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沿黄公路对陕西交通结构的重塑

2022-09-13

一、引言

公路网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人类地域活动的物质基础, 又是商品流通的重要保证[1], 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 陕西晋陕黄河大峡谷沿黄区域, 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缓慢。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 打破了陕西沿黄地区常年形成的交通壁垒, 突破了30多年来陕西省东部南北向无高等级主干道路的窘境, 为晋陕黄河大峡谷陕西沿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快速通道。

二、陕西省公路发展概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 陕西省把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公路建设的中心任务, 开始逐步推进和加快建设。1991-1996年, 先后建成三铜、西宝、临渭等3条高速公路, 关中5个城市之间高速公路全部贯通;1997-2004年, 以“米”字形公路主骨架和西部大通道高速公路建设为主, 先后建成渭潼、西蓝、西安绕城、铜黄、西阎、西户、榆靖、延塞、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靖王 (西段) 、勉宁、阎富等13条高速公路, 西安周边形成7个高速公路出口, 陕南、陕北建成首批高速公路;2005年起, 实施“345”“2367”高速公路网规划, 关中加密、完善, 陕南、陕北加快联通[2]。

随着陕西省公路建设的发展, 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2014年陕西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大关, 公路里程达到167145公里。据《201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统计, 截至2017年底, 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4395公里, 高速公路5279公里, 一级公路1575公里, 二级公路9393公里, 三级公路15776公里[3]。

三、陕西省交通结构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公路网建设, 陕西省形成了以省会城市西安为核心的“单点放射式”路网结构, 以西安市为核心, 向外放射, 形成了目前的“两纵七横八辐射”的陕西省交通结构体系 (见图2) 。

“两纵”是由陕西省西部的G85银 (川) 昆 (明) 高速和中部的G65包茂高速及复线G65W组成, 将东部的南北向道路定义为南北向联络线, 是因为G65E榆 (林) 蓝 (田) 高速白水县至延川县段还没有建设, 现在只有省道S201进行联系, 且道路状况差, 通行能力一般, 所以没有列入陕西省主要交通结构。

“七横”自北向南分别为G1812沧 (州) 榆 (林) 高速、榆 (林) 佳 (县) 高速、G20青 (岛) 银 (川) 高速、G2211长 (治) 延 (安) 高速、G22兰 (州) 青 (岛) 高速、G30连霍高速和G7011十天高速。

“八放射”为沿西安环城高速放射出来的8条高速通道, 分别为东西向G30连霍高速;东北——西南向G5京昆高速;西北——东南向G70福银高速;G69银 (川) 百 (色) 高速和G40沪陕高速组成。

目前的陕西省交通结构, 东西向联系较好, 但南北向由于地形因素及南北空间狭长, 没有形成较多的联系通道, 导致南北向联系薄弱, 且形成了以包茂高速“一轴独大”的南北向交通格局, 包茂高速交通压力巨大, 虽然修建了复线, 但东西向辐射范围有限, 急需拓展南北向交通干道, 形成南北向交通大环线, 扩大交通干道辐射范围, 加速省内经济要素流动, 带动全省经济均衡及快速发展。

四、陕西省交通结构重塑

陕西沿黄公路的提出, 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为加快陕西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让沿黄交通阻塞地区的贫苦人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从而提出了沿黄公路的概念。一经提出, 就引起了省政府高度重视, 建设沿黄公路的重要性在陕西沿黄各地级政府中达成了共识。

2002年, 陕西沿黄公路佳县段率先动工, 截至2017年8月28日, 建设了整整15年、全长828.5公里的陕西沿黄公路正式建成通车。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开通, 真正意义上改变了陕西省晋陕黄河大峡谷沿黄地区常年来受困于交通阻塞的窘迫局面, 且重构了陕西省现有的交通结构体系。

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 为陕西省东部增添了一条南北向的交通要道, 形成了现在的“三纵七横八辐射”陕西省交通结构体系, 实现了陕西省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南北向交通的均衡, 陕西东部沿黄区域将真正步入陕西交通结构调整的发展机遇期。未来G65E榆 (林) 蓝 (田) 高速的建成通车[4], 无法与陕西沿黄公路的全域盘活和区域带动能力相比, G65E榆 (林) 蓝 (田) 高速南北向交通与货运疏散能力毋庸置疑, 但不能与当地低等级道路有效对接, 辐射能力有限。

陕西沿黄公路被升级为省道S221, 按照省道标准建设, 打通了当地所有道路和断头路连接, 成为陕西东部沿黄区域真正的南北交通主干道, 实现了最大的交通辐射功能和区域带动作用, 且具备独有的旅游公路魅力, 未来将作为陕西省东部沿黄区域最重要的南北向发展要道, 带动沿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建设陕西沿黄公路的意义

(一) 构建南北联通双动脉、重塑陕西交通结构体系

陕西沿黄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 南至渭南市华山脚下, 与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和80余条县乡公路相连接, 为陕西省单薄的南北向交通添加了一条东部的南北向纵向交通线, 使陕北地区由南北向“一条交通大动脉时代”, 进入南北向“双通道”交通大动脉时代, 形成中部和东部两条交通大动脉驱动模式, 东部沿黄河地区不再因为交通的束缚而发展落后, 增加了与外界的连接通道, 克服了陕西省最难修的一段交通线路, 重塑了陕西省交通结构, 为陕西省交通路网全面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打造“中国1号公路”、带动沿黄旅游发展

随着风景道和自驾游的兴起, 公路已经成为一种旅游资源[4], 陕西沿黄公路串联了50多个旅游景点沿线红色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道路的开通形成了以陕西沿黄公路为依托的陕西沿黄旅游带, 将沿线核心旅游资源和景点连接起来, 推动陕西沿黄区域旅游和公路旅游发展, 打造陕西沿黄旅游带, 并将沿黄公路打造成最美的“中国1号公路”。

(三) 落实旅游扶贫、促进乡村振兴

陕西沿黄公路的开通, 沿线经过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等地13县市 (含8个国家国家级贫困县) , 72个乡镇, 1220个村, 直接受益人口200多万人,

用世界级工程难题, 把脱贫致富的希望送到黄河沿线偏远的乡村, 在打通陕西东部南北交通的同时, 也铺就了一条造福群众的脱贫致富路。随着沿黄公路的开通, 一条兼具交通、旅游、乡村振兴等诸多功能的经济带也将形成, 对促进陕西沿黄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等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打通陕西北部的农业、能源、旅游与关中地区乃至晋陕之间的产业和发展联动, 真正促进陕西沿黄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相关链接】

沿黄公路是陕西省沿黄河西岸修筑的一条南北向公路通道, 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 南至渭南市华山莲花座, 全长828.5公里, 总投资69.4亿元。沿线经过榆林市、延安市、韩城市、渭南市等4市12区县 (含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72个乡镇1220个村, 直接受益人口200多万人。

用创造跨越世界级工程难题, 把脱贫致富的希望送到偏远的村庄。沿黄公路全线贯通, 在打通陕西南北的同时, 也将铺就一条造福沿线群众的脱贫路和致富路, 不少沿线群众、企业早已开始谋划未来的发展。

"随着沿黄公路的通车, 一条兼具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城镇发展诸多功能的经济带也将形成。"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徐明非说, 沿黄公路连接了沿线50余处名胜古迹及30余处农业特色产业园或经济带, 对促进陕西能源化工基地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应急抢险等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陕西许多干部群众认为, 这条路的重要意义也许不只限于旅游观光、脱贫攻坚, 它将打通陕西北部的农业、能源、旅游与关中地区乃至晋陕之间的产业和发展联动。

沿黄公路连通了壶口瀑布、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古城、华山等50余处旅游景点, 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旅游景区及文物古迹众多。沿黄公路还连接9条高速公路、13条国省干线公路以及80条县乡公路, 完善优化了陕北和关中东部地区路网结构, 为陕西省路网增添了一条新的交通主动脉, 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沿黄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沿黄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合作、特困地区脱贫以及防汛应急抢险等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摘要:受制于地形及南北狭长的因素, 陕西省交通结构一直凸显出南北向交通轴线薄弱的缺点, 陕西沿黄公路的建成通车, 打破了30多年来形成的南北交通轴线薄弱的交通结构, 形成了南北向东西“双动脉”的轴线网络, 突破了陕西沿黄地区的交通壁垒, 重塑了陕西省交通结构, 陕西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关键词:公路,陕西沿黄公路,交通结构

参考文献

[1] 杨兆升.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1-2.

[2] 陕西交通运输年鉴[R].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05.

[3] 2017年陕西省统计年鉴[R].陕西省统计局, 2017.

[4] 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R].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2015-2020.

[5] 鲁宜苓, 孙根年.公路何以成为旅游资源[J].公路, 2017, 3 (3) :193-1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全程培训的对策建议下一篇:中学生诗歌创作教学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