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

2024-06-19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培养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基本礼仪和方法。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能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重点: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基本礼仪 德育渗透:尊敬老师

能力培养: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解决师生矛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引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辛劳浇灌,用心血滋润,蜡炬成灰无怨无悔。太阳般的温暖,春风般的和煦,清泉般的甘甜,是老师的爱在心中流淌。老师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在浓浓的爱呵护下的我们却有着矛盾与不解,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该如何对待老师,与老师沟通,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寻师生交往的诸多问题。

二、分组讨论下列问题,由小组代表发言:

(媒体显示问题,各小组选出代表抽取问题。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播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上课迟到了怎么做?

2、老师讲课时出现口误或差错时,作为学生,该怎么办? 3、如何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

4、在一次考试中,好朋友向你投来纸条,要你写上某题的答案,你在纸条上写了“这是考试,请独立完成”,当你把纸条扔向朋友时,恰被老师发现,当场把你的试卷撕烂,你被老师误解了,你该怎么办?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呢? 5、“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老师应体现在那些方面?

三、各组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媒体显示) 1、上课迟到了该怎么做? (1)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恳,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走向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后,应立即集中注意力听讲。 2、老师讲课时出现口误或差错时,作为学生,该怎么办?

对于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口误或差错,作为学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以谦和礼貌的态度提出,切不可不礼貌的当场大喊大叫,给老师难堪,这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的表现,又是自身修养不高的表现。 3、如何正确礼貌的回答老师的提问?

(1)回答老师问题时,站姿正确,表情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

(2)对提出的问题答不出也应该先站起来,再用抱歉的语调实事求是地向老师说清楚,不要不站起来。

(3)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应随便插嘴,别人答错了也不应讥讽嘲笑,自己能答,可举手。 4、受到老师的误解怎么办?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如果老师的批评有误,或老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可心平气和的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善意的与老师交流思想,做出解释,同时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旁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噪,也不应该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这是老师在关心和帮助自己,并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 5、尊敬老师体现在哪些方面?

(1)课前2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候老师的到来。

(2)课上姿势端正,精神饱满集中,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认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3)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与老师见面主动向老师答招呼问候,有事找老师时应以请教的口气说话。

(4)递交作业本时应用双手。 (5)诚恳地接受批评„„ 小结:

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我们认识到: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应主动沟通,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从老师的角度、立场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就能消除抵触情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的进步。 作业:

请你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题写一篇短文,提出大家对老师的希望与要求。让我们师生共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结束: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通过良性的交往互动, 重建互惠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师生良性的交往互动, 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 我国政治清明民主, 百姓安居乐业,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培养人、创造人的场所, 更要以人为本。封建社会尊卑等级森严, 教育方法主要是惩戒——体罚、强迫, 甚至威胁。《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 然后道尊。”“师道尊严”——师生如何平等交往、互动?

历史在变迁, 时代在进步, 教育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当课程要求从专制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注重学科内容走向注重经验实践的时候, 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须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互动互惠,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去教, 也通过交往互动被教;学生不仅在学, 同时也在去教, 师生共同成长。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先生创造学生, 学生也创造先生,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人。”这就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2师生良性的交往互动, 是因材施教, 让学生个性全面和谐有差异地得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由于先天禀赋不同, 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大。思想认识、学习能力、生活态度、行为习惯、情趣性格等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形下, 教师只有全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加强交往互动, 才可能把握学生个性特点, 心理需求, 从而因人制宜, 因材施教, 给予学生差异性教育及引导, 使他们成为各具特长的人。倘若与学生缺少交流互动, 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无视学生的特殊需求, 以“不变应万变”, 教育教学上一刀切, 硬要“紫罗兰”和“玫瑰”开出同样的花朵, 散发出同样的香味, 其结果必然是徒劳的。

3师生良性的交往互动, 是尊重学生人格、唤醒学生生命的具体体现

处在身心发展中的学生, 在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 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 意志从脆弱走向坚定, 人格由欠缺走向健全的发展过程中, 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希望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能被关注。因而, 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 来交往。师生之间, 既是师生, 更是同志朋友。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深得学生喜爱,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与学生交往互动。较大问题, 都与学生讨论争论, 较小问题, 也尽可能同学生交换看法。一个班级, 学生素质差异很大, 作为教师, 那怕是面对最顽劣的学生, 也要善于与他交往互动, 理解他, 引导他。善于与学生交往互动, 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 是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 是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灵魂的交流。

师生交往互动如此重要, 那么, 怎样才能达到最大有效化呢?本人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 有这样几点体会: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淡化教师职业性意识。

新课程强调,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是说, 在师生交往互动中, 学生具有主体性质的地位, 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 学生又是完整的人, 有着丰富的个性和独特性, 对事物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不依教师的意志而转移。新的学生观告诉我们, 在与学生交往互动中, 必须淡化教师职业性意识, 切忌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决定作用, 切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 尤其是当代中学生, 见识丰富, 思想开阔, 独立性强, 更需要教师以平等、民主的姿态出现, 否则, 不会奏效。

(2)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强化教师专业性意识。

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尔贝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 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一些教师, 只管教, 不管导, 更不愿意与学生“相互接触”, 只有命令, 不讲道理;只准服从, 不许违抗, 掌控话语霸权, 单向教育传输, 教育教学失却了创造性智慧, 职业性增强了, 专业性却降低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厌其师弃其道。”新修订的师德规范也要求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 在师生交往互动中, 凡事必须换位思考, 强化教师专业性意识, 真正从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由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真正使“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转变为“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 使学生有见解敢说, 有主意敢讲, 有意见敢提, 创设一种宽松平等、互动互惠的教育教学环境。

(3) 选择有利时机, 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交往互动是一门艺术, 是教师创造性智慧与学生心灵的巧妙交融,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和谐, 是基于灵魂对话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必须选择有利时机, 营造良好氛围。当其时, 可一语千金;背其时, 则一文不值。常言道:花前易生情, 月下多知心, 山间好倾诉, 水岸少生分。交往谈话, 沟通互动的效应也常因地点、环境、气氛以至色彩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举例说, 常把学生找到办公室或教室外走廊上谈话, 尤其是一些有问题的学生, 一般不会取得良好效果。而与他们外出郊游, 爬山玩水, 在兴奋愉悦中通过故事、传说、名人、生活、家庭等话题进行渗透、暗示、引导, 让他们自我省悟, 自我教育, 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此时此景, 学生的心里话, 对老师的要求, 对事情的看法主张也会和盘托出。可以说, 爬一座山, 几多问题可解决, 几多内心世界可知晓;趟一道水, 几多情感可加深, 几多信息可交流。走出校门, 外边世界很精彩, 师生交往互动, 更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艳阳天。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交往互动,平等和谐,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保斌.班主任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1.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我国住宅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受到了业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定义和现存问题出发,梳理了住宅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并就标准层公共空间设计、垂直交通核公共空间、屋顶空间设计以及入口大厅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结合理论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对设计要点进行了分类阐述。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理念

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0.60%,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城市住宅建筑的井喷式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小城市人口流向大城市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现状的真实写照,那么随着大城市人口虹吸效应的加剧,如何满足城市新居民对居住空间人居环境的要求成为建筑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游憩、交往的空间,以往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忽视也曾导致过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千城一面、邻里矛盾严重等。因此,在讲究以人为本的今天,建筑设计师门应更加关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注重对于公共空间品质的打造。本文从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理念出发对其原则、现状、设计要点等进行探讨,为日后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抛砖引玉。

1、定义与现状问题

1.1住宅公共空间的定义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是指住宅内供城市居民进行日常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室内、室外场所。如标准层公共空间、垂直交通核、屋顶公共空间、入口大厅等。住宅公共空间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的限定,更应从进入空间的人进行的交流、互动进行定义,既然公共空间是供城市居民进行社交和活动的场所,那么因人为或自然因素阻隔没有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空间则不是公共空间,也就不是住宅公共空间。

1.2住宅公共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

随着公共空间日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住宅小区中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向着精细化、本土化发展。在早期的设计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现有住宅公共空间之中。如住宅建筑与住宅公共空间尺度不协调,产生原因一般是由于用地面积较为局促,无法兼顾建筑面积和公共空间面积,对于相关规范的规定仅满足最低要求,公共空间规划混乱,品质较差。其次,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居住小区的住户群体不同,若对公共空间的设计未考虑住户定位,则容易出现公共空间基础设施不足、无法满足相关群体需求。这一问题在一般商品房住宅中普遍出现,由于设计人员无法通过前期分析得知住户信息,自然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设计。当然也存在因为设计人员缺乏先进设计理念而导致的公共空间服务水平差、公共效益低的现象。

2、住宅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适当增加无障碍设施和休憩场所,能够为住宅公共空间乃至整个社区带来人文关怀的气息。根据建筑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休息设施的布置应满足人的心理,如长椅的布置应背靠墙壁、树丛,方便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观察,从而提升其安全感和愉悦度。同时,结合社区文化在住宅公共空间进行人文景观的塑造也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

2.2绿色宜居原则

随着我国推进住宅绿色宜居化,将生态化设计理念融入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符合住户的需求。如在公共空间景观营造设计时对本地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小区地势的利用,可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和前期施工土方量的運送。

2.3统筹兼顾原则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建设成本问题,对于公共空间既要从使用者的满意度考虑,也要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最优化公共空间的建设投入。公共空间从社会效益上将,越大的公共空间面积越有助于人们的社交,但住宅小区的面积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这就要求设计师统筹考虑地块周边公共空间以及小区交通流线的布置,根据小区体量对出入口的布置进行优化,选择有助于居民进入周边优质公共空间的方案,满足规范的同时还应考虑维持小区静谧的环境,将小区内部社交向公共空间建设的投入转嫁到交通空间的建设,通过设计手段避免资源浪费。

3、设计要点

住宅建筑设计中涉及的公共空间有很多种,本章根据不同公共空间的分类对其设计要点进行分类阐述。

3.1标准层公共空间

住宅建筑标准层公共空间是住宅建筑内部联通楼层居民的重要公共空间,通常来说,构成住宅标准层公共空间的要素包括入户空间、走廊以及楼梯间等,其公共空间品质决定了居民的停留时间和空间满意度,同时,标准层公共空间也是住户进出房间的必经之地,其使用率较高,对其进行空间品质提升有助于提升居民幸福度。标准层公共空间作为建筑室内公共空间,为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需进行采光设计,并对灯光、标识系统以及材质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针对连廊式住宅,在保障连廊作为交往性质的公共空间的同时还应考虑住户私密性问题,避免因为长时间的停驻导致的邻里矛盾。具体做法可以在连廊间进行中庭设计,在入户空间和连廊结合处进行活动空间的设计,而通过中庭实现对连廊和私密空间的隔离,既满足居民对公共空间沟通、社交的需要,也保障了其对于住宅私密性的要求。当然,设计人员在中庭设计时要通过采光等多方面的设计引导,说服开发商对方案的认可度,从而说服其对更多的建设资金投入予以肯定。其次,电梯厅是住宅联通垂直交通空间的重要场所,其空间品质也应予以考虑。

3.2垂直交通核公共空间

客梯、消防电梯、剪刀楼梯间、设备井道、入户门等都属于垂直交通核,而垂直交通核公共空间则指客梯、剪刀楼梯间以及与之配套的前室等能够方便居民进行社交活动的空间。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公摊面积大,垂直交通核类公共空间面积较大,如不进行系统设计研究,往往出现空间资源的浪费现象。那么如何将垂直交通核各公共空间进行联通,是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高层建筑的空间利用上,设计师的探索已经很多,例如:设备井检修空间与过道叠合,减少检修空间面积,设置三平凡米以上的前室外窗开启面积,同时取消通风竖井等。住宅建筑交通核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建筑体型系数,其设计合理性将对公共空间品质和建筑能耗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与暖通工程师进行对接,保障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空间品质。

3.3屋顶空间设计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屋顶绿化已成为绿色建筑理念在住宅建筑的外在表现之一。由于屋顶空间的日照条件较好,且是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中少有的户外公共空间,因此应利用好住宅建筑屋顶的公共空间,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居民沟通、活动的热力节点。一般来说,建筑屋顶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较差,这与开发商的被动态度有关,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屋顶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交通设计,将剪刀楼梯或客梯直达楼顶,方便建筑使用者进入。其次,由于建筑屋顶往往布置有暖通空调设备,空间被打散,不以利用,为提高空间利用度,可在对暖通空调设备出风口进行改道后进行架空层布设,一来方便空间组织,二来不干扰暖通空调设备的运行,同时还能改善顶层住户的顶棚隔热、防水能力。但应注意对下部暖通设备层的入口预留,防止架空层影响暖通空调设备的维护。在架空层设计时应考虑女儿墙高度因素,不可盲目提高架空层高度,而忽视了人对于建筑物高处的恐惧心理要素。

基于对架空层功能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结合建筑内居民年龄、职业构成以及小区相关配套的丰富程度,可在居民参与的情况下对屋顶架空空间进行功能划分与设计。一般来说可分为健身活动区、蔬果种植区、广场舞休闲区等,方便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同时注意地块功能的转化,比如下午退休职工下棋的空间晚间可以转变为大妈广场舞的空间,工作日老年人的休闲空间周末可转换为年轻人的健身空间。

建筑屋顶公共空间还应注重景观环境的营造,既满足了海绵城市对于屋顶绿化的要求,也为使用公共空间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后,在面对突发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特别是呼吸道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建筑屋顶公共空间作为为数不多的建筑室外公共空间,可以在居住建筑隔离时期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聚集,同时在满足隔离要求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室外活动的需求。

3.4入口大厅空间设计

入口大厅是彰显住宅建筑特色的重要空间节点。一般来说,入口大厅的面积与小区定位、住宅规模配套,无论其面积如何,都是居民进入私密空间的必经之路。在对入口大厅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室内盆景类植物的布置,一般采用对称的布置形式以体現建筑的大气,高档小区还会结合喷泉、壁画对建筑档次进行提升,但在布置时都不可影响进入建筑内部的交通空间或其导向标志系统,以方便访客。因建筑结构需求或设计因素导致的不对称式入口大厅则应考虑装饰物和室内盆景植物的单边布置,实现入口导向,并结合动、静陈列物,促进建筑公共空间的入口大厅空间品质的提升。

结语:

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应从设计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同时工程实践和设计探索中,还应结合时代背景,将时代元素融入设计,从实际出发,用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体现时代价值,避免照搬照抄。

参考文献:

[1]杨杰.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第19期):101-102.

[2]张波.城市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第2期):93-97.

[3]马伊萱.健康住宅理念下的北京老旧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改造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4]梁玮男,曹阳.基于社区养老模式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第11期):132-134.

[5]陈星,肖湘东,杨楠,等.老旧住宅内部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研究——以昆明市90年代老居民小区内公寓改造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20(第2期):78-81.

[6]郑人豪,高文婷,陈雅芳.住宅无障碍与通用化设计之用后评估——以台北市兴隆公共住宅1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8(第A106期):23-47.

作者简介:

陈智勇(1978-),男,工程师,大专,湖南长沙县人,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教育效能, 孩子往往是先喜欢教师, 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整体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这种现象也符合通常的人际关系的规则。

在工作中笔者体会到,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友好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艺术的批评

在日常教育中, 一些老师发现学生有过错时, 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 甚至大发雷霆。在他们看来, 高调厉声训斥才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其实,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把一些捣蛋、调皮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就必须尊重他们, 让他们打消逆反心理。在这方面笔者采用了“说悄悄话”的方法。他们在日常当中总是搞一些“小动作”, 或和同学在课堂上说几句话, 或“碰碰”其他同学。……显然, 他们是在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发泄脾气。笔者根据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 笔者十分注意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不在当众说他这样不好, 那样不好, 只是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或在他的耳边说几句“悄悄话” (这样做好吗?下次能为老师而改正吗?) 他们会会意地点点头, 并且很努力地去改正。这“悄悄话”挺管用的, 因为他们知道老师是在关心自己, 尊重自己, 从而变得收敛起来,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2 有针对的赞美

“人性中最本质的希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尤其是儿童, 他们渴望赏识。其实,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 缺少的只是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 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说, 当你每天走进教室, 总会发现讲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教具摆放得井井有条时;当每一次课代表总会把交上来的作业本整齐地放在你的办公桌上时;当你每天走进校园, 总会遇到学生喊你“老师好!”时……作为教师的你, 难道不应该珍视学生这种尊敬、爱戴和信任吗?笔者在教学中, 就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和赏识, 在学生比我说得有道理时, 笔者会说:“你比老师还行!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简单哪!”另外, 发现学生身上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最得意的长处, 直截了当地赞美往往收效明显。教育首先应该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赏识你的学生吧, 它会让学生深受感动和鼓舞。

3 允许学生犯错

俗话说, “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不完美, 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 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这么一想, 作为大人,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犯一点儿小错呢?其实,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 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 “摸着石头过河”, 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 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当孩子犯错后, 必要的指导、教育还是要的, 但我们不要指望, 经过教育, 孩子就不再、也不能犯错误了。因为“犯错、吸取教训、获得进步”, 这本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有一点, 教师应该明白, 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 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 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 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4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风趣, 能够吸引学生

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有逻辑性, 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教师在语言表达中既要注意准确性、又要使其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 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 要有一定的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 使其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些演员在表演时, 什么道具都没有, 却能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教师更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和直观, 而且运用的描述或比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例如, 笔者在教字母O和Q时说:“O的脑袋后长了一条小辫子, 就变成了Q”;在教基数词变序数词时笔者编了一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一、二、三全变, 八去t, 九去e, f代ve, 去y加ie, 再加th.”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记忆的难点, 笔者分类给学生编了许多口角, 如:初中范围内i-a-u变化的单词:“开始 (begin) 游泳 (swim) 下沉 (sink) 喝 (drink) 响 (ring) 了唱 (sing) (肚子咕咕叫) .”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且结尾是ought或aught:“想 (think) 买 (buy) 战斗 (fight) 教 (teach) 抓住 (catch) 了带来 (bring) (插一句'世界需要和平') ”等等。这些顺口溜既让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变化, 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5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另一个语言的民族和另一种语言的思维世界, 而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说话”。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 把握教材的精髓, 要选一些少而精的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 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 这样既锻炼了语言交际能力, 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了新旧知识, 能激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 话题提出来, 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 应留有余地, 也不一定有问必答, 给学生一些启示, 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

6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现代教育提出教师是教学这个共同体中的首席, 这就是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 再不是以前的教师高高在上, 而是要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 要向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他们, 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良好的引导者, 又是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 还应该是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要课堂教学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音乐的魅力所在,理解音乐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音乐课堂中构建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上,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一上课就开始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同伴们 “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E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然后对他们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格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同早期冰冷无情的师生关系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受学生的欢迎。随后,桑德拉伊诺斯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加上她自有见解的评论:1.一个好老师应年轻活泼,或者心态年轻活泼。2.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3.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地命令我们。4.一个好老师

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经常表示希望有位有同情心的老师,这个老师应记得“自己当学生时什么样儿”,最后,出人意料地有些学生竟提到了老师的外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地瞧着她我没有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喜人。”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做到“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人为本,尊重个性

首先师生间要创造互相尊重人际关系,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生成一种亲和力。一堂音乐课里如果充斥着批评、挖苦之语,学生将毫无参予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何谈提高。只有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努力的发挥想象,探索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同时,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也应该是亲切融洽的,只有这样,课堂上的每一位成员才会真正愉快地相互交流。其次,教师的语言应生动、优美,富有鼓励性。生动、优美的语言,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再辅以饱含着情感的鼓励性语言,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只有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学生才能主动参予音乐的学习、活动,才能主动地探索,去提高。我们应该也必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气氛即周围的状态,学生只有处在一个令其身心愉快的气氛环境下,才能快乐地进行音乐学习。在音乐教学时首先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现在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使得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源。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他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通过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案例6:《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同传统和常规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的《丰富民间器乐》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京剧》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亚非音乐神韵》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运用音乐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联想与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得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一个人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使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及能力进行自由思维,愉快地学习、活动,从而培养成良好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

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作品多样化、拓展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的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想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哲学的、生态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和创造学的各种学科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低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汲取时尚生活元素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

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师生交往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摘 要】由于远程教育的特殊性,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效果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远程教育要取得教育实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以渊博的专业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真诚的交际艺术建立新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学习,使远程教育发挥实效,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远程教育 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 和谐融洽

在新的世纪,远程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人人终身享有受教育权”,以“注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诸如计算机课件、网络、广播、电视、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手段,向在岗或脱岗的成年学员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开放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或优秀的人才,让“学生”在工作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远程教育的特殊性,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效果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学习,才能使远程教育发挥实效,体现远程教育的真正价值。

一、科学认识远程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最基本的关系。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时代的远程教育,老师基本上都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但区别于课堂教学的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出现了新的变化:老师由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掌控课堂的主宰者、教学知识的传授者、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媒体资源的使用开发者成为在远程教育中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帮助者、学生获取资源的引航者、多媒体资源的合作者和开发者,变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为“先体现成人间朋友式、同志式的新型平等关系,再体现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的转化,主体作用的变更,为实现教学效果的落实,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不能寄希望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权威、严厉,更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威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调节适当的学习情绪等,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由此来看,远程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重于服务,辅诸于教育、管理。比如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就确立了网络条件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支持服务、注重互动”等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教师的服务开展远程教育,满足不同程度的学员需求,力求因材施教、学有所获,近30年来,取得很大的成就。教师角色、地位的准确定位,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学习型师生关系树立学识“权威”,保证教学实效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知识渊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才能以实力赢得学生的内心尊重,从而发自内心地信服老师,树立老师学术权威的威信,从内心中感觉到跟从这样的老师一定可以学到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技能,能帮助自己快速发展和成长,让自己更适应工作的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取得更为卓越的成就。所以,作为远程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功底,不仅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精益求精,并能触类旁通,熟悉远程教育中多媒体的互动操作等手段,以获得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以保证远程教育的高效进行。

在远程教育中,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讲座、辅导、互动等教学内容,以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征服学员“骄傲”的心,以实用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学识威力,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感,继而产生向榜样学习的激情,从而信服教师的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活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教师“榜样”的引导下有效学习,给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给予保障,给教学实效的落实予以保证。

现在社会上人们对远程教育有着片面的看法,就是因为有些从事远程教育的院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细致: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学的教师不够专业,满足不了学员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学员学不到实质性东西,对自己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得到一张学历的文凭而已,可想而知,教育的效果是如何。河北电大在远程教育方面做有细致的工作:建立了一支教育观念先进、熟悉远程教育、业务素质较为全面的专兼职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实用性,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使学员从学习中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上的收获,体验到学习的满足,并配以必要的作业和评估测试要求,促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互助性的师生关系实现个别化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新的信息与日俱进。面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师也需要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远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和新知识引导学员,学员可以凭借外在的信息和获取的知识影响教师,实现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促进教学相长。

在远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如教学课堂、互联网、QQ、手机短信等现代化平台,多与学员互动、沟通,对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予以专业方面的解答,也从中学习学员的工作经验来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这样,朋友、同志式的师生一起探讨问题,探究方法,这种针对性的个性化互动教学,有利于学员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发展和提升,能激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有助于跨越时间、空间的局限,方便快捷又实效,易被学员接受。在互助教学中,教师的服务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学员在学习上、工作中的疑惑予以知识点拨、方法指导,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积极探究,有利于满足成年学员的成就感。这样,学员在互助教学中,在教师全方位的服务下,互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得以激活,乐于探究讨论,满足心理需求,教育的实效在互助中铸就。

一位在中外合资企业任职的学员这样说:“现代远程教育为所有求学者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完全不受时间限制,在互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全面解答,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四、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尊重与信任,促进教学实效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因此,远程教育的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员,与学生心心相印,以真诚的友情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员的智慧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那么我们的远程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通过网络与学员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以诚相待、以诚感人、友善待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不掩饰自己的严厉,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员平等相处,坦诚相见,增强信任度,取信于学员,做到互相理解、相互支持,以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

教师要变成学员的朋友和智者,注重民主平等,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学员,设身处地地站在学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只有这种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氛围里,学员自主自信、热爱学习的信心才能得到培养,学员才能在工作之余更好地进入网站互动学习,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对于学员的求知要有耐心,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从远程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及时给学生以学习上的帮助和鼓励;在答疑时要及时,对作业有批改反馈,不让学生感到在孤军奋战;在课程安排、考试计划、成绩上传和公告发布应合理全面,使学生提前了解、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和自身相应的网站公告,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处处为学员着想,才能赢得学员的尊重和信任,凸显教师的人格魅力,感召学员积极学习,认真高效完成远程教育的学习任务,也使我们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从知识和能力上使学生都得到提高,实现教学实效。

总之,远程教育要取得教育实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以自身渊博的专业水平、高尚的人格魅力、真诚的交际艺术建立新型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远程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效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窦娇颖. 远程教育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中小学电教,2007(1).

[2]李彩云. 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11(3).

上一篇:三上第五单元作文范文下一篇:申请转专业自荐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