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论文

2022-04-2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该文介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方法,结合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适合我国高职计算机人才的思路。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计算机课程考核德国计算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关的计算机教育和学科建设随之起步和推动。

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论文 篇1: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 要: 本文研究并探索了采用分层考核与分层成绩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增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通过改变考核的重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基础 考核方法 分层考核

1.改革考核方法的意义

1.1课程的特殊性

由于计算机已经遍及生活中的每个领域,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步入校园后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这门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上有交集,比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等基础知识,但是因为地域和教学条件的差异,有些地区的高中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所以考虑到这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完整地讲授所有内容,导致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1.2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考核方式中,学生的最终成绩取决于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左右,因此某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平时”而“重期末”,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忽视平时的实践练习,认为考前突击学习或想办法在考试中作弊就足以通过考试。此外,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导致部分有基础的学生骄傲自满,认为凭借自己现有的“优势”,通过考试不是难事,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不认真做练习,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2.分层考核的改革措施

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中,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基础两极分化。目前比较成熟的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措施是分层教学,但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有其自身特殊性,高职院校更注重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计算机基础课一般是在机房授课,采用合班教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学。不同于英语分级后的小班授课,可供选择的小教室很多,机房除了要承担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外,还要承担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没有太多空闲机房,无法满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层教学后对于教室等硬件的需求。针对各种实际情况,笔者便将分层考核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2.1将不同计算机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层不分班。

在开学初,对同一授课班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考试,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将学生分层,但不分班。换言之,虽然是合班的大课,也可以在不分班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据此安排座位,以便教师进行统一的答疑和管理。这样一来,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难易不同的练习题,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先从简单的练习做起,防止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课堂的进度失去学习兴趣,最终掉队;基础好的学生,老师可以给出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从而解决这部分学生做完练习聊天而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并通过分层练习最终有效地解决课堂实践环节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但都是基于学生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点给出的,因此最终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2.2将考核学生的重点从“会不会做”变为“最快能用多长时间做完”。

在学生做练习时,建议学生养成和自己比赛的习惯,由于学生在学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要参加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那么教师就可以按照一级考试的要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级考试共100分钟,考试内容难度不大,但题量很大,在100分钟内如何使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做完考试内容呢?那就要有很快的做题速度。做题速度取决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质的积累”,所以笔者在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不断与以往的自己比较,比如第一次做这部分练习需要10分钟,经过数次练习,做题时间缩短了,那就是进步,而不是一味地与少数基础好的学生相比。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改变关注的焦点,不是询问学生某一部分会不会做?而是要问学生这部分最快能用多长时间做完?做题所需时间减少了多少?在与自己、与同学的“比试”中,用“计时挑战”的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并不缺乏自信心,他们都很自信,如果给出目标,他们就会朝着目标努力,很少有学生认为自己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让他们练一练刚刚讲授的内容,就会有很多学生偷懒,要么走神了不知道练什么,要么觉得很简单不用练,学生的实践意愿并不强烈。但如果给出一个练习题,要求学生10分钟内做完,那么大部分学生会愿意尝试、挑战,如果实现目标或取得了进步,还会觉得小有成就,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2.3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实践练习。

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所以学生往往会存在侥幸心理,会将“宝”押在期末考试上,认为如果超常发挥或者耍点小聪明,通过考试就很容易。所以笔者将平时成绩的比例提高,使得平时成绩也成为总成绩的决定因素,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注重平时的实践练习及测验,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4与分层成绩评价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在课程中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可进行二次分层和三次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最终成绩评价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二次分层和三次分层时,若学生层次下降,扣除平时成绩的10%;若是层次上升的同学,则增加平时成绩的10%;若层次原地踏步,则不增不减。这一做法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不同阶段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学习热情。

3.计算机基础课的分层考核方式的实施与总结

针对以上改革方案,以两个不同专业的100余名大学新生作为教学改革试点,从教学方式、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成绩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明确课程考核的要求,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更突出,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通过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学生人数较往年明显增多,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同时,改革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由于已经是最低层次,层次不会有所下降了,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会存在懈怠偷懒情绪,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

4.结语

高职教育突出实践动手能力,高职课程要适应其发展需求,应积极探索合理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笔者通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尝试,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进军.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9.

[2]陈志延,叶晓燕.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探讨[J].科教文汇,2008.7.

[3]王宁析,王冬梅.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10.

河北省秦皇岛市科技局课题: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的创新与实践(201302A297)。

作者:浦晓威

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论文 篇2:

德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考核方法对我国高职的启示

摘要:该文介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方法,结合我国高职计算机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适合我国高职计算机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计算机课程考核

德国计算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关的计算机教育和学科建设随之起步和推动。应国内计算机应用和就业的需求,德国的计算机学科得以迅速扩张和发展,计算机教育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德国高校计算机课程的一大特色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培养目的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密切关联。尤其是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他们一般是单科或多科性学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成熟的计算机课程考核体系。笔者曾以访学身份在德国福特旺根应用科技大学进修和学习,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如下。

1计算机课程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制定考核方法是完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高校学生来说,考试具有导向性作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学生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要求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能力。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方式主要有附加方式和一体化方式后者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学习。他们多致力于研究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考试机制之间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奉行“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在考核中特别强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价值取向,而且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后的能力展现。

2课程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以外,还包含其他多种测试,形式多样。比如测验、问答、实践和期末考试一起组成最终成绩,学生在学期中都有作业需要完成,以此促进平时的学习和积累。

2.1平时成绩的评定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是由教授独立讲授,平时分的制定也是由教授完成并布置给教学团队(主要是助教)执行。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课外作业是在国内可以算作平时分的项目。德国大学的很多教授不选择课外作业作为平时分的选择项。根据一些教授的解释,由于学生之间会出现抄袭情况,平时分方式不能公平的反应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通常会被认为是学校送分的方式,因此会让学生在最终考试上放松警惕,放松自我学习的动力。因为弱算平时分占总分的30%,学生无论成绩优劣可以在最终考试之前可以拿到大约25%的总成绩,这样造成最终考试70%的比重中,只要取得其中的35%也就是考试成绩的一半就可以及格。故使用平时分方式进行学生评估是及其不合理的,在德国高校教授普遍不以其计入成绩。有些教授会采取建议安排课外作业,做完后发给教授或者助教批改并给予回馈,但是不作为平时成绩计算,只为愿意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

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教授要求进行报告形式审核。比如,其中一个教授在必要的知识点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讲解相关的程序编写思路或者是程序的执行过程,与此同时给予批改和评分。由于时间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主要讲解,则安排其他学生针对该学生讲解内容进行细化、解读或者评价,这也作为他们的成绩并计入最后考试范围之内,提升考试难度,以达到从另外一个层面激励学生学习。不同的教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得益于教授教育方式的自由化,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并结合课程制定适当的评分标准。

2.2期末考试

对于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是最为痛苦的阶段,而痛苦的原因来自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记忆是有时限的,不可以永存,所以大量学生虽然经过来学校几年的学习,但是在计算机专业素养上并没有大量的改变,甚至是浆糊状态,造成学后不如不学的现象。而认清这个事实的很多教授或者老师更加愿意教授学生寻找答案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式。在德国高校的这种方式则是有效的开卷考试,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通过手中的工具书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所以说最终考试不是考核学生对于专业概念的记忆能力,而是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找到所需的答案,这个方法恰恰与下一阶段的研究紧密结合。

2.3科研实践阶段

学生的学习、考试,一切的准备最终目的是在之后工作或者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期末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学会自己动手搜索答案的方式,则是为之后的实践做了必要的准备。科研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而对于实际问题,教授或者书本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大量的搜索文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当然很多学生在此阶段仍然是有惰性的,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按期报告自己解决问题的进程。由教授安排周期性会议,在会议的过程中教授对学生研究方向进行矫正,根据自己科学性的思维和经验解决学生的疑惑。而此会议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准备情况会被作为最后学生总评成绩的评分参考之一。

会议通常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之前一短时间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之后一段时间的研究计划。以此推动学生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完成课题,解决问题。同时,教授还配备一个学生的直接联系导师,即一个负责此项目的研究员,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一些不需要教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多层次,多方面的锻炼学生科学严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避免了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惰性。当然也有学生自始至终是懒惰的,不做任何事情的,这样的学生最终课程的结果就是判定为不通过。

3德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考核的启示

1)高职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就业形势严峻。应根据我国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的,确定明确的教学定位和课程考核目的,借鉴德国高校的经验,培养符合该层次学生特色的计算机人才。

2)进一步促进高职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考促教,以评促教。前苏联学者舒金娜认为考试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考试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供教学效果反馈,促进学生了解自我,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师调整教学进度、控制教学质量、维护文凭标准等。协助教学人员对学生进行分流、检验、评价,并协助推广新课程、新教材或新教法,引导教学发展方向,强化目标意识。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教育中,考核方法的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必须大力推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考核方法对于我國民办计算机教育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作者:赵耀 朱瑞 赵陆惠子

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论文 篇3:

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长期以来,各类技工院校对该课程的考核,都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笔试或期末一次性上机考试方法进行考核,以上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检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本文对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后续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后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相关问题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方式;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社会对当代技工院校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当代技工院校的毕业生除了具备高超熟练的技能外,还要求具备对计算机有一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应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或期末一次性上机考试方法进行考核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1 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高的课程,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死板,仅通过在期末一次性考核决定成绩的做法,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不能考核出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较全面、科学的评价,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点。

1.1 不注重学生基本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期末一次性考试不仅受到时间和题型以及所考内容的限制,而且反映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考试内容所占比例也有限,考试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真实水平。

1.2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通过期末一次考试成绩判定学生是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学生某些知识不会,而其它知识学得较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根本反映不出学生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的程度。

1.3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计划的能力)、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的操作实践上)等,没有科学、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注重期末的一次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临近期末考试时突击复习、背书,甚至有学生在考试的前一晚挑灯夜战。就算通过考试这些学生实际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么课程的掌握情况也让人忧心。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

根据以上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和措施,以便我们找出更好的考核评价方法,探索出符合技工院校各专业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最佳的教学、考核方式,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2.1 考核内容的改革

众所周知計算机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技工院校各专业所选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内容应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教授学生的知识也要跟上当前行业的需求,当前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所教授内容主要以:微型机的基本操作、中文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编辑排版、Excel2010电子表格、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制作、Internet基本操作为主。当然具体考核内容要求任课教师对不同行业进行深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技工院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及合理安排考核内容,真正检验出学生对每一个模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2 考核方式的改革

单一的考试形式、死板的考试内容大大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差,思維方式僵化,有些考试得高分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高,即所谓“高分低能”。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技能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采取实事求是、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

2.2.1 一课一测,扎实基本功

每上完一次课,不管是理论部分还是操作实践部分,都要进行相应测试做到一课一测,一测一得,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测试方式可以以书面作业形式、上机操作实践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每次考核的成绩都要求记录在案,这个部分的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30%。这样可以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测,一课一得。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2.2.2 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后可让学生完成相应作业、作品制作等实战操作代替考试(模块一考核(分值5分):文档的建立及文字录入;模块二考核(分值5分):Windows7操作系统的操作;模块三考核(分值8分):Word 2010文档处理—文章的排版及Word 2010表格的制作;模块四的考核(分值9分):Excel 2010电子表格—成绩单的制作及数据的分析处理;模块五的考核(分值8分):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制作介绍主题为“我的家乡”宣传演示文稿;模块六的考核(分值5分):计算机的组成、IE浏览器的使用、软件的安装及卸载、电子邮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每个模块的考核成绩都要记录在案,这个部分的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40%,这个部分的考核应该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

2.2.3 学期末计算机操作无纸化考试

经过平时的一课一测以及每一模块的单独考核,在期末完成所有内容的教学后老师会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测试。这次考试,老师根据班级所学专业的特点,设计多套考题,考题以对Windows7的操作使用和Office2010熟练运用为主,进行现场操作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及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期末综合性测试成绩也应记录在案,这个部分的成绩占最终总成绩的30%。

3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是要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或期末一次性上机操作实践考试的考核方式,同时还要打破传统单一的理论考试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实践比较强的课程应当采取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前文所述,我们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同时也要对操作技能部分进行考核(操作考核的内容尽量与学生后续的工作相关),两者各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对理论部分知识进行考核时,既可以采取闭卷也可以采取开卷的考核方式,考核形式上既可以采取笔试也可以采取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操作实践部分的考核,可以采取操作和口试相结合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考试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它只是一种手段,考试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考试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熟练技能。

参考文献:

[1] 郭妮春.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03):108-110.

[2] 焦小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初步探讨 [J].福建电脑,2009(10).

[3] 向政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 [J].职教论坛,2006(06).

作者简介:帅林(1981.11—),贵州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作者:帅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论文下一篇: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