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

2024-07-05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柳河中学八年级 尹正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答,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 4.把培养探究兴趣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

难点: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利用图像解题。

三、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道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完成:

1.作出y=6x-6图象,并用图象法求出当x取何值时,

(1)6x-6>0 (2)6x-6<0。

2. 用直接解不等式的方法求上题中的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看是否相同。

师生交流:两种方法的解答结果完全一样,图像法更为直观、便利。当然,有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准确画出图像,再用图象法去研究就十分有趣、易解了。

(二)师生互动,积极探究

学校为了开展冬季跑步锻炼,有意组织了一次

八、九年级趣味赛跑,九年级张刚先让八年级王强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王强每秒跑3m,张刚每秒跑4m,请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王强跑在张刚前面? (2)何时张刚跑在王强前面? (3)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每组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解法,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随后纠正。对完成出色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奖励掌声。

展示函数图像,板书答案:

y1=4x,y2=9+3x. (1)9秒前王强在张刚前。

(2)9秒后张刚跑在王强前。

(3)王强先跑过20m处,张刚先跑过100m处。

教师点评:

(1)运用图象法解题,关键是要读懂函数图象所反应的题意。

(2)本题中同一时刻谁在前面,关于谁的函数图象就更高一些,否则就矮一些。

(三)强化训练,解题比拼

分组完成下题(

一、二组用图像法解,

三、四组用代数法解):

某公司到水果基地购买优质水果慰问教师。果品基地对购买量在 3000 千克以上 ( 含 3000 千克 ) 的顾客用两种销售方案。 甲方案 : 每千克 9 元 ,由基地送货上门 ; 乙方案 : 每千克 8 元 , 由顾客自己租车运回。已知该公司租车从基地到公司的运输费用为 5000 元 。(1) 分别写出该公司两种购买方案的付款金额 y 元与所购买的水果量 X 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示 ,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 当购买量在哪一范围时, 选择哪种购买方案付款最少 ? 并说明理由。

学生解答完成,每组抽查1—2名同学的解答,将发现的问题全班指出,学生再作修改后,每组推荐一份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奖励热烈掌声)

略解: (1) y 甲 = 9x( x ≥ 3000 ) y 乙 =8x+5000(x ≥3000) (2)方法一: 当 y 甲 =y 乙 时.9x=8x+5000 解得x=5000 ∴当 x=5000 千克 时. 两种方案付款一样 . 当 y 甲 < y 乙 时 9x< 8x+5000 解得 X<5000 ∴ 当 x < 5000 时选择甲方案付款最少 方法二 : 作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 当购买量大于等于 3000 千克小于 5000 千克时选择甲方案付款最少 . 当购买量等于 5000 千克时 . 两种方案付款一样多 . 当购买量大于 5000 千克时 , 选择乙方案付款数量少 .

四、评价与小结:利用图像法解不等式一定要抓住以下三个步骤:①画图象 ②找交点 ③定位置。然后在已经具备的数形结合概念基础上解决应用问题那就容易得多了。

五、巩固练习: 课后习题、《练习册》14.3.2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2篇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数学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 结合图象,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一次函数的特征,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 难点:理解直线y=kx+b(k,b是常数,k≠0)常数k和b的取值对于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 课下知识传授

1.明确目标——准备教学视频 (1)明确教学目标

课下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能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会一次函数图象特征,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中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在课下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课上协作内化阶段的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深入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加深对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中不同的k和b函数图象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对一次函数系数的各种情况下的图象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3) 创建教学视频 视频内容包括:①举例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步骤画出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②讨论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吗?③找出画一次函数的简便方法(两点法)。④请同学们自己画出所要求的八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仔细观察分析一次函数图象特征。 2. 自主学习——记忆领会概念内容

(1)观看教学视频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实现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感知与记忆。与以往在课堂中听课不同的是,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多次暂停、回放并随时做笔记完成课前练习。 (3) 完成练习

完成教学视频中的相关练习,在掌握两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

(二) 课上知识内化

1. 协作探索——发现一次函数图像特征 (1) 确定问题

首先一次函数的图像可以用“两点法”画出,那么一般选用哪两点比较容易?学生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两点法画法画出习题中的一次函数图象,观察对于k和b的正负对函数图像的影响,进一步试着总结不同的k和b所对应的图形大致的位置。 (2) 自主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基于探究性问题为学生创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则通过“1对1”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教学内容及完成作业中所遇到的困惑,开展高质量的有效课堂学习来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3) 小组讨论

基于问题,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人数通常控制在5人以内。正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组内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在组内发表个人看法,与成员进行交流,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2. 交流展示——综合评价形成体系 (1)成果展示

经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之后,学生把自己或小组在学习活动中得出的一次函数图像特征的相关结论进行展示。个人或组间通过多种方式在班级进行表达、交流最后互相补充,归纳总结出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其中k决定了函数图象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具体的说:当k>0时,图像呈上升趋势;当k<0时,函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的b决定了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0,b),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正半轴;当b<0时, 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当k=0时,函数图像过原点。 (2)反馈评价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 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即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往的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到图象的作用,这其实只是借助了图象的直观性,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二、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① 通过具体实例(如,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14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④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参见例2)。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知识,,指数函数是函数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若能将其与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着去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则一定能从中发现指数函数的本质,所以对已经熟悉掌握函数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并不是太难。

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中函数的学习,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能力。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象向抽象、从特殊向一般过渡,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转折期,但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强,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有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富有激情、思维活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 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难题。

六、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1、教材的处理:由实例引入定义,在根据定义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通过图像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出函数的性质。

2、教法的选择:根据本节特点,我主要运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启发发现法、讨论法。 设计意图:这些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有利于既定目标的渗透。 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

二、学法分析: 高一学生虽然已经学习掌握了指数与指数运算等内容, 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上不完备, 反应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 但知识整合和主动迁移的能力较弱, 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需进一步培养和加强,所以应从下面两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水平。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感受;

(2)让学生“设问、尝试、讨论、归纳、运用”,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信息反馈,通过引导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认识得到深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会学生以下几点: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记忆的学习习惯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与 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与 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学生回答: y与 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0.84 。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xx函数y=

2、y=0.84 分别以01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是R。设计意图:为按的含义: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

xx

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0,1)∪(1,+∞)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x,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都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a>0且

.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a=------ 3:已知y=f(x)是指数函数,且f(2)=4,求函数y=f(x)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m,n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思考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a,b,c,d,的大小。

设计意图:课后思考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并为下一节课讲授指数函数图像随底数a变化规律作铺垫。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4篇

首先是函数概念比较抽象:函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 每一次发展都是对具体进行更精确更高度地抽象。要让学生一时接受采用陌生知识定义的高度抽象的函数概念, 其困难不言而喻。

其次是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教材安排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然而, 由于函数概念的抽象性以及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局限性,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得比较机械, 效果也比较有限。

再次是练习设计不够有效:函数概念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碰到的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 而且它还有许多复杂的层次和许多相关的下层概念。因此, 针对这样的概念, 不能期望一堂课或者几堂课就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 应当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通过教学实践, 本文总结了以下可以提高函数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生动地引入概念

在初中阶段, 函数概念的引入要尽可能地生动, 要让学生感到自然和亲切。因此, 我们采取先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 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 归纳出函数定义的办法来引入函数概念。例子的选取尽量令学生熟悉, 例子的分析尽量采用图表。引入概念不一定一开始就打开教材讲其中的例子, 我们完全可以先讲些学生更感兴趣的一些例子, 分析完后再转入课本。例如, 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节中, 我们班的学生对课本上的那只在数轴上爬行的小蜗牛印象很深刻。因此, 我首先对小蜗牛的题目进行了改造, 让其适合引入函数概念。

题1:设时间为t, 小蜗牛每分钟可以走2cm, s表示小蜗牛t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在表格中填上对应时间t的路程 (表1) 。

函数研究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函数概念的引入首先应让学生在数量变化过程中感受变量的特性, 自然地接受变量的概念, 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种变量间的数量关系, 从而引出函数概念。因此, 针对题1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引导:上题中, 时间t是不是在变, 路程s呢?大家还能找出会变的数据量的例子吗?s和t有什么关系?

在通过上面几个问题引出变量与函数的概念后, 还需用下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为什么路程s既是变量, 也是函数?t是函数吗?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函数?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在函数概念引入过程中, 教师应当把握多些具体的例子, 尽可能得引导学生通过例子来发现概念, 理解概念。

2 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 增加一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往往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适当的讨论

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适当地分配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一些函数知识进行讨论。另外, 也可以讨论大家在函数学习过程中比较好的方法以及碰到的一些问题。

适当的讨论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更可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例如, 对下面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题2:根据下面的表格, 回答下列问题;设x表示乘坐地铁的站数, y表示应付的票价 (表2) 。

(1) 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2) x是y的函数吗?为什么?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 学生一方面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函数。同时, 通过对问题 (2) 的辨析, 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然, 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就预先设计出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方法, 无准备的临时性讨论一般比较难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主题板报

可以分派学生搜集一些函数的背景知识, 如发展历史, 数学家与函数的小故事以及生活中函数相关的又比较有趣的知识, 或者一些函数易误解的知识等等, 集中在一起出一些关于函数的主题黑板报。这样的主题板报,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函数知识, 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

2.3 多媒体教学

函数难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函数比较抽象, 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将生动形象地解释抽象问题的有力工具。多媒体技术可以动态显示函数图像, 也可轻松地使多个函数图像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 利用画图软件 (如几何画板) 让学生自己操作, 快速地画出各种函数图像, 在动态过程中感受函数图像的性质。显然,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更直观理解函数概念及其图像等知识。

3 有效的练习设计

设计有效的练习, 首先应当按照不同的练习目的进行分类, 然后对每一类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来进行适量的练习, 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归纳总结, 对函数知识相关的章节及内容有整体概念, 关键的概念和性质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题3:你能默写出变量与函数这一章的内容安排吗, 试一试?

题4:什么是常量, 什么是变量, 什么是函数, 你能说出它们的定义吗, 能否各自举出5个实际例子来说明?

题5:常量与变量之间有什么区别, 能否举出5个实际例子来说明?

引申发散, 学习函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运用函数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因此这一类的练习就是在掌握函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类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注意函数与数学其他知识 (如不等式, 方程和几何知识) 以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的结合。

摘要:初中函数的教学不仅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在分析造成函数难学的原因的基础上, 对初中函数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5篇

什么是云班课?

蓝墨科技CEO靳新说,这款App研发的初衷是让教师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学习更有趣。简单地说,云班课就是把教师备课的过程、课堂内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答疑和指导、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几个步骤集中在了一个小小的云服务平台上,把原来需要用纸和笔来做的事情,变成了用手指点触就可完成的事情,把课堂里的提问、举手回答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即时反馈。

如何使用云班课?

在云班课的界面里,教师可以像创建QQ群一样来创建一个或多个学科班课,每个班课都有一个邀请码,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邀请码公布,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云班课来管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了。

当下互联网教学技术已经在学校广泛应用,教师备课经常需要准备一些微视频、音频、动画、图片、PPT课件、文档等资料,如何分享给学生却没有特别便捷的办法,云班课恰好解决了问题,教师只需将这些资料上传到班课中,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比如,教师有机会参观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制造零部件,而正好这是一个不错的现场教学,那么教师可以将工人的制造过程拍摄下来,通过云班课即时分享给班里的所有学生。

课堂教学互动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提问、开展辩论赛、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互动方法,能够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但实际上这种互动方法,基本上都是班里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和成绩较好的“尖子生”在参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和班里的“后进生”大都被排除在外了。不仅如此,教师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大大增加了。云班课恰好弥补了这些缺陷。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的互动功能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进行投票、问卷、头脑风暴、讨论、答疑,班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对于没有参与的学生教师也能知道,课外还可以利用云班课的通知功能及时提醒没有参与的学生。

蓝墨科技CEO靳新表示,在云班课的互动功能中,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分组讨论、专题讨论、学生作品分享、计时测试等类型的教学互动,相信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将云班课和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配套使用,教师还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评价,学期末甚至还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学生看书了没有?看了多少?看了多长时间?做笔记没有?做了几个笔记?做了什么笔记?教师都可以掌握的一清二楚。今后学生想偷懒,真是一点门路都没有。当然,目前这项功能只能和平板电脑配合使用才可实现,未来学生可以直接使用云班课来看书学习、做笔记。

谁可以使用云班课?

所有大学、中学的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免费使用云班课来开展教学和学习。注册了蓝墨帐户的用户就可以从应用市场中下载安装云班课后直接使用了。值得说明的是,这款产品目前更适合高校教师和学生使用,当然中学教师也可以用来分享学习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云班课有什么优势?

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了云班课App之后,教师将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手机带进课堂,而不再只是悄悄地低头在课桌底下用手机聊天、玩游戏……

云班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它并不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手机App,还有一个数量在不断增加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书城作为支撑,未来还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型题库资源为广大教师限量开放使用。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范文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重、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学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2x。

问题2: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学生回答: y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二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0且≠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问题1: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 (3若a=1又会怎么样?(1x无论x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且. 问题2: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3 (4(5(6 (7(8(>1,且

练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练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a=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下面我们通过动手试一试来探究指数函数的相关性质。

(三动手试一试

同学们分组画出和的图象 完成以下表格并绘出函数的图象 1 2 4 完成以下表格并绘出函数的图象. 1 2 4

从图中我们看出和的图象各有什么特征? 从图中我们看出 通过图象看出实质是上的 (四探究函数性质

问题1:从画出的图象中,你能发现函数的图象与底数间有什么样的规律. 从图上看(>1与(0<<1两函数图象的特征. 问题2:根据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问题3:指数函数(>0且≠1,当底数越大时,函数图象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图象 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点,即时 (4在上是增函数 (4在上是减函数

(五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题讲解: 例1:(P66 例6已知指数函数(>0且≠1的图象过点(3,π,求

分析:要求再把0,1,3分别代入,即可求得 提问:要求出指数函数,需要几个条件? 课堂练习:P68 练习:第1,2,3题 补充练习:

1、函数

2、当 解(1 (2(-,1 例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 分析:类为的定义域是R,所以,要使(1,(2题的定义域,保要使其指数部分有意义就得。

知识小结: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0且≠1值域是 (2若

(3对于指数函数(>0且≠1,总有 (4当>1时,若<,则<;

五、归纳小结

1、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象和性质

2、要求出指数函数,需要几个条件?

六、作业布置

作业:P69 习题2.1 A组第

5、6题

七、教学反思:

1、理解指数函数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范文下一篇:初中作文指导系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