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15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困难的问题也随之加重,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临床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该类患者进行干预,消除睡眠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主要症状展开研究,注重睡眠障碍对老年生活及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取得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导致睡眠障碍的各种因素。临床发现,综合护理应用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显著,本文由此展开综述,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综合护理;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内科常见疾病,指在睡眠-醒来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功能障碍[1]。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时睡眠障碍患者常见的主诉,研究表明成年人中有睡眠障碍的高达15%,已严重影响其工作及日常生活[2]。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夜惊、心跳加快、机体不自主跳动等[3]。以上发作性异常行为不出现在整夜睡眠中,多发生于一定的睡眠时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病理变化复杂进而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因此易出现睡眠障碍现象的发生[4]。患者往往入睡困难、睡眠浅且多梦,老年长期慢性失眠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颠倒的现象[5]。近些年来,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消除睡眠障碍越来越成为临床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6]。因此,本文针对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展开综述。

1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病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7]。目前,在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人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已接近70%[8]。研究结果证实,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早醒、失眠等症状,睡眠质量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9]。由于老年糖尿病人存在睡眠障碍会缩短睡眠时间,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并使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因此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不仅如此,睡眠障碍会影响正常的激素昼夜规律,导致晨起时胰岛素抵抗加剧,生长激素分泌时间延长,加剧血糖升高[10]。

2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

2.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结构会发生较大差异,其机体健康程度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关键因素[11]。神经系统退化、血管硬化、神经元素减少,上述原因均会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患上疾病的概率变高,从而影响睡眠质量[12]。

2.2 病理因素

糖尿病患者夜间常因多尿而觉醒,从而导致睡眠障碍[13]。不仅如此,睡眠障碍和诸多慢性躯体疾病因素密不可分。例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基本都在夜间发作或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14]。

2.3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家庭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状况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比如退休、丧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老年人易产生失落、自卑等不良反应,从而产生睡眠障碍[15]。除此之外,患者入院时由于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较强,加之病房环境嘈杂,甚至病房光线的明暗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

3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问题进行综合护理

3.1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方式

护理人员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进行系统化评估。主动收集患者既往病史,帮助其检查各项相关检查。询问其有无其他并发症、常使用的降糖类药物,病情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整理引发睡眠障碍的一切可能性因素[16]。

3.2 健康教育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对睡眠障碍相关疾病认知有限,且存在各种心理因素,因此易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17]。护理人员可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高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另外,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有利于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相关研究证明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18]。护理人员及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患者各种心理问题针对性的解决睡眠障碍问题,从而减少患者及家属由于过度紧张产生的焦虑、不安等心理。

3.3 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刺激控制法帮助患者较快进入睡眠状态,维持睡眠与床之间的联系,通过减少睡前活动,包括有睡意时立即上床、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事、卧床二十分钟内仍无睡意立即离床等方式,从而达到快速入睡的效果。通过睡眠限制减少卧床时间,增强患者睡眠意愿,提高睡眠质量及入睡效率。除此之外,松弛疗法可使用对指导语的聆听、听相关音乐等方法,达到放松身心的理想目标,不仅操作便捷而且效果明显,对促进其睡眠具有积极作用[19]。

3.4 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保持病房干净、空气良好、光线及温度适宜,有利于稳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较快进入睡眠。床被的清洁度、软硬程度适中能使患者获得较高的舒适感。及时处理躁动不安的患者,将其送至隔离病房,减少对其他患者的睡眠影响。通过入睡前倾听节奏较慢的乐曲,有助于安定患者情绪。

3.5 严密巡视、防止意外

严密监测患者睡眠时呼吸情况、睡眠姿势以及是否进入深度睡眠,仔细寻找未入睡及假装入睡者,询问未入睡原因。对于情绪低落患者做好相关安眠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4 总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睡眠质量较差,长期存在睡眠障碍的状况。糖尿病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20]。因此,严格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睡眠障碍至关重要。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睡眠障碍相关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积极储备专业知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做出正确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嘱其勿进行危险性较高的活动,防止意外发生。注重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除此之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功能训练,保持良好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促进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钱科威,顾晓琦,曹蓓,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21,21(7):546-550.

[2]郭正勇,赵观进,张慧泽,等.睡眠时间和糖尿病肾病尿蛋白进展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7):2282-2286.

[3]杨子逸,唐立,邢枫琳,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12):23-26.

[4]魏红霞,任寿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11):1762-1766.

[5]宋一帆,曾琳,王妍.睡眠障碍与妊娠期糖尿病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0,21(5):556-558.

[6]王茹霖,李东泽,贾禹,等.短时睡眠与冠心病及其风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3):326-328.

[7]许玄,周敏,陈文宇,等.芳香疗法在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78-80.

[8]王利娟,王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眼部疾病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1,16(2):134-137.

[9]康英佳,张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229-231.

[10]王云,何燕,刘师节,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243-247.

[11]李银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青光眼结构和功能损伤进展的关系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5):2771-2773.

[12]李雯,赵丹.间歇性低氧所致肠道菌群紊乱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贵州医药,2021,45(7):1039-1041.

[13]黃玉娴,唐旭丽,蒋颖,等.中药药枕联合生理-行为睡眠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930-933.

[14]谷乔,李敏,徐芳,等.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2):184-186.

[15]周英凤,钟婕,李丽,等.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实施的障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4):307-310,316.

[16]王斌,郑桃花,黄霞,等.基于奥马哈护理结局分类系统构建老年糖尿病病人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J].护理研究,2021,35(4):685-689.

[17]郭善萍,段功香,陈长蓉,等.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3):381-386.

[18]唐婷婷,周珈瑀,孙琪媛,等.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36(5):96-99.

[19]宋江,王腾蛟,冯涛,等.柔性电子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综述[J].材料导报,2020,34(1):126-134.

[20]罗雪莉,庄一渝,董莲莲.1例糖尿病患者颈部慢性溃疡伴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98-1702.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到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营养指标(Hb、Alb、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护理:糖尿病肾病:营养状态

0 引言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比较高,可造成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避免肾功能持续损伤[1]。目前,中西领域无论是在治疗上,还是在护理方面,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均发挥明显作用,本研究选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满足研究条件的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标准[2]:(1)满足治疗标准;(2)无明显治疗禁忌症;(3)完成治疗及随访工作;(4)认知功能正常。本研究分组依据为不同护理方法,其中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方法,纳入到对照组,本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43-76岁,均值(63.56±3.05)岁。其余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45-75歲,均值(62.89±3.36)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全身性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好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宣教方法,包括一对一讲解、健康大讲堂、专家讲座等,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对糖尿病肾病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主要症状、临床表现等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干预方法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中医护理,方法如下:

(1)膳食指导:指导患者多食用具有除湿散寒功效的食物,如猪骨、山楂、牛肉等,同时使用焖羊肉、猪骨葛根汤等,或者在饮食中适当增加杜仲、枸杞,发挥填补肾精的作用。与此同时,穴位按摩:为患者按摩合谷穴、外关穴、天宗穴、曲池穴、风池穴等,保证力度适中,每个穴位按摩时间以出现发热后为准,转入下一个穴位。

(3)分级管理:糖尿病肾病患者健康状况不佳,为了给予更好的管理与服务,需要对其病情做出综合分析,采用中医辨证方法对患者疾病情况作出判断,正确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康复计划目标及中医养生方法。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级,详细如下:第一级为疾病稳定期人群,为其制定中医预防和养生方法,主要采用中医膳食疗法对其进行管理。第二级为康复期人群,主要管理策略为制定中医调理方案。第三级为疾病进展期患者,中医干预的重点在于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进展。

(3)情志护理:向患者提供便捷的线上咨询方式,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解决患者的疑问或困难;对于患者在饮食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全科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及时解惑。对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很多患者内心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孤独劳累甚至焦虑的状态下有关。因此,对患者进行情志疏导,与患者沟通帮助其消除其焦虑、紧张等消极的情绪,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情。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包括Hb、Alb、SF。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经SPSS2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值为“t”,P<0.05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 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Hb、Alb、SF水平比较结果为P>0.05;观察组干预后Hb、Alb、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从中医“治未病”角度进行分析,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预防,从而降低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程度[3]。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需对其致病因素加以详细分析,找到发病主要影响因素,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学者指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出现与进展,与原发性肾脏疾病有密切关系[4]。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可发挥良好效果。中医方法干预糖尿病肾病,虽然以患者整体调理为主,但是中医治疗过程较慢,长期来看的话,症状能够明显得到改善,对于血糖水平较高的患者,还是要采用西药进行积极控制,日常辅之以中医护理方法进行科学干预,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楠.益气补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22,44(02):12-15.

[2]佟旭,杨纯,孟庆刚.基于多标签机器学习的糖尿病肾病中医“同病异证”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2):181-185+227.

[3]司伟,张春雷.中医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1):83-84.

[4]毛逸鸣,王怡.基于中医药数据挖掘下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G1-G3a期疗效影响因素的单中心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4):3411-3415.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出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变情况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血糖指标恢复情况理想,因此,值得应用到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之中。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

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且长期高血糖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表明,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因与用药相对复杂,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升级,对此,医务人员应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普及,旨在控制血糖,这对于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1]。若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其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也就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且通过护理之后还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2]。因此,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是正确之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对其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开展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90例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是(62.8±8.7)岁。而观察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是(63.2±8.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对比,数据差异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降糖治疗,均选择优降糖进行治疗,2.5mg/片,每次1.25~2.5mg,每天1~3次,于餐前30min口服。

参照组开展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与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则要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予以护理,其具体执行措施展示如下:

1.2.1  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医院护理部开展直接性的管理,组建糖尿病专科小组,并设立组长、副组长与联络护士等相关职位。副组长主要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组员培训工作,等到培训完毕后要定期组织相关的考核,等到考核通过之后即可让组员上岗,强调对整个培训计划的改进与完善,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2.2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为系统培训与工作督导。通常情况下,培训被设计成每个月2次,每次培训的持续时间为2h,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如饮食、用药、并发症与运动等相关内容。理论培训与药理学、病理学存在关联,主要是由院外的专家与院内的专科医生开设相关的讲座,还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与宣传手册,以供护士进行阅读。同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与模拟护理的相关技能进行培训,在管理患者时,应由联络护士进行旁听,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实践和知识。此外,科学计划理论考核的具体日期,选择医院自制的问卷来考核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点,联络护士则要深入到医院病房内,积极学习相关的操作技术,专科护士每个月都要指导联络护士来学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教育工作,严格检查护理质量。还要安排问卷调查,定期举办相关的病例研讨会,科学分析各种疑难问题。

1.2.3  科学制定护理方案

联络护士在参与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之后,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相关的教育与管理,全面监查各种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联络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经过相关的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认知,还要配合一定的护理计划,采取一对一宣讲模式。出院时,应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院外计划,也要做好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秘书或副组长每个季度都要对联络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考核,当联络护士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填写一定的会诊单,专科护士在接收护诊单之后,组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会诊,小组成员应具备足够的会诊意识,可通过小组开会讨论的方法来制定科学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分析。

我院需要统一向患者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采取不记名评分模式,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就越高。>80分是非常满意,<60分是不满意,剩余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急诊诊断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将P<0.05 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

参照组90例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3.33%;而观察组则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安全而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h、空腹血糖指标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专科小组成立能够提升糖尿病的护理水平,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点的相关渠道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而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較多,因此,联络护士在引导与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点时,会涉及到药物、饮食等多种学科,其对联络护士的基本要求更高[3]。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个人特点与疾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案,打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防止护理干预偏离了整个计划,可组建专科小组进行讨论,科学调整方案,以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对片面,未对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无法拉近护患间的关系,会让患者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与恐惧感,不良情绪无法释放,也无法掌握合理的发泄方法,这样不利于病情治疗与护理[5]。对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别生理、心理、环境等角度出发,成立专业化的糖尿病专科小组,其护理的专业性更强,可从专业性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设定专属的护理方案,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若想充分了解糖尿病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的价值意义,我们必须对其实际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180例糖尿病患者,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患者护理管理之中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践表明,对全院的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安全而高效,因此,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秀民,张琪,赵雪.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66+185.

[2]谢婷婷,黄敏敏.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10-211.

[3]邵春霞.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78+80.

[4]肖莉.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非内分泌专科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6):146+148.

[5]陈丽丽,张岩岩.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J].名医,2020,05(11):214-215.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良好的控制血糖,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住院治疗是短暂的,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则更为重要。然而一些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知识,或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不全面,以及对注射胰岛素存在恐惧心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采用了多种形式,帮助糖尿病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及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对住院、门诊及社区的8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缺陷指导,其中住院27例,门诊42例,社区11例;年龄32-72岁,其中干部48例;工人26例,家属6例;文化程度大中专以上32例,初中以上28例,小学20 例。

2 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对社区糖尿病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将存在自我护理缺陷的患者分为知识缺乏、情感障碍及操作困难三类,每类又按掌握知识的层次分为轻、中、重三组,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形式。

2.1 由专职人员对糖尿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形式包括观看录像、个别指导、集体讲座、提问、讨论、阅读资料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 ①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②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监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③血压、血脂、体重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 ④药物种类、名称、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⑤低血糖的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知识。

2.2 相关技能演示 采取小组形式或个体化形式示范讲解,小组

以5--6人为宜。内容包括: ①胰岛素注射器及胰岛素笔的操作方法、携带保管等注意事项; ②快速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③对足部怎样系统的进行检查及护理。力求让每一个人都动手操作,直到掌握。

2.3 解除病人的情感障碍 对病人要针对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对策

进行心理干预,病人患病初期,常否认自己患糖尿病,这时可先不与病人讨论病情,不进入病人角色,等待时机,但要告知病人家属如何照顾病人。继而病人出现恐惧,害怕糖尿病不可根治,从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病人表现为沮丧、气愤,觉得生活对他不公,有些病人出现抑郁,这时我们采取倾听的方法,让病人发泄心中的郁闷,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悲观失望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用善意关爱的语言给予病人关心与支持,帮助病人制定可行的治疗计划,定期与病人联系了解情况,同时教育家庭成员给病人关心与帮助。尽可能的学习糖尿病知识,经过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接受现实。

3 结果

80例病人均不同程度的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及相关操作技能,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糖尿病患者只有需要胰岛素治疗和出现并发症时才住院治疗,其他时间都需要自我护理,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不足影响了依从行为。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使患者很难长期坚持,更担心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干扰了病人的情绪;不能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则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患病后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家庭的态度及经济状况都会造成病人在自我护理上的缺陷。

4.1 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為,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包括监测血糖、尿糖,胰岛素注射和足部护理等自我保健知识,学会了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4.2 通过对糖尿病人实行心理干预,纠正了病人对糖尿病的态度,稳定了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改善了机体的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3 糖尿病的自我护理是防止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保证,自我护理指导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糖尿病知识,改正不良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能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德霞.应用临床路径对首次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2004;(7):55 -56

[2] 崔丽娟.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7

[3] 许樟荣.糖尿病教育(-).中国临床医生,1999 ;27:102

[4] 裴显俊,张秀英.糖尿病的自我护理和健康指导.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作品

临床代谢疾病当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糖尿病,糖尿病通常就是指因为人体内部的胰岛素分泌异常,从而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的积压,这种疾病还会引发非常多的并发症,所以患者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治疗,甚至这种治疗会贯穿患者患病之后的生活,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护理工作中,主要负责人员是分泌内科的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在糖尿病知识方面是相对比较缺乏的,对科室内部的工作比较重视,但是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重视,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普及相关的知识,这样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的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7~85岁,平均(42.2±2.7)岁,均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抽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年龄21~35岁,平均(27.2±1.9)岁。取得护士资格64名,护师资格36名;本科30名,专科70名。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人员构成

这些参加人员来自于医院的每一个单元,这些患者是按照双向选择和自愿的原则执行,同时护士长有对相关人员决定的权利,报名者要在初期的时候就接受护士长的检验和审查,检查的内容中也包括很多的内容,收看了能力和英语能力以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等等都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在对这些要素进行考察和对比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人選。

1.2.2组员的职责

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学习和糖尿病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水平,在自身可以为病人提供很好的护理之后还能够给很多病人提供理论上的知识。还要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做好指导和培训,还要参加到血糖仪和胰岛素比操作具体流程的操作培训当中,提高基础操作的规范性,组员还要了解临界危险血糖值的制定过程,同时还要有解决护理中出现紧急情况的能力,对临时出现的任务要积极的参与和接受。

1.2.3小组运行

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每个月都要抽出半天的时间组织课程,在这一课程当中要实现和其他科室的交流,另外教师也应该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组织更多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自己的小组当中也可以选择2个专门负责协调的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建立小组内部的通讯簿,让组员能够更好的取得联系和沟通,其中对邮件和课件的分配和处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能够接受其他人员的控制和监督。

1.2.4小组培训

首先是专科护理教育理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专业的培训人员,在小组刚刚成立的时候要以演讲的技巧和人际的风格,这样就可以让培训人员更好的自信,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形象进行塑造,老师还要对讲课过程中所需要的技巧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受训人员的特点,激发他们的优势,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授课水平。其次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培训小组的成员要对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受训人员讲解一些糖尿病的一些饮食上的误区和生活方式上的一些调整,同时如果患者正在处于妊娠期应该如何进行护理等等,这样才能在基础上更好的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再次是护理技能上的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护理知识,主要可以将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进行糖尿病的知识上的培训,这种培训在每一个月可以进行三次,组长负责授课,这样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快的速度得以提升,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还要在这一过程中举办相应的活动和竞赛,以此来提高人们参加培训的热情。最后是进修和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负责人可以带领小组的成员到外地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护理人员个人的成长。可以让医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对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从而也提高了护理的质量。

2、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属慢性综合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患病程度及病因不同,观察临床表现,也存在系列差异,另外,患者病发糖尿病后,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造成程度不等的损害,单纯实施针对并发症预防或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较难保障预后,故综合医护才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专科护理的实施,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进行掌握,主动参与血糖控制的热情提高,并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使血糖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生活质量改善,与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符合,是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春雨.开展糖尿病联络员的做法与体会[J].西部医学.2011(09)

[2]韩菊红.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西部医学.2011(07)

糖尿病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措施;老年糖尿病;血糖水平;满意率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下,老年糖尿病者也越来越多。作为一种终生性的慢性病,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血糖控制,但由于老年病患机体因素,以及病程因素,使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明显增加。常规护理措施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为老年糖尿病者病情进展,改善其血糖水平,但其对病患身心需求的关注度不足,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病患为核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可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一系列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来满足病患身心需求,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为此,本文特就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8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平分为两组,接收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当中参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2至91岁,平均(73.5±5.9)岁;病程4至21年,平均(10.5±3.7)年。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0至91岁,平均(74.1±5.3)岁;病程4至20年,平均(10.9±4.2)年。各组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行病情监测、血糖监测、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优质的环境:从细微之处着手创建充满人情味、家庭感的舒适治疗环境,尽量满足病患需求。病室布置需注重细节,保持空清新、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夜间灯光需暗淡;病室内放置鲜花、绿植、钟表、日历,配备饮水设施等。(2)心理护理:一切以人性化为准则,根据病患具体的心理特征来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对恐惧、焦虑者需给予关爱,主动为其介绍医护人员情况,耐心讲解有着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等,以改善或消除其恐惧、焦虑感。对针孤独、无助者需多予以陪伴,通过亲切的交谈拉近护患距离,并嘱咐家属多予以其关心和照顾。同时教会病患自我调节情绪的相关方法。(3)优质的沟通:通过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和健康指令性话语来调动病患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交流时需根据病患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而選取适当的方式,注意控制语调和语速。通过眼神的交流来给予病患关心、安慰和支持,通过适当的触摸来缩短护患距离,以获取其信任,让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4)优质的健康宣教:通过一对一讲解、发放相关知识手册、组织讲座、借助网络宣传等多元化的宣教方式向病患传授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防治、用药方法、饮食方法和运动方法等,以提升病患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自护能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护理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护理满率:采用包含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的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血糖水平

各组护理前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对比(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上述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0.05),如表1。

2.2 对比各组对护理的满意率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率97.73%较参照组的84.09%高(P<0.05),如表2。

3 讨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严重衰退,特别是对于患病的老年人,老年糖尿病者的病情通常较年轻糖尿病者复杂,因此,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会明显增加,此时若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显然已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其虽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监测,但无法满足病患身心需求。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始终以病患需求为导向,以其满意度为目标,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更有利于满足病患身心需求,从而提升其治疗积极性,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从本文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应用优质护理的研究组病患在护理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参照组低,对护理的满意率97.73%较参照组的84.09%高,说明,优质护理可提升病患血糖控制效果,获得病患高度认可。通过优质的环境护理可提升病患身心的舒适度,确保其良好休息;优质的心理护理和沟通可帮助病患建立治疗的信心,让其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优质的健康宣教可让病患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疾病知识,有利于其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最终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总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病患血糖控制效果,取得其认可,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栋芳. 观察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5):107,109.

[2]陈娟.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饮食保健,2020,7(3):208-209.

[3]朱树华.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28,136.

[4]李晴.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150-151,154.

上一篇:证据法发展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教师才学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