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

2023-12-18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1篇

2014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师训中心组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的新教材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每一次培训,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条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路。下面就将本人对本次培训的收获整理如下:

一、教材的变化

修订后的教材清晰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设计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径或方式,确实使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新教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呈现、结构安排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教材结构,使内容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要变化有:

图形与几何部分: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在三年级安排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性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让学生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的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

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的教学。第二学段才开始系统教学统计图表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可能性"后移至五年级教学。

综合与实践部分:调整或重新设计了主题活动。中低年级每册一般只编排一个主题活动,提高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高年级每册一般编排两个主题活动,重在体现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新设计了"量一量、比一比""探索图形"等主题活动;将"数字编码"从"数学广角"的内容改编为"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

(二)系统设计"解决问题"教学编排,为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

1. 结合各部分知识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在第一学段各册教材的主要教学单元,都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第二学段各册教材的大多数教学单元,也安排了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这些丰富多样的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案例,不仅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探索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策略的经验。

2. 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材从一年级开始逐步地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并加以解决—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在教材中的体现方式是:低年级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提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从三年级开始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提示。在解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问题时,会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提示语,如"分析与操作"或"分析与画图"等。

3. 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问题解决"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新教材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让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内容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数的运算部分仍保留传统应用题内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且结合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

5. 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

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此次教材修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就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次教材修订注重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基"课程目标,关于"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修订后的教材在各个内容领域的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除了以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等)(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外,还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对估算的教学内容和编排进行了调整,体现学习估算的意义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1. 对估算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首先,估算教学的起点后移。正式的估算教学从原来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后移至"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第二,改变了估算教学的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四则运算教学估算,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作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第三,在计算以外的教学单元,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估算的应用。例如,"测量"单元中安排了估计距离的例题等。

2. 重视估算方法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教学

估算即"近似计算",一般将算式中的数据看成整

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通过口算得到结果。近似数的选取通常是用"四舍五入"法,有时也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具体的方法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境灵活选择。修订后的教材注意呈现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中蕴含的不等式的性质。

(五)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修订后的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成长小档案"中的案例提示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特色介绍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3. 以寻找算式在生活中的原型为例,增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4、大数目的加减混合运算,很容易出错,教科书突破了这一难点。

5. 教科书非常重视图表表示问题, 读懂图表等基本素养的培养。

6. 乘除法中增加了点子图等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7、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调动已有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8、用常见的、直观的、应用广泛的现实模型开展新知的认识。

9、利用相关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2篇

城关一小

李婧

开学第一周,我们在学校多功能厅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新教材学习,使我得到了许多新的收获,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现将收获汇报如下: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谈点体会。

通过对新教材培训学习,本人收获较大,授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新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育课程改革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 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比如、理念中新增加的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3、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4、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双基变四基”由双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改成四基的“

1、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3、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4、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等等。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较好地完成教师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科学,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要改变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勾通、配合、齐心协力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3篇

今天,我通过视频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总体介绍(一年级)新教材,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一、教科版课标教材特点:

1、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4、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5、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6、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四、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2、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3、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认识。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4篇

教学随笔

程洋冈小学:蔡曼莹 2016年12月6日

一年级教育随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到去,不仅是教学层面,还有德育层面,如《用在多大的声音》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领会:上课发言、演讲声音要响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公共场合:图书管、医院、候车室、电影院、公园里.....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别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形象,做一个文明礼貌有素养的小公民。语文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 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相关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我要上学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室,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生活中的语文。草芽尖尖,小草睡醒了,揉揉眼睛从地下探出脑袋。操场四周树木抽出了新芽,不仔细看的话,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出来的,粗心的小朋友却看不到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语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语文逐渐产生了亲切感,产生了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

在教三会字的时候,力求学生对音形义的理解我力所能及的运用故事、游戏、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字义记住这形。如在学习“采”字时,我用手做成上半部形状,让学生也动手做一做,把手放在草木上,就是“采”这个动作。学生理解起来不吃力,印象也相当深刻,不易混淆。在学习“短”时采取的加一加的方法,然而当拆成“豆”字时,情况有点失控:下面学生纷纷组词:黄豆,红豆,土豆,绿豆,豆角……既然他们喜欢组就组吧,我就拭目以待,结果下面一学生受不了了:就知道吃!那语气,那神情简直是熊大附身。最后这一句“就知道吃!”亮了。全班同学都笑歪了,就连我也忍不住笑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我所能做的就是及时表扬,只是简简单单一句“真聪明,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这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能维持几分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发的高涨。我只是一人个旁观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公。 我只不过适时的引导,让他们继续的深挖,当然所获是他们的,没有人强迫他们,看到他们信心满满,满面笑容就知道他们轻松快乐。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荣幸。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添加的很多课文文句押韵,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趣味性强,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学生可以边读课文边做动作,读和动作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朗朗上口,整齐节奏感强,如歌如舞,结合中华文化,深入浅出带出了新的理解高度。比如《升国旗》理解了仪式的庄严,强化了他们心中的爱国和自豪感; 《比尾巴》采用了问答歌形式,朗朗上口,趣味十足,学生在想象模拟动物形状中学会这首问答歌,还会模仿这种形式说出几句:“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听得远?猴子的耳朵圆,小猫的耳朵尖,小狗的耳朵听得远。”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内容,真正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班级管理中,我十分看重个人卫生以及班级卫生。刚开始我让全班学生分成5个值日队,每组固定星期几扫地,可是在我跟班搞卫生两三个星期后,仍然很多学生都是草草了事,但更多的是,没有章法可言,有的这扫一点那扫一点,有的扫往前有的扫往后,结果扫了一节课的时间,教室里垃圾零零散散,这边有纸屑那边有纸团,收效甚微。作为班主任也辛苦,天天都要去给学生扫地,哪天没空去扫的话,学生就乱成一锅粥,扫完后还满地的扔扫把,就各顾各地回家了!后来我采用了“人人动手法”。就是每个人对自已的桌椅底下的纸屑垃圾自个儿清理掉,有纸捡纸,揉成一团精准投入垃圾桶,如座位下有沙尘的要用扫把和垃圾铲清理掉。放学后要把自己的椅子推到桌子底下,桌子摆整齐后才离开教室。这样一来,学生们人人动手,轻轻松松,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要是别人摆了桌椅,而自己没摆好就特别的明显,自己的座位有垃圾,而其他的同学的座位干干净净,也显得格格不入,并且这样的打扫花费的时间相当少,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通常是学生们急着回家,几下子就整理好自个的卫生了,时间一久就成了一种习惯,卫生的习惯,卫生的责任感。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责任感深入人心。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

教学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我耐心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我时常关注其他各科的学习,协助各科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在我严格的下,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慢慢规范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激励和约束学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 8 个小队,每队的成员按成绩(好中差)均匀分配,每队成员共同为本队拟一个自己喜欢的小队名称并选出自己的队长,然后每对按个头排列课桌,第一张课桌前贴上自己小队的名称。值日、学习、纪律都按各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队值日最彻底,每次都是 10 分,哪个小队先完成作业,哪个小队在测试中平均分最高,哪个小队上课回答问题最多最准确,哪个小队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表现好的在展板上加分,最终月底进行评比,给予表彰,在这种有效的激励小制度下,孩子们劳动中争先恐后,学习中争分夺秒,纪律中相互督促,这样班风正了,学习气氛浓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也随之轻松了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5篇

教学随笔

程洋冈小学:蔡曼莹 2016年12月6日

一年级教育随笔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将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到去,不仅是教学层面,还有德育层面,如《用在多大的声音》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领会:上课发言、演讲声音要响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公共场合:图书管、医院、候车室、电影院、公园里.....不要大声喧哗影响别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形象,做一个文明礼貌有素养的小公民。语文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 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相关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语文课《我要上学了》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学校和教室,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生活中的语文。草芽尖尖,小草睡醒了,揉揉眼睛从地下探出脑袋。操场四周树木抽出了新芽,不仔细看的话,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出来的,粗心的小朋友却看不到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语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语文逐渐产生了亲切感,产生了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

在教三会字的时候,力求学生对音形义的理解我力所能及的运用故事、游戏、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字义记住这形。如在学习“采”字时,我用手做成上半部形状,让学生也动手做一做,把手放在草木上,就是“采”这个动作。学生理解起来不吃力,印象也相当深刻,不易混淆。在学习“短”时采取的加一加的方法,然而当拆成“豆”字时,情况有点失控:下面学生纷纷组词:黄豆,红豆,土豆,绿豆,豆角……既然他们喜欢组就组吧,我就拭目以待,结果下面一学生受不了了:就知道吃!那语气,那神情简直是熊大附身。最后这一句“就知道吃!”亮了。全班同学都笑歪了,就连我也忍不住笑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我所能做的就是及时表扬,只是简简单单一句“真聪明,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这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能维持几分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发的高涨。我只是一人个旁观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公。 我只不过适时的引导,让他们继续的深挖,当然所获是他们的,没有人强迫他们,看到他们信心满满,满面笑容就知道他们轻松快乐。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荣幸。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添加的很多课文文句押韵,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小学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趣味性强,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学生可以边读课文边做动作,读和动作相结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朗朗上口,整齐节奏感强,如歌如舞,结合中华文化,深入浅出带出了新的理解高度。比如《升国旗》理解了仪式的庄严,强化了他们心中的爱国和自豪感; 《比尾巴》采用了问答歌形式,朗朗上口,趣味十足,学生在想象模拟动物形状中学会这首问答歌,还会模仿这种形式说出几句:“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听得远?猴子的耳朵圆,小猫的耳朵尖,小狗的耳朵听得远。”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内容,真正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班级管理中,我十分看重个人卫生以及班级卫生。刚开始我让全班学生分成5个值日队,每组固定星期几扫地,可是在我跟班搞卫生两三个星期后,仍然很多学生都是草草了事,但更多的是,没有章法可言,有的这扫一点那扫一点,有的扫往前有的扫往后,结果扫了一节课的时间,教室里垃圾零零散散,这边有纸屑那边有纸团,收效甚微。作为班主任也辛苦,天天都要去给学生扫地,哪天没空去扫的话,学生就乱成一锅粥,扫完后还满地的扔扫把,就各顾各地回家了!后来我采用了“人人动手法”。就是每个人对自已的桌椅底下的纸屑垃圾自个儿清理掉,有纸捡纸,揉成一团精准投入垃圾桶,如座位下有沙尘的要用扫把和垃圾铲清理掉。放学后要把自己的椅子推到桌子底下,桌子摆整齐后才离开教室。这样一来,学生们人人动手,轻轻松松,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要是别人摆了桌椅,而自己没摆好就特别的明显,自己的座位有垃圾,而其他的同学的座位干干净净,也显得格格不入,并且这样的打扫花费的时间相当少,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通常是学生们急着回家,几下子就整理好自个的卫生了,时间一久就成了一种习惯,卫生的习惯,卫生的责任感。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责任感深入人心。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

教学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年龄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我耐心的培养每个孩子的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如此,我时常关注其他各科的学习,协助各科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在我严格的下,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慢慢规范了,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激励和约束学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 8 个小队,每队的成员按成绩(好中差)均匀分配,每队成员共同为本队拟一个自己喜欢的小队名称并选出自己的队长,然后每对按个头排列课桌,第一张课桌前贴上自己小队的名称。值日、学习、纪律都按各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队值日最彻底,每次都是 10 分,哪个小队先完成作业,哪个小队在测试中平均分最高,哪个小队上课回答问题最多最准确,哪个小队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表现好的在展板上加分,最终月底进行评比,给予表彰,在这种有效的激励小制度下,孩子们劳动中争先恐后,学习中争分夺秒,纪律中相互督促,这样班风正了,学习气氛浓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也随之轻松了

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心得范文第6篇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构建课程新体系。

本套教材的编写,努力探索,构建一个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这一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终生受益。

本教材的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人文性单元结构是教材的主要特征。用能反映美术创作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的美术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 2.贯穿教育新理念。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材编写同样需要遵循当今世界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倾向,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是贯穿本教材编写的根本理念。

教材的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明确体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体现多样的研究问题提出方式;突出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实践,并增设了课后思考拓展的问题;采用以提示为指导的启发式教法;学习建议分层次,教材设计具有多元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版式设计特色鲜明,努力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而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都设有各自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力求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特别是设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现代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制作能力是实现设计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别于过去的工艺制作课。低年级的“设计·应用”只是体会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能有简单的创意和手工的操作能力。

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学生会从与身边的社会生活结合,初步了解到美术学习的综合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它们还将接触到与其它学科的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世界性关注的课题。让学生在综合·探索学习活动中,开拓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与其它学科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低年级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如节日、季节等。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通过描述、分析、评价等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在各个年级段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低年级就表现在接触美术,激发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突出了对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的学习,把学生自发的学习逐步引导到自觉的学习状态。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 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

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一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

四、教材的教学设计有创新。

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讲,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在每课课题旁写明本课主要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使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例如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书中提出“学习观察人的主要特征,与同学做好朋友”的学习目标,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方法二:以问题为纽带。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即一开始学习就让学生围绕着对问题的思考或注意引发学生产生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研究,以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第12册《奇思妙想》一课,一开始就提出“本课所选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等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方法三:以提示为指导。

采用提示的形式进行指导是一种启发式的教法,避免了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是活的知识、技能。如第1册第16课《大气球飞呀飞》,要求学生画飞得高的大气球。如何使画出来的气球感觉又大又高呢?书中提示:“把地上的房子、树木等画小,气球就会感觉飞得高了。”促使学生悟到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

方法四:重感受和实践。

依据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小栏目“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来感觉美、创造美。例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的“说一说”:“下雨天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哪些事情?”“想一想”:“你还能想出雨点的其他画法吗?”第8课《窗花花》的“试一试”:“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都提出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的要求。

方法五:多自评与互评。

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本教材设计了“自画自评”、“自说自画”等栏目。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中的“自画自评”,小作者们说“我画雨天照顾小弟弟的情景”,“我画动物在雨天的生活”等都要求学生自己评自己的画。又如第1册第14课《我做的笔筒》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第4课《我的胸卡》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把胸卡戴起来,与同学认识、交流”等,都强调了作业的互评。

方法六:“学习建议”分层次。

为了增强教材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教材设计了分层次的“学习建议”。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学习建议”中的某个层次或全部的要求。如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的“学习建议”就分“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你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及“在纸箱、纸盒上贴出汽车的样子,并模拟车来车往的场面”两个层次,前面的要求低些,后面的要求高些,教师、学生可自主选择。

五、教学上的一些建议:

了解了本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2、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1册第5课《小雨沙纱》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水乡烟雨》、《春雨江南》这两幅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雨及表现技法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让学生对晴天和雨天以及课本中摄影作品和版画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体验雨天的美,了解摄影和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样,上第三册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观看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任必端的版画《葵花地》这两幅作品,不要急于讲解葵花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而应当让学生对葵花与一般花朵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体验葵花的美,了解油画、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3、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2册第2课《水彩游戏》应抓住“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又如第三册第3课《奇妙的字母》中应抓住“字母的外形变化”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字母外形,然后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再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最后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他们创造。

4、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2册第14课《神气的大公鸡》中先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公鸡》及大公鸡的国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讲讲与公鸡有关的故事以及公鸡的寓意及画家毕加索的情况,为大公鸡创设文化情境。

第三册第9课《泥娃娃》同样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民间泥塑《大阿福》、《刘海戏金蟾》的实物或者照片,讲讲“大阿福”的意思与来历,说说“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为泥塑“娃娃”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5、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第三册第5课《小闹钟》中设问:“这些闹钟的造型与钟面指针的特点各是什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分析归纳出闹钟的造型及指针的特点。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这些特点。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1册第9课《花式“点心”》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同一款式的“点心”,而应该让学生做出各有特色的“点心”。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我们的教师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2册第6课《船儿出航》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船”的同时,应重视如何使船的基体能浮出水面的实验。还可以放放大船下水或远航的资料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索、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册第15课《闪光的星星》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视觉暂留原理的学习。除了玩具本身的试验外,还可以放放动画片,通过画面分解让学生感受不动的画面连续放映而“动起来”的效果,以引起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究、试验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三册第22课《下雪天》教学中要求学生想一想:“周围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男女生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研究与比较来分辨男女生不同特征。

7、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三册第18课《自己做帽子》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做的纸帽子的优点及改进意见,第1册第15课《能站立的折纸动物》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动物的优点和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8、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2册第10课《信封纸偶》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用自制信封纸偶表现童话故事。第三册第1课《云儿朵朵》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分析千变万化的云朵图像;第18课《自己做帽子》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互戴帽子,分析帽子设计、制作中的优缺点;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等等。当然,这个跳舞有点难度,先不要说音乐的问题,失控起来也不好解决。

9、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上一篇:右脑全脑潜能开发课程范文下一篇:武装拉动常态化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