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

2024-07-16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1篇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正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深入到各行各业的产业链中,房地产业也不例外。从最初的项目的投资定位,到后面的营营销运营,互联网都无时无刻的参与其中,帮助房地产商解决其资金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收集客户的一些数据,帮助项目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实现更加有效的营销及全方位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房地产;经济管理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高峰已经终结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在当前不再使用。可以说房地产过去的暴利年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的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成熟发展时期。在互联网这样的背景下,整个金融环境的改变利润从后往下降,引发了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业发展模式,也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房地产经营管理者也在积极地寻求在“互联网+”时代转型发展的空间,在将来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如何走向市场,如何同互联网相结合是当前所有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房地产是如何结合的

过去的传统地产商的运营模式其实就是一个重资产的模式,

运营模式是地产商用自有的资金投入到自身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当中,占用了很大的现金流,但是这个重资产模式受周期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现金回款非常的快,但是一旦房地产已经进入了紧缩期,还是一靠重资产模式来进行运营的话,房地产商将很难取得盈利,更谈不上扩大其规模了,因此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经纪管理者在寻找新的突破。就需要进项一种轻资产的模式进行转换。轻资产我们指的是引入利用外部的一些资源,这样的自有资金的投入压力减轻,将其主要的资金资源投入到集中到利润最高的一个地方,实现自身资源利润最大化,然后通过互联网将一些轻资产和互联网的公司引入到地产投资这个渠道中,当前房地产经纪管理主要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一个新资产模式的转型。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过去的格局。不少地产开发商可以说是整个房地产经纪管理行业都在想亲自朝这个方向进行转型,房地产企业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盈利点,从房地产行业来看,不管是从拿到土地还是到项目的一个开发,以及运营和后期的销售。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互联网在不同的阶段都渗透进来,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房地产经营管理整个产业链的渗透,从房地产项目前期来看,早期的开发商前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贷款或者同卷商进行融资,但是伴随着经济的紧缩,银行行业也收紧了对地产的放债。融资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房地产经营管理者要寻找创新,找到新的融资方案。当前的融资运营模式主要是指定投和众筹在项目定位阶段,传统的操作方式就是利用问卷调查来取得数据结论。当然这样的操作往往是有局限性的,会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产生一些偏差,当前,互联网+时代就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一个测试,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可以获得客户的信息,按照客户的需求平衡,然后再对项目进行定位。

2、房地产经纪管理运作中的管理创新

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在过去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将企业自身作为发展的中心。但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展重心将以用户成为重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房地产经营管理都会遇到消费群体带来的一些商业机遇和挑战,首先来说,在中国的房地产经纪管理中,需要的就是对于整个生活方式的一种策划和决策。从这个层面来看,要想适应这种改变,对于房地产经营管理。首先就从战略定义上要进行升华,不再是单纯的盖个房子,然后把房子卖掉,而是在互联网时代战略背景下,将房地产作为一个平台,搭建一个包括物流、地产、家居、家电、生活等全方位的一个产业链生态圈,给用户提供一个智能化、全方位的生活方式。从运营层面来说,首先,房地产经营管理要关注到英语能力的一个提升。主要体现在现今的一个周转时间,也就是我们财务管理中的3C,通过行业数据显示现金周期周转时间是1200多天,房地产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加强筹资,多渠道融资等各个经营环节的管理,来实现一个财务方面的创新,缩短周转天数,打破资金成本过高的一个局面。从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公司运营来看,要需要通过大数据模式,提高一个运营能力,进而与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研究一些新的信息化系统,提高整个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房地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来看,首先还是要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需求最大化,凸显出用户需求的时尚、智能、个性等特环保平台等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在前期可以利用网站、APP、微信、微博等渠道,潜在的客户进行网络交流,通过互联网,使用户参与到户型设计当中来,可以实现定制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那么房地产商需要从地块实施。经过线上线下的渠道,对和客户之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并对重点的户型、价格、立面景观进行充分的调研,用数据来说话,用营销数据来促使设计团队进行针对性服务,当然,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方案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人性化服务体验以外,还增加了智能化,给用户带来新的智能、生智慧化生活的家的体验,结合当前国家推崇的低碳环保、绿色、智慧化等多层面,利用互联网电视、广电系统、通讯网络等各网进行融合的一个网络平台,并利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的形式。所有的这些感知传递,实行家庭世界的一种互联通互通,实现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智能化识别系统,数字资源的一种共享,同时,房地产经济管理中的商品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面触网,同以往的商业地产不相同的是,互联网时代由于融合了电商以及传统商业的一些定位,将体验作为线下運营模式,实现了物流、物管、消费者、商家之间的一种智慧型生活模式,再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入驻的商家自动的接入到这个平台中,获取大的数据。从而为运营服务,对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休闲、娱乐还是购物,都有平台提供对应的服务。

企业的成长依赖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战略,一个是组织。并且战略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来进行设计的,但是组织又是根据战略的变化随之变化,当前时代变化了,战略变化了,因此组织也在进行着改变。传统的管理理论中有三个要素,主要是管理的主体,客体以及管理的手段,是封闭不开放的。那么最初的组织形式是金字塔似的,最底层上面有很多很多的领导难以找出做决策的。管理者当前需要将这个平台进行一个生态的开放式平台,从组织的前期设计,后面的成本、营运等等以及售后都要直接面向客户,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将客户需求做到最大化,这样的产品才是互联网时代最市场化最受欢迎的产品,从战略和组织来看,进行改变后能不能进行一个可持续的优化发展,将从我们的一个薪资体制上来,看在互联网+时代,过去的传统薪酬体系往往是根据的一些绩效考核体系来进行考核,但是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用户的需求不是全面的,而是个性化及碎片化的。房地产企业管理也要从过去的大规模了。把生产向大规模化定制进行转型,同时用户的需求又是善变的,那么,房地产经营管理必须要跟上用户的变化,因此从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中进行改变,就要从一见需求的员工开始做决策,从过去的管理者下指令变成提供资源,从而在互联网时代才能跟得上用户的需求。从微小化出发,从设计到采购以及到最后的营销,通过网络与用户进行交流,反复交流就会产生最终的热卖项目及热卖户型,各个层次的员工也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抓住項目的定位,融入到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建立目标客户数据库,在项目启动前将客户的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行了解,根据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最终达到提升销售,增加利润的目的。将客户的信息从线上转移到线下,运用到项目开发的方方面面之中。利用新的传播模式,把房地产营销的广告进行精准的投放,提高广告的使用效率和影响力,将房地产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落实到发展过程中。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房地产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阶段产生了影响,不管是前期投资还是后期到位,营销以及后期的运营都在不断的变化及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需要结合线上线下进行创新性模式运营,互联网时代,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实现行业的细化及外包。房地产经营者可以和电商,金融机构等合作,不断的整合整个行业的资源,进行模式的创新,可以说是当前时代的标志,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新的发展路径,大家都在不断的探索。在当前的互联网市场形势下,房地产和互联网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在处于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将会有更多的新创新创业模式融入到房地产行业中,从而改变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经济管理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守鹏.浅析我国房地产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

[2]崔光灿.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1).

[3]闫新苗.当前形势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4]姚玲珍,刘旦.中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分析——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宏观消费函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06).

[5]于琳方,徐长玉.我国现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07).

[6]土地市场制度建设调研分报告之三.调整经济适用房用地政策.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经济适用房建设用地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J].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调研组.国土资源通讯,2002(04).

[7]常华堂,张大勇.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市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探析——关于经济适用房政策争议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8]陈渊博.加强房地产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19(19).

[9]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2篇

一、大数据与金融

大数据的特征经历了3V、4V到5V的演变,阿姆斯特丹大学提出了大数据体系架构框架的5V特征,分别是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价值(Value)及真实性(Veracity)。第一是数据体量巨大(Volume),体现在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量都非常大,存储单位从过去的GB到TB,直至PB、EB、ZB。第二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大数据包括多种格式和不同类型的数据,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第三是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密度的高低与数据总量的大小成反比,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是处理速度快(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的最显著的特征。在数据处理速度方面,有“1秒定律”之说,即数据如果没有在秒级时间内给出分析结果,数据就失去价值了。第五是数据的真实性(Veracity),大数据都是在真实世界发生的,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信赖性。

金融行业由于服务客户众多,业务类型复杂、信息化程度较高,天然具有“海量用户和大数据”的特性。在规模上,金融机构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行情信息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在速度上,为了满足客户、产品及交易要求,金融机构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高业务的处理速度,不断优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及分析平台。在类型上,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中,不仅包含结构化的数据,但更多的是半结构及非结构数据。

二、传统金融风险管控的痛点

(一)单一的数据维度

传统金融风险管控数据来源单一,多基于征信信息及客户主动提供的信息。金融机构多使用和客户相关的强信用属性数据,一般采用20个维度左右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支出、还款情况、资产、负债等数据,利用评分模型来识别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金融机构利用这些强信用属性的数据构建了不同的用户画像,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了差异性区分,依据最终的打分模型来决定是否贷款以及贷款额度。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个人征信行业起步较晚,虽然央行征信中心个人征信系统经过不断发展,已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其覆盖人群、覆盖维度仍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央行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为35%,目前仍存在大量的征信白户。对于此类人群,金融机构获取的信用属性数据有限,采用原有的方法对客户进行评估存在偏颇,评估结果容易失效。其次,金融机构在使用数据不全面的情况下,没有大数据的支持,缺乏有效的交叉核验手段,对于欺诈风险的识别能力有限,容易遭受团伙欺诈及其他类型欺诈。

(二)风险管控的滞后性

对金融机构而言,欺诈风险管理相比信用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信用风险管理侧重于对用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衡量,欺诈风险管理侧重于评估用户是否有主观恶意骗贷的意图或者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型欺诈也日益活跃,各类欺诈手段千变万化,各种欺诈行为层出不穷,欺诈事件也从传统的个人作案逐渐演变成了有组织、成规模的团伙作案,背后有一整条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所有人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协同作案。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欺诈事件,金融机构主要使用名单+规则+有监督模型去进行风险管控,但以上三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问题。金融机构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黑名单,通过黑名单过滤掉部分欺诈客户,但机构在收集黑名单的过程中存在数据来源及准确性有限,数据时效性滞后的问题。

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规则对不同的风险行为进行区分,有力的识别欺诈事件,但是现有规则的制定来源于已发生风险事件的分析以及过往的经验,存在滞后性,对于新型欺诈事件的识别乏力。在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数据之后,金融机构通过有监督模型识别欺诈事件,有监督模型需要高质量的标签(已发生的风险事件)去不断优化,但机构所收集到的欺诈事件仅是所有欺诈行为中的小部分,模型对于新型未知欺诈的检测仍显得力不从心。数据是有时间价值的,金融机构利用滞后数据来识别欺诈事件,不能实时反映风险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风险。

(三)风险管控的低效率

以往的风险管控措施中,客户的负担较重,金融机构的负担较轻。金融机构在牺牲客户体验的前提下换取了风险的可控。比如说,客户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需要按照机构的要求进行申请、安装、激活、更新等。金融机构在获取了客户的信息之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流程,在将审核结果反馈给客户。从客户申请贷款到金融机构出具审核结果的耗时较长,客户体验度较差。

传统的风险管控中,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需要人工对坏样本进行标记,需要人工通过相关信息找出关联标记样本,需要人工对风险事件进行调查等。但是每个人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在调查中也会受限于个人的经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难以实现标准化及量化,缺乏整体的把控能力,使评估结果容易出现偏差。而随着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扩大与服务人群的提升,传统的依靠人来进行审核的风险管控中存在时效性差和风控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三、大数据风险管控的优势

(一)丰富数据维度

大数据风险管控中涉及多维度的数据,对传统金融风险管控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在风险管控中最好的数据依旧是强信用属性的数据,这类数据的风险权重高,在信用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除了这些强相关数据,机构内部还积累了大量的非信用属性数据,例如设备信息、网络信息、运营商信息、用户行为信息等。尽管这些数据并非直接影响金融借贷,但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对这类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有助于金融机构从更全面的角度构建客户的用户画像及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在传统风险管控评估中存在偏差的群体,例如没有信用卡、没有房贷的征信白户,金融机构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从更多的维度对这类群体进行区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设备信息、网络信息、用户行为信息一般不是客户主动提供,很大程度上是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结果。大数据技术对零散的碎片数据具有更好的整合能力,将零散的数据整合输出规律性的数据,便于金融机构的使用。大数据也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即直接从海量数据出发,关注数据本身,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不容易受到以前经验的影响。

(二)实时风险管控

传统的风险管控中存在着一定的数据滞后性问题,而大数据通过强大的数据采集和计算能力,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实时的风险管控,随时监控客户的申请、交易行为,发现警报马上处理,停止相关交易,减少损失。

大数据风险管控下,多样的数据维度对原有规则以及有监督模型进行了扩充,提升了使用范围和效用。虽然有监督模型在预测的准确性上有不错的表现,但由于其天然存在的数据滞后性以及数据标签难以获取的问题,大数据风险管控中同时强调对无监督模型的使用,无监督模型在进行学习时并不知道其分类结果是否准确,也不知道何种学习是正确的,通过给模型输入大量范例,使之自动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并输出相应类别规则。通过模型的不断自我迭代,模型在识别新型欺诈方面有着不错的表现。面对欺诈行为日益呈现团伙化特征,关系网络提供了全新的反欺诈视角,通过无监督学习算法,挖掘诈骗团伙的特征,进而识别诈骗团伙。关系网络通过基于图的数据结构,把不同的个体按照其关系连接在了一起,提供了从“关系”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使我们更能从正常行为中识别出异常的特征,有效的提高风险管控的精准度,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反欺诈。

(三)提升客户满意度

传统风险管控中,机构往往要求客户提供大量的资料来进行辅助审核。这个过程涉及到了大量的人工及时间成本,为了提高效率,机构必须搭建一套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后台管理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清理、数据建模及数据输出的功能。机构要重视大数据技术,加强底层技术架构搭建能力,加强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管控,大数据风险管控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运算,完成大量用户的贷款申请审核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传统金融的审核中人占据了很大的作用,因而效率相对有限。大数据风险管控中,通过全方位收集客户的各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建模、迭代,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使客户在申请之后能迅速得到审核结果,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帮助机构简化信贷业务办理流程,实现申请过程的电子化,节省重复和无效的信息输入,更加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服务客户,在某些信贷领域甚至实现“秒贷”,摆脱了工作时间的限制。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实时及自动化审核,覆盖了很多以前无法触及的更广泛的人群。

结束语:

传统金融风险管控使用有限的数据维度,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讲究逻辑性。即使变量与审核结果存在相关性,但是如果不能在逻辑上讲通,也不会采用。大数据风险管控,核心在于利用更多维的数据,不强调因果性,更着重于统计学上的相关性,通过数据间的弱相关性来加强传统的强因果性。这些弱相关变量看起来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大量的数据累积及数据间的相互作用,能产生有效的识别客户的能力。大数据风险管控并不是取代传统风险管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传统风险管控,对传统风险管控进行补充。

摘要:大数据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传统的风险管控中数据维度单一,数据滞后性,审核效率低下的问题阻碍了业务的发展,因而需要使用大数据风险管控的优势进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1] 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43):29-36.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3篇

一、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 网络融资平台的现状

当前, 互联网网络融资平台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为个人打造了灵活的投资平台, 也给企业提供了互联网融资平台。网络融资平台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 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高效的资产环境。网络融资平台作为一个新型的投资融资交易平台和工具, 交易双方可通过该平台查找合适的目标操作者, 但是, 这样的融资平台较多, 其成功率、失败率也各有不同, 难以对其优胜劣汰进行有效判断。

(二) 网络渠道的发展现状

大数据一直以来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通过大数据平台多年来统计的互联网金融信息的分析, 每天都有新的需求产生。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如何为用户提供精确、优质的服务,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大数据时代都能得到快速解决。受到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趋势的影响, 传统金融机构也加快了服务改变, 通过互联网渠道来提高金融服务, 获取更加积极的反响。

(三) 支付结算平台的现状

支付结算平台使得银行与企业账户、交易流水等数据得到了可视化、精细化管理, 使得相关的支付结算数据能够接受获取, 为B2B交易提供在线支付、账户结算以及授信融资等金融服务, 为银行和企业的链接搭建中立可靠的信息桥梁。

二、大数据环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大数据时代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在以下方面应不断创新、科学化发展。

(一) 显著的移动化发展特征

互联网金融的“移动化”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 其中比较成熟有手机银行、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金融, 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移动化发展的重要表现。近年来, 移动支付在我国经济市场中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支付在整个经济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例如, 当前有许多的消费者和商家都喜欢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进行消费和收款, 这样的支付方式更加便于携带, 也减少“找零钱”的工作, 降低“收假钞”的概率。

(二) 更加重视客户消费体验

传统金融模式中, 消费者通过购买金融产品进行消费的行为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 但是, 互联网金融中的各项资源内容更加开放, 用户可以在金融活动中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 向产品开发商表明自己的金融消费需求。这个过程是用户主动参与的过程,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来选择相应的金融产品。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发展来说, 用户的自主原则不但能够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力, 还使得市场营销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基于此, 互联网金融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市场, 就应该重视客户的消费体验, 充分了解客户的根本需求, 提升产品的针对性。

三、大数据时代传统银行转型方法探讨

在大数据背景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分迅速, 也给传统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基于此, 传统银行必须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通过科学有效的转型发展, 以实现传统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 不断创新银行工作理念, 重视并提升消费者服务质量

传统银行需要不断适应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求, 所以必须在业务技术与管理理念方面做出创新发展, 还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思维来转变自身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促使自己能够充分适应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此, 传统银行应重视并提高消费者服务质量, 改善消费者的消费感受, 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例如, 中国交通银行对自己的金融产品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建立“蕴通产业链”金融平台, 这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且以“信息流”、“物流”等多方面出发, 指派专业的金融产品介绍人员向所有对该产品有兴趣的客户介绍产品的优势, 获得客户的认可, 保证服务质量。

(二) 重视品牌创新和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传统银行的转型中还需要对互联网金融本身的数字化特点具有深入的认识, 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客户的资金流、交易信息等内容, 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获得消费者更大的认可与支持。

(1) 重视产品创新设计。大数据时代传统银行转型发展中, 能够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所以, 在实际工作中, 尽量保持银行与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源共享体系, 才能建立全面的跨渠道、跨业务的客户信息服务系统。在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中, 传统银行应以市场营销的角度, 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才能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消费者的真实需要, 才能取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银行可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 为不同的金融产品配备相应的金融服务。例如, 在重庆银行的转型发展中, 重庆银行对当前社会互联网的金融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且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向他们推出“好企贷”金融产品, 该产品的建立依据是通过数据信息的利用来实现服务的创新,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也获得了中小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2) 建立数字与人工相结合的混合体验模式。对于传统银行来说, 实体网点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其中有自主渠道、电子渠道等形式, 这些渠道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 银行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此外, 对于传统银行的转型发展来说, 还应该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充分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形成人工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体验模式。混合体验模式中, 线上线下服务以及人工服务是同时存在的, 银行应形成一体化服务平台, 使得人工服务与自助服务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促进远程服务与柜台服务的协同发展, 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效果。例如, 中国建设银行率先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产品, 这提升了消费者的移动支付感受, 满足消费者的对便捷支付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大数据时代, 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公开程度更高, 既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机遇, 也使得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于此, 不仅需要重视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还应该重视传统银行与金融行业的转型发展, 通过应用大数据时代所具有的信息技术优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转变传统银行的服务理念, 创新其服务方式, 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促进传统银行的转型升级。

摘要:互联网金融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经济形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格式, 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所以, 传统银行必须加快服务方式与金融产品的转型, 提高消费服务质量, 创新金融产品, 满足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根本需求, 为传统银行的发展开拓出更好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创新,传统银行转型

参考文献

[1] 宋楠.试论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时代金融, 2018 (8) .

[2] 许朦朦.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金融转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5) .

[3] 吴海琪.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J].时代金融, 2018 (15) .

[4] 陈瑞, 葛成唯, 袁军.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 2017 (9) .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4篇

(一) 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十分重要。农村农民生产性企业是农村地区扶贫与致富的重要支撑。但此类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普遍存在风险高, 财会信息不全或信息可信度低, 融资难, 融资成本贵, 资金需求急, 企业持续发展不易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 目前保险未能覆盖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的保险需求

随着小企业逐步发展, 经营者对于经营风险防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一些已经初步发展的农业企业, 一旦农业生产被气候或其他情况影响, 意外一旦发生, 融资不易, 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脱贫农户返贫, 进一步加大融资风险。而由于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风险较高, 保险定价难, 没有有效针对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传统保险推广成本高、经营成本较高, 无法降低保费, 小微企业与农民购买意愿不强, 推行该类保险业务收益不高。因此, 目前的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没有被当前的保险体系有效覆盖。

二、互联网+时代基于新技术, 降低保险成本, 高效智能精准保障, 扩大保险服务范围

过去保险产品在设计时并没有从客户角度出发, 主要关注风险和收益, 产品设计出来是否满足客户需要, 保险公司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互联网金融时代, 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 (体现为各种算法、自动、高速、网络化运算) , 提高了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效率, 显著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 并针对客户需求设计保险产品, 计算保费与收益率。同时, 在预设的风险分类与信用评级模型中, 可以自动智能确定违约概率范围, 风险概率。对因风险较大而融资困难发展困难的小微企业、农村生产企业, 可以降低保险产品成本, 智能精准服务, 可以提供价格低、标准化、保障大, 精准针对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并可借助互联网低成本推出并高效率惠及以前达不到的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群体。

三、基于新技术的保险业态创新, 产品创新

(一) 相互保险是现有保险的有效补充, 是对目前保险发展的突破与创新

相互保险的设立, 实现风险分担与共担, 依托其相互制的特色与风险管理的优势, 可以有效地针对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 农业企业不同生产阶段, 不同需求类型, 提供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的保障服务。互联网+与大数据征信技术, 为相互保险减少了中间环节, 增强了信息互动与风险防范的手段, 为降低成本, 费率计算实现分类收费, 奠定了基础与标准。

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为业务不稳定、资金来源不稳定、融资成本高。采取相互制的组织形态, 投保的中小微企业本身也是相互制组织的所有者, 通过信用增进方式帮助投保人分散风险、稳定经营, 拓宽了保险的全面风险覆盖及资金融通功能, 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 推动普惠保险金融的发展。相互保险快速发展可以提供庞大的同质风险会员。以相互保险、以会员互助共济为经营理念, 为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村农业生产用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相互保险的设立, 降低了保险的门槛, 降低了借贷融资风险, 使农村企业、轻资产的新设高新企业更容易取得社会借贷资金与社会投资, 扩大了融资机构的范围。

同时, 在相互制组织内部运营公开透明, 有助于投保人与相互制组织之间、投保人之间自我约束、良性互动, 营造良性向上的信用环境与文化, 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风险定价精准度, 进而降低投保人的保险成本, 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风险管理问题。

(二) 投资、信贷、保险一体化业务创新

互联网+金融, 借助大数据、智能金融的新技术, 基于大量数据基础, 分类型计算风险概率、保险费率与收益率。信息可以自动智能抓取, 信息充分、透明、相关性强, 分析快速简便低成本, 市场定价效率较高。同时, 保险可与各类型金融机构联合服务, 将风险转移给社会中由相应风险偏好的人或机构, 由他们自愿承担。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公司, 以及资产管理机构、投资公司、基金公司、风险投资等机构等可以合作经营, 在保险的基础上, 降低融资风险, 协助小微企业获取贷款融资与股权投资, 也可降低管理的资产的风险。对于高科技或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类型, 可以收取小比例股权代替保险费, 以未来的股权收益提升保险公司长期收益。

多渠道资源优势——借助跨金融领域经验, 实现开放平台的快速搭建, 为产品创新和融资创新奠定基础;借助互联网底层技术优势, 可将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积累的数据、平台等有效结合, 实现风控手段、业务模式与产品等的创新。

(三) 借助会员体系与产业链上下游, 保险服务供应链金融的创新

与多家核心企业合作, 以其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体, 依托相互保险发起会员及核心企业, 以及保险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 构建在供应链风险管理和大数据征信的优势, 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信用风险评估及风险定价, 并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以帮助其解决融资需求, 降低经营成本及经营风险。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这种经营模式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及可操作性:一是以合作的核心企业、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的大量数据信息为基础, 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数据采集分析, 保证生产及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 并与历史数据、行业信息等进行交叉比对, 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二是通过系统自动实时抓取数据, 提供实时的信用跟踪和企业贷后监管, 即时进行贷后预警, 降低违约率及风险扩散性;三是信用评估建立在合作平台大数据交易所的信息整合与大数据风险管理基础上, 信用调查及贷后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四) 保险产品创新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智慧金融等新技术, 可做到以创新的保险产品形态满足企业需求, 如在企业经营数据基础上的信用保证保险, 在获得企业真实经营数据基础上, 通过大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 解决其融资困难;如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 针对在银行办理过房产抵押的企业或创客, 以市值与贷款额差额为限, 扩大其授信额度;如货物交付保证保险, 针对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在产品预售阶段, 为其增信, 提高客户购买量。

摘要: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日渐成熟, 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 可推动保险业低成本高效率精准提供普惠保险服务, 惠及小微企业与农村企业。在互联网新技术体系的支撑下, 保险体系可开拓创新, 积极推动发展相互保险、投贷保联合等保险创新, 实现保险业经营创新与产品创新, 在降低风险的同时, 联合多种金融机构融资、投资, 助推小微企业与农村地区发展。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5篇

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入口

早期,P2P行业野蛮生长,很多投机者伺机混入此中,导致平台倒闭跑路事件层见不穷,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从去年国家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专项整治计划的实行,行业进入全面规范发展阶段。作为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也作为老百姓工资外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已经进入了一个 “良币驱赶劣币”的态势。那么为何这么讲呢?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整个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称之为发展元年的2013年,到20

14、2015年快速发展,再到今年2016年,其热度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其实老百姓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整体还是比较片面的,比如,认为在理财上有余额宝可以投资,买点P2P有收益,这些就被当作互联网金融的全部了,但事实上不是。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金融、资金融通,所有这些过程都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也就是说,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都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简而言之,叫作金融互联网化。还有另外一类,以余额宝为代表。余额宝给老百姓零门槛、通过一种可以24小时、更便捷的方式去买卖理财产品的方式,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低门槛、便捷性、高效性。

你想余额宝有一亿多用户。如果让“全宇宙最大”的工商银行去把产品卖给一亿多人,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网点?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它一方面把原有的一些金融业态互联网化,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金融行业一些想得到但做不到的事情,甚至是原来想都想不到,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情,这个是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魅力。

所以说,人们现在讨论的P2P,只是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我也特别想让老百姓了解,互联网金融是包罗万象的,整个想象空间十分大。而且从整个市场规模来看,它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数万亿,数十万亿,甚至数百万亿的市场规模。所以我们是非常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

金融和互联网这两个收入很高的细分行业碰撞在一起时,会发生爆炸式的发展。但发展到今天为止,作为重要的分支P2P规模有多大?整个的存量还不到一万亿,相当于不到中国存款市场一百万亿的不到百分之一。所以我最近在好几个场合的演讲题目叫《互联网金融,小荷才露尖尖角》。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老百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P2P实际上导致了高利贷的萧条

从去年的12月8日e租宝等P2P产品出问题之后,媒体以及包括网络上流传一种误解,认为互联网金融等于P2P,P2P等于骗子。对于这两个误解,我前面已经回答了第一个误解: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局限于P2P。第二个,P2P跟骗子是不可能划等号的。

我们先看看P2P的本质是什么?P2P的本质是个人或者企业有借贷需求。不管是要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消费性贷款,还是企业进买原材料、购买设备、雇人、买地、研发等生产性的需求,都有很刚性的借贷需求,我们原来都是通过银行这些传统金融服务提供信贷产品,但大家知道,银行的门槛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可很多人却都有真实的需求,于是产生了民间金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利贷。

高利贷本身不是贬义词,它是一种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只是相对来说,利息会比银行的借贷利息更高一些。但这种高利借贷方式效率低下,民间借贷不可以你一个人一个人地去问,致使借贷过程成本比较高。P2P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我个人在平台上经过审阅后发布借贷需要,老百姓看到之后来投标,来满足理财需要,因为我们之前的理财途径是非常少的,P2P的出现让老百姓以一个相对低的门槛获取相对比较高的收益,至少有7%、8%、10%、15%……乃至到18%、20%的收益都有。这样就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在网上出借自己的闲散资金,取得较高收益。同时借款人经过P2P获得以前从常规途径获取不到的资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入口

“普惠金融”会随着出借人越来越多,整个借贷成本越来越低。我专门问过一些做高利贷的人士这几年业务情况怎么样?他们说不大好做。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是传统行业、经济形势不大好,逾期不良率比较高,导致不好做。第二个原因也是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现在P2P太火了,导致借款人都不找放贷人借款了。比如之前借款利息是4分、5分,而P2P行业利息却是2分、1分

5、甚至1分就可以借到钱,所以人们不找放贷人借款了,他们只能把钱借给更为劣质的借款人,反过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高利贷行业就不好做下去了。

这就意味这那句话:如果人人都放高利贷,那么世界上就没有高利贷。

“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已经形成

很多人都在关心互联网金融行业有点鱼龙混杂,政府管理也开始严格。比如,很多城市都暂停了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中心,包括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信息服务等等的注册,问我怎么办?我说这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任何监管必然是滞后的,不可能超前。就像前面说的,肯定是从实操到研究,再到监管,政府现在组建了互联网金融协会,其实也是要把这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个行业往好了引导。所以,所谓的政府一刀切,开倒车,互联网金融不行了,不可能啊。你根本没有见过中国骗子行业协会,中国传销行业协会,没有,但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所以中国互联网金融只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变化,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个是市场化层面,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20

14、2015年则可以看作是“市场化的良币驱逐劣币”。

什么叫做良币驱逐劣币?从20

14、2015年开始,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比较火,比较有前途,所以大量的机构、巨头,包括BAT,包括一些国有企业都进来了。所以整个人才的价格被抬上来了,营销成本、推广成本、以及找资产的成本都被抬上来了,这其实已经把一些草根平台,一些风控做得不严的平台都排除在外了,我们称之为“市场化的良币驱逐劣币”。

到今年,随着政策的变化,尤其是去年7月28日央行等十部委出台的《指导意见》,包括今年8月24日银监会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其实很好的明确了网络借贷平台的一些红线,其实给了一些优质平台更好的指导,让它们更踏实地开展业务。同时也会导致一些骗子或知识不够的人无法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

至于现在人们所担心的不能注册等问题,都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就好比现在已经鱼龙混杂了,水比较浑浊了,那么水的入口必须得卡一下,减缓增量、梳理存量,把存量梳理好了,再按一定的门槛、标准放开增量,整个互联网金融的生态也就会更好。

此外,还要强化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这是行业成长的动力引擎,行业协会应尽快出台信息披露的标准和管理办法,保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动态性,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营造干净透明的良好市场环境。

互联网金融时代范文第6篇

传统零售商中,苏宁堪称“互联网+”最早的一批实践者。早在2009年,苏宁就开始着眼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2012年又率先布局移动端。在苏宁内部,这被比作三次创业。在近6年的时间里,围绕“+渠道”、“+商品”、“+服务”展开转型的苏宁,如今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渠道层面,苏宁致力于使自己的渠道网络与所有的消费场景对接,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只要有消费需求,无论是主动的,还是潜在的,苏宁的平台就要尽一切可能铺设过去”。为此,苏宁不仅持续优化苏宁易购,还通过开发多种移动端应用、收购PPTV聚力等举措,使得线上线下渠道覆盖了门店、PC、移动和TV等终端。眼下,苏宁还正升级实体门店为云店,并提出用乔布斯做苹果、雷军做小米的精神做好云店。

线下的店面被看作苏宁O2O模式的核心,是其获取流量入口、提供用户体验的独特资源。在张近东看来,“真正的零售 O2O模式,线上线下任何一条腿都不能少,尤其是线下,不真正掌控优质门店的运营,任何方式都是投机取巧”。

不过,这些门店已不同于传统门店,而是全面互联网化升级的云店—融合了线上线下服务内容和购物体验的新型实体店。不仅门店的支付结算、仓储配送乃至客户服务等实现互联网化;用户可以在门店享受到与PC、手机一致的优惠和服务;苏宁的快递员也能够从距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进行配送。iPhone6发布当日,苏宁创下了最快不到半小时送达的记录。2015年4月末,上海浦东、南京山西路两家云店开业,成为苏宁互联网零售模式的新平台,今年苏宁将在全国开出50家云店。

云店之外,移动端被看作点亮苏宁O2O渠道的另一生力军。移动端的完善,让苏宁实现了与消费者的互动,方便用户数据挖掘和分析,还能召集线下活动。此外,其还对用户人群结构、消费轨迹、转化率、复购率等核心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实现经营门店数据化管理,进而对消费者实施个性化的精准营销,提升效率。

在商品层面,苏宁已在家电专业经营的基础上,向快速消费、内容消费全面扩容,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最大化发挥平台的边际效益。其中,苏宁自营以超市、母婴为重点突破,需求井喷的海外购,更是其扩充商品品类的崭新利器。今年4月初苏宁的海外购试运营活动中,1.5万罐洋奶粉5分钟就被一抢而空。目前,苏宁正利用日本Laox、美国苏宁和香港苏宁,建立海外采购团队,大力开拓海外商品。

在服务层面,苏宁过去多年积累的、服务于自营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如今正被升级为物流云、金融云和数据云。其中,“物流云”项目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0个区域物流中心、300个城市分拨中心以及5000个社区配送站。苏宁所有的中心仓储、门店仓储和智能运输网络全部开放,以指导其更有效率的库存部署。基于“物流云”项目,商户们不仅可以共享苏宁的物流信息,还可以将不同渠道的商品在苏宁物流系统共享,从而借助苏宁的大数据挖掘进行预测生产和库存管理。

2015年伊始,苏宁宣布向平台商户和供应商分享这“三朵云”。“三朵云”的盛开,不仅使得苏宁自身的服务能力提升、成本下降;其对外开放,也使之从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充实了苏宁的核心服务产品矩阵。

几乎与物流云建设同步,苏宁金融集团成立,旨在向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在面向消费者这端,除了提供还款、转账、基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之外,苏宁推出了生活支付、金融理财等产品,同时将通过大数据建立消费者信用模型。

6年转型实践,使得张近东对于苏宁探索的互联网零售道路更为坚定,“我们应该感谢互联网,正是借助互联网,苏宁打破了成长的天花板”,以更优的成本铺设一个全渠道的平台,快速实现全品类经营的理想,实现盈利模式的进化。眼下,从空调、家电、3C,到红孩子母婴、超市,又到百货、内容、文化等,苏宁已经形成了远超以往的全品类、全服务平台。其盈利不再只是赚取简单的商品差价,还包括易付宝、零钱宝所指向的互联网金融等B2C增值服务,以及“三朵云”所带来的B2B业务。

甚至,苏宁还在发力C2B业务。有了对上亿会员资料、访问轨迹和订单信息等数据的挖掘分析,苏宁能够实现精准需求预测和订单驱动,将用户需求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指导供应商研发与生产,打通设计、制造、流通环节。张近东于2015年1月明确提出,要通过大数据挖掘,与供应商协同,为消费者提供极致单品。

苏宁推出的包销定制、预售团购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得到了来自三星、美的、联想、TCL等众多知名供应商的积极响应。苏宁、TCL合作的“么么哒手机”就是成功先例。2015年初,TCL、创维、康佳、夏普、先锋领导人接连造访南京,与张近东“密谈”变革。

据了解,基于大数据技术、全渠道平台,苏宁已经形成了覆盖整个商品生命周期的C2B整体解决方案,从项目启动阶段的众筹、新品上市阶段的预售、品牌提升阶段的闪拍、批量售卖阶段的大聚惠,再到尾货清仓阶段的特卖闪购。预计年内,该模式将覆盖手机、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大家电等各个品类。

成功转型互联网零售的苏宁,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苏宁云商2014年年报显示,全年总营收1089.25亿元,盈利8.67亿元。至 2014年12 月份移动端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提升至 32%,商品SKU接近800万。

“互联网+”,不只意味着传统行业触网,也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的下沉。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认为,不同时代,零售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但其核心本质不会发生改变,“那就是始终以更好的提升效率、更好的扩大规模、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来发展”。“零售商的职责天然就是要以更低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有保障的商品和服务”,而苏宁的核心工作就是聚集平台、商品与服务,使成本、专业、保障这三个要素越来越好。

从传统零售触网到互联网零售,苏宁历时近6年,对互联网零售进行了大量超前探索。也因为此,苏宁被外界认为是一家“笨公司”。苏宁老实巴交地凭借一己之力将门店与物流网络向三四线、乡村市场下沉。张近东在2012年就提出,苏宁要打造“沃尔玛+亚马逊”的O2O模式,“沃尔玛太重,亚马逊太轻,我们就是要超越这种太重或太轻的模式”。

事实证明了他的前瞻,近年,随着互联网竞赛进入深水区,电商开始全面下沉,拥抱传统行业。2014年,网络零售虽然增速惊人,同比增长43.9%,但其总交易规模只有1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8.7%。这意味着,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仍未触网。“互联网越是深入,传统行业的根基越雄厚。”张近东说。而眼下,“重返实体店”的现象正在发生。埃森哲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未来计划更多通过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从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而无论相对于未触网的传统门店,还是轻资产的网商,苏宁云店所代表的互联网零售模式,无疑都极具优势。

今年25岁的苏宁,正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

4月21日,在苏宁云商南京总部举行的“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暨2015年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明确表示,2015年要聚焦三大核心战场,围绕平台、商品和服务打好一系列的战役,包括在平台方面全面出击,充分发挥店面流量入口和低成本服务用户的优势,与移动端深度融合,深挖校园及四五级市场,激发全渠道有机组合的优势;商品全面扩容,2015年实现3万家平台商户入驻,SKU数突破1500万;服务方面,“三朵云”全面产品化,成为苏宁互联网零售的重要保障。

“零售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年初以来,张近东亲自带队在全国各大区挨个“跑马拉松”,向一线团队传递互联网零售的经营方式,推动一个触手可及的图景提早落地:2015年,在苏宁平台上将有超过2亿的用户,可以在全渠道随意切换享受服务的方式;将会有6万家以上的合作伙伴倾心经营1500万种以上的商品;将有大量基于物流、数据、金融的产品服务,为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创造极致的体验。

事实上,不止张近东,苏宁全体系18万人都在这条道路上全力奔跑。能否真正实现直道飙车,2015年将成为苏宁关键的一年。

上一篇:航海博物馆施工范文下一篇:滑稽搞笑三句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