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15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决策;财务决策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040

提高财务决策能力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需要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目前,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文献大多侧重于研究高校如何从内部完善决策制度与方法。刘长河在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研究中指出,高校在投资筹资中的决策方法以及高校财务决策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充分掌握决策信息、定性与定量的决策方法相结合。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开始面向市场,决策层需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方法引入高校。这类文献主要集中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而财务管理决策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高校财务管理决策进行专门研究的较少。邓纯燕在研究中将高校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比较,提出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现状、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方法,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以期找到更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现状

财务管理决策是指财务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采用合法的手段、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与企业相比,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决策者构成方面

从影响财务管理决策内因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组织结构对其财务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财务管理决策机构是高校党委会,财务管理决策者只是由上级部门任命的学校部分党政领导。而在企业财务治理中,财务决策的责任往往是由经营者承担的。企业经营者又分为3类财务主体:董事会、总经理及财务主管。其中,董事会与总经理承担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责、财务主管主要是决策的执行者。现代大学要求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显然,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这种主体构成不符合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我国高校财务决策一般由财经领导小组或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高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很少能参与到决策中去,财务决策机制不完善。如有些高校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存在着领导“一支笔”的现象,财务管理部门及人员很少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这种集中领导决策的机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财务管理决策的风险性。同时,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决策主体仅为部分学校党政领导,缺少职工代表、专家等多方参与决策,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受到影响。

1.2 决策目标方面

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在财务管理决策上明显不同于企业组织,尤其是体现在决策的目标上。从本质上来说,财务决策的目标取决于组织生存目的或其存在目标,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高校决策者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要更多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财务管理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高校的非营利组织属性使其在决策中容易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这也体现在决策的目标中。而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1.3 决策内容方面

从财务管理决策的内容来看,尽管高校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根本上都是基于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但二者在具体的决策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校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使其内部事务可以分为两类:行政事务、学术事务。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考虑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预算的合理编制以及其执行过程的控制,对学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规范高校的经济秩序等。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基础是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问题,决策的内容涉及到筹资、投资、资金的运营及分配活动。企业的财务决策往往要权衡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的实质是管理资金运动及运动过程中与各方面产生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筹资、投资两个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决策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贷款额度截至2005年底已达2 001亿元。《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的数据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 500亿~5 000亿元。另外,有教育部内部权威人士测算,保守估计我国高校的负债约为4 000亿元。对我国高校而言,每年仅偿付贷款利息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加上贷款结构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当还贷高峰到来时,这样的财务风险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凸显了高校在财务管理特别是筹资决策上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高校已不再仅具有教学职能,也在开展各种投资增值活动。但由于我国高校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决策者往往缺乏适应市场化的经验。高校的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投资论证和有效监督机制,如有些高校关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并未建立论证、决策机制等内控制度,以至于造成对外投资决策失误,给高校造成了经济损失。显示了投资决策的风险性,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以上论述的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整体发展迅速,但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却落后于高校的发展速度,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尚待完善。高校财务部门还不能完全统一管理全校的经济活动,财务部门往往只是作为既定政策和决定的执行者。另外,高校校级领导大都兼有教学科研任务,造成财务管理的决策层中缺乏专人系统的研究学校的经济问题。同时,由于高校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决策者市场操作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风险性。

2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解决的依据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借鉴企业财务决策的角度,对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提出建议,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其原因主要是二者在内外部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高校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决策一般都按照6个步骤进行:确定决策目标、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提出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最优方案、监督和评估决策的执行情况。高校作为教育性组织有其特殊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校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到独立自主的法人,这种角色上的转变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的高校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必然要树立市场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将效率与效益的成本考虑在内。因此,高校借鉴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财务活动中基建、筹资、投资以及一些有风险的活动也随之开展。如近年来,北京大学目前已拥有包括5个上市公司在内的一系列校办企业,这其中就有北大方正集团(香港上市)、未明集团(上海A股上市),这些校办企业给北京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力地支持了北大的科研项目发展,高校开展的这些活动与企业的财务活动相类似。现代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财务管理决策机制。借鉴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些成熟的决策方法,可以为高校决策提供新思路。同时,高校与企业在一些经营活动上有着相类似的业务如上文所论述的校办企业,在进行此类业务的财务管理决策时,可借鉴企业的决策方法,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

面对着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在其财务管理决策中应立足自身实际,有选择性的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以构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新模式:该模式既要满足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管理层监督控制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因此,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索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值得研究的。

3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路径

高校不同于企业,因此,高校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借鉴企业的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方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要向发展职能进行转变,为决策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也就是说,基本目标是要完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适应经济形势及市场的新变化。

3.1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机制

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和“满意准则”,该假设说明了管理者的有限理性,集权式的决策往往会降低决策的科学性。根据Gallupe R B等的研究:在集体决策中当成员少于5人时,成员参与讨论的程度高;而当人数多于7人时,成员参与讨论的机会就会降低,易造成决策受少数人支配,使群体再分裂成小的群体。这种集体决策的方式已经在企业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成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要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可以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决策小组的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决策的具体内容确定合理的人数,如当决策一些重大但不紧急的事务时可以采用中等大小的群体决策,对于日常事务就比较适合小规模群体决策,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面临需要快速做出反应的危机决策则可以减少决策的人数甚至是个人决策;另一方面,决策小组的人员构成中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存在着学术与行政两大并行的事务,这就要求决策层应充分反映这两大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决策小组的成员中有行政人员、学术人员的代表。同时,根据决策的具体内容适当地增加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参与度,为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总之,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制度,不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结构都要依据具体的决策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

3.2 强化高校财务决策中资金的时间价值

以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往往容易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把资金时间价值引入高校财务管理将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如应将引入金融机构贷款或BOT固定资产的产生的贷款利息等超出购建成本的支出计入购建成本中,改掉在预算中用资本性支出中的财务费用进行支出的旧习,减小购建成本的核算决策的偏差,实现高校资产的有效利用,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3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报告及有关财务信息对组织运行状况及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的过程。财务分析不仅是对财务活动的事后总结,也是对未来财务活动的预测,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无法为财务决策提供充分的指导,因此,必须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见表1)。首先,应将高校各部门的财务报告及有关材料进行收集,然后,再将收集整理好的资料通过专业的系统分析评价,客观分析已完成的财务活动、详细列明其中的利弊得失,并对高校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决策层形成科学合理的经济优化决策。

3.4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信息化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学校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财务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决策信息系统构建主要分为:信息的采集、利用以及展现3个方面,财务决策数据仓库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利用率,并产生相应的财务图表,为各级部门提供有效财务数据信息,帮助决策人员进行分析决策。高校可以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开发财务信息查询系统,列示有关财务信息,使高校各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财务信息。同时,建立专门的数据端口对接,将决策层需要的数据随时上报,并通过不同的口径进行汇总。这样高校的决策层就可以根据这些不断更新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关预测分析,形成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4 结 论

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制度,可以实现高校财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在考虑到高校组织的特殊性,对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剖析。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方式,提出了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新思路,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在决策方法的适用性上,主要是在考虑到高校与企业具有一定类似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参考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部分做法,提出适合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但是本文中关于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方法的适用性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缺乏定量的研究。同时,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有限,因此文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河.浅谈高等学校财务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22(3):140-141.

[2] 邓纯燕.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3]胡帆,阎银泉.谈大学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J].财政监督,2011(21):53-54.

[4]王玉海.企业财务治理结构问题初探[J].企业经济,2003(11).

[5]杨玉环.浅析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0(6):66-67.

[6]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7] 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8]程波.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9]Desanctis G, Gallupe R B.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1987, 33(5): 589-609.

[10]谢丹,刘树林.企业财务决策群体成员构成因素及建议[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4): 59-61.

[11]陆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0(1).

[12]施春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2013(5).

[13]帅毅.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2(13):107-108.

[14]袁隽媛,谢健.基于 OLAP 的高校财务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提高经意利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系统,本文主要探讨了管理会计对成本计量影响的三大理论,进而得到管理会计对于生产控制在四个方面的影响,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重要应用。

[关键词] 管理会计成本生产决策

一、我国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及基本现状概述

随着20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进行,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始进行成本的高度控制,管理会计由此产生。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差异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雏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为此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事前预测和决策。20世纪70年代又步入了重视环境适应性的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理论体系。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短短几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管理会计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方法的运用、观点的落后、信息的失真这些都对我过目前制造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管理会计对成本计量及生产控制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对成本会计系统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在美、日、西欧等国广泛应用,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传入我国。按目标进行管理,要求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确定总的奋斗目标,如利润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并据以指导、组织、动员员工为完成企业总目标而努力。围绕这个总目标,企业各部门、各环节乃至每个人都应当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盲目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标管理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就是目标成本的制定、分解、控制和分析。从目标成本的制定到目标成本的管理,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多著名的集团公司一经采用了目标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如万科地产、海尔集团、海信公司等都已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企业管理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缺乏活力,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落实到成本会计系统上,除目标成本、质量成本还差强人意外,像倒推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等几乎无人问津。成本会计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管理搞好了,成本会计才能得以革新与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 是六十年代从传统质量管理发展起来的,而且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 TQM 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企业竞争的战略武器,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持续的改进产品质量的管理哲学。TQM 的目标就是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追求产品“零缺陷”,并由顾客最终界定质量。J IT 与TQM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TQM 对计量和报告员工业绩的会计来讲,就是产生了质量会计这一新学科。但由于提高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质量会计发展的重点就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上。一般认为质量成本由五大类构成:(1)预防成本;(2)检验成本;(3)内部失败成本;(4)外部失败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另外,在TQM情况下,会计人员绩效衡量标准包括了产品的可靠度、服务的及时性等促进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非货币性指标。而传统的货币性绩效衡量标准往往挫伤了管理人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3.战略管理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无一例外,对战略管理问题津津乐道。所谓战略管理,就是着眼于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定政策,以便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有效完成公司目标。像“以人为本”的人事政策;是以“差异化”还是“成本领先”的市场定位策略;以及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产品质量策略等等。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在生产与竞争者同质产品时,成本要低于竞争对手,使顾客能以较低的代价,取得同样功能的产品(或享受到同等品质的服务)。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价值链分析;市场定位;成本动因分析,每一方面都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

三、管理会计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大致包含以下内容:竞争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投资决策、存货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等,而管理会计在这些决策方面往往会发挥出以下的特点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

1.突破单一会计主体限制,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

财务会计仅仅是一种内向型的会计,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有所忽视,其实也基本上不涉及企业的竞争对手和顾客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信息失去了战略相关性。而管理会计强调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以便时刻调整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引入系统观点,既重视系统内部各种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又充分考虑系统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强调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变化相一致,以求的产业价值链的最优效益。管理会计正是以外部情况为核算重点,重视市场,从战略高度审视企业外部环境,提供了超越企业自身的更为广泛、更为有用的信息。例如提供给企业战略决策产品市场需求量、产品价格、社会购买力、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等信息,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

2. 更加注重跨及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提供更多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

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缺点,大量提供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这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这样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比较单一的计量手段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战略管理会计已不是会计”的观点。

3. 企业业绩综合评价

从战略角度看,企业竞争能力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态势的强烈影响。竞争使企业经营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市场增长、顾客需求、产品生命周期、技术更新等的变化速度大大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满足顾客需求,如何构造企业组织体系以便能够对环境变化作出灵敏反应,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是管理当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业绩财务计量方法受到挑战,需要在业绩的财务计量基础上,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从更高层次上对企业的业绩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业绩的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两个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时,像市场占有率、革新、顾客满意、服务质量、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市场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计量指标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业的业绩,在企业业绩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必须结合公司的行业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加以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其目标、使命和战略各不相同,其业绩衡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应是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化、实践应用灵活化、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化、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作用明显化。笔者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作业成本法将得到大力推广

在适时生产系统下,当供,产、销各个环节实现\"零存货\",且对制造费用的核算作根本性的改革,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取得明显效果。为适应新的环境,作业成本法将得到大力推广。

2. 战略管理会计将受到青睐

从目前来看,它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适应了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企业的长远目标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对多样化的信息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代表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翎: 战略管理会计面面观.财会研究.2007,(3):29~30

[2]高俊峡: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运用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 中国总会计师, 2006

[3]刘小明李东福:现代管理会计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9 7 .

[4]孟焰: 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物流体系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体系结构,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为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功能,阐述了该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 物流体系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各行业纷纷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物流业被认为是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因此建立高效、安全、方便的物流体系也成为发展电子商务关键性瓶颈问题。

二、数据挖掘技术

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通过数据准备、数据探索、建立模型、检验、分析等过程,有效集成各种高效率的数据挖掘算法, 按照用户需要,实施数据挖掘任务。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 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挖掘蕴藏在海量数据中未知的和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各种决策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缩短与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的差距,有效的提升企业效益。

2.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客户、市场、销售、服务及整个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大大提高各类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满意度,使物流管理更加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数据挖掘及其相关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物流决策过程的效率,改进企业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灵活性,改善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物流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信息是物流企业最重要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是物流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现代物流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全程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和再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信息流量十分巨大,使企业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

1.现代物流体系组成

基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可由采购进货管理系统、销货出货管理系统、库存仓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物流客户管理系统、OLAP、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处理的物流分析系统、解释评价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物流决策支持等系统组成。

在采购进货、销货出货、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中,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改善物流业务与资金的平衡、提高资金的周转,结合物流客户管理系统,以确保把握住利润最高的商品品种、数量和可靠的物流客户,发展良好的客户关系。库存仓储管理中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合理安排货品的存储,有效的提高拣货效率,动态把握货品流通,最大限度实现“零库存”,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中,应用GIS技术与运筹决策模型建立的物流分析系统,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树的方法,确定配送中心点的位置及各地址间的物品运输量,编制配送计划,设计和优化配送路线,确定有效配送策略,并结合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分析内外各种信息、图表。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物流中心的资源的综合管理,为物流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数据挖掘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

如图所示:分别为采购进货、销货出货、库存仓储、财务结算、物流客户管理系统建立相应数据库系统,管理物流的各基本环节。经过对各分散的信息进行抽取、转换、刷新等过程,将数据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稳定、可靠的中心数据仓库,运用统计分析、模糊聚类、贝叶斯预测等数据挖掘算法为物流分析系统提供依据,借助解释及评价模型把最有价值的信息区分出来,并提交给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和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筛选出合理的配送方案,确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结合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型物流体系,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对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相应的配送机制,帮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充分利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物流体系,为物流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调整经营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有效的拓展市场,扩大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著,范明孟小峰等译: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刘晓华:数据挖掘在物流业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2007,2(3):83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医学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是要突出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所具有特殊性,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作为医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级医疗机构实际使用的管理软件进行实践性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必要的医学信息素养,从而在选择工作时更具有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 医学信息技术 ; 实践

一、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学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必要课程。虽然都是学习对计算机的使用,但是医学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

二、医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不同点

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都设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般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系统的应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这几部分的学习,但是对于现代医疗机构实际使用的医疗管理软件却没有任何的提及。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也或在学校里通过了全国或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却对医疗机构现行的管理软件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不同于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由微软公司编写的日常办公软件,现行的医疗管理软件一般是由国内的软件公司为医疗机构进行量身定制,常见的有九阵医院管理系统和中联医院管理系统。这些医疗管理系统软件立足于医院的实际管理平台,将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进行全院联通,达到快速统计、查询和决策分析的目的。这些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将医院的各个部门和科室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让智能管理理念最大可能的服务于患者。

目前对于医疗管理软件的使用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医疗机构使用的医疗管理软件都不相同。就比如在四川乐山,市级的各家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软件也是一家一个类型,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联网操作。大多数的医院都是根据本院的实际找到医疗软件设计公司针对该医院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医疗软件的设计,所以对不同的医疗软件的学习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医学管理软件的操作学习难度。但是由于大多数医院管理机构具有的共性,医疗管理软件中的大部分管理模块仍具有相似性或类同性,所以学习了主流的医疗管理软件后对于学生独自学习某些医院特定的管理软件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移植性。

医疗软件中的管理模块与医院实际的运行工作密切相关,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即上岗,单纯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具有高职院校特有的对口性。由于医疗管理软件的管理模块众多,不同的部门所对应的操作模块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对在什么时候操作什么模块感到混淆不清,角色的模糊使学生非常容易产生错误操作。因此加大对医疗管理软件中不同模块的实践操作,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运用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医疗卫生各系统中的蓬勃发展,已经让其成为一门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而为了加快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 (MILC)的出现更是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持证上岗”的一个必要就业要求。因此,不再拘泥于对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而是从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专业要求出发,是目前医学专业信息教育必须面临的教学改革。医学信息技术作为医疗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必须紧密地与医院实际操作环境相联系,为了时时体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即上岗”这一目标,将传统的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转变为对现代医疗机构管理软件的实际操作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医学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習不再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而主要针对的是卫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卫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有卫生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卫生信息管理的知识,卫生信息标准化,医院信息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些基础性知识。操作方面的学习内容也不再是WORD、EXCEL、POWERPOINT等日常应用软件,而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其中包括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体检体系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公共卫生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使用等。

三、当前医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当前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已进行了卫生信息技术的编写,这对于全国医学专业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在职人员学习医学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四川省也根据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在四川省卫生厅的指导下编写了相应的卫生信息教材,用于指导学校教学和在职卫生人员的培训。作为一所地方性的高职院校,立足于本地经济和本地医疗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践性教学,才能让毕业生更加适应本地区医疗机构的需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本区域的医疗机构的需求,并且能顺利通过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让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能力,这才是当前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艳梅,叶明全. 全国医学信息技术技能考试指定教材·全国高等医药卫生类院校规划教材:卫生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薛洲恩,胡志敏.《信息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3] 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 卫生部.卫生部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以及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及目前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及改进对策,来说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汽车制造业

一、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我们将财务风险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目标和预期财务收益目标出现不一致,因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使得风险转化为损失。这种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方法,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者从市场经济的高度出发,以企业的价值以及资金运动为主线,衡量、辨识、评价和处置企业所面对的全部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融资或筹资风险,它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也就说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引起的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没有债务就不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识别、衡量以及分析其理财的过程中的出现各种不确定风险,同时实施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控制财务风险,并达到保证其理财活动能够安全和正常的开展的科学管理过程。

对于汽车行业的企业来说,他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对行业经济、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及社会影响都非常大。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汽车行业中的企业能够更好的追求自主创新及发展,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现还处于一个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十五”规划中,国家正式把汽车制造业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建国初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产业己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型行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已经历五十多年的发展,但到近几年来才开始快速发展,在国际汽车制造业的市场中地位也显著提高,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我国汽车的产业组织结构来说,目前还是比较分散的,主要有一汽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东方集团、长安集团几个较具规模的企业,以及正逐步成长起来的上汽奇瑞、安徽江淮、江铃汽车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商用汽车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十年左右的差距。一部分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走出去以及并购国外汽车公司来获取技术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从而也为今后创建自主品牌打下基础。

2.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面对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够及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财务风险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财务风险管理的环境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的各种变化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机会,也可能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若是不能够适应复杂且多变的宏观环境,就势必会令企业的理财面临困难。加之中国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机构深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会有较多的融资渠道以及融资方式,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2)金融市场的开放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到我国的市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金融工具的创新给我国的企业提供了各种投资组合的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金融风险。例如利率的波动必然会产生企业的利率风险,包括支付过多利息的风险、不能及时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以及产生利息的投资亏损的风险。

(3)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健全

企业拥有一个完整的内部治理结构,不仅能够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不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侵吞,而且能保证企业内部能够进行科学的决策并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有产权不明等的情况,加之委托代理结构中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责任不对等的情况,都可能造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能有效运行,引发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

(4)企业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只要企业进行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就不可避免。在现实的工作中,我国很多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存在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够,财务管理人员缺少风险意识的问题,是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员工觉得财务风险管理这一工作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不需要普通员工考虑,从而忽略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在这种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的环境中,会是企业财务人员放松警惕,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风险的本质,以为只要对资金做好管理,就不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总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在筹资、投资、资金收回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缺少全方位的考虑,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计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认真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尽管是受整个市场影响的,企业也无法改变市场,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就无能为力。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变化趋势和规律,同时制定多种对应的对策,适当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管理方法做出调整及改变,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面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为企业降低因这些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及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对于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应改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聘用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基本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不适应环境变化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决策水平,防止因决策的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有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会增加财务决策失误的可能。因此在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对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最终的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进行综合评价及比较,才能从中选择最优的财务决策方案。

4.提高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必须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财务风险是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小得工作失误都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所以必须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使非财务人员了解企业会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使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才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论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越来越快的发展,我们在国际也会遇到更多的竞争,因此对于多变的市场经济来讲,企业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这有利于给企业创造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不重视以及防范意识差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务危机,所以只有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并建立相应财务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给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经验环境;其次,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盈利性,资金沉淀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资金的使用在各种资产中使用的表现。但是为了保障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转,缩短资金沉淀时间,加速资金周转,对一些不良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完整性、安全性及盈利性的;最后,它更能使企业经济、全面及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如果企业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和不能有效把握市场的变化,那么在进入市场后必然使自身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不考虑市场变化而一味地追求高盈利性的产品,往往会导致产品在前期畅销、后期产品积压,降低企业资金的周转率,使财务风险上升。

参考文献:

[1]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财会通讯,2004(01).

[2]孙 惠 张翠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财会研究,2009(2).

[3]张宏雷 刘雪辉:简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集团经济研究,2008(12).

行政决策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关注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并提出中小企业科学理财的对策,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明了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初创期 财务管理 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层面来说,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65%,我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而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大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9.14%、工业总产值的65.24%、总利润的57.98%。从社会层面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每年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是来自以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5%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专利发明和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十分活跃,但其关闭率也比较高。据2007年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中国2007年的创业企业关闭率为10.30%,相对于2006年的6.34%有所提高,关闭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这些关闭的创业企业中,一部分就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资金流管理等方面出了问题。因此,关注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并提出中小企业科学理财的对策,对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现状

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经营条件可谓先天不足,其经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现实状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是求生存。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往往较难对市场做出准确预测,对企业的一切问题更多表现为一种试探,求生存成为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因此,通常以一些短期经营决策来谋求企业发展的突破。

2.资金筹资是企业财务面临的难题。中小企业初创期融资渠道少,原始资本主要来源于个人积累及向亲友的借款,资本额较小。同时,由于处于初创期,企业投入大,收益小。因此,如何依靠企业自身发展积累资金并争取外部资金支持,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增长,就成为企业财务面临的主要难题。

3.企业投资决策主要是凭经验。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者就是所有者,其投资决策往往由创业者凭经验而定。为获取高额利润,经营者往往采纳高风险决策,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加上创业期企业可获得的投资机会较少,往往依靠机会获取资源,因而这种投资决策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4.企业的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事后反映。初创期中小企业由于两权合一,一方面,容易导致财务人员任人唯亲;另一方面,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往往对不相容职务不加分离,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老板中懂市场、会营销、善交际的占80%以上,而擅长企业内部管理的只占36%。这必然导致初创期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财务预算,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事后反映。

二、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初创期中小企业单纯地追求销量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对企业的资金和收益往往缺乏合理的分配。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导致资金投向的盲目性,难以有效利用与整合企业有限的资源。

1.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薄弱的财务控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使初创企业集权化和家族化现象严重,企业财务管理往往和家庭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有关创业调查显示,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残缺不全,如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有的没有设置,有的设置了但从未执行。同时,创业企业一般也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人员素质薄弱,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初创期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者更多的把财务工作看成是一种简单的记帐手段,不会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亦未建立起科学管理理念,并产生了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如筹资时不测算资金成本、投资时不权衡风险报酬、赊销商品时不对客户资信程度进行调查等等,导致筹资成本过高、投资风险较大、赊销坏账较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3.融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高。中小企业成立初期,需要添置设备、购买原材料,现金不断流出。与此同时,由于产品质量尚未稳定、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现金流入不足以补偿现金流出,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由于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品,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要取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而初创期中小企业多以单一方式投资设立,投资主体自身财力有限;再加上缺乏政府支持,因而只能通过间接渠道进行融资,获得资金十分困难。这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核心因素。

4.盲目投资决策的高风险、低回报。中小企业在初创期,为了生存,经营管理往往全由创业者一人掌控,财务预测与决策往往成为创业者个人的事。而大部分创业者专业知识有限,投资决策时很少使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判断形势。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公司形象,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多,造成企业用于正常经营的资金流匮乏。有的初创企业为了尽早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增加利润而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的快速膨胀,存货、应收帐款等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这就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不善,导致流动资金出现问题。

5.财务计划不周,缺乏流动资金管理。低估所需的资金量往往是创业失败的一个普遍因素。创业者在创办企业时,常常认为他们的资金足以应付企业初创期的花销,但实际上可能还没有拿出样品就已经囊空如洗了。相反,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又出现现金闲置而造成浪费。还有的初创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往往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促销,但由于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不高,常常使得货款无法收回,造成资金链断裂。

三、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其中,企业资金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要依靠业务发展“广开财源”,另一方面要在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的同时“节约支出”。

1.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初创企业管理模式应该在保留家族制的基础上,淡化和提高家族制,建立现代家族模式。一是引进人才,在企业做大以后,通过引进人才淡化家族管理。二是下放经营权。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家族成员担任,但下面所有干部可以用引进的人才。这样,既提高经营效率,又降低经营风险。同时,要针对企业财务人员职能不分、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控制的原则设置企业财务机构,配置财务人员,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做到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到企业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对企业内部涉及财务工作的任何人均有约束力,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杜绝“家族化”管理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董事会也应建立必要的内部稽核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做到有章必依。

2.拓展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首要推动力。因此,要从根本上保证创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除了由企业所有者增加投资、以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争取新的股权性投资者、应收账款融资、融资租赁、动产抵押等融通资金等融资方式外,创业期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一是天使投资。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指具有一定净财富的有钱人,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同时也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在我国,个人储蓄余额超过8万亿元,有余钱进行投资的富人不少,有很多潜在的天使投资者。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潜在的天使投资,初创企业发展初期的资金瓶颈问题,就可望得到缓解。二是孵化器融资。孵化器融资就是孵化器公司对新创企业进行资金投入,提供的服务包括从资金的支持,硬件、软件的各项服务,到企业最终成功地从孵化器“毕业”。从20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有人借用“孵化器”的概念生动形象地描述这种系统——一个用于扶持小型、初创、具有高科技的高成长性特点企业的综合系统。换句话说,借助这个系统可以使新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各种风险与困难,实现与其他对手的有力竞争,使新兴创业企业失败率降到最低程度。当然,正确计算和合理降低资本成本是制定融资决策的基础。创业企业要寻求一个较低的综合资金成本的融资组合。

3.充分运用经营杠杆,减少经营风险。初创企业创始人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多少资金投入,以及形成多大的产量和销量,才可以使企业盈利。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者怎样确定企业杠杆支点的决策过程,支点确定的越好,杠杆效益就越大。而经营杠杆就是指企业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支点(即固定成本)的利用程度。

(1)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企业的经营者应在一定范围内尽量降低对固定成本的投入,把经营的盈亏平衡点降到预期的销售量之下。比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有两个决策方案可供选择:采用先进生产线的设备投入为10000元,原材料投入为5元/件;采用一般生产线的设备投入为6000元,原材料投入为6元/件,产品售价为10元。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两种方案的盈亏平衡点:采用先进生产线盈亏平衡点:10000/(10-5)=2000(件);采用一般生产线盈亏平衡点:6000/(10-6)=1500(件)。

根据两方案的盈亏平衡点计算结果可见,采用先进生产线方案需要出售2000件产品后开始盈利,而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的销售量仅需大于1500件就可获利。

从两者的盈亏图我们也可以看出,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的固定成本低,经营杠杆小,盈亏平衡点也低。此时,即使销售量比预期有所下降,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仍有可能大于零。实际经营中,中小企业在经营的初期销售量不会太大。如果采用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模式,初创企业需要利用更多销售量的贡献毛益去弥补已投入的固定成本产生利润,所以很可能由于达不到盈亏平衡点而使经营陷入困境。虽然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模式在企业达到平衡点之后,每单位产品带来的边际收益更高,但许多企业往往撑不到这一刻,就因缺乏资金而倒闭。

(2)初创企业通过降低固定资产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增加销售规模,可以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减少风险。反映经营杠杆大小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仍用上例的资料,我们计算一下采用一般生产线方案销售量分别在4000、5000的经营杠杆系数:

5000×(10-6)/[5000×(10-6)-10000]=2

4000×(10-6)/[4000×(10-6)-10000]=2.67

可见,在固定成本不变条件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4.实施预算制度,做好营运资金控管。“营运资金”顾名思义,就是公司营运所需的资金。假如一个企业一天的平均营业额是100万元,资金积压期间是60天,那么该企业就该准备6000万元用于营运,即营运资金的占用量是6000万元。营运资金一直处于运转中,所以他会创造利润,而且其运转速度越快,所创造的利润就越大。如果投入后的营运资金不能收回,那么企业资金周转将出现危机。了解营运资金之使用有无浪费或是否高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实施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最终的目的是要对我们经过斟酌提出的数字进行管控、反省与调整。亦唯有通过持续不断地管控与修正,追查误差原因并进行调整,才能将真正达到营运资金管控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2(中).

[2]王国恩:创业期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3]梁毕明、朱文山:创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4]张轶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管理浅析[J]经济师,2002-1.

责任编辑 张荣辉

上一篇:图腾舞蹈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育苗造林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