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

2024-04-30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 认识上的片面阻碍着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

多年来,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低。相应的教学设备欠缺或没有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音乐教学水平发展滞后,音乐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学校开展音乐教学时仍然存在重智育轻美育的观念,音乐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或淡化,尤其是在毕业班复习考试期间,农村学校往往出现“音乐课”被“正课”挤掉的不正常现象;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迎接小学升初中考试一学期都没上过音乐课。

2 师资严重缺乏,教学方法落后

在一次全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报名参加,后来了解发现,初中大部分学校都存在专职音乐教师缺乏的现象,农村小学许多音乐教师都是兼职的,而且年龄偏大,很多是即将离退休。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让这些缺乏音乐知识系统培训的兼职教师来上课,只能是机械的模仿,枯燥的训练。

3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设备落后

笔者通过多次教学检查了解到,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配备的基本乐器都没有,同时缺少音像资料,许多学校目前的教学仍然是一学期唱几首歌罢了,对音乐欣赏、审美教育都没有具体实施。今年我省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配套工程”,我们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听到这个消息,群情激昂,对省政府这一重要举措,振臂欢呼。可是通过了解发现,许多学校并没有真正按照要求去做。有的学校教师上课依然是怀抱电子琴,手提电源线,上完一班上二班。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真正做到重视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是21世纪教育提出的要求,势在必行。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除了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外,还要在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情操、完善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和教师都应该真正以素质教育为己任,解放思想,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努力把农村中学的音乐教育推向前进。

2 以改革的精神进行教师队伍的基本建设

师资建设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同,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所以要加强农村音乐教师的建设。建议城市富余专职音乐教师到农村去支教,提倡跨校兼课;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职音乐教师转行,珍惜有限的师资力量,不允许学校安排音乐课后以工作量不足为由,再安排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工作上做到公平公正,不要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等主科让道。许多音乐教师之所以中途改弦易辙,从事语文、自然教学,其实是被逼的。结果专业教师改行了,音乐教师只能启用那些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的教师担任,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的发展。学校既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又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学校缺少专业教师,平时就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有音乐爱好和有兴趣而又能基本担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对他们进行乐理、歌唱、钢琴、自弹自唱、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以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 进行师资培训的同时,学校要想办法使用好“四配套”中的音乐教学器材,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一定要在远离教学区的地方,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学场地,确保教学效果。其次,要把“四配备”音乐教学设备的使用作为星级学校考核验收的标准。

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几点不尽人意的现状,笔者只是有感而发,片面地指出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很不成熟地说了几点设想,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引起教育界广大同仁的关注,并认真分析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适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使农村音乐教育逐步走向健康而有效的轨道。

(责任编辑:符 洁)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正确的大教育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完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外,还担负着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的重任,在这里对影响社会教育的方面不予赘述,仅就中学教师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谈些看法。

关键词:摆正位置 家庭教育 正确沟通 关注心理
一、注意摆正位置,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发挥密切配合作用

中学生大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学校老师受家长的委托应当做好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保护等工作,但是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是他们的父母亲属,所以学生的教育始终不能脱离其父母亲属,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其父母亲属更是担负着最重要的责任,教师在学生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自己的配角位置,不能够越俎代庖代替家长,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家庭关系,影响孩子对家庭温暖的感受,对学生的教育会事倍功半。

一名捣蛋的住校男生,从开学到期末基本不回家,有时周末全班住校生只剩他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满腔热忱,对该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家长相比,班主任更像他的家人和大哥,学生非常感激,提出要与班主任结拜兄弟,并说他只要有班主任就行了,他厌烦冷酷的家。在老教师的提醒下,年轻班主任意识到自己做得似乎有些欠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心教育,更需要父母的呵护与爱,自己没有摆正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忽略了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任由爱生如子、如弟的热忱膨胀,导致学生和自己的感情深了,冲淡了与家人的感情。后来,班主任耐心与学生家长沟通,说明学生的心理需求,请学生家长每周至少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最多两周必须和孩子见一次面,多做情感上的交流。慢慢的学生有了变化,更懂事了,守纪律了,周末回家的次数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
二、采取恰当的沟通方法,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发挥有效引领作用

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时不但帮不上忙,甚至起着负面的作用。比如,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不再履行家长教育责任;有的家长不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盲目护短;有的家长平时不管不问,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就暴跳如雷,甚至动手动粗;有的家长自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也影响了孩子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首先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在与家长取得共识后,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小马同学平时不爱搭理人,防范意识强,经常因为小事与同学发生矛盾,老师找他谈心,共同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他沉重地告诉老师:因为好人太少了,所以少搭理,所以发生冲突。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在他4岁的时候妈妈在工作时被炸伤眼睛几乎失明,在争取赔偿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心理受到伤害,所以妈妈口头语是“现在好人少”,并经常告诫孩子少出去跟别的孩子凑群,以免受到伤害。小马在与孩子们一起玩耍时,有别的孩子叫他瞎子的儿子,刺痛着他幼小的心灵,小马为此骂街、打架,认同了“现在好人少”的说法。找到原因后,老师和家长多次沟通交流,首先策略的引导学生家长罗列好邻居、好亲戚、好同学、好朋友,以家長认同、身边存在许多好人的事实来逐渐转变“现在好人少”的错误认识,让家长正视社会上坏人败类是存在的,但是好人更多的事实。另外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的看人、看事、看问题、看社会,尤其是与人相处要多看他人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只有家长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能量的精神影响孩子,才会促进孩子走进阳光明媚的生活;主观片面的看问题,消极悲观的对待生活,每天自身充满负面情绪,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孩子苛求他人,封闭自己,难以与他人相处。家长明白了道理,知晓了他们的情绪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作用,开始注意调整自己,和老师一起从正面教育影响学生。小马逐渐有了变化,在班上与同学交流沟通多了,有了不错的朋友,摩擦矛盾在减少,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
三、关注心理问题,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发挥助力作用

由于社会大环境竞争激烈,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考试排名,家长的攀比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早早就开始承受一系列压力。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不懂或者不太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得一部分孩子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碰到新的敏感问题,会造成更深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目前,学校为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和自我保护能力。设立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召开专题会,对教师如何协助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在学生家庭教育中发挥助力作用进行专门培训。

汽修一班的小杨,妈妈出去打工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他,爸爸上进心强,不苟言笑,对小杨很少表扬鼓励,一开口就是严厉地训诫以求不断地进步提高。他是奶奶的心肝宝贝,总喜欢围在奶奶的身边,感觉跟着奶奶是最幸福的。2016年他升入高中开始住校,周末回到家也还是吃奶奶做的饭,和奶奶多说说话。这年冬天奶奶患脑溢血突然去世,小杨遭受沉重打击。虽然小杨在学校表现正常,按时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宿舍同学关系融洽,但是周末回到家出现了状况:把自己关到屋子里,不吃妈妈做的饭,不与家人沟通,实在饿极了就自己煮一包方便面对付。寒假期间由于长时间不正常吃饭而瘦了很多。妈妈请大夫到家里,排除了他身体患有疾病的可能,焦急地找到班主任请求帮助。心理老师委婉地对小杨进行询问得知:小杨无法接受奶奶的去世,他认为奶奶的去世是因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她,他很自责。爸爸妈妈不关心他,世上唯一疼他的亲人只有奶奶,奶奶没了,他现在举目无亲。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制定了专门的心理疏导方案。第一,在学校老师负责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小杨分析人从生到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奶奶的去世不是人力可以阻止的,更不是他这样一个孩子所能左右和挽救的,他的自责是无知的、没有必要的。第二,老师从为人子女和为人父母的双重角度与小杨沟通,谈血缘亲情之爱,谈父爱如山深沉,谈母爱伟大无私,父爱母爱都有可能不溢于言表,谈父母生养子女的不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父母之爱的表现方式。第三,与小杨的妈妈沟通,建议她周末不出去打工,多在家陪伴孩子。第四,做小杨爸爸的工作,建议调整沟通方式,认同孩子,放下身段,与孩子交朋友。第五,劝说小杨回到家不要总闷在屋里,多走出家门做户外活动或劳动,或者是找同龄的孩子一起看书、写作业、玩耍。按照这个方案,老师积极配合家长对小杨进行了四个月教育疏导,目前,小杨的自责心理已经明显缓解,周末回家可以和爸妈主动打招呼,但仍不愿多做沟通,有时候还是把自己关在屋里,已经开始吃妈妈做的饭。再过一个月就要放暑假了,教育疏导还在进行中,老师建议家长在暑假期间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可以去旅游,也可以带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减少独处和思虑,同时在共同的外出和体力劳动中培养和家长的感情。相信小杨同学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心疏导下,一定会化解心理问题,真正快乐起来,全家越来越幸福!

以上是本人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与教师、学生和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愿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总结,相信会有新的提高。

(责任编辑:冰冰)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现状分析

1.1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管理难度大

据统计全重庆市有留守儿童235万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130万人,边远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高达90%以上。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这一群体普遍产生了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学业隐忧增多,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等诸多问题。

1.2 学生离校偏远,学习时间少

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里的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远的有近8公里山路,要步行近3个小时,夏天还好些,冬天上学就特别困难。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早上打着电筒、火把上学,晚上又是打着电筒、火把回家,只有白天在学校的时间是学生仅有的学习时间,学生学习时间很少。

1.3 国家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政府财政投入多数用到城市学校,重点学校,对农村学校投入及其有限。学校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教师只能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采用原始的教学方法。如何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期盼。

1.4 家庭教育投资少,家长重视不够

由于孩子父母大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祖辈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了对孩子学习管不了,也无法管状况。孩子们的家庭辅导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导致了他们知识面狭窄,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

1.5 入学年龄低龄化,缺失学前教育

由于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环境特殊,超生子女较多,家长承担不起高额的社会抚养费,于是入学时故意夸大孩子的年龄。有一部分家长觉得幼儿园收费比小学高得多,读幼儿园比读小学一年要多交上千元,绞尽脑汁,想尽办法都要把孩子送入小学。义务教育法规定只要年满6周岁儿童便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入学年龄普遍较小,又缺少必要的学前教育,进入小学后,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年龄和基础完全不相吻合,导致学生学习异常困难。

1.6 师资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

农村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由七十年代的民办教师直接转为公办教师的,一部分是近几年由代课教师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的,应该说他们是农村教育的功臣,是他们支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但是这部分教师也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等不足,不同程度制约了学校教学成绩的提高。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缺编现象也很严重,同样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对策探讨

2.1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全重庆市将在2012年建成2000所寄宿制学校。”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福音,也给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以信心。

通过建设寄宿制学校,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对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对孩子教育更多的支持

教师要加强家访工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并定期组织家长培训学习。学校建立视频聊天室,给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通过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情况,了解教师的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使学校、老师、学生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更多的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生活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2.3 加强小幼衔接,保证生源质量

农村小学与学前教育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学前教育不是教会学生识多少字,做多少计算题而是要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进入小学学习打基础。通过家长会、家访、约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尽可能让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接受2—3年的学前教育,为孩子能够顺利进入小学轻松、愉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生源质量。

2.4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可见教师的师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必不可少。主要通过师德讲座,确定师德考核细则,努力营造爱岗敬业的氛围,规范教师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切实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堂教学能力培训。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展校本教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5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师评价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应从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真正能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6 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变不足为优势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随着市场就业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就业途径的多样化趋势已成必然,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扩招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如何促进就业和开展创业教育, 已成为各类职业学校研究的新课题。

创业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受教育者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即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品质的熏陶、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 形成创业能力。那么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现状如何?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期望怎样?他们在创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准备如何?职业院校在创业教育开展方面的师资储备、课程和教学改革又是怎样一个局面?为做好“职业教育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 全面了解学生对创业问题的认识和对创业教育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加以研究, 笔者在对济宁市10所职业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学生创业教育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济宁市10所职业学校 (包括职业学院、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等) 各年级在校生6381人, 其中高年级3765人, 占59%;低年级2616人, 占41%;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对创业问题的认识和学生对开展创业教育的期望等20个题目;问卷收发情况:分发问卷6600份, 收回6381份, 收回率为96.7%。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在“你有创业欲望吗?”和“职校生能创业吗?”两个问题上, 绝大多数同学回答“有”和“能”。其中, 高年级学生分别占80%和87%;低年级学生分别占84%和89%。这反映了学生想创业, 有信心, 而且有较好的心态。但也不否认低年级学生有盲目乐观的心态。

(2) 在“你认为创业是什么”和“适合创业吗?”这两个问题上, 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回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认为创业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占57%, 认为适合创业和说不清的分别占49%和47%。说明学生对创业所需条件和创业者的素质等不太清楚, 但对创业本质的认识比较准确。

低年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当老板和创业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分别占58%和24%。认为自己适合和不适合创业的各为39%和42%。说明低年级学生对创业问题认识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3) 对“就业和创业哪个更容易”和“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存在, 选择哪一个”这两两个问题的回答, 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 大都认为就业更容易, 分别占92%和73%。但当机会同时存在时, 选择创业和就业的, 高年级分别占69%和26%, 而低年级学生分别占45%和48%。这一方面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创业难、挑战大的认识很清楚,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创业向往和迎接创业挑战的心理准备, 低年级学生不如高年级。

(4) 对“学校应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应不应该学习创业技法, 培养创业意识”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 高年级分别为95%和94%;低年级分别是92%。这说明学生对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较强烈要求, 希望学校给予教育指导。但在回答“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 你想学吗”, 高年级有92%想学, 而低年级还有39%的人回答“不想学”或“不知道”。这说明学生年龄层次不同, 有认识上的差别, 也反映了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矛盾性。

(5) 对“学校如果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教育, 应采取什么方式”的回答, 高年级大多数学生认为提供锻炼机会, 占82%, 而选择“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的学生只占18%。这反映了同学们希望学校多给实践锻炼, 少给说教空谈。

而低年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比较分散, 认为提供锻炼机会的占48%, 认为课堂教学的占27%, 认为专题讲座的占23%。这反映了低年级学生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合适, 在认识上比较模糊。

(6) 对“如果开设创业教育课, 应着重传授哪些知识”的回答, 高年级学生认为创业技法、创业品质、创业环境分析, 都应传授, 占90%。这说明学生创业知识缺乏, 对创业知识的渴求。而低年级学生回答比较混乱, 认为应该传授创业技法、创业品质、创业环境分析, 分别占29%、27%和16%, 认为三方面都传授的占26%。这进一步说明低年级学生对创业问题认识不清, 一知半解。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职校生的创业认识和对创业教育的期望,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学生普遍具有创业欲望, 并希望创业成功, 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第二, 对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 大都很茫然, 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第三, 学生大都希望开设创业教育课, 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创业, 引导他们走向创业之路。

以上认识和期望的产生并非偶然, 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方面, 它反映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迫使职校生转变就业观念, 已开始认识到创业也是一条就业之路。同时, 也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者就业自主性增强, 特别是“当老板, 挣大钱”利益趋动的影响。另一方面, 从学生对创业问题的认识不清, 知识缺乏等看出, 创业问题对职业学校来说, 还是一个新课题, 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而且, 这也是在转型时期, 旧的劳动用工体制下国家包办就业的后遗症从而缺乏创业教育资源和模式。一句话, 存在着学生有创业愿望与学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矛盾。

我们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 各类职业学校应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学校应成立创业教育专家小组如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组等, 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学生如何创业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的研究和探讨使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 学校应逐步开设创业教育课。目前, 可以先纳入就业指导课, 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 开创职业学校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向世人证明职校生也能创业。

第三, 开展创业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为职校生无论是文化素质、创业能力, 还是创业条件都比不上大学生。因此, 应先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入手, 并结合专业技能学习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第四, 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业学习和锻炼。如:举办创业设想或创业计划比赛, 邀请校友作创业经验报告, 在校园“特区”中允许学生进行有组织的非盈利性经营活动。

第五, 学校应重视对相关教师的培训, 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 这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其着眼点是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创业教育又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其中政府应在创业教育的实践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毕业生创业, 社会经济服务部门和家庭成员也要大力支持创业活动, 为创业者提供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 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学生创业、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学生创业。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其着眼点是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创业教育又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为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加以研究, 笔者对济宁市10所职业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学生创业教育问卷调查”。本文首先对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作了说明,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职业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调查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贤忠, 虞志方, 陈啸.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2006.

[2] 魏和平.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多多[J].中国青年报, 2006.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了解我市中学科研工作现状,促进我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珲春市教科所历时一个多月对全市中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活动的重点是“十二五”期间省、州、市级课题立项以来的开展情况,逐一进行了检查,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调研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一是查看科研材料;二是听取学校课题中期检查报告;三是座谈;四是集中反馈。通过本次调研,了解了各中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掌握了各级课题实验的进展情况,为我市下一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

1. 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各项制度。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我市各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校都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举措,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科研管理体系,做到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运行。如,珲春四小在课题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办法》、《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在教师考评中加分,以此来促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珲春五中为加强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出台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学校教育科研办公室工作规程》,编辑出版了《学校“十二五”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汇编》等;珲春一实验重新修订《科研奖惩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以及《小课题指南》,并发放到每位教师手中,要求教师们采用个人或团队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小课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珲春六中为保障“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修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学校“自主学习”课题研修组,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个研究的宏观决策。教导处下设5个研修小组,由学校中层领导担任,分别负责各学科具体研修工作,形成了“校长→外聘导师组→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教师”的纵向研修管理体系。学校还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课题管理制度》、《教学奖励办法》等制度。

2. “科研兴校”意识逐步增强。大部分学校、教师,已经明确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教育科研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大部分校长的共识。许多学校校长对科研工作认识深刻,真正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各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来激发教师的进取心,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教师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搞教育教学研究上,引导教师走上一条成才之路。

3. 注重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它直接关系到教科研工作的成败。近三年来,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我市的主课题《“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确定立项承担了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比较扎实、规范,研究资料翔实。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琿春五中、珲春六中、珲春四中、珲春六小、珲春一小、珲春一实验、珲春四小、珲春十小、珲春英安中学、珲春一幼等学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珲春市所有中小学(园)一把手亲自主持课题,亲自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深入到课堂与课题组一起开展研究,并进行课题指导,形成了浓厚“科研兴校”的氛围。各学校已拥有一支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成为了全市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4. 各校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通过检查我们欣喜的发现,多数学校淡化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能够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科研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以行动研究为手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模式。各校积极开展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组成校本小课题研究团队。各学校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确立研究课题,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走出了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的,仅限于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的误区。

5. 阶段研究成果显著,内容丰富与呈现形式多样。数学校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成果内涵丰富,有分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成果都显得厚重。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阶段研究报告等。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内容不够清晰。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界定不严,以公开课、学校各种日常活动当做课题研究活动。

2. 课题研究不切合实际,表面化,形式化严重,没有与教育教学零距离对接。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理论水平偏低,科研条件又差,但学校为了赶时髦,却选择了一些难以操作或者根本不好操作的课题。具体表现在课题方案过大、过空,结果开题之后,就遇到操作上的障碍,致使研究无法进行。有的学校课题难度高,连开题的方案也无力做好。这种选择分明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

3. 以“教”代“研”。在教学第一线,尽管我们主张教研与科研的一体化,但是教研和科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实际操作之中,许多学校把教研当科研对待,没有真正明确科研是“对未知的探索”,而教研是“对已有问题的具体研究”,或者说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同样是备课问题,如果研讨如何才能备好课是科研问题,而研究备课的具体内容就是教研问题。在两者的关系上,没弄清楚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研的深化与发展。由于认识的模糊性,致使许多学校教研风气虽然很浓,而表现在科研方面的含金量却很低。

三、对策及建议

1. 狠抓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的科研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校长是不是直接参与课题研究,影响着学校教育科研的推进程度和质量。校长领导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校长工作首要任务、核心能力。校长参与课题研究,不仅仅是姿态,更是责任。校长必须从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做一个读书人,只有校长爱学习,教师才会跟着学习,这样才能更新教育观念,用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课改实验研究。校长仅仅有教育理论还不行,必须勇于实践,校长和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去,校长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才会更有说服力。同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通过搞教学研究,锻炼广大教师素质;但全员参与绝不是全员实验,绝不能不顾教师专业素质而搞“大帮哄”,要选拔优秀实验教师作为学校研究骨干,以此为核心,汇聚学科其他教师,进行层层帮带式的全员参与。

2. 增强学校科研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是学校教科研工作常态化的根本。目前,个别学校科研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不够,经验不足,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得不到及时落实,给学校整体教育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主任应该是基层学校的主要培训者,承担着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任务。因此,基层学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人做科研主任,进而使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较顺畅地展开。

3. 重视并加强全员参与的学校校本课题研究。“以校为本”的校本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各中小学校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整体看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选题盲目、问题过大、选点不准,还不能完全把教育科研与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紧密起来,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小课题研究水平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学校还是处于松散型管理。“以校为本”校本科研要结合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实际、要结合学校的主导课题、要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要结合校本研修。选取应富有个性化的微观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学校科研管理要逐渐走向规范化、提高教师培训,使教师逐渐走上教育科研的科学轨道。

4. 培训、科研、教研为一体,深化学校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培训、科研、教研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互相紧密联系“三位一体”,我们紧紧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把培训、教研、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以科研为先导,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将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坚持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使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融合提高。

作者简介:杨舒伊(1974-),女,吉林省珲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一级;

金光泽(1964-),男,吉林省珲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小学教师教育对策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 各种职业教育在全国开展的很红火, 职业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技能、技巧培训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技能。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2009年,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400万人, 在校生超过4000万, 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 我国职业教育由于发展历史不长、起点不高等自身原因, 以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等客观原因的存在, 所以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职业教育在我国普遍受到歧视, 现行的教育政策普遍偏向普通教育。初中毕业分流时, 成绩好的、分数高的进入普通高中, 成绩低的才进入职业高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误解。虽然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 但是招生的时候, 分数线要比普通专科学校低, 并且是在普通专科学校招生之后才有机会招生, 这就把高职教育降低了一个档次。因此, 家长对高职的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2) 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但是, 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水平有限, 主要是从课本到课本, 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没有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老师没有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 缺乏实践能力, 这样的教师难以胜任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需求。

(3) 招生生源存在问题。

分流政策的执行加深了家长和学生对高职的误解, 他们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就读高职院校。另外, 高职院校的收费普遍较高, 这使得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宁愿复读或选择读学费较低的非高等职业院校也不愿意就读高职。尽管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扩大招生生源, 但是实际报道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比率很低。据统计2009年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的报到率仅为23%。招生生源存在的问题使得高职院校不断降低录取分数线, 这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较低, 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学质量差又会导致学生就业成为难题, 这样的恶性循环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

3 对策研究

虽然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但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却越来越多。要解决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高职院校相关部门的工作者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办学理念。

第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首先, 以学生为本, 学校要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其次, 以师为本,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我们应该向国外职业教育院校汲取经验, 国外的职业教育在服务学生方面已经做到了尽善尽美, 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解决。

第二, 树立服务学生就业的理念。

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 时时把握人才市场的动态,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的放矢的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 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顺利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三, 要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理念。

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的就业需要, 有针对性的建立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有所用。围绕着社会需求-就业岗位-能力培养-课程开设来设置有用的课程和专业。

(2) 建设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生产过程的一般程序及规律, 熟练掌握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在技能培训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要做到熟练、清晰的向学生讲解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并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目前的高职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很令人失望,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太差、与已经具备的理论知识很不协调, 这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因此, 应该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课程培训、多深入第一线了解具体的生产过程,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吻合,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做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3) 扩大招生生源。

生源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首要的难题, 招不到学生, 也就无法进行高职办学。扩大生源, 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 还要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想办法。笔者认为, 扩大高职招生生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教育部门应该将高等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沟通, 与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形成衔接, 而不应该将高等职业教育孤立起来。这样有助于增加高职生源。另外,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宣传, 澄清人们对高职的偏见、鄙视, 还高职一个真正的面目, 这也有助于扩大高职生源。同时, 高职院校本身要从科学化地设置课程、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降低学费、全面服务学生方面下功夫。让已经在校就读的高职生真正体会到高职教育真正让他们学到了东西, 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在找工作的时候非常有用, 然后通过他们的口碑相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 招生生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正在平稳进行, 但是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着手, 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并对这些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本文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生源,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振国, 张旭东.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持续健康发展[N].光明日报, 2003 (1) :23.

[2] 李洪荣, 张排房.我国高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举措[J].高职教育, 2008 (2) :131~132.

[3] 左家哺.关于我国高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建议[J].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27~28.

[4] 樊秀娣.对我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1) .

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护理科研创新管理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