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地图;应用

1 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1 更加生动形象与具体准确地表达历史

历史地图是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和很强直观性的历史教学道具,它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与多彩多色的线条等将各个实际地理要素进行等比例缩小体现,从而使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发生时的地理状况。历史地图的颜色鮮明、图像直观,对历史的表达具体准确,又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类艺术作品,因此它也具有艺术作品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历史地图中,无论是城市村落、山川岛屿,还是江河湖海、平原大漠,都能够被用各色图像和符号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且还配有非常精准的文字描述,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继而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展开。

1.2 更加系统连贯与主题鲜明地展现历史

目前有很多初中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就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而很少启发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要着重培养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历史地图的应用正能很好地促进这一点。历史地图能够更加系统连贯地为学生展示出一系列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发生规律,以便学生对其做出更加深刻的认识。任何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都与一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客观条件等相关联;而历史地图能够通过一定的脉络与线索将其种种因素相互串联起来,并能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的主题,使学生对其的认识更加具体。因此,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2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学会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一般方法,并具备认识和判断历史事态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的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要使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地图,像对教科书上的文字一样读得懂。同时,并须培养他们能够判断图上所反映的历史事态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历史地图的特点是显示历史事件的发展动态。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要注意弄清每一幅地图所显示的空间发展的年代,例如,《红军长征路线图》、《渡江路线图》等图形,图幅上都没有标明时限,虽然在有关的课文中不难清楚的找到答案,但须教师做出相应的提示,使学生能及时得到明确的时间概念。与此同时,还有弄清楚图示的空间位置。例如:《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图,它的空间位置,总括地说,是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历史地图要表现的是历史动态,因此普通的地图上的地理要素都简化了,一般只需用海岸线、水系和少数城市圈点等图形符号就够了。但由于历史上的地名变化较大,须在使学生学会从新旧地名的对比并明确它今天的所在。否则,这个空间概念还是不能被落实,其所能取得的空间知识,也就成为了悬空的知识。

此外,还有关于识别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有用雁行字列屈曲字列表示山脉的存在的走向。用虚实两种不同线条以区别古今的海岸线位置等等。还有,学会从地物符号认清地名所在的正确位置是必要的,例如,古洛阳城原是在流入黄河的洛水之阳,而不是贴近黄河的南岸。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在使用历史地图中学会一些阅读历史地图的本领,其作用,就像语言教师教会学生的一样。

2.2 突破重点难点,化繁为简

如果教师在运用历史地图上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学习历史地图,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在历史课中有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地图,不一定需要关于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些内容比较复杂的是“图”,如《张骞出使西域》图,就得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再造两千多年前的“西域”这个地理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当学生将地理知识用于理解历史课的问题上,这种运用已经不是重复过去所学的机械记忆。而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开始学习不同学科的综合运用,以扩大或加深对事物的记忆和理解。这种做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肯定是有帮助的。

历史地图通过多个不同的切人角度,对人类各个时期的活动舞台加以直观介绍,展现历史发展的不同层面。从总体上看,在中学历史教学地图中,有反映某一时期历史地理全貌的综合性历史地图,如"三国鼎立形势图";也有反映某一方面历史内容的专题性历史地图,如"西汉手工业分布图"。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上看,又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这种直观的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无法代替的。

2.3 借图巩固,建构系统历史线索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强烈、长久地保持,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利用和保持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浓厚兴趣并借助历史地图拓展、延伸历史知识,有效地发挥其巩固历史知识的功能。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复习课上,教师可根据“鸦片战争形势图”引导学生回忆鸦片战争过程,并以点带面复习《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利用历史地图巩固历史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较快地在头脑中建构出系统的历史线索,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为日后解答难度较高的高中文科综合题打下了基础。

2.4 古今对比,多图联系

历史地图是地图的语言符号之一,动态地反映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各种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呈现的自然环境。显而易见,历史地图是在纵横联系中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地名、河流、海岸线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使用历史地图教学时应注意古今对比、多图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 结语

新课标对历史地图的使用非常看重,教师要认真研究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历史地图的重要性,能够直观地展现历史,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客观地评价社会的现象。学生在学习历史地图之后,对国家有历史责任感,能够勇敢承担起维护国家的重任,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历史地图和图片在教学中的妙用[J]新课程,2016(11).

[2]刘颖君.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地图辅助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3).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在分析各种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综合实效。教师可以多尝试这种教学实施方法,带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学习转变,这会让学生的学科素养有明显提升。

例如,在教学《动荡的春秋时期》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布置课外自学的内容,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搜集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称霸过程的资料,并搜集相关成语故事,上课时在全班分享。这种教学组织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能推动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教师还可以尝试每次上课前提前做好导学案,用填空题的方式将该课的基础知识呈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印象,给后续的知识教学提供铺垫。这些方法都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直观体现,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锻炼。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设计各类合作探究活動,以锻炼学生的合作交互能力。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小组内会发挥大家共同的智慧尝试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为课堂注入更多开放性色彩,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和问题解答能力的锻炼。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教师可以多创设这类学习活动来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大家提出问题:为什么秦能灭六国?为了让学生综合解析该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习小组总结出几个不同方面的原因。在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教师同样可以提出问题让大家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让小组合作交流更好地展开,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课堂上知识教学的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及时就自己学到的内容做梳理汇总。这既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这种习惯的具备会带给学生很多实际的帮助,能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能力,首先给大家布置相对明确的归纳总结任务,随着学生这一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再让学生自主完成这个过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学习要求。

例如,教学完《社会生活的变迁》后,在课堂最后10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设计的题目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既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又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深化再教育。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情况做真实的复习回顾,找到自己知识掌握上的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大家将这一节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促进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这一节内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就会被充分激发,学习效果也会更佳。文章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兴趣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8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的名言。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兴趣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情感被激发,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也就变得活跃积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历史学科取得新课程改革成功的迫切要求。纵观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传统教学只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模式显然已过时,教师要改变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充满无限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我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浅谈几点拙见,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提高。

一、 利用学科引言,建立历史知识的结构框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有着和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有效地掌握历史学科内部知识结构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历史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和规律,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特点,还有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中出现的历史人物以及前因后果等。要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历史脉络,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整理和归纳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每一章节开端的引言部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章节内容,进而将整本教材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归纳,掌握各个阶段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结构,提高学生总结、概括高中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环节的准备工作。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疑问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旧课,以旧带新式;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式;承前启后,激起悬念式等。我最常采用的一种新课导入方式是设置疑问式,因为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下课时的玩耍情绪转移到历史知识的探索追寻上来,为上好本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构思教学过程,优化历史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各项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自己,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掌握历史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并且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的工作是否到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是否积极配合。所以,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是一堂历史课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下足功夫,熟练掌握高中历史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想尽办法来探索出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受教学资源的限制,往往只能依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来进行授课,这对于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而言是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求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成熟,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挂图、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可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具体、生动,从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认真听课,提高教学效果。

五、建立和谐、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如何,除了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想法之外,还会受到学生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周围人的影响。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对教师的尊重、崇拜之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课程上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爱屋及乌的道理。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走向讲台,走到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关注他们的点滴变化和取得的进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品质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探索的内心潜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精心设计各项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爱上历史、乐于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 张群保.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学研究,2012(10).

[2] 贾艳丽.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山 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 荆振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J].学园: 教育科研,2012(19).

[4] 曾焕伦.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 学:教学研究,2011(6).

[5] 耿文秀.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责任编辑 吴海婷]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为学习行为增添动力,是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的诱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现代教育的最佳出路在于不断进行改革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科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应具备学习研究的基本能力,并将之在教与学的契合互动中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要高度重视思维的积极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老师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初中历史是一门趣味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在于简单的识记,重要的是要理解和对其中人文精神的汲取。

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弊端在于教学的功利性过强,应试心理严重,为分数而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盛放知识点的箩筐。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新课改的方向。

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

兴趣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只抓住讲授内容上求得突破,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有所创新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课堂教学和各个环节有起有伏,能调动起学生兴奋点。

一堂初中历史课,可以适时地变换教法,即从单一的讲授法,到多用类比法、比较法等,把讲授、观察、自学、练习等学习活动进行相互穿插、巧妙运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和工具,并采用灵活的方法突破知识难点,以歌谣、历史故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展示历史的丰厚韵味,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无意识记,强化对知识点记忆的效率。还可以利用初中历史的多学科综合性,找准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一个知识架构,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

兴趣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使之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就必须真正确立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主体包括认知的主体、理解的主体、识记的主体和运用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创设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自己课堂“权威”的崇拜,宽容课堂上“异样”的声音,要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和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其各自学习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交流互议结果。最后,教师再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共同分析、讨论、辩析历史问题。要允许学生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注重历史评价的多样化,用发散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后,再引导其向一个正确的方向集中,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史实的正确看法。

三、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成功中强化学习兴

运用所学的历史学科知识,通过思考来解答各类历史试题或与历史相联系的现实问题,这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为普遍手段。在历史书面测试中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素质考查、重能力培养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局面。教会学生对学习测试效果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学会横向和纵向对比,学会归纳总结。测试的结果是让学生查找到自己学习初中历史的薄弱环节并自主加以巩固,让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测出进一步学好初中历史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变苦学为乐学,维持住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成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明确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有效途径。只有学生的学生兴趣得以培养和维持,才能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而且为初中历史教学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更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设有趣、开放、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场景和材料,促使学生新旧知识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教学自主学习 探究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1.实施情境教学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教育的功能要通过历史教学来发挥的。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辩证的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是通过历史教学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授,从中挖掘出相关人物的光辉思想和优秀品德,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建立完好的人格”。“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史论统一性”的特点。其中,“具体性”和“史论统一性”即事实与理论的统一性是许多学科都应具备的条件,并非历史学科所特有。但是,列于首位的“过去性”,却揭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历史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它必须遵循认识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因历史知识存在形式的特殊性,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历史存在的角度探索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手段。历史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历史的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必须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激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里再现有关史实的具体情景,形成生动的历史观念,以便他们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因此,情境教学就成为历史授课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亲自感知具体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揭露史实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此,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选择和组织情境材料,以便和学生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2.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了实施情境教学的“三要素”。

情境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法情境教科书上重点问题的具体情景,使学生经过想像和思维,切实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历史课情境教学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材料,给历史史实以合适的定位,从而构建起历史体系。历史体系也就是指历史存在的具体特点,即历史年代、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的活动。时间、地点、人物是具体把握史实的三个基本要素。恩格斯说:“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地点是确定史实存在位置和演化情景的纵横坐标;人物是史实得以登上坐标的载体。

3.以材料还原历史是历史情境教学的关键环节。

具体的历史情况,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媒介来实现其教学功能。所谓“教学媒介”泛指任何用来传播知识的通讯手段,包括文字材料和视听辅助材料。历史人物的活动、史实发展的具体情节大多是通过文字材料给后世保存下来的。文字材料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成型的文字,历史的演变至今不甚清晰。进入奴隶制社会以后,历史舞台上才看到了生龙活虎的人的活动,看到了刀光剑影的历史事件。这都要归功于文字的记载。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演示有关的考古资料(包括模型、照片),从而使学生深信史实,成为最有力的想象根据。不过,考古材料只是史实的物证,不能展现史实发展的过程。因此,演示考古材料要同讲述史实过程结合起来。

4.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文字材料应用于教学,多是借助于言语传授。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广泛阅读文字史料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词汇,加强语言的历史感和时代性。

(2)考古材料都是学生从未见过的陌生事物。学生不易找出它们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我们演示文物时,把文物的特征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他们从比较、对比中认识文物反映的历史意义。

(3)应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艺术作品跟历史记录的区别,分清作品中哪些人物情节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_-哪些是虚构的,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反映史实本质的主要情节上去。

(4)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造成时代气氛。时空观念比较抽象、难以彗捉到其存在的具体形式,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则能以文字、图形、图表的动态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易于为学生理解掌握,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采用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已是历史教学的新趋势。

(5)放手让学生亲自参与,研读材料、参加实践,开展必要的历史课外活动,从而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以期取得最佳的再现效果。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受到师生好评,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有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 我国有丰富的历史典籍和历史文物。只要广大教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历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历史课的情境教学,会更加受到青少年学生的喜爱,教学效果也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四中学)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

问题式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应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深入了解課本内容;还可以对学科前沿所关注的具有研究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搜集材料,寻找合理的观点。问题式教学以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析,学生最终所得出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够享受解答问题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问题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是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例如,为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五四青年节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价值呢?五四青年节每年都有,但很少有学生思考与分析过五四运动的意义。

二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很少进行思考,而是以教师的观点为自己的观点。在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对同一个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并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进行评判,每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都具有多面性,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观点。

三是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时沟通与交流。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很少进行讨论,学生也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问题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沟通交流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二、问题式教学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问题的提出方面

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但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层次性,而且过于死板乏味。例如,在讲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运动时,只是简单提问运动的原因、时间、发展、内容、意义、评价,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了解具体的历史活动,应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而不是为了考试只记关键点。也有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仅仅围绕课堂内容,而几乎不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历史学科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并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逻辑思维。

2.课堂问题的实施方面

有的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有的教师所给的讨论时间非常有限,往往学生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时讨论就匆匆结束了。

3.课堂问题的反思方面

很少有教师对课堂问题进行反思,所设置的问题与课堂实际情况的对比,学生对所设置问题的意见与看法等。对课堂问题进行反思与改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解决问题的相应建议

1.增加教师的阅读量与知识面

教师是问题式教学的引导者,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师所提出问题的可研究性。在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少量具有悬念与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2.分组分层次进行问题式教学

有的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习惯以自己为主,并没有切实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与能力,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直接从课本中就能够找到相对应的答案。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同的问题,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讨论。以学生为主,最重要的不是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

问题式教学中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就是教学之后的反思。有的教师的教学教案长久没有变化,而每一届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历史学科中,对于具體人物与事件的评价与分析也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且在新时代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因为喜欢历史而大量阅读各类参考文献,知识储备并不一定比教师少。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具体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创新性。

问题式教学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思考性与创新性的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逐渐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要充分发挥问题式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学生为主设置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讨论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克盛.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

[2]杨昌文.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管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

[3]叶小兵,魏恤民,吴美娟.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上一篇:林区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项目投资决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