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策略”在一般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2022-09-13

国家教育部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其中第八条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 以及适应中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更要先行一步, 力争在三年内, 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 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 分步到位。”2002年教育部又在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并明确了指标涵义:“用双语授课课程采用外文教材, 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时期内加强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 (纪晓慧, 2005) 。教育部于2003年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第十二条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双语教学”。

无论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是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个人需求的角度, 双语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然而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涉及多种因素, 除国家政策制定的激励外, 汉语语境下的双语教学受到师资队伍、学生外语水平、教学资料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这些诸因素中, 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显得最为关键。重点大学, 尤其是国家985大学, 师资队伍强、学生生源好, 因而双语教学可以大范围实施且收效良好。但是, 对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来说, 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却成了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因此, 如何有效地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 特别是在众多的一般高校实施双语教学, 是当今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鉴于此种情形, 本文提出“协作策略”这一教学机制, 并讨论其对一般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1 一般高校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师资、学生和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 其中师资和学生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汉语语境下推行双语教学的主要难题。就师资队伍而言, 双语教师未受过专门系统的培训, 大多出于自愿从事双语教学。他们要么是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 要么是纯语言教师。专业教师较之纯语言教师在语言技能上有所欠缺, 反之, 纯语言教师较之专业教师在学科知识有所欠缺。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双语教学开展的首要条件是拥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学生情况而言, 考虑到我国大学生的非英语成长环境, 就不难知道他们的英语交流技能比较薄弱。因此, 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 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英语能力, 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的。

根据云南省部分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 我们了解到:各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 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双语教学。但鉴于师资的双语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背景, 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情况都不一样。重点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门数多、涉及的专业范围广;而一般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门数和涉及的专业范围都远远不及重点高校。一般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既通专业又懂英语的称职双语教师不多;二是许多学生虽然对双语课程抱有极大的兴趣, 但当老师在课堂上只讲英语时, 大部分同学只能听懂老师讲授内容的一半;三是多数同学英语基础一般, 更何况他们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上同老师无交流。

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双语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怎么样开设才能达到更为有效和更为理想的双语教学效果?笔者认为,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应引入“协作策略”这种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能够有效发挥现有师资队伍的集体力量, 做到扬长避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协作策略”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意识和精神, 使外语水平好的学生带动或协助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 完成双语课程的学习任务, 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基于一般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有必要采用教师之间“教”的协作和学生之间“学”的协作模式来开展双语教学。

2“协作策略”的理据

本文讨论的“协作策略”含协作学习策略和协作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两者联系紧密, 侧重点各有不同。协作学习策略的主体是学生, 而协作教学策略的主体是教师。我们提出的“协作策略”教学机制主要源于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的协作学习策略理论。协作学习策略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念, 其研究和实践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开展, 被广泛运用于大学课堂, 是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的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各国专家学者对协作学习有不同的见解。美国教育学者嘎斯基 (Guskey, T.R.) 博士指出:从本质上讲, 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 (heterogeneous groups) 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 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 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王坦, 1993) 。英国著名教育学者赖特 (Light, P.H.) 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梅瓦里克 (Mevarech, Z.R.) 女士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Light, et al., 1992) 。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 (C o o p e r a t i v e Learning Center) 的约翰逊兄弟 (Johnson, D.W.&Johnson, R.T.) 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 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Johnson, et al., 1992) 。简言之, 协作学习就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它包含五个要素:正互赖性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个体职责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社交技能 (Social Skills) 和小组自加工 (Group Processing) 。

3“协作策略”在一般高校双语教学中的含义

在以上讨论中, 我们已明确了“协作策略”在双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学。从本质上讲, “协作策略”是一种教学形式, 因此, 这里提出的“协作策略”也可以称作协作教学策略。

3.1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学习层面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学习层面主要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策略。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它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任务后分配到小组, 各小组组员分工协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各负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在这种方式下, 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借助他人的帮助, 实现彼此间的互动;利用共享的学习资料, 进行意义建构, 由此获得对所分配任务更深层次的了解。协作学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交流能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协作教学的整个活动中,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彼此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每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之间的这种协作指的是课堂内的小组互助学习, 以此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适用于一般高校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在应用语言学领域, 协作学习策略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教学目标方面。英语协作教学注重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对于学习来讲, 只有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 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 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 才会愿意学, 才能学得好。

第二, 教学形式方面。英语协作教学采用班级集体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 基本模式是:协作设计——>集体讲授——>小组协作活动——>测试——>反馈与补救。英语协作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协作教学中的讲授是经过协作设计的, 具有讲授时间短、信息量大、内容简要清晰的特点。 (2) 协作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因为传统学习小组 (如绘画、唱歌等) 往往是由年龄和能力等相近的人员构成的同质小组, 且人数较多;而协作学习小组是由性别、成绩、能力等不同的人员构成的异质小组, 具有互补性, 且人数较少, 通常为4人, 各小组总体水平相近。 (3) 全班各协作学习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 组内异质为互助协作奠定了基础, 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 有别于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 协作教学发挥了集体教学的优势, 考虑了学生个体化活动的重要价值, 达到了教学集体性与个体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第三, 教师作用方面。在英语协作教学中, 教师担任“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评估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重点在于协调学生的“学”上。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 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学生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机会相互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第四, 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教学评价倾向于个体分数排序, 注重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而英语协作学习教学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教师的着眼点在于, 每个学生都能为所在小组取得最大分值, 同时比过去的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这样就算达到了目标。通过这种方式,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与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良好状态 (王坦, 高艳, 1996) 。

3.2 双语教学中“协作策略”的教学层面

“协作策略”的教学层面指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互助协作, 共同完成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Janet Swaffar (2006) 认为, 如果大学阶段实施依托课程内容的语言教学, 那么语言教师与学科教师就需要相互交流, 进行课堂观摩, 以及需要真正的相互协作 (genuine collaboration) 。Swaffar提出的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协作教学设想可以说为我们解决一般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缺乏的难题提供了答案。我们认为, 一般高等院校可通过三种语言和学科教师间的协作方式来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课:一是以语言教师为主, 学科教师为辅, 学科教师协助语言教师备好双语课, 目的是帮助语言教师解答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问题。二是以学科教师为主, 语言教师为辅, 双语课主要由学科教师担任, 语言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能力。三是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具体实施办法可以是把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并由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各担任一部分。

在双语教学中, 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协作的目的是:组成语言教师和学科教师联合备课组、教学授课组, 以“扎实的语言功底, 相当的专业素养”共同完成双语教学课程。这种方式在国外早已有之, 以此弥补师资的不足, 扬长避短、发挥所长, 但协作的基础是学科教师和语言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彼此相融。重要的是, 这样的协作是一种双向过程, 学科教师帮助语言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目标情景, 语言教师帮助学科教师提升语言能力。换句话说, 在这种协作方式下, 就语言教师而言, 教师之间的协作指的是学科知识的协作;就学科教师而言, 教师之间的协作指的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协作。

4 结语

教育部 (2003) 把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任务之一,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势在必行。比起重点高校, 一般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不积极寻求适应于一般高等院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 那么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推行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适得其反。正是在这背景下, 我们提出“协作策略”作为一般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并与此抛砖引玉, 以飨同仁。

摘要:高校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制约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重点高校具有较强的双语师资队伍和较高英语水平的学生, 而对于众多的一般高校而言, 双语师资队伍不足、学生英语水平欠佳, 这给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此, 本文提出“协作策略”教学机制并探讨该机制在一般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协作策略,一般高校,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Light, P.H.and Mevarech, Z.R..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Computers:an introduction[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992, 18 (3) :155~159.

[2] Johnson, D.W., Johnson, R.T., Smith.Cooperative Learning[M].1992.

[3] Janet Swaffar.Terminology and Its Discontents:Some Caveats About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6, 32 (1) :51~53.

[4] 纪晓慧.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8 (1) :52~53.

[5] T.R.噶斯基[著], 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M].山东:山东教育科研出版社, 1993:54~56, 22.

[6] 王坦, 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 1996, 32 (1) :51~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抗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肢体创伤后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下一篇:变频技术在煤矿皮带机改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