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

2023-12-27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1篇

摘 要: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居民从事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瓶颈问题,同时还能提高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使用率,真正体现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实现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文章分析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重点探究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 社区体育 互动发展 对策探究

随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纵深推进和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与体育锻炼意识逐步深入人心,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也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由于房地产规模与发展速度的迅猛态势,导致了地价的上涨,导致社区体育在运动场地方面捉襟见肘。此外,由于房产可以买卖,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设施器材的投资及社区体育管理等也存有明显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诉求与场地设施的矛盾日益凸现。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齐备,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在寒暑假基本呈闲置状态,众所周知,特别是室外的体育设施器材,在太阳曝晒与风剥雨蚀之下,即使闲置,安全使用年限到了,也理应报废与更置,可见高校体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浪费之疑。但绝大部分高校和附近的社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地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探索一条能够促进高校体育和附近社区体育互动融合发展之路径,即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率,同时,也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宿愿与初衷。

1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1.1 高校体育设施可以缓解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下,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校内体育场馆设施绝大部分已达到了国标标准,据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学校系统所占的体育场地总数约为全国总数的67.17%,其中高校的体育场馆总数占全国总数的2.07%。[1]高校不仅状况良好,而且有标准跑道、单双杠、各种大小球球场等设施齐全。另一方面,在高校周边附近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却相当匮乏,同时,高校在非上课时间和寒暑假等节假日,体育场馆却呈闲置状态。众人皆知,体育场地设施也有它的使用年限,如其闲置不如投入正常使用。社区居民进人高校进行有组织的健身与锻炼运动,会受到高校文化的熏陶与大学精神的濡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人文知识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实现了体育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1.2 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众所周知,高校是体育人才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师资方面,除了少数中老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本科毕业外,其余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体育硕士,甚至体育博士毕业。这些年富力强的体育教师不仅在该专业具有渊博的论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且在体育学科的所有门类均有涉猎与专长。为此,他们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可在社区体育领域中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指导社区居民从少数到多数、从盲目锻炼逐渐走向科学健身,以达到强健身怡心、增寿延年的幸福生活。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在社会上深受欢迎的体育舞蹈、瑜伽、武术等培训班的教练,大部分都是由高校体育教师所组织或亲自指导的。他们既有健身理论上的高度,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受参与者的欢迎。为此,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社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人才在社会体育领域的功用,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1.3 社会体育有利于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改革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同时,无形中加强了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密切联系,高校体育教师在搞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同时,应高度关注社区体育,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人才、场地资源、教学经验与组织方法,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体育文化的互动与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社区群众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练习密度与强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一方面吸收社区群众体育中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成分,加快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4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接纳与判断能力

高校所培养的体育人才,毕业后要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体育人才所就业的范围目前主要集中在学校,为拓宽就业面,社会则有更广阔的空间。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则有利于让大学生走进社区,去体悟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区别与联系,学会灵活运用学校体育知识与方法,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群众进行社会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就业面,同时有利于增加大学生对真实社会的接纳与判断能力,将所学的学习体育知识体系与运动技能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探究

2.1 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要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周边社区群众开放,首先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多途径、多举措籌措专项资金为高校进行场地设施的基础建设工作。一方面可以从目前发行体育彩票收益中适当拨发专项费用,加强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来缓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的单一渠道问题;其次,高校所在行政辖区的地市级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设施资金的投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体育需求;最后,通过政策导向利用媒体加大对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诚招个别知名企业与社会成功人士的投资与赞助。总之,要多举措加大对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2]

2.2 维护与修善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

场地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和保养。因为体育场地与设施随着使用密度的加大,自然破旧与人工无意间的损坏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为此,校方与社区方应在协商的基础上,设立高校体育场地与设施监管的专职人员,负责对调查设施的日常检查,随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对损坏度较轻的设施与器材,要及时维护与修善,不能影响正常的使用。

2.3 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基層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时间安排方面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为使其不与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相冲突,应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社区居民进行一定的引导、组织与管理工作。由于高校长期处于稳定、规范和单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与社区群众体育融合后,由封闭转向开放,改变了高校体育场地原来的封闭管理模式,会产生部分不相适应的地方,在相互接纳与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因此,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能为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和谐的融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对故意损坏和不按要求使用场地设施与器材的人员,对故意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员,以规劝告诫为主,惩处为辅,严重者要走司法程序。其次,要按《高校体育工作条例》所规定的人均锻炼面积的比例,控制当天锻炼人数,在时间和空间上要使高校体育场地的高效利用,不能出现人满为患的不和谐局面。总之,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转变思维方式,为双方的和谐与可持续而探索与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真正体现出体育资源的共享,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3]

2.4 人才培养模式与社区体育相衔接

高校是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拥有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制度,有强大的体育师资队伍做后盾。在解决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思路方面,高校首先应从自身的视域出发,利用该校的优势建立各种体育社团等组织,例如:体育舞蹈队、跆拳道馆、舞龙狮俱乐部等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与舞台展示的窗口;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加强与社区体育的衔接,尤其是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更应挖掘、筛选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项目内容,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整合与创新,为今后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尤其是体育院系应依据就业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方向,参照大学生就业的需要,重视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俗体育及体育舞蹈、轮滑、瑜伽等新兴体育项目内容的学习深度,培养社区群众体育所需要的专业人才。[4]

2.5 壮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

社区居民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要走向正规与和谐发展之路,离不开社区服务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一方面,高校可发动体育教师、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社区服务志愿者行列之中,把个人所学的体育健康常识,运动技能、锻炼方法传授给社区居民,充分利用周六、周日等课余时间,为社区居民组织某个专项的培训活动,例如:体育健身舞、太极拳等,高校体育系或公体部,应在完成教学、训练任务的同时,合理规划场地,提高各类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统筹安排,在课余实践,为社区居民积极开办各种专题知识讲座,举办健身舞、瑜伽等培训活动,引导社区体育向有序、健康、和谐的正向发展,也可实行有偿服务、合理利用优势资源,使高校体育向社区体育延伸与融合。[5]

参考文献

[1]符巍.试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J].怀化学院学报,2007(2):108-109.

[2]李伟峰,许惠玲,朱家勇.普通高校体育與社区体育物质资源共享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1-2.

[3]吴嘉毅,杨建明.释析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和谐的融合发展[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20-123.

[4]苏莉莉.济南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5]刘成,巫国贵.依托高校体育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35-37.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

辽宁“未富先老”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态势日趋严重,养老压力逐渐加大,且辽宁现存的养老模式中的“重物质供养,轻精神慰藉”缺陷也日益显现出来。为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孤寂和娱乐缺失问题,辽宁应从“体育文化养老”视角,积极寻求一种能够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之找到归属感和精神上的慰藉,实现老年人精神世界的“吐故纳新”,同时实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养老模式。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弥补了现阶段养老模式上的轻精神慰藉问题。社区体育文化养使老年人在社区的“乡里之情”和“守望相助”中,满足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同时,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相融、相辅,满足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需要。

一、辽宁养老模式及其评价

(一)养老模式现状

一是家庭养老模式。虽然老年人的养老模式有托老所、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形式的多种选择,但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难舍“故土”,因而家庭养老一直是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在辽宁城市养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城市老年人大多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对子女的依存度低,因而子女的经济负担不大,子女给予老年人的帮助更多体现在生活上。二是社区养老模式。“在以家庭为基础和以社区为依托的前提下,用专业化的服务作为养老的主要服务形式,在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人士和社区有关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托老服务和上门服务,从而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让丰硕的社会发展成果可以惠及到更多的有需要的老年群体中去。”[1](P.16)截止至 2010 年底,辽宁建设完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站、托老所、老年活动室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4 890 个。2011年底社区日间照料站有 5 190 个[2](P.36)。三是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在政府的政策、法律规制下的社会养老机构,包括政府出资兴办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以及个人投资的养老机构。截至2011年末,辽宁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14 家,养老床位有 10 万张,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为 123 家,养老床位为2.7 万张。[2](P.36)

(二)养老模式评价

一是三种养老模式利弊。就家庭养老模式而言,辽宁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主要是子女、亲属等,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享受亲情带来的愉悦。同时,由于老人与子女在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代际差异,会使二者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产生矛盾,影响老年人的情绪,特别子女工作忙,使之与老人沟通的时间不多,老年人会感到孤独寂寞;就社区养老模式而言,它可以运用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养老服务,且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优势,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辽宁城市社区大多未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即使设立社区养老机构,也大多只提供做饭、清洗之类服务,服务层次较低;就机构养老模式而言,机构养老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由政府财政或社会出资建设的养老机构,但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相对较高,从一千多元到四五千元不等,一些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支付养老费用,还需要子女补贴,经济压力较大。

二是三种养老模式忽视精神赡养。目前,辽宁城市老年人大多都有一定的退休金,其基本物质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在三种养老模式中缺失。三种养老模式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层面的照顾与满足,而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心不够,造成了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从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实际需求出发,探索一种既能充分考虑养老模式的福利性,又能考虑社会养老照料的有偿性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弥补了现阶段养老模式上轻精神慰藉问题,因此,辽宁城市养老模式应是以社区为载体的“家庭养老+社区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

三、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优势

(一)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的内涵及实质

所谓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就是指“在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指导下,在社区范围内以,以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都能接受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精神需求和身体健康为目的,使老年人在体育文化活动中思想得到交流、情感得到沟通,享受体育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为特征,让体育文化活动贯穿在老年人的整个老年生活之中,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3](P.46-49)社區体育文化养老实质就是把体育文化与社区养老相融合特征的养老模式。

(二)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的作用

一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体育文化养老是建立在满足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基础上的交流思想、情感沟通、张扬个性的养老方式,即“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所以,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能够推动和维持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养老方式,使老年人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吐故纳新”,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活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养老方式中精神养老缺乏的问题。二是赋予老年人新的生命意义。老年人退休后,社会、家庭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往往会出生强烈的心里失落感,患上“离退休综合征”,因而以新的角色和活动替代原有的角色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可以将相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组织在一起,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帮助老年人在竞赛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使老人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潜移默化中,依然能寻找到新的人生意义,收获“最美夕阳红”,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四、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

(一)加大政府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供给

一是政府应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投入上加大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财政支持,打造“银色”的体育文化养老物质平台和社会氛围;二是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指引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发展方向,使社区体育文化养老从政策、法律等方面都得到保障;三是政府应动员社会力量加大体育文化养老的投入,探索公建与民营、民办与公助、政府支助与购买等多元化运行模式,健全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构建多层次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设立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系列活动;二是创立社区老年舞蹈队、社区太极拳协会等形式的社区老年人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帮助老年人寻找归属感;三是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体育运动指导、运动处方、体育娱乐等服务,让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内容更符合老年群体的需要;四是社区应重视老年人的权益,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他们对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需求,并积极献言献策,构建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三)推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志愿者服务传承

一是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立足社区,指导社区健身活动,向老年人传授普及基础健身知识,引导老年人文明健身、科学健身;二是组织各类体育协会骨干参加社区老年人健身志愿服务,传播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提高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技能;三是组织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体育大学生,充分利用他们的体育运动技能优势,开展体育技能传授志愿服务。

结语: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种以文化为持久动力,重视精神供养的老龄社会养老模式,保持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活力,实现辽宁乃至中国在未来老龄化增速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经济昌盛、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雯.我国城市社区养老资源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2]萨丽娜.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辽宁省养老服务体系 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4.

[3]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 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

[4]杨文轩.体育文化在人的文化转型中的作用[J].体育 文化导刊,2006,(6).

[5]苏永刚.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 [J].山东社会科学,2013,(4).

[6][德]鲁道夫·奥伊肯,万以译.生活的意义和价值[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7]李文川.上海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 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1.

[8]马德浩,季浏.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國国 民体育健身投资的意义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 2014,(10).

[责任编辑:秦 超]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3篇

月日下午,保健路街道办事处聘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xx为办事处120余名社区与机关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文明礼仪常识》专题讲座,深受社区干部的好评。常主任向社区干部介绍了与日常工作生活有关的基本礼仪、着装礼仪、乘车礼仪、形象礼仪、接人待物礼仪等,重点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特点从待人接物、文明用语、谈话技巧等礼仪的基本常识和细节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及《文明礼仪常识》测验,加强了大家对文明礼仪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道德建设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口号,自区委召开创城动员会以来,保健街道办以创城为目标,把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多方位、多视角、多媒体宣传,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驻街单位、深入居民发放创城倡议书,开展“我为创城献一计”座谈讨论,使其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社区干部们纷纷表示在开展“创城活动”的背景下举办这样一场讲座很有意义,收获颇丰,回去以后一定会用学到的文明礼仪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实践出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文明言行做文明新风的带头人。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创建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条块结合、上下结合、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

文明礼仪讲座“送”来文明之风,保健街道办事处今年将申报省级文明单位,今天的讲座仅仅是开始,下步要继续营造氛围,开展“身边好人”感动故事会,讲述身边的典型,掀起学习先进,弘扬先进,立足本岗,创先争优的热潮;开展“书香哈平”读书会,干部带头读文明礼仪书,唤起全辖区的读书意识,让读书成为全辖区的风尚。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和书香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倡导全民读书学习,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在果戈理教堂开展保健文化专场演出活动。提升广大居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品位,营造社区文化底蕴。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4篇

[摘 要]新时代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发展不充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区体育人才素质等措施来优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健康中国的打造。

[关键词]新时代;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

我国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重视身体健康,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社区作为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单位,其重要工作之一是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这既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在基层社区的落实,又凸显了基层服务社区在社会公共体育的价值。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全民健身的贯彻落实。因此,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时代价值

(一)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时代人们的新追求。在社会流动日益加快的今天,社区作为生活的公共空间,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功能,社区体育是社区群众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增强社区居民体质健康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社区体育作为一个纽带能够将具有相同爱好的社区成员联结起来,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

(二)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族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社区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活力,助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推进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这就充分说明了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性。体育强国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体育强国既体现为竞技体育的强大,也体现在国民体质的强健。

建设体育强国要发展竞技体育,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弘扬中国精神,为国争光,展现大国风范,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使人民直观地感受国家的强大,从而激发奋斗激情,促进中国梦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建设体育强国,不断增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厚植人们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

社区体育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社区居民在闲暇之余,利用社区的体育器材,参与各种各样体育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同时,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激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营造和谐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体育锻炼。

二、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一些社区体育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体育硬件设施不完善会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一些老旧小区,有的只有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一些小区没有预留体育锻炼的场所,难以实现体育设施的多元性,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体育锻炼的需要。也有若干新建的小区由于城市用地昂贵和建设成本高,导致体育锻炼场所不足,没有大型的体育活动场地,难以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文化娱乐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区由于没有体育健身场地,居民只能在居民楼前或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健身,影响到其他居民的生活。社区体育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要,会影响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

(二)社区体育管理体制需要完善

目前,由于受到体育主管部门和社区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不健全,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不够主动,影响健康城市社区建设。有的相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不到位,使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缺乏,有的社区管理机制不健全,即使提供了一些体育健身设备,因为管理维护不足,健身器材处于老化状态。

(三)社区体育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三种来源,其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划拨的体育专项经费。由于城市社区较多,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数量不断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是有限的,仅仅靠政府的撥款是不够的,难以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设备的添置。另外,受认识、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支持社区体育发展和开展体育活动的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资金较少,难以解决社区体育器材和基础设备建设资金问题,直接制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

(四)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需要加强指导

目前,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很多是自发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居民基本上出于自己的兴趣开展体育健身,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健身方式并不太清楚,对健身活动形式的科学性了解不多。当有些居民遇到如何解决体育锻炼受伤处置等专业问题时,主要求助于体育健身爱好者,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同时,由于体育设施和社区专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参与社区健身活动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热情不高,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三、推进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在新時代背景下,推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必须完善管理制度。首先,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各社区管理部门要明确主体责任,充分履行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符合当地社区情况的政策和制度,制订社区体育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体育经费使用管理,让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公开透明,避免经费使用不当。第三,打造社区体育管理专业团队,创新社区治理。政府各级体育部门要牵头协调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把企业、社区居民等组织起来,将一些善于管理、富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人才引入到社区体育服务的建设队伍中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社区体育管理的团队,使政府、社区、居民形成合力,促进社区公共体育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政府从着眼建设体育强国的高度,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对社区体育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并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活动的经费,用于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和添置运动设备器材、对体育场地的改造维修和器材设备的维护,以及用于对社区居民健康体质检测。同时,为了激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政府需要划拨或筹集经费用于体育活动的开展。第二,创新投入机制,拓展体育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和社区要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支持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建设社区体育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

(三)做好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首先,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社区居民的健身休闲场地作好统筹规划,对体育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布局,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老年、青年、儿童等不同群体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体育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地。第二,鉴于一些老旧小区体育设施老化与不足,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区要及时添置体育活动器材,组织人员及时更换陈旧和损坏的体育器材,并采取措施加强对社区体育健身器材的保养和维护,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第三,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社区体育活动设施,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关于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办法和在社区设立居民监督管理员,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设施和器材使用的管理与监督。第四,为了解决社区体育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牵头协调相关单位与社区实现体育设施资源的共享,提升体育资源利用率。

(四)强化体育人才培养,提高居民参与热情

专业高素质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需要一批懂体育、能管理、会组织的综合型人才,鉴于城市社区体育专业人才不足的现状,要加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要根据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开设关于社区体育相关的理论和实训课程,培养社区体育专业人才。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体育专业人才投身于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建设,鼓励中小学和高校体育教师到社区指导社区体育工作,助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再次,注重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到高校、体育培训机构等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四是充分利用社区体育专业人员的组织引领作用,激发热爱体育的社区退休人员的热情,让他们组织、带动社区体育活动。五是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切实提高社区居民体育运动的参与度,营造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晓松,高鹏,张泽伟.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N].光明日报,2017-8-28(01).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3]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N].人民日报,2019-9-2(02).

[4]鞠鹏摄.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3-9-1(01).

[作者简介]鲁全信,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吕平,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 孙世虹]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5篇

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发现机遇和威胁因素。认为老年人口众多、参与意识较强、党和国家的重视等是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公共体育设施薄弱、组织管理不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以及体育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制约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同时,针对以上分析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发挥作用。

1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必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深远影响,对整个社会来讲也是巨大的挑战。老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与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及社会和谐的构建息息相关。老年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进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安邦定国的大计。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也已进入老年型社会的行列。因此,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S,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等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推动我国社区老年体育深入开展发挥作用。

2 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

2.1 S—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人口优势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老年人口也比较多。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常住人口约9600万余人,老年人口约1600万余人,老龄化率16.7%。截止到2020年,老年人基本达到1700万人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17.8%。河南省老年人口众多为开展老年体育提供了人力保障,同时,老年人基本已退休在家,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为其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

2.1.2老年人参与意识较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均有所下降。体育锻炼可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同时,可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为了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延缓衰老,很多老年人选择进行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广场舞、太极、慢跑等。由此可见,老年人对体育活动促进健康的认可度比较高,同时时间比较自由,因此参与意识也较强。

2.1.3老年人增加社会交往的需要

社区老年体育,一般是老年人为达到健身和娱乐等目的,以多种形式参加的一种老年群众性体育活动。老年人退休后,相比之前社会交往更少。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老年人可以接触更多兴趣爱好相同,身份、年龄、性别等不同的人,增加社会交往,消除孤独感,保持心情愉悦,这些将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

2.2 W—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公共体育设施薄弱

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健身场地及健身器材、设施等,是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前提。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的公共体育设施较为薄弱,明显的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老年人大多在小区空地、附近公园、广场和公路旁等进行活动,容易受到天气、体育器材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或限制,同时,专门针对于老年人的健身器材较少,阻碍了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

2.2.2组织管理不规范

河南省社区基本没有体育相关组织,更没有体育管理人员,无法对社区老年体育进行组织管理。因此,老年体育活动主要是依赖自发无序进行,少数的是由社区牵头组织开展。综合来看,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科学性不强,组织不够有效,影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

2.2.3社会体育指导员较少

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帮助老年人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合理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及运动量等,是保证老年人进行科学健身的前提。当前,河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专门指导老年体育的指导员更少,且很多社区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老年人自身缺乏体育健身知识,老年体育活动不能得到专业指导,影响了老年体育的发展。

2.3 O—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2.3.1党和国家的重视

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稳定来讲是严峻挑战,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便捷、经济、有效方式,体育健身活动也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年工作,把老年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老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3.2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老年人体育工作是我国老龄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此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出台了专门性的政策促进老年体育的发展。

2.3.3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2020年1月8日,河南省老年人体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各级体育部门要切实提高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聚焦经费保障、场地建设、活动开展、服务意识、宣传引导等方面,全力支持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从会议精神可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于老年体育的重视,这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2.4 T—威胁(Threats)分析

2.4.1竞技体育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说到体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竞技体育,特别是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竞技体育在多数人心里根深蒂固。群众体育特别是老年体育更是被大家遗忘,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很多与发展老年体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但短时间内大家很难从关注竞技体育转变为关注老年体育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比老年体育能更快取得成绩,影响了社区老年体育的快速发展。

2.4.2体育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河南社区老年体育的开展主要依赖老年自发组织,社区中虽然有公共事务管理人员,但专门的老年体育管理人员少之又少,他们在社区老年体育活动中组织与管理经验不足,也没有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社会实践的支撑,导致老年体育活动无组织、无策划,整体开展效果较差,影响了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4.3缺少政策支持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

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心身体健康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加之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导致老年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受伤风险增加,使得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均缺少正对老年人体育活动建立的保险保障制度,不能给老年体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成为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又一困境。

3 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对策

3.1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

河南省老年人口众多,营造良好的老年体育锻炼氛围对于老年人来讲十分重要。与此同时,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和保障。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增多,为了自身娱乐、增加社交和锻炼身体等去参加体育锻炼,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系统以及身体成分等发生改变,因此,掌握科学的健身知识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社区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讲授老年体育健身知识,同时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到现场进行健身指导与讲解,在社区增设相应的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版面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增加老年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减少健身过程中的意外损伤,提高健身效果。

3.2增加公共体育设施

河南省老年人口的数量与公共体育设施比例严重失调,公共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区老年人大多在小区空地、附近公园、广场和公路旁等进行活动。因此,政府可与教育系统进行沟通,针对老年人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对老年人健身的指导。同时对老年体育进行宣传,争取更多单位面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或募集社会资金,购买更多的老年体育健身器材。此外,在城市规划时有意识的增加老年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总之,通过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提供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以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3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

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不成熟,组织管理机制更为薄弱,根据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建立健全的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社区老年体育的关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及社区共同管理的模式,增加对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社区内部应成立老年体育管理部门,如:社区体育办公室、宣传部、策划部和指导部等,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助各项老年体育活动。同时,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元和志愿者的作用,帮助科学的组织和指导社区老年体育活动。最终建立“老人自立为主,社区服务为辅”的社区老年体育新格局,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

3.4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可以从社区管理以及健身指导等方面促进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但目前相关专业人才较少。社会体育指导专业在我国开设已有一段时间,但至今专门从事老年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人员较少,因此,体育院校以及综合类院校应当结合社会现实需求,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在社会体育专业中设置老年体育相关课程,有计划的进行培养,满足老年体育活动指导与管理的需要。同时,政府应加强建设社会老年体育指导员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体育发展的需求。

4 结语

目前,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相对缓慢,在公共体育设施、组织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以及体育公共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各社区应积极响应国家“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政策,加强老年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人才等,切实通过一系列对策促进河南省社区老年体育的健康发展。

项目基金:2020年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洛阳市城乡中老年人身体健康促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研究”(2020B099)。

(作者单位:洛陽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范文第6篇

一、在市劳动局的安排下,开展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资格认证和享受遗属补助家属遗属补助资格认证工作。把退休职工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并全部录入电脑,实现微机化管理。认真做好对进档企业退休人员的走访、慰问。目前彩臣二村社区总共有741名退休人员进档,孤寡老人51人,困难家庭30户。

二、定期召开企业退休人员座谈会,适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组织了以退休人员为主的启东市第二健身指导站、老年太极拳队等,社区居委会通过各方努力、协调帮助他们配备了健身音响和活动场地,多次参加由市劳动局退管中心举办的“夕阳红”文艺活动,并获得好评。

三、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和自管组织的作用,开展各类社区创建活动、维稳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四、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台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走访慰问登记台帐。协助街道办做好各项退管工作,并根据市退管中心要求,准时上报各类报表、总结等材料。

五、社区退管工作主要是走访关心高龄、特困、重病人员,接待来访来信人员,组织活动,为已故人员办理丧葬费,使退休职工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增强服务意识,为社区退休人员多着想,多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使社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健康长寿,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把我们彩臣二村社区的退管工作做的更好。

社区退管工作总结(2):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不断地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一年来我们按照厂工会安排的学习计划,共组织会员学习8次,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每位员工针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国家、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并派人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学习班,参学人数达45人次。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二是加强小区建设,为居民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一年来我们在政府和工厂的安排下与物业、保卫处一道对社区内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商贸房的出摊占道,牵绳挂物,乱张乱贴等行为给予了纠正和整改。对厂区和生活区的汽车乱停、乱放现象采取了划线停放的措施。从过去车辆的无序停放变为今天的有序停放;近期我们又与物业公司对小区内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三处乱搭、乱建的违章棚户进行了强行拆除。下一步我们还将与物业公司一道,对小区内的消防通道所堆放的杂物和影响环境的现象进行清理和整治。此外我们还积极地与政府联系,为社区居民申请安装了一套健身路径和阅览报栏,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

三是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地为社区居民和退休人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年来,我们为一名孤寡老人借钱治病,并帮助报销;为10户困难家庭申请了医疗救助;为几名“三无”人员申请了救助和安排了住房,并处理了其中2人的丧事。全年共对社区内的困难家庭和个人发放补助现金近万元,物品若干(米、油、肉、衣服、棉被等);办理老年优待证56份;老人免费乘车证84份,并为优抚对象免费办理了补助和医疗保险;为2名残疾学生申请了自强助学金。在退休人员管理方面,我们为2700多名退休人员进行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为居住在外地的290名退休人员清退个人门诊费用80余万元。将工厂发放的近20万元福利款一一地划入外地人员的帐户中。为社区500多名个体参保人员办理了购买医疗保险。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一年来,社区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天广场上都有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队正常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队伍中进行指导,社区腰鼓队曾多次组织派人到其他兄弟社区进行交流和辅导。一年来,社区舞蹈队参加了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在绵阳举办的第二届“金秋乐” 、舞蹈大赛中《摆手女儿家》在61个参赛节目中夺得了铜奖,同时该节目在成都市民间艺术节上又获得了二等奖,在今年工厂举办了元霄晚会上又获得好评。在今年“

三、八”节期间,我们又组织了梁增钊同志的摄影像,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和对历史的回顾及变迁,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上一篇:暑期实习证明模板范文下一篇:社区基层团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