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

2024-07-22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塑造是关键,我就小学生的自主管理实践中,有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教改的小学义务教育的立足点应当是学生的自主教育,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产生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人格不断得以完善,自我教育能力有所发展,人格实现独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自立自强。学校尤其是教师,是点燃学生自我管理火花的重要引线,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中的教学和管理现状,笔者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具体论述。

一、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积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的小孩子成长在物质条件充盈的环境之下,加上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孩子的自我管控和调节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教育的目的在于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够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是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管理认知模糊

现在的小学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可以明显到难度增加,小学生精力充沛、思维跳脱,经常难以遵守课堂秩序;学生在家里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社会舆论环境又越来越完善,教师稍不注意就容易“犯错”,导致教师在“管”还是“不管”上认知模糊。

(二)缺乏完善的自我管理培养机制

有的学校引进了西化的民主管理模式或者实施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但和本土教学实际并不适应,效果不尽人意。

(三)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概念混淆

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多数教师在对其含义的把握上难以确定界限,也就不能够制定明确的管理培养目标。

三、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班规班制

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就要依托于教师的有效指导,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给帮助时就要树立长远的目标,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综合素质的人,重在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以班级为载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就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或者提供学生能够自主管理、主动成长的机遇,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可以学会学习、生活以及为人处事。

对于思维和认知都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十分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在开学初期就要及时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来组织本班学生制定讨论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本班的班规。并把班规打印出来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长,让家长和学生都知道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有章可循。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制,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天的学习情况和其他表现来打分或者扣分,在开学初期就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开拓一块黑板报来张贴学生的目标便利贴,随时让学生看到,有助于约束学生,使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督促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管是在思维还是在心理情感上都会产生一些变化,但本质上这种变化都还停留于表面,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和修正。有的学生因为娇生惯养在行为习惯上容易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妄自尊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班主任也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可以从学生角度出发,定期在班上开展班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优缺点或者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这样使每个人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制定学期计划或者目标时也会遵从实际,逐步改善。

(三)开展班级实践管理活动

自主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實践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争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管理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帮助。

1、文化的熏陶

班主任要利用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如唱班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众人划桨等,让孩子们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感受家的温暖。自编拍手儿歌,培养孩子的创意能力。在儿歌文化熏陶下,孩子们有了客服困难的勇气。孩子们把‘每天进步一点点,迈向成功我在前’作为鼓励自己的名言。孩子们在乐观积极的氛围中做什么事都很起劲。

2、想法的表达

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想法。每周末,我会鼓励孩子们写日记,日记的后面,都要总结本周的得和失,可以表扬自己和他人,也可以批评自己和他人。每周一,我根据孩子们所写,及时调整主题班会,对孩子们的言行及时修正。每次考试后,我都会让孩子们写试卷分析,制定下单元的目标。根据孩子们的试卷分析,老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3、干部的任用

老师采纳学生意见,选出他们心中最适合的管理人选。班干部是帮助教师分担工作的左膀右臂,所以在确立好人选后,班主任就要做好任务分工,给班干部一些实践训练的机会,例如让他们组织开展班级内大小活动,学习委员就要及时检收作业、体育文员就要领导学生认真做好课间操、劳动委员就要督促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等等。

4监督机制的建立

班主任要建立班委监督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监督主体,可以随时对班委工作提出意见。

结语

帮助学生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身自主管理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支持,班主任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反思、总结,为学生开辟出更好的自主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荪.发展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新视点[J].中小学班主任,2020(07):49-50.

[2]周佳.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J].中华少年,2019(32):250+252.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体制有了显著的变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要通过日常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体系以及知識运用等能力进行全面培育。而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创造教育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提供服务。所以,要更加重视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摆脱陈旧的授课思路与方式,应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对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所以,本文根据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希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的概述

(一)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特点

创新思维是相较于常规思维而提出的概念,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通过多角度、多因素、多渠道进行思考,具有非邏辑性和非定时性,整体思维向开放性方向发展。创新思维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很难得到主流思想的认可,大部分都是经过时间验证后才承认其合理性和先进性。同时,创新思维包含想象、联觉、直觉等诸多要素,它是一种较为高级、较为复杂且人类特有的思维。但创新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基于对于事实的发展的推理,在创新思维形成过程中,需要基于想象、求异、批判等各种要素。

(二)阅读教学

著名阅读学家詹森曾指出,阅读和理解只是语言意义上表达存在差别,其实质并没有任何差别。阅读的实质就是去理解问题,将存在的文本信息输入大脑中进行理解的过程。因此,阅读从本质上就是理解语篇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发生深层次联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是基于生活实践与语文经验,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拥有正确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加深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

二、目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较慢

尽管近几年我国大力施行教育改革政策,但改革的过程自古以来都是缓慢而由漫长,部分教师即使已经意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也已经开始重视对教育改革方案的研究,但教师由于缺少经验或是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牢固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是难以转变过来,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创新意识不够在教学中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匮乏,教学方法不够有针对性。如教师在改革后只关注成果,在初始阶段就以结果定成败是片面的,教师要更加重视过程。

(二)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后开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方法上还是比较单一不够创新,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只是用简单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合理科学,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种方式不能深化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学生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的阻碍。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一)问题的有效引导

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参与课堂中的活动,在课堂上多去设置一些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设置一些悬念,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对获取新的知识的欲望。语文是一种富有生动幻想的科目,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多去提一些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的问题并且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班级里大声的朗读课文,在学生阅读讨论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转变思维方式,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找春天》和《小鹿的玫瑰花》时,学生可以将不一样文章内容的情感表达迁移到同一主题风格,感受不一样文章内容的表达手法,真真正正保证举一反三,掌握不一样的景物描写方式。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于小学科学的探究教学而言,两种模式都可以使用。就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而言,教师则应当以设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多媒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探究的质量效果。

(三)写-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劳动的成果。学生具备较扎实语言文字基础后,当心中突然萌发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时,就有了\"我要写作\"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要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单凭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有\"课内长知识,课外育专长\"的教育思想,努力抓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在写作路上乐此不疲。教师不要怜悯大力表扬的话语和对学生肯定的目光,要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积极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到作文是有感而发,鼓励学生\"用我口说我心\",\"用我笔写我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教师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结合教材设计适合发展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肖生波.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42-44.

[2]马晓红.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24-125.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初中数学思维方式不同于学生接触适应的小学数学,也就提醒一线教育工作者要经常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课堂完美的呈现,更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高綜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文从初中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出发,考虑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出现的问题,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实践研究

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只能感觉到数学公式的枯燥无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对数学产生抵抗心理,恐惧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要求教师转变他们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通过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这种方式,能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团队精神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在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学生尝到小组合作的甜头,对数学学习越来越自信,数学学习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而团队合作的思维一旦形成,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未来工作中,都会有所获益。而且在小组形成后,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对问题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就有可能会为课堂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可能,从而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多,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就越丰富,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就更加多维、立体,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何愁学生的学习会停步不前呢?小组进行问题分析后,进一步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任务分配,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产生问题,再次解决问题,相信学生会通过自己思考产生对知识更加深层次认识,从而喜欢上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班级也会形成一种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氛围,可能有一些内敛的学生也会参与进班级的活动中去,能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学生自己的性格也会得到改善。并且学生可以多听别的同学的想法,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同对方进行沟通交流,若还解决不了,可以询问教师,这种方法可以让课堂更加高效,而教师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找出学生知识上的薄弱点,还能根据这些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于小学,并且又为高中时期的数学打下基础,因此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这个时期的数学逻辑要求相对于小学是有一定高度的,初中数学的任务有些庞大,这些因素都给初中数学的一线工作者带来了一些难度,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方法,并不能为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应该是相当有限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能让教师知道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让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间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以此使全体学生数学能力得到提升。不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并且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这样互帮互助的学习最直接的好处自然是班集体的整体成绩上升,进一步看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加得到强化。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方式,每次上课教师运用讲授法,成绩好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可能会不同程度的高于其他学生,但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这种方式就为教师解决这种问题提供了途径,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之间还可以优秀带动后进,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问题

不少初中教师带有有色眼镜,狭义的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学生围在一起随意的发散思维讨论,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课堂目标合作、讨论,使得课堂任务不能完成,课堂效果不能呈现,学生白白荒废时间。学生的分组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这种分组形式还不如不分,弊远远大于利,学生的信心、积极性再一次被打击,更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2.应试教育的残留问题

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创设好了教学情境,并且给出了明确的小组任务来引导学生,课堂的效率有了保障,而学生受应试教育方法的禁锢,主动思考的习惯已经退化,课上更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比如,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创设好了教学情境,只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学生有可能就不参与到小组中去,甚至产生偷懒的想法。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教学进度严重停止不前。并且小组中难免出现投机取巧的学生,就想依靠其他学生,自己却抓住时间去玩,小组任务交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小组内学生的水平有差距,学习稍差一点的学生,没有自信,没有独立的意识,完全听从成绩好的学生,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学生的自主意识衰退,长此以往,学习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加因为这种情况失去自信,不利于学生以后团队的合作,也会导致班集体的学习状态下降。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1.小组合作的合理、科学分配是关键

小组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就是小组分配的合理性。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小组分配前一定要对本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思考方式等)、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让小组内每一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该小组内都有用武之地,这样小组内成员都是互相学习的对象。且小组成员不宜过多,否则可能导致小组内成员偷懒现象的滋生。教师要确定班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不断的合作中,共同进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能与同学互帮互助。合理分组的实现能确保课堂任务高质量,快速地完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适当的提高。

学习小组的构成要确定能达到组内先进帮助落后者的目标,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小组成员围绕同一个目标共同进步,达到同步学习,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会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高涨。

2.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符合学生数学能力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情,设置与学生能力相符的教学任务。端正自己的定位,做好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引导,以此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小组安排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而课后的探究活动应该是本节课遗留的小问题或许是对本节知识的一个补充衍生,这种环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且这个环节的设立,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也会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现在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这些问题的设立也会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缜密性。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并不是可以撒手不管,而是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在小组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小组学习的形式,对于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更加善于表达自己,而对于不太积极的同学,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与学生积极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中去,对于不同的个体,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小组与学生的特点,从而采取适合该种情况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意义的人,一个班级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班级,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力量,这种情形的形成是班级进步的必要条件,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从而,该班级越来越积极向上,班级的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设置合作场景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背景,通过这种措施降低学生合作目标的难度,或者利用生活中具体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推动课堂目标的实现。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全体学生数学都能进步。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潜能,来进行探索研究,通过现有的能力给出小组最终解答。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采取开放性的活动调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夠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平时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否则教师的专业性可能会受到质疑。

3.让学生找到课堂主人翁的感觉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与教师交换角色,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带着自己的合作成果进行讲解,把翻转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可以让教师更加明确的知道学生的思考路径,指出学生自学的不足之处,让其他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的小组展现成果,取长补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在学生进行分享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果以及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该小组做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其他学生学习该小组的优秀之处。教师还要根据各小组探讨结果的交流,及时进行点评尤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小组合作的能力,使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到一条适合本班的小组合作的道路,促进学生与班级的稳定进步。

虽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并不意味教师可以彻底放手给学生,初中学生正式处于不断学习,但又有点叛逆的状态,若对学生的约束太过于松懈,学生的发展可能会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背道而驰。但太过于关注可能对于小组合作来说,仍是教师在起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讲授的方式,同时渗透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大胆的设置问题,寻求解决的策略,从而解决问题。而教师再以观察者的身份跟随学生,若遇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进行提示,并且在学生汇报情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果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其他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小组独特的思想角度,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提供了一个更多方位的思考角度。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科学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也需要教师的科学评价来反馈给学生。教师通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过程的表现以及结论的呈现来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并且通过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观察,结合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教师还可以根据这种全面性的评价同本班学生一起评选出一个优秀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能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与小组同学相互探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用创新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的数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灵活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探究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陈霞.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68.

[2]刘佩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3.

(作者单位:甘肃省礼县第四中学,甘肃 礼县742200)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且核心素养呼声愈加响亮的当下,培养学生多样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各科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各科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罗列出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品质,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完成。就数学学科来说,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就需要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工作提上日程。基于此,我们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展开探究,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除了要紧抓学生学习效率,还需重点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只因想要学好数学学科并牢牢掌握数学知识,缺失逻辑思维能力是万万不行的,可以这样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具备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学科、是否可以打下坚实基础,也正因如此,才奠定了此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其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时代育人格局,更是教育改革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难点,是小学数学教师逃不开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使命,是完成更难教育教学挑战的“基石”;其二,逻辑思维能力贯穿整合数学教学,简单来说,数学教学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加入,只因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逻辑性,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具备较弱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影响最终学习成效;其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乎其他能力养成,数学教师想要达成教育新阶段的更多育人指标,还需不放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可确保其他能力培养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只有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才可更好的学到数学知识并扎实数学根基;其次,只有小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才可为今后学习更难、更具挑战性的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只有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才可避免“表面化”学习,方有望实现知识间的有效迁移,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透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肯定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和价值,也重新认知了数学教学课堂的存在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身上的教育教学重担是非常重的,还需小学教师率先摸清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水平,从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才可有望达成既定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效果事半功倍,总之,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点数学教师不可忽视,还需将其视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敲门砖”。

想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需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轻松,从而消除紧张情绪、焦虑情绪甚至是恐惧情绪。此外,也要在师生和谐关系下,强化数学课堂的良好氛围,诱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即可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便可避免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当然,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需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化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间的联系,确保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愈加强烈,便可为后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数学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可保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更大的培养和提升空间,只依靠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显然会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暴露出较大不足,还需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升空间,便可达成预先设定的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最好办法是数学教师做到尽可能放手,让学生有机会认知自己的学习能力并生成学习主人翁意识,方可削弱学生对教师的强烈依赖,被动学习也可变主动学习。

(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支持

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和法则具有较强抽象性特质,不利于学生理解,势必会影响学生逻辑的进一步展开,甚至会阻碍学生真正揭露数学本质,所以,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除了要阐述和介绍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的来源过程,还要让学生深入思考抽象公式和具体内容间的关系,抽丝剥茧般的让步学生抽象思维高度提升,最终目的即是让学生脑海中对数学概念形成系统化网络,让学生可以透过感知积累素材并素材积累过程中形成抽象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可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达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目的,将抽象的概念、公式与形象化的内容对应,确保学生可以对抽象内容有更深了解、便于学生思维在抽象内容和简易间切换,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例如在《位置与顺序》教学课堂,可采用多媒体出示“森林运动会”情境图,分别展示五只动物在赛跑中的状态图,让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哪只动物跑在最前面、哪只动物跑在最后面、分别排在第几名等等,更要鼓励学生说一说动物间的位置关系等,确保抽象化的位置关系可以更直观、更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即可更好的积累学习经验,抽象思维能力也可间接培养和提升。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

问题是促使学习成果再翻一番、再深入的较好手段,可以使得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也会形成最原始的解决问题冲动,利于学生创新并助力思维水平提升,还需数学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启发学生并激活学生思维,让活跃的思维产生更多的灵感,就可较好的达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目的。

例如在梯形面积教学课堂,教师不必直奔主题,还需引导学生先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后向学生展示梯形图形,寻找两者关联,还要学生提问:“同学们,是否可以借助以往学习的共识求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诱导学生展开思考,更可促成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最大程度的依靠个人能力、团体能力推导出公式,让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并借助思维优势,寻找到问题解决路径的蛛丝马迹,这便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过程,便可真正意义上达成教育教学目的。

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大胆设想,不给思维的发展设置“条条框框”,避免限制思维发展的状况出现,确保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顺利与有效,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埋下伏笔。

(四)基于学生学习特点,设置合理训练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要获得较大程度提升,还需依靠针对性训练,训练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进步的最主要途径,还需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合理设置、合理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过程中配置的数学习题,不可过难、不可过于简单,这个尺度要拿捏精准。此外,还要避免习题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及逻辑思维水平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目,更要做好练习题量的较好把握。此外,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结合学习需求选择合宜的习题进行练习,可避免“拔苗助长”问题的出现。

待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数学教师要认真批阅,避免学生由于宽松监督而产生懈怠心理、偷懒问题,维持学生对每一次练习的重视程度,便可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和好处。当学生额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强人意时,还需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切实挖掘问题根源并携手解决,保障学生可以尽快跟上他人学习步伐,这个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实践练习中以逻辑思维解决设定好的数学题目,更要致力于探究数学知识间的规律,才可不被数学习题表面给予的条件和线索蒙蔽。

另外,结合当前小学阶段课业负担较轻现状,还需保障设置的作业更灵活,不可一味的停留在知识表面,拓宽学生思维活跃及成长的空间,在习题的累积下,不断完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失为一个较好策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所有小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希望数学教师高度重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任務。当然,相关行动计划、教学方案,还需结合教学实情而定,便可为小学生数学课堂更高效学习、吸收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91.

[2]徐欢,马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6.

[3]徐佳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94.

[4]田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深度思考的研究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15-16.

[5]王文福.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90-91.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针对初中阶段物理科目的教育,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仅供相关人士借鉴。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情境创设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情境创设是一种高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受物理教材的限制,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的特点进行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由于物理科目的特殊性,不具备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一、物理科目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指的是将教学的知识点由抽象转化为具体化,并且通过营造良好自由的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情境创设教学模式的发展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然后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的进度和效率,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且转化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初中阶段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模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现代物理教学观念比较传统

根据社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了解,初中学校针对物理科目的教学,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和学习,但是长久发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教师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目的,从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改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师缺少情境创设的教学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创设情境的能力。如果教师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会导致教学模式的开展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应该加强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和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素质,是物理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内容缺少新鲜感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物理教学内容缺乏新鲜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动力,因此增加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新型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针对初中阶段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任务和目的

加强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成绩和理解能力,教师需要明确物理课堂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知识点,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加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境创设

物理科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和实际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增加实际生活的因素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坐火车的时候,你会看到路边的风景在向后走,这是为什么?正是运用初中物理人教版中关于参照物的介绍,如果选定的参照物不同,则事物的运动状态是具有差异性的,从而体会物理知识的神奇特点,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可以采用物理实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物理具有特殊性,其中一些知识点需要通过做实验得到,因此教师在深化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显著提升。

(四)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方式,需要加强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身份,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能力,制定和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间接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课改发展的推动下,国家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加强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任务和目的,将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物理成绩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小红.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181-182.

[2]李文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7):140-141.

[3]孙朝华.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01.

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刑法论文范文第6篇

1 强化创新演示实验的功能

1.1 引导学生学设计、找方法, 引发创造性思维

演示实验中蕴含着化学思想和化学规律, 体现了化学的研究方法,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典型教例。因此, 演示实验不仅示范操作, 还要巧妙设疑, 演示如何观察, 如何分析, 在常规演示实验中围绕“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 在教学中提出“常规的系列设问”, 学生按常规思路去思维, 就有章可循, 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养成, 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

1.2 创新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2.1 教师要创新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规范操作, 巧设问题, 更要创新演示实验, 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2.2 引导学生创新演示实验

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经过反复验证的, 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其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 使之更合理, 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 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思维的基础是求异, 在探究性实验中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学习钠与水反应时, 设问:将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学生会想当然认为可置换出Cu,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结果出现气体和蓝色沉淀, 学生就会对原来的“想当然”产生疑问。再设问:如果将硫酸铜溶液反滴入盛有钠的试管中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又会认为和上述实验出现的现象一样, 这时让学生再次做实验, 结果反应很剧烈, 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现象又不一样, 这时学生又产生疑问, 经小组间讨论, 在教师帮助排除错误见解后, 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少时, 剧烈反应后产生的热, 使Cu (OH) 2分解为Cu O, 又在H2的氛围中Cu O被还原成Cu。因此, 创设不同的实验情境, 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而又有鲜明现象的演示实验, 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

2.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因此, 要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多方开阔学生思路, 拓宽思维领域。在创造思维活动中, 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将大大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1.1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要教给他们一些多向思维的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并发展多向思维, 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 使发散思维更加灵活而有广度。例如, 在铁的氧化性教学中设置了“碘化钾溶液与Fe C13溶液反应产物”的研究, 开始学生不以为然, 但是当不同课题小组所做的报告内容不同时, 学生就表现出兴奋状态, 然后让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 再分析归纳, 概括出结论。实践证明, 这类专题研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结合实验习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 最终要达到举一反三的境界。在习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练习,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引导、鼓励学生多问, 在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 只要我们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不同的条件, 就能全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和能力。

2.2 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创新, 强化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测试。完成实验设计的题目, 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合理地创造性安排实验教学, 使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总结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让学生努力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 探索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既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又可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学生所学知识都是前人已发现的或创造的经验。这些真理或经验若由学生本人像科学家那样从未知开始研究, 也就是重复科学家的研究思路, 也是一种创造过程。学生通过对科学研究思路的模拟, 不仅亲自获取了新知, 而且也熟悉了创造发明的规律,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主要以具体物质丰富的性质为基础学科。具有实验多, 实验现象生动有趣, 知识本身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学习中将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时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 设计好课堂教学梯度, 就很大程度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 在化学实验中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这些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点, 做好各种实验, 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产生影响, 是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的关键。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发展的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 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造力重要因素。在基础教育中, 创新教育应和学科相结合, 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在校中学生的现状和教学实际,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改进创新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等途径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Z].2008:1~2.

[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Z].2008, 4.

上一篇:离婚案件缺席审理法律论文范文下一篇:自动化系统机械制造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