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范文

2023-09-18

数字农业范文第1篇

摘   要: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出发,首先给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其与传统数字农业的异同点,理清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决策服务的五大核心功能;其次,重点阐述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即一个观测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四个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一个管理平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然后,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三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规划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天空地一体化;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监测;预警;决策

吳文斌, 史  云, 周清波, 杨  鹏, 刘海启, 王  飞, 刘  佳, 王利民, 张保辉.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J]. 智慧农业, 2019, 1(2): 64-72.

Wu W, Shi Y, Zhou Q, Yang P, Liu H, Wang F, Liu J, Wang L, Zhang B. Framework and recomme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SAGI digital agriculture system[J]. Smart Agriculture, 2019, 1(2): 64-7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  引言

自“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来,全球数字信息化迅猛发展,数据爆发增长、海量聚集,目前进入了新的大数据发展阶段[1]。世界各国将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部署。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抓住数字革命的机遇,纷纷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农业技术战略”和“农业发展4.0框架”,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和经济环境,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激活数字农业经济,迅速成为数字农业强国[2-4]。

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做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战略部署。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农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数字农业在信息获取技术研发[5]、5S技术应用[6]、精准农业发展和数字农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7,8]。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2018年5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再次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生产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上述多个政策和意见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发展数字农业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术语。从农业信息技术角度如何科学理解天空地数字农业的内涵?如何界定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何把握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这些都是系统框架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

2  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

天空地数字农业是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具体而言,是利用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建立天空地数字农业观测系统,实时获取农业资源要素、生产过程、市场和决策管理等数据,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分析与决策系统,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打造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国家农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上述可以看出,天空地数字农业和传统的数字农业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天空地是关键技术手段,旨在利用航天遥感覆盖区域广、空间连续,航空遥感观测精度高、时间连续,以及地面物联网实时观测、信息真实的联合优势,建立航天卫星遥感为主,航空遥感辅助应急、地面真实值的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系统,克服单一传感器、单一平台观测的局限性,实现农业信息的高精度、多尺度、立体化、时空连续获取[9];数字农业是作用对象和服务目标,其核心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推进农业资源要素及权属数字化,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监测、灾害动态监测和市场监测预警,指导农业绿色发展,服务全球农业合作,实现天空地数字农业跨越式发展。

3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目标和核心功能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数字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主线,推动天空地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科学管理农业资源、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业决策。具体而言,一是数字产业化,推进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农业新发展;二是产业数字化,利用天空地等新技术对农业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围绕上述目标,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农业资源调查、生产过程调度、灾害监测评估、市场监测预警、管理决策服务”等核心功能,实现对农业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增强我国农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3.1  农业資源调查

针对我国农业资源家底不清、权属不明的关键问题,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全资源要素的采集、处理与认知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农业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调查的能力,进行农业资源身份证管理,完善农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农业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益归属关系,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基础依据。

3.2  生产过程调度

瞄准农业生产全过程调度的迫切需求,进行天空地数字技术手段与农业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开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其生产环境的动态监测,全面掌握农业生产状况并进行科学精准调度。

3.3  灾害监测评估

围绕农业旱涝、低温冻害、台风风雹、草原火灾等非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草原鼠虫等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防御目标,建立灾害信息快速获取、灾情动态解析和灾损定量评估的技术体系,创建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监测和应急服务系统,开展国家和区域尺度的农业自然灾害监测业务化应用和信息服务。

3.4  市场监测预警

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农产品生产、消费、价格、进出口、成本收益、库存等数据获取技术,研制符合国情农情的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系统,强化市场监测预警规范性和科学性,增强管理者对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权,提升市场主体应对市场变化的掌控权。

3.5  管理决策服务

围绕提高农业生产决策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和质量的目标,构建以大数据支撑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在国家、省级或县级层面进行农情监测、工程监管和信息服务,实现农业宏观决策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同时,在微观层面为多元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准化的农业数字信息服务,如农业气象、精准植保、土地托管等,推进数字技术的普及化。

4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是一项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复杂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推进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的数字化,建设覆盖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提升农业全要素、全领域、全过程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国家农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新型数字农业经济。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其关键任务包括:1个观测体系、4个数字化和1个管理平台。此外,还包括科技创新和人才等两个核心支撑。

4.1  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

整合国内外在轨卫星资源,以及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卫星,改进现有在轨卫星的农业协同组网观测能力;进行新型农业专属卫星星座建设,围绕数字农业应用的谱段、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特定需求,新建光学和微波相结合、多光谱和高光谱相结合、几何信息与谱段信息相结合、高中低分辨率相衔接的农业遥感卫星星座,建成全覆盖、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新型农业遥感观测系统[10]。

整合现有多尺度航空遥感数据共享联网,建立统一规划、区域分工协作的农业航空观测网络,加强特定的农业航空定位、成像、载荷集成、软件系统建设,实现米级、亚米级航空影像覆盖全国;推进无人机平台和移动车载平台的联合定位、交互通信、稳定传输和联动控制,开展农业无人机地面抽样样方信息快速精准采集,弥补卫星遥感观测能力的不足,服务支撑农业高精度调查和重大农业工程监管;开展面向重大农业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无人机应急监测,推进影像获取、远程传输、快速处理和移动会商等空地一体化联合监测和指挥,提高区域突发重大灾害高精度观测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

升级完善大田种植、设施园艺传感器、采集器、控制器,整合农业遥感地面监测网点县和地面农情信息监测体系,以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热带作物为重点,建立一体设计、统一调度的地面物联网观测网络,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的面积、势情、墒情、灾情、病情、品质、养分、产量的长期观测[11-13];优化完善主要牧区畜禽养殖物联网建设,推进草地生态环境、产草量、放牧承载力观测,实施圈养畜禽及放牧家畜关键环境生态、生理与生长信息动态采集;优化内陆水产物联网建设,进行水产养殖环境、生长生态指标的动态监测和调控,健全完善全国主要渔场和渔港物联网建设,实现海洋渔业资源时空变化监测。

4.2  农业资源和权属调查

构建农业资源要素和资源权属数字编码体

系[14],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要素数字化采集、核查和监管平台,利用国产和国外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全覆盖,分区域组织实施全国耕地、农作物、草原、渔业水域等农业资源基础底图建设,建设全国农业资源要素数据中心,进行农业资源要素身份证管理;建立健全天空地同步观测网络和移动采集系统,实施重要农业资源要素的每五年定期调查和动态更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监测和评价。

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技术手段,实施农民、集体和国有农场土地、草原、水产养殖水域的确权登记颁证,建设基于地块和承包养殖水域的资源权属和用途数字化底图,建设全国农业资源权属数据中心;建立农业资源权属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农业资源权属、用途变化的快速核查和定期更新。

同时,定期开展全球、主要贸易国耕地和后备耕地资源调查,加强全球海洋渔场环境、重要渔业资源时空分布与变化监测,为国际农业贸易合作、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信息支撑。

4.3  农业生产过程监测

针对我国独特的复杂地形与作物混杂种植结构特点,开展全国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势情、墒情、灾情、病情、品质和产量、轮休耕等实时监测,进行设施园艺作物生理、生长及环境生态指标动态监测,快速掌握农作物生产动态变化[15-18]。

进行畜牧业数字化改造,建设畜禽养殖环境监测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数据科学驱动的动物生长模拟模型,提升畜禽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和辅助决策能力;开展电子识别、精准上料、自动饮水、产品收集、分等分级、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集成应用;精准监测畜禽养殖投入品和产出品数量,实现畜禽养殖数字化管理;进行畜禽粪便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流行疫情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疾病防控能力;开展挤奶、饲喂、清理等养殖机器人示范应用,推动养殖模式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19]。

建设数字渔业,推广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自动增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水产养殖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网箱升降控制、无人机巡航等技术装备,研发智慧渔船、水产健康养殖、鱼类资源变化预测系统,进行渔业生产智慧化管理;综合水文环境立体监测预警、渔场渔情和船位实时监控、海上渔捞和渔获物信息采集、渔船物资消耗动态管理等系统,建立“捕捞渔船—物流渔船—陆上基地”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打通渔业产、供、销产业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动。

同时,开展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监测,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

4.4  农业重大灾害监测评估

开展农业非生物灾害监测与评估,重点对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台风、风暴潮、草原火灾等进行实时监测,评估灾害发生、灾情动态和受损情况;进行农业生物灾害监测与评估,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草原鼠病虫害、渔业赤潮、蓝藻、浒苔发生时间、地点、强度,定量评估灾害风险和灾害损失。

挖掘整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加强分析研判和预警,强化实时监测,研发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快速评估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灾害遥感监测的快速响应。以我国周边国家和区域为重点,周期性开展草原虫灾和火灾监测和预警,动态掌握周边国家草原灾情发生、发展态势,定量评估对我国草原生产状况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4.5  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

以重点品种生产、国际贸易、成本收益等全产业链数据的采集、分析、发布服务为主线,建设“一网打尽”式的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实现对各类农产品数据多维度展现和大数据专业分析;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价格日度监测、供需月度监测、供需平衡表、中长期农业展望等信息服务产品,提供信息发布、大盘分析、大数据在线、标准查询等服务,发挥数据信息引导市场、指导生产、衔接产销、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

实现农业主要投入品可追溯,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加强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渔)药等农业投入品信息动态采集、分析和监控,开展大数据在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审批管理、监督检查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实现投入品数字化智慧监管;进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追溯,推进与“三品一标”系统、特别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统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建立质量追溯、执法监管、检验检测、疫病虫害防控等数据共享机制,探索与大型销售终端企业合作的信息对接机制,实现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全程信息共享和追溯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大数据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定点监测评估。

4.6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

建立农业数据标准,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农业历史存档资料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整合天空地观测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环境数据、政务信息等多源数据,建设国家农业大数据。

构建技术先进、系统开放、国家、省、县三级系统组成的现代农业Windows——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20],开发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渔政、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政务服务、政务管理、农村经营管理、科教生态、国际合作、应急管理等业务板块,提供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政策评估、舆情分析等专题服务,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开展农业数字化信息服务,进行属地化的种植、放牧、养殖捕捞服务支撑系统建设,开展面向农民、牧民、渔民的农业植保、农机、气象、保险、金融、载畜优化、捕捞效益最大化的精准服务。

5  科技創新重点领域

5.1  标准规范研制

标准化是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前提。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涉及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涵盖信息多、动态性、多维度等特点,迫切需要进行天空地数字农业规范标准研制,制定一批数字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农业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和服务标准,农业大数据平台和系统标准、数据访问和交换标准,促进农业数据互联共享。

5.2  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围绕农业感知与获取、处理与分析、决策与控制、管理与服务等关键环节,进行天空地数字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重点攻克农业生产环境、动植物生理体征、智能感知与识别关键技术,突破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田物联网测控、遥感监测、智能化精准作业、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物联网等技术和产品。

开展高光谱农业应用、作物表型参数反演、作物健康和品质诊断、农业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等农业遥感关键技术攻关[21]。进行天空地多源数据采集与融合、智能诊断与分析、智能决策与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应用[22]。开发专用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突破生产环境和动植物体征行为信息采集、农业生产管理精准控制等智能装备核心装置,研发适应不同作物、不同耕作环境,研发嫁接、扦插、移栽、耕地等专用机器人。

构建和完善我国主要农作物和畜牧养殖动物的生物生长数字模型,实现高效的数字模拟和设计;研究开发不同层次、不同农业产业类型的农业系统数字模型,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5.3  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

开展天空地组网数据汇聚高效存储、有序组织、快速访问与动态调度机制研究,加快天空地农业信息快速获取、智能决策与精准作业等技术的一体化集成研究,实现多源多维与异地数据的集成汇交、在线融合处理及协同分析。

夯实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准时空服务基础设施平台,研发集成农田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农业资源管理系统、农业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农作物估产系统等大田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和精细管理及公共服务系统[23]。

进行温室大棚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和工厂化育苗系统研究,集成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

在畜禽养殖方面,重点开展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研究,研发养殖机械化自动产品收集平台,突破畜禽养殖无害化粪污自动处理系统,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水产养殖方面,研发养殖在线监测系统和现场无线传输自主网络,完善水产养殖管理系统,攻克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和综合管理保障系统,建立高效的水产养殖公共服务平台。

6  结论与展望

进行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天空地现代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符合全球农业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农业发展新需求,对加快我国数字中国建设进程、提高农现代化水平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部署,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但是,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学科交叉,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从我国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出发,围绕农业产业迫切需求和乡村振兴突出制约:

(1)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明确天空地数字农业发展重点,主攻天空地数字农业信息获取、智能分析、系统集成、应用平台、标准规范等薄弱环节;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天空地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贯穿于天空地数字管理系统建設的各个环节,协同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精准感知、智能分析、北斗导航、自动作业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在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24];

(3)倡导共享开放理念,以共享促共建,先内部后外部,建立健全天空地数字农业数据资源整合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平台,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促进技术方法、数据资源、监测成果共享共用,降低工作成本;

(4)不断拓展天空地数字农业应用领域、空间范围和服务功能,最大程度发挥数字关键生产要素的驱动作用,挖潜数字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1]   葛佳琨, 刘淑霞. 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东北农业科学, 2017, 42(3): 58-62.

Ge J, Liu S. Prospect and current status of digital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 42(3): 58-62.

[2]   周清波, 吴文斌, 宋茜. 数字农业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18, 30(1): 1-9.

Zhou Q, Wu W, Song Q.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cs, 2018, 30(1): 1-9.

[3]   刘海启. 加快数字农业发展,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12): 1-6.

Liu H.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add new energy to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7, 38(12): 1-6.

[4]   卢钰, 赵庚星. 数字农业及其中国的发展策略[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 2003, 34(4):485-488.

Lu Y, Zhao G. Digital 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J].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03, 34(4): 485-488.

[5]   姚建松, 刘飞. 数字农业田间信息获取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 2009, 8: 215-220.

Yao J, Liu F. Researching status and developing trends of fiel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echniques in digital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search, 2009, 8: 215-220.

[6]   周千, 李秉柏, 程高峰. 5S技术在数字农业中的应用浅谈[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6): 146-148.

Zhou W, Li B, Cheng G.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5S technology in digital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13(6):146-148.

[7]   赵春江. 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 4: 5-8.

Zhao C. Strategy thinking 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of China[J]. Agricultural Network Information, 2010, 4: 5-8.

[8]   张宇. 数字农业的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 12: 1-2.

Zhang Y.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e[J].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2012, 12:1-2

[9]   Shi Y, Ji S, Shao X, et al. Framework of SAGI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and its perspectives in support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 13(7): 1443-1450.

[10]  Zhou Q, Yu Q, Liu J, et al. Perspective of Chinese GF-1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in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 16(2): 242-251.

[11]  邹金秋, 周清波, 杨鹏, 等. 无线传感网获取的农田数据管理系统集成与实例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2): 142-147.

Zou J, Zhou Q, Yang P, et al. Integration and example analysis for farmlan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

28(2):142-147.

[12]  鄒金秋, 周清波, 陈仲新, 等. 农情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集成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15):12-17.

Zou J, Zhou Q, Chen Z, et al. Research on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0, 31(15):12-17.

[13]  刘佳, 王利民, 滕飞, 等. Google Earth影像辅助的农作物面积地面样方调查[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24):149-156.

Liu J, Wang L, Teng F, et al. Crop area ground sample survey using Google Earth image-aided[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5, 31(24): 149-156.

[14]  易湘生, 李伟方, 裴志远, 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5): 269-273.

Yi X, Li W, Pei Z, et al. Research of coding rule for the elements of right to rural land contractual management[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14, 30(35): 269-273.

[15]  唐华俊, 吴文斌, 杨鹏, 等. 农作物空间格局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0, 43(14): 2879-2888.

Tang H, Wu W, Yang P, et al. Recent progresses in monitoring crop spatial patterns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0, 43(14): 2879-2888.

[16]  胡琼, 吴文斌, 宋茜, 等. 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10): 1900-1914.

Hu Q, Wu W, Song Q, et al. Recent progresses in research of crop patterns mapping by using remote sensing[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15, 48(10): 1900-1914.

[17]  刘佳, 王利民, 楊福刚, 等. 基于HJ时间序列数据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3): 199-206.

Liu J, Wang L, Yang F, et al. Remote sensing estimation of crop planting area based on HJ time-series images[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5, 31(3):199-206.

[18]  黄健熙, 武思杰, 刘兴权, 等. 基于遥感信息与作物模型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的区域冬小麦产量预测[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4): 142-148.

Huang J, Wu S, Liu X, et al. Regional winter wheat yield forecasting based on assimilating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crop growth model with Ensemble Kalman method[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2, 28(4):142-148.

[19]  熊本海, 杨亮, 郑姗姗. 我国畜牧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装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信息, 2018, 30(1): 17-34.

Xiong B, Yang L, Zheng S.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cs, 2018, 30(1): 17-34.

[20]  余欣荣: 全面推进农业发展的绿色变革. 人民日报, 2018年2月8日第10版.

[21]  Hu Q, Wu W, Song Q, et al. Extending the pairwise separation index for multi-crop identification using time series MODIS images[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16, 54(11): 6349-6361.

[22]  Yu Q, Shi Y, Tang H, et al. eFarm: a tool for better observing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s[J]. Sensors, 2017, 17, 453.

[23]  刘扬, 周清波, 刘佳, 等. 基于遥感和WebGIS的冬小麦估产支持系统[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0): 3371-3375.

Liu Y, Zhou Q, Liu J, et al. Study on remote sensing and WebGIS-based winter wheat yield estimating supporting system[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8, 41(10): 3371-3375.

[24]  申格, 吴文斌, 史云, 等. 我国智慧农业研究和应用最新进展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18, 30(2): 1-14.

Shen G, Wu W, Shi Y, et al.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in China[J].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cs, 2018, 30(2): 1-14.

Framework and recommenda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SAGI digital agriculture system

Wenbin Wu1, Yun Shi1, Qingbo Zhou1, Peng Yang1, Haiqi Liu2, Fei Wang2,

Jia Liu1, Limin Wang1, Baohui Zhang1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Chin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Key Laboratory of Cultivated Land Us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125, China)

Key words: aerial and ground integrated (SAGI); digital agri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monitoring; early-warning; decision

数字农业范文第2篇

摘要:数字化档案管理能提升数据利用率,充分将档案管理工作作用发挥出来,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就会导致数据出现丢失、篡改情况,不仅会影响企事业发展进程,还会对大众人身财产产生威胁,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研究工作,以信息时代为背景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全面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文就以信息时代为背景,对数字化档案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深入分析。

关键字:信息时代;数字化档案;安全防范管理

引言:在我国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能将传统信息服务优化、创新,提高信息服务的便捷度,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特殊性,管理人员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问题。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避免档案数据出现篡改、伪造、攻击情况,出现不可逆现象,尤其是档案信息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黑客病毒攻击,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保密措施,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将档案资料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特性

1、能够实现信息立体储存目标

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平面形式将数据呈现,无论图片还是文字,大部分都是通过纸张而呈现,这样不仅会导致数据在储存過程中出现丢失,还会加大管理人员工作难度,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将各类数据全面呈现,其储存方式及展现方式都较为多元化、多样性,可以实现信息立体储存目标,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时可以将各类形式的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实现立体组合,如图片信息、音频信号、视频动画等,可以实现档案储存多元化和多样性,让其电子文件更加丰富、全面,实现图文并茂、声像兼收,将档案内部情况立体、真实反映出来,因此数字化档案工作能加强文件的社会生活记忆,实现文件再现功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有着革命性变化【1】。

2、提高档案检索速度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都较为完善,二者得到了很好契合,相关工作人员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字式电子网络,计算机技术具有较为明显个性,如逻辑运算速度较快、组合检索能力较为多元化,能实现自动化检索目标。在传统档案检索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限制较大,检索人员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寻找相应资料,并且在检索过程中还需要使用专业检索语言,让检索标识更加规范,会大幅度降低档案检索效率。随着时代发展该检索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而数字化档案主要是以电子文件为基础对传统档案管理优化、创新,通过电子文件虚拟属性提高检索工作效率,让检索系统更加多元化、多样性,电子文件能突破空间局限,实现数据保管空间内自由调度,在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逐渐网络化、现代化,信息共享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形成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能将时间障碍全面消除,实现社会共享和远程检索目标,数字化档案不仅能为检索人员快速提供相应档案信息,还能为多位用户提供查找服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将数据输出格式转换,提高检索查询工作效率。总之,数字化档案工作可以将地域、时空限制突破,让合法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相应数据检索,提高数据利用率【2】。

3、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工管理方式,对相应文件档案全面管控,管理人员需要凭借自身经验开展管理工作,如档案分类、排架、调阅等,这无疑是加大了管理人员工作难度,并且还会增加管理单位人工成本,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互融合下的产物,能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创新,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将全部档案活动改善,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全面管控,因此数字化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储存量较大、数据传输速度较快、空间占用面积较小,应用范围以及水平都较为广泛,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文件特性实现多维联系,让档案数据排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将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优化,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思路。

二、信息时代提高数字化档案安全防范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做好数据加密工作

加密技术作为数据保护的主要方式,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管理人员在制定安全防范管理工作时可以利用加密技术对数字化档案全方位保障,降低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提高数据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数据模型对原始数据开展处理工作,将核心密码进行加密,制作成无序乱码以后实现传送目标,当传送成功以后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解密还原方式对加密数据解析,从而获取原始数据,管理人员在利用该技术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会使用到数据算法和密钥,数据算法将原始文本与特定字符组合形成乱码,而密钥可以通过编解码对数据解析,因此密钥主要分为私钥和公钥两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档案特性选择相应加密技术对网络数据安全性保障,提高网络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公钥加密过程中,数字签名使用也较为广泛,数字签名主要是与原文数据一同发送,发送者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对信息真实性查验,属于数字摘要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出现篡改、伪造概率,提高管理人员数据鉴别能力。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良好,数字加密技术以逐渐成熟,其应用范围以及发展中较为宽广,但是由于数字加密技术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例如在解密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使用完整密文才能对数据解密,而密文存在一定脆弱性,如果出现丢失或者篡改情况,就会导致数据无法解密,影响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所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研究工作,根据数字加密技术与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特性对该技术优化、创新,提高该技术应用范围和水平【3】。

2、制定数据存储防范机制

本身档案管理就涉及大量数据,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数据利用、储存和分析工作,而数字化档案作为传统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下产物,对数据储存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数据储存防范工作,提高数据储存的安全性。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特性对病毒定期查杀,避免病毒、木马程序入侵,导致数据出现破坏,管理人员可以让客户端安装杀毒软件并做好更新工作,按照周期对计算机病毒扫描,将病毒查杀,从根源上降低网络病毒和木马程序入侵,提高数据储存效率。除此以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做好程序更新工作,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特性安装相应操作系统,并且对数据库系统定期优化,将安全漏洞全面修补,提高网络系统整体性能,管理人员还可以使用数据冗余技术对数据全面保护,提高数据储存安全性,数据冗余技术主要是以专业级数据服务器为基础,通过Raid技术对数据安全性保障,将数据重新处理形成特定形式,储存在多个硬盘内,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单个硬盘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情况,能保证数据全面性,而对于磁性载体档案,如胶片、磁带等,管理人员也需要做好储存保管工作,定期对载体倒带,避免磁性载体出现粘连,而对于电子档的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标准建立性能监测机制,做好数据迁移工作,实现信息长期保存目标。管理人员在日常数据储存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技术优化、创新工作,对先进储存技术合理利用,制定储存策略,提高新技术应用范围和水平,实现快速转存目标。

3、提高数字水印利用率

数字水印主要是在信息数据中嵌入水印标记,并且该标记较为隐蔽,能保证数据真实性,将数据所有权体现出来,该方式不会对数据内容产生影响,能在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数据可用性,避免未授权用户将关键信息删除,导致数据不全面,管理人員可以根据档案内容将水印改为可见或者不可见,所以该方式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数字水印自身就具有识别方式,能将数据所有权体现,避免数据内容出现被篡改、伪造或者非法传播的情况,工作人员利用该方式可以对水印检测,判断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档案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单方式存在一定滞后性,只有当数据被盗用以后才能运用该方式开展追查工作,无法做到事前预防作用,因此该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

4、合理利用端口

由于数字化档案对于网络依赖性较高,而计算机端口很容易受到黑客、病毒攻击,导致数据出现丢失、篡改的情况,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端口合理利用,将不常用的计算机端口关闭,从根源上避免病毒黑客攻击,减少数据信息被盗取的概率。例如,管理人员需要禁止工作人员在离线状态下使用计算机端口,并且禁止工作人员私自使用维修计算机主机,减少非法入侵和外联现象,降低病毒攻击的概率,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细粒度控制方式对计算机端口以及外部设施严格管控,通常情况下,该控制方式根据计算机应用现状分为在线和离线,其中在线状态主要是计算机与区域网相互联通下使用状态,工作人员需要对计算机终端认证,合法终端才能连接局域网,而非法终端走会受到服务器攻击,避免非法终端连接局域网,而离线状态主要是指计算机终端没有连接局域网的使用状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策略对计算机各类设备全面管控,如鼠标、键盘、无线网卡等,避免计算机接入其余网络,导致数据出现泄漏【4】。

5、建立并完善数据库防范机制

数据库作为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础也是前提,数据库出现安全隐患的概率较高,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做好数据库防范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出现丢失、篡改。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档案数据特性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将传统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互结合,从不同方面完善安全体系,提高数据储存的保密性。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硬件上使用各类技术对数据安全性保障,避免硬件出现故障以后数据出现丢失,提高数据的可恢复性,工作人员可以利用TC技术、异地备份,RAID5技术、电子屏蔽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对计算机硬件保障,提高计算机硬件可恢复性和安全性。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在计算机软件上配置安全系统,如防火墙、身份认证系统,通过网络监控方式对使用人员权限分级,实现分级分层授权工作,将数据共享工作与后台支持数据独立,实现二者独立运行目标。另外,工作人员还需要通过账号与地址绑定方式加强计算机终端端口与外部设施控制工作,将用户的数据操作权限以及使用权限明确,做好管理工作,提高操作人员合法性和可行性。最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备份工作,做好安全日志检查工作,对补丁优化,提高服务器性能,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将数字化档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6、利用物理隔离方式

物理隔离主要是通过防火墙对构硬件设施保护,避免硬件使用过程遭受黑客、病毒攻击,导致硬件被破坏,如计算机终端、服务器、网络连接设备等,工作人员通过物理方式对其隔离能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主要分为内网、外网和隔离区,其中内网主要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应用,对内网区域服务,能受到防火墙的保护,外网主要是指计算机所处区域,不会受到防火墙保护,安全性较低,而隔离区作为内网和外网缓冲区,工作人员可以在该区域建立保护机制,将其与外网物理隔离结合,让外网用户能对相应数据访问,提高数据利用率,外网用户只能对特定区域内数据服务器访问,无法对内网数据库查看,通过物理方式能有效提高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让数字档案管理工作能更加先进、科学。除此以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各类设备使用情况着重关注,尤其是打印机,打印机使用较为随性,因此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打印机管理工作较为薄弱,管理人员需要将其与外网物理隔绝结合,避免工作人员使用打印机设备时导致数据丢失,必要时可以将打印机共享机制关闭,保护重要数据。最后,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特性建立补丁自动分发机制,通过局域网将系统补丁经全面发放并做好安装工作,提高区域网系统补丁管理水平,避免因系统软件出现漏洞。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做好数字化工作,构建数字档案命运共同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率,让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全面,管理人员需要将各类网络安全隐患全面规避,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并完善数据储存、利用管理机制,通过循序渐进方式实现网络共享,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质的飞跃,满足大众利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敏.信息时代对博物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河学刊,2021,(01):13-15.

[2]周雪玉.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安全保密控制研究[J].决策探索(中),2020,(01):13.

[3]张永丽,邢瑶.信息时代档案数字化外包质量与安全风险控制[J].机电兵船档案,2019,(06):64-66.

[4]郭秀萍.信息时代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探讨[A].甘肃省档案学会.档案利用与档案文化——2012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档案学会:甘肃省档案学会,2012:75-81.

数字农业范文第3篇

【摘要】个人视频录像技术是以硬盘为存储媒介,通过建立本地的海量节目存储库及缓冲区,运用数字技术进行节目控制与管理的技术,对于数字电视机顶盒设备来说,个人视频录像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设备使用功能与效率,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本文主要分析个人视频录像技术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个人视频录像技术的关键技术点,了解其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中的应用与结合。

【关键词】数字电视;机顶盒;个人视频录像

个人视频录像技术即PVR技术,数字电视机顶盒中应用PVR技术即为PVR机顶盒,对于机顶盒设备而言,数字化视频录放控制及编辑功能的实现,对用户有着极大的意义,而PVR机顶盒就实现了这一目的,对于机顶盒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场革命性成果。早在2006年国际范围内的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就已经突破3.5亿户,而我国数字电视在近十年来普及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可以说PVR机顶盒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1.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原理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使得PVR技术与机顶盒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了机顶盒数字电视技术,以及硬盘录像技术,使得机顶盒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功能体能,同时能够满足数字电视、录像相关的多种操作功能,为用户的带来的使用感受是革新性的。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功能的实现首先通过高频头对TS流进行解调、解复功能模块,完成对用户所需视频录像的解码和存储功能。连接解复模块与解码器共有3个通道,通道1由解复模块与解码器直接相连,通道2由硬盘与解码器相连,通道3则将解复模块与硬盘相连。当用户正常观看电视节目时,高频头对节目数据解复所得的A/V数据,同时完成解码播放和硬盘存储的功能,其中在通道1实现A/V数据解码播放,在通道3将A/V数据输入并存储到硬盘中,完成解码和存储的同步功能。当用户对正在观看中的节目进行暂停、后退等操作时,通道1会断开,而通道3则继续持续解复数据并输入硬盘存储,这时的解码播放功能由硬盘存储的数据通过通道2输入解码完成节目的播放。

简单来说,用户在正常的节目播放时,A/V数据通过通道1输入解码播放,同时通过通道3对节目进行录像操作,将数据存储至硬盘中;而当用户播放已经录制的节目时,则由通道2读取硬盘存储数据进行解码播放,这时通道1是关闭状态,通常情况下通道3也是关闭状态。

另外如果要实现在观看某路节目的同时,对另外一路节目进行录制,则需要有两套高频头与解复模块。实现的功能是正常观看某一节目时,由第一套模块进行正常的节目播放与录制时,由第二套模块对另外一路节目进行录像操作,这就实现了两个TS流分别对不同节目进行边看边录的功能。

2.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功能分析

2.1 硬盘节目录制功能的实现方法

硬盘节目录制功能是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的最基本功能,其实现原理是将要录制的节目TS流进行解复,并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以相应格式的信息在硬盘上进行存储。这些已经存储了的信息能够直接被解码器解码并播放。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节目录制功能的实现,即对输入TS流通过多路选择器进行进行分流,并进入可编程的传输接口模块,在这个过程中,TS流通过可编程传输接口模块的处理,能够转变为可被处理的数据信息,以完成对节目数据的分析、解扰、解复接等操作。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录像的节目数据就能够进入可编程的传输接口模块的片内缓存区,将打包好的节目数据再由片内缓存区输入外部存储中,外部存储空间是为硬盘读写提供服务的模块,当这部分空间被写满后,会将数据自动转存入硬盘存储空间,完成节目数据的存储,即实现了节目录制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多路选择器有着多通道的功能,因此在节目视频录制功能工作的同时,其它通道也可以对输入的TS流节目信息进行操作和控制,例如进行节目的播放、回放、快退等,由于多通道各自对TS流数据进行分别处理,因此能够实现在正常节目录制功能的同时,对同一节目进行播放、回放、快退等操作。当然这种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同一个节目,当对某一TS流进行处理和存储时,多路选择器的单独通道,也可以对其它节目的TS流进行信息处理,从而实现录制某一节目时,观看另外的节目这一功能。

2.2 硬盘节目回放功能的实现方法

硬盘节目回放功能的实现,是指对已经打包存储好的节目TS包进行读取、信息解复接等操作。相对于节目录制功能而言,回放功能除了信息读取、解复接等基本操作之外,还涉及定时模式、视音频同步等功能的实现,因此对比节目录制功能,回放功能的实现要相对复杂一些。

硬盘节目回放功能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有:节目选择、读取数据、TS流解复接、视音频解码等。由于加入功能涉及功能模块较多,因此回放体系功能结构较为复杂。

硬盘节目的回放功能实现,首先通过将硬盘上的节目信息输送到显示屏上,使用户能够对硬盘上所存储的所有节目信息有直观的感受,通过OSD菜单生成可被用户选择、读取和查询的显示界面,用户通过遥控器来对这些信息进行選择和播放。当用户选定要播放的硬盘节目内容时,回放功能进入第二个环节,数据输送过程为,读取用户选择的节目,并将已经生成TS包的节目信息输入到外部存储区,由外部存储区将TS包中的数据流经过多路选择器,运用其中的可编程传输完成节目TS数据流的解复接,将数据流解复接之后,会分别形成视频及音频流,再将解复接好的视频流、音频流输入解码器,解码之后就能够直接输出A/V数据,输入到显示设备上进行节目的播放。至此,就完成了硬盘节目回放功能的整个流程。

2.3 定时模式与视音频同步

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视音频同步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定时模式的控制。在用户正常收看节目时,可编辑接口模式读取TS信息流中的节目数据时,通过定时模式对建立一个与节目信息流数据同步的定时时钟,运用这个定时时钟对可编辑接口模块提取到的信息码流进行输出控制,能够使信息码流在定时时钟的控制下,完成平稳发送,这就很好的控制了节目信息码流向视音频解码器的传输速度,从而能够有效控制视频、音频信息的同步。

而当用户通过硬盘回放功能收看节目时,硬盘上的数据无法以稳定的频率进行信息输出,因此也就无法完成由硬盘到可编辑接口模块之间的稳定数据传输,以上提到的定时时钟无法照搬使用。在实际的硬盘回放功能中,视音频同步的实现,是通过视音频解码器与可编程接口模块共同定时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就是将视音频解码器与可编程接口模块共同作为数据请示端,首先由可编程接口模块向已经输入到外部存储区的TS数据流进行请求读取,然后再由视音频解码器向可编程接口模块发出信息请求,由被动转主动,在主动主动视音频数据并进行解码的同时,以解码速度为依据控制信息的读入速度。在解码器中的视音频同步控制,由两个FIFO来完成定时控制。视音频数据码流的FIFO分别保持在稳定状态,即不超过各自的FIFO,亦保持FIFO不下溢,即当FIFO流量下溢时能够及时补空,在这样的控制状态下,就能够实现视音频的定时控制,保障数据码流的正常速度,使视频能够正常播放。因此,通过视音频FIFO变空作为向可编程接口模块发起信息读入请求的标志,就能够实现对视音频数据码流传输的有效控制、在节目播放时解码播放需求,由解码器进行主导控制,当一帧画面的解码完成后,FIFO变空就会向可编程接口模块请求读取下一帧信息码流,由此使得解码器在对所有数据码流进行解码播放的过程中,都能够以视频的码流解码速度来有效控制视音频的输出,以视频PTS值为依据形成一个控制码流速度的定时时钟,并对音频的PTS实现依次控制,实现视音频同步。

3. 个人视频录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与机顶盒的融合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在收看某一档节目时,也能够同时对另一节目进行录像存储,并随时进行播放、快退、暂停等操作,极大了增加了机顶盒的使用便利性,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时间上的自由。虽然HDTV目前在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相对来说,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与机顶盒的融合程度更高,技术也更加成熟,因此未来的机顶盒市场,个人视频录像技术必然有着一席之地。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与机顶盒融合发展起步较晚,但也受到了不少开发商的关注。而从西方市场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个人视频录像机顶盒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且一直处在稳定发展的状态。虽然国内外消费习惯存在着千差万别,但从数字电视的基础功能来看,我国市场的用户需求与国外用户的差异应当有着一定的共同点,因此开展PVR技术与机顶盒的融合,对我国机顶盒市场,未尝不是一个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发展方向。当然,目前我国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与机顶盒的融合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但许多学者也在技术层面上做出了不断深度,相信在未来的机顶盒市场,我国的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亦能够有效融合机顶盒产品中,实现PVR机顶盒的市场革新。

除了与机顶盒的融合之外,个人视频录像技术在另一个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那便是家庭PVR。家庭PVR即家庭个人视频录像技术,是能够将广播电视、宽带、中央媒体服务器等进行有效接入的应用方案,在家庭PVR中,个人视频录像技术能够与来自于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有着海量媒体数据存储的中央媒体服务器進行功能融合,从而使个人视频录像技术的应用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这一功能的实现,能够将中央媒体服务器以及硬盘上的所有媒体文件,实时传输到任一显示装置上。

4. 结语

个人视频录像技术机顶盒的应用,为人们电视生活带来了新的革新,使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得到更好的推动。虽然目前我国在相关技术上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但这一定是未来我国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一大发展方向。在不久的将来,个人视频录像技术与机顶盒的融合,一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丽,郝建伟,刘丽蓉.基于数字机顶盒的多路PVR控制系统及录制,回放方法:,CN111447475A[P].2020.

数字农业范文第4篇

数字媒体属于工学学科门类, 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视频、音频等信息的传媒手段。数字传播又叫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是指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能提供多种网络传播方式来处理包括捕捉、操作、编辑、贮存、交换、放映、打印等多种功能的信息传播活动。1998年5月,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 使网络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新的一支媒体力量。而之后“第五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的出现也为媒体传播做出了新的贡献。

传播媒体中大致有两种含义:1、它是指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载体、工具、手段、技术等。2、它是指专业从事信息采集, 归纳, 制作, 传播的社会组织。虽然这两种的概念有所不同, 但都是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媒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视觉传播的效果, 在物理领域中是一种光传播的升华反应。数字媒体的对象是公众, 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媒体。媒体所提供的信息, 对其受众来说应该是有价值的。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如下:1) 传播者多样化。2) 传播内容海量化。3) 传播渠道交互化。4) 受传者个性化。5) 传播效果智能化。[1]

数字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各种科技展品的发明发展, 其传播能力有着传统传播媒体所不具备的强大优越性。媒体的发展历经了五个阶段。第一媒体报纸使文字消息不再依靠单纯的口口相传的口语传播时代。第二媒体广播得益于留声机和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使信息不再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存在。第三媒体电视得益于成像技术的突破和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信息传递的内容更加丰富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视听感受。第四媒体数字媒体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革命, 进一步拓宽了信息获取的渠道, 为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第五媒体“新媒体”也就是移动数字媒体, 它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 使信息获取不再局限于地点, 增加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不过这个历史过程并不是媒体的依次取代的过程, 而是依次叠加的进程。口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无论是传播的广度、扩散速度还是便捷程度与更新速度都远不及新的数字媒体, 而移动数字媒体更是在数字媒体基础上的再发展。数字媒体的强大优势使得新时代下数字媒体传播的信息走入千家万户, 而随之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二、数字媒体、移动数字媒体传播发展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即便两地相隔千里, 消息也是瞬息而至。在空间上, 无论发生在国内外的新鲜事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到我们身边。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数字媒体、移动数字媒体传播所传播的信息量极其庞大, 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是不断增多。无论是对媒体的受众还是媒体传播方本身, 发达的传播时代带来的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我们。

1、数字媒体与移动数字媒体庞大信息量过滤与筛选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时间性及空间性, 网络传播的信息极其庞大。在现代生活中,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 (数字媒体与移动数字媒体) 来接收和发送消息。有学者推论, 在今后信息发展过程70年内, 人类积累的信息量将达到我们今天信息量的100万倍。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使得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等目的, 而发布大量虚假混乱的信息。大量的谣言、虚假信息、低俗淫秽信息充斥着网络, 从而使网络信息的过滤与筛选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

2、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极其重要, 它关乎着每个网民的私人财产及隐私安全。由于网络 (数字媒体与移动数字媒体) 过度的自由化, 在网络中的犯罪已经屡见不鲜。从高技术黑客病毒威胁 (不久前的高校官网时间) 到信息诈骗, 都对网民的私人财产安全造成隐患。而网络中的网络暴力、群体性网络攻击也对被攻击对象的人身安全、财产、声誉等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3、政府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公信力问题

由于网络的庞大, 导致有些个体在为个人利益的情况下肆意传播影响恶劣的谣言, 以至于造成了信息真假难辨, 网络公信力缺失等情况。由于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监督引导难度较大, 庞大的信息难以做到精细的过滤与筛选, 导致缺乏对于网络的监督力与审核力, 致使政府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公信力被其他信息干扰。这也导致了政府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公信力不足。

4、网络制度不完善, 相关法律依据不足

在利益的驱使下,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 有些人为此散布大量的虚假广告与不良信息。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使其有机可乘。

5、网络资源混乱, 盗版抄袭严重

网络中各种信息充斥其上,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大量的信息以供自己使用。其中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关系, 而利益的驱使下, 盗版和抄袭的利益链便出现了。

三、结语

在现代生活中数字媒体、移动数字媒体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网民已经达到7亿左右。如此庞大的人数基础也必然存在着庞大的经济利益。而了解新的媒体环境 (“新媒体”) 解决各种新问题也是我们要面对的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的传播发展如何引导, 如何管控也是, 如何提高网民的网络素质, 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法规也是这个时代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数字媒体与移动数字媒体皆属于“新媒体”的一种, 新媒体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万物皆媒”的环境。“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 网络技术, 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 无线通信网, 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而数字媒体在新社会环境下的表现形式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新时代的人群对于数字媒体的接触可以说是随时随地的进行中。移动端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 使得新时代下的人群对数字媒体的排斥性极低, 所以数字媒体在现今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数字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网络信息,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何道宽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12-12.

[2] 互联网虚假信息的控制与网络舆情的引导[J].郭乐天.新闻记者.2005 (02) .

[3] 数字化阅读及其对传统出版物的影响[D].徐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数字农业范文第5篇

一、何为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

“数字治理”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2001年10月19日伦敦举办的“数字治理:数字档案、数字图书馆和科研信息化研讨会”上, 该研讨会将“数字治理”一词表述为数字化环境中的治理行为, 其不仅包括数据收集或数据库的保存和维持, 同时还包括了一定程度上的附加价值和知识。基于此, 笔者认为现阶段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数字化档案进行保存、管理、开发、利用的过程。大数据时代, 也正是数字档案馆对这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采集、存储、挖掘、传输等技术功能的应用使其数字治理理念和能力产生了较大变化。

二、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理念的转变

(一) 开放包容。物联网传感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档案、库房、设备、建筑、档案工作者、用户等实体状态和内容信息的实时感知, 获取大量非结构化信息, 实现对档案馆相关实体和人员的跟踪、监控和管理。针对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数字档案馆不能再局限于对传统数字化档案、电子档案等结构化信息或图片、声音、视屏等半结构化信息的存储, 数字档案馆应以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采集存储更多海量异构档案信息, 为数字档案馆服务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 积极主动。近年来,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盛行, 改变了传统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 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档案馆依托数字化馆藏档案信息, 利用信息挖掘技术、信息推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预测、推送、发布用户所需信息。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方便、灵活地查询、浏览、获取相关档案信息。大数据时代,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数字档案馆改变传统就地查询的被动服务模式, 以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能力的提升

(一) 感知互联。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 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主要是以无线射频 (RFID) 技术为主, 通过对档案实体植入RFID标签来记录档案的档案号、存放地点、档案名称、利用状态等相关信息, 并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将档案、设备、库房等实体与物联网连接, 实现对实体状态和内容信息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再加之移动智能设备对感知信息的有效传播, 实现了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的全面获取。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 全面提升了数字档案馆在档案信息收集、服务等数字治理行为方面的能力。

(二) 智能高效。麦肯锡研究院 (MGI) 在其2011年5月发布的报告“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中指出, 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单纯从技术角度看, 数字档案馆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其档案资源的整合、档案信息的挖掘、用户特征的分析、用户需求的预测等。就此而言, 大数据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实现其深层开发、知识服务等数字治理的“智能化”

云计算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方便而按需地通过网络访问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 (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和服务) ,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的管理或与服务器供应商交互来快速配置和提供。数字档案馆可以通过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应用软件、网络设备、存储设备集成档案云平台, 有效存储海量异构档案信息, 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对于具有保密性质的档案信息, 可以通过建立私有云的方式, 实现局域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共享和利用。就此而言, 云计算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实现数字治理过程中档案信息利用的“高效化”。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 数字档案馆要以开放包容、积极主动的理念使其在采集、整理、保存、利用服务等数字治理行为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化、智能化。

摘要:大数据时代,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数字档案馆中的应用对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数字档案馆,数字治理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 陈丹.数字治理:智慧学习新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9) :9-10.

[2] 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4.

[3]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R/OL].[2015-10-25].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big_data_the_next_frontier_for_innovation.

数字农业范文第6篇

严正声明:随着顿氏笔艺,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国内DIY手工笔界的领航者,其产品份额占市场占有率、保有率的将近70%。而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瞄准了顿氏笔艺的影响力,先后在山东、四川、北京、江西等地区有几十家信息公司和个人冒充顿氏手工卡通笔制作技术的培训分部,并且还以低廉的培训费来诱惑广大投资者。在此,顿氏笔艺特别提醒,望广大投资者千万不要上当受骗,并郑重承诺从来没有在外地设立任何分支培训机构。而对于侵犯顿氏合法权益的机构和个人顿氏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众所周知,顿氏笔艺在顿天贤掌门人的悉心经营和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来,创业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都给人以借鉴和启发。而用数字见证顿氏成长历程则更让我们一目了然顿氏的传奇,顿氏所创造的数字神话。

4年:顿氏笔业由2004年创立的初出茅庐到2007年的全国最大“卡通文具”生产基地之一,4年风雨同舟共济,而顿氏笔业所收获更多是面对市场残酷竞争的坦然,“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顿氏笔艺的4年,是辉煌的4年;是成长的4年;是功成名就的4年;是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4年!

400元:从16岁放弃学业,背负梦想,怀揣仅有的400元,踏上漫漫的创业艰辛之路,由初到宁波的迷茫和困惑,到最终找到可落脚的地方,在先后经历了做地摊生意、贩卖新奇产品、学习七彩泥人制作技术,到最终独创开发的风靡全国的DIY卡通笔,从而实现跨越式的飞跃,顿天贤在短短4年时间奇迹般的进行资源整合,又一次上演了以小搏大的创富神话。

300万:顿天贤以独有的商业眼光和经济头脑,在卡通笔的行业内开辟了属于顿氏笔的新天地。创业的成功不仅让顿氏笔艺在文具行业内闻名遐迩,而且也给了顿氏丰硕的回报,顿氏现有总资产已达300余万,因此业界的财富神话又一次被顿天贤所复制。

300家:顿氏笔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名小卒到业界的龙头老大,顿天贤可谓功不可没,在他的带领下,通过顿氏人执着而不懈努力,截止记者发稿,学习顿氏卡通笔制作技术的已有300多家,代理商也已经超过了200多家,共达500多家。顿氏笔艺的庞大销售网以燎原之势,迅速扩张到四川、吉林、内蒙古、甘肃、安徽、陕西等全国各个省市,产品销售空前火爆。

1000家:“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顿氏笔的庞大销售网以燎原之势发展之时,而顿氏人却没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相反以高瞻远瞩的姿态,把加盟代理发展到1000家视为最近顿氏公司的目标。

相关链接:

“顿氏笔艺”答记者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针对顿氏卡通笔为什么会在文具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还是这么火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加入经销、制作的行列?为了揭晓这个经济背后的谜底,记者带着这些读者、投资者、经销加盟商最关心的话题,特地采访顿氏工艺卡通笔杭州总部顿天贤总经理。

记者:顿经理,您好!在《顿氏DIY卡通笔:“舞蹈在纸上”的财富》一文在本刊第8期创业版刊登后,大量的读者、投资者、寻找项目的人纷纷打来电话,咨询您这个项目。

就顿氏DIY卡通笔市场前景,请您给读者以具体的分析。

顿经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趋于规范,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卡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无论是衣、食、用、住、行到处卡通类东西深受大家欢迎,尤其受中小学生喜爱。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与日韩、欧美发达等国相比,我国的卡通文化才刚刚开始萌芽不久,因此未来卡通这一领域蕴藏着更大潜力。目前我国有近3亿多中小学生和年轻热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群体购买力必然增强,他们作为的消费者的主力军,算算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财富。

记者:投资卡通笔的利润是读者最为关心的话题,请您具体的介绍一下。

顿经理:一支手工卡通笔批发价最低可批到6毛钱至1.5元钱,零售一支最低可售28元左右。在当地招15位工人帮自己生产,每位工人平均每天制作100支玩偶卡通笔,那就是1500支,出厂价按1.2元1支算,找200家终端文具商为你代销,只要每家文具店一天完成8支笔的销售量,那1500支玩偶笔一天时间就可全部销售完,除掉工人工资及每支笔的成本一天最低可纯赚1000元左右,一个月最低3万,一年最少也20万,年收入相当可观。

记者:对于很多读者来讲,投入成本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请您谈谈手工卡通笔制作成本。

顿经理:我们顿氏卡通笔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各个地方热销,包括新疆、西藏、甘肃等这些西部经济水平不高的省份,我们投资成本相当低是其中一个重大原因。首先,我们把面授学费只有1680元、函授只需880元,不管面授函授我部均长年免费提供技术扶持及销售方法,让投资者无任何风险轻松赚钱。每配制30元的原材料成本,最低可生产制作出80-100支不同款式、不同花色的笔,每支笔平均成本在3毛钱左右。掌握我部制笔技术后再也无需购买任何制笔设备,最多只需投资300元,购几件简单的工具及材料就可一人在家批量生产出各种“夜光香味卡通中性笔”、“夜光香味卡通圆珠笔”、“夜光香味卡通铅笔”及各种穿着韩国民族服饰的玩偶女孩笔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12生肖卡通玩偶笔并且还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各种奥特曼、KT猫、流氓兔、皮卡丘、蜡笔小新、圣诞老人玩偶卡通笔等等,更绝的是每支玩偶笔都能发出奇异的亮光和奇妙的香味。

记者:学习手工制作卡通笔是不是受文化、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呢?制作卡通笔原材料全国各地容易购买吗?

顿经理:原材料全国各地都能轻易购到,这个完全可以保障。而且学习制作卡通笔无需任何美术功底和塑造技术,不管男女老少,有无文化,只要35天的学习就可轻松接产,这个我也保证。

记者点评: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产品的繁复、模仿、跟风成为了众多企业急功近利的手段,由于他们的这种短视行为,也最终给自己酿下了倒闭歇业的苦果。而“创新”则成为了现在和未来企业的生存之本,拥有创新者则赢天下,才能更好的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商海而长盛不衰。

而作为卡通笔行业的龙头老大顿氏笔艺则恰恰做到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与顿经理的访谈中,“创新”二字也是他反复强调的发展理念。在短短四年顿氏笔艺所创造的数字神话也是他一直把“创新”放在首位的真实写照!

顿氏DIY卡通笔作为一个中小投资者致富的黄金项目,自推出以来倍受读者的青睐,也成为了本杂志重点推出的投资项目。给投资者、经销商带去财富,给购买者带去快乐,是顿氏笔艺永恒不变的追求和信念。

顿氏工艺卡通笔杭州总部

办公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家园九园1幢11号

接待处地址: 310016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近江家园七园12幢801室

电话:0571-86556213 81823680

手机:13067730587 13064748385

http://www.dunshi-pen.com

编辑:邵立富

上一篇:电力劳模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机电行业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