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代发展对教师行业要求的提升,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同时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1:

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阵地,幼儿对幼儿园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儿童,幼儿教师自身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教師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记得曾有一个人比喻,他说人生就像一串数字10000……,要使这一大串“0”有意义,必须有前面的“1”健康地站着,这“1”是什么?就是我们本身!只要我们健康地站着,后面的“0”才是真实存在的。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一、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老师朝夕相处,其中游戏、学习、生活都是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的。在孩子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3~6岁幼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幼兒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除父母外,第二位就是教师了。幼儿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关系到幼儿的一生。教师健康的心理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幼儿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也是受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所导致。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其受害最大的则是幼儿,比如:①教师的学习动机不高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②教师情绪不稳定会使幼儿产生发脾气、争吵、说谎等行为;③教师缺乏自信心会成为一种错误的示范,造成幼儿性格和情绪问题,使幼儿产生自卑、胆怯等心理。

2.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与失去生理健康一样,不健康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幼儿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是一两个幼儿,而是一个甚至多个幼儿群体,所以幼儿教师的心理失常将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3.教师对幼儿的爱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要关怀备至地来培养人,就像园丁栽培心爱的果树一样。”然而,爱的力量是相互的,教师为孩子们付出了多少爱,孩子们就会以同等的爱来关心他的老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爱也是幼儿的一种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教师活动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对幼儿的一次亲吻、拥抱、赞美会让幼儿感到老师是喜欢他的,上课时,他会注意力很集中,表现积极。反之,幼儿会做出消极被动的反应或产生逆反心理。

幼儿教师应具备“三心”,即多一点细心、爱心和耐心去挖掘幼儿身上蕴藏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教育上的公平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幼儿,孩子对教师的态度是否公正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一个教师把孩子们分成喜欢和令人讨厌的,偏袒某些孩子或教师本身喜怒无常,这些都会使孩子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做好幼儿教师心理保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处于“高压”状态。而幼儿教师心理的健康关系着新一代的成长,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显得极其重要。教师需做到:

1.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心理保健

教师要把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放在同等地位,能够清楚了解自我的人格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受消极情绪的影响。了解相关心理保健知识,便于更好地调节自己。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其影响也最大,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心理氛围。

2.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绪有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两种,对于消极情绪,我们可以通过倾诉、唱歌和运动等方式来宣泄,或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鼓励等方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保健中的重要环节。除了家庭成员,教师需要处理好与同事、家长、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互助行为对其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用一颗平常心与同事、家长、幼儿及管理者进行交流,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

总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教师不仅向孩子传授知识,更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参考文献:

王凤玲.学前心理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编辑 张珍珍

作者:李雨雯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代发展对教师行业要求的提升,幼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同时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影响

一个人的行为能够体现出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会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周边人的状况,特别是幼儿教师,处于幼儿人生启蒙阶段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之一,幼儿的很多行为来自于幼儿教师,他们普遍以幼儿教师为榜样。因此,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幼儿教师与普通人一样,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参差不齐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育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教学活动时教师主导的,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近些年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幼儿园虐童事件,也提醒了我们需要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大多数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身心状态欠佳等,而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们表现出焦虑、暴躁、易怒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出现了身体上的失眠、疲劳等症状,对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影响幼儿的行为模式

儿童在社会环境中会出现很多新的行为,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的观察和学习,建立新的行为模式。而幼儿教师与幼儿接触的时间甚至多于父母,幼儿教师的言行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乐观、善良的幼儿教师,会引导幼儿培养乐观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情绪消极、淡漠的幼儿,不会主动与幼儿进行沟通,对幼儿的情绪变化也不够敏感,不能构建和谐的、轻松的相处模式。

(二)影响幼儿人格培养和塑造

幼儿教师的人格会直接作用于幼儿,直接塑造和培养幼儿的人格。在幼儿与幼儿教师交往中,乐观善良、人格健康的优势可以促使幼儿感受到来自师生友谊的快乐和幼儿教师的爱,从而满足幼儿的自尊感和安全感,体验到自信、尊重、愉快、安全等积极情绪,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向上、活剥的积极人格特征。反过来讲,教师的责任心缺失、情感淡漠,就会使得幼儿感到严厉、冷漠,体验到焦虑、孤独、恐惧等消极情绪,形成不信任、自私、沉默等不良人格。

(三)影响幼儿的情绪健康

幼儿教师如果始终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下,必然对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同时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状态。幼儿教师如果始终情绪低落就不容易发现幼儿的情绪发生变化,对幼儿的心理感受没有及时发现,情感交流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幼儿之后的社会交往和情绪状态。学前儿童尚且没有形成完善的智力技能,在幼儿园时期,习惯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要胜过学习问题只是,以为善良的、乐观的、积极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性格,来帮助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为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应该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专业水平。幼儿教师应该学会正确的负面清楚排解方式,确保自身时刻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动态干预策略

确保幼儿教师时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成长性,提升教学水平都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促使幼儿教师感受到职业认同和自身价值,提升心理素养水平

幼儿教师认为自己具备价值,就会认同自身的职业,这也是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机因素和内驱力,职业认同感也对教师的职业态度有决定性作用,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就是心理素养,在其工作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和政府应该从政策制定和宣传方面着手提升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优化幼儿教师任职中和任职前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知识,这对于他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养、职业认同感、价值感有积极的作用。

(二)招聘中幼兒教师的过程中配合科学的心理测试

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要适当配合科学的心理测试,提升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如今可以采用的幼儿教师心理测试方法有SCL-90测试、五大人格测试、16PF人格测试等。同时也可以科学的使用一些心理量表对幼儿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稳定性等进行测试。也可以针对幼儿教师所在工作单位的工作性质,使用谈话、情景测试等多种形式,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有综合的了解,以此来确保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教育帮助

如今,很多幼儿园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学的心理学工作人员,因此不能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服务。很多幼儿园的一线教师都不理解为什么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幼儿园将心理学专业人员纳入人员编制中。如果外在条件允许,幼儿园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等合作,为幼儿教师定期组织心理教育活动和心理培训活动,组织幼儿教师展开心理方面的拓展训练,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语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与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对幼儿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幼儿园、培训机构提高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采用动态干预措施,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为强化幼儿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潘聪绒.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探讨[J].心理月刊,2019.(08)

[2] 张静驰,周楠.中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9.(03)

[3] 贾文华“. 虐童”行为背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缺失与加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02)

作者:李题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最佳状态,它是一个协调内外统一并使之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最近有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在强迫、偏执、孽待、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如不及时调整与疏导,势必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幼儿教师作为大众群体的一员,其心理健康标准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当然,在考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时,除了要符合大众心理健康标准外,还应考虑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应进一步澄清。

1.幼儿教师心理状况能否区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种状态

心理状态具有层次性和一定的维度,一般很难用健康或者不健康来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因此,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人的状况都位于从不健康到健康这个连续体的某个位置,可能距离健康状态更近一些,也可能距离某些心理疾病状态更近一些。处于完全不健康的病态的人只是少数。对于幼儿教师这个群体来说,检测出心理问题的教师,只是心理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出了问题,他们在其他方面不一定不健康,所以对其不能全盘否定;同时,应该意识到没有检测出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也并不是完全健康的。所以,在看待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时,应避免把教师断然分成“健康”与“不健康”两个群体。关键是及时发现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有效地对其进行疏导和调节。

2.幼儿教师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不适应现象能否都可称之为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的人,在与环境互动中会表现出适应与不适应。有些不适应可能是情境性的,有些不适应可能是特制性的。例如,在绩效评估时,或是在优质课评比的一段时间内,幼儿教师会表现出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随时间和情境变化而减弱或消失,这称之为情境性的;若焦虑不因时间和情景改变而变,则称之为特质性的。因此,在判断幼儿教师心理是否健康时,对哪些现象是幼儿教师暂时的心理状态、哪些现象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哪些是正常问题、哪些是异常问题进行区分是必要的。对状态性的问题应及时干预,以免转化为特质性问题。对具有人格特质问题的幼儿教师应做好有效的监控,而不是简单将其归入心理异常的群体。

3.幼儿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是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特殊表现,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在道德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向教师个体的,涉及教师认知、情绪、自我等方面。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有水平高低之分而无“好”与“坏”、“是”与“非”之分。

当然,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联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而形成发展的。心理健康是形成幼儿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而良好职业道德也是幼儿教师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是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其影响因素涉及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因此,幼儿教师要维护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一方面,个体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社会与组织要能够为个体发展创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基于此,就幼儿教师这个群体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重要因素: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教师已从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课程的共同开发者,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需要相应的专业素养,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为自己的学历提升,参加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培训。“学无止境”对幼儿教师来讲,恐怕体会尤为深刻。从具有中专学历的幼师生向大专、本科学历迈进,这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只有幼儿教师自己才能体会到。更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摇摆不定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无所适丛,处于迷茫状态。而“班级人数太多”、“活动场地太小”、“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从业者的压力。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青年幼儿教师由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往往对自己的岗位、对儿童、对家长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她们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然而一旦遇到工作分配不如意,或者与家长摩擦、教师摩擦等就会感到灰心、失意,出现心理问题;而中年幼儿教师面对日渐增长的年龄感叹:舞姿不再婀娜,嗓音不再甜美,装扮的小兔不再可爱,孩子们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也不如以前,由此产生悲哀感;骨干教师们面对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为了维护自己曾得到的荣誉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而传统的教师角色,造就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吐丝的春蚕、燃烧的蜡烛都意味着牺牲,颇带悲壮色彩。

3.工作上不断产生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在于所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孩子年龄小,又加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教师们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有些幼儿园,尝试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但又考虑到教育的成本,由一位教师承担20~25名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工作,教师从早到晚像抹了油的转盘,始终处于连轴状态。日复一日,这些教师身心疲惫,且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幼教事业极不重视,运用承包、拍卖等方式把幼儿园推向市场,使幼儿教师感到工作不稳定,且生活得不到保障。一些园长们,不仅要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人际关系的刺激

幼儿教师往往都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就会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而“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如何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2.给与机会,自我实现

作为园长,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师看成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园长要有博爱精神,心理装着每位教职工,与每位教师坦诚相见,平等对话。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3.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

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有许多人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年轻为好,因为年轻教师充满着活力,孩子亦喜欢年轻、漂亮的教师。其实,老教师的保教经验,尤其是对孩子生活上的细微照顾,这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要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4.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

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帮助其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她们安心工作。园长要真诚面对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

作者:马素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业银行网点优化论文下一篇: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