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19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当前中国城市迅速扩张和建设, 公共设施与城市的建设发展有着难解之缘。作为城市家具的公共设施, 起到类似家装设计中家具的作用, 为主人生活提供方便, 是主人品位的象征, 若把城市比喻成家, 公共设施就是城市的家具和点缀, 就如平面设计中的点要素,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公共设施逐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设计出符合城市形象又新颖的设施是未来设计人员的目标, 那又如何去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造型创新思维?

1 公共设施研究的范围

城市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用于室内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如在公共与半公共的场所的休息设施、照明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信息设施等。由于其放置于公共环境中, 又有公众的参与, 便与环境、人的行为都产生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又称环境设施。环境设施为适应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和信息情报职能的迅速扩大趋势,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处于不断消亡与产生、更新与变异的交替演化中, 但无论如何变化, 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相对稳定的。对于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中, 本身作为一种产品形式的公共设施, 个体造型的设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公共设施设计流程中的创新思维体现

从某种角度讲, 公共设施设计是工业设计的近亲, 公共设施产品在功能、原理、外观形态、人机操作、制造工艺和材料、施工、维护等方面的创新, 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特性和产品的最终质量。创新思维不仅出现在产品设计的构思过程中, 而应该在整个设计流程系统中。

从市场调研→分析问题→设计构思→设计展开→深入设计→设计表现→设计制作及施工。这一系列环节中都应该有创新意识的体现。

2.1 调研环节

资料收集是设计流程的第一步。公共设施设计有基于环境设计的特色, 除同类产品本身属性调研外, 还需要搜集设施所处环境资料, 分析环境及人群行为方式。分析人群行为需求时,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设想, 如调研中发现周边人群不再使用公共电话机, 而使用3G移动设备交流, 人们在开放空间使用设备时是否需要一个暂时安静的隔音小空间、是否可以随时随地取得方便的通信, 如数码岛的构想 (如图1) , 鼓励学生有意识的寻找类似的创新调查方向。

2.2 设计构思

构思阶段中, 教师总会设定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假设需要设计休息椅如果直接给定“请设计一款街道旁供人休息的座椅”那么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便是几条腿、一个面加靠背。而如果将创新思维运用到这个环节, 用发散式的思维提问题:“请设计一款街道旁能将人舒适托起暂时休息的物品。”那么结果超乎想象, 承载形式有悬吊式、悬浮式、漂移式;实体造型有:圆的、方的、球体的、雕塑式等;从人的休息方式来看, 可以趴着、依靠着、坐着休息等。

2.3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是造型设计的重要环节, 材料本身的属性、给人以视觉、触觉等方面的不同心里感受, 赋予产品新的材质会使其产生焕然一新的感觉。根据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当地的地域特色, 以及设施的经济性方面来创新分析。在新材料革新及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 我们将材料创新应用在刚劲铁骨的城市建筑中, 出现清新自然舒适的原木色休息椅, 会给人们自然舒服亲切的感觉 (如图2) ;再如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就地取材, 某地盛产鹅卵石, 设计师利用鹅卵石设计的凉亭、喷泉、座椅等。

2.4 结构处理

不同的结构变化会使设施使用更方便。如在休息座椅设计、路障、指示等设施中, 我们可以引入模块化、标准化的理念使设施变得更加方便使用和维护, 设计师只需要设计其中个体零件造型, 然后通过单件的组合, 形成许多不同造型的设施, 这种结构的创新不仅可以根据设施安放环境调节长度、形状、色彩组合, 还有便于维修的优势, 既经济又方便。

3 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意能够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动, 首先是由于创意的“新”:新观念、新方法、新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思维的“超越性”, 但又有差别, 人的思维受到许多制约, 比如, 客观环境、教育背景、生理状态等方面。思维训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活动。

3.1 问题分析法 (属性分析)

对设施本身属性、设施所处环境、使用人群进行罗列分析, 提出问题。不同属性分析, 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 比如从功能、造型、审美、经济、缺点等分析, 自然激发出新的方案。功能分析:可以将同类设施的使用方法、性能、作用罗列出来, 如卫生设施中垃圾箱的开口形式、容积大小、回收方式等;造型分析:把设施形态、色彩、材质的属性罗列;审美分析:把环境内人群的审美取向进行罗列, 如宁夏属于回族人民聚居的地方, 这里的人会喜欢哪些颜色、周边建筑形态 (如图3) 。经济性分析:将设施材料选择、施工、维护等罗列;缺点分析:对现有设施应采用“吹毛求疵”的态度去列举缺点, 针对所提出的缺点改进方案, 引导学生提出设施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

3.2 发散思维

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 求该问题的尽量多的各式各样的可能解, 这种思维过程称为发散思维。对创造性思维而言, 运用发散思维, 做出非习惯性联想、化好似、无关为有关。再结合反向思维, 如果设计休息设施, 教学训练中问:“什么东西不能坐?”, 回答:蜜蜂、仙人掌、刷子、耳机等。这样会有学生将与座椅无关的刷子、耳机 (如图4) 等联系在一起, 设计出新颖的造型。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在寻求某一问题的不确定答案中, 过渡到收敛思维。

3.3 集群思维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人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产品开发中大家最熟悉的便是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 (Brain Storming) 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奥斯本于19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的, 是以取代当时效率低下的企业新产品开发讨论会。操作方法是:针对解决的问题开6~12人小型会议, 与会者按照延缓批判、数量孕育质量等原则和要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 无拘无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 使创意激情、冲动、智慧能达到互相激荡、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这种教学训练效果最为明显。如:设计路边的照明设施, 就设施造型及能源来源提出明确的问题:“什么东西可以发光?”学生们思维活跃, 争相回答说:萤火虫、荧光棒、太阳、电灯、夜明珠、灯笼、火柴、摩擦、镜面反光、金子、晚上狼的眼睛、钻石等, 而后记录员将结果整理, 与会的同学再通过整理得到的信息在头脑中构思, 如:有人会提出一种遇到阳光会自动展开接收阳光并储能, 到了夜晚变收回成可以发光的球体造型的照明设施。

3.4 设问法

设问法是通过围绕设施提出问题, 从而改进设计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奥斯本设问法, 即5W1H法, 具有为Why (目的) 、What (本质) 、When (时间) 、Wher e (空间) 、Who (对象) 、How (状态) 。是从以下6个方面来设问的:现有设施还有其他用途吗?改变一下会怎样?如放大、缩小、变软、变硬、增加、删除、局部反转倒置等。能否利用其他方面的设想?可借鉴和模仿;用其他东西替换会怎样?材料、工艺、制造结构等;反过来会怎样?上下、前后、内外运动方向等;重新组合成立吗?功能、目的、构想、材料、部件等。例如在设计一个照明设施时, 提出“能不能将路灯的灯杆替换别的材料?”有学生尝试将路灯底座灯杆换成便宜的建筑材料, 新造型的路灯便诞生了。

3.5 科学幻想法

科学幻想是一种依靠把未来科学技术和创造性想象力揉合成一体来捕捉现实世界的另一条途径。就像我们看到的科幻电影, 类似《第五元素》等中的未来数字化城市, 作品中大量出现了对未来城市预测的科学幻想设施、街道, 若干年后我们的城市建设会是怎样?因为科技在进步, 新的能源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出现, 就如芯片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一样。数字化城市建设就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该幻想磁悬浮式的公路、立体式的街道、智能化的道路照明设施、快速的身份识别系统、便利的信息交流设备、更舒适的休息服务系统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 一切皆有可能, 类似于目前已经实施的, 许多公共出入口处红外线识别系统、红外线垃圾箱、磁悬浮列车等等。

摘要:公共设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公共设施的设计, 创新思维应存在于其设计系统中, 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强调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公共设施,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 刘伟元.产品设计中的创新思维[S].科技资讯, 2006.

[2] 薛文凯.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3] 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4] 吴翔.产品系统化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5] 张琲.产品创新设计与思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城市中封闭式住宅小区, 相对开放小区, 更为安静, 封闭的管理带来的是安静的建筑环境, 让人能够产生安逸、舒适、稳定的感觉。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 封闭住宅早有先例, 例如中国传统住宅----四合院, 就是一个典型的以住宅为基本结构的单元体, 四合院周边的巷、街都是开放的构造。随着社会的变迁, 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四合院也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类似于四合院这样的封闭式住宅, 以多层、高层封闭小区的形式出现, 院墙转换为了小区的围墙, “围合式”住宅小区成为了普遍采用的小区设计形式, 具体表现为采用围墙将住宅小区封闭, 门口设置门禁, 通过这种管理, 小区居民能够出入, 小区外的人不能随便出入, 给居住在其中的人以安全感, 物业管理也较为简单。但是, 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和住宅设施的设计, 在大型城市中, 跨越街区较大, 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较多, 已经逐渐显露出不适宜的迹象[1]。

2、拆围后开放住宅小区创新设计

将封闭住宅小区开放, 是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采取的设计模式, 这一模式旨在探索开放型的住宅小区。美国的开放住宅的结构, 使得住宅小区的道路与城市道路融合, 能够形成清晰连贯的道路规划体系。拆围后, 新的开放式住宅, 形成了新城市主义的文化理念。

拆围后, 小区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缓解, 开放住宅小区的道路体系与城市交通网络体系融于一体, 使得交通车辆和道路行人分别拥有自己的道路, 能够在道路和住宅小区之间自由穿行。

开放式住宅小区, 使得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邻里关系得到了缓解, 城市道路畅通, 路网密集, 拥堵的现状得到了改善[2]。

拆围后, 开放式住宅小区的活力得到了提升, 城市街道的空间骤然扩大, 各种公共设施被布设在街道的两侧, 交通顺畅, 购物方便, 服务空间和体系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拆围后, 开放式住宅小区在城市管理建设成本上得到了降低, 解决了传统封闭小区管理简单的问题, 使得社区的内部规划元素的使用, 能够与城市的结构相互独立, 同时还满足小区内部的需要。公共设施不需要重复建设, 物业管理成本得到了降低。减少了传统粉笔住宅社区基础设施、人员调动依赖于城市政府统一行为的问题, 从社区服务的标准出发, 真正能够维护城市安全, 方便居民居住和出行。

3、拆围后时代住宅小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国人的传统观念上进行心理学的分析, 小区开放后, 一些设施从私有变成了公共, 很可能会出现排斥的心理。心理上的排斥感通过设计难以弥补。这是由于归属感、私密性、安全感使无法弥补的。

再就是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公共化, 意味着小区内部的专属花园、公园都要成为共有, 开发商投资巨大, 园林景观精心设计, 一下子就要成为共享的资源, 这对于原有的封闭小区的居民无疑是损失, 如何对他们进行补偿, 如何将城市绿化和地产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加以协调?拆围后时代的住宅小区, 开放道路后, 公共交通将得到缓解, 主干道路与小区的内部道路都会增多, 但是如何解决道路之间的冲突问题, 一旦道路增多, 交通噪声也随之而来, 如何处理呢?对于道路的整体优化如何实现人车分流?社会车辆进入小区之后, 停车位紧张是必然的结果, 如何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 特别是自行车和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如何安置?

另外, 由于拆围之后, 公共设施将有所改变, 原有的门禁管理要变更为楼道管理和街道管理, 门禁管理虽然简单, 但是对于不法分子确实有阻挡的作用, 一旦放开, 或者改为街道管理, 物业对于社区的安全管理范围将缩小, 单纯依靠宣传社区问题难以达到较高的安全性[3]。拆围后, 小区的内部交通公共设施将于城市交通公共设施接轨, 这就要对原有的小区公共设施进行重新的设计和规划, 但是小区的公共的场所已经很小, 再加以改造如何保证公共设施、场所会不会受到侵袭和损坏?如何将公共场所、设施和物业服务之间的界限进行划分, 共享的公共设施如何管理?开放后的小区的安全问题如何顾及?这都是拆围后开放住宅小区要面对的问题, 也是拆围后时代的住宅公共设施设计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4、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思路

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 一般由文化、娱乐、休闲、商业服务、安全、交通等设施构成, 位于的出入口或者道路两侧, 生活服务中心的位置应设置在的中心路段、出入口, 位于住宅的底层或者独立的地段, 娱乐休闲设施应设置在居住区域的边缘, 较为僻静的地段, 不应布置在城市干道的附近, 并与住宅保持距离。公共建筑要与开放空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与现有的地方景观元素和标志物协调一致, 合理分析各个设施之间的潜在功能练习, 通过便捷的路径强化练习。交通网络衔接应予步行街区合理分布, 优先考虑步行和自行车系统, 路径的环境优美和舒适。小区的设施要达到国家标准, 形式要简单[4]。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 是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的。但是中国文化的细胞始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照搬外来设计风尚是难以在国土生根发芽的。如何将文化细胞的中国元素始终作为小区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的基本, 并受到居民的尊重和肯定, 是每个设计师所要深入思考的。期待小区设施的规划设计中, 能够更多地融入人性化的产品思路, 向着健康、安全、完善的居住艺术的方向发展[5]。

结语:

随着我国的封闭社区建设的形式和功能的改进和完善, 快速城市化的背后, 隐藏着众多的社会环境和交通问题, 实行住宅小区的管理, 从单位大院到街区制, 从原有的小区道路变更为公共道路, 从围墙的局限到多个街区, 优点在于地域内的道路系统得到了优化, 交通拥堵状况将被大大改观, 住宅内的公共设施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将实现共享, 但是问题也是并存的。拆围后, 公共设施的共享化能否真正为不同的人群服务, 公共设施的设计能否满足城市大发展的需求, 公共设施的建设能否动态发展、因地制宜, 这都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谐的重要保障, 需要加以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拆围成为了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一个特有的名词。而且由于拆围工作中牵扯到的社会问题、公共设施问题、交通问题等相互交织, 因此, 针对矛盾进行分析, 采取创新设计加以解决成为必须要行极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大型城市, 汽车拥堵现象严重, 城市道路的规划已经出现了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矛盾。另外, 大量封闭住宅区也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公共设施的的设计, 要面对的是社区的规划, 更是社区综合体的规划。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关键词:拆围后时代,住宅规划,公共设施设计

参考文献

[1] 雷健.拆围·吹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集结号[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10) :55-61.

[2] 刘力皲, 张牧时, 邓靖雯等.论小区拆围对居民小区治安管理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 2017, (23) :217, 226.

[3] 吴晓林.“街区制”的下一个路口[J].决策, 2016, (4) :35-37.

[4] 海玮.长沙:机关大院变身市民公园[J].城乡建设, 2016, (5) :23.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老旧社区公共设施可持续设计的背景及内涵

(一)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分析

“老旧社区”主要是指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建造的一些社区,是由政府主要负责开发的,基本上都是紧挨着马路,规模有大有小,空间比较狭窄,绿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相对不是很完善,公共设施稀少。老旧社区很少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公共设施,现在已有的公共设施还是很久以前建造的,由于当时经济水平不高,因此,存在着许多问题。此外,大部分设施不仅会消耗大量能源,还会污染环境,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二)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优化设计的内涵

1. 基于老年人的公共设施设计

基于老年人的公共设施设计就是适合老年人进行户外娱乐活动的设施,因此,也要考虑到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其一,在身体上,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环境来建造公共设施;其二,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通常都忙于工作,老年人身边一般会缺少陪伴,很容易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适老性设计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因素。

2. 可持续设计理念

可持续设计主要是指在进行设计的初始阶段就应该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让这三者协调发展。可持续设计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即是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现代人的生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在可持续视角下,对老旧社区的公共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应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1)在经济上,充分考虑建造成本,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要做到选材安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故障;(2)在保护环境上,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要尽可能的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使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降低对能源的消耗,维持生态平衡;(3)在社会发展上,一定要保证操作安全,使设施能够适应老年人的习惯。

二、针对公共座椅的相关设计和分析

(一)当前的社区公共座椅现状

当前的社区公共座椅位置摆放不够科学。社区的公共座椅设计考虑的不够全面,忽略了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内部供老年人休息的设备数量较少,少数老年人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可休息的座椅,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更不方便。社区内部的可移动座椅较少。社区内部不少地方都没有可移动座椅,特别是在一些亭子下,老年人下棋或者看书时的座椅稀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社区内部的公共座椅上方缺少遮阳的设施。通常情况下,社区内部的公共座椅都是露天的,这样在阴雨天或者烈日下,老年人可能没办法坐在公共座椅上休息。部分公共座椅上面的漆存在脱落问题。一般来讲,社区内部的公共座椅都是木制的,外层的漆脱落之后,如果不及时进行修补,就会造成座椅的霉变或腐烂,影响公共座椅的使用寿命,还会增加老年人休息的安全风险。社区内部大部分公共座椅都没有靠背。社区的公共座椅结构都比较简单,还有一些没有靠背,从而影响老年人的舒适感,无法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休息需求。

(二)社区公共座椅的适老性设计准则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正在慢慢衰弱,手脚也不如年轻人灵活,走一段路就会感到疲劳。此外,老年人的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也在不断下降,老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在不断下降,视力水平也在不断降低。由于老年人的听力水平下降,因此老年人需要佩戴适当的助听器或者需要大声给他说话。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下降。不少老年人患有关节方面的疾病,活动一段时间就要坐下来休息,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确保其休息需求。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关注老年人的身体休息需求,在生活、休闲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应该严格按照以下几点优化设计公共座椅:安全有效性、无障碍交互性、舒适性等。

(三)社区的公共座椅人性化设计改造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较为舒适、适用的安全座椅,我们应该结合老年人的自身需求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公共座椅,从而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公共养老休息场所。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老旧社区适老性公共设施优化策略研究

(一)老年人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分析

由于受到资源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难以完全遵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的适老性改造,只能参考老年人的综合身体素质,对现有的设施实行优化措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让他们能够在业余时间,尽情地进行娱乐活动。

1. 生理、心理及行为需求

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各项身体指标都大不如前,不能进行太过剧烈的运动;再加上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陪伴老人,老人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难以排解;并且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有限,缺乏公共设施,就减少了许多生活乐趣。

2. 交往、娱乐及精神需求

老年人大都喜欢和年龄相仿的人进行沟通交流,尤其是闲暇时,都喜欢去广场、小公园之类的地方凑凑热闹,但大部分老旧社区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这一需求。

3. 健康安全需求

出于对身体健康方面的考虑,老年人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安全性比较重视。经调查结果显示,在大部分老旧社区里,通常就存在着不安全因素,老人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致使自身受到伤害。

(二)强调参与式设计

参与式设计是指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设计者和使用者一起进行设计和规划,其中包括对公共区域的设计,直接决定着社区环境的决策。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见,帮助设计者收集相关的信息,并整理成数据,并帮助设计者完成对数据的处理,最终对设计出来的初级版本进行测试,在测试过后,提出修改意见。

(三)提倡紧凑型设计

老社区的公共区域狭窄,想要增加其公共区域的功能,就需要使用紧凑型的设计模式,在满足老年人所有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空间。紧凑型设计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能够设计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设施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拆卸更灵活。

(四)结合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社区公共座椅的设计

1. 相关设计情形

在大部分老旧的社区内部,老年人的占比较大,但是社区内部适合老年人用的公共座椅数量较少。一般来讲,老年人大约每走150步左右就要休息一次,部分社区把一些道路上阻拦汽车的设备改成两用的,不仅能拦汽车,还能方便老年人休息。部分社区的流浪小动物在阴雨天没有地方住,这种设计可以给流浪动物一定的保护。

2. 社区内部适老性座椅的相关设计优化

结合原来社区内部公共座椅的造型单一的情况,我们统一优化了适老型座椅的相关设计,融入了一些当地的地方特色,座椅的每个木条都是独立存在的,方便损坏后的更换。公共座椅的底座主要是采用再生水泥制成的,节能绿色环保,座椅后面预留了一个空洞,方便遮阳棚的安装和使用。遮阳棚下面还设计了一些宣传栏,能够让老年人安静地看书休闲,棚子周围也安装了一些灯,可以在晚上或者光线不好的时候给老年人照明,灯是采用的太阳能发电模式,节能环保。

(五)全面落实老旧社区公共座椅的规划

1. 问题分析

通过相关调查不难看出,社区内部的公共座椅现状如下:(1)社区内部的公共座椅分配不够合理,有的地方座椅太多,有的地方几乎没有座椅,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休息不便;(2)上文中已经提出,一般老年人走150步左右就需要休息,因此可以把公共座椅之间的距离设计为150米左右,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休息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好地服务;(3)通过调查还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年人都会在路口的拐角位置停下来,观察是否有车辆经过,为此,我们可以在拐角处设置一些公共座椅。

2. 社区公共座椅的设计优化对策

(1)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在社区的一些主干道周围配置相应的公共座椅,不仅能够阻拦车辆,还能让老年人在需要时停下来休息。因为这类公共座椅时设置在道路内侧两边,因此安全性较高;(2)此外,还可以在社区的居民楼旁边设置一些带遮阳棚的座椅,方便在楼下活动的老年人休息,在公共座椅的后面设置宣传栏,周围安装节能灯,让老年人更加舒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进行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的适老性设计,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其晚年生活的舒适度;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将综合目标加入到适老性设计中,不仅分担了社会机构的养老压力,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摘要: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并针对老旧社区的相关公共设施,制定出适合老年人的优化设计措施,使得社区公共设施可以满足老年人对娱乐休闲的需要。经综合考虑,我们将以可持续作为理论基础,先进行实地考察,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采用最合理的设计,使老旧社区的所有公共设施得到升级,并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进行验证。在可持续视角下,进行老旧社区公共设施改造升级,使社区的公共设施能够与时俱进,进而促进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

参考文献

[1] 李若男,朱荔丽.老龄化社会下公共交通系统辅助设施优化设计研究[J].综合运输,2017,39(08):74-79.

[2] 方慧玲,韩敏,胡明月,张新宽,任新宇.基于功能复合的公共设施设计[J].戏剧之家,2018(23):124-125+129.

[3] 冯兴保.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符号研究[J].美术大观,2018(11):102-103.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部门,其市场需求稳定且具有长期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部分公共产品尤其是一些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资本开始渗透到原来属于财政投资的领域,介入到公共产品供给中。当前,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其必然性,而且介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范围、规模应该有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资本;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对策

一、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必要性

(一)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是提高政府效率的必要

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社会的存在是因为社会成员达成了社会契约,这种社会契约的存在应该有利于所有的成员。布坎南在《同意的计算》一书中提出“全体一致原则”,表明了只有全体成员一致同意,集体的存在和其决策才不会对任何成员产生外部性。政府垄断了提供公共产品、保护产权、自由和公共秩序的权力,但没有做好,这是非常不幸的。如果排除民间力量的参与,则公民只能享受低劣的政府服务,这是更大的不幸。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参与,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永远保持在低效率的状态。因此在传统的供给模式下,政府直接投资模式出现诸如投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民间力量应该加入到提供公共产品、保护产权、自由和公共秩序的活动中,使得政府从繁杂的具体实施活动中解脱出来,提高效益和效率。

(二)民间资本的进入可以改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现状

民间资本的进入可以解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兴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历来被认为是政府的责任,而且长期以来政府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这就造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严重不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甚至包括财政紧张的农村采取集资的方式兴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兴起大大缓解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紧张的局面,带来了相当大的社会辐射效应。

(三)城市公共基礎设施投资总额中国家所占比重过高、负担过重,要求民间资本的投入

目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可分为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共7类。改革开放以来资金来源由单一的中央财政拨款发展到今天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新的融资渠道不断出现,1985年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外资,1996年出现债券融资渠道,2001年出现地方财政投资。中央财政拨款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下,虽然在1999年和2000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政府加大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央财政拨款比例分别达到11.96%和12.75%,但中央财政拨款已不再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政府方面所占比重还在不断下降。由于我国财政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总额比重过高给国家财政增添了较大压力,使国家财政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的持续适应增长步履维艰;而要实现继续降低我国财政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总额比重的目标,就要求多渠道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目前,自筹资金持续保持较高的比例,贷款项目比例持续增长,形成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以自筹资金和贷款资金为主,中央财政投入、外资、债券项目为辅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格局,而地方财政资金、债券资金正成为未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民间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能性及融资方式分析

(一)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融资

资产证券化,按照美国证券委员会的定义为“将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即用能产生稳定回报但流动较差的资产抵押或担保,发行可流通的证券,以此进行融资或提前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种金融运作方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证券化。首先,它们属于较为优质的资产,一方面营利能力较强,在未来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每年固定的收费),可用于证券的收益支付;另一方面,这些资产作为抵押物的变现能力强,一旦无法正常支付证券收益而必须将该抵押物变现时,它们能有较高的变现价值。其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信用程度,投资风险较小,对于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最后,这些资产的规模较大,进而融资额度较大,可有效降低资产证券化成本。因此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存量资产较为适宜证券化,可以实现融资的目标资产。

(二)发行长期债券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参与资本市场的合理选择

发行债券融资能够降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成本,对于推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可以考虑发行企业债券性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债券,即由投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司作为发债主体,面向全社会发行的类似企业债券性质的专项债券。随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具有明晰产权的主体,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收费是债券主要的稳定的还款来源,未来收益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对资本的拥有者有足够的吸引力。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发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债券还存在着一些法律和政策上的障碍,如何合理确定利率、面向不同投资者安排债券期限结构、争取优惠的所得税缴纳政策等问题,都会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债券发行的因素。

(三)发行可流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股融资

股票融资也能够降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融资成本,发行股票还能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因此,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到股票市场发行可流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股融资,对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这样的需要长期性资本的行业,可以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近几年,一些经改制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集团异军突起,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表现良好。此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还应充分利用这个市场进行资本运作,可以使用兼并、重组、合并、联盟和资产剥离等手段实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间的资源整合,也可借用资本运作手段整合社会资源进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做大做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

(四)组建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基金参与资本市场运作

所谓组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基金是指汇集成专门的基金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实现资本增值,解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费短缺问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基金主体部分应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等方式间接进入股市,以寻求资本增值。随着我国相继批准保险资金、养老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可以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基金入市应该不会遇到政策障碍:一方面,可以为股市带来规模庞大的资金,一方面又有利于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五)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托融资

项目融资是指项目承办人为该项目筹资和经营成立的一家公司,项目公司承担贷款。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贷款安全的保障。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且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大型建设项目可以通过信托方式进行项目融资。

(六)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又称为财务租赁,是由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建设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并在合同规定的较长期限内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的信用性业务,可细分为售后租回、直接租赁和杠杆租赁三种形式。它是现代租赁的主要类型。融资租赁的主要目的是融通资金,集融资与融物于一身,具有借贷性质,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较,颇具特点:(1)筹资速度快,有利于加速设备更新,(2)限制条件少。(3)设备过时淘汰风险少。(4)到期还本负担较轻,可适当减低不能偿付的风险。(5)税收负担轻,租金费用可在所得税前扣除,具有抵免所得税的效用。(6)提供一种新的资金来源。基于以上优点,融资租赁可以成为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方式。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采用融资租赁有以下好处:(1)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通过融资租赁,只需要支付少量的首期款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装备的使用权。(2)融资租赁的租期较长,且租赁期一般都是承租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租期为租赁资产寿命的一半以上,符合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的特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的显著特点是量大、期长。租期满后还可根据情况选择退租或续租,既转移了风险,又节约了一笔重新租赁的手续费用。(3)加速折旧,充分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规定,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折旧年限可以按租期和法定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但最短不少于3年。故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可以缩短折旧年限。这样,可以加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回收。(4)手续简便。将融资与融物结合起来,减少资产更新中的许多程序,缩短更新周期,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早受益。

三、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的模式选择

基于上述的现状和局面,结合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化的趋势,结合我国目前对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鼓励政策,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都是必然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模式包括资本选择适应自身特点的路径和方式以及相应的运营和管理,在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前要进行可行性和效益分析,同时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中应该有相应的政府管理和职能作用的体现,是一个“民间资本自主、政府适当调节”的模式。具体的模式如图1所示。

第一,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的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这是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先决条件。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从长远来看,看其是否符合当地的實际需要,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是否有利于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活力,是否能产生相关的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否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在满足这一标准的基础上,民间资金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必限定具体组织形式。比如“国有民办”、“民有国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股份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集团”、“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园区”、“项目融资”(BOT)、“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等都可以作为资本投资和参与的方式。

第二,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路径选择和创新。目前具体来讲,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有以下几个途径:1.直接投资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私人或社会团体、企业集团直接从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营,可兴建、承包、租赁公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对所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股份制管理,建立董事制。通过股份化,让民间资本广泛参与。2.参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勤改革。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勤的社会化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勤社会化的契机,向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勤服务体系投资,包括兴建食堂、宿舍、医院、绿化等。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以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3.建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募集民间资本,这是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手段,能起到扶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作用。4.充分利用金融信贷和资本市场。发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彩票和债券,筹集民间资本。政府可以利用财政作担保向社会公开发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债补充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发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债应以中长期为主,这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和作用发挥的滞后性相适应。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只要进一步加强彩票的法规建设(如规范化、经常化和透明度),规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彩票的年发行量和资金使用,具有潜在市场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彩票一定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的经验如巴西设立的联邦彩票特别基金,其筹资额的20%用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彩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发行彩票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事业筹措资金符合彩票资金的使用性质,即来源于社会大众、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原则。5.可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证券市场上筹资,真正实现大众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大众办。民间资本可以选择上述的方式进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结合自身的资本特点,规模实力及风险承担能力等特点,灵活的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投资和运营,同时还可以积极创新,引入和创造新的资本投入方式。

第三,民间资本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中要有管理创新和特色定位。民间资本投入,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具有更大自主性和灵活性,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和特色定位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万万不能忽视这一点。

第四,民间资本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运营模式中要有政府职能的作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是一个发展方向,当前政府正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非义务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追求盈利是民间资本投入的一个重要目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虽然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还是有其相应的公益性,因此,如何解决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中的民间资本的盈利性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益性的矛盾,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管理。一是政府应严密监控盈利性民间资本的运行过程,杜绝任何投资者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摇钱树”的行为。要明确规定其投入回报的比例,一般应以社会平均回报作为标准,对于超出者,国家应按一定比例对其征税,征税所得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福利基金的一个来源;对于低于平均回报标准者,国家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产业优惠政策。二是政府应建立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对所有的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质量评估,对不合格者进行相应的惩罚。三是要明确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市场准入问题。由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特殊性,为防止一哄而上,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必须有相应的准入管理制度,对其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进行资格审查,考察其是否具备投资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条件和能力,以保证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质量,避免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行为的短期化。

四、进一步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相关建议

尽管我国理论界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是否应该产业化的争论已有多年,至今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产业属性早已定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品尝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化的甜头,尤其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化的甜头。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成了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一个全球范围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市场正在形成。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国际接轨,因此增加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开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让民间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大势所趋。

(一)政府要积极鼓励盈利性民间资本进入民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要明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开放的领域,允许民间资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后勤化改革,参与其他更多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

(二)政府要建立公平的政策环境,保护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基本产权。目前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受到的是不公平竞争的待遇。为此,政府应为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创造公平政策环境,取消差别性待遇保护,明确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同时政府要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法规、政策,积极提供产权明晰,可继承可流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减少产权纠纷。

(三)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后的管理问题。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在投资基金的运作和管理上,投资基金如何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者负责;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债券的发行与管理上,如何设计合适的债券类型,并按时还本付息。由于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主要走的是一条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养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之路,存在资金紧张、产权模糊、管理力量薄弱等问题,对此,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和规制。

(四)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解决民间资本在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出現的融资困境。有些企业在投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自身经营发生了困难,难以继续投资,无法完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有些企业投入不够,影响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的改善。因此,应该尽快研究并制定有关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与融集各种资本投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规章制度,使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更加规范,确保持续性,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金(金融)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竞争力。

五、结束语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市场融资是一项系统工程,还必须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优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融资环境。

(一)完善相关法规,保护私有产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捐赠资金实行免税政策。

(二)完善借贷信息披露机制。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市场上的融资行为进行及时、公开、公正的信息披露,解决好信息在借贷双方之间的不对称问题,可以借助民间自身设立的宣传部门和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传媒渠道发布有关信息。

(三)完善借贷信用的监督机制。充分运用舆论、媒体、行政和经济等监督手段,加强民办意义上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借贷资金的使用及偿还的监督工作,还可考虑设立行业性协会对借贷资金进行自律监管。

(四)实施好其他配套措施:政府应部分承当不发达地区和经济拮据家庭使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经济负担;政府应定期公布民办性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指导性收费标准;设立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价格凭证制度;鼓励不同质量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实行差别收费;严格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营证书的颁发条例,不搞所有制歧视;规范民间资本办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行为,实现民间资本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惠民.规制与竞争——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7):182—184.

[2]龚菊明浅谈城市公共事业民营化的问题和对策[J].青年科学,2009,(8):113—114.

[3]邓淑萍.中国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9.

[4]孙培毅,陈洁.英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0—63.

[5]金三林:公用事业改革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社会导刊,2007,(10):25—27.

[6]王乐夫,陈干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以公共性为研究视角[J].学术研究,2004,(3):69—73.

责任编辑:晓 立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公共设施是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环境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设置,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城市文明的标志,随着时代进步,公共设施在城市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公共设施的设计要实现其自身价值,通用设计原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

关键词:公共设施;通用设计;无障碍

一、公共设施相关问题概述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属于社会的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劳务。按经济学的说法,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公共屋等。公共设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并因循城市文化和机制的要求发展变化。现代公共设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一方面它表现出自身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它能够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政府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人文关怀。

二、公共设施设计中通用设计的体现方式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城市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公共设施设计起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媒介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设施,因此,公共设施设计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它与人、环境的关系,兼顾艺术效果、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安全环保等方面,遵循通用化、个性化、文化、安全、环保等诸多设计原则,其中公共设施设计中兼顾通用化的原则能够将设计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关注使用者心理感受的非物质层面,满足人们的较高需求层次。公共设施中有差异的使用者,生理和社交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或不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最渴望的就是尊重的需求,公共设施中的通用化设计原则能够通过设计方式,关怀需要关注的群体,营造一个充满关爱、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共设施通用化的设计原则体现在,公共设施区别于私属性产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公共设施更多的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西方设计中的这种理念被表述为普适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或广泛设计(1nclusive Design)原则;在我国这种理念原则则被表述为“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 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g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事实上公共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含义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公共设施中设置盲道、坡道,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具体、深入、细致的体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人、儿童或女性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关照。将公共设施设计通用化的设计原则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从具体国情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循序渐进,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成符合自己的特色,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通用化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发展状况

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即无障碍设计。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国际上对于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在瑞典、丹麦等国家就建有专供残疾人使用的设施。无障碍设施是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娄)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1985年3月,在“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西单至西四等四条街道作为无障碍改造试点。虽然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沈阳、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在城市道路中,为方便盲人行走修建了盲道,为方便乘轮椅残疾人修建了缘石坡道。建筑物方面,大型公共建筑中修建了许多方便乘轮椅残疾人和老年人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坡道,以及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楼梯、电梯、电话、洗手间、扶手、轮椅位、客房等)。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我国的无障碍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人们无障碍意识不强,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没有很好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标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使用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等等。

四、我国公共设施设计通用化原则的设计要点

公共设施中通用化设计原则的考虑须同我国国情相结合,承认公平性同時也必须承认通用性。在我国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兼顾好普遍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通用情况,做好基础性的无障碍设计研究工作,目前,通用化的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瑕疵,根据特殊人群的需求状况,应该对相关的设施环境如盲道、交通标志、坡道、楼梯、信号系统、台阶等进行升级优化。尽量做到每一个设施、每一个环节既要满足障碍人群的同时,也要满足其他人群,要降低甚至消除障碍,方便需要帮助人群达到目的地。通用化设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共建和谐社会前提准备。无障碍通用化设施应该做到可达性,障碍人群可以借助无障碍设施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无障碍通用化设施应该做到人性化,为各种障碍人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并且也要满足其他人的需求,最大可能的为社会上所有人群提供方便;无障碍通用化设施应该做到安全性,要能保证障碍人群使用无障碍设施时,安全二字放在首位,还必须最大限度满足通用人群的安全需求。

总之,公共设施设计即着眼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人三者的关系,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融工业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于一体的新型环境产品设计,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和生存空间。公共设施中的通用化原则所要做的就是消除使用者性别、年龄、能力、身体特色等差异性,要重视使用者的使用意识与使用目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精神层面的非物质性,让无障碍设计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转化,设计出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

公共设施设计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一)、设备设施分类根据各类设备设施的功能、用途、重要性等因素对其实行分类管理,分A、B、C三类 如:

A类:监视系统设备,配电房各屏柜,生活泵、消防水泵,消防报警系统,电梯及其它。

B类:排风设备,水箱(池),灭火器材,排污泵及其它。

C类:房屋本体照明设施、室内外插座、各式灯具、水龙头、排水设施、道路及其它。

(二)、设备的运行管理

1、对A类设备,根据业主委员会的要求、物业服务方案,项目电工人员巡回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

2、项目电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所管理的性能、特点和操作规程,考核合格后上岗操作。

3、项目电工按岗位职责及运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和检查,认真作好运行记录。

4、项目电工人员根据运行管理有关制度,每月检查监督设备运行操作人员岗位职责旅行情况,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注意设备运行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检查运行、维护保养记录、检查后在有关记录上签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应详细填表报告,工程主管监督整改情况。

(三)、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

1、电工人员负责所管辖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项目主任协调工程主管负责组织本项目维修保养工作。

2、设备设施保养分日常维修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及年检维护保养3个层次。

(1)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巡视检查和清洁方面的工作;定期维护保养主要工作就是性能状态检查和计划性能修理的内容;年检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调整。

(2)日常维护保养通常由设备运行操作,当班电工负责,定期维护保养由主管负责操作安排,当班电工人员进行配合,某些设备外聘专业公司进行。

(3)维护保养工作的项目由各类设备具体规定,各设备主观根据规程并结合设备具体技术状况,做出、月维护保养计划,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4)设备年检维护保养,由委托年检单位实施。维护保养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司。

(四)、设备设施维修

1、设备设施的维修分计划维修和故障维修两类

(1)计划维修是自在设备设施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对其劣化和缺陷部件进行预先维护和修理;

(2)故障维修是对设备设施受损设备故障后其失效、损坏部件进行针对性维修。

2、设备设施维修采用委托维修和派工维修两种形式

(1)委托维修主要用在故障维修。管理处设值班调度室,实行24小时待命值班,配置公司集团电话短号,随时接受住户、公司管理人员的维修申报和故障报告,接报后,迅速在规定时间内修复。

(2)派工维修主要用在计划维修、零星及小型的设备新装、改装专案处理。工程主管根据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当前对设备定期保养计划,当前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调查结果,以及住户的要求填写派工单,派专人完成的特定工作。派工单的处理与跟进流程按委托维修规定进行。

(五)、设备故障及事故

1、凡因为操作规程、操作使用不当或设备发生非正常损坏而被迫停止运转。达到一定时间或造成损失的,称为设备事故。

2、损失及影响不及事故严重程度的其它情况称之为故障。

3、无论发生何种设备故障和事故,工程主管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迅速处理。若较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管理处主任以书面形式报公司协调处理。

4、无论发生何种设备故障和事故,管理处主任、工程主管、电工人员必须详细记录,不得疏漏和隐瞒。

(六)、设备的大修、更新

1、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大修、更新和技术改造,使之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可行。

2、设备及物业本体部分的大修、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需从维修资金中支出的。经业主委员会审核、同意签字后报公司签字进行修理、改造。

3、大修改造的项目由各项目主任提出申请、工程主管签字,经公司讨论形成《维修计划申请报告》,报经业主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实施,项目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工程主管指导下进行。

(七)、设备的报废

1、设备有下列情况下考虑报废:

(1)已经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及部件磨损破坏,设备效能达不到要求且不能修复。

(2)设备技术陈旧落后,无形磨损严重,经济效果差,经济上分析结论更新胜于大修。

(3)因以外灾害或事故使设备损坏严重而无法修复使用,建筑物改建不能拆装的。

(4)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将会引起危险事故的。

(5)设备耗能大、污染环境严重,国家管理部门规定应予淘汰的产品。

2、设备报废由项目主任提出申请,并填写《设备报废申请单》,工程主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后报公司批准,其中产权是属于业主的设备,需报废的还须报请业主委员会批准。

3、设备报废后,报废设备由(公司库房或业委会)进行利用和处理,残值回收凭据报财务部注销设备资。产,同时注销台账和卡片

(八)、房屋外观和围墙护栏

1、房屋外墙不得安装任何使用或观瞻饰物。

2、严格装修申请审核和装修期间的巡视检查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治安巡逻人员每天将房屋围墙和围栏列入检查项目,并进行签到资料形式存档。

3、对住户擅自作主进行的任何为归安装,管理处派人及时进行劝阻;对已经造成的事实,管理处派人上门与住户协商,劝其整改,住户整改有困难的,管理处免费提供整改服务。

(九)、记录

1、设备台账;【包括:序号、级别、品名、型号、功率、编号、出产地、厂家电话、质保年限、备注】。

2、设备标识卡;

3、设备运行记录;

【高压室运行记录、低压室运行记录、(发电机发电运行记录)(水泵房一次供水运行记录、水泵房二次供水记录)、电梯机房运行记录、公共区域巡检记录、公共去云健身器材巡检记录】。

4、设备日常巡视保养项目及记录;

【高压室设备保养记录、低压室设备保养记录、(发电机设备保养记录)(水泵房一次供水设备保养记录、水泵房二次供水设备保养记录)、电梯机房设备保养记录、公共区域设备保养记录、公共区域健身器材设备保养记录】。

5、设备定期维护保养项目及记录;

6、事故故障报告单;

7、设备报废申请表;

8、设备大修改造申报表;

9、设备大修汇总表。

10、安全部围墙设施设备巡视签到表

11、公共区域设备设施巡检记录表

12、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维修申请表

(十)、公共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程序:

(1)各项目主任每天安排电工人员对区域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巡查,不论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如何都要作出详细的公共区域设备设施巡检记录表;

(2)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有故障或损坏的,应向项目主任提出修理申请交公司批准,并填写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维修申请表;

(3)经工程主管认定后,将工作交给项目电工,其完成安排和修复工作;

(4)公司指定专人到现场进行协调维修指导;

(5)如果项目电工人员根本无法进行维修的,根据维修材料和人工费用等认真核算大致维修费用,报公司领导审核后派遣主管安排;

上一篇:合成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工商管理高大上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