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2022-07-15

第一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

理建设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其团队管理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入手,对其管理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04920.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产业教育;团队;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3-2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使用教育方式,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能力进行教育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教育团队的管理和建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践开创型人才。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是影响其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人员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种学习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内的人员一般是在高考分数线统招成绩偏下的学生[1]。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受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整体教师教育团队中均缺乏对整个团队教育质量的重视,严重的缺乏团队意识。教学团队的建立是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团队内部教职工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内教职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师团队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员工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教育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该部分教师员工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其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中教师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国家本科院校内教师员工的素质相比较,受到环境因素、职称能力因素等影响,使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足。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上存在管理体制缺少,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在其管理体制缺失上,我国高校内部并没有专

门针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建立和管理的部门。因此,在其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仅仅是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务部门对其进行师资力量的分配,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其监督管理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务系统中并没有针对学校教育团队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因此,更是没有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的发展[2]。

2 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中可以从培训和宣传两方面改进。第一,在其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其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例如,定期地组织校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职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者组织团队型的比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第二,在宣传上主要是利用学校环境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意识的宣传。例如,利用校内职工网站进行团队意识宣传,潜移默化地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意识。

2.2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首先,需要在其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在其专业水平提升中学校可以通过招揽新的师资力量,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出具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真正的提升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其次,在其专业素质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课程,推荐该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素质的

提升,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2.3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所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对理论课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发学生们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

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做到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去培养学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在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其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具体流程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制可循。其次,在其监督管理上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现有教育评价系统中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的监督系统。从而针对团队内教师进行日常团队意识、教育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型监督,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管理能

力,发挥团队在教学中的作用。

2.5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室,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高职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获在大赛中获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对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培训。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实践型课程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过程中可以从团队意识、团队专业和团

队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团队基础能力的提高来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6,04(01):46-47.

[2] 陈宝文,邓果丽,胡吉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4,11(02):115-116.

第二篇: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 ),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 ),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

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

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试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亓伟军

【摘要】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与其他教育要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讲授创业课程,开展创业专题讲座和创业竞赛活动,使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途径

【科研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元智能视野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1GG171)

【作者简介】 亓伟军,男,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副教授。邮编:272000

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更是十分必要的。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对学生进行从事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要通过开展创业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切实把掌握创业基础理论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 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潮流,而且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也取得一定成果。那么高职院校能否开展创业教育,其毕业生能否成为创业者,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有人预言,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亮点,传统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21世纪人类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去发展经济,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迫切要求青年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毕业生不仅仅成为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所以,一切学校教育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应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依法执教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

施。”可见,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和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随着市场就业体制的建立,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有资料预测,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有50%很难获得工资形式的就业机会。这除了大学扩招,其毕业生的就业冲击,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及国有经济对人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等影响外,主要在于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和创业能力的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创业自谋职业,这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谋生问题,而且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教育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也是高职院校适应未来竞争的突破口。

(四)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局面已逐渐形成,中小企业的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并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有专家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数量及其发展水平是重要的指标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所需设备的成本日益降低,都为小微企业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五)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极少关心自己的未来,将个人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特别是经历高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缺少了自信心,这势必影响他

们的成长。课题组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0级新生创业个性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自信心、责任心得分都不高;“生活依赖程度”,大多数学生填写依赖家庭。可见加强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所面临的社会形势,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塑造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已成为当前实施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思路与目标

(一)创业教育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核心,以创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能力培养为关键的创业教育新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理解创业的深刻涵义,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创业师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创业师资队伍;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发挥职教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竞争的能力。

(二)创业教育工作目标

要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业教育工作途径

(一)构建创业教育模式

构建框架。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从转变教育理念、完

备教育体系人手,以完善组织架构、搭建教育平台为基础,努力把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创业教育与其他各种教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坚持“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教育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通过完善主渠道、发挥主阵地、建设主基地,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系统框架。

突出“三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突出普惠性、层次性和标志性。普惠性即面向全体学生,惠及社会,真正体现创业教育的教育功能。层次性即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个平台进行互补式教育,以全体学生和创业团队为对象进行分层次教育,将惠及全体学生、培育创业团队、培养创业精英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标志性即通过标志性人物、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成果,给全体学生以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创业教育。

明确内涵。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丰富创业知识结构,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逐步开展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品格教育以及创业模块教育,结合专业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市场及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培养创业教育师资

努力塑造教师的创业精神,重视教师自身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选派和组织创业指导

教师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赴境外短期考察和学习交流;制定扶持政策,让教师在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上和学生共同创业,造就一批“创业型教师”或“教师企业家”。

(三)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上,以创业型人才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在课程内容上,重点加强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着力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实务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形式上,做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调整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的课程体系。针对创业的特性实施模块教学,并与原有的专业教学相结合。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者结合起来。

(四)拓展创业教育基地

完善创业教育载体,建设学生创业园,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拓展中心,围绕学生创业能力拓展进行素质教育;建设创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和专业知识等信息支持;建设创业心理及法律辅导室,对创业学生进行心理及法律辅导;建设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企业实际运行,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五)开展创业教育研究

重点研究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基本性质和基本原则,创业教育的教学原理、特征、运行方式,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与操作问题。围绕创业与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创业管理、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创业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与企业发展之

道。

(六)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着力培育校园创业文化,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注重创业意识、创业观念、创业精神的培养,明确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通过创业咨询日活动、创业教育校园行、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学生素质拓展、学生野外训练、企业家讲座等活动形式建设校园创业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凡禹编著,创业前三年,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10。

2、吕敏编著,青年创业成功之道,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2。

3、常建坤 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2005—12—28(7)。

4、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i1)。

第四篇:从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谈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陈 元 钟 兰

摘 要:从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根据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探求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加强高职院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毕业生成功创业,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度,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例;高职院校

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推进,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非常重要。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二、我院大学生创业实例分析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时代发展对于事业创造的迫切要求。我院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创业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一般不会削弱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高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可以使那些具有热情、干劲和创造性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地关注创业,及早投身创业实践或做好创业准备。我院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为这些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

实例一:

机械系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在“眼视光”专业成立了“眼视光专业实训室及验光配镜中心”,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了一台价值15万元的全自动磨边机、三台半自动磨边机、一台进口综合验光仪、两台国产综合验光仪、多台裂隙灯、曲率仪以及各种验光加工设备,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在省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并在假期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与社会的交往能力大有提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了他们的潜能和才智。“眼视光”专业从02年建设以来,杰出人才比比皆是,列举若干如下:

02级眼视光专业的王刚同学,在校期间是学生会的秘书长,思路开阔,具有创业精神,组织了学生会的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走上工作岗位后,先在百姓眼镜店工作,由于他的工作能力强,没有过多久,就升为店长,后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办了一个眼镜店,由于他在校期间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又善于经营,能适应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因此经济效益十分理想,第一年就盈利近10万。

徐夷同学,毕业后先在眼视光专业高手徐国兴眼镜店工作,他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从徐国兴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又善于和客户交流,广交朋友。现在盐城老家开了一家眼镜店,水平技术都属一流,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05级学生朱强同学在苏州开了一个眼镜店,刚开始有点亏损,但通过努力,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有了

3、4个店员,在激烈竞争的苏州城里能有如此成绩,对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已属不易。

实例二: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其中创业意识是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为了完善知识结构,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0521班丁青松、魏宇同学和建筑工程0621班黄敦伟,在校期间,积极转变思路,适应就业市场化、社会化的大环境,发挥自身优势,积极

1投入自主创业之中,并在学校就业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学习职业常识,了解职业发展趋势。除了职业常识,他们还学习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以及财务等方面的实用知识,为了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广泛的社会联系,利用假期到其他移动营业厅进行实践锻炼,了解移动营业厅运作的过程。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盈利能力,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2007年6月,经过全面考察,他们发现手机在大学生中间已经普遍化,但是,手机充值、换卡、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很不到位。于是就大胆设想,建立自己的通讯经营部门,为大学生量身定做优质的通讯服务。为了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现实需要,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在本校和周边高校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通信方面的需求很大。特别是本校师生对他们非常信任和支持,更增加了他们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向学校的法律咨询部门和就业创业指导部门进行了咨询,学院相关指导教师给予了热心的帮助,法律顾问室也指导了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学院的学工部门和后勤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后也十分关心,在经营场地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上给与了方便。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的“通信服务部”终于正式营业。

“通信服务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辟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通信服务项目。包括送卡到人、消费有奖、短信奖励等活动,为广大同学的通信联络打开了方便之门。对于一时经济困难但又有通信需要的同学,通信服务部开展了手机租赁、延期付款等业务,实现了买卖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虽然开始了创业之路,但他们时刻关心移动营业厅的社会责任,在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还考虑开发移动营业厅的资源潜力,为同学的业余实践提供机会。对前来咨询和实践的同学采取了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使移动营业厅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舞台。为了给学校的贫困生创造就业机会,“通信服务部”还制定了招聘措施,使那些有志于勤工助学的贫困生得到了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他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下一步前进的目标。在服务内容上,通信服务部积极开发适合大学生特点的便捷优惠的服务项目;在覆盖范围上,使公司成为通信硬件的配套供应者,并拥有维修调试的能力;在发展方向上,除了为大学生服务,还为社会其他特殊群体提供特色服务。最终,从根本上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

实例三:

由即将毕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0621班童闯同学组织策划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同创兼职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也是学院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成功案例。同创网络兼职公司是一个为大学生提供兼职服务的网络公司,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目前南京市共有在校大学生约50万(全国共有约20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创”正是看中了这个市场,倾心去打造一个让学生放心的中介机构。他们的启动资金需约60万,经过科学的测算,一年后基本能够收回投资,3年内可盈利30多万。

他们的创业团队聚集了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专业类、财会专业类、专业市场分析类等足以支撑他们发展的各方面人才,并且还配有专家顾问团队。他们的亮点是:立足各大高校,与各大高校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学校设立实际的办事机构(同创兼职中心,并由在校学生负责本校的业务联系及服务)借助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快速的在大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可信度。在常规的营销活动中有机的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元素,因为他们的创业者皆为当代的优秀大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同学们的思想走向,力争让同创想大学生所想,思大学生所思。

从以上实例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有了创新与创业意识,并且也渴望在创业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帮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

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1、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素质,转变观念,强化创业意识。

要求大学生在学校夯实基础,博而后用。在高校改革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还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得博、学得深。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财务、经营、准确的市场判断力等创业必需的知识、信息、能力。其次,要求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另外,大学生要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勤于思索、善于多维观察问题、善于创意,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保持一贯的敏感性。大学生创业要有勇气、有胆识、有信心,敢于艰苦奋斗,不轻言放弃。

2、改革课程,使课程设置指向创业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表述是进行课程选择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之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实施创业教育不仅要改革课程设置,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正如布莫(G.Boomer)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只是依据早已设计好了的课程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习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损害。也就是说,是实施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得到真实写照。

3、政府支持和社会关心。

首先政府要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创办自己的小企业或与他人合作创办地方需要的小型车间、工厂和服务部门,为走向农村市场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土地优惠使用权,如同等承包者优先考虑大学生,某些具体需要如户口、档案等问题能够给予关注。其次大学生创业一个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都是“身无分文”,他们迫切需要资金扶持,渴望有关部门和企业按照国际惯例给予他们风险投资,共谋发展。

四、大学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1、创业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就是要让他们拥有创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强烈意识,因此必须丰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为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业意识的养成。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应该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对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创业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等心理品质,为他们日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定的心理基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创业必备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创业人才成长中所需培养的重要因素。

(3)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创业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懂得与创业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尤其是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走向的能力。

(4)创业知识结构的建构。一个人的知识越多,知识面越广,结构越合理,创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教学计划中,除了安排系统的专业职业知识外,还要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文化课、创业课,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2、创业教育氛围的社会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没有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其实,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需要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形成一种合力。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真正实现,必须探索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我国在创业环境方面,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经济规则、创业教育、商业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管理方面则很落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创业教育、培训、商务环境等软件建设方面存在缺位。因此,政府部门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还可以协同制订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

学校也要为在校生的创业努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要创造条件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促进会、联谊会等组织机构,在资金和咨询辅导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通过创业设计、竞赛等活动,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创业。只有政府和学校内外达成合力,才能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3、创业教育课程的系列性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西方国家的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系列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美国的某些大学中开设“企业经营计划”等课程;法国的某些大学设有“企业创办学”等课程。而我国尚未在高校中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因此,必须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并

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内容。比如:开设 “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通过课堂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创业教育不要求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中挖掘、开发、增强创业教育的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提倡“文理互补”等多科协作方式,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常见的具体做法是: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创业课程;为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创业教育的师资;成立学生创业俱乐部;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

4、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同时,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要扩大对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从经费上给予保证;要给予重点扶持,从场地上给予保证;要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面向社会参与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适当吸收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产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演练。同时在现有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增加创业经营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某些专业生产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会生产、市场营销、规划运筹、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高创业能力。此外,“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也有助于把一些创业活动的优秀成果直接推向市场,大大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之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转变为变革和创新的动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结构和机制等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从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上看,过去主要强调学科标准、教师主导、静态评估、理论学习,对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难以适应岗位技能需求;从学科结构上看,专业划分、招生结构和教学组织长期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缺乏市场适应性和弹性;从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学机制上看,学校重培养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重知识轻技能。从高等职业教育总体上看,学校缺乏明确的定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只有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多学科结合,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才能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创业教育机制,这样创业教育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那么,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创业人才,这些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必将大大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度,为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2]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3] 蔡楷有,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4] 王永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初探[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

第五篇: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的应用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高职院校开始探索进行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进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则成为了当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本文将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机制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

1.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1.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高职学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在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有些地区的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时就已经完成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而有些地区的初中或高中由于资金的不足或者教育理念的不同等因素,致使这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最后进入高校之后,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改革,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找到能够适应所有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

1.2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投入少

虽然现在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地非常迅速,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高,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对计算机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开

通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校的领导者缺乏长远的目光,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在计算机的教学上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金,导致教学设备短缺,还没有为计算机课程开设足够的课时,也没有开设相应的任务教学,再加上近年来高职 教育的发展,招收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学生的数量与教学质量严重失衡,最后导致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内容都没有掌握。

1.3计算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

为了适应如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纷纷盲目地开设计算机专业或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扩招,但是在扩招的同时,高职院校并没有在教学上进行改进,多数的高职院校只是将计算机基础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缺少具体的实践任务,教学内容已经与实际应用脱轨。这样就导致学生已经对动手能力的锻炼,不能适应工作中的需要和信息时代的发展。

另外,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教学所用的教材进行选择时,只注重理论知识,同时,选择的教材中的内容又偏于简单,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先进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计算机技术。

1.4应试教育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根据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的教育主体,学生的学习都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没有考虑学生是否对学习的知识真正地掌握。这样即使学生能够通过考试,但是依然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到实践中。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创新方法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改革,其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2.1调整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

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校中的计算机教材内容的编写滞后于先进技术的发展,学生单从计算机的教材中来获取知识,只能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所以学校要根据知识的更新,将计算机教学的知识结构调整为:基本的理论知识占全部内容的20%,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知识占全部内容的60%,与教材有关的先进知识占全部的20%。

同时,教师在计算机的课程中教授学生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上机操作,要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相结合。正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比例按1:1的比例进行安排,或者将上机课的课时增加更多。

2.2计算机教学精讲多练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中要做到“精讲”,就是尽量减少理论课时的授课,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都应该是计算机知识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的布局,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要帮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每一章节,将课本中的知识烂熟于心,努力发挥理论课堂的教学成效。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中还要做到“多练”,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尽量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上机实践的内容要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互补,将上机课作为理论课的延伸和继续,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同

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上机课中的表现来调整理论课中精讲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

2.3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当中,计算机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典型,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地教学软件和教学课件,利用网络建立互动教学等等,这些手段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教学中的内容。

2.4改变现有的考试制度

创新教育就要建立配套的考试机制,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不能仅仅局限于笔试,而应该从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入手。比如,可以采用“模块化,任务式”教学,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让学生根据做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初次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设立上机测试、课程综合测试等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在考试中真正地体现出来。

2.5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个性化而又合理的作业,促进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将作业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将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理想化。

结语:如今,一个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强弱已经逐渐成为了衡量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计算机理论的教学,更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赵宪书.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94-96.

[2]李佳贤,梁娇.大学计算机创新教育及其创新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2008(4):42-48.

[3]孙颖,孙艳秋.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168-169.

[4]白秀清.计算机教学中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1):80-8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下一篇:高中学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