中国的货币市场从同业拆借开始,经历了由民间推动、放手发展和逐步规范的过程,到现在已具有相当规模。其中,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较为迅速,而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与其他市场发展相对缓慢,显示了货币市场本身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另外,资本市场的子市场也缺乏均衡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性失衡特征。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严重制约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制度安排上,我国于1993年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管理体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逐渐被隔离,两个市场的资金联接渠道也一步一步被隔断。为了解决证券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以及扶持证券投资基金,我国自1999年以来叉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有所拓宽。

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政策对于企业投资组合调整和居民储蓄存款的非中介化是监管无效的(钱小安,2001)。据测算,仅2000年我国股票市场涉及的银行信贷资金存量规模就达到4500亿元~6000亿元左右(吴晓求,2001)。在追求风险利润的动

机驱动下,资本市场参与者将从货币市场或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投资于股市,中国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入资本市场的“暗通”渠道是畅通的。具体表现在:首先,证券公司通过“逾期”同业拆借或者连续从不同的中介机构进行隔夜融通或短期融通获得的短期资金用于投资。2000年,证券公司从同业拆借市场净融人资金3898亿元用于股票投资,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为5432亿元和6692亿元,2004年前三季度达到5404亿元。其次,企业相应增加证券投资数量。据统计,2000-2001年企业短期投资大幅增长,其中85%投资于证券(汪小亚,2003)。国内其他学者(王一萱,2005;杨新松,200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分业管理体制下,由货币市场通向资本市场的资金暗道和明道联结是相对通畅的。但这种“通畅”,一方面说明资本的趋利性质并非完全能够受到监管的有效抑止;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06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从2006年1月开始,国内股票市场总市值从3.4万亿元开始快速扩容,到2007年8月,总市值首次超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高达21.147万亿元。在股票市场陕速扩容的同时,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资金供应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央行多次加息并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予以调整,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但无疑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以及两个市场协调机制的欠缺有很大的关联。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不均衡发展和其自身的不完善,以及两个市场连通与协调机制的欠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货币市场向证券市场的传递是相对灵敏的,但反方向的传递则比较缓慢。这种非对称性信息流通,导致市场价格的失真,致使社会资源不能按市场化要求优化配置,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市场割裂的情况下,由于利率缺乏弹性,灵敏度低,无法准确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无法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资金的合理流动,也导致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预期收益率结构的失衡。另外,在金融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下,货币政策行为引发的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受到制度约束,难以对金融商品的成本与收入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金融产品因缺乏基准利率参照而难以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无法通过价格预期有效地参与资本市场运营,从而造成货币市场的利率传导机制失灵,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由于市场分割,货币市场不能为资本市场主体提供合适的资金来源,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货币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融资渠道的狭窄也迫使金融机构进行体制外融资和违规操作,导致金融机构非系统性风险增加,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的连通与协调机制,是中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策略

1 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首先,必须健全货币市场体系,实现运作一体化。要对货币市场进行总体设计、引导和规范运作,在完善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市场和其他融资券市场,加快各个子市场间的融合,进一步深化货币市场的融资功能和政策功能,形成一个统一、灵活、高效的货币市场。其次,必须进一步规范发展资本市场。要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发行机制,规范证券市场交易行为。形成证券市场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发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作用。再者,必须逐步增加两市场共同的参与主体。要扩大投资主体的连通程度,放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进入货币市场的条件。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加快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直接入市交易的进程;同时要积极推动做市商制度的建立,以稳定市场价格、维持市场流动性。

2 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发展的市场治理机制。要建立一个科学的金融市场治理结构,包括运作体系、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三个方面,使资金能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自由流动,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要建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监控体系。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整合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也在加大,为此要制定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3 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合理流通的渠道。逐步取消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壁垒,疏通两个市场的资金渠道,从而有效地配置资金,疏散和化解银行资金风险。债券市场是联结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纽带,要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改革,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结构合理的国债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优化债券市场内部结构,完善债券发行市场和债券交易市场,推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连通。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增强利率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真正发挥货币市场的基础作用。要改革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一个链接。

4 加快金融产品及工具创新与制度创新。要找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接点,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市场,并积极探索信贷资产证券化。要形成一种跨市场产品创新的机制,推出符合两个市场发展现状的跨市场投资产品,使更多符合两个市场风险,收益偏好的资金能够自由流动。要通过交易工具创新,实现金融市场业务的开拓性发展。同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对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不规范、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应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积极扶持和鼓励集体、合资、外资、股份制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主体;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并配合组织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最终使国有银行转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提高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5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化的监管。法制化监管的重点在于建立、健全和维护两个市场之间的防火墙以及市场信息监测系统,动态跟踪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易情况,及时反映两个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透明度为手段,优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框架。要构建四方联合监管协调机制。规范交易行为,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建立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运作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优化两个市场的运作框架。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掀起了移民高潮。近年来,一条以投资移民为主的新产业链逐渐形成,通过投资在他国获得公民权的中国公民越来越多,投资移民这个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文章结合当前我国投资移民发展现状,分析了投资移民热潮中广受关注的一些问题,然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移民 热潮 深入思考

投资移民指以资金为中介,通过将资金投资于目标国、为目标国民众提供就业机会而成为目标国公民的移民行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移民成为最受我国新富阶层青睐的移民方式。随着我国投资移民人数不断增多,投资移民风险及其他问题,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一、当前我国投资移民发展现状

(一)投资移民的类别

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投资移民类别进行了细分,将投资移民分为以下几种:

1.民营企业家投资移民。许多民营企业家将大额资金投资于国外房地产行业、移民项目中,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还实现了移民目标。鉴于这种移民方法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这种投资移民方式又被称为富豪移民行为。

2.国企员工投资移民。国企员工被派驻到国外公司工作,为了适应当地的工作生活方式,通常会选择移民。该移民群体的资金有限,但是他们移民是出于工作需要,并且他们在投资移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知识分子和经营群体投资移民。由国内企业高管、技术精英和知识分子所组成的移民队伍,也是投资移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群体虽然在资金储备上不具优势,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同样会选择投资移民。

4.演艺圈、体育明星移民。一些体育、影视明星在已走红、具有一定资金储备的情况下,也会走上投资移民之路。

(二)国人投资移民动机

投资移民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对移民群体的经济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国人之所以选择投资移民,原因如下:

1.保障财富安全。许多人之所以投资移民他国,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国外投资环境更好,更安全。如我国许多富人都是靠房地产富起来的,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民众仇富心理加剧。与此同时,一些大中型城市纷纷出台了限购令,房地产投资环境日趋严峻。因此,一些房地产商纷纷通过投资移民来转移财富,降低投资风险。

2.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许多新富群体都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得的财富,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使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会借助投资移民,为子女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权力。国外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明文规定,符合该国规定的投资移民者可以获得永久居留身份,其子女可以享受本国公民相等的教育权,这些政策吸引了很多投资移民。

3.为养老做准备。据内地高净值投资移民表格统计显示,养老是投资移民的一个重要目标。一些欧美国家的养老制度和设施都非常完善,完善的制度,高水平的公费医疗,也吸引了大批移民。

(三)投资移民发展动态

目前,我国投资移民正处于第三次移民潮涌阶段。过去,我国投资移民主要来自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如今,二三线城市的投资移民数量也不断增多。据悉,我国早在2010年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移民输出国,仅2010年一年,就有近6.8万中国出生的人成为了美国公民。如今,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60%左右的人正在考虑或已完成投资移民,30%的人持有境外投资。这意味着,每年仅投资移民,就要从我国转移走上百亿的资产。过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我国民众投资移民热门国。现在,移民选择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像新西兰、塞浦路斯这样的小国也成为国人投资移民新去处。为此,许多国家都結合国情修改了移民法律,投资移民资金额度也被提高,但是这并不没有阻挡住中国人投资移民的脚步。与此同时,投资移民服务也繁荣起来,许多中介在投资移民贷款、金融服务、房地产按揭服务等方面,也实现了跨国经营。

二、投资移民热潮中广受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投资移民“汇路”监管缺失

投资移民导致国内资金、财产大量转移,但是投资移民所用资金并不在外汇监管体系之内,投资移民涉及外汇资金归属于个人资本项目。从政策面来看,我国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范围狭窄,虽然它对境外融资返程投资、财产对外转移及参与境外员工持股计划购付汇等资本管理做出了规定,但是,在以移民为目的个人境外投资管理上却始终是一片空白。为此,国家外汇局现有系统监测根本不会对此类项目进行监测。这直接减轻了投资移民群体、地下钱庄、中介机构的资金流出压力,许多非法资金都可以借助投资移民的形式流出。这不仅会助长一些贪污腐败行为,还加大了打击非法跨境资金的难度。

(二)投资移民具有一定的风险

许多人在移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那些新富群体,他们的中的许多人都是在中介、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吸引到投资移民队伍中来的。盲目的投资,带有较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大程度上都要由投资者承担。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借助以“投资50万美元到区域中心”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的,其中,区域中心是美国移民局批准的移民代理经济机构,许多移民投资资金都被用在偏远地区、失业率较高的地方的经济项目开发上。但是,美国政府表示,这些投资资金是风险投资,他们不给投资者提供保证回购和还款承诺,任何人也不能担保投资者可以在2年内拿到绿卡。即便如此,许多移民心切,同样也会置风险于不顾,铤而走险。

(三)移民中介服务有待规范

在移民潮推动下,移民中介服务发展很快。但是,许多移民中介结构的质量都参差不齐,他们在收费标准、服务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许多中介机构都存在夸大移民好处、乱收费的嫌疑。如有的中介机构明码标价,加拿大移民项目的中介费为6万元,但是各种资料费、服务费加起来,可能会高达几十万元。我国公安部多次同教育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携手开展了移民中介清理整顿活动,几千家入境中介机构被清查或吊销执照,但是在移民中介服务行业,违法经营、乱收费等现象仍旧是极其常见。

三、关于投资移民热潮的反思和建议

(一)合理引导,加强个人管理管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和资金流动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投资移民虽然会给我国带来人才和资金流失,但是投资移民在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抵消方面却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政府要客观看待投资移民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对投资移民进行有效调控,合理引导。确切来说,政府要完善市场管理机制,优化国内投资环境,对国内各行业进行有效调控和管理,以规范国内投资市场的秩序,打消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疑虑。然后,改进个人资本项下外汇管理模式,出台个人境外投资政策,将个人外汇业务管理纳入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范围,对以移民为目的个人境外投资管理进行全面监管,严惩金融犯罪、非法资金转移等行为,以规范移民投资行为。与此同时,秉承“收放结合”原则,明确投资移民具体规定,对投资移民进行合理引导,为投资移民提供投资支付与转移正规渠道,要求侨务、商务和出入境部门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告知投資移民相关风险,以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移民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投资移民风险管理

投资移民风险一直是国内有移民倾向群体、移民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如今,我国投资移民申请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是对移民风险的担心,一方面却是不断提高的移民申请人数,这一切,都揭示了投资移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常来说,投资移民最担忧的两个问题不外乎两个,一是移民申请能否获批,一是投资期满能否收回投资。其中,后一个问题显然是最难掌控的。要想降低投资移民风险,需要政府和移民群体共同参与。投资移民群体可以通过资料查询、中介结构、政府单位、熟人、实地考察等详细了解投资项目的情况,尽量选择那些处于发展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来投资,避开那些处于创建期的、风险较大的项目,以降低投资风险。国家也要为投资移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为投资移民提供更多的投资信息,使他们对投资国环境、项目情况、政府部门的投资管理方法等有所了解,并为他们进行风险评估、投资风险防范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避免他们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投资移民风险。

(三)规范移民中介,提高移民服务水平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移民移出地区,在移民热潮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就成为政府移民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移民中介法治力度,完善移民中介管理法规体系,依法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对从事移民代理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在实行专项审批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基础上,细化移民中介机构的相关管理规定,规范移民中介行业发展。然后,成立出入境中介机构服务行业协会,规范行业收费与中介工作程序,杜绝虚假广告、乱收费等现象。再次,严把移民中介审核通过率,鼓励正规移民中介机构发展。在移民中介通过审核后,针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做出严格限制,同时将合法移民中介的从业活动置于移民局和公众监督之下,打击非法移民中介,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

综上所述,在全球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投资移民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要理性看待投资移民问题,理顺投资移民管理思路。投资移民群体则要就移民政策给予高度关注,尽可能选择可靠地移民中介和投资项目,以规避投资移民风险。

参考文献

[1]宋全成.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2014,05:38-44.

[2]路阳.当前中国富裕阶层的海外移民浅析[J].东南亚研究,2016,03:91-101.

[3]刘国福.中国国际移民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探索[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45-54.

作者简介:郑云(1982-),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风险资本市场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从外部环境风险、企业内生风险、员工素质风险和委托代理风险四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归纳与分析,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决策法对风险指标进行评价,提高了风险指标权重确定的可靠性,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投资风险 风险评价 熵权法

一、引言

人作为一种资本,与物力资本一样,投资后除了收益,风险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固有特征。以前许多学者在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时,往往是在确定性条件下进行的,忽视了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影响。有效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首先就要对风险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估,特别是定量地衡量风险的大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评价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突变综合评价法、网络分析法等方法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决策结果。本文运用熵权决策法对风险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和综合评价,减少了主观评价带来的偏差,试图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

1.投资风险的识别

如今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才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力资本投资同金融资本和物力资本投资一样,是为了预期收益或效用而牺牲或放弃当前收益或效用的一种投资行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变化状况不能准确判断,在企业所做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引起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2.投资风险的类别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普遍地存在于企业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主要分为外部环境风险、企业内生风险、员工素质风险和委托代理风险四大类。

3.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面列举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因素,建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熵权决策法评价过程

1.熵权决策模型

评价指标熵的定义:设有m个评价指标,n个评价对象,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取得多对象关于多指标的评价矩阵

(1)

对A作标准化处理得到

(2)

式中,rij称为第j个评价对象在i指标之上的值,又rij∈[0,1],且

(3)

那么第i个评价指标的熵定义为

(4)

其中,

(5)

(6)

并假设,当fij=0时,fijlnfij=0。

也可以对常数k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0≤Hi≤1,方便进行评价指标间的比较。

评价指标熵权的定义:在上述评价问题中,第i个指标的熵权ωi定义为:

(7)

2.投资风险指标熵权计算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与项目风险投资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复杂多因素不确定性的投资决策问题,因此熵权决策模型可以适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评价。本文根据建立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标权重打分,各项指标权重的评分等级分为5级,10分至8分表示风险权重相对极高、8分至6分表示风险权重相对较高、6分至4分表示风险权重相对一般、4分至2分表示风险权重相对较低,2分至0分表示风险权重相对极低,0分即为相对无风险。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对专家评分的一级指标进行熵权计算。首先根据公式(1),可以建立评价指标矩阵 ,

再根据指标标准化公式(2)、(3),求出标准化

矩阵 ,

通过熵权模型公式(4)~(7),可以得出一级指标熵权值ωs=(0.1707,0.1641,0.3281,0.3371)。说明委托代理风险S4作为一级指标为投资决策活动提供的信息量最大,即委托代理风险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相比最应当受到重点考察。

同理,可以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熵权,再结合一级指标得出各二级指标的综合熵权,如表2。

表 2 二级指标熵权及综合熵权

四、结语

从上述熵权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价值观风险的综合熵权值最大,这并不代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中员工价值观风险性最大,因为熵权表示的不是指标在实际意义上的重要程度,而是各指标向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在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熵权值最大的价值观风险表明在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体系中,价值观风险指标最为重要。健康安全风险、技术风险、配置风险这三项指标相对于价值观风险较难把握,但要好于其他各项风险指标。财务风险和管理制度风险综合熵权值最小,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中最难估计的风险因素。

运用熵权决策法建立的企业人力资本风险评价体系从客观地角度对风险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避免了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两两对比构造判断矩阵易于发生目标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减少了评价中人为的主观因素,但它并没有直接指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各种风险的大小。本文旨在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减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量,若想进一步度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春玲,高伟,李艳丽.基于灰色模糊优选模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6):188-191

[2]李洪波,杨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估——基于模糊综合评估法[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4-88

[3]李正,吴映梅.云南民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识别及测度[J].商场现代化,2010(35):164-166

[4]刘泽双,张丹.基于投资过程的高科技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156-159

[5]王德江,孙剑平.网络分析法在军工研究所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0(9):84-89

[6]张文贤.人力资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Charlotte Christiansen, Juanna Schr·ter Joensen, Helena Skyt Nielsen. The Risk-return Trade-off i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J].Labour Economics, 2007(12): 971-986

[8]邱菀华.管理决策熵学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9]黄凤,王兆君.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企业管理型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J].学术交流,2010(2):136-138

上一篇:高校管理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演唱声乐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