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布病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神经布病范文

布病安排

兴疾地字﹝2009﹞08号

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

6月13日,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通知,我市发现一例布鲁氏病菌患者。为制定和完善布病的防治措施,防止该病流行,以期达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咸阳市地防所要求和《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现制订兴平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安排。具体如下:

一、成立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刘来望

副组长:于 域 张 杰 成 员:罗 玉 刘丽萍 史镇江

二、 成立监测小组

由综合防治科和东城医院共计20名相关人员组成,分10组,每组2人。注:东环路以东,东西大街以南,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区域(即东城办东街村、南街村、东堡子村、尹村、大阜村、王庄、周村及其周围临近区域)由东城医院抽调6名专业人员调查,杨艳妮负责。

三、成立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于 域 副组长:杨晓瑜

成 员:赵登峰 冯 锋 冯佐刚 冯 可

四、 时间安排:6月14日培训学习;6月15—20日调查监测;6月22日上交调查资料,6月30日前总结上报。

五、 监测范围、对象

1. 监测范围:以火车站住宅区为中心3公里范围,具体为:高店桥南北路以西,高速路以北,西环路以东,东大街以南。

2. 监测对象:半年内至少3周内接触过羊、牛及其制品的所有人群,重点为兽医、饲养员、接羔员、育羔员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员(如屠宰、烤肉、厨师、挤送奶等)以及与种畜和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年龄7—60岁,近期(至少3周内)食用羊、牛肉的人群。

六、 监测方法

1. 人间疫情主动搜索:在确定的监测范围内,对每个

监测对象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登记表进行询问登记(填写附表2: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

2. 主动搜索血清学监测:在人间疫情主动搜索调查中发现近期内有接触病畜及流产物者、有可疑症状体征者全部通知到市防疫站检验科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查(填写附表4: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

3. 医疗机构血清学监测:临床医疗机构发现有发热、出汗、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患者,应详细询问牛、羊等接触史,并主动采集血样送市卫生防疫站(填写附表3: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

4. 个案调查:血清学阳性者,应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调查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或发病,(填写附表1: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

七、人间疫情发现和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个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检疫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的布病病例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八、 控制措施

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病房、病人的衣物、用过的物品等,采用3—5%来苏儿浸泡或沸水蒸煮等方法进行消毒。

九、 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调查总结报告

数据收集内容为:人间布病个案调查表、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临床医院(布病门诊)布病监测登记表、人间布病实验室检查登记表和一般情况调查及病史调查资料。

统计分析内容为:

1. 发病情况:感染率、发病数、发病率(填写附表5:人间布病发病率统计表)。

2. 病例分布情况:病人年龄、性别、职业和时间、地理分布等(填写附表

6、7:人间布病职业分布统计表和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 3. 重点人群感染情况

最后,做好本次监测工作总结上报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兴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9年6月14日

第二篇:布病折页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家畜患病后常常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烧、乏力、多汗、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由于该病与其它疾病症状有相似之处,部分患者常因误诊、误治或不及时治疗易形成慢性化,导致严重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

2、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的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等。目前,在我省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

3、布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从事家畜放牧、饲养、贩运、屠宰、肉制品销售、皮毛加工、乳制品加工、兽医等职业人群均为布病的高危人群。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4、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因直接接触病畜的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污染物,或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等而感染。

(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而感染。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3)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鲁氏杆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而感染。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5、怎样预防布病?

(1)检疫发现病畜、隔离病畜以及进行畜群免疫接种是预防布病发生的的根本措施。病畜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

(2)从事牛羊接生、屠宰,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等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胶靴等,工作后应对场所、防护品和手进行消毒处理。严禁赤手接触家畜流产物、皮毛、肉制品等。

(3) 定期对圈舍、挤奶厅(室)、产羔(犊)室及屠宰等场所进行消毒,对牲畜流产物、胎盘、流产羔(犊)等要无害化处理后深埋。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浸透垫草和地面。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

(5)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及关节酸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咨询电话:7285720

寒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篇:布病培训总结

**卫生院布鲁氏杆菌病培训总结

为确保有效地控制人畜共患布病等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切实保护人身健康和畜群安全,根据上级的工作要求,我院于7月10日下午3:00在卫生院三楼会议室举办了“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培训班”。 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全体乡村医生、院内工作人员。举办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使基层医务人员能提高技术规范和自我防范意识,并能认识到布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感,能向广大养殖户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畜间布病传播。

此次培训班对我们全体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一次知识更新,能正确掌握布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卫生院

2011年7月10日

第四篇:布病常识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性传染病。自1887年英国医生Bruce从死亡士兵的脾脏中分离并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羊种布鲁菌以来,该病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物感染布鲁菌后,表现为关节炎、波浪热、全身多组织器官、胎膜的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怀孕母畜流产、甚至不孕,公畜产生睾丸炎、附睾炎等症状;人感染后也表现为波浪热,关节肿大、变形,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等症状,人患布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该病在国际上被列为B类疫病,并被用作生物恐怖战剂,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该病被类为二类疫病之首,给养殖业、人类健康及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病原学

布鲁氏菌(Brucella)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细胞内寄生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4-40日,粪便中夏季能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干燥的胎膜中甚至存活更长时间,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鲜乳内能存活10天,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布鲁

氏菌属分为6个种,包括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布鲁氏菌、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最为常见,对人畜的危害最大。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和犬,南方地区猪是重要传染源,除发病家畜,带菌的野生动物、啮齿类 动物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除此,钩端螺旋体病是另一例子)。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奶等均可感染布病。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犬,人亦易感,家禽较少感染,鼠,野生动物也可带菌。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流行特点:通常为地方流行性。在牛和羊开始时仅出现一批血清学阳性的家畜,然后有少数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

其后就陆续有大批母牛和母羊发生流产,在新发病的畜群流产率可达全部孕畜的50%以上。在猪,开始时仅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次流产的较少;在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者较多。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部分病畜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孕后1~3月,流产前2~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菌,易死亡。 诊断

快速、准确的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是防制该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病原进行检测,比如病原的染色镜鉴、分离

鉴定、PCR等方法。这些方法要么是培养时间长、培养条件需要P级实验室,要么就是需要昂贵的仪器,不适合在基层使用。另一种方法就是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等优点,目前以称为诊断布鲁菌病的主要方法。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乳汁环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适合现场的大规模诊断试验,但又由于特异性不强、受温度、凝集时间维持较短等因素的影响,只适合用于初筛诊断。试管凝集试验可以用于定量检测,但该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耗时长,不适合现场大规模诊断。目前我国推行国家标准(GB/T 18646-2002),筛选检测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流行现状

自1887年首次证实本病病原体以来,20世纪30-60年代,布鲁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危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布鲁菌病疫情报告。畜间的布鲁菌病疫情以牛种布鲁菌感染为主,占家畜布鲁菌病疫情的1/2以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101个国家和地区的牛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及欧洲南部。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群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中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

2006年,全国组成的专家组从 7省(区)(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的调研结果和全国疫情来看,我国布病疫情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东北、华北和西部的部分省区几乎每个市和 80%-90 %的旗(县)都有布病疫情,而且正在迅速蔓延,新发病人大幅度上升(如内蒙古、 黑龙江省新发病人成倍增长);历史上无疫情或疫情较轻的省区,如浙江省也出现了首发病例。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的布鲁菌病发病率又出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据卫生防疫相关部门统计,1995-2003年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病速度是685.71%,增长速度是585.71%。1993-2003年动物布鲁菌病自1997年以来,动物的发病数、死亡总数、发生疫情次数呈下降趋势,然而2003年有开始出现大的反复,并且布病的流行又具有了一些新趋向:① 80年代前布病的老疫区主要集中在牧区,比如新疆、西藏、青海等,80年代后有向半牧区和农区,比如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山东波动的倾向。② 80年代前布病的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牧民、屠宰场、皮革厂的工人等职业人群,而80年代后非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呈现相对上升趋势。③ 现今布病的流行以小范围、点状、分散式流行代替了以前的大规模、爆发式流行,给布病的防治带来困难。针对布病流行出现的这些新特点,给防制该病提出了新的挑战。

防控现状

我国在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又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牧场、乳场和屠宰场的牲畜进行定期检查。对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对病畜的流产物及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病畜及其乳制品也必须经煮沸消毒,毛皮消毒后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才能准许运出疫区。对于病畜、健康畜要分群、分区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需经三个月以上自然净化后方可供其它健康家畜使用。切断传播途径主要体现在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防止病畜或患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水源;对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保护易感动物主要体现在对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注意防护,同时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与家畜密切接触者的从业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公共卫生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但血液中存在抗体;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感染羊的布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痛苦,下午发热,第二天早晨大出汗,神智清楚,可活动,出汗后,关节、肌肉疼,肝脾肿胀,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

神经炎。

人布鲁氏菌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别和年龄特点,兽医、养殖户、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感染率明显高十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十女;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发病率牧区高十农区,农区高十城市,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半农半牧区发病率明显高十其他地区,北方农区呈散发;季节性虽不明显,但以家畜繁殖季节为多(春末夏初),甚至在发病高峰季节可呈暴发流行。上述流行特点表明人布鲁氏菌病与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有密切关系,可以认为后者是人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是从根本上防控该病的关键。

对于个人,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布病。增强规范意识,购买生奶、生肉时,一定要查看是否有检疫合格证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物一经煮熟就不会有活的布氏菌,不喝未经消毒生奶,不吃生肉,加工生肉时,注意卫生。

第五篇:2014年布病总结

2014年兴顺西镇中心卫生院全年布病工作总结

近年来,各地布病疫情都有明显回升趋势,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兴顺西镇是全县布病重点预防区域之一。根据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结 合我院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现将我院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及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制定工作计划及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个辖区居民集中开展培训、宣传、布病知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活动,提高辖区居民及重点人群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让大家都了解什么是“布病”, “布病”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年龄在40----60岁之间,季节性分布不明显,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八不要”防病措施:“即不买卖病畜;不私屠乱宰;不吃病死羔羊肉;不喝流产母畜奶;不往家牵自留畜;不在村里设畜圈;没事不到畜圈去;学前儿童不摸畜仔。”如果发现布病患者,督促其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全程治疗并上报霍市结核病防治所。

二、2014年全年布病工作情况

2014年全年我院举办大型布病宣传活动共4次,发放布病防治宣传资料共584份,;发放宣传品共286件;全年布病规范治疗18人,追踪病人2人,治愈11人。

三、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辖区内牧户提出六点建议:“即畜圈要勤清扫、勤垫土、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畜流产物要深埋、流产母畜要隔离一个月、放养回家要洗手、新畜入群要检疫、剪羊毛后要消毒。”

四、今后我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 、

1、建立完善布病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及时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责任明确,防控合力,强化联防联控机制。

2、加强宣传教育,经常性的针对重点人群通过电视、报刊、宣传册(单)、广告牌、标语等多种形式,提高人群预防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开展经常性的人畜间布病监测。畜间发现阳性病畜,及时彻底处理,并同时开展牲畜的免疫,检疫工作。人间积极治疗现患。

兴顺西镇中心卫生院 2014年12月2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商场打折范文下一篇:诗歌二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