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

一、引言

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体系的支持功不可没。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体系是沿着双轨制发展,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并行推进的。其一是自然发育而成的民间金融领域,其二是在改革过程中有组织培育的正规金融领域。前者是客观供求刺激下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运动”,后者是由政府自上而下设立、安排并由正规金融机构主导的一种资金运动。

尽管非正规金融是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甚至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内还曾经出现过规模化趋势,但出于对金融资源垄断的需要,以及非正规金融组织运作所隐含的金融风险,民间金融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之外。其发展始终备受质疑。非正规金融究竟何去何从?是过渡性的制度安排,还是金融市场体系的有机构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我国关于非正规金融的政策效果。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国内外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经验,并探讨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非正规金融所应持有的政策倾向。

二、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经验视角

在麦金农一肖的模式里,非正规金融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融资机制,无论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重要。因此,各国采取各种措施对非正规金融进行限制和打压。

1 金融自由化:非洲国家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

麦金农等认为,二元金融结构是由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所引起的,随着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正规金融系统供给的增加会自动消除经济部门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需求,从而解决金融系统的二元性问题(戈德史密斯,1993)。因此,金融自由化可以自动消除非正规金融市场。但事实上,各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变迁的实际经验表明,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导致非正规金融部门的消亡和金融系统的整合,反而使得非正规金融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加纳、马拉维、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为例,这四个非洲国家在1985~1987年间相继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按照麦金农金融抑制的观点,金融自由化政策会增加低收入阶层和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部门融资的可能性,从而削弱非正规金融部门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但Steel等人的研究表明,这四个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没有给正规金融部门的金融深度和业绩带来多大的改善。小企业和低收入家庭的金融需求并没有因为金融自由化而得到满足,他们仍然必须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市场。而金融自由化为非正规金融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从而使非正规金融市场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王劲松,2004)。

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的金融自由化同样也没有能够自动消除中国台湾地区的二元金融结构,对于作为台湾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来说,制度外金融是一个无法替代的信用筹措来源,是企业赖以建立的动力来源之一(林毅夫,2003)。

2 直接取缔:中国的经验

出于对非正规金融部门的风险及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对国有金融部门垄断金融资源的考虑,我国政府对非正规金融一向以“扰乱金融秩序”的名义予以打击遏制。一方面允许民间个人借贷的存在并对其借贷形式和利率加以一定的规定,同时又禁止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并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清理整顿金融“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乱办金融业务”三乱的活动,对非正规金融中介机构及非正规金融活动进行了强制性的清理整顿。

清理整顿的活动消除了非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活动所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非正规金融。、以温州为例,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总资金来源从“三分天下有其一”下降到1990年代末的16%,进而到2003年末的6%。但随着近年国家宏观调整,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又出现了扩大化的倾向,其比例已达10%左右,总量达到200亿元左右,已经相当于银行贷款的1/4(张和平,2004)。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挤压: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Bell等人认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由于正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因此对金融产品的超额需求便“溢出”到非正规金融市场(BELL,1997)。这一溢出效应的政策含义是正规金融的发展壮大会对非正规金融产生挤压作用。从理论上说,如果正规金融机构能够无限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非正规金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对正规贷款的增加来将民间融资挤出金融市场。

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泰国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为缓解农村地区资金紧缺的局面,强制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低利率信贷扩张,试图将高利贷挤出农村金融市场。而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政府推出了许多贷款计划。但这种信贷扩张及贷款计划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高利贷等民间金融机构活动所占的市场份额虽有所减少,但绝对数量依然不低;农村信贷市场上的非正规贷款利率依然居高不下;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依然没有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并且贷款往往还流入那些资金并不紧缺者手中。

我国在提供农村信贷方面也有同样的经验教训。无论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通过农村正规金融向农村领域提供的廉价贴息贷款,还是自2001年12月以来推行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大量正规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主要转向较富裕农户或者被用于消费,扭曲了农村正规金融资源的配置(吴国宝,1997)。而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准人的不平等以及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额度的限制,使得农户对非正规金融的需求依然旺盛(郭沛,2004)。

4 服务和监管:发达国家的经验

非正规金融并非发展中国家的特有现象,它们一样广泛存在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但发达国家对非正规金融采取鼓励和支持态度,并将其置于有效监控之下。同时将重点放在如何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非正规金融市场的效率上,通过设立各种民间金融服务体系,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等,促进非正规资本网络的形成。比如美国为中小企业寻找事业天使和最初的风险投资

起到重要作用的金融媒介局(Financial Marriage Bureau)、金融媒介服务公司(Financial Medium—Making Services)和业务指导服务公司(Business Referral Services)等。英国的非正规金融服务体系不如美国发达,但体系更为多样,总体上可分为三类:商业性的私人部门、赢利性的媒介公司、为当地的投资者和企业服务的地方事业机构以及公共部门业务中介机构(商业中介服务公司、投资者联络网等)。

三、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关系

在各国采取的包括金融自由化、抑制和挤压在内的打压政策的围困下,非正规金融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但它仍然以顽强的自生能力(viabilit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与正规金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1 互补关系

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可以发挥彼此的优势相互合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补缺效应

只要有正规金融未及的地方,就有非正规金融生存的空间,非正规金融产生的领域正是正规金融最薄弱的环节。出于规模经济、利润最大化及防范风险等因素的考虑,正规金融网络往往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信息成本较低的客户群,而经济欠发达、地域偏僻的地方或者信息成本较高的客户群则成为正规金融网络的盲点。

而非正规金融以其特有的比较优势,在正规金融网络的盲点中如鱼得水般地迅速发展。首先,在血缘、人缘、地缘和业缘基础上,非正规信贷市场的交易半径非常小,借贷方之间深度信息共享,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正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其次,非正规金融通过灵活的担保安排,有效缓解贫困的农民和中小企业面临的担保约束。这些担保安排包括:正规金融市场上的非担保物,如房产、土地等由于管理和处置成本较高而不被正规金融机构当作担保品的财物、以信贷市场以外的交易关系作为担保的关联契约及以社会关系作为担保的隐性担保机制等。再次,非正规金融操作简单易行,其灵活、便捷、小规模等特点使得其能有效节约了正规金融机构运行所需要高昂的交易费用(刘民权等,2003)。可见,非正规金融以其特有的信息、担保及交易成本优势,对正规金融的真空地带形成了补缺效应,更好地满足了金融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2)信息分享效应

根据信贷配给理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往往采取信贷配给方式来解决信贷供不应求的问题。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倾向于以较低的利率将资金贷给有足够担保的大企业。大企业则因与那些不能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小企业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关系,对其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有相当的了解。在没有更好投资机会的情况下,有资格进入正规金融市场的大企业以更高的利率将筹集到的资金转贷到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实现了流动。两个市场有效地分享了有关小企业的信息,也分享了小企业带来的回报,很好地实现了两个市场之间的互补关系。例如我国普遍存在的金融掮客,实际上就是抽银行存款去放贷。而在东北一些城市,企业协会内部设有互助金融组织,大企业凭借自己的优势从银行获得贷款,再将款项转贷给协会内的其他小企业,赚取2%~5%的利差(李建军,2004)。

除了通过转贷实现两个市场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正规金融也可以通过共同融资机制来实现同样的目的。Jain(1999)指出,正规金融部门可以通过要求企业同时从两部门融资来达到甄别客户的目的,因为劣质客户无法从熟悉他们私人信息的非正规金融部门获得所需要的贷款,能否获得非正规部门贷款对正规金融部门来说就成为了一种信号。他们可以利用这种信号来甄别出优质客户,从而达到利用非正规部门比较优势的目的。

(3)示范效应

非正规金融的生成和发育打破了正规金融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由于非正规金融内生于民间经济中,并与民间经济天生地结合在一起。它适应了民间经济的发展,给正规金融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正规金融不得不在服务方式、服务品种、经营管理方式、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选择,以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非正规金融为正规金融机构组织和产品创新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有利于正规金融机构完善自我,并带动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使金融业整体上获得新的增长。

2 竞争关系

尽管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有着特有的比较优势和特定的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下形成了互补的关系。但同为金融机构,双方的业务也有可能出现交叉重合,形成激烈的竞争。

在存款业务上,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为居民储蓄提供了一个可替代的渠道。由于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通常比正规金融市场高许多,在利益导向下大量民间资金从后者流向了前者。Adams和Canavesi(1989)、Waldron(1995)和Begashaw(1978)等都谈到了非正规金融在储蓄动员上与正规金融展开的激烈竞争,甚至导致了正规金融市场流动性危机的产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在浙江温州以及福建平潭等地的“会案”,也是由于当地非正规金融机构吸收了大量的储蓄资源,致使当地的农信社因为储蓄来源枯竭而濒临倒闭。

在贷款业务上,由于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当正规金融供给增加时,这部分溢出的超额需求势必减少。如前所述的发展中国家向农村地区进行的信贷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非正规金融贷款份额随着正规金融市场信贷规模的扩张逐渐减少。

两者在存贷款上的竞争关系图1清晰地体现出来。OA和OB分别表示正规金融部门吸纳和贷出的资金数量,CB和CA分别表示非正规金融部门吸纳和的资金数量,OC表示金融供给(扩展)线,由O到C的变动表示正规金融供给的扩展,由C到0的变动则表示非正规金融的供给扩展(于谨凯,2004)。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此方盒进行分割,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3 转化关系

由于非正规金融的活动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血缘关系等非正式规则和制度发展起来的,只能在人们关系链短、社会信用圈小、层次少的范围中存在。在这特定的生存边界里,借贷之间形成自我执行的默契、信任、信誉和社会关系足以维持非正规金融的正常运行。

然而,当交易范围超出既定的社会信用圈之外时,非正规金融的局限性显露出来。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血缘地缘关系的不断被突破,非正规金融以社会关系为根基的特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金融活动范围的扩大导致信息优势减弱,贷款成本的逐渐上升也使非正规金融丧失其成本优势。同时,中小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信贷需求结构也由短期或超短期资金需求为主变为中长期贷款的需求为主。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这时,非正规金融将逐渐由“关系型融资”向“契约型融资”发展,向与竞争关系、货币关系和交易关系等富于市场内容更相容的正规金融转化,以克服由于金融活动范围扩大而带来的信息、交易成本和隐性担保的局限性,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规模扩张的要求。

事实上,从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来看,金融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先是以非正规金融的面目出现的,非正式金融是正式金融的初级或原始形态。随着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和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当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比如1988年成立的浙江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不但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而且在1992年,经人民银行批准,更名为浙江路桥城市信用社,成为正规金融。正规金融的作用在增强,但与之相伴随的并不是非正规金融就此消亡,非正规金融仍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对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回顾,以及对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论是金融自由化政策,还是对非正规金融的压制、挤压政策,都不能消除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2)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是两个相对平行的市场,两者有着各自相对稳定的有效需求群体,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交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各个层次的资金需求。(3)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非正规金融市场向正规金融市场的转化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成熟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正规金融在金融市场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增强,但非正规金融仍以其特有的优势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广泛存在。

由此可见,非正规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理性的制度选择应该是减少对非正规金融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管制活动,承认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给非正规金融提供了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通过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非正规金融的变化情况,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指导。

(编校:少卿)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倾向得分匹配法

一、引 言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风险始终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制约农户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1,2]。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正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体系下,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更加多元化,因此,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从传统的、单一的自然风险向多元化、复杂化的农业风险转变,市场风险逐渐取代自然风险成为最主要的农业风险[3,4]。多元化农业风险的共同作用增大了农户收入的不确定性,灾年的减产与丰年的“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下,要想让广大农户都尽快富裕起来,构建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增强农户风险抵御能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够为农业生产项目、农户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提供融资支持,而且能够增加创业机会、提高农户收入,进而帮助农户运用金融工具降低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风险损失,为化解农业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金融对农业风险的影响,已有文献多从农业保险的角度进行研究,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农业保险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和收益外溢直接降低农户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5-8]。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农业保险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自选择、道德风险以及面临高额的运营成本等问题,使得保险赔偿金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弥补农户受灾损失,因此,农业保险有时无法有效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9-13]。

现代农业风险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防范化解农业风险的金融工具也需从农业保险扩展到金融借贷等方面,实现化解途径多元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二元金融结构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重要特征,正规金融主要指通过传统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互联网银行(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进行资金融通,非正规金融主要指通过亲友借贷、民间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14,15]。学者们大多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都能够缓解农户信贷约束,增强农户金融可得性,有助于农户扩大再生产,进而促进农户增收,提高其抵抗农业风险的能力[16-18]。

已有关于金融与农业风险化解之间关系的研究存在不足:第一,已有研究多基于农业保险视角考察对农业风险的影响,鲜有研究从融资角度,即是否参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来深入探讨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问题;第二,已有研究多根据地区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等宏观数据变化来分析地区遭遇到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及其化解情况,从农户自身角度运用微观数据探讨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農户融资的角度出发,利用Logit模型剖析农户参与金融借贷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比较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并实证分析化解效应的组群差异。同时,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创业在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中的作用。以期拓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金融解决相对贫困的研究视域,也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信贷供给决策、大力开展金融工具创新进而有效防范化解现代农业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正规金融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

正规金融是农村普惠金融中最基本的金融工具,其本身具有规模与成本优势,能够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来缓解农户生产经营的融资约束,提高其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19,20]。一方面,农户通过传统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贷款可以扩大再生产,增强其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风险发生后,农户可以借助信贷资金迅速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再者,正规金融基层网点的增加还有助于提高农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为农户融资增加便利,有助于生产经营风险更好地化解[21-2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1。

H1 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非正规金融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

非正规金融能够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减轻银行的储蓄及其投资转化压力,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银行信贷资金的不足,是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当缺乏正规金融支持和面临信贷约束时,非正规金融具有信息甄别等优势,能够帮助农户缓解信贷约束[24]。同时,非正规金融基于人缘、地缘等关系而形成,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因此具有效率优势,可以帮助农户快速融资,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生产经营风险化解[25,26]。另外,与正规金融相比,非正规金融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中居于次要地位,利率相对较高,且在处理信贷评级等信息方面具有劣势,因此,非正规金融对农户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不如正规金融[27-29]。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2、3。

H2 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 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果小于正规金融。

(三)创业在金融借贷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中介效应

农户参与金融借贷可以显著促进家庭创业决策和增加家庭创业绩效,进而实现农户多元化增收[30-32],且金融机构扩张越快,越容易促进农户非农就业[33]。不同金融机构所促进的创业类型有所差异,例如正规金融机构能够促进“雇主”型创业,非正规金融机构能够促进“自雇”型创业[34]。因此,金融借贷除了能够直接为遭受农业风险的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其化解生产经营风险之外,还可以通过促进农户创业增加农户的非农收入,进而化解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农业风险。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研究假设4。

H4 金融借贷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创业来化解生产经营风险。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所用数据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①。该调查采用三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金融微观信息,是中国首个以家庭金融为主题的调查。2015年CHFS样本覆盖了除港澳台、新疆和西藏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包含个体、家庭两个层面。在删除无效信息样本、相关变量数据缺失样本之后,有效样本量为10991个。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1.被解释变量。以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为被解释变量(Y)。在CHFS中,受访者被问到从事哪些农业生产经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木种植、采运、畜禽饲养以及水产养殖和捕捞)及从这些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把这些收入加总作为农户生产经营的收入;受访者还被问到采购了哪些农资品(种子、农药、生长剂、化肥、农膜、小型农机具等)及采购这些农资品花费的成本,以及雇人、租赁机器等成本,把这些成本加总作为农户生产经营的成本。以农户生产经营的收入与成本之比作为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代理变量,当该比率小于1时,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即认为该农户遭受了生产经营风险,设置为1;反之,设置为0。

2.解释变量。以农户是否参与正规金融(M1)和非正规金融(M2)为解释变量。在CHFS中,受访者被问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尚未还清的银行/信用社贷款?”当受访者回答为“是”时,认为农户参与了正规金融,设置为1;反之,设置为0。同样,受访者在问到“除了银行/信用社贷款以外,目前是否因农业生产经营有尚未还清的民间借款?”回答为“是”,认为农户参与了非正规金融,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

3.控制变量。参考相关研究[20,35],选取反映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X)。户主特征变量主要有户主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党员等。考虑到年龄对农户参与金融借贷的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加入年龄的平方这一变量;家庭特征变量主要有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的对数、是否获得农业生产经营补贴、是否获得农业技术指导、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和人均耕地面积。各变量定义见表1。

(三)PSM研究设计

由于农户是否参与金融借贷是其自我选择的结果,样本存在“自选择”问题,若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直接进行回归,很难得到一致估计。为此,应比较同一遭受生产经营风险的农户参与金融借贷(处理组)和未参与金融借贷(控制组)两种状态下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平均化解效应。但在实践中,遭受生产经营风险的农户参与金融借贷和未参与金融借贷对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很难同时观测到,存在“数据缺失”。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能够在降低个体自身差异的同时,很好地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并较好地控制内生性。因此,建立反事实研究框架,运用PSM方法以准确测度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

PSM方法的具體步骤如下:

1.计算倾向得分值(PS)。运用Logit模型计算农户参与金融借贷的概率(即倾向得分值),该值将样本农户的不同特征变量转换成一个数值,使多元匹配成为可能。模型设定如下:

四、实证分析

(一)农户参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得到较好的匹配效果,先基于Logit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见表2。由表2知,差异化的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有重要影响。(1)户主特征层面。男性无论参与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都在1%的统计水平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男性参与借贷的意愿更强;年龄与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呈倒U型关系。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会拥有更多的致富知识和经验,也更有能力偿还贷款。同时,金融机构比较容易掌握壮年农户的综合信息,也愿意发放贷款。但当年龄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农户贷款意愿与创新精神都会减弱。健康状况与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显著正相关,说明农户身体健康状况差会导致家庭看病支出增加,金融借贷也会随之增加。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效应都为负,说明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不倾向于借款。已婚与成为党员都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已婚农民与党员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2)家庭特征层面。家庭人口规模越大越倾向于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家庭人均收入与参与正规金融显著正相关,与非正规金融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收入越高,家庭资产也就越多,抵押物也越多,因此,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自然就减少了向亲友和民间借款。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对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家里劳动力越多、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借款。

(二)PSM的匹配效果分析

基于Logit回归分析,取出显著的变量进行匹配,计算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倾向得分,根据倾向得分值绘制匹配前后的核密度函数图(以K近邻匹配为例,K=4,图省略)。可知,匹配前参与正规金融的农户和未参与正规金融的农户核密度函数差异明显(若直接做回归等检验,结果会有偏误)。匹配之后,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各相关特征已非常相似,表现为两个核密度函数图几近重合,达到了预想的匹配效果。比较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对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结果会更加真实准确。

利用PSM方法对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变量进行平衡性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知:(1)匹配后[%bias]基本上都小于10%,偏差很小,表明平衡性检验效果较好;(2)匹配后[t-test]结果中,P值基本都大于0.1,表明Treat-Control组的差异不显著,平衡性假设得到满足;(3)[LR]检验表明,匹配后已经无法根据家庭特征和户主特征区分农户是否参与金融借贷。可决系数R2=0.009,该系数较小,模型拟合程度与预期一致,从整体上表明平衡性假设得到满足。即经过匹配后,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已没有统计差别。

(三)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分析

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见表4)可知,正规金融负向影响生产经营风险,而且六种匹配方法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参与正规金融能够显著化解生产经营风险,假设H1得以验证。但参与非正规金融对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作用有限,六种匹配方法只有两种显著,假设H2并未得到明显验证。表4中最后一行为六种匹配方法测算出来的平均结果,正规金融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0.1,表明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可以化解10%的生产经营风险。非正规金融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0.028,表明在排除其他因素影响下,农户参与非正规金融可以化解2.8%的生产经营风险,其效果远不及正规金融,假设H3得以验证。

(四)组群差异分析

从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贫困户、收入、地区等层面分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效应的组群差异,结果见表5。由表5知,非正规金融除了能显著促进非贫困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以外,在其他层面不存在组群差异,而且化解作用也不显著,这与前文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正规金融在各层面存在明显的组群差异,具体为:(1)从户主年龄看,年龄在35岁以上的农户,在参与正规金融之后,其生产经营风险显著下降了8%左右。原因可能在于,与青年农户相比,年龄大的农户拥有更多的致富经验与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在获得资金之后更有能力化解自身遭受到的生产经营风险。(2)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正规金融对教育程度较低与较高的农户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的作用不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借贷的意愿较弱。(3)从农户贫困性质来看,正规金融能显著促进非贫困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但对贫困户的作用不显著。(4)从收入来看,正规金融对高收入家庭的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作用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收入较高的家庭更能够为按期还款提供担保,因此,更容易获得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②。(5)分地区来看,参与正规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效应最为显著,原因可能是,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农户享有更多的信贷政策优惠,因此,更易得到金融机构的扶贫信贷支持③。

五、进一步分析:创业在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化解的中介效应

利用Probit模型验证正规金融能否通过促进农村家庭创业来化解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借鉴相关研究[36]提出的中介效应模型构建方程如下:

Y为被解释变量,指农户是否遭受生产经营风险;M1为核心解释变量,即农户是否参与正规金融;X为控制变量;W为中介变量,即农户是否创业。CHFS调查问卷中,农户回答自己的工作性质为“经营个体或私营企业、自主创业、开网店”时,可以认为农户进行了创业,将变量设置为1;反之,设置为0。α、β、γ、δ、、φ为参数,μ、ε、ζ为随机扰动项。

检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式(3)中的系数α1若显著,则存在中介效应,进行第二步。第二步,式(4)中的系数β1和式(5)中的系数γ2若都显著,则表示间接效应显著,进行第四步;如果至少1个不显著,则进行第三步。第三步,用Bootstrap法直接检验原假设β1×γ2=0,如果显著,则间接效应显著,进行第四步;若不显著,停止检验。第四步,式(5)中的系数 γ1如果不显著,则直接效应不显著,表明模型只存在中介效应;如果显著,则进行第五步检验。第五步,比较β1×γ2和γ1的符号,若符号一致,则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并汇报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β1×γ2/α1;如果符号相异,则存在遮掩效应,此时要报告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之比的绝对值β1×γ2/γ1。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6,表6第(1)列第一步检验结果显示系数α1为负,且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正规金融可以显著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而且正规金融对生产经营风险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第(2)和第(3)列为第二步检验结果,显示正规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创业(β1为正,且在10%水平上显著),但中介变量创业的系数γ2不显著,故进行第三步检验。第三步采用 Bootstrap 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拒绝原假设,即间接效应显著。第四步检验和第五步检验显示γ1的符号为负,且在5%水平上显著,而且β1×γ2的系数符号与γ1的符号一致,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第五步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创业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1.5%。由此,假设H4得以验证。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人均收入、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农户参与正规金融能够显著化解生产经营风险,非正规金融在生产经营风险化解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正规金融对35岁以上的农户、教育程度一般、非贫困户、高收入农户、西部地区的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有显著作用,非正规金融仅对非贫困户生产经营风险的化解起促进作用;创业在金融借贷化解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中具有中介效应,即正规金融能够通过促进农户创业来化解生产经营风险。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应加大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创新担保手段等方式给遭受生产经营风险的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农业大户、家庭农场、贫困农户等不同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产品,以满足现代农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并大力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解决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互联网银行等数字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家庭。(2)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正确引导,规范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在保证其支持农户化解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控制自身风险,维护农村金融體系的合理运行。(3)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鼓励农户创业。简化农民办理创业手续,提高服务精细化程度,使农民创业的过程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增加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家庭的非农收入,促进生产经营风险化解。

注释:

① 2019年11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已经公布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但与2015年数据相比,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涉及农业方面的问题较少,为能够更好地衡量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本文采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② 将年收入大于10万的家庭,视为高收入家庭。

③ 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指的是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参考文献:

[1] 曾玉珍,穆月英. 农业风险分类及风险管理工具适用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1(2):128-132.

[2] 叶明华,汪荣明,吴苹. 风险认知、保险意识与农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基于苏、皖、川3省155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4(6):37-48,95.

[3] 陈冲. 农业双重风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7-21.

[4] 张燕媛,袁斌,陈超.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2):38-43.

[5] 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 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65-75,102.

[6] Cole S, Stein D, Tobacman J. Dynamics of demand for index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a long-run field experi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5): 284-290.

[7] 庹国柱. 从40年政策变化喜看我国农业保险蓬勃发展[J].保险研究,2018(12):84-87.

[8] 张林,温涛.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经验、问题及对策——基于3个试点地区的调查[J].经济纵横,2019(7):74-82.

[9] 冯文丽.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与制度供给[J].金融研究,2004(4):124-129.

[10]Heimfarth L E, Musshoff O. Weather index-based insurances for farmer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11,71(2):218-239.

[11]Jensen N D, Barrett C B, Mude A G. Index insurance quality and basis risk:Evidence from northern Keny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6,98(5):1450-1469.

[12]钟甫宁. 从供给侧推动农业保险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6(15):35.

[13]张峭,王克,李越,等. 我国农业保险风险保障:现状、问题和建议[J].保险研究,2019(10):3-18.

[14]朱信凯,刘刚. 二元金融体制与农户消费信贷选择——对合会的解释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9(2):44-56.

[15]刘丹,焦钰,张兵.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基于农户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7(6):30-37.

[16]Binswanger H P, Khandker S R. The impact of formal finance on the rural economy of Indi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 32(2):234-262.

[17]朱喜,李子奈. 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一个联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37-49.

[18]刘雨松,钱文荣. 正规、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决策及创业绩效的影响——基于替代效应的视角[J].经济经纬,2018,35(2):41-47.

[19]牛荣,张珩,罗剑朝. 产权抵押贷款下的农户信贷约束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1):76-83,111-112.

[20]王慧玲,孔荣. 正规借贷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了吗?——基于PSM方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8):72-90.

[21]Comim F.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microfinance:A capability perspective[J].Micro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2007(1):47-59.

[22]童馨乐,褚保金,杨向阳.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八省100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金融研究,2011(12):177-191.

[23]谭燕芝,张子豪.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戶多维贫困[J].财经研究,2017(3):45-58.

[24]李祎雯,张兵. 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家庭创业成效: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J].农业技术经济,2018(12):4-17.

[25]胡宗义,唐李伟,苏静.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27(3):33-42.

[26]张宁,张兵. 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J].经济科学,2015(1):53-65.

[27]邓路,谢志华,李思飞. 民间金融、制度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4(3):31-40+187.

[28]甘宇. 中国农户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融资渠道的差异[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33(3):12-18.

[29]许月丽,李帅,刘志媛,等. 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影响了农村正规金融对非正规金融的替代性?[J].中国农村经济,2020(3):36-56.

[30]马光荣,杨恩艳.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46(3):83-94.

[31]Degryse H, Lu L, Ongena S. Informal or formal financing? Evidence on the co-funding of Chinese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16,27(3):31-50.

[32]沈红丽. 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家庭创业——基于Logit和PSM模型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2):31-39.

[33]Hans P B, Shahidur R K. The impact of formal finance on the rural economy of India[J].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5,32(2):234-262.

[34]李树,于文超. 農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18,44(1):4-19.

[35]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46(11):116-129.

[36]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责任编辑:宁晓青)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四项能力”推进交警队伍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和谐警民关系,五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以推进交通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为出发点,始终把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主线,注重提高民警“四项能力”,推进交警队伍规范化建设。

一是提高民警的文明、规范执法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大队要求全体民警积极做好路面执勤、事故处理的规范执法工作。同时结合考核,以提高民警的执勤执法水平,规范执法程序,切实做好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的处理工作,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民警的执勤执法工作。在工作中,要求民警在执勤执法时,做到用语规范和文明,礼貌纠违,严禁态度粗暴,出现冷、硬、横、推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不文明执法现象的发生。

二是提高民警执勤执法规范办案的工作能力。大队在日常工作中,组织全体民警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强化对民警的日常执勤执法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民警现场处罚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提高民警遇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快速反应的处置

能力。大队不定期对全体民警进行快速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训,制定了突发事件预案和交通事故快速处置预案等措施,提高预警能力。同时,大队要求民警对交通事故现场和突发事件现场要赶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保护好第一现场,并采取逐级上报的措施,妥善进行处置,杜绝发生群体性事件和有影响事件。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于印发《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的通知

县林业局属各单位、各处室:

《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已经县林业局研究,并经县公安局同意,现予印发。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六日

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根据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为全省森林公安机构核定政法专项编制等事项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公安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转编工作切实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通知》精神,经县编办批准,县林业局内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为加强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强化职能,明确职责,提高执法水平,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办公室、治安科、法制科、刑侦科,同时设办公室主任、治安科长、法制科长各1名。主要职责如下:

一、办公室

(一)承担森林公安派出所(以下简称所)综合性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起草和所发文件的核稿、文字把关工作;负责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

(二)负责文件收发管理及归档工作;负责年鉴、要览材料的组织、审核工作;

(三)负责所公安信息采编、金盾网络建设及管理;

(四)负责所重点工作、森林公安民警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督办工作;承担森林公安民警违法纪案件统计、分析工作;

(五)负责所内事务性管理、安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关日常工作;

(六)指导全县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组织制定实施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

(七)承办“协管”干部工作和警衔管理工作,负责警衔审核和申报工作;

(八)负责森林公安机关和民警立功授奖审批、审核、申报和指导民警优抚工作;

(九)指导森林公安警务督察工作,负责森林公安警务督察相关信息汇总工作;

(十)承担麻江县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治安科

(一)掌握林区治安动态,组织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工作;组织指导林区禁种铲毒工作;指导林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二)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案件查处工作;指导或查处重特大案件、复杂疑难案件、重要信访件和县本级的森林案件;承担全县治安分析工作;协助办公室做好有关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组织全县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

(四)负责重特大(要案)案件督办工作;负责群众信访案件办理,及时组织查处,按时报结;

(五)负责本单位枪支管理工作;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枪支管理工作;

(六)负责全县森林公安机关警用装备及被装管理等工作;

(七)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法制科

(一)组织拟订全县森林公安法制工作的有关制度、计划及实施意见;

(二)组织检查、监督、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法制工作;

(三)负责信访接待工作,承办群众来信来访登记、送批、转办、结案归档等工作;

(四)负责和协助县林业局做好有关林业行政案件复议工作;

(五)负责本所查处林业案件的审核工作;承担森林公安执法监督工作,提高办案质量;

(六)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刑侦科

(一)负责全区林地的日常巡查和管理;

(二)负责全区野生动植物保 护管理工作;

(三)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 (四)负责与县公安局协调处理刑侦案件

(五)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机构

设置

通知

抄送:州森林公安局,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编办成员单位,林业局属各单位,各处室。

麻江县林业局办公室

2011年1月16日印发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于印发《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的通知

县林业局属各单位、各处室:

《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已经县林业局研究,并经县公安局同意,现予印发。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六日

麻江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置及其主要职责

根据省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为全省森林公安机构核定政法专项编制等事项的通知》和省林业厅、公安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转编工作切实加强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通知》精神,经县编办批准,县林业局内设森林公安派出所。为加强森林公安正规化建设,强化职能,明确职责,提高执法水平,县林业局森林公安派出所内部机构设办公室、治安科、法制科、刑侦科,同时设办公室主任、治安科长、法制科长各1名。主要职责如下:

一、办公室

(一)承担森林公安派出所(以下简称所)综合性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起草和所发文件的核稿、文字把关工作;负责各类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

(二)负责文件收发管理及归档工作;负责年鉴、要览材料的组织、审核工作;

(三)负责所公安信息采编、金盾网络建设及管理;

(四)负责所重点工作、森林公安民警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督办工作;承担森林公安民警违法纪案件统计、分析工作;

(五)负责所内事务性管理、安全保密工作,协调机关日常工作;

(六)指导全县森林公安队伍建设,组织制定实施队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

(七)承办“协管”干部工作和警衔管理工作,负责警衔审核和申报工作;

(八)负责森林公安机关和民警立功授奖审批、审核、申报和指导民警优抚工作;

(九)指导森林公安警务督察工作,负责森林公安警务督察相关信息汇总工作;

(十)承担麻江县人民政府森林消防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治安科

(一)掌握林区治安动态,组织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的治安防范工作;组织指导林区禁种铲毒工作;指导林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二)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案件查处工作;指导或查处重特大案件、复杂疑难案件、重要信访件和县本级的森林案件;承担全县治安分析工作;协助办公室做好有关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组织全县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行动;

(四)负责重特大(要案)案件督办工作;负责群众信访案件办理,及时组织查处,按时报结;

(五)负责本单位枪支管理工作;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机关枪支管理工作;

(六)负责全县森林公安机关警用装备及被装管理等工作;

(七)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法制科

(一)组织拟订全县森林公安法制工作的有关制度、计划及实施意见;

(二)组织检查、监督、指导全县森林公安法制工作;

(三)负责信访接待工作,承办群众来信来访登记、送批、转办、结案归档等工作;

(四)负责和协助县林业局做好有关林业行政案件复议工作;

(五)负责本所查处林业案件的审核工作;承担森林公安执法监督工作,提高办案质量;

(六)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刑侦科

(一)负责全区林地的日常巡查和管理;

(二)负责全区野生动植物保 护管理工作;

(三)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案件 (四)负责与县公安局协调处理刑侦案件

(五)承办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机构

设置

通知

抄送:州森林公安局,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编办成员单位,林业局属各单位,各处室。

麻江县林业局办公室

2011年1月16日印发

正规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刑侦、治安等部门添置惠普牌台式电脑153台,计算机从06年初的50台增加到248台,百名民警拥有计算机88台;09年共投入53.3万元经费用于派出所规范化设置、扫描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练兵器材等设备,投入20万余元购置了19座的运警车一台。

为了深化和延伸“三基”工程建设,提高公安派出所“软实力”,为全县社会治安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局于2009年6月27日在邵家桥派出所召开全县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议,迅速掀起新一轮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新高潮,会后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安工作特别是公安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积极帮助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发展保障性问题。邵家桥镇党委以召开经济座谈会的形式,为派出所的基本建设投入鼓与呼,先后为派出所征得经济援助7万元,用于派出所购置电脑、办公桌椅及新建派出所小食堂,设置健身房等,最近为了派出所购置警务用车,镇党委书记罗凤同志亲自出面协调3万元的购车款,镇政府还从公益性岗位为派出所配备食堂工人1名。张家寨派出所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协调各单位,争取援助解难,党委政府除解决了2万元外,另赠送了电视机一台和一套投影设备;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支持该所1万元。青杠坡派出所搬进新办公楼后,不等不靠,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党委、政府除解决经费1.5万元外,另赠送了电视机和饮水机各一台;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援助该所3.3万元。该所紧紧围绕简洁、实用、价廉物美的原则,统一外观标,统一办公室设置,购置办公设备等。许家坝派出所搬进新办公楼后,对室内进行了规范设置,许家坝镇党委、政府解决派出所建设经费2万元;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捐助该所4万元;派出所设置了小健身房,添置了日常健身器材,将民警体能练兵日常化。并坚持每天1小时出操开展练兵活动,既加强了民警体能练兵,又加强了民警日常养成教育;鹦鹉溪派出所本着不等不靠,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党委、政府除解决经费2万元外,另赠送了电视机和投影仪各一台。该所紧紧围绕简洁、实用、价廉物美的原则,统一外观标,统一办公室设置,添置会议桌、档案柜等办公设备;规范了双龙警务室的内务设置。塘头派出所搬进新办公楼后,积极向党委政府公安局汇报,向社会各界人士,各单位筹集资金,党委政府解决经费3.2万元,社会各界人士及有关单位共捐赠款10.5万元,党委政府捐赠电视机2台,民政局捐赠棉被12床,规范了派出所民警备勤室的设置;该所统一外观标识,购置健身器材一台,购置办公设备。

通过开展派出所规范化、正规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的内务设置,统一了外观标识,派出所的“五小工程”基本得以实现。全局共修建派出所民警食堂8个,各乡(镇)人民政府从公益性岗位为派出所配备食堂工人5人;完善派出所洗衣房和洗浴室建设,共添置了洗衣机13台、热水器19台,切实解决派出所民警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规范了会议室的设置,有7个派出所设置了多媒体会议室,全局共添置办(来源:好范文 http:///)公桌椅165套、饮水40台、空调34台;规范了档案室建设,全局共添置派出所档案柜133个;共添置派出所书柜43个,规范了派出所阅览室设置,拓宽了民警业余学习平台,丰富民警学习生活。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2009年各派出所新网添置微机28台,派出所民警达到人均一台微机办公,许家坝、塘头、香坝等6个派出所开通了qq警务,拓宽了派出所基础工作和服务群众工作渠道。全局共计投入派出所规范化建设资金181.11万元,其中公安局投入资金53.3万元,各乡镇党委政府投入37.03万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援助49.3万元,各乡镇派出所自筹资金41.48万元。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各项职责制度,统一了各类工作台帐、档案,进一步规范了警务公开内容。

上一篇:讨论式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化政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