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9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改所呼唤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 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 激发其内驱力。新课程体系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 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注重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 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 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初中物理学科的重头戏物理实验的教学呢?

1 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以及新课程的实施中, 科学探究已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科学探究主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研究,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物理实验性探究又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 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等情景,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形成探究任务的驱动。

在实验探究中, 学生要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而猜想的关键就是设置合理物理情景, 帮助学生通过情景做出猜想, 使学生在猜想时有目的, 有针对性。情景设置不合理, 学生的猜想就会偏离主题, 学生在实验中就比较盲目, 而导致失败。设置巧妙合理的情景, 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体验, 感受转化为物理知识, 才能合理的做出猜想。情景引入, 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引入手段。其最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景产生好奇心,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 用趣味启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程实施的课堂中,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如果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猜想与假设”, 由于学生对问题缺乏初步的认识, 也缺乏适当的引导, 猜想与假设就成了胡乱猜。不少学生的猜想与教学的设想毫无关联, 最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原来学生提出的猜想被束之高阁, 起不到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的目的。因此, 物理探究性实验要求教师对知识不直接给出结论, 而是通过创设情景,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自主地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最终得出结论, 获取知识。

2 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创新思维

在以往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中, 成绩好的为数不少, 但能做出创造业绩的人并不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智力结构的不完善。许多老师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忽略能力的培养, 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不能说教的, 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才能达到。

物理实验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教学平等民主的自由空间。学生通过实践过程经过直觉思维, 创造性想象。每个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观察现象, 可以凭直觉或生活经验来分析实验的结果, 每个人都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验证。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 对于活化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事实证明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有效途径。

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 一种探究意识, 它是创造的起点, 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3 把实验教学延伸至课外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验探究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也有很多新想法。我们课堂上无法一一解决;由于课时限制、课程标准或教学设备限制, 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超出初中新课标范围的知识, 我们老师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有着很大的兴趣,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 无法得到一一满足。因此, 把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将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开拓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践技能。内容安排可结合实验册中的小制作 (如发电机、电动机) 、小实验 (如水瓶琴奏乐) 、结合我们生活的物理活动 (如测量自己登楼功率、测量学校到自己家庭的距离、测量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 (如判断未知磁铁的极性, 测量电池组电压, 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等) 、各种练习册中出现的探究题 (如找一根铁丝让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看谁的办法多) 、教师不定期提供探究素材和趣味物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同时, 写出探究报告。

通过课外试验, 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 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 并且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在课外试验中, 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 不可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经受挫折,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实验,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获得成功, 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并得到更多锻炼。

4 结语

总之, 在实施新课改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教材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改理念下的教与学策略;用继承和发展的态度对待课改;勤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以积极的态度解决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注意教学过程设计的求新和教学效果的务实。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 我们物理教师也应在学生实验中该大胆尝试, 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 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 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 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文章在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重要性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如何在新课改要求下进行实验教学, 即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创新思维, 把实验教学延伸至课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瀚.物理新课改“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教育家, 2008 (4) .

[2] 王忠云.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 2007 (3) .

[3] 杨宝建.新课改形势下“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初探[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

[4] 薛冰.在物理实验中提升学生素质[J].科技信息, 2008 (25) .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学习起来就变得轻松了。教学中,识字这一块,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错别字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很重要了。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我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采用了循环记忆识字教学,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不受制于教材,不一味地只为完成“认识几百个字”的教学任务,而使有基础、能力强的学生,认识教材外更多的字,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我会认”的信心,从而让所有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促进其主动识字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对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首先是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方法。我再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我们班的学生在经历了家长、教师帮助制作卡片后,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后,现在部分学生已能根据要识的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插图,并组词。识字要求的层层提高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和挑战。学生识字的兴趣越来越高,识字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识字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读出来吧,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小老师教生字,引领学生改变识字方法,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之后,如何让他们把生字教给大家呢?我和学生共同确定了这样几个步骤:(1)读生字。先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再带拼音读一读;(2)小组合作,说结构,说部首,组词,编字谜等。在学习生字中,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这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

3.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1.开放识字课堂,引领学生大量识字

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地主动识字。

2.注意识字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

3.生活化识字,巩固识字成果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我有意地布置学生在课间认学校的校牌、认班级的班牌、认学校各个教室的门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识广告字、买东西时识商标字,走在街上识招牌字,在数学、美术、音乐上识字、在读课外书时识字;鼓励学生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编识字顺口溜,以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能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使学生主动地识字,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的。

参考文献:

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看得更远。

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对三维目标有个新的认识高度, 除了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 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科学严谨的态度。

2、在分层教学上要有突破。

教学时要了解学生, 除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外, 还要了解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 新课改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如果只是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有关的知识笼统的不加区分的传授给学生, 有些学生听得懂也会认为你讲得“没水平”, 而有些学生又可能认为你讲得太难。重庆开县实验中学很多班级都采取了分层小组建设, 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分别对待, 同时同学们也相互帮助。

注重学生探究。新课改注重学生探究, 这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只有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将来才能在各个行业里有突破性的贡献。要强调探究的过程及创设问题, 提出假设, 科学验证, 分析讨论, 得出结果。让学生知道探究的过程, 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及相互交流合作中, 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课改之初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在新课改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改课堂到底怎样上, 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时间与所学内容相矛盾, 创造的高效课堂不高, 课堂上讨论秩序混乱。

3、新课改的评价机制如何制定。

面对新课改, 学生可能最初兴趣高有激情, 但过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就不吃你那套了, 所以制定一定的评价机制很有必要。

三、新课改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上面的种种问题, 学校派我们考察学习, 到其他学校去学习先进经验。学校组织了教职工去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江苏洋思中学、重庆綦江中学学习。学校领导也在本校组织了校本培训, 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比如说集体备课, 将所有人的意见归纳到一起, 用大家的智慧来突破重点、难点。总体来说新课改要做好下面一些事:

1、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定义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 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 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我们通过教学设计定义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时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包括学生的基础能力、易错点、难点。这可以通过学生的“预学案”的完成来达到目的, 预学案可以课下完成也可以课前几分钟完成。注意一定让学生先看书, 再独立完成预学案, 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概念等“copy”过来就行了, 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而预学案的内容可以设置一些概念, 公式填空, 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

通过预习了解了学生哪些地方懂, 哪些地方不懂后, 重点针对学生不懂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到怎样引导学生去攻克这些不懂的地方, 用什么教学方法, 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开县实验中学最初有个“121”三段循环教学模式。前后这两个1都代表了10分钟, 也就是说这20分钟内学生都是在自主学习, 教师在旁引导或辅导, 包括课前的预习或作业验收。教师最多只能有20分钟, 这体现了“以生为本”的重要思想。

2、打造高效课堂。

根据课改教材, 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有些增加, 然而每周的课时却又原先的四节变成了现在的三节。众多老师问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吗?我们可以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入物理情境时要生动有趣。例如:在讲平抛运动时可以先给同学们放段动作片里人物在高楼之间飞跃的视频, 然后提出问题:这个人在飞跃高楼时有没有生命的危险呢?会不会掉到楼下。先吊足他们的胃口。其次教师要备好课, 上课前理清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再就是教师教学时尽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 传统教学时需在黑板上写的例题或画的图形可以通过幻灯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 这样就节约了一定的时间, 而且课件更加形象生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

最初学生对新课改都比较感兴趣, 但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鼓励评价机制, 那新课改的“新”也势必垮台。笔者经过小组建设, 确定了小组评价机制, 效果突出, 具体做法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方便上课讨论。而且对上课回答问题、讨论提问通过积分评价。一段时间后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 如果小组在这段时间内得分多, 那他们将会受到表扬奖励, 比如说发一面荣誉锦旗、笔记本或棒棒糖。这种机制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自然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初中政治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有效、积极、全面、科学地进行初中政治课堂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实践性、思维性全面提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实际,有针对、有选择、有偏向的进行教学情景营造与教学任务优化,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综合政治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初中政治教育与政治学习之间的对应与协调,全面适应新课改对初中政治教学的新要求。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课堂教学;差异化教育;分层教学

一、 引言

初中政治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基石,也是帮助学生完善现代认知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加之初中政治教育的理论性相对弱化,实践性相对增强,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来,但是由于政治本身的思想性、逻辑性、延伸性、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系数,甚至是产生学习惰性,对此老师应该立足于对政治课堂的把控与引导,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性与趣味性,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

二、 增强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与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学之间的联动配合

1. 做好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掌握,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整合学生的综合学习要求

老师需要全面做好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掌握与统计,尤其要将学生的学习困难、思维薄弱环节、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汇总与分析,进而整合出学生的综合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实际等,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了解之上,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政治教育的整体把控。

2. 强化对政治教学内容的细节化掌握,优化教师的备课能力与教学设计能力

老师还要做好对初中政治教育知识点的梳理工作,由于政治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理论化、碎片化,进而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实施时对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细致、系统、有选择的认识,其中对教学重点以及学习难点有侧重的分析与扩展,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

三、 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学生课堂参与性与主动性

1. 利用时事政治热点开展教学演示与延伸,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分析与掌握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进行初中政治教学的演示与延伸,增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以及政治思维逻辑的掌握,将初中政治学习与政治思维实践结合起来,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比如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学习时,老师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新的政治文件来进行党组织管理、党组织优化等方面的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熟悉。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形象化认知与理解

老师需要主动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政治知识点与教学逻辑进行直观化、形象化、条例化的课堂呈现,让初中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逻辑性与框架性,帮助学生完成对初中政治知识体系框架的梳理与巩固,同时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实现初中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比如在进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采用思维树的方式,将消费者的各项权益进行细致化的呈现与展示,进而增强学生对整个知识点逻辑的熟悉与掌握。

3. 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与研讨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整体性差异不大,但实际学习效果以及思维能力上差异明显,因此老师在进行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时,应该主动使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强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扩展、思维逻辑延伸、研讨学习能力优化。

4. 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的教学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流程改革

老师应该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在进行小型考试或者是课堂教学反馈之后,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困难点以及学习需求的分析,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的教学意见。结合学生对知识点逻辑的掌握、知识实践能力的扩展等要求,有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流程,重点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应能力与参与积极性上,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 结束语

初中政治是初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完善学生的价值体系的关键课程,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实际出发,结合政治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時事政治教学法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将政治课堂教学与政治理论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政治能力与思维素质的提高,实现初中政治教育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英玉鸿.基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5,(18).

[2]韦淋漓.探析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学研究,2015,(08):130.

[3]何新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24).

[4]赖仁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1).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传统教学中, 主要是以“应试”为主,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更好的提升。这里的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个性以及身心健康, 而高中物理正可以提升学生知识储备以及学习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培养出学生实践能力, 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给予帮助。

2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分析

众所周知, 高中物理可以说是高中学科中相对难的学科, 因为其“广泛性”是导致其成为难学科的关键。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等等各种学科都在高中物理中出现, 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这些理解透彻, 而且学生也必须对这些知识的基础以及更深入的知识进行了解。

2.1 教学主体选择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他们是“引导者”, 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这种方式就实行的很不好, 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谓进行着“灌输式”教学的方法, 学生基本处于机械的学习中。这种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素质很难锻炼出来。而新课改的环境下, 教师由主体转变为指导, 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思维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当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同样适用。

2.2 微课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知识信息, 文字和图样说明很多, 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课堂学习里有着重大的帮助。多媒体可以十分形象地将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易展现的知识点、概念通过简单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点理解以及记忆。

物理本是一个“兴趣性”特别强的学科, 物理实验、各种生活中的现象, 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有吸引力。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引入吸引学生教学这一点, 而一味的“灌输性”教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涵盖在整个物理教学课堂。这难免使得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 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就要将教学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变, 例如, 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入课堂中, 注意物理实验的使用。

2.3 加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近些年提出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对问题进行研究, 最后小组人员一起进行研究。利用小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补充每个人的缺陷与不足, 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们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添彩。高中物理教学中, 正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合作学习更是能够将这种方式彻底进行。所以,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正确适用合作学习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2.4 加强互联网对教学

教师要正视互联网, 有部分教师可能对互联网抱有“敌视”的情绪, 因为有的学生可能迷恋互联网游戏, 荒废了学业。但是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能被忽视, 现在网上比较火的“网络教学”, 学生可以在家中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一步学习。教师应该去鼓励学生, 而不能一味的批评。在教学中, 教师也可以将互联网运用上, 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视频给学生们观看,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很有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课程改革之下对高中物理有着很大影响, 虽然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基础, 但是同样也需要高中物理教师的正确指导。文章提出了四种教学方式:教学主体转变、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合作学习、加强互联网对教学等, 由于篇幅有限, 笔者只提出了这几种方法。全国师范大学在教师培养方面, 也要注意, 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 可以为我们国家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深入, 新课改逐渐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在物理学科方面, 新课改的加入, 为物理课程增添了不少丰富、实用的内容。如, 物理实验增多为学生的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 也有生活实例在课堂上的应用等等。文章先分析了物理课程中新课程教学加入的意义, 并且提出了几种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课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崔慧霞.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J].英语广场, 2016, 04:165-166.

[2] 皮卫亮.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与实践[J].赤子 (上中旬) , 2015, 20:322.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科学教育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对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在必行。本文从初中科学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要性角度分析了可行性措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问题意识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但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设计一些好的教学问题,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环环相扣,深入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个探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鼓励一些胆子小、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不敢发言、脸皮薄的同学,对于他们分析的有道理的地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高度称赞,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兴趣所在,满足渴望赞美的需求。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和意义

1.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规律和抽象的概念。所以要想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这个过程是理性认识和表面感知、科学概念和生活经验、内在联系和表面联系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养成提问的习惯,培养发问的意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爱学习、会学习,那么老师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就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全面提高。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那么科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拓思路。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大胆思考和想象,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展开正向或逆向的思维方式,最终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二、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1.营造民主氛围,消除问题意识障碍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①消除心理障碍。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优秀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为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如果对所学的内容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以此来消除学生怕问的心理障碍,激励学生不断发问。

②构筑民主平台。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和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

③实施成功教学。学生渴望成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予以肯定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

2.引发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

形成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冲突。认知冲突造成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形成。

①创设问题情境。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教师一般在组织“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教学时,往往在实验进行之前就先提出了问题:吹入的主要是什么气体?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而学生的思维也被固定在这些问题之中。我的做法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往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问题也层出不穷,不但提出了以上三个问题,观察到吹入CO2后,时间久了就沉淀溶解了的现象,还提出了“为什么沉淀会溶解?”这个更进一步的问题。

②走进“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为基础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取的,也即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果子”。如“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发生渗透吸水?”这类问题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问:“为什么卖菜的人经常给蔬菜洒水?”这样提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就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完成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③改革教学模式。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涌现。例如,“四导式”创新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四导”,即导趣、导疑、导思、导创。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活化思维方法,促进问题意识发展

①培养发散思维。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不懂的东西也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如在讲到“配制溶液”时,我就提出“将100克5%的NaOH变成10%的NaOH溶液,有哪些可行的实验方案?”对这样一道灵活性强且为开放性的试题,引起了学生多方面的思考。例如:加固体Na;加固体Na2O;蒸发水等。由此提出以下不同的问题:需加多少克固体Na?需加多少克固体Na2O?需蒸发多少克水?学生的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得出不同的解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②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以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我班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学生为了提出一个有创新的问题,会自觉地去观察周围的科学现象,去发现简单的科学规律,甚至会对书本中的答案、老师讲课的内容提出质疑,自然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科学成绩当然也就无需担心了。

三、几点思考

1.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在初始阶段,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

2.在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必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同时,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想问、敢问、爱问,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得以开发,

总之,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有可能对问题进一步地猜想和假设,并努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自觉地完成了探究的基本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对学生强调问题意识,才能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人才。

上一篇:资金监管下的乡镇财政论文范文下一篇:语境幽默言语视角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