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

2023-09-20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1篇

这一要求进一步突显了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把英语文化导入英语语言教学的必要性。而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两大源头之一的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英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为了提高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 还是理解欧美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学和哲学, 我们都必须对希腊罗马神话有一定的了解, 它能让我们进一步理解西方民族源远流长、丰富而深刻的人文思想。

1 现代社会的神话元素

现代社会的神话元素可谓俯拾皆是, 无论是科技、工商业还是文学艺术和流行文化, 无不体现出希腊罗马神话对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 体现了西方人崇尚神灵和英雄的文化心态。

1.1 神话与科技

几千年以来, 人们总喜欢把天空和大地上的物体以及他们周围世界的方方面面与神话故事中的神联系起来。在每个纯净的夜晚, 我们仰望苍穹就能“看到”古代神话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宇宙中有几百个星座和行星都是用神话中人物和怪兽的名字来命名的, 如:武仙座 (Hercules) 、双子座 (Gemini) 、金星 (Venus) 、火星 (Mars) 等等。

1990年10月欧洲空间局和美国宇航局联合发射了尤利西斯太阳观测卫星 (The Ulysses Mission) 。Ulysses即希腊神话中智勇双全的英雄Odysseus。攻陷特洛伊城后, 他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启航回家, 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 一路上历尽艰难险阻, 但他都以过人的智慧逃过一个又一个劫难。今天把卫星的太空探索使命比作奥德修斯的漫漫历险, 其寓意可谓形象生动。

1.2 神话与工商业

希腊罗马神话的深刻内涵和丰富韵味给人以无限魅力和遐想空间, 使之在现代工商界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成为公司名称和商品品牌的不竭源泉。一方面, 用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名给机构和产品命名、借神话人物形象作为商品标识, 更易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另一方面, 这些名字所蕴涵的意义使商标与产品功能在意念上有所联系, 这能勾起消费者的联想, 激起他们的现实购买欲望, 从而达到更好的品牌营销效应。

例如, 叱诧于国际时尚之苑的意大利品牌范思哲 (Versace) , 设计风格强调快乐与性感。它的品牌标志就是蛇发女妖梅杜莎 (Medusa) 。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丽少女, 因与智慧女神雅典娜 (Athena) 比美而被女神剥夺美貌, 并将其头发变成毒蛇, 成为一头面目狰狞的怪物。梅杜莎是致命诱惑力的化身, 她的美貌迷惑人心, 使见到她的人即刻化为石头。这种美的震慑力正是范思哲品牌的追求, 代表着其华丽性感的风格, 用梅杜莎作为品牌标志无疑在传达品牌主题的同时还能让人产生生动的联想。

耐克 (Nike) 是一个专营体育用品的美国品牌。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个默默无闻的企业。1971年公司为改善形象, 决定易名。一位喜爱古希腊文化的职员从古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Nike的身上获得了灵感, 于是提出以Nike (耐克) 作为公司的新名字。Nike是胜利的化身, 她所到之处胜利也紧随而来。耐克公司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靠胜利女神的庇护, 打造出一个著名的公司。同时“胜利女神”也把胜利这种体育精神赋予了耐克产品, 终使耐克这个品牌成为现代商业王国里的一个奇迹。

1.3 神话与大众文化

神话似乎成了雅俗共赏的永恒题材, 诅咒、罪恶、惩罚的故事模式永远为人类所津津乐道, 而现代社会讲故事的最好途径要数电影。2000年Coen兄弟借用3000多年前的荷马史诗《奥德赛》归乡与妻儿团聚的构架, 拍摄了一部另类的音乐喜剧电影“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逃狱三王) , 男主角就叫尤利西斯, 电影讲述了他与两位同伴越狱返乡并最终与妻儿团聚的经历。Troy (2004) (特洛伊) 就是改编自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 将一场人神之间的混战, 变成一部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有些电影就是表面看来和神话毫不沾边, 如“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和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T h e Patriot” (2000) (爱国者) 以及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动作片都是以困境中的英雄为主角, 在某种程度上沿袭了神话故事的模式。

说到希腊神话与音乐的联系, 不能不提到一首由上世纪70年代软摇滚组合之一Seals&Crofts的经典英文名曲Windflowers (风之花) 。这首歌取材于爱神维纳斯的故事。爱神一直爱慕打猎的美少年年阿多尼斯 (Adonis) , 并警告他千万别和猛兽打交道, 然而不听劝告的阿多尼斯终在一次与野兽撕斗的过程中丧命。女神为此悲痛欲绝, 她滴落的泪水和阿多尼斯的鲜血融合, 变成花瓣随风飘散化作了风之花。歌曲中父亲以一过来人的身份, 试图告诉儿子, 美丽诱人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千万种危险:“Windflowers, my father told me not to go near them……and he told me that they carried him away……So take a warning, son.”只有了解了歌曲的背景知识, 才能充分理解歌词的涵义, 在充满沧桑感和梦幻般柔情的民谣歌手的吟诵、演绎中走进一个清新、舒畅而荡埃涤尘的梦境。

2 英语语言中的神话元素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蕴, 其形成与发展必定深受神话的影响。英语语言中的比喻和借用使得英语语言形象生动, 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希腊罗马神话。

每个源于希腊神话的词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tantalize和tantalizing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坦塔罗斯 (Tantalus) 。有一次他邀请众神到家吃饭, 为了考察他们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就把儿子杀了熬成一锅肉招待他们。众神觉得坦塔罗斯过于残暴, 就惩罚他站在冥河里, 每当他口渴想要低头喝水时, 水面就会下降, 这样他就喝不到水;而他的头上又是累累硕果, 每当他饿了想要吃果子时, 一阵风又会把果树吹到半空, 这样他也吃不到果子。所以tantalize就引申为逗弄、引诱但是又不让你得到, 其形容词意为“可望不可及的。”Narcissus (纳西斯) 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位美少年, 他拒绝了其他女神的追求, 只因他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后他为了拥抱自己的形象溺水而亡。就在他溺水的湖边, 长出了一丛紫蕊白瓣的花, 人们称之为水仙花。这就是Narcissus (水仙花) 和Narcissism (自恋) 的由来。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 的故事多数人不会陌生, 他设法窃走天火送给人类。他这种肆无忌惮的违抗行为激怒了宙斯, 宙斯命人用锁链把他缚在一块岩石上, 让一只饥饿的神鹰天天来啄食他的肝脏, 而他的肝脏又总是重新长出来。他不在宙斯面前丧失勇气, 坚定地面对苦难。由此, 我们今天才有了promethean (具有反抗精神的) 这个单词。

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还为英语留下了许多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习语典故。

(1) Beware of Greeks bearing gifts (英语谚语, 意思是你不该相信那些突然对你友善的敌人, 相当于中文“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和“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意思) :当年希腊人佯装退去, 假意留下一匹木马作为礼物, 特洛伊人将其带入城中之后, 特洛伊城之围便以一种有创意的方式落下帷幕。此外,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 现除了借指计算机病毒外, 还指表面看来无害但实质带有危险或危害的人或物。

(2) Procrustean bed喻指“强求一致的制度或政策”, 与成语“削足适履”颇为相似。传说柏鲁克洛斯德 (Procrustes) 经常拦路抢劫, 并把受害人绑在床榻之上。如果受害人身高超过床榻, 柏鲁克洛斯德就截断其下肢;如果受害人身高短于床榻, 他就抻长其下肢, 使其与床榻齐长。

(3)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进退两难, 腹背受敌) :在意大利和西西里之间某海峡, 一边盘踞着一座巨大的岩石, 即一次可以吞食六名水手的六头妖怪Scylla。另一侧的巨嘴怪兽Charybdis每天三次吞吐海水造成巨大的漩涡。如果你想逃脱Scylla的六张血盆大口, 你就会离Charybdis太近而被卷入漩涡。如果你想避开Charybdis造出的巨大漩涡, 你就会距离Scylla太近而被吃掉。故而, 在英文中出现了这个表示进退两难, 身陷险境的短语, 意思是无论怎样选择都没有好结果。

3 希腊罗马神话中的文化内涵

3.1 人性观

希腊神话的人性观主要体现在其人本精神。无论是神还是英雄, 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腊神话中的神不像基督教的上帝至高无上无所不能, 也不像中国神话中作为道德偶像般的神灵那样让人顶礼膜拜, 他们是古希腊人民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根据人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神人合一”的神。他们不仅和人同形同性, 还具有同人一样的社会关系和情感。同时神还兼具人的社会属性, 他们等级森严, 各司其职, 尔虞我诈, 争权夺利。古希腊人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 而是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折射。这反映了古希腊人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人性观可以说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尤其对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英雄观

希腊神话除了神的故事外, 还有许多由神与人生下的“英雄”,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阿喀琉斯 (A r c h i l l e s) 、海格立斯 (Hercules) 、伊阿宋 (Jason) 、奥德修斯 (Odesseus) 和俄狄浦斯 (Oedipus) 。他们都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 一生要经受无数残酷的现实和道德考验才能完成各自的使命。奥德修斯足智多谋, 用木马计率领希腊联军攻破特洛伊城, 在归乡途中以坚强的意志、卓绝的智慧战胜种种恶魔。大力士海格立斯最终以超群的智慧和勇气不畏艰险完成了12项重任, 受到希腊人的崇拜。这些英雄与大自然和命运作不懈抗争, 体现出一种超越人的神化境界。虽然很多时候要忍受挫折与磨难带给他们的痛苦, 但他们与生俱来的无坚不摧的巨人风格和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总能引导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对后来西方甚至世界文学史中的英雄概念影响深远。

3.3 个人价值观

希腊神话中关于英雄的传说, 体现了个体的力量和奋斗精神。这些英雄大多英勇、高尚、正直, 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以阿喀琉斯为例, 虽然神谕他要么默默无闻寿终正寝, 要么战死疆场名垂青史, 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特洛伊战争中建功立业。他对个人荣誉的执着追求高于一切, 当阿伽门农夺走他的女俘, 使他的荣誉受到侵犯时他甚至可以置民族和集体危亡于不顾, 一怒之下毅然退出战争。这些都对后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是西方个人主义理念和价值体系的源泉, 也形成了西方人强调探寻冒险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的价值取向, 由此形成了西方人重开创、求进取、大胆冒险的人生观。

4 结语

希腊罗马神话犹如巴尔干半岛上的一眼圣泉滋润着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各个角落。它不仅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更为我们了解西方文化、促进相互理解和沟通打开了一扇窗户。要真正掌握英语语言、了解英语文化, 就必须掌握一些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 这是英语语言的发展规律使然, 也是英语语言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摘要:本文从现代社会出发踏上希腊罗马神话之旅, 探求希腊罗马神话对现代社会各领域、英语语言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以及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西方文化,影响,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Guerber, H.A.The Myths of Greeceand Rome[M].Dover Publications, Inc.New York, 1993.

[2] Dr Humphreys, Gillian.Ancient Greecein the English Language[EB/OL].http://www.csb.gov.hk/hkgcsb/ol/news/no14/WP14.pdf.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2篇

[编者按]

从亚历山大去世(公元前334年)到罗马人征服希腊语世界(公元前1世纪)之间的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期”。虽然希腊艺术盛期的光辉似乎正在远去,但这一时期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文明中心迁移至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的新兴大城市或首都。希腊化促进了东西方宗教的融合及世界宗教和中东文明圈的形成,可以说是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全球化”时代,《断臂的维纳斯》《拉奥孔》等杰出的雕塑作品正产生在这时。

到本期,我们对于希腊美术的介绍就告一段落了。也许这不长的篇幅很难全面介绍那些经典的艺术品和伟大的艺术成就,但是从古风时期到盛期再到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经历数千年,横跨欧亚非几大洲,以任何一种文化都难以比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着长久而深远的传播,希腊艺术永远闪耀着那迷人的光辉。

(上接2013年第1期)

四、文明的散播——希腊化时期的艺术

亚历山大的去世标志着希腊盛期的结束,也标志着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的来临。在《剑桥艺术史》中是这样解释希腊化这个词的:“‘希腊化’是一个近代词汇,用来指亚历山大亡故后到罗马征服希腊语世界之间的这一段时期,意思是‘近似原本的希腊’,它和‘希腊’这个词的关系,正如‘现实主义’之于‘现实’一样。”[1] 一般来说,“希腊化”指的是从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北非、西亚、中亚和大希腊世界。希腊化时期使处于蒙昧阶段的周边落后民族迅速觉醒,文化交往亦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多元互动,文明中心迁移至欧亚大陆交界处和两河流域的新兴城邦,这其中以希腊与土耳其之间海域的罗得岛、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小亚细亚的帕加马为代表。在希腊化时代,这些地方成为欧亚非文化与艺术的汇聚地,也共同促成了整个地中海文化的繁荣。

以往的西方学者往往认为希腊化时期是整个希腊文明衰败的过程,因此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不过是希腊艺术走向没落的结果。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成就是希腊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时期。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创造力大爆发的时代,却是一个吸收、总结、整理整个希腊文化辉煌成就的重要时期。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不仅是对古典盛期累累硕果的总结与发展,也是对东方文化的接纳与利用。希腊化促进了东西方的融合及整个地中海沿岸文明圈的形成。因此可以说,希腊化时代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全球化”时代,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融合故此成就了希腊在整个西方文明进程史上的重要地位。

建筑

希腊化时代的建筑并未留存下太多令后人惊艳的作品,这与地域版图的无限扩大以及随之带来的政局变动有关,绝大部分神庙都因为连绵的战争和世事变迁而被夷为平地。但这也是一个使希腊建筑空前广泛传布的时期,当时东起巴克特里亚,西至西班牙,都修建起希腊式庙宇。希腊文化与东方影响的混合带来了更加优美、细致和装饰化的建筑风格,希腊式的柱廊与波斯式拱顶互相结合,产生了更加华丽的建筑特色。与此同时,随着神庙逐渐失去往日那种至高无上的显赫地位,新兴的王宫、宅邸、图书馆、戏院以及公共市场等也为希腊化建筑增添了世俗化的气息。最优美的建筑依然留存在雅典,从公元前6世纪即开始建造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图1)在公元前2世纪终于在罗马建筑师克苏提乌斯(Cossutius)的重新设计下得以竣工。这座宏伟建筑在前后都使用了八柱三排的范例,侧面则有20根立柱。所有的立柱都由高大美妙的科林斯柱式装饰而成,至今仍有16根傲然挺立。

在该世纪,雅典也经历了一段广场文化的繁荣时期。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卫城东北方向的古市场得到重建,主体包括一个中央柱廊,一个阿塔罗斯柱廊(Stoa of Attalos)(图1、图2)和一座火神赫淮斯托斯神庙等。其中的阿塔罗斯柱廊是该世纪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和他的妻子献给雅典的礼物。柱廊分作两层,每个立柱之间都有很宽的间距,方便人们穿梭其间。柱廊的样式既有多利安式也有爱奥尼亚式,而在内层柱廊还使用了一种被称作“帕加马式”的新型样式。这种样式从埃及的棕榈叶柱式衍化而来,充分展现了希腊化时期建筑的混合特色。阿塔罗斯柱廊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赞助人出资进行了全面修复,使得现在的人们得以一览该柱廊当年的宏伟景观。除此之外,在米利都、叙拉古和帕加马等地,均有改良过的希腊式建筑和神庙兴建。由于柱廊简单的形式和极强的适应性,这一造型被各地进行了广泛复制,而科林斯柱式也在此时超越了多利安式和爱奥尼亚式,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柱头形式。

希腊化时代最为壮观的建筑可能是帕加马的宙斯大祭坛,该祭坛是为纪念帕加马国王攸美尼斯二世战胜高卢人而于公元前180年前后建造的。整座祭坛的基座四周都装饰着高约2.3米、总长约120米的大理石浮雕饰带。浮雕的内容主要是描绘希腊神话中众神与巨人之间的战争。整座祭坛早已坍塌损毁,但在19世纪后期,德国考古学家在该地进行了发掘,并将大量雕塑残块运往柏林。今天在柏林城市博物馆,人们能够看到复原过的大祭坛(图3)以及许多浮雕残块。

雕塑

与古典时期相比,到公元前4世纪,雕塑开始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臻于娴熟,雕塑家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对写实主义的追逐。情感、动作、空间等等这些在此之前的雕塑中不被强调的因素,现在依据主题的需要而被加以真实描述。这类雕塑甚至逾越了古典美的范畴,将更加如实地细致地反映对象作为新的标准。其次是象征性的手法被更多利用。比如尼基女神象征着自由,阿芙罗忒特代表着美的化身,阿波罗则是正义与阳光的代表。再有就是雕塑家将略带夸张的爱与激情、悲恸与挣扎等情感带进了个人风格当中,以至于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的一段时期也被人称作“希腊化巴洛克”。

希腊雕刻经过古典时代的高峰,到希腊化时代,发展中心逐渐移向了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这一时期虽然特点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由于较少像此前那样建造大型的宏伟庙宇,因此雕塑的崇尚功能逐渐淡薄,转而朝世俗化倾向发展。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希腊化时期雕塑的另一种繁荣,既有保持了古典美的新典范作品涌现,又有大量体现美与丑、喜剧与悲剧对比风格的作品,而贴近市井生活的小品类题材是之前的希腊雕塑不会触及的主题。虽然古典时期的雕塑准则依然被保留着,但已经没有哪一种样式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主导原则了。从地域来看,希腊本土与古典时期的传统联系较为紧密,周边地区如罗德岛、帕加马等,则更充分地展现出希腊化时期的巴洛克风格;而埃及、叙利亚这些地区由于本地文化氛围浓厚,因此在此时期形成希腊与本土文化彼此交融的个性特色。

在希腊本土,雕刻艺术继承了古典时期的雕刻风格,仍然追求理想美的视觉诉求。相比古典时期,希腊化雕塑更多关注对象的情绪、动作等因素,已达到形象的完美和精致。能够呈现理想美的阿芙罗蒂忒等主题反复出现,留下许多造型大同小异的雕塑变体。《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忒》(图4),即是为后人所熟知的断臂维纳斯,该雕塑于1820年被发现于希腊米洛岛,人们根据基座铭文判断作者可能是亚历山德罗斯(Alexandros),现藏于巴黎卢浮宫。这座雕塑被发现时即没有双臂,整座雕像高约2米,上身裸露,下身围着一半裙袍。该雕像形象端庄,容貌秀丽,身材丰盈,表情娴静,充分体现了希腊化时期雕塑的最高水平。一方面它沿袭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理想化传统,另一方面又在体态、细节和空间感等方面表达出作者对女性雕塑的新探索。残缺的双臂似乎并未给人们带来对于整件雕像不完美的观感,相反,这种残缺似乎更增加了观赏者对它意犹未尽的美好想象。而雕像所想要传达的含蓄与崇高、端庄与和谐、沉静与微妙中的变化,正是古希腊雕塑理想美的典范代表。虽然并不能评价说这件阿芙罗蒂忒超越了古典时期的希腊雕像,但在对女性全身雕塑的表现作品中,它绝对算得上是个中翘楚,亦称得上雅俗共赏,这可能是它被后人无限喜爱和崇仰的主要原因。

希腊化时期,此类表现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蒂忒雕像还有多件,大部分雕像都有着类似的S形动势,亦同样有着这种含蓄而端庄的面部表情。由此可知,此阶段制作以女神为主体的女性裸体雕像已成风尚,不仅可以满足普通人崇神敬神的偶像崇拜,同时也体现出大众对于审美的普世化要求。

巴黎卢浮宫的另一件镇馆之宝同样是希腊女性雕塑,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件《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图5)是于1863年由一个法国探险队在希腊东北的萨摩色雷斯岛发现,故此得名。这件雕像高约3米多,创作年代据推测应在公元前200年左右。与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忒一样,这件雕塑在被发现时也已残缺,头部和手臂皆已遗失。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尼基协助宙斯战胜了提坦巨神而为人类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术中,尼基的形象一般以身带双翼、手拿橄榄枝为标志。在这件雕像中,胜利女神被塑造成一位身材壮硕、体态丰腴并充满着运动感的形象,流动的衣褶与展开的双翼似乎都预示着这位女神即将迎风飞起。如果说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忒代表了古希腊端庄秀丽的女性美,那么这件胜利女神雕像则代表了另一种充满了动感与力量的生机勃勃的女性新形象。她的厚重的身躯与展开的双翼似乎要拥抱整个世界,生动流畅的衣褶裙裾又赋予其无限的活力。在这里,她不再是一个柔弱女性的代表,而是一个强悍得充满着统摄世界能量的女领导者。这座雕像体现的不仅是希腊人对于胜利女神的崇拜和对高度理想化的视觉艺术的追求,也表现出希腊雕塑开始朝向浪漫主义和巴洛克风格的潮流前进。可以想象,原作屹立于海之角、山之巅时,将会产生怎样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这是希腊人对自然与人、与神之间哲学化思考的视觉表达,也是纪念碑式人物雕塑的成功范例。

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开始的一个过渡时期里,产生出一些人物雕塑的革新,以适应城市广场需要和以表现人物的象征性、寓意性为主旨的全身肖像开始盛行。雕刻家波里尤克托斯(Polyeuktos)所创作的《狄摩西尼》全身像(图6)揭示了这位著名的雅典政治家和雄辩家传神的精神风貌。雕像狄摩西尼手臂低垂,手握卷书,头部微低,做沉思状。严肃的表情和紧皱的眉头凸显出他的内心略略不安的情绪。在这里,作者并未表现任何夸张的细节以及动作,深沉刚毅的性格和沉吟思虑的表情都是在这简洁清晰的全身塑造中得以揭示。此类有着“心理刻画”风格的雕像特别适合表现哲学家、诗人、作家等具有深刻的内心世界并有着独特性格的历史人物,常常表达出这些人物“对自己思想上所期望战胜的困苦的沉思、理解和彻悟”[2]。

托勒密王朝统治的埃及以及叙利亚等地区,较少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因此在接受希腊化影响的同时,也保留了相当多的自身文化特点,形成更加具有世俗性的雕刻风格。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风俗雕塑在亚历山大里亚地区非常流行。表现的对象相当广泛,有反映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百态的雕塑小品,也有描写王宫贵胄形象的作品。“这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的发达,人们的眼光和思维逐渐从神话转移到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有东方艺术传统,特别是古代埃及艺术传统的影响。”[3] 此外,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以厄洛斯(即罗马时期称之为爱神的丘比特)为题材的有色情意味的雕塑开始流行,甚至影响到希腊本土。

亚历山大里亚所涌现出的一些大型装饰性雕塑,多为这座希腊化时期繁盛起来的帝国城市中数量众多的喷泉、别墅和园林等服务。为了适应园林的需要,这里也产生了许多女性裸体雕像。希腊化时期为托勒密王朝所做的雕塑作品中,仅有极少部分得以留存。其中据说唯一被确认的群雕《尼罗河》(图7)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主题是歌颂尼罗河的丰饶与壮阔。作者将16个活泼可爱的小娃娃象征每年上涨的16肘尺的水位。这种别出心裁的群雕增强了雕塑的趣味性,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富于装饰感的雕塑形象。

在世俗风潮的影响下,带有色情意味的雕塑勃然兴起。厄洛斯在公元前4世纪即开始成为某种侧面表达阿芙罗蒂忒能力的方式,用以连接爱神在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组来自提洛岛的《阿芙罗蒂忒、厄洛斯与潘》(图8)群雕又被形象地称作“持鞋拍打者”,表现的是阿芙罗蒂忒这位爱神正在得意地拒绝潘的追求。全身裸体的阿芙罗蒂忒一手拿着拖鞋,作势威胁正在纠缠她的潘神,另一只手则挡在私处。小爱神厄洛斯盘旋在两者中间,似乎无意涉入这幅暧昧并且略带色情的画面,只是饶有兴致地在一旁围观。虽然这件雕塑在手法与古典时期并无太多差异,但在表达诙谐而略带色情的氛围方面,很显然已经产生了与古典雕刻迥然相异的趣味标准。

另一件表现类似带有色情意味的雕塑是收藏于罗马卡皮托里尼博物馆的《厄洛斯与普绪客》(图9、图10)。对希腊神话来说,爱情是悬挂在门楣上的一首挽歌,永远带着一抹忧郁。但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厄洛斯与普绪客,厄洛斯这位执掌爱情之箭的爱神历经挫折和阻挠,与美貌纯洁的公主普绪客终成眷侣。这个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以美满作为结局,在绝大多数故事都以悲剧所为结局的希腊神话中极为少见,因此成为众多艺术家所热衷描绘的主题。在这件雕塑中,厄洛斯和普绪客被塑造成稚气未脱的纯情少男少女,两个人的身体轻轻地拥抱、交缠在一起,厄洛斯正亲吻着普绪客的嘴唇,而沉醉的普绪客则充满初恋的羞涩与骄矜,她的双手环绕在爱人身上,表达着性与青春的萌动。用少年人的情爱来表达成人的感官诉求,这或许是希腊化时期对于雕塑的创举,既拥有完美的塑造手法和古典美,又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肉欲世界。因此,这一类型的雕塑在新古典流行的18世纪被广为模仿,成为最受艺术家欢迎的创作主题之一。

帕加马的阿塔利亚王朝是典型的希腊化时代兴盛起来的小亚细亚王国,而帕加马的建筑和雕塑都明显受到希腊人的影响,是希腊化时期的绝佳典范。如前文所提到的,帕加马雕塑的精华都凝结于城中宙斯大神庙祭坛上的浮雕装饰上。其中东中楣的“诸神与巨人之战”(图11)被视为最杰出的希腊化群雕代表。这组群雕表现的是宙斯和雅典娜将巨人打倒在地的情景,雅典娜的衣褶和丰盈体态依然体现着古典盛期的雕塑标准,而巨人脸上表现出的狰狞则更多体现了希腊化时代的“巴洛克”之风。整个浮雕饰带皆用近乎圆雕的高浮雕手法衬托出呼之欲出的激烈气氛:人物群体动作剧烈,上下翻腾,这些剧烈的肢体、夸张的动作、刻意强调的结实肌肉以及痛苦的面部表情都彰显出强烈的戏剧化效果。(图12、图13)

帕加马的另两件表现高卢人的雕塑作品都是罗马的复制品。其中《高卢人和他的妻子》(图14)的青铜原作是作为奉献礼物献给帕加马的阿塔罗斯一世的,以庆祝打败高卢人的胜利。这件雕塑将本应是失败者的高卢人刻画成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为了不让妻子落入敌人之手,他亲自杀死了妻子。在生与死、静与动、跪与站的对比中,强烈的悲怆感凝固于这充满戏剧性的瞬间。另一件主题与风格都与之相似的雕塑《垂死的高卢人》(图15)也是帕加马奉献仪式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受伤濒死的高卢士兵垂坐在地。躯体的扭转、四肢的不同表现以及全身肌肉骨骼的精准刻画都反映出希腊化时期雕塑的特点,那就是,既有注重形象的英雄主义暗示,又不忽略细节的自然主义描绘。而对空间的关注则是希腊化时期雕塑的另一个新功绩,从高卢人的坐姿以及不同方向的伸展趋势上能够看出作者在这方面的精妙设计。

这种悲壮的戏剧感,通过复杂的动作设计、多样的细节刻画和强烈的面部表情加以表现,形成了希腊化时期雕塑的一个最典型特征。另一组主题为拉奥孔的群雕同样明显地体现了对此种巴洛克风格的追随。雕像表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特洛伊祭司拉奥孔由于警告特洛伊人防范木马,而触怒了庇护希腊人的雅典娜,雅典娜派出两条巨蛇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缠死了。拉奥孔之死一向是古罗马文学家和雕塑家们喜爱的题材,这座雕塑被认为来自于希腊化时期非常繁荣的罗得岛,显示了当时当地在艺术方面的高超水平。在这组雕塑中,拉奥孔和两个儿子扭曲的肌肉筋络和痛苦的面部表情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金字塔型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构图,既突出了拉奥孔这个主要人物的悲剧形象,又由左右两个儿子与蛇的搏斗交缠传达出剧烈的动态感。这些表现手法都与帕加马的浮雕饰带有着相似的艺术特征。这组雕塑于1506年被发现于罗马,从表现风格来看,人们推断这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但据说当时发掘的时候,米开朗琪罗也在现场,因此最近有些学者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认为这件雕塑很可能是米开朗琪罗创作但故意做旧的一件赝品。

与巴洛克之风并行发展的是以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和古怪幽默的神怪为主题的雕塑。这类希腊化雕像数量众多,几乎每个欧洲的重要博物馆都有收藏,它们与古典雕塑那种严肃而神圣的艺术形象大相径庭。嬉笑的半人马、萨堤尔、小酒神、熟睡的小孩童甚至是身材怪异的侏儒等等,都成为表现的素材。现藏于慕尼黑考古博物馆的《沉睡的萨堤尔》(图16)又被称为巴贝里尼农牧神(Barberini Faun),可能是一件青铜原作的罗马复制品。这座雕塑表现的似乎完全是一个活生生的沉睡中的男性,肌肉血管清晰可见,而夸张的动作也反映出一个身体松弛的休憩者的真实状态。另一件收藏于慕尼黑的小品型雕塑《小孩扼鹅》(图17)同样属于罗马复制品,表现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正掐着一头鹅的脖子。据说原作是由普林尼记载过的一位雕塑家维奥索斯(Boethos)所作。这类雕塑很可能是由一对感谢神明治愈了他们孩子的父母敬献给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奥斯神庙的礼物[4],因此在当时这类雕塑非常流行,几乎是类似的构图和表现手法的“小孩扼鹅”雕像流传下来的至少有十几件之多。这种将神与人互相映照的题材是希腊化时期特别受欢迎的雕塑主题。

在希腊化后期,亦有一股明显的古典主义复归之风侵袭到雕塑当中。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实际上与罗马帝国的趣味相契合,无论动机为何,公元前1世纪的一段时间里,雕塑作品中的复归情节特别明显,很多手法可与古典时期相对照。如本文连载《探寻古希腊艺术之(三)》中所提到的那样,该时期出现了大量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成为一种了解古希腊原作的最佳参照。

《特尔梅的拳击手》(图18、图19)是完成于公元前1世纪的青铜原作,这位拳击手受伤的鼻子、流血的伤口等都极其写实地表现了人物的身份,从他坐着的姿势、卷曲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都可与古典时期的雕塑风格进行一一对照。从内容上来说,他的形象也完全可以与古典时期的战士或运动员相联系:同样都是没有刻画太多的面部表情,但同样都反映出不屈不挠的内在决心。这件雕塑中,巴洛克的希腊化风格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对古典时期雕塑理念的再次回应。而在另一件收藏于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的群雕《奥瑞斯忒亚与厄勒克特拉》(Orestes and Electra)(图20)中所呈现出的风格可能更加复杂。据说这件作品是当时罗马非常受观众欢迎的雕塑家帕希特利斯(Pasiteles)的学生斯特法诺斯(Stephanos)所创作的,因此这座雕塑也被称为“帕希特利斯派”作品。在这组两人的群雕中,全裸站立的一位是男性运动员,而手搭在他肩上的则是一位衣着典型雅典式长袍的女性。人们普遍对这样一件风格奇异的作品表示惊讶,简洁的手法和概念化的处理使得有些研究者将之评价为“没有空间、没有深度”,同时毫不客气地批评这件作品“从缺乏想象力的创造到完全仿造古代珍品,其实只有一步之遥”[5]。但在另一些评价中,则认为此类作品是混合了古风时期、过渡时期、全盛古典时期以及晚期古典时期的多重风格,以至于显得与希腊化时期的风格大相径庭[6]。或许可以这样评价说,这件作品简洁与清晰的风格是对希腊化时期过多追求细节和夸张动作的背离,刻意的古拙很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早期希腊风格的敬意。

总的来说,希腊化时期的雕塑特点是:形式上各有千秋,刻画内心活动的主题各有不同,并且传神于写实[7]。这个时期的雕塑品数量之巨,大概超过了古希腊的任何一个时期。基本上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侧面包括人与自然、神话与想象,都可以用雕塑加以描绘。希腊化时期对艺术的主要贡献也反映了当时的三股潮流,即:“主题的扩展、感情的深化和形态的创新”[8] 。

总结

希腊化时代的艺术并非没有自身的创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不失时机地整合了整个古希腊艺术流程和大希腊地区的艺术成果,如果没有希腊化时期的总结与传播,也许希腊艺术并不会今天这样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希腊化之前,高度繁荣的希腊文化都被作为一种高贵的身份特征而仅仅为特权阶层服务;而在这之后,随着大希腊地区的扩大,希腊语虽仍被奉为官方的文化语言,却开始为更多的普通人所掌握。随着文化中心从雅典转移至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帕加马和罗德岛等地,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使得希腊文化概念开始变得更加博杂。这种融合与交流也推动了艺术产生新的变化,这为已经发展至臻于完美的希腊艺术创造了新的契机。在表达对象的表情、细节以及空间感等方面,希腊化艺术都有所突破。而在手法上,希腊化艺术更多利用夸张和激烈的情绪以产生更加具有动感的作品。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古典盛期由菲迪亚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所创立的那种艺术的平静、均衡与含蓄的理想美概念在此时已有所衰退,但描绘大量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的作品却极大地充实了创作对象的丰富性。孩童、动物、老人等等皆成为艺术家表现的对象。

与此同时,希腊化时代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希腊艺术的终结,“探究希腊传统的延续,应注意到罗马,因为它是这一传统传到现代欧洲的主要渠道之一”[9]。其实,学习希腊人的不仅包括罗马人,还有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的人,但罗马是“唯一得其要领的,也是唯一在学习的同时不仅在艺术与技术领域而且在文学与思想领域建立起一种独立而富有活力文化的”[10]。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但自身却完全被希腊文化所征服。罗马人吸纳希腊艺术的精髓,大量仿照和复制希腊原作精品,沿用希腊建筑形式进行城市改造,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希腊艺术的流行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强大带动了新一轮对于希腊艺术的追逐。在罗马征服希腊之后,罗马人对希腊艺术的崇拜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尤以罗马皇帝哈德良为最甚。他对希腊文化的一切均趋之若鹜,以至于同时代人都称他为“小希腊”[11]。他在罗马郊区蒂沃利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别墅,大量借用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为了表达自己是希腊文化的忠实拥趸,他还像典型的希腊人那样蓄须,成为第一个留胡须的罗马皇帝。此外,为了纪念自己亡故的宠臣安提努斯(Antinous),哈德良在各处大量制作以他为原型的雕像(图21),将这位美少年提升到神的高度进行颂扬,这是一种典型的希腊式纪念方式。

从时间的长度来说,高度繁荣的古希腊文明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对于享受到希腊文明的后人来说,希腊文化从来就未曾消失过。“对每一代人来说,希腊均有着不同的面貌,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我们业已穷尽了其所有的变化形式。”[12] 希腊文化历经几千年,横跨欧亚非,以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进行着长久而深远的传播:“每一处希腊殖民地皆曾将希腊艺术思想的精髓倾注于其内陆的文化血液中——包括西班牙、高卢、埃特利亚、罗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及黑海沿岸……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大希腊文明征服了罗马,正如昔年东方文明征服希腊一样。罗马权力的每一次扩张都播撒了希腊文明的酵母。拜占庭帝国结合了希腊与亚洲文明,并将若干部分的希腊遗产传到近东及北方的斯拉夫民族。叙利亚的基督教徒接下了文明的火炬,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经过非洲而传入西班牙。拜占庭、伊斯兰教及犹太的学者将希腊的杰作译成意大利文,首先激起了经院哲学,然后掀起了文艺复兴的狂潮。自欧洲的心智再生以来,希腊文明已彻底渗入现代文明,以致今日‘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13]

在今天,我们依然有幸能够欣赏到菲迪亚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和波里克列特斯的艺术作品,帕特农神庙虽已残破,却依然挺立于卫城之上,使我们仍能在希腊的落日余晖中慨叹它辉煌的往昔,遥望苏格拉底、柏拉图所生活过的雅典城。我们不仅将希腊艺术视作人类文化的遗产,更应将其看作一个活着的文明。希腊的世界,“远不是一段行将就木的过去,而是左右摩登时代的曙光出现的历史”[14],它是永恒的创造美的源泉,是我们寻找理想美的动力。(全文完)

(汪瑞/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3篇

建*60年来,我*卫生事业在*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关注下,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卫生医疗机构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一、回顾我*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建*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全*从仅有一个四

人的诊疗所,逐步发展到几家*直医疗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卫生事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只靠赤脚医生“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为群众缓解病痛。人民群众的健康缺乏有效的保障。在此期间,***是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地甲病三大地方病的重病区。同时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全*医务工作者在*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巨大胜利。

二是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我*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卫生局的功能得到加强,各个乡镇都成立了卫生院,各村都设立了卫生所。三级卫生网络得到了巩固和完善。计划免疫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6年全*儿童免疫建卡率为95.2%,至1990年建卡率达99.5%,四苗覆盖率达88.4%。全*儿童的健康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是进入21世纪至今。在 “十五”期间,随着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全*有*人民医院、中蒙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和卫生监督所等5个*直卫生事业单位,有17个乡镇卫生院,197个村卫生室、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个体诊所。有卫生技术人员790人,病床总数为203张,全*有医疗用房852100平方米。拥有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影像增强x线机等大中型先进医疗设备52台套。可以开展脑部、胸部、腹部等较复杂的手术。建起了***中心血库,取缔了流动血源,推动了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控制了艾滋病、肝炎等血源传染病的发生。

四是近年来,在卫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全*卫生人克服医疗卫生过度市场化所带来的种种困难,进一步整合了卫生资源,卫生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加强。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4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1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古希腊神话故事》,我被这本书的一个故事感动了。故事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盗火》。

古希腊神话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既善良,又勇敢的神。他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受到神之首——宙斯的惩罚,被锁在高耸的岩石上,日夜不得入睡。在宙斯眼里,普罗米修斯,他触犯天条,是个坏神,应当受罚。可在人们眼中,他却是一个善良、勇敢,富有正义感的神,受到无数人们的敬仰。瞧!同一个神,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再来看看这个“盗”字。“盗”字,通常我们是用来形容那些抢劫财物的人。而普罗米修斯,曾给人间带来圣火的神,我们也称他为“盗”。但普罗米修斯是为别人而“盗”,这样的“盗”,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你看,同一个字,用在不同人身上,它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

讲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我曾经读过的一个“玫瑰花与刺”的故事。在一个玫瑰花花园里,花儿相继开放,五彩缤纷。“啊,真美!”所有走过这里的路人都这么说。可是有一天,一个小女孩从这里走过。她却说这花儿不美。为什么呢?因为她只看到了玫瑰花下的小刺。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待它时,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2

在静谧的夜晚,当你看着漫天的繁星,看着他们组成的各种星座,你会想到他们的由来竟然会于希腊神话有关,当你看完这本希腊神话故事,再一次看向天空时,你就会知道,每一个星座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希腊神话故事是由德国的施瓦布著作的,这本书主要围绕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而展开的。以家族为故事的中心,而他们都是各个部落崇敬的神,反映出了以前巴尔半岛、爱琴海地区居民的生活与自然斗争。也反映出了当地的人民美好的愿望与惩恶扬善的精神。歌颂了人类勇敢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未来的奋斗精神。

其中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普罗米修斯是古老神族的后裔,他的母亲是该亚,父亲是乌拉诺斯,他是一个具有智慧的神的儿子。他发现人类缺少火种,便在太阳神阿波罗的太阳车上用茴香杆偷取了火种,带给了人们,而这件事被宙斯知道了,把它交到了赫娓斯托斯和皮亚,也就是强力和暴力手中。并把它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并派一只凶狠的恶鹰来啄食他的肝脏,但是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总会复原,之后他被英雄赫拉克勒斯所救。从中,我觉得这个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普罗米修斯不顾生命,为人类盗火,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那么这个世界该有多么美好,每个人都这样的无私奉献,那么世界到处都会充满爱!而天神主宰宙斯,心狠手辣,这两个神的鲜明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正义感!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的千阳,会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会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秘密一览无余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3

大家知道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落难的伊娥,还有赫拉克勒斯这位大英雄吗?——知道!你们会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这些故事都出于《希腊神话故事》,在希腊,大家都信奉神,神——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他们统治天空,大海,陆地,雷电,太阳,智慧……等。

当主宰们创作4个不同的时代的人时,发生了一件件美妙的故事。真可为是钱江后浪推前浪!在这些美妙的故事中我明白了许多理论和理德,如: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告诉我:凡是都靠自己,自己种的.果子才甜,大家一定要走美德这条道路。太阳神的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众神之间我最敬佩的数:普罗米修斯,雅典娜和赫拉克勒斯。普罗米修斯:善良,可靠,不要人类的各种食品和的东西。因为宙斯拒绝送给人类火种,而冒险盗火,引来宙斯的“不甘”,生气的宙斯用了残忍的方法:“创造潘多拉”危害人类健康,引来许多疾病,一件“希望”未放出来。之后把普罗米修斯“关”到高加索山上,硬逼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才放过他。但他为了人们美好的生命和生活,自己背着巨大的痛苦,狠心的宙斯又招来恶鹰啄食他的肝脏……终于有一天,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了寻找赫柏时,解救了这名勇于取火的英雄。雅典娜:智慧女神,为赫拉克勒斯解除了许多烦恼。同时她又是人类的老师,织布技能的保护者,丰产女神,智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普罗米修斯的朋友。从她的生活和智慧让我惊叹不已她聪明能干教会了我。赫拉克勒斯:正直,勇敢,善良,聪明,一生中完成了12件“奇迹”。他值得我学习是正直,勇敢。

这几位神灵可真值得一赞!同时又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的故事,交了不同的朋友,明白许多奥妙,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豪杰!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5篇

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神话故事进行内容比较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同之处。

一、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内容的差异。希腊和中国的神话都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 , 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各自 的想像力。但又因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进程的不同 , 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观念。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 早在公元前五千到三千年间 , 就从黄河中上游发展到了 黄河中下游。又因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实际、轻幻想的思维方式。中国神话中的英雄 , 几乎无 一不与劳动有关 , 象开天辟地的盘古 , 炼石补天的女娲 , 发现药草的神农 , 教民稼 穑的后稷 , 等等。中国神话的内容,大多是与农务有关。而古希腊三面环海, 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便利的海上贸易促使古希腊文化受到 多种文化的冲击。故其民族精神呈现出海洋的开放性 , 对外族文化的宽容性。表 现在神话中 , 便是《荷马史诗》中众多的探险活动和军事冒险活动。古希腊是海 洋文明 , 希腊人通过海上活动取得财富 , 形成了自由、 勇敢、 个性化、 浪漫的神话 体系。

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范文第6篇

大致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 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超自然的神话形式向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推理形式演进, 出现了许多的学术流派, 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称的希腊哲学, 它涉及到物理、天文、地理、宗教、逻辑、心理、伦理、政治等方方面面, 而尤其以本体论著称, 直指事物的原初性和本源。亚里士多德说:“认识了他们的本源之后, 我们就可以试着拿这些本源来解决我们的每一个问题了。”

最初的探索是从人们所能感知的大自然开始的。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都认为自然万物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是有生命、能活动、变化和有目的的。关键的问题什么是这一切的始基。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 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认为世界是由“水”组成的, 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他的后继者阿那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都是出于一种简单的元质, 但是并不是如泰勒斯提出的水, 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是无尽的, 并且包围着一切世界。元质可以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各式各样的实质, 它们又都可以互相转化。世界上的火、土和水应该有一定的比例, 而每种元质 (被理解为神) 都永远在企图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有一种必然性或自然律永远地在校正着这种平衡, 神也要像人一样服从这种自然律, 这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本身是非人格的。由是观之,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人和物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都要受某种必然性和自然法则的支配, 人间的正义也就是物质世界的正义, 就是服从命运和必然性达到的人与物的平衡协调。所谓的“法”, 是由自然法则支配达到的平衡状态。阿那克西曼德虽然把感官知觉视为自然的物质基础, 但他的“无限”的概念则完全是脱离感官所能感知范围之外的, 只有靠理性抽象的结果。这种超经验的、超感觉的抽象思维方法, 有可能把人自己看成是与外界自然相区别的存在物, 自然法则由此而超越感官经验的约束升华并社会化。

毕达哥拉斯认为, 世界的基质是“数”, 具体的事物是经常变化的, 但这种变化的后面有一种永恒的东西存在于事物中, 构成具体事物的要素和基础, 保持着事物的和谐、秩序和规律, 这种永恒的东西就是“数”。唯物主义的自然法则在毕达哥拉斯看来是永恒的定“数”。这个今天看来荒唐的东西, 确实对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在角度上是一次更新, 它使人的理性可以摆脱自然物的束缚取得一种独立的地位。毕达哥拉斯把人的灵魂分成三部分——表象、心灵和生气。动物有表象与生气, 只有人有心灵。这种通过灵魂抽象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 把灵魂和理性、语言相联系, 把灵魂视为人特有的观念比认为是人与万物共有的观点要进步得多, 因为它已将人从物中分离了出来。这样, 理性可能既不属于自然也不是附庸于神的东西, 对人格的确立, 对人的社会性的突显至关重要, 也意味着很久以来人们思考的秩序、正义、和谐的自然理念可以取得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 使理性抽象的作用得以体现。随后, 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火是根本的物质, “万物都象火焰一样, 是由别种东西死亡而诞生”。他还认为宇宙间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对立面相互斗争而促成的, 不是偶然的随意的, 而是依据定则运行, “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 命运就是必然性。”他所说的必然性, 就是“逻各斯——是贯穿于实体的命运的本质”, 是客观物质世界形成一种永恒秩序的规律。他说:“人的心没有智慧, 神的心则有智慧, ”他把必然性和人的智慧联系起来思考, 即人的智慧是神 (自然界) 的启示的结果。他把规律性与物自身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联系起来, 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自我认知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即构成世界的基质“火”与万物都有内在的主观能动性赫拉克利特把人的生活与物的世界在他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中区分了开来, 自然法是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对立统一所体现的普遍规律, 正义不是物之间的消极适应形成的和谐, 而是事物对立面斗争中积极对抗所达到的均衡。所以有人评价说:“万物的‘逻各斯’是人和动物遵循的规律的观念仍然被赫拉克利特视为起支配作用而接近于神圣理性。”这位哲学家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把辩证法运用于分析自然现象, 尤其是用来分析社会现象, 认为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守普遍的自然法则, 正义是从矛盾斗争中来的, 秩序是对立统一。这种自然哲学观下自然法的观念就不再是简单地效法自然法则, 社会的人和自然的人有了模糊的感官知觉上的区分, 而且将感觉和理智作了臆测性的划分。赫拉克利特所在的时代正是由注重博学向注重实践转化的时期, 古希腊关于自然知识的量的积累阶段已经接近尾声, 一个思想创新的时代正在酝酿着。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作为前苏格拉底学派的继承人和集大成者出现了, 他们发展了已经流传给他们的思想而且使在早期思想中没有充分展露的自然法观念变得明晰了。苏格拉底认为个人的行为必须以客观的理性及正义为标准, 而法律则是正义的体现。他把法律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定法, 一种是不成文法。制定法是市民行为的准则, 不成文法则是世界人类行为的准则, 这是神的立法。神的立法是在人的立法之上, 必须首先遵守神的法律, 如果神法与制定法发生冲突时, 则应该摒弃制定法而服从神法。他提出不成文的、自然的法律观念, 并不是用来批评现行法律, 而是为了论证服从现行法律的必要性。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一样, 认为神先于世界而存在,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是造物主。神至善, 有理性, “他愿意使一切东西尽可能和他相象”, 他 (即神) 创世以前的世界, “处在一种不规则和无秩序的运动状态中, 于是他就使这些东西从无秩序变为有秩序”, 此秩序即为正义。柏拉图认为神是“中庸”的本源, 而法律则为“中庸”的结晶。所谓“中庸”就是“理性的自制”, 人类的犯罪就是理性的欠缺。因此, 他心目中的法律, 其本质是劝告而不是强制。他主张立法者应该把善意劝告被统治者服从法律为前提, 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法律的强制性, 特别是刑法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自然法学说, 把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法, 是自然存在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无处不在;一种是制定法, 因法律的规定而有一定的内容。他说:“特殊法是每个社会设立并施于其成员的法律;此法一部分施成文的, 一部分施不成文的。一般法则是自然法。因为正如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神造就的那样,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自然正义和非正义, 她束缚着一切人, 甚至约束着那些无交往或契约的人们。”即不论是自然法或制定法, 都存在正义。自然法体现自然正义, 制定法体现法律正义。自然正义基于普遍理性, 寄托于自然法, 无论何时何地, 都有支配任何人的力量, 杀人、抢劫等行为都是为各人自然憎恶的, 各人不得为之;法律正义由于人的制定而成立, 寄托于制定法, 随着时代及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希腊从繁荣逐渐衰弱, 神一样的城邦的光辉渐渐黯淡。城邦曾经是全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城邦的崩溃, 让长期笼罩在城邦光辉下的人无所适从。萨拜因认为,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一切哲学都成了进行伦理教育和安慰的手段,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日益具有宗教的特色。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正是这样一种伦理的学说。早期的芝诺认为, 自然法是神圣的, 拥有命令人正确行为和禁止人错误行为的力量。而人, 究其本性是整个自然和宇宙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斯多葛主义的基本伦理要求:按照自然生活, 即按照理性、按照宇宙的自然法生活, 过诚实的、道德高尚的生活。正是由自然规律的普遍性而推导出了世界国家的观念。一切人 (就其本性和整个宇宙规律来讲) 都是统一的世界国家的公民, 而每个人则是宇宙公民。至于各自建立的国家, 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并不对整个人类有意义, 而只对人数有限的人有意义。在这里, 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普遍性, 超越了城邦、超越了国家, 而适用于所有的人——宇宙的公民。每个公民的体内有着自然所赋予的“理性”, 最高的善即存在于“理性”之中。自由是人的道德和精神的特征, 表现在社会政治和法律地位上即人是平等的。由是观之, 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主要是一种伦理学说, 倡导人人平等和精神自由, 提出了众人必须遵守的伦理秩序 (自然法) 和建立普世性的世界国家, 表达了一种正义和普遍的人类之爱。虽然和法律规范相比, 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只能算一种伦理规范, 但是正是这些教人如何生活的伦理规范, 彻底改变了古典方法抽象地论述自然正义和法律渊源的模式, 自然法具有了规范的特征, 成为了一系列明确的法则、准则的渊源。

由上所述,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法观念是吸取了古希腊哲学的养料, 体现了以自然法为最高法并视其为正义、理性、公平之所在的精神。这些精神由后来务实的罗马法学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法律实践, 形成了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自然法命题。在后来的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的思想转型中, 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

摘要:古希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其哲学观念尤其引人注目,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自然法命题就隐藏在这些哲学思想中。本文通过对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法观念进行一些梳理, 目的就是让自然法命题的源头更加清晰。

上一篇:奠基仪式发言稿范文下一篇:我爱家乡征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