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

2023-09-17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1篇

一、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届会有半年以上在城市的五星级酒店顶岗实习, 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 应贯穿实习的全过程, 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信息交流的作用, 有责任、有义务服务毕业生按照据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实习的每个环节, 保障实习安全、有效进行。

二、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分析

(一) 实习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生只是因为学校需要实习证明而来实习, 未能把实习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没有明确的目的, 只是随波逐流, 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就是挣钱, 在工作过程中得过且过。

(二) 学生角色转变慢

现阶段实习生基本是95后, 多为独生子女, 自幼养尊处优, 自律性较差。学生进入实习后, 繁忙劳累的工作取代了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义不容辞的单位领导取代了宽以待人的学校老师;钩心斗角的职场同事取代了形影不离的同班同学;从无忧无虑的象牙塔一下子进入到工作压力较大的酒店实习, 与之前的生活经历差异较大。大多学生刚入酒店后, 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服从意识, 又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从学生到服务人员身份转换较慢。

(三) 对酒店工作认同度低

酒店对实习生的工作分配未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和兴趣特长, 一般是哪些岗位缺人, 就将实习生分到哪里, 未给学生安置到适合的岗位。学生上岗后都是做单一又劳碌的工作, 慢慢的对酒店实习失去了热情, 加上酒店工作的特殊性, 学生需要服务的人形形色色、良莠不齐, 有些学生对酒店工作环境产生排斥, 进而对职业认同感低。

(四) 人际关系处理不妥

在刚走上实习岗位, 离开了学校老师的庇护和包容, 部分同学会对与同事、顾客、领导等群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些担忧。在实习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经验不足, 难免会共工作出错, 会受到老员工、领班、主管或经理的指责, 实习生一时无法接受, 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主管产生排斥心理甚至冲突, 加上昔日的同班同学被分配到了酒店不同的部门, 平时很少见面, 心中的小情绪不能及时吐槽, 久积易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实习生目睹了酒店个别人员之间的不良关系, 认为酒店人际关系复杂, 对酒店工作产生看法。

三、完善酒店专业学生实习管理的几点新思考

(一) “三维互助”,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三维互助”是指从信心、目标、转变三个维度, 做好顶岗实习管理事前控制, 加强实习前的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帮助学生快速完成酒店职员的角色转变。

1.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加强学生在实习中的坚持性、积极性、认知性

学生初到新环境实习, 会有迷茫, 缺乏信心, 甚至恐惧的心理。首先, 辅导员应理解学生, 耐心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能行”的信念。再次, 加强实习酒店为学生宣讲, 让学生了解实习酒店文化、运行模式、岗位设置、工作特点及实习管理制度、纪律要求等内容, 增强学生实习的稳定性。最后, 可邀请往届实习生讲述实习心得, 介绍实习经验, 传授实习技巧, 为实习生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注入信心和勇气。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辅导员在实习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进行实习工作的全面布置, 从“为什么要实习、如何实习、实习安全、实习效果”四个方面完整详细地介绍学生校外顶岗实习, 包括实习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 实习基本情况及途径、实习时间、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注意事项等, 让学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全面了解实习, 进一步明确自己要做的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认识到实习是学习的过程。同时, 还要特别强调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 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 帮助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转变

许多学生在实习前会对酒店的实习生活满怀憧憬, 班会上辅导员要提前将酒店的实际现状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讲述给学生听, 帮助学生提前摆正实习心态, 增强学生职业适应度, 增强抗压能力。

(二) “三方协同”,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辅导员应发挥好学生、学校与实习点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以达到学校、企业、家长及学生都满意的“三赢”效果。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 应加强与实习酒店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 双方共同负担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 (1) 建立小组负责制。每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会分配到不同的酒店,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及时取得联系, 辅导员应在每个酒店选出实习组长, 实习小组长选取首先需要平时学习认真、工作刻苦, 在实习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再需要思想品行端正, 积极向上, 认真负责, 具备一定的素质条件及权威, 能及时将实习点上的情况报告给指导教师及辅导员;其次需要细致入微, 在实习过程中善于对同学做思想工作, 善于与酒店领导进行良好沟通。 (2) 定期到实习酒店看望学生。查看学生住宿条件, 食堂伙食情况及酒店周边环境, 与酒店负责人就实习生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实习津贴、岗位培训、酒店的业余文化生活、文体生活场所条件做好沟通。及时疏导实习生刚走上岗位的不适应感, 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工作情况、身体情况、心理健康情况以及其他工作情况, 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 方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酒店实习的特殊性, 需要服务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 刚出校园的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酒店人际关系, 有的时候还要承受一些客人的指责、挑剔甚至是刁难, 与之前的学生生活经历差异较大, 有的同学自信心受损, 情绪低落, 甚至于出现轻微的抑郁倾向, 辅导员需要及时耐心劝慰, 为学生疏散压力, 帮助学生增加抗压能力。面对学生反馈的各类信息, 辅导员要引起的高度重视, 采取直接面对学生进行预见性分析、研究、归纳, 并制定出解决措施, 必要时向学校申请帮助, 做到教导疏通到位, 管理服务到位。 (3) 与酒店人力资源部保持联系, 督促酒店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需求向酒店提出建议, 如建议酒店能够给予学生多次在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建议酒店主管能多关心身体状况不适的学生;建议酒店基层管理人员重视实习生的负面情绪, 多同实习生交流, 多关心支持实习生, 处理问题时一视同仁, 开会口头表扬优秀实习生, 私下交流鼓励, 关心实习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4) 家长在“三方协同”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尤其是针对心理、身体有特殊情况的学生, 要向家长详细汇报相关事宜, 听取家长意见和看法, 指导家长关心学生, 帮助学生在实习岗位中成才。

(三) “三层递进”, 帮助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辅导员要抓住“初期、中期、后期”三个关键时间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案, 对症下药进行管理, 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实习问题。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 出现问题情况具有三个鲜明的时间特征。初期的时间点在实习第一个月左右, 主要表现有实习生活不能适应, 岗位分工不如意等小情绪上;中期的时间点在入职3个月左右, 主要表现在工作太辛苦, 管理不人性, 工作单调乏味, 重复劳动, 不能坚持等意志力方面;后期主要是专业的审视、职业规划等深层次考量上。

根据以往经验, 可将学生的实习分为“调整心态、融合团队、职业乐趣”三个阶段进行逐层解决。实习初期一般是学生们的“牢骚期”, 多数学生到酒店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工作内容、强度的工作量无法适应, 加上三班倒的工作安排导致休息时间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大多学生出现打退堂鼓的想法。辅导员要安抚学生,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让学生懂得在酒店实习大多以体力劳动为主, 但体力劳动并不是简单粗略的体力劳动, 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行动、用大脑去判断、用心去思考的智力性体力劳动, 让学生确立从最基础、最基层做起的实习观念, 防止急功近利思想的滋生。实习中期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融合酒店团队的阶段, 引导学生不要在工作业绩上、功利上、报酬上过分较劲, 时刻牢记实习的目的是“熟悉酒店业务和练精操作技能”, 树立“工匠精神”, 力争用阳光、自信、负责的形象站稳脚跟, 并获得同事和上级的好评和信任, 迅速融入团队。只有融了团队, 才能进一步发展自身事业, 在这个阶段, 辅导员可定期看望学生, 或电话、微信、短信、QQ等通信工具进行全程指导。

在上述两个环节顺利度过后, 实习生通过自身努力和辛勤付出, 在实习中后期都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实习后期, 辅导员应引导学生与家长、同学、老师、上级等分享自身的职业乐趣, 让他们在职业乐趣中肯定自我, 并及时表扬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和事, 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上去领会实习的意义。

同时辅导员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实习岗位等情况, 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切实发挥自身作用, 进一步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树立职业梦想, 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链接】

酒店管理 (Hotel Management) , 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 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 在国际人才市场上, 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 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全世界已有1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上海投资或管理高星级酒店, 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 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 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也已成为国内职场上热门的高薪阶层。国内酒店从业人员, 以高薪阶层为多。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上海服务产业的支柱。

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 酒店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地区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

⒉全球很多著名大学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 在这些著名的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之中均提供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带薪实习和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 其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⒊酒店行业其薪金与社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 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其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酒店的管理层次一般都呈金字塔形式, 从塔底到塔顶, 由宽到窄。管理的幅度则是越往上层, 管理难度越大, 管理幅度越往下层, 管理的幅度越小。国内比较常见的酒店管理是直线职能制管理, 在该管理体制中, 任何一级领导、管理人员、服务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及本人应该具有的工作技能和知识。酒店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酒店要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必须通过服务员的服务来体现。因此, 服务员的素质、个人形象、礼仪、礼貌、语言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等, 是酒店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总之, 服务人员要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规定, 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标准和应该具备的服务技能及理论知识, 向主管 (领班) 负责。

主管 (领班) 主要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监督本班组服务员的服务工作, 随时检查其服务是否符合本酒店的服务质量标准。作为主管 (领班) 还要随时地协助本班服务员进行工作或是代班服务。特别是在服务高峰的时候, 或是服务人员缺少的情况下, 领班要亲自参加服务工作, 因此领班必须具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 是本班服务员的榜样, 是服务现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否则他就不具备领导本班服务员的权威。主管对部门经理负责, 领班对主管负责。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角度出发, 对顶岗实习中如何全方位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做了探讨, 采用\"三维互助、三方协同、三层递进”的策略, 发挥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达成实习目的。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习,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 (3) :146-149.

[2] 钱惠新.高校酒店专业学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3) :117-118.

[3] 单浩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营销, 2012 (10) :322-323.

[4] 王逢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班级管理研究[J].现代营销, 2017 (7) :117.

[5] 徐懿.浅析辅导员在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对策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1) :44-45.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2篇

1.1 树立正确创业观念

大学生还处于求学的阶段, 对于社会的需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 因此要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 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创新创业的观念, 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 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1.2 配备优秀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获取的创新创业知识大多数是通过教师获取的, 教师的专业素质将决定学生的知识层次, 因此配备优良的师资队伍, 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3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在大学期间, 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企业真正的工作内容, 如何进行创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创业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现阶段, 社会经济状况纷杂多样, 教材中的经济理论若不及时更新, 很难适应最新的经济形势, 在大学教育中, 有些知识是与社会实际脱节的。

2.2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持续在整个大学期间

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并不是一时的, 需要在整个大学期间灌输正确的观念, 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中, 创新创业知识的开展往往是在求学的某个学期, 并且只是理论的讲解, 这么短的授课时间及这样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掌握创业的真正内涵, 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 即便学生毕业后创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 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质量的措施

3.1 创建学生创业孵化园

学生开展创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也需要长时间的考察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为了促进学生创业, 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在学生毕业创业的过程中, 教师要予以学生一定的技术指导,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更好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2 与校外企业合作

要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要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学校大多提供的是理论教育, 不能提供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对于以后的创业是很重要的, 因此可以与校外的企业联合起来, 让企业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3 将创新创业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有必要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 更积极的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句空话, 需要学生付出自己的努力, 认真的领会其中的精神,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创新创业纳入到学生的考评体系, 可以促进学生这一素质的养成。

3.4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育人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在教育模式的优化上, 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让他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需求。

结束语

在社会的发展下, 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 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 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学生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好基础。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下, 企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备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 可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需求。本文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坚民.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03) .

[2] 龚中良.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04) .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3篇

1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环境分析

教育部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纳入高职高专专业指导目录是在进行了广泛的科学调研的基础做出的一项重大改革, 该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的人才需求环境。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建设方向首先要从分析其所依赖的社会需求环境开始。

1.1 全球对公共管理关注的大环境刺激了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研究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公共管理学在公共部门的管理实践和社会科学发展内在动力的推动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试图解决为弥补市场失灵而介入政府干预时的社会经济生活调节同样失灵的问题。随着全球社会性公共事务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 复杂性不断提高, 主要依靠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暴露出诸多弊端, 由此引发了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政府改革浪潮, 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呼声越来越, 公共事务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单独设立的提法也开始出现。许多高校也开始普遍设置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1.2 我国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 需要大量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

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管理改革。尽管这种变革和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看, 我国的行政改革也开启了公共事务管理的进程, 这一进程与国际上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同样也一起了我国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重新思考公共事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培养甚至独立专业设置的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 教育部在1998本科专业目录中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始了本科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

1.3 企业等部门对公共关系的重视增加了对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近几年的经济生活中, 许多的盈利性组织如企业也开始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争夺自己的话语权。一方面, 是一些企业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注, 开始注重给社会的回报。另一方面, 一起企业在和政府、工会、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等外部压力集团的接触中意识到了环境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和公司形象管理过程中, 越来越发现利润至上的理念难以在这些公共关系活动中得以实施, 甚至处理不当会出现关系企业存亡的危机事件。因此, 许多大企业, 尤其是跨国公司, 纷纷设立专门的公共事务管理部来负责相关的职能, 因而也增加了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 随着赢利性组织规模的扩张, 形成的大型集团公司、多元控股型企业, 在内部也会形成类型于社会系统的公共事务体系, 同样也存在着对该类人才的强劲需求。

2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从以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实出发, 教育部在2004年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首次增加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 各高职高专院校从2005年开始了该专业的招生工作。

2.1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要凸显经济与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试行) 》中对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具体的规定。不同院校可以教育部的专业指导目录为原则, 结合自己院校的特点确定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专业所在管理系良好的产学研背景和办学特色, 考虑以往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在岗情况, 我们把本院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具备社会信息调研、沟通协调、公共策划和文案处理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2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素质、能力标准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决定了培养对象应具有何种素质、能力, 从而建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的问题。本课题组成员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订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标准。

(1) 知识要求。从知识领域看, 专科公共事务管理类课程应涉及通识类知识、观念类知识、方法类知识、规则类知识、技能类知识等。公共事务管理类人才的知识定位, 要紧紧围绕通用型通才和复合型专才的素质要求, 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层次结构来讲,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通识知识、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三个方面。其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 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又有利于学生兴趣、志向的专业定向。

(2) 能力要求。能力包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能力 (学习能力) 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从未来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来看, 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社会适应能力, 即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正确地开展社会交往、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业务工作能力, 即掌握具体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能够独立并熟练开展工作;组织管理能力, 即具有系统有效地完成重大任务活动的能力;科研技术能力, 即能够探索、研究、创造、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和业务途径的创新能力;较高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即适应自身发展和工作需要所必备的较高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3) 素质要求。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类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心理身体素质四个方面。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公共事务管理类人才首先应该是爱国主义者、集体主义者,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次是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第三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包括公共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文化素质包含公共事务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与知识内容丰富, 最终体现为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素质包括利用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知识对企业等经济组织的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利用公共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保障和谈判与沟通的知识对组织的形象进行维护和策划, 并处理好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关系, 在关键时候化解危机、应变处理的能力等。对公共事务管理从业者来说, 21世纪的社会发展更加迅猛, 竞争更加剧烈, 其心理负担必然大大加重, 该专业人才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实际内涵应包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3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同性质课程内容的安和比例分配。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从结构上说, 课程设置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部分。

3.1 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高职高专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我们设计的理论教学体系的结构包括4个部分, 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部分互相补充, 其中基础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须、够用为度, 专业课则加强了针对性与实用性。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专业选修课程, 即结合专业必修课程部分进行选择。选修课程贯穿在学生的三年培养中, 坚持三年不断线。

在专业课的设置上, 参考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成果, 借鉴到其专业设置以本科专业目录中上级大类公共管理课程为一级平台, 全国普遍开设课程为二级平台课的设计方法, 我们感觉同样对专科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实用价值, 同时符合素质教育、能力本位的原则。从这个角度出发,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确立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为一级平台课, 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为二级平台课。两级平台课主要在理论教学体系范围, 同时适当增加课内实践教学的比例。一级平台课构成了专业基础课的主干组成部分, 二级平台课则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

在两级平台课建设的基础上, 我们还认识不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有差异, 许多专科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 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群。考虑培养跨专业、宽视野的人才的原则, 同时纠正分工过细、专业过窄造成的弊病, 专科院校应立足于本学校的大环境,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程体系, 突出选择特色课程, 增加选修课, 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公共事务管理学科为基础, 注意该专业的共性与不同领域的个性, 有目的地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河北金融学院从自身作为财经类院校的角度出发, 在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安排上着重考虑了怎样突出金融特色的问题, 在专业课中设置了会计学、金融学、保险学等课程。

3.2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 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针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以实践技术岗位应用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建设中我们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把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并重, 使二者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基于该专业所在管理系良好的产学研背景, 专业课中还安排了商务办公实训、企业决策模拟、认知实践、模拟招聘等独立实践课。

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通过由基本技能到专业技能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训练, 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公关策划能力、文书处理与写作能力。从专业人才培养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内实训项目、独立实践课项目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部分, 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一条主线”, 理论实训项目训练是独立实践课项目和专业综合训练的基础与支撑, 专业综合训练培养管理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综合、操作、演示、设计和参观五个方面, 约占教学总学时的40%。

4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与出路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从无到有, 到今年的第一届毕业生顺利毕业, 应该说这一过程并不是非常轻松的。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和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进行了较多的交流和沟通, 普遍感到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和困惑,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院校在生源不足、社会认知度低等现实情况面前知难而退, 缩小了招生规模或干脆停止了该专业的招生。结合自身的专业建设实践, 我们认为,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必须要解决建设方向的问题。从这点出发, 许多院校借鉴本科公共事业管理的建设方向, 结合自己学校的定位, 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以全国招生该专业的几所学校来看, 专业建设方向首先离不开学校的定位,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出路首先要和学校面向的用人单位衔接起来。以本校为例, 在毕业生专场交流会上点名要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单位主要还是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 毕业生最后签订协议的也是这些单位。同时, 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环境出发, 我们认为企业对公共关系的重视也加大了对该专业的用人数量, 而专科毕业生就业中对企业的接受程度要明显好于本科和M P A等高级人才。所以, 重视企业公共事务管理人才方向的培养也是专科院校该专业建设的一个很现实的出路。实际上, 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很好的注重了该方面知识的培养, 一些毕业生欣然接受并最终在不同的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

综上所述,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作为专科院校的一门新专业,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职高专院校只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 制订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 做到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就能够实现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良好对接, 进而实现该专业的良好发展。

摘要: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而设, 在人才需求上呈现专业化和数量稳定增长的特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并对该专业的未来建设方向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红, 刘改芬.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与实践[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5.

[2] 崔运武.以专业基本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 2003 (7) .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 卓越人才培养是基于我国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育成为当前非常突出的问题。本文对当前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拓展实验训练教学的内涵、以实景模拟为环境,提高实验训练教学的仿真性、创建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基地、引进企业资源和科研成果、开展实验训练教学的体系、完善实验训练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等观点。

关键词 卓越人才 经济管理 实验 实践

Economics Managemen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Based on Training Exceptional Talent

XUN Axian

(College of Busines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Key wordsexceptional talent; economics management; experiment; practice

0 引言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农·史密斯指出:“经济学是一门可以实验的科学”。他与其他学者一起致力于实验训练经济学的研究,逐步扭转了“经济学不可实验”的错误认识。近些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改革,把训练引入高校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动手学经济”、“动手学管理”在高校已经成为共识,也是策应国家卓越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些高校提出了要建立与“基础训练、课程单元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等五个训练层次配套的实验训练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实验训练教学与理论教学衔接,与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同步,以适应学科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努力实现“实验训练设计体系化、实验训练资源共享化、实验训练资料真实化、实验训练环境场景化、实验训练管理规范化”的实验训练教学模式。我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规模。基于以上背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既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同时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

1 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重视,承办该专业的高校相应做出对策思考及举措。设立经济管理实验室是其中一项重中之中的工作内容。但综观现实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实验室教学资源配置不到位

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除了应具备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等普通专业实验室都要配备的实验设备以外,还需要配备与相应专业的基础条件,如投资管理实验室应安装有关专业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等专业性软件;财务会计实验室应有与会计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应当配备各种类型企业的仿真资料数据库等;物流管理专业应当配备与物流企业相应的各类海关与进出口等业务流程模式等。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信息资源、实验软件教学资源、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技术资源还非常有限。实验室条件普遍较为简陋,场所面积不足,几台计算机就代替实验器材,实验教学软件也跟不上。学生进入实验室难以达到实验目的和效果。

1.2 仿真实验的模拟程度较低

在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中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是相当复杂和多样化,绝大多数经济管理活动是很难用一些理论或者一些文字表达出来。模拟实验正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个过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学习,在进入就业岗位就能够迅速处理相应的经济管理类业务,因此与各专业相关的技能实验一定要有高度的仿真性。当前高校有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软件,其仿真程度很低。以市场营销模拟实验为例,在模拟实验中所选择的原始资料大多是老师虚假编制的,模拟中采用的市场环境中的数据是自己假设的,其数据设计的真实性与实际中的相差甚远,学生往往在营销实验实习中分数较高而日后遇到相应业务时居然不会进行处理,其主要原因是实际中的面临的环境是错综复杂,供应商与客户五花八门,初学者难以确认而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因此,实验教学环节一定要提高模拟实验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较好地熟悉企业的有关经济管理活动业务。

1.3 实验指导教师队伍虚设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对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指导老师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知相关专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当前,许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指导教师多数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通常在上完理论课后,即将学生带入实验室中进行相应指导。理论课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在业务指导方面未必精通。实验室专职人员只负责实验室管理,这就导致实验室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在具体的指导实验时,由于教师自己缺乏实际工作经历,这就使得教师在指导时只能够照本宣科的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指导。

2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按照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实验室是重要的培养平台。如何建设好实验室、如何实施学生的实验实训、如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笔者作如下建议: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沿需求,不断拓展实验训练教学的内涵,更新实验训练教学内容。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依托的是工商管理学科,其建设高水平也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学科的特色来构建实验训练平台,形成学科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共振效应。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现实验训练教学的“两个转变、两个实践、两个结合”,即从知识验证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从封闭的实验训练教学模式向开放的实验训练教学模式的转变;鼓励教师开展专业能力型实验训练教学的实践,鼓励学生借助自主训练进行学生自主创业的实践;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职场实景模拟,将实验训练教学与企业模拟训练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学科研究相结合。

(2)以实景模拟为环境,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不断提高实验训练教学的仿真性和先进性。即要从简单、粗放的传统经济管理实验训练模式向集约、仿真实验训练转变,从纯理论性实验训练向与企业实际运用吻合转变,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熟悉和运用相关实验训练教学的技术和设备,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差距,努力实现无缝对接。“仿真性”是“中心”的一大特色,注重把企业实际环境移植到训练中心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实验训练营造出真实的环境和条件。如会计手工训练室、旅游管理训练室、模拟商业银行训练室、营销策划训练室等。

(3)创建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实践平台。“中心”已经成为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的重要基地,且已取得显著成果。按照“自主、开放、创新”的指导原则,采用学生自由组队、自选或自定题目,以应用创新与科技创业为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团队管理、项目组织以及项目开发等工作。如ERP沙盘推演训练。“中心”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的专业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如盐城师范学院,2010年《江苏海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大赛金奖,同年,该团队还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

(4)引进企业资源和科研成果,提升训练水平。充分利用学科建设优势,注重与企业的结合,利用和引进企业资源和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验训练内容,提升实验训练教学的水平。如,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设证券投资实训课程,企业免费提供模拟证券操作软件,由企业委派的业务骨干和院内老师共同组成指导小组,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的证券操作;与企业合作共建网上交易平台,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条件和环境;与酒店合作,引进企业接待宾客的典型案例;我们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把企业的资源和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与训练,缩短了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实现了无缝对接。

(5)实验训练教学的体系。从有利于激发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和学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面的能力,从经济管理大类平台构建实验训练教学体系,体现与理论体系平行、渗透与互补的特点,建立“四个平台、五类课程”的实验训练教学体系。即:基础训练平台、课程训练平台、综合训练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以及基础训练、课程单元、课程综合、专业综合和拓展提高五类训练课程。

(6)实验训练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训练环境的仿真化和训练组织的模块化是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的两个重点。通过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训练室、旅游管理训练室、营销策划工作室、会计手工训练室等训练环境实现高度仿真,企业场景就是训练场景。与此同时,采取时间模块化和内容模块化的模块化训练模式,即以整块时间集中强化训练某一专业能力,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一是确立以“学”为中心的实验训练教学方法。改革训练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自我式、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形式,变教师主导为学生自主,变灌输式为启发、讨论、互动,变机械式完成训练过程为研究、探索、合作。二是引入先进的实验训练教学手段。近年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这为引入先进的实验训练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

(7)实验训练教材。要保证实验训练教学的正常高效地运行,高水准的实验训练教材是不可或缺的。多年来,随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变化,把实验训练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并制定了主干课程实验训练教材建设规划。启动了实验训练讲义出版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成立编写小组,逐步推进实验训练教材编写与出版工作。

(8)实验训练队伍。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训练队伍是搞好实验训练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重视实验训练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与实验训练教学队伍建设、管理相关的政策。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方针,制定实验训练教学队伍建设规划,进行实验训练教学队伍结构调整,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强烈责任心,高素质的实验训练老师队伍,建设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训练教学、既能从事科学研究又能从事教学研究、热爱实验训练教学、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实验训练教学师资队伍。一是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的队伍组成模式。由训练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负责制定与落实训练中心的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有关教师开展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配套一名实验训练中心副主任,负责训练的日常管理和训练教学的正常运行,并协助主任制定与落实训练中心的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有关教师开展训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已配备多名专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三是专职教师兼职辅导训练教学经历,有丰富的改革和创新的经验,聘请他们担任训练中心的指导教师,负责训练教学的改革创新和各专业训练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四是企业专家兼职教师。根据专业实验训练的需要,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训练指导老师,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验训练,真正做到了训练内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庐.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09(4):92-93.

[2]莫生红.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0).

[3]乔兴旺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与管理,2007(2).

[4]吴泷.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7(2).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5篇

2、基于就业能力培育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3、高职酒店旅游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新途径

4、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研究

5、浅谈高校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

6、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7、“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8、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类平台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9、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10、智慧旅游视域下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途径

11、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2、外语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

1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实证研究

14、针对旅游管理行业的未来发展展开的研究

1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策略

16、智慧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的探讨

17、关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

18、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19、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研究

20、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探讨

2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2、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2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24、生态旅游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25、信息化在旅游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探析

26、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

27、谈中职旅游管理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8、基于互联网+时代新创业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新型发展途径的研究探讨

29、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旅游管理新体系研究

30、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31、互联网视域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探析

32、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3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创新研究

35、浅谈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6、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服务意识的培养

37、信息时代下旅游管理的思考研究

38、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衔接的原则分析

39、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融合研究

40、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探讨

41、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思考

42、专创融合视角下的广西旅游管理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4、思政课融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初探

45、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

46、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47、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质量评价研究

48、浅谈中职旅游管理教学策略

49、基于“1+X”证书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方案与旅游业“6元素”融合创新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研究范文第6篇

摘要:通过对立体化院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五年制高职院本教材开发的理念、路径、问题和解决对策,形成五年制高职院本教材的特色与优势,进一步推动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院本教材;专业协作委员会

一、问题的提出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联合职技院”)旅游管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牵头研发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课程标准》等,随着相关教学标准的完善,如何进一步推动教学标准在江苏联合职技院各个分院(含办班点)的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实施?在对各个分院(含办班点)的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调研中,针对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教材使用现状,发现如下问题。

(一)课堂教学质量存在差异

目前,江苏联合职技院开设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共有19个分院(含办班点),覆盖全省11个城市。同样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各地区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包括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等都存在差异。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地区产业发展、教师团队、教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教学资源的差异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专业教材选用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院校在教材选用上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教材版本老旧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选用中职教材或本科教材导致适用性、针对性差;教材与课程标准不契合,不符合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有的综合实训课程没有教材,只有讲义讲稿;教材体例传统,教学理念滞后,专业技能课与实际岗位对接度差;等等。由此带来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见图1、图2)

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教学载体是教材及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规范统一、质量高、针对性强的院本教材,是缩小差距、统一标准、提升质量、推动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二、院本教材的开发理念

(一)院本教材的概念

本文所阐述的院本教材是指面向江苏联合职技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契合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课程标准,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协作委员会牵头开发出版,供江苏联合职技院教学使用的教材。

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育需求,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的要求,本文所指的立体化院本教材是以纸质出版教材为载体,通过二维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并配有信息化教学云平台,可促使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立体化教材。

(二)院本教材开发的理念

1.共建共享。院本教材的开发是采用院校协作、校企合作的共建共享模式,每本教材均有三家及以上院校参与开发,专业技能课教材开发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通过联合开发,集中智慧,使得开发编写的教材更具适用性、创新性。

2.融合创新。依据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育需求,院本教材配套有信息化教学云平台,所有教材均通过二维码拓展学习资源,通过微课视频、拓展阅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并能动态更新的教学案例,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3.课程思政。职业教育教材的底色是“德”,在院本教材开发中融入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结合文化旅游专业特色引入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实现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院本教材开发的具体路径

(一)专业及产业调研

1.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在院本教材开发之前,组建研究团队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典型案例、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调研,充分掌握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

2.江苏省各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为了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建团队对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等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形成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分解表。

(二)相关主体与职责

院本教材的开发主体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协作会、协作会成员院校和合作企业、出版社四个层面组成,分别承担政策、组织、研发、保障功能。相关职责如图3所示。

(三)开发的工作流程

在开发过程中,由旅游管理专业协作会牵头,组建了院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了教材的三年规划、年度计划、选题依据、团队组建、编写细则、教材审定、出版程序等开发流程,形成了定额稿费、集中编写、质量评优、教材评价等保障机制,确保立体化院本教材开发的进度、质量和特色。院本教材的编写实施主编负责制,在经过教材开发申报、主编资质审核、教材开发申请后,由主编组建编写团队进行教材开发,开发、出版等工作由出版社协助,协作会监控。(见图4)

四、院本教材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院本教材开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参与人员多、时间长、进度要求快、质量要求高,所以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并建立健全各种机制。

(一)系统性问题

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部分教材内容交叉、体例同质化等问题,属于系统设计的问题。在进行院本教材规划的时候,协作会就要组织教材编审委员会成员做好教材开发的顶层设计,确定各教材的大纲和体例,以避免教材之间出现重复、相互矛盾等问题。由于旅游类专业教材会涉及较多的历史、地理、宗教、政策等内容,所以采用预审制,以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和规范。

(二)保障性问题

院本教材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职业院校的教师由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无法集中精力编写,这就是如何激励和保障编写团队的积极性问题。协作会主要通过集中编写制度来解决这一矛盾。每年组织两次院本教材集中编写活动,把编写团队、出版社编辑集中在一起,组织编写培训,加强团队研讨,保障编写团队能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精力和智慧完成编写任务。

(三)协同类问题

院本教材将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个分院(含办班点)使用,为了缩小各地区院校的差异性,在教材编写时采用联合开发机制,每一本院本教材的编写必须有3所及以上院校教师参与,以便集中智慧、博采众长。依据教材情况,引入行业企业专家、一线员工参与教材编写、资源开发、教材审定等,使教材紧跟行业发展。通过院校协作、校企合作,促进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智慧碰撞,达到1+1>2的效果。

(四)创新型问题

在院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最难的是教材创新问题。如何融入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引入最新的教学内容,如何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如何創新教学方法?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集中研讨、头脑风暴来解决。协作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并把国内外最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和模式传递给开发团队,通过调研、培训、研讨、学习等,提高编写团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水平。

五、院本教材开发的特色与成效

(一)院本教材的特色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院本教材是适合五年制高职教育、适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适合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高质量教材,具有以下四个特色。

1.思想性。院本教材是关注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和学生学习理论形成适用于五年制学制的教材。教材开发中融入以德育人的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引入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2.系统性。院本教材是依据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开发的,涵盖人才培养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的需求。其开发过程是编写团队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再研究过程,各个编写团队针对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体例创新。

3.先进性。院本教材的开发针对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和业态调整,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对教材内容进行动态更新,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握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

4.信息化。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搭建信息化教学云平台,在教材中通过二维码拓展学习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微课资源嵌套在院本教材中,通过二维码扫描就能进行在线学习。云平台是基于共创分享的理念,为师生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教学空间,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碎片化学习等,为师生提供专业、精准、共享的教学服务。通过云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一体化,促使创客成果转化,为学习者搭建共创分享的服务平台。

(二)院本教材的成效

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院本教材开发项目自2016年启动,共有19所五年制高职院校(含办班点)50多名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10多名省内旅游企业专家参与其中,受益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数达到2000多名。目前已有8门课程教材在江苏联合职技院12所分院应用,8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线开放,影响广泛。其中,《旅游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等教材已被国内其他高职高专采用。

正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所说: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开发院本教材,有利于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院本教材,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范教学资源,推进课堂教学课改,探究信息化环境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展开调研,搜集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入行业标准,引入企业考核评价,创新培养新时代旅游产业人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各个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加强教学研讨,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创新教材体例,更新教学内容,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管理类教材开发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

[2]吴建平.项目化教学背景下职业院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J].品牌研究,2019(1).

[3]沈世江.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2018(52).

[4]晏仲超.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五年制高职提质增效[J].江苏教育,2017(92).

[5]曹巍,周强.职业教育精品教材开发模式与实施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

责任编辑:谢传兵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ENG Xiamin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 Commerce, Wuxi 2014045,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three-dimensional college-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committee

上一篇:谈话教育范文下一篇:国有企业员工薪酬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