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3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当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水平,就要推动和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相结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和发展。不过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资产总量较大,但是相应的管理问题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单位中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没有进行良好的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实际上就是对资产的存量和增量的管理。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结合,能够有效的维护单位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同时也能够合理化的配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的配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甚至存在与职能不对称情况,使得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框架和标准进行指导和约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监管和指导等工作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虽然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了这种问题,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没有做出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也远远不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和自身的发展,而对于预算却缺乏公正和公平[1]。

(二)制度、机制和流程不健全

在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于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较为落后,使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标准体系,即使有一些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与实际情况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部门和预算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无法进行良好的合作,使得资产预算和审核工作存在着运转不顺、职责不清的情况。同时,相关的预算审核范围也缺乏完整性,对资产管理和资产预算的结合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三)资产收益管理和预算编报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收益方面的管理都十分薄弱,缺乏相关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相应的监管部门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资产的出借和出租问题上,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操作,操作流程不合理、操作手段不规范,造成了很多违规转让和低价出租的情况。这样不但影响了单位中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造成了单位资产的流失,很容易造成贪污腐败或违法违纪的现象。而在预算编报方面,缺乏应有的针对性,相关要素也缺乏全面性,有很多资产都没有被纳入到预算编报的范围当中。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

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产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整个社会资产当中,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此,应当加大力度对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理论知识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和普及面,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进行深化改革,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同时,要提高相关人员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应当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为二者的结合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和客观环境[2]。

(二)规范资产配置预算编制流程

在促进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的流程,为解决二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条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产配置和预算编制流程,应当及时的进行规范和理顺,注重二者的相互结合,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保证编制流程的高效性和完备性,使其逐渐趋于正规。同时,对于当前资产运行的费用定额体系,也要加强规范和完善。例如,对于大型办公设备、保供车辆、房屋等相关资产的运行及维护费用标准,应当提高针对性,不断的進行细化和扩宽[3]。

(三)提高资产收入管理水平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收入管理的水平十分有限,相关手段也十分薄弱,已经成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过程中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划分,实行分类管理和区别对待的策略,提高方法的时效性和制度的规范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或出借所带来的收入,要在单位的预算体系中进行体现,并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核算。

四、结论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工作当中,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水平,促进二者的相互结合,对于提高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当前我国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缺乏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得二者的结合难以有效进行。对此,应当采取相应的策略,解决和优化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3:22-24-21.

[2]雷洪涛.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30:135+134.

[3]吴思.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编制质量不高、执行的刚性约束和外部监督缺失等现状,结合《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提出建议,以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促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财政预算是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乡镇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乡镇基本的财政计划。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是从源头上防范乡镇财政风险、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基层财政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推动了乡镇的发展进程。但相对于乡镇不断扩大的事权范围,相对滞后的乡镇财权突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制约了乡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乃至影响了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以某乡镇为例,在岗职工285人,离退休人员31人,所辖社区8个、自然村居39个。该乡镇2014—2016年期间,年平均可支配财力2827万元,而年平均必保支出达2770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含社保)1720万元,公用经费480万元,其他必保支出570万元,主要包括:职工住房公积金、村居五保供养、环卫保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社会治安、社区医疗服务等民生必保支出,以及项目开发占地补偿等。综上可见,该乡镇可用财力仅能够维持各项必保支出,无法满足开展其他工作的专项支出及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性支出。此等现象,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多数乡镇普遍存在着,严重制约了乡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针对乡镇现有财力与支出责任极不对称,乡镇财政可用的和统筹调剂的财力极为有限的现状,当务之急应把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放在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好地理顺乡镇财政分配关系,科学合理安排、使用好乡镇财政资金,把乡镇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社会最为需要的方面,力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伴随《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即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二、当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普遍存在着编制质量不高、执行刚性约束差和外部监督缺失等现状。

1.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起不到预算控制作用

(1)乡镇的预算编制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涵盖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等多部门,财政收支事项繁杂,年内变动较大,各类应急性、突发性工作可谓是乡镇工作常态,较难做出合理预测,不够精准,且人力物力耗费较大。

(2)预算编制前缺乏有效的上下沟通。一方面,缺乏县级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信息沟通,造成对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年内需乡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的专项支出、上解支出的变动事项等估计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对乡镇各部门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投入的了解。

(3)自全面推行營改增以来,税收体制越来越规范,有效避免了以前年度买税、协调税、延期或提前纳税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税收收入较前稳定。但税收收入作为乡镇财政预算收入的主体收入,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

(4)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偏颇,担心预算对年内繁杂的事项支出造成一定的制约,不利于工作开展;乡镇财政部门重决算轻预算,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2.预算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力

(1)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财政人员配置不到位,未能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置,也难以建立规范的AB角替岗制度,存在不相容岗位的交叉任职、轻票据管理、稽核缺失等现象。单位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致使财务管理难以细化,存在潜在风险。

(2)乡镇事权的扩大、人员的增多,导致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资产配置等相应增大,行政运行成本超出预算控制;加之各类专项支出、重点项目支出变动较大,突发性、应急性支出超出预算,缺乏规范的预算调整程序。

(3)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变动较大,业务水平不高,财务基础规范薄弱,财政管理水平不高。加之乡镇领导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乡镇财政仅起到政府出纳的作用,不能充分参与到乡镇各项工作中去,为领导做好参谋,以致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利用、预算的有效执行。

3.监管机制缺失

乡镇人大未能充分发挥对财政预决算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作用。乡镇财政亦缺乏对自身财政预决算客观的绩效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未能及时公开甚至不公开,致使乡镇财政预决算脱离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新形势下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给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增强预算的完整性,要求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必须接受社会监督;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其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勤俭节约入法,违纪铁腕追责等;乡镇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精神,使乡镇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乡镇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前,一方面,应做好与上级财政部门的信息沟通。上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乡镇预算编制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刚性要求,并提前下达年内转移支付预算指标,尤其是需乡镇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预算指标;另一方面,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向乡镇各部门下达预算编制的指示和具体规定,各部门根据上级确定的工作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结合本部门实际,设计部门预算收支指标。乡镇财政部门依据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结合乡镇各部门预算收支指标,科学分析,汇总编制乡镇财政预算草案。

(2)预算收入的编制。根据上年度一般预算收入数据,结合税源变动情况及市场经济环境分析,科学合理预测本年收入,应将上年结转资金、本年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其他资金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

(3)预算支出的编制。严格执行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项规定精神和六项禁令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 将厉行节约做到实处。实行双定额原则,即人员经费“定员定额”、资产管理“定物定额”。严格控制公车运行维护经费、公务接待经费预算。科学界定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经费的供给范围,如教育、文化、卫生、三农等,有计划的建立预备费、预算周转金等预算后备资金,使乡镇财政预算能够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乡镇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2.培植税源,规范收支,强化预算约束力

(1)预算收入的组织实施,乡镇应着力在税源的培植上。乡镇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安全监查、社会治安等相关部门应充分调动发挥其服务协调作用,面向生产、商品流通、社会服务等市场各环节,改善经营环境,以培植壮大税源;坚持按政策办事,协同税收征管部门,做到应收尽收。

(2)严格按照年初预算,从严控制,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各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反對浪费。确保人员工资社保、民政优抚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硬性预算支出;压缩一般行政经费支出,从严控制公务接待、加班餐、差旅、会议、培训等支出标准,降低公车运行维护费,对各项定额支出加强刚性约束;对各类专项资金,严格分类管理,按规定用途支出不得互相挤占、挪用, 严禁无预算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动用预备费、调整预算的,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的,不得调整预算。围绕消除“隐性消费”和违规支出,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广乡镇公务卡结算制度,促进乡镇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透明。

3.信息公开,强化监督,增强政府公信力

乡镇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依托服务大厅、社区、居委会公示栏等阵地,积极稳妥开展政府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公开信息应重点涵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住房保障、三农等民生支出。针对乡村道路、园区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应严格履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竞争谈判等审批程序,在施工场所外利用公告栏、公示牌等公开工程概算,资金来源以及施工单位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乡镇人大应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年度内至少二次定期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汇报,对重大事项或特定问题组织调查,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执行预算追加、调整审批程序。

4.强化组织保障,推进预决算管理的内环境建设

以《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将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等纳入乡镇领导业绩考核范围,增强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责任意识。完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的内控机制,规范各项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乡镇财政人员职业道德、业务素养继续教育,提升基层财政人员执业水平。

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乡镇财政全面纳入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这一集日常业务处理、数据统计分析、资金绩效评价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提升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语

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财力和收支调控能力最薄弱的一级财政,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使乡镇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敦之.乡镇财政管理概述.(上)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

[2]胡雪青.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4(14).

[3]刘海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7(14).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各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其内部管理依旧存在部分问题,如预算管理执行不到位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对此各事业单位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等工作流程,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本文探析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现状;优化对策

一、全面预算管理相关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定义

全面预算管理指事业单位利用预算手段对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分配、控制及考核等,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单位的预期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与全过程控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由预算对象、预算编制流程、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管理循环流程等内容组成。

1.预算对象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内容有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专项预算。

2.预算编制流程

当前企业的预算编制流程多依照企业的上下级关系实施,如自上而下下达目标,自下而上确认业务目标,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模式。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流程为“二上二下”或“三上三下”。

3.预算编制方法

当前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组织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起步晚于企業,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殊的性质,当前各单位虽依照《预算法》等制定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但其未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现状,预算管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组织体系也存在缺陷。例如,部分单位管理层错误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并且没有深入了解预算管理对单位的影响,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进行兼任,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责,职员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工作中的定位不明晰,容易产生预算编制不全面,预算方案可行性低等问题。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当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采用增量预算法或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即单位与上年度预算为基准,结合本年度单位的工作任务对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增减处理,这一预算方法容易造成预算方案与年度工作计划的不匹配,降低预算方案指导性。零基预算即单位忽略对历年预算数据的分析,以本年度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准,编制预算方案;零基预算法虽提高了预算方案与年度工作的匹配度,但其与历年预算管理衔接较弱,预算数据预测不准确,报送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影响了预算方案的执行。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如未详细规定预算编制内容,预算管理范围界定不明晰,对预算外支出分析不到位。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机制设置不完善,未设置详细的预算执行准则,且预算指标调整的随意性较大,预算管理及内部审计等监督部门没有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更无法发现并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单位预算执行效率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S水务局为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等方面阐述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S水务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其承担着全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河湖管理、保护、治理和监督,监督管理河道采砂工作,负责扬黄灌溉管理、水政水资源和水政执法、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村水利工作,负责农村水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一)优化全面预算组织体系

新时期,S水务局要依据业务需求构建权责统一、逐级负责的预算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机构(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管理机构(预算工作小组)、执行机构(各主要职能部门)、监督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等),并确定各部门预算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在全面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中,单位负责人任预算组长,成员包括财务、业务及审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其主要负责:审核单位预算目标、制度,审批单位年度预算及季度、月份预算,依据预算执行情况制定管理方案等;预算工作小组多设在财务部门,由其负责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事项,包括编制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及年度预算目标,组织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汇总分类预算数据,编订年度预算,实时追踪预算执行情况等;各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在于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及时向预算人员提供业务及财务数据,严格遵守相关准则执行预算方案,监督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结合业务需求及时递交预算调整申请等。

(二)科学实施全面预算编制

在全面预算编制中,S水务局要明确预算目标,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并结合预算内容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提高预算质量。

1.确定预算目标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S水务局需以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目标为核心,综合单位上年度预算管理结果、本年度工作任务、财务状况等设定单位本年度的预算管理目标。在这一环节中,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单位预算总目标,预算工作小组人员在与各部门的沟通中将总目标分解为部门的预算目标。

2.事前准备工作

为确保预算数据的精准性,预算编制工作前期,单位需组织预算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执行机构责任人等成员学习《预算法》等文件政策,并组织财务部门分析单位上年度预算执行结果,重新登记单位在编职工、退休人员、未在编人员数量等,据此确定职工经费及公用开支标准,清查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预测本年度单位固定资产维修经费,以实施定员定额管理。

3.科学使用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项目不同,其编制方法也存在差异,在预算编制中,工作人员要依据业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在收入预算编制中,单位可使用增量预算法,依据上年度单位的实际收入,综合本年度单位工作任务、国家预算政策等编制本年度收入预算;在支出预算中,单位需要采用零基预算法,结合本年度相关政策、规划、单位运作情况、在编等人员状况等编制支出预算。

(三)强化全面预算执行质量

在全面预算执行中,S水务局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并定期编制预算收入表,预算工作小组要实时考察、监督各部门预算收入等落实情况及预算支出的流向,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还要规范预算支出使用范围,明确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项目,确保预算资金的专款专用。同时单位需构建财务一体化业务系统,并定期升级更新系统,为预算及内部审计部门的预算追踪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单位还需完善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强化人员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

(四)健全全面预算考评机制

在预算考评机制建设中,S水务局要结合预算编制内容、年度预算目标等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在预算执行中,依据制订的考核目标对各部门的资金运行及绩效等实施管控,定期汇报预算执行成果,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修整建议。同时在绩效考评管理中,单位需将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收支合规性等纳入预算考核体系中,设置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依据各部门业务情况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考核标准。此外,制定系统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完成预算指标的部门,单位可通过评定职称、给予培训名额等方法奖励员工,以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積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多处不足,在新经济形态下,事业单位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就要结合预算管理流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评流程,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桂梅.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9,1009(18):165-166.

[2]夏志远.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8):207+2的.

[3]刘晓超.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关键节点分析[J].知识经济,2019(13):49-50.

作者简介:

石玲燕,盆池县水务局,宁夏吴忠。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在收支财政资金的时候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使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本文主要论述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点,结合当今我国改革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得到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都比较重视绩效评价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也开始探索公共财政支出的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验。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地方高校专项资金,这也是财政绩效主要的评价对象。当前很多企业都是刚开始实施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存在很多的漏洞。这就需要利用财政装箱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概述预算绩效管理

绩效指的就是通过个人或者集体的努力获得成绩,如果是共公部门,绩效指的就是工作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在工作当中获得益处。通过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可以明确自身的工作目的,对于工作产生一定的责任感。

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发生改变,实施绩效评价可以使管理者明确工作的局限性,促进绩效评估的发展。正是因为绩效评价的不足从而促进绩效管理更好的发展,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需要突出绩效观念,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部门改革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就是资金预算。

在政府资金预算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着绩效问题,通过不断的证明和实践,实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结合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规律,可以明确当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改革。当前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的管理效率比较低,这就需要对于资金预算绩效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我国政府资金预算管理情况为基础,建立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适用性,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创新我国政府部门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步骤

对于西方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经验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开展的具体步骤。被评价对象在预期内可以获得的效果就是绩效目标,在后期进行跟踪绩效的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就是绩效目标,利用绩效目标可以有效地评价绩效,并且实现自我评价,申报管理绩效目标的时候,我们在规划过程中对于目标进行定期额外,掌握目标的特征,结合目标制定的原则要求,将绩效标准准确地表达出来,以目标逻辑结构为基础,从而对于目标内容进行完整的设计。预算绩效管理的首先措施就是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做到切实可行,通过反复的探究使其可以符合当今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在各个方面都要定量化的描述,为后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是污水处理项目,在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投入目标和管理目标以及产出目标,但是不能促进污水处理项目顺利的开展下去,需要做到环保和节约。

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绩效跟踪,开展绩效跟踪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进行监管,主要就是掌握时机执行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得到方案。在调查申报目标的时候,需要揭示发现的重大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将预算进行调整,避免浪费大量的资金,并且开始干预管理,促进整个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达到最初的绩效目标。

实施绩效自评价和绩效评价的过程等中,需要以评价标准为基础,利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绩效目标过程中各个方面获得的效果。这是落实绩效绩效责任的主要核心,可以有效促进财政管理的改革。这就需要重视这个环节,发挥出绩效自评价和绩效评价的实际作用。

绩效管理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果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发挥着决定作用,也决定着公众的实际满意程度,因此需要重视结构的应用实施。例如污水处理企业在实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污水处理厂可以正常的运行,水质要达到我国的A级水平。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制定科学的制度。要想发挥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需要是指科学的制度。我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缺乏管理经验,比较西方国家,我国欠缺制度保障。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吸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人才,针对已经入职的人员需要加强培训,使其业务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设计制度和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参考各种成功的经验。以自身单位特点为基础,设计出科学的制度体系。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结合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管控和绩效评价,要想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将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建立责任制度,避免发生问题的时候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加强内部监督,避免利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出现挪用的情况。管理人员可以以绩效评价制度为基础,明确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就是为了指导预算管控。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结果进行有效的调整,這样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完成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单纯就是项目的完成数量,也要这种完成的水平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要点进行全面的论述,从而促进我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变得更加完善,避免浪费大量的资金,为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从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构建科学高效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水利;科研项目;预算

中图法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13

1   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利科研项目预算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预算目标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生综合效益等方面,需及时开展绩效管理与考核评价工作,了解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预算绩效管理为提高水利科研项目资金的规范、安全、合理和高效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是新时期水利科研项目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预算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推广实施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功能效益,是一项关键和紧迫的任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项目预算资金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水利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发展与项目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助力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当前,国家出台“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制正在稳步推进,新机制不断催生适应新机制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形成和应用。

水利财政资金项目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避免重复多头检查等多方面入手,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进行了优化,坚守水利财政资金安全使用的底线,在减政放权、精简高效、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但部分项目责任单位对新机制理解不到位,认识上产生偏差,在项目预算资金绩效管理中“轻管理,重服务”的现象较为突出;对正常的规范管理措施产生抵触情绪,片面地强调服务行为,降低项目绩效管理的作用;造成项目预算资金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力度减轻,规章制度影响力被削弱,甚至出现放任、敷衍等情况;削弱预算绩效管理的功效,给水利科研项目成果质量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长期以来,水利科研项目责任单位对项目预算绩效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对项目资金的利用上,对预算资金使用缺乏科学、宏观、精准的管理。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切入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主要方面,主观认识上不到位,绩效意识欠缺,习惯于将预算执行放在首位,忽视对预算资金绩效的管理及评价。另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迟缓,也严重影响项目预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2   预算编制的外部关联因素

预算编制和项目申报时间压缩会影响预算编制质量,进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能。科研业务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申报书的撰写,而预算编制大多是由财务部门和业务技术部门共同负责,上级财政部门为赶在“两会”期间上会审议项目财政资金预算,在预算规模控制数下达以及预算“二上二下”编制过程中,经常数据尚未完全分解下达到基层,就立刻要求基层单位上报预算编制资料。大幅压缩项目申报单位的编制时间,导致留给基层单位编制项目技术文本和预算的时间过短,项目预算申报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到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预算编制存在较大的被动性,给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带来不利影响。水利科研业务技术部门在项目申报书撰写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从业务技术角度提出项目经费总需求;财务部门协助业务技术部门,从财务角度对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预算进行专业技术补充,并组织上报,处于从属地位。但由于财务部门在项目预算编制上缺乏主动性,主体责任缺失,给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造成不利的被动局面,形成水利科研项目预算是以业务技术部门为主编制的“被动预算”。

业务信息不对称也对项目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影响,进而降低预算在绩效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科研项目预算是由业务技术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经费需求,财务部门负责审核、编制和汇总上报。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能和分工不同,彼此间专业知识也都不熟悉。这就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缺乏科学依据,准确性和实操性都不强。

2.3   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

水利科研项目有其独特的特点,其绩效目标制定要符合项目研发的规律,要具备可操作性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各级项目主体,在项目申报时为能够顺利通过审核,往往在项目申报书中对实施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和社会价值、技术路线等理论基础进行论述,对实施项目后的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社会影响力等综合指标做出宏观和美好前景的描述。但对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实施中存在的技术难点,绩效目标的考核标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不可遇见性考虑不充分,不周全,预算绩效考核目标不清晰,难以量化。

同时,部份项目绩效目标超出实际工作内容,脱离实际,项目结题验收时,无具体的、精准的绩效目标作为参照指标,存在项目绩效目标设置不具体、不精准,考核评价难度较大,初始绩效目标无法实现的现象。

2.4   缺乏正确的绩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性。目前绩效评价主要由业务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和外单位技术专家组成,對反映项目预算绩效的资料掌握不够全面、彻底,绩效管理意识不足,缺少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深切关注。仅凭历年经验,采用通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单一函数数理模型,主观片面核定绩效评价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合理性、科学性。绩效评价目的出现偏差,应用范围缩减,作用降低。目前,我国现行预算绩效评价体制是采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主导型模式。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评价过程不够客观,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的方向、手段、结果出现问题,评价结论的可信度和合理性降低,代表性差。

3   构建科学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水利部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提高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资金更好地服务水利科研基础研究,提高水利科研创新能力,江、河、湖、海的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水环境、水资源防治水平,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综合生态效益,提升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保障能力。为此,建议采取以下综合举措,提升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提高单位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绩效管理是单位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要求领导高度重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重要方案、重要阶段性绩效目标以及评价指标的讨论、指导和制定,重视并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提高思想站位,树立统领全局观念,谋划并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亲自参与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业务流程,确保绩效管理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满足项目管理的各项需求。

改变传统思维,健全绩效理念。将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逐步公开绩效目标,多维度地开展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搭建全员参与绩效管理的平台,形成全员“讲绩效、 用绩效、比绩效”的良好氛围。

3.2   加强预算编制基础性工作,突出绩效导向

项目预算基础工作是预算编制的基石,决定着预算编制质量,对提高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改进预算编制的程序方法,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计划性,提前谋划精准安排预算编制事项,克服时间紧迫,基础资料收集不完整,计算依据和过程不充分,缺乏科学定额标准体系等不利因素影响。其次,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预算编制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特长,做好项目预算编制,绩效目标制定。三是加强信息沟通,克服信息的不对称影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提高项目预算的综合效能,全面提升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预算编审环节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将项目预算目标管理摆在首位,突出绩效导向。编制时将绩效关口前移,及时了解并掌握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并将其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快设立部门和项目的整体绩效目标,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并严格绩效目标审核,实现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最大化。在具体工作中,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必须将设立绩效目标、严格预算执行、接受绩效评价作为一种新常态。

3.3   规范预算绩效目标设置,建立全过程管理链条

适应机制要求,规范预算绩效目标设置。绩效目标是项目实施所期望的最终成果,既是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又是预算执行中据以绩效监控的对象,更是预算执行后进行绩效评价的依据。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果将产生深远影响。在项目绩效目标设置时,应从质量与数量两个方面考虑,设置共性绩效目标,完善核心绩效目标,推进与其他关联目标衔接。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建立适应新时期,符合市场化机制要求的、体系化的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新格局。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链条(见图1)。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链条是一个层次分明,步骤体系化健全,全要素参与的绩效目标控制与管理过程。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从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申请预算必备条件等方面入手,做好事前规划和绩效评估机制建设。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在项目成果、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批复下达。做好绩效目标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开展绩效目标评价和结果应用,采取绩效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方式,必要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同时,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结果应用,体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效果。

3.4   完善绩效评价方案及流程,建立新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及流程。首先,确定项目评价重点方向,涵盖项目立项、过程管理、资金使用效果三个方面是否规范。其次,明确从项目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预算规模评审,项目申报预算细化,资金申报文本,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成果资料等方面归集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考核点。最后,着重从项目立项规范性、申报理由的充分性、开展事前评估必要性、绩效管理评价考核意识,过程规范化管理等流程路径。系统全面、深入细致地完善水利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及流程体循环工作,建立简洁高效的水利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新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和落脚点,是绩效管理目标成果的终极体现,是提升水利科研项目绩效管理水平,提高科研项目成果质量的制度机制保障。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刚性约束,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績效的良性循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并将其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对绩效好的项目原则上优先安排并保障预算;对绩效差的项目,从严控制预算规模。对绩效一般的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消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急需支持的领域。落实整改,出具整改报告,加强绩效问责,将其作为项目负责人履职的考核指标,积极引导和有效激励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机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4   結语

构建科学合理、精准高效的水利科研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提升水利科研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水利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和保障;是新时期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水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形成和应用的一次重要创新发展;是提高水利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江、河、湖、海的综合治理能力,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综合生态效益,提升水利在国民经济中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周维伟,王江,刘鹏,汪学怡.水利系统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08

[2]关欣,汪学怡,倪城玲.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思路初探[J].中国水利,2016(06):46-49+53.

[3]钱水祥,王怀通,高雅楠.强化水利预算项目管理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9(23):59-61.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Luo Jianyu1  Luo Yulan1  Luo Sirui2

(1. Yangtze River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Wuhan 430010,ChinaHubei; 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 90089,USA)

财政绩效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文章从预算编制、绩效管理、财政监督、信息公开等方面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 绩效管理 财政监督 信息公开

一、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预算规范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财政职能的发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一)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预算编制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预算执行则是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方针政策的过程。只有通过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提高执行力,才能更及时、更安全、更有效地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是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客观需要。为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公共投资、补贴、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而这些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最终都会体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的执行上。必须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预算收支执行,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保证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着力创新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手段和监控机制,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财政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当前预算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细化,不够具体。即在编制年度预算前,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再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二)部門预算管理还不够严格、规范,有些单位领导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财经法纪观念比较淡薄,对财政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不够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控制体系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从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三、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编制是一项非常严肃复杂的工作,因此,搞好预算编制,应安排足够的时间,按照严格的程序,遵循统一性、完整性、年度性、可靠性、公开性和分类性原则,在充分调查论证和必要的民主程序上,通盘考虑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规范、准确、完整、效益。要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契机,科学测定收入支出规模,细化预算支出,使预算资金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增加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减少预算追加的弹性和预算支出的随意性;增强综合预算观念,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所有财政资金的预算控制,强化计划管理,确保各项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切实规范预算收支行为。

(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财政预算体系。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细化预算的原则,科学编制完整的部门综合收支计划。要逐步建立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运转高效的预算编制机制,逐步达到“有预算才能支出,无预算不能支出”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全面掌握预算单位人员、资产等基本情况,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情况,采用规范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定额标准体系,完善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质量。 (三)推进财政绩效管理。落实绩效责任,在收入方面提质增效;在支出方面,建立健全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考核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编实绩效预算,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项目遴选机制,把好资金分配“入口关”;监控绩效运行,建立资金绩效进度监督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财政重点再评价工作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和绩效问责机制。

(四)深化财政制度改革,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加强和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财政专户,进一步清理撤并财政专户,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电子化采购范围,研究批量采购试行办法;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公物仓建设,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强化资产日常监管,推广应用资产条形码。

(五)加大财政监督力度。从技术、人员、机制三个方面着手,督导单位规范会计核算、完善内控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夯实财务会计管理基础,全面规范财经管理秩序。加强对重大财政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评审和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探索具有合力的财政监督机制和体系,把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审计监督同自身监督整合起来,增强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六)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完善财政预、决算信息和政策制度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重点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财政民生支出公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1]邹晓丹.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之友:中旬刊.2018(3).

上一篇:化工企业电气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