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

2022-04-3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在市政设施工程当中,供排水工程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工程内容之一。为了能够保证市政供排水工程功能性的有效发挥,施工企业必须要在施工工程中保证施工行为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文中对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改善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对策进行了探讨。

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 篇1:

城市供水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加快实施,在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加剧、突发水污染日益频繁的形势下,城市供水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开源节流加强保护为原则提出了安全保障对策。

【关键词】 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水源;水质;节水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Urban

Water Supply Safety

SHI Chun-hong, GE Hua-j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Key words: urban water supply safety; guarantee countermeasure; water resources; water quality; water conservation

水是人類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城市供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

城市供水安全是指城市供水系统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城市工业用水、城市生态用水和消防用水,同时必须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做到具备充足的水源、足够的取水、净水设施能力和合理的输配水管理,并力求在运行过程中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我国的城市供水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短缺形势的严峻、水质污染程度的加剧,特别是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城市供水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做好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城市供水概况

我国的城市供水始自1879年的旅顺供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始发展时期、1949年至1985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以及1985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1985年至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国的城市供水能力增长了2.02倍,年平均增长率7.66%,2004年全国设市城市供水总量已达490.3亿m3 [1],现在我国的城市供水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供水能力大幅度增长,公共供水得到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城市供水已经由主要依靠自备水源供水转变到主要依靠公共供水,由主要向生产运营提供用水服务转变到主要向城市生活提供供水服务;总体来说,全国城市供水设施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城市用水的需要。

(2)供水技术有新的发展,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新建水厂在净水工艺、构筑物上采用了国内外较先进和成熟的型式,选配了性能较好的设备和仪器;老水厂经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了技术升级;组建了“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促进了水质检测能力的建设。

(3)初步建立水质监管制度,供水水质有所提高。现已确立了企业自检、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原则,实行了供水水质信息公报制度。

1.2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

1.2.1水资源短缺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水量较少,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5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此外,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的南方地区,20%的水资源则分布在占国土面积64%的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其中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全国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不足10000亿m3。客观条件导致了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由于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工业与城市生活、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正越来越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到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m3,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3]。

1.2.2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地下水和地表水源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严重。环保总局2004年的环境公报中关于淡水环境七大水系的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27个重点湖库中,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Ⅴ类水质湖库6个,劣Ⅴ类水质湖库10个。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因总氮和总磷浓度高而均为劣Ⅴ类[4]。另外,输配水过程中由于管道破损、接口不严密、贮水设备配套不完善和输配水工程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导致污染物侵入以及管道腐蚀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也很严峻。

1.2.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首先,在输配水方面,由于许多管道超期服役,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平均水平在24%左右,远远高于欧洲7%的漏损率。根据对全国408个城市的统计,2002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的平均漏损率达到21.5%,主要表现为管网的跑、冒、滴、漏,全国城市供水年漏损量近100亿m3。全国年平均节水35亿m3[5],而每年漏损掉的水量就相当于三年的节水量,供水效率明显不高。其次,供水企业水质标准不够严格,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项目少、标准低的差距。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供水效率显然不高。一些研究者对国内34个主要城市资料统计,地面水水厂出厂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占21%,腐蚀性的占50%,轻微结垢的占29%;地下水水厂出厂水质基本稳定的约占50%,有腐蚀性的占30%,轻微腐蚀性的占20%[5]。

另一方面,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浪费水现象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给本已严峻的供水形势造成了新的压力。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程度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备,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过程中非人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以2003 年为例,我国万美元GDP消耗水资源3860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 倍。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0%-45%[6],距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此外,长期以来,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无节制、粗放型用水,人为浪费水资源严重。加之节水规划不够系统,节水的高新技术、监测、管理、监督等环节很难发挥应有效用,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1.2.4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弱

供水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水源地和管网,对于发生在管网上的突发事件,由于其发生范围小、影响小、易处理,对供水安全的危害程度较小。而发生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污染方式多样、污染物复杂、短时间单位内损害惨重破坏性强,并且污染范围很大不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极大。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引起的哈尔滨水危机、2005年12月中旬发生的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今年1月5日发生的河南巩义二电厂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等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由于重视程度、技术等原因,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在此类事故发生的同时,暴露出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装备不齐全等问题,由此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供水的不安全。

2. 问题分析

2.1 水量问题

城市供水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供水系统能否提供满足城市正常运作的水量,有充足安全的水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而目前我国城市供水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水源量的短缺。

笔者认为城市供水存在水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客观上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及时空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有些城市面临无水可供的局面。我国水资源南北相差悬殊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原因引起的供水问题是资源性缺水,某种程度上堪称硬伤。第二,主观上水资源浪费的严重和污染的加剧变相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近年来城市用水快速增长带来污水排放大量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的滞后致使城市周边水域急剧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导致出现许多城市守着水源没水吃的局面。另外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和日常的生产生活浪费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吃紧。要保障城市供水安全,这些问题应该首先得到解决。

2.2 水质问题

供水在自然属性上的安全即水质安全是城市供水安全的核心问题,简而言之,供水水质在使用中不应该给人体带来短期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影响供水水质的因素有原水水质、水厂水处理工艺、管网输配的二次污染等。

我国目前之所以供水水质安全存在很大问题,与水源被污染,预处理工艺的落后,输配水管网的陈旧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供水水源的污染增加了城市供水的处理难度,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处理原水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有机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与氯作用,不仅增加氯耗影响消毒效果,还生成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同时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迫使水处理中加入更多的药剂,副作用危害也更大;管网的服役时间过久锈蚀程度严重,随着供水规模的加大,水体在管网中滞留时间随之变长,二次污染随之产生,加之过多二次供水设施密闭性差、工艺管材不合格、卫生防护条件差、管理不善,进一步加剧水质的变坏。

供水水质不安全更会变相加剧供水水量的不足,使得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更严峻,因此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必须要从水质方面下功夫。

2.3 保障能力问题

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保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为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城市供水系统是个复杂的巨系统,存在许多因素会导致供水系统的不安全,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下的供水危机是供水系统保障能力面临的迫切问题。

笔者认为城市供水的保障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保障供水的自然属性(供水水质的安全)安全的能力;第二,保障供水的社会属性(供水系统在遭受突发性事故情况下的安全)安全的能力,如自然灾害、突发性水污染、内源性水质恶化、供水系统故障、人为破坏、恐怖袭击等非常态下的预防、保护、应急、恢复能力。如果供水的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安全了,整个城市供水系统就会确保安全。因此,城市安全供水保障能力的建设工作要得到加强,从而为城市安全供水提供足够的保障。

3. 对策研究

3.1 开源节流

首先是水源的选择。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体系基本上是单一水源供水,这种供水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保障性能差,它的水源容易受到污染和水量减少的威胁。为了提高供水安全性,应该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多水源取水方式。可以将符合各种用水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用水标准的废水、雨水作为不同用水的供水水源,真正做到“开源”。如图3-1。

3.1.1海水利用。

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海水作为水资源补充纳入水资源规划之中,制定海水利用产业政策,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新技术,积极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可以很好地扩充城市供水源。如天津市年利用海水18×108m3,青岛市电力、化工等企业年利用海水8.37×108m3[6],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了供水安全。

3.1.2污水资源化。

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很低,1997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3.65%,与欧美各国80%-90%有很大差距,据需水趋势预测,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将达(1100~1400)×108m3[7],可见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潜力非常大。

3.1.3 微咸水利用、雨洪水利用。

微咸水主要指矿井水,每年采煤矿井水排放量20亿m3以上,矿井水利用率不到30%[8],矿井水通过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矿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农田用水等替代水源。城市雨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雨水渗透可适当提高地下水位,雨水利用减少了街道雨水径流量减轻排水和污水处理压力,提供了新的供水源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3.1.4 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缓解由于资源性缺水导致的供需矛盾。

其次是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供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缓解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减轻供水企业的压力,从“节流”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1) 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标准和用水标准,确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指标,采取定额管理;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减少供水过程的跑、冒、滴、漏,加大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 提高供水效率。

(2) 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如在工业生产中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限制和淘汰落后的高用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

(3)提高水价节约用水,把对价格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供水水价的经济调节政策,用经济杠杆来节水。

(4) 制定节约用水的相关规范,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以赏罚机制来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进行节水型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加强节水监测与监督。

3.2 防污治污

面对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城市供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的严峻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污染,采取科学技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是保障城市安全供水的根本办法。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水功能区,确定污染物排放容量,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并分解到排污单位。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水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和尚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地区水污染态势加重。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并且在现有污染控制状态下强化污染处罚措施,杜绝水体污染的加剧。

(3) 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农业生产带来的水体污染范围广,面积大,对于城市供水源来说危害更大,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在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科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用水要求选用各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方案,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城市供水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

3.3 能力建设

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1)大力发展公共供水,科学规划输配管网体系,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大对老供水管网的科技投入和改造力度,科学管理维护,减少漏损。

(2)加强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建立城市供水水质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城市供水水质动态,通过信息化建设、供水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系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

(3) 建立城市供水水质通报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信息公报制度,强化供水企业的水质责任制度,促进供水企业加强水质自检、更新供水设施、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供水水质。

(4) 从管理上下功夫,在现有常规水质管理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方法,对检查工作的组织方式、检查的内容、手段和依据等做出统一规范。

3.4 政策措施

修订政策法规,建立相关制度,为适应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的需要,尽快修改完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适时修订《城市供水条例》或制定《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条例》,确立水质督察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各级督察机构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使得水质督察工作有法可依。

4. 结束语

城市供水是公共事业,城市供水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也涉及到产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说是社会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应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把人类智慧所发明的科学技术较多较快较好地运用到城市供水事业,关于新材料技术和材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先进的管理手段等科学技术都应用于城市供水,使其达到先进的经济技术标准和水平,为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城镇供水技术发展手册[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钱正英主编.中国水利.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M],1991

[3]张俊艳,韩文秀.城市水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1(2):78-71

[4]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公报[J].2004

[5]中国建设报.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空间巨大[J].2005

[6]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水利部等.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S].2005

[7]姜文来,唐曲,雷波等著.水资源管理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刘德强. 城市供水保障体系的建设[J].工业建设与设计.2005(10):68-70

作者:施春红 葛华军

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 篇2:

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探析

【摘要】在市政设施工程当中,供排水工程始终是最为重要的工程内容之一。为了能够保证市政供排水工程功能性的有效发挥,施工企业必须要在施工工程中保证施工行为的有效性。笔者在本文中对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改善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供排水设施;施工问题

前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市政工程设施的服务能力必须要有所提升,才能够满足城市人口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及功能性发挥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能够提升城市供排水工程的服务能力,解决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势在必行。

一、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

1.施工设计问题

在任何工程当中,施工设计问题都是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城市供排水工程亦是如此。城市供排水工程作为市政工程的典型代表,其是依靠地下空间来完成建设的。从表面上,地下的确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利用,但多种地下市政工程建设类型的存在,使地下空间变得十分拥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施工设计存在问题而没有被发现,那么其不仅会影响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还会对其它市政工程造成影响,这会为市政供排水工程带来诸多问题。除此之外,如果施工设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被发现,那么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就会被搁置,这会对周围居民的日常交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城市生活质量。

2.施工技术问题

施工技术是完成城市供排水施工行为的重要支持。在进行市政供排水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技术的选择有问题,那么其会为整个供排水工程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首先,其会影响施工进度,为城市交通生活带来不变。其次,其会影响施工设计,迫使施工设计进行修改,甚至是重新设计。再次,其会对其他市政工程产生影响,甚至是破坏。最后,其会对周围居民的供排水需求产生影响,这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极其严重的生活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施工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是城市供排水施工的主要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会对城市供排水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造成施工材料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例如管材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其次是施工企业选材不当,通常来讲此种问题是不应该出现的,但其却时有发生。最后是施工企业对施工材料的保管、存放不当,使得施工材料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发生质量下降的问题。无论导致施工材料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其都会对城市供排水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解决。

4.施工队伍问题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是完成施工建设行为的主体,如果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无法达到城市供排水工程的建设需求,那么其必然会出现施工问题。在建筑业兴旺的今天,施工团队日益增多,但其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施工问题隐患。城市供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工程建设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工程施工问题发生几率会随着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问题发生几率的增长而增长。为了保证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对施工队伍综合施工水平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改善供排水工程施工效果的措施

城市供排水工作作为最典型的工程建设项目,想要做好对其施工问题的有效解决,就必须要做好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处理。基于上述关于影响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分析,对改善供排水工程施工效果的措施进行探讨。

1.结合市政情况,正确设计网管工程

想要改善供排水工程施工效果,就必须要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在进行城市供排水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市政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勘察,并结合供排水的实际服务需求来对供排水工程网管进行设计。首先,要根据供排水工程所服务居民基数来进行流量的合理设计。其次,要做好对地质情况的核查,合理设计土方工程。再次,要根据地下已建成的各种市政设施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供排水设计,避免不同市政工程管线出现重叠、交叉情况。

2.按照施工需求,科学选择施工技术

在改善供排水工程施工效果的过程中,做好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要在施工设计的基础上,遵循其指导方针,选择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法。并按照施工技术的正确操作要求,在城市供排水工程的施工行为中逐步进行,进一步保证所选择施工技术的正确性和施工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从根本上为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3.合理采买归放,保证施工材料质量

在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当中,使用最多的施工材料就是管材。为了保证用于市政供排水施工的管材质量,施工企业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保证管材的基本质量。在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要根据对管材厂商的资质、交易信誉度等方面的核查,来确保厂商的可信任度。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对管材的定检、抽检等方式来核查管材质量,避免劣质管材出现。(2)保证所选择管材能够符合市政供排水工程需求。施工企业通过对施工设计的反复确认来选择管材,根据管材所需种类、数量来进行采买,避免买错情况的出现。(3)合理的进行存放。在管材的存放方面,应保证分类存放,并用苫布将其全部遮盖,避免暴晒和雨淋对管材质量造成影响。

4.加强技术培养,提升施工团队能力

一项高质量的施工工程的完成,离不开一个高技术的施工团队。在施工团队这一环节当中,施工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1)核准施工人员专业技术。在聘请施工人员或施工团队时,必须要对其基本施工技术进行考核,保证其施工技术能够符合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对他们的资质进行核查,做到一人一证,持证上岗。(2)做好对施工团队的技术培训。当新的施工技术出现时,施工企业要对自身的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保证每一个内部施工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新的施工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他们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接受技术培训,直至考核通过才能够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供排水工程作为保证城市人口正常用水需求的市政设施,做好对其施工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为施工企业施工效益提供保证,更能够为城市生活用水提供支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的合理性、施工技术选择科学性、施工材料质量以及施工人员施工能力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为了能够保证施工项目建设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上述问题的有效把控与处理,从而解决市政供排水工程施工问题,为城市生活的用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枝尧.深港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9.

[2]杨静.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259.

[3]吴永平.市政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0,13:114+119.

[4]朱素艳.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要点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6:220-221.

作者:王倩楠

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 篇3:

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 要】 文章对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城市供水;问题;对策

城市供水是公共事业,城市供水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也涉及到产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说是社会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以中国社会政治问题。所以应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把人类智慧所发明的科学技术较多较快的运动到城市供水事业,关于新材料技术和材质,先进的设备和一起仪表,先进的管理手段等科学技术都应用于城市供水,使其达到先进的经济技术标准和水平,为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

一、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1、水资源的缺乏。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人均量少,且水量分布不均,淡水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四,但人均只有2350 M3,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占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此外,全国,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36℅的南方地区,20℅的水资源分布在占国土总面积64℅的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80℅,其中约有2/3是洪水径流量,全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不足10000 M3,客观条件导致了资源性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由于水资源缺乏,部分地区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及生态环境争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近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60亿M3,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

2、水质污染严重。近年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工业发达地区尤为严重,2004年环境公报中关于环境七大水系412个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1.8℅、30.3℅和27.9℅。27个重点湖库中II类水质的湖库2个,III类水质的湖库5个,IV类水质的湖库4个,V类水质的湖库6个,劣V类水质的湖库10个。其中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因总氮和总磷浓度高均为劣V类,此外,管道破损、接口不严、设备配套不完善及工程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导致二次污染也很严峻。

3、水资源利用率低。首先,在输配水方面许多管道超期使用,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管网漏损严重,平均水平在24℅左右,远远高出欧洲国家7℅的漏损率。其次,供水企业水质标准不够严格,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供水效率明显不高。另外,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浪费严重,给本已严峻的供水形势造成了新的压力。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较慢,基础设备不完备,再城市生产生活、建设过程中非人为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此外长期以来,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人为浪费水资源也比较严重。加之节水规划不够系统,节水高新技术、监测、管理、监督等环节很难发挥有效作用,水资源整体利用率不高。

4、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弱。供水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水源地和官网,对于发生在管网上的事件,由于发生范围小、影响小、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的程度较小,而发生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污染形势多样,污染物复杂,短时间内损害惨重,破坏性强,并且污染范围大不易处理,对供水安全危害极大。由于重视程度、技术等原因,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系统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再此类事故发生的同时,暴露出应急设施不完善、不齐全等问题,由此带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城市的供水不安全。

二、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对策

1、要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可能的采取多水源取水方式。⑴利用海水。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海水作为水资源纳入水资源规划中,制定海水利用产业政策,大力推广海水淡化新技术,可以很好的扩充城市供水源。⑵污水资源化。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较低,据需水趋势预测,2010年我国废水排放将达(1100~1400)×108 M3,由此可见我国污水资源化的潜力非常大。⑶雨洪利用、微碱水利用。城市雨水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雨水渗透可提高地下水位,雨水的利用减少城市雨水排放的径流量减轻排水和污水处理的压力,提供了新的供水源也缓解了供水的压力。微碱水主要是指矿井水,每年煤矿井水排放量20亿吨以上,矿井水利用率不到30℅,矿井水处理后完全可以补给水资源。⑷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可以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缓解由于资源性缺水导致的供需矛盾。

2、要尽可能的节约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供水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缓解城市供水的需求矛盾,减轻供水企业的压力从“节流”上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标准和用水标准,确定各行业的用水定额,用水效率等指标,采取定额管理;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有效的运行维护,减少供水过程的跑,冒,滴,漏加大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供水效率;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3、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污染,提高污水处理能力。(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名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分水功能区,确定物排放容量,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并分解到排污单位。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水污染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喝尚未收到明显污染的地区的谁污染姿势加重。(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并且在现有污染控制状态下强化污染处罚措施,杜绝水体污染的加剧。(3)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再现有污水处理的技术的基础上,科学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根据用水要求选用各种处理工艺的组合方案,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城市供水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

4、 加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1)大力发展公共供水,科学规划输配管网体系。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设备;同时加大对老供水管网的科技投入和改造力度,科学管理维护,减少漏损。(2)加强行业监测和行业监督,建立城市供水水质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城市供水水质动态,通过信息化建设,供水应急预案的建立等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系统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应急能力。

作者:陈庆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下一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