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

2023-09-20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1篇

当今的厦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乡村越来越少,交通拥挤,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在闹市区的居民很希望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农村去欣赏自然山水风光、体验淳朴农渔家生活、回归和亲近大自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私家车家庭拥有量的上升,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厦门旅游市场的又一大亮点。

因此,如何将厦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厦门农业从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推动和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这已成为当今摆在厦门农业发展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厦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优势

闽南地区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条件较高。2005年厦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泉州、漳州、福州等周边城市也相继迈入中等小康行列,早已超过上述标准,人均年收入水平已经可以满足普通市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的消费需要。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步走低,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人们到厦门进行都市农业的休闲观光提供了方便。

地理位置的优势。都市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福州、泉州、漳州、厦门有城市人口近2000万,而临近的台湾地区人口近227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厦门是台湾游客进出大陆、大陆居民进出台湾最近的一个重点商贸旅游城市和商贸旅游口岸,与台湾有五缘的优势。目前,每年经过厦门口岸前往全国各地的台胞有20多万人次,其中在厦过夜的台胞有近15万人次,平均在厦逗留天数为3.44天。厦门位于大陆的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资源充足,绝大部分土地适宜耕,淡海水产资源丰富,特别适合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都市休闲农业初露端倪。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已进入萌动期,万宝山观光果园、竹坝农场民俗村、天竺山庄等正含苞待放,龙眼、芒果、荔枝采果期,种植园渐成旅游热点,游客可以到菜地、果园、茶场,农业科技园和花卉种植园、养殖渔排参观游览,亲手采摘,品尝鲜果,到海边的鱼塘虾池和滩涂观看鱼虾的养殖和捕捞,还可到海边捡贝挖蛎,捕捞垂钓,厦门这些独有让游客上山下海,参观体验的农事活动,全年都可开展,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外部环境好。厦门市的环境质量在中国的城市中名列前茅,有“最温馨的城市”之誉。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成功申办2006年奥林匹克国际合唱节和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摘取“联合国人居奖”桂冠。2005年厦门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1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0.93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9444万人次、旅游创汇552亿美元,空港客运量突破500万人次。

此外,根据厦门“十一五”规划,预期2010年基本形成城市半小时交通圈,与漳、泉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建成东南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民航将形成15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能力、基本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可以预见,厦门大交通的建设发展为本市及周边城市的居民来厦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将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厦门的都市休闲农业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厦门部分农民就开始发挥地缘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自行开发了一些都市休闲农业点,吸引附近城市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体验农家生活和品尝农家美食。

在集美区,部分先知先觉的农民利用以往经营的山地果园自发地建起休闲观光果园吸引城市居民,数量有10个左右,占地200—1000亩不等,配套比较完善的大约有2—3个,纳入厦门旅游行业管理的有l家,就是位于灌口万宝山观光果园。

在海沧区,发展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两家,一是天竺山庄。经营内容有观光果园,果树品种有龙眼、荔枝、番石榴等。蔬菜基地,除了日常的品种外,还种植了稀有国外品种辣木,并提供餐饮服务,以及垂钓等休闲设施,总面积500亩。二是青龙寨观光果园。占地面积约400多亩,主要以观光果园为主,提供餐饮服务。这两个观光果园,位于规划建设中的天竺山森林公园附近,可以成为森林公园休闲旅游项目的补充。

岛内的思明区、湖里区,也有许多位于环岛路上的草莓自摘休闲点,东坪山自驾车体验大自然的都市休闲农业游,也渐渐成为岛内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

同安竹坝华侨农场,长期以来一直以发展农业为主,现在已经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和独具农业特色都市休闲农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归侨牌,挖掘东南亚的美食文化,吸引城市游客,在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行业中也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

此外,游钓是厦门人传统的休闲方式之一。翔安区的鳄鱼屿附近的海上田园休闲渔排,是厦门第一个带有都市休闲性质的休闲渔业项目,开通了从厦门本岛五通快艇接送游客的线路,给厦门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但可以为市民增加一个休闲好去处,而且有利于海上渔排养殖的健康转型,对改善海面景观和渔民增收都有很大好处。

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使旅游休闲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似乎还准备不足,在都市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亮点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村道路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开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交通不便,表现在道路建设滞后和工交服务配套跟不上,自发式的建设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道路交通等基础配套不够完善。

饮食以次充好。很多从都市来的游客,都希望能够品尝到正宗地道的农家菜,如土鸡、非养殖的海鲜等。然而,有的经营户只顾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更有甚者,有的经营户为了吸引顾客,非法经营保护的野生动物。

对都市休闲农业认识不清,都市休闲农业特色不突出。只注重饮食服务,轻休闲服务,把都市休闲农业办成酒店食堂,存在有盲目发展的问题。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管理亦不够规范。项目比较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设施及活动过于人工商业化。另一方面,有些市民对农业缺乏了解,乱摘乱采,践踏、破坏农作物。

都市休闲农业总体规模小。缺乏规划设计,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室及其它必要的公共设施过于简陋,园区杂乱无章,使得游客逗留的时间亦短。从经营效果上看,农园规模过小,水果成熟期集中,而节假日游客过多,又给管理带来困难。因此,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性的影响,都市农业淡旺季的差异较为明显,经营期短,游客的季节性强。

休闲渔业旅游还不成气候。目前厦门除了在水库、杏林湾内、同安湾口、九龙江口等水域和滨海岸边有垂钓爱好者活动外,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渔业项目很少,不能满足市民

休闲需要。

政府重视不够。厦门都市休闲农业长期以来属自发行为,政府对该行业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方面,在舆论宣传方面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厦门都市休闲农业规模较小,上档次成规模的都市休闲农业点较少,都市休闲农业尚未纳入全市旅游资源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制约了厦门都市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厦门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厦门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人休闲方式走势定是往农村、山区、海上休闲度假,厦门都市农业发展处于萌芽期,应积极加以规范和引导,使之健康顺利地发展。

规划厦门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线路。都市休闲农业一日游应该是厦门一日游的特色和主打产品,建议有关部门能对旅游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将各地自发的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纳入其中。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都市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要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吸引游客,要把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信息纳入市旅游政府部门网站,市旅游局、农业局要组织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开展多种类型的推介活动,扩大都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政府通过协会开展的一系列交流、培训、考察等活动,以实现都市休闲农业行业的完善和自律。建议开展“一区一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示范区,积极引导鼓励被征地农民集资入股发展都市休闲农业项目。

政府要制定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中长期计划,要把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纳入“十一五”规划,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制定都市休闲农业经营审批制度,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为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开展厦门市都市休闲农业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厦门观光农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使这一产业的发展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要不断加大对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

加强两岸在都市休闲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台湾的都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通过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有计划地邀请两岸有关的专家学者及业者组团互访,对两地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实地交流研讨,推动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建立一批新的台湾优良水果种苗引繁基地,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提高都市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

要突出特色。在规划设置都市休闲农业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应充分合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与闽南的文史资源,民俗艺术,如歌仔戏、闽南风俗、古迹史话、传说结合起来,来提升都市休闲农业的品位。结合农产品收获期,将农业特产如龙眼、荔枝、香蕉、凤梨,融入一年四季的都市休闲农业中,结合渔业举办垂钓节,推动休闲渔业发展,使之成为都市休闲农业的重要补充。(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厦门国投公司)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都市休闲农业;科普资源;科普对象;科普活动;

中途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设备及生态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场地、产品、经营活动以及农村人文资源等为载体,经过规划设计,一方面发挥特色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满足民众的休闲需求;另一方面增进民众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了解和文化体验,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休闲农业强调的是休闲性和体验性,以观光展示、科普示范、参与体验为主。

本文以光明农场大观园为例,从科普资源、科普对象、科普活动开展以及休闲农业旅游与科普的相互依赖关系等角度,阐述了如何在旅游的过程中发挥农业科普的作用。

一、光明农场大观园的科普资源及科普活动

光明农场大观园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是一家集农牧业生产、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在农业科普和生态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根据该景区的几大主要功能分区逐一阐述都市休闲农业的科普资源及可开展的科普活动。

(一)经济动物养殖区:饲养经济动物是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区域主要包括晨光奶牛示范场、光明骑士会和东北梅花鹿场等。其中晨光奶牛示范场建有主雕塑广场、生产区、文化长廊、亲牛园、自动化挤奶大厅,通过展览、示范、讲解、品尝等形式,开展奶牛生产、饲养、挤奶等科普内容,使游客了解奶牛生产概念和技术、奶牛饲养营养搭配知识、奶制品生产产业链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自动化生产的优势等。此外该区域还建设有巴士灭菌装置、品奶厅等场所,通过演示、讲解、品尝等形式,使游客了解巴氏奶、酸奶、常温奶、牛初乳等奶制品的概念、加工、区别等。光明骑士会是华南地区目前最大的马术俱乐部,饲养良种马150多匹,其中一些是香港或澳门赛马会退役的纯血马,还有温血马及其他优良品种的马,有2匹白马还参加过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马场马匹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香港赛马会训练专业骑师的教练马,一部分就是经过严格挑选及训练,专门面向马主、游客及少年儿童进行休闲运动、锻炼身体及马术培训的马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骑马正悄悄地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时尚。马术运动,不仅仅是流汗锻炼,它其实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人们可通过参与、观摩等形式,了解马及马术运动的文化,在健体、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体现高贵身份和儒雅品位。

(二)蚕桑文化科普基地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至少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桑蚕文化科普基地的建设为民眾更系统地了解我国桑蚕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该基地主要分为养蚕房、丝路文化馆、丝绸产品陈列区及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等。

养蚕房及桑果园:我国养蚕历史十分悠久,很早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蚕桑文化。由于蚕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蚕的价值一开始就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我国古代的蚕农们在实践中注重对蚕性的观察,不断总结和探索养蚕技术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养蚕专著,对当时及以后的养蚕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养蚕房和桑果园通过选种、暖室、温度、卫生、喂食、照明、防雨等展示及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送蚕养蚕科普活动,向民众直接、客观地介绍了蚕种的选育、制种、给桑饲养、蚕病防治、养蚕工具、禁忌等养蚕技术及操作方法。

丝路文化馆及桑蚕丝绸产品陈列区:桑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分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大量与桑、蚕、丝相关的文字符号、诗歌、神话、风俗、礼仪制度、服饰艺术、生产组织形式、贸易等文化元素,形成桑蚕文化的丰富内容,并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以礼治国的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桑蚕文化的物化表辑。思路文化馆从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符号之一的嫘祖(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是正史记载中养蚕的发明人)开始,以丝绸之路为桥梁,以有关传统染织绣技艺和蚕丝民俗为基本范围,介绍我国养蚕技术、蚕丝纺织技术及丝织品的发展、流传,展示我国蚕桑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众更直观地领略我国丰富而又博大精深的蚕桑丝织遗产,在展览中穿越古今,在记忆里寻找历史的辉煌,燃起对传统手工染织绣遗产的传承与守护热情。

展览共分为四部分,即蚕俗遗风、蚕丝记忆、织染奇葩和刺绣绝技,主要通过图版、实物、摄像片等展示方式,真实展现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与现在,旨在唤起人们对传统蚕丝文化的关注,保护那些即将消逝的蚕桑染织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展的快速推进,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即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事实上,尽管目前这一产业规模还是很小,但农民们正积极转回归更加注重生态的生态/有机农业。而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展示可帮助普通大众更好地了解生态农业,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奇异瓜果世界

本区域主要分为蔬园巨星馆、奇异瓜果世界、瓜果采摘区及花卉的工厂化生产等区域。其中蔬园巨星馆主要是瓜果蔬菜的树状栽培模式展示。蔬菜树栽培,又称“蔬菜单株高产栽培”,主要是以培养强大的植株个体、多结果和延长生命周期为主要栽培目标,并通过创造蔬菜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生理和营养调控技术来实现,如重200余斤的巨人南瓜,覆盖面可达40平方米、挂果逾万的番茄树。通过该馆的展示,可让人们了解植物新的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技术、基质培养等。奇异瓜果长廊种植了品种繁多、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瓜果蔬菜,旨在让民众了解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繁殖方式的多样性(除了有性繁殖,还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及现代生物育种(如杂交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等)知识。

此外该区域还设置有农艺新科及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模块,通过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向民众介绍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技术和相应的传感、机械等自动化技术,如何实现自动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最大程度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等。

(四)农业文化创意园: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来源于几千年的农耕生产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科技、社会秩序、习俗、信仰、民间技艺和饮食文化等。创意园通过模型、雕塑、实物、展板、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展现灿烂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本区域主要由节气园、后稷教稼园、手工作坊、乡土文化展示长廊、葡萄园等组成。本区域还可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举办插花艺术、盆景文化、食品雕刻、农副产品加工、创意农业、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活动庆典等科普活动。

二、光明农场大观园的科普对象及科普开展形式

要想达到好的科普效果,单单具备丰富的科普资源是不够的,还要细分科普对象,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设计和策划针对性强的科普活动和产品。科普活动的开展方式应该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应该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角度来打动和感染科普对象。

光明农场大观园地处莞深交界,到此旅游的多数是远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城镇居民和城市市民。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青少年学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基础对培养知识面丰富、发展全面的新一代力量非常重要,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农业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景区常年开展的“蚕宝宝领养”科普活动。

(二)城镇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家和万事兴”说明了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性。科学的亲子活动和家庭活动对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有一定的帮助。亲近自然,体验劳作和农耕文化,与家人同乐,对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感情非常重要,同时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等好习惯,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专业技术人员

光明农场大观园集中展示了农业发展的新科技、新技术以及标准化、规范化和具有前瞻性的生产经营模式等,有一定的示范和技术推广作用。

(四)城镇居民

普通市民百姓,有的從小生活在都市,甚至没有见过更没有经历过农业生产,若通过这样的一个科普场所和科普过程,让市民了解农业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进而进一步关心、关注和支持农业的发展,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与普通游乐场、采摘园等单一功能主题景区不同,它承载着经济、生态、社会、游憩、疗养、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三、休闲农业旅游与科普二者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科普需要普及对象能够以休闲的形式和轻松心态来完成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同时旅游的载体需要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是简单的娱乐,市民在娱乐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学,知识有所增进,心灵有所升华,这也是旅游的终极目的。因此在科普项目的上马与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开展与景区文化活动策划等领域可将二者有机整合,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智毅,廖森泰,肖耿生等.宝桑园科普基地在科普活动中的功能与作用[J].中国蚕业.2009.4:83-85

[2]郭焕成等著.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7年4月1日)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3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编辑整理:北京农家院网 发表评论:说两句 展示农家:

广告服务

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黟县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田园风光优美,灿烂的人文景观与秀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丰富的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

黟县是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1986年,黟县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周边优美的田园风光,开发设立了西递旅游服务点,标志着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起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黟县提出了“围绕旅游抓休闲农业发展,抓好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大了农、旅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农业委、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目前黟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十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即: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观光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龙头;

以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里、深冲为代表的旅游专业村不断发展;

以木坑竹海、打鼓岭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休闲游正在发展壮大;

以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竹海人家、秀里农庄等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效益日益明显;

以“猪栏洒吧”“南山堂”等为代表的度假体验旅游新业态正引领古村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以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徒步、露营等为代表的乡村体育休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以摄影、写生、影视拍摄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作专项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柯村胡门皖南花猪、黑鸡养殖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富民效益日益壮大;

以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金星工艺厂、民间工艺厂为龙头的旅游商品产业初具规模;

以4万亩桑园、2万亩有机茶园为基地、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华盛集团、惠达食品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致富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黟县境内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旅游专业村6个、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4个、星级农家乐示范户17家,涉及全县8个乡镇;国家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家,省级1家;以木、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旅游商品个体私营作坊150多个,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系列,同时,发展了5个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和700多个购物摊点、门面;叶村、黄姑村、宏潭村、五里村分别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万亩蚕桑生产标准化生态基地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称号。201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4亿元,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受益3.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30%,对地方税收贡献达34%,重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7000元,其中67%来自休闲农业和旅游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已超过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口的40%以上。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动力产业,成为扩大开放的先导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

二、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比较优势。目前,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无论从产业规模、财政贡献、带动效应、品牌影响、富民效应、业态发展、入境人次(2007年已超过10万)等方面来看,发展应当是成功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传统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加彰显其自身的特色。一是资源一流、品牌一流,与国内其它类似县相比毫不逊色。二是连续四届举办的两大国际性节

庆活动和休闲农业展示活动,提高了黟县的知名度,培育了自行车、户外运动、摄影采风、写生修学、农业休闲等专项旅游产品市场。三是积极开展中法乡村旅游国际合作,并在法国先进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参与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古村落乡村旅游业态的转型升级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四是以旅游商品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农民家庭作坊为支撑,带动全民参与的旅游商品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在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旅游综合效益方面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潜力分析。黟县地处皖南山区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乡村资源保存良好,除西递、宏村外,黟县目前还保存有大量的有原住居民居住的古民居、古村落资源,仅黟县盆地就有古村落23个,古民居2000多幢,且周边田园风光优美,是国内罕见的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最具有国际旅游市场价值和文化休闲旅游开发潜力的乡村旅游资源;二是黟县西北地区四乡4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态环境绝佳,自然风光优美,山村风貌一流,人口仅2万多,发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基本处在未开发状态;三是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土特产品和传统的手工艺为发展旅游商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有利于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村

一、

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

随着黄山市大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黟县的农业与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黟县已经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把黟县打造成一个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标准的世界级的国际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一是以中法徽州乡村旅游合作黟县示范区项目为重点,依托黟县盆地内非遗产地古村落和农业生态乡村资源,打造高端的国际化农业生态型乡村休闲度假游新业态。

二是以黟县西北山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山区原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新板块。

三是以实施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为契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品牌影响,打造世界级的徽文化遗产地旅游区新典型。

四是以中国黄山国际山地车节为平台,依托一流的乡村山地车赛道,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户外运动专项旅游项目,打造前景广阔的体育和户外休闲旅游新亮点。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4篇

摘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并结合现代旅游的一种高效农业。本文以东北地区的现代休闲方式和观光农业发展为中心,介绍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和资源优势,分析了东北地区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前进方向,探究了农业休闲旅游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北地区 观光农业 旅游特色 发展策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农村、农民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机。这种新型的农业旅游方式将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村的风土民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高效、环保、多样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旖旎的冰雪之色、怡人的边境风光、壮阔的草原森林,这些充满豪情的自然资源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下面我们对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的景观自古以豪迈著称,其自然环境自然拥有壮阔激昂的特色。近年来,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旅游等皆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

第一,东北地区的景色以冰雪风光为品牌向外推广。每年1月5日开幕的“哈尔滨冰雪节”吸引数百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仅每年国外游客消费总量就超过20亿美元,而每届冰雪节的总收入更是多达70亿美元。滑雪、赏冰灯、做雪雕的乐趣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流连忘返。而东北其他大型城市都有以冰雪为主题的著名公园或景区,像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冰雪度假村、莲花山竞技滑雪场等,吸引的游客不计其数。

第二,东北地区以草原森林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组成了呼伦贝尔多样性生态旅游区。大小兴安岭则是喜欢森林养生和动植物科考的游客们的天堂。当下,森林和草原旅游十分切合人们追求的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为需要释放学习

工作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方式。

第三,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以大中城市为目标,面向对象主要为大中城市的市民。近年来,农民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将东北二人转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不断热播,东北的乡村风情和带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色彩的文化赢得全国许多观众的喜爱,致使东北“农家乐”系列的旅游形式受到火热的追捧。许多城市人口在节假日来到东北农村感受来自剧中的氛围,坐热炕头吃农家菜,看大秧歌听二人转,吃土鸡,摘野果„„正是这种曾被认为“土得掉渣儿”的形式得到众多城市游客的喜爱。丹东凤城大梨树村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里以农业观赏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在这里可以享受田园诗歌般的美妙生活。

第四,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味,也为这片白山黑土地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东北地区边境省份共有全国53个少数民族,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充满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观光旅游的重点。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蒙古族特色、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满族特色、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朝鲜族特色、以驯鹿和雪原为代表的鄂温克族特色等等。广袤的东北大地养育了这些少数民族儿女,而这些少数民族也以自己的文化点缀着这片土地。

(二)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东北地区正处于老工业振兴与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资源,打造出品牌与知名度,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注意以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不断扩大规模与覆盖面。辽、吉、黑三省及蒙东五盟市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行政边界与空间的格局,实现东北地区大范围生态旅游网络结构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性过强,旅游旺季较短。农业观光与其他景观观赏最大的不同在于季节性明显。无论是赏花还是摘果,持续的时间都较短,时节一旦过去,旅游立刻进入淡季。而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主打的冰雪品牌更是被局限在了冬天,淡季期间游客数量稀少,旅游收入也相应的减少,而巨额的场地维护等费用给产业造成巨大负担。

二是观光农业数量众多,而项目过于单一。观光农业的火热发展导致很多投资者盲目建设生态园区,致使经济效益过于分散,收入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全

国90%的观光农业园区处于亏损状态,东北地区的状况亦十分严重。而且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东北很多观光园区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形式单调,且雷同状况严重。

三是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东北地区很多农业旅游产业处于小型民营资本进行运营,加上执法渠道不畅等原因,经营管理十分混乱,游客意见很大。而作为主要运营方式,很多“农家乐”不具备经营条件就开张,存在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和“宰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整体的旅游形象。

四是不注重生态效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农业旅游应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的原则,景区的开发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很多所谓的“废品”(如秸秆、粪便等)等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五是没有确定的市场定位。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对客源市场的分析还不够到位,结果就是不能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缺乏特色产品,致使旅游形象难以确定。同时,对于市场的变化没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旅客的重游效率很低、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三、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内容选择和市场需求在布局时皆应该统一考虑。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要突出当地特色而非盲目跟随风潮,避免盲目建设。其次要兼顾层次,尽量避免季节性明显问题,不同季节设计不同活动,可以尝试利用各个文化节日来设立不同的主题,增强景区的利用效率,提高收益。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景区管理,宜采用“经济、行政、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以法律为核心,通过经济调控和行政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对农民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让游客舒心的乡村环境,并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提供有素的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资源。新景区的开发应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主要采用添加、点缀的手段,而非损毁重建。例如,与其削平山头间旅馆不如山林之中隐映木屋。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景区内水库河流的水质,对污染水源的单位进行处罚。另外,应在各个景区推广可再生资源或新能源的利用,比如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

四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本地资源形成自我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农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与管理经验,使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得到较好较

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也祝愿家乡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述.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若干思考.2006,5:105--107

[2]李长健.欧阳柳萌.旅游观光农业中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社科纵横2011,2:50—53

[3]赵妍.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农业科技通讯2011,12:42--43

[4]沈伶俐.辽宁兴城市观光农业管理浅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3:90--91

[5]钟春艳.周连第.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9,8:71--74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5篇

一、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概念

随着都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都市农业资源开始与旅游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联姻”,国外有关都市旅游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形成了大都市旅游圈的地域模式理论,如美国学者Gunn提出了都市旅游的理论模型,他以城市的核心都市区为空间上的旅游中心,其外围用四个环形带来区分不同带,研究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状区域的旅游功能和特点,并对四个旅游带的功能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作了探索。在国内,有关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吴必虎教授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即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认为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2003年,周晓芳等提出了“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即“都市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发展的农业旅游模式,即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来吸引游客实现现代的新型旅游方式”。“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虽是个宽泛而笼统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核心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都市(或城市)”,二是“创意农业(不是笼统的乡村)”,三是“旅游”。因此,从供给上说“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实际属于“都市旅游”的范畴,是都市旅游发展的地域空间向外扩散到郊区、周边县域与 “三农”资源相结合开发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从需求上说,又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是都市居民对自然生态、乡村风光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以都市郊区及周边县域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型旅游活动。

二、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类型与客源细分

(一)按结构分,都市休闲农业大体可以分为:

1. 休闲种植业即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旅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 休闲林业指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场、林果园、绿色

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发挥其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

3. 休闲牧业指具有休闲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兴趣和乐趣。

4. 休闲渔业指利用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

5. 休闲副业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以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

6. 休闲生态农业建立农林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进行生态教育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另外,有学者把观光农业分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森林旅游、民宿农庄、民俗旅游等类型。

(二)按内涵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传统型观光农业 由于许多农业活动不为城市人所知.因此,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会吸引相当多的城市人。如吸引游人到农村钓鱼,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但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墨西哥市郊的农村每逢干塘捕鱼期,都会吸引许多城市人下塘和村民一起拉网捕鱼;而在印度海滨,人们坐在水中的木桩上钓鱼;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很多是对外开放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酒,亲身体验酿酒的乐趣,而且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带走自己酿好的酒,其情趣与在城市里买酒自然不同。这些葡萄园和酿酒作坊的旅游收入往往高出它们的葡萄和葡萄酒的销售收入。

2. 休闲型观光农业这种农业以供都市人休闲为主,它的基本特点是利用郊区的地理优势和城市的工业优势,在城市的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分散的农、林、鱼、菜等生产基地,既为游客提供一部分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又保留一部分农业生态圈,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和休闲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楼顶、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等作物。一般说来,在这些地方,农作物的生长以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料施肥,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意大利某市郊有一个蔬菜生产基地,每逢周末,许多家庭便驱车前来游玩。人们采下新鲜的蔬菜在自搭的灶台上煮,吃完后还可以把这些贴有“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带回家慢慢享受。

3. 科技型观光农业这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发展的观光农业:日本东京郊区有一座蔬菜工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蔬菜,从空中悬吊的到地面栽培的,浇水、施肥都由电脑控制,吸引众多游人前往参观并现场购买。美国某市郊建有一处微生物工厂,专门用石油废渣年产1万t单细胞蛋白(相当于用6万hm2耕地栽种大豆的蛋白质产量),游览的人可以品尝用这种蛋白质制成的食品的口味,科技型观光农业的类型和内涵都非常丰富,随着高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日益渗入农业,科技型观光农业会越来越吸引人。

4. 奇异型观光农业这是利用各地自有或引进的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而建立观光型农业,主要用以满足人们寻求离奇的心理。以色列北部一个地处沙漠的

村庄,利用当地独有的沙果(一种极耐旱的水果)发展观光农业:游客可以在那里吃沙果、做沙疗(一种把身子埋在热沙里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一个几百人的村子每年要接待20多万名游客,其旅游收入远远在农业之上。

(三)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客源市场细分

1. 银发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在世界刚刚进入21世纪之后不久,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然而这对企业来说,却意味着一个藏金蕴银的大市场。这个市场被称为“银发市场”。我国70%的老年人有出游愿望,其中17%的老人经济比较宽裕,出游意愿强烈。年轻人也想尽孝心,花钱让父母外出旅游。可以说,“银发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正逐步成为休闲旅游市场的基石,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2. 都市白领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中间阶层的崛起和壮大,使白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均处于社会中间层次,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稳定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生活领域引领消费潮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提供全天开机上班,不停地加班与不确定的上下班时间,24小时不关门的服务业,让白领的作息与工时经常“错时”,其工作强度和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工作不能懈怠,健康更不能不要,于是,都市白领找到了解压方式——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并且越来越青睐这种新兴的休闲方式。抛去iPad,亲近自然,修身养性,孕育了休闲旅游的一片新“蓝海”。

3. 城市学生科教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将创意农业园区当作一个教育学生的大课堂、一部百科全书,使学生从中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进步的历史、了解城乡关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适合城市学生这种修学需要的旅游项目,寓教于体验、寓教于审美、寓教于娱乐,是创意农业旅游开发值得探讨的问题。

4. 外国游客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大众旅游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旅游兴趣正在分化,这是旅游走向成熟的标志。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对传统的旅游方式以及对城市观光的兴趣,开始被更为差异化的旅游需求所代替。因此,面对来自旅游城市的外国游客所进行的创意农业旅游市场开发,是改变现代城市文化单一浅薄,增强城市的综合旅游吸引力,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旅游创汇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是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满足城市人们各种需要的现代农业。因此,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收入水平,决定着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发展方向和水平。

根据中国国情,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刚刚解决,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因此,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应坚持生产鲜活农副产品、观光休闲、改善生态环境三功能相结合,根据区位特点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形式、规模和布局,建设绿色无污染型、观光休闲型和生态环境型的现代农业。

首先,要正确处理发展都市休闲创意农业与农产品正常生产的关系,既不能设想把整个郊区都开发成观光休闲农业区,因而忽视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也不能借口只满足城市对食品的需求,而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其次,要注意发展都市农业与全市、各县区发展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休闲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三要以都市休闲创意农业为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城市与郊区结合。要把开发农业和保护农业结合起来,防止把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演变成娱乐性开发性行为。 四要加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领导。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五要全面规划,确保重点。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郊区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对开发项目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使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具有丰富内容和长期的旅游吸引力。通过一个总体规划,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规划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六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都市休闲创意农业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确定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和规模。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和创汇农业。七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广开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除农民自筹和政府扶持外,还可以通过股份制、设立基金、吸引外资等形式广开财源。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除生产性投资外,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工程,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其次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武装农业,重点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形成都市农业科技配套工程。建设高科技园区、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高市场占有率。最后,需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实行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政策。政府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倾斜。

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是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有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展望

休闲农业产业前景范文第6篇

摘 要 为对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以广东休闲农业为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推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同时扩大农民的收入来源,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 乡村振兴;休闲农业;乡村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策略

1 休闲农业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和农村人群的收入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战略下我国将农业发展,与观光、旅游、休闲等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休闲农业的新型经营方式。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传统的农业发展潜力有限,无法满足农民增收的需求,而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2)可以推动城市和乡村的互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没有接触过农业相关事物的城市人群对其充满了好奇,休闲农业可以将城市人群带入农村,使得城市和乡村进行良好的互动,在文化和习惯方面相互交流,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见识。3)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保护、继承农业文化的重要方式[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发展基础上孕育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时,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农业生产的乐趣,对培养人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对传承多年的农业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广东处于我国的东南部,在休闲农业的发展方面,有着较为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自然条件适合休闲农业的发展。广东省处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属于亚热带气候环境,农业发展的条件具有较大的优势,例如广东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口感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热带水果的成熟时间较短,所以一年可以举办多次水果采摘项目,能够为更多的休闲人群提供服务。2)独特的地理位置。广东省处于我国的东南部,周围的大城市非常多,游客资源和休闲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广东与东南亚地区距离非常近,还可以发展跨境休闲农业,为国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农业服务。3)独特的广东文化使得当地居民非常好客,愿意将农业生产开放出去,形成休闲农业的生产模式;另外,独特的文化使得人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经营和创新休闲农业,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

2.2 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广东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独特优势,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广东已经开始策划休闲农业的经营和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种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1)农务参与模式。该模式是指休闲对象不仅可以觀赏农业生产的过程,而且还可以亲自实践,亲身经历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了解农民日常的劳动细节。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休闲对象的参与感,真正体会到农业生产的乐趣,而且通过自己亲自播种、施肥、除草、采摘的过程,释放生活的压力。该模式适合父母带着子女一起参与,培养儿女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2)民俗体验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展示农业生产的劳动细节和民俗文化,或者是通过当地的美食、节日活动等吸引游客,让游客可以到周边的村庄进行旅游,欣赏河流、山坡、农田的美景,查看当地的农业特色等。该模式适合的对象范围比较广泛,也深受城市人群的喜爱,是放松休闲的重要模式。3)休闲度假模式。主要是指在休闲农业的附近修建温泉、餐饮、娱乐等多项服务设施,售卖一些特色农产品等,再结合当地一些特色的表演,可以为旅游对象提供休闲娱乐的一条龙服务。该模式适合的人群也比较广泛,人们可以在享受的同时,感受到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2.3 广东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广东已经开始发展休闲农业,并且创新了多种发展方式,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过分注重盈利,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不够。休闲农业本身可以帮助农民增加一定的收入,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盈利为目的,缺乏对旅游对象需求的深入调研,旅游项目重复度过高,可能会造成休闲农业发展不足的情况。2)政府的引导不够,导致很多地方过分注重发展休闲农业,使得市场接近饱和、供大于求,而且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农民的收入不增反降,与最初发展休闲农业的目标相违背。3)过分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对于很多旅游人群而言,选择休闲农业项目进行体验,主要是想接触农业相关的放松项目;而很多娱乐设施城市也存在,甚至比乡村的更加成熟,所以过分注重娱乐设施的建设反而失去了休闲农业的本质特色,对于休闲对象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广东发展休闲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模式,但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和过分注重盈利等多种原因,目前广东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经过分析,认为推动广东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可以参考以下3个方面。

3.1 进行统筹规划,推动和谐发展

广东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能够协调好各方资源,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3]。进行统筹规划,推动和谐发展,可以参考以下两点。1)整合休闲农业的相关资源。广东存在着发展农业的多种资源,传统的农业资源,丰富的林业资源,景观资源等,可以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开发著名景点。并通过对当地休闲农业的开发,带动当地交通、住宿、饮食等其他行业的共同开发,更好地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2)政府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对当地的农业特色进行充分调研,然后为每个地区进行规划,推动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不仅可以避免休闲农业的不必要竞争,而且可以满足不同旅游对象的需求,推动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3.2 树立品牌,创新服务项目

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进行多方的协调,循序渐进地发展和进步,不断扩大其影响力,能够更好地吸引旅客的注意力。广东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特点进行宣传。1)树立品牌效应。在打造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满足旅游对象的需求,以旅游对象的喜好为基础打造休闲农业的相关项目;同时,树立品牌效应需要提高性价比,严格遵守誠实守信的经营之道,可以借助旅游对象的口碑来进行宣传,提高品牌效应的影响范围。2)要不断创新服务项目,①与当地的农业特色相结合,推动服务项目的不断创新,形成休闲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②对服务项目进行更加精细地划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实现垂直化的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旅游对象的个性化需求[4]。

3.3 推动多种产业的融合

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其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因此需要不断推动多种产业的融合,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多种产业的融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一条龙服务。除了传统的休闲农业项目之外,还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服务,例如:农业特色的饮食服务,亲手制作和品尝当地美食;农业特色的娱乐服务,举办采摘项目等,不仅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农业特色,而且避免与城市娱乐项目或者是其他休闲农业的娱乐项目重叠,真正体现当地的农业特色。2)推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的融合。休闲农业属于第三产业,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需要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例如宣传当地的特色小吃,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①需要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并且注重对农业成果的保护,不随意践踏植物、拒绝浪费等等;②当地农民在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生态效益,拒绝滥用农药、膨大素、催熟剂等等,对游客的身体健康负责,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

4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对于休闲农业的概念、意义等都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也看到了目前广东省在发展休闲农业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主要经营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深切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好休闲农业发展部署工作,通过充分利用广东省休闲农业优势,结合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完善,以此来实现广东休闲农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华荣,周灿芳,刘序,等.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供给与需求优化模式——以广东24个省级农业公园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9):20-24.

[2] 沈东生.乡村振兴战略下环巢湖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5):36-38.

[3] 盖军静.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发展研究,2019(4):69-73.

[4] 赵莹雪.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清远市黎埠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3):164-166.

(责任编辑:刘昀)

上一篇:关于秋天的文章范文下一篇:新闻稿格式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