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2022-04-3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的概念及其施工管理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了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篇1: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风险与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一定程度推动水利档案无纸化、高效化管理,但由于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行业中的应用不够成熟,导致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网络安全、信息不共享、整体管理效果差等问题。为实现水利档案信息化安全高效管理,需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安全建设、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软硬件系统提升、档案资料的容灾备份等,进而消除水利档案管理安全隐患,保障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真实、安全、高效、可靠。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风险

1 前言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记录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产生的资料形成水利工程档案,实现对水利工程进一步建设的原始资料支撑。水利工程档案不仅是各级领导和工程人员的智慧结晶,也是保障水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水利档案的管理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了应用,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弊端。只有充分分析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现状,找出存在的风险并进行针对性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水利档案信息化为水利工程服务。

2 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

水利工程从立项开始到验收运行需要经过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报告、图纸、工作记录等材料文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体内容,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有效,若不及时整理归档,容易造成材料无法查证等问题。水利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时档案管理质量也是评定因素之一,一套真实且完整的水利工程档案可以全面、准确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水利工程档案是伴随水利工程建设的产物,水利工程档案形成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周期差异性、法律强制性、成套性、复杂性及易变性等特点。

2.1 历时周期差异性

水利工程规模不同,建设周期不一。根据工程覆盖面、投资规模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一般小型工程时间跨度短,设计阶段历时时间短,整体完成只需几个月;中大型工程根据具体要求,周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而大型工程从前期规划设计到最后竣工运行需要几年甚至长达十几年才能完成。因此,水利工程档案形成的周期差异性较大。

2.2 法律强制性

与一般档案管理工作不同,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需遵循《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10]80号)等相关法律规定[1-3 ]以及《水利部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水利档案工作规定的通知》(水办〔2020〕195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21]200号)、《水利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综合评估办法》的通知(2013年发布,2021年修改)。这些规定不仅可以使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也可使档案的收集与管理规范化。此外,水利工程档案中形成的各种资质证书、政府批文、许可证、设计文档、施工图纸、验收材料等所有文件资料都需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由有资质部门认证、批示,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合法性。

2.3 档案资料成套性

水利工程从项目建议书到评价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工程档案,这些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每個阶段产生的原始记录,各阶段的档案材料是下一工程阶段的基础,成套的档案资料联系着水利工程的每个阶段,从而使水利工程成为一个完整的建设过程,成套的水利档案不仅记录水利工程的复杂过程,也是多年后工作查找迅速定位文件内容的关键因素。

2.4 复杂性与易变性

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由水利工程自身的性质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分散在项目法人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或个人手中[1,4 ],各单位档案管理要求不同,档案的存储环境复杂多变;水利工程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以及后评价阶段会产生大量复杂的文件材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会受资金、政策、施工环境、管理、技术等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水利档案的管理带来复杂性与易变性。

3 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传统的纸质档案的存储、收集难度大。由于水利工程产生的资料较多,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或者试点工程产生的档案汇集在一起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分类整理难度较大,后期查找麻烦,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易造成损坏、丢失且无法复原。并且,对于大型水利工程档案,还存在收集、整理过程复杂等问题,在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原始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基于水利工程纸质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弊端。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输入重点词或关键词进行查询,查询过程快速便捷;能够在一套标准内规范水利档案的汇集、收录,支撑档案的管理与查找;能够解决纸质档案借阅过程中造成的损耗或丢失问题;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传输的壁垒,化解了纸质档案的收集传输的滞后性,提高工作效率。

4 信息化存在的差距

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开展了一定的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仅方便了存储、查询和调用,还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但整体上和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整体应用效果差、网络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4.1 整体应用效果差

目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区域分割、部门分治等问题,没有形成高效的地方联动、部门合力。每个水利单位、甚至每个水利工程都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系统,由于缺少统一建设标准,各系统间没有互联互通,信息不联动。即使信息联通,但由于不同系统设计理念等问题,信息不能充分融合,信息接收不能及时有效,不能有效管控各个环节。

4.2 水利档案信息化网络安全隐患

随着水利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为社会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安全问题,例如黑客攻击、信息泄露、档案丢失、信息篡改等问题。水利工程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一旦水利档案系统被不法分子攻破,获取档案信息或篡改信息甚至造成系统的瘫痪都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4.3 管理意识不足

若是管理意识不足,势必会影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实效性,但当前部分单位的领导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而是将重点放在工程进度以及质量控制层面,这导致水利工程的实施没有高质量的档案管理作为支撑。还有部分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看守文件,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领导层面的意识缺失也会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其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加强对于各类档案资料归类与整理的重视,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甚至会在建设后期才进行档案收集和整理,这一现象的出现滋生了档案资料管理复杂的问题。因为本身欠缺投入,并且设备相对落后,所以对档案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难以支撑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完成高质量的资料归档工作,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持续平稳开展。

4.4 欠缺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的欠缺是影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资料管理工作人员大多属于临时抽调人员,其本身并未受到专门的培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并且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无论是档案资料的搜集还是整理都欠缺规范性。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其档案管理人员有着较大的流动性,在资料交接方面常常会出现差错,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导致其所开展的档案收集以及整理工作存在着深度不足的现象,这便加剧了档案资料长时间堆积的问题。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会在工程资料整理中使用违规手段,不仅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还会为后续所开展的工程维护管理工作埋下一定的隐患。

4.5 相关制度缺失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较之以往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使得工程建设相关制度实现了优化调整和完善。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各种工程项目档案在载体、形式以及内容方面均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部分水利工程单位也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建立起相关制度,但其在落实方面普遍存在力度不够的问题。除此以外,部分施工企业未能针对档案管理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也欠缺切实可行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

5 解决方案与对策

基于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差距,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从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协调统一和保证网络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方案与对策。

5.1 建立统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

标准是水利档案管理规范的前提与保障,需要通过建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形成统一管理的水利档案信息化系统,对各类水利工程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建立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标准需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通用标准,结合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从而保证档案在不同的工程和档案之间高效对接,保证水利档案完整性、准确性,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的利用率和查阅便利性。

5.2 开发水利工程档案对接接口

合理进行不同水利工程档案系统间的接口开发,并对已有接口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不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系统间的结合,并且支持未来系统的提升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对接,提升水利档案管理系统的整体性。

5.3 建立水利工程档案安全追溯体系

水利工程档案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可能存在的水利档案安全隐患发出预警,一方面,它能够降低监管部门信息获取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倒逼管理单位提高安全意识,主动进行风险控制。

5.4 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体系

通过对系统环境、密码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网络传输等各个环节的把控,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水利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充分测试和分析档案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防止系统被攻击或信息泄露。在水利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应进行等级划分,在档案管理的重要程度上进行评定,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严格采用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体系,特别对涉及机密信息、专利方面的档案进行数据加密,切实保證系统与信息安全。

5.5 建立水利工程档案异地备份制度

虽然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纸质档案难以修复的问题,但水利工程档案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档案丢失,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若信息系统中档案丢失,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恢复,但如遇严重的系统攻击造成系统难以恢复或信息难以找回,对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较大。所以为了防止系统自身的问题以及外部攻击,应建立水利工程档案异地备份制度,一旦档案丢失可通过异地备份的文件继续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或档案的查询,防止信息丢失给国家以及人民造成损失。

5.6 合理进行档案信息开发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便是方便档案的利用,其生命力来源以及价值便体现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工作人员所开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均是围绕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这一目标。为了进一步保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构建起一系列的管理机制,进而为信息化建设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单位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搭建起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明确的制度规范要求下清楚自身的职责,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从根本上助力档案资料向信息资源的有效转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为水利工作者以及相关业务部门及时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进而真正展现出档案信息的实际价值,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开展。

5.7 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以及齐全性,应当积极对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首先,领导层应当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早在项目立项之初便要对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配备,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确保其得到全方位的妥善落实。其次,相关企业需要积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治理措施,按照要求科学落实对于档案管理的分配和安排,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实现对于岗位责任制的深度落实。在对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进行验收时需要合理进行相关职责的划分,以免在后续出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最后,相关单位需要严格落实对于项目档案验收的把关,在归档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文件展开仔细全面的检查工作,尽可能降低文件材料出现散失以及疏漏问题的可能性,提升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水平。最大限度实现对于先进技术的合理应用,以有效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这对于档案资料实际管理和利用成效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6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事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也面临进一步的挑战,为推动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更好地开展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应建立安全追溯体系、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提供软硬件支撑、建设网络安全体系、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建设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等。

参考文献:

[1]方婧.我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侯娟.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特点[J].兰台内外,2015(1):65.

[3]闫晓云.浅谈黄连山水库工程竣工技术资料整编[J].河库治理,2009(S1):101—102.

[4]李军.浅谈南水北调在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18(01):145.

作者简介:庄志凤(1964— ),本科,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作者:庄志凤

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篇2:

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的概念及其施工管理特点,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了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0 引言

水利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且该项工程对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旦发现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的行为,必须第一时间加以纠正,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免因技术不到位而引发工程质量隐患。

1 水利工程概念及其施工管理特点

1.1 水利工程概念

建设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蓄水、发电、防洪等功能,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多数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为了调控地下水和自然水,通过跨区域调水,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源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国当前诸多地区都还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才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避免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确保人们的生活用水、生产活动用水得到切实有效地满足。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的好处的十分显著的。

1.2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1)涉及面广泛。修建水利工程可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储备、预防洪涝灾害等,所以,工程的施工建设强度往往比较大,涉及到的专业领域也比较多,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和能源,且应在气候和温度较为适宜的时节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工作。(2)施工周期较长。当代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通常比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不仅如此,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还很容易受到技术工艺、施工流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可能延误工程施工进度,导致施工周期进一步延长。(3)生产组织较为复杂。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地基基础、建筑构造、力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整个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这就决定了工程项目在生产组织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4)安全风险较大。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项目都是在沿海或河流周边区域进行施工建设的,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在施工要求上也比较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举措,尤其是在部分水患风险较高的区域,更需要高度重视,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5)质量要求较为严格。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绝大部分都是在露天环境下开展的,建设要求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要严格得多,在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时必须确保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还要保证工程的抗干扰能力、抗腐蚀能力等,这些都体现出其质量要求的严格性,如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碰上下雨天,还需制定适当的应对举措。

2 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伴随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工程的施工管理需求,所以,必须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好工程项目的实时跟进、分析等多方面的工作,根据工程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实现管理决策科学化发展的目标。

2.2 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文件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文件资料的类型非常多,数量也十分庞大,具体包括施工资料、工程设计资料、现场监理资料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对自身所负责的信息资料的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资源的共享,而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软件来武装管理系统,使管理系统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实现进一步优化,这样也能为信息的查询提供便利条件。

3 信息化时代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

3.1 加强测量放线工作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项便是测量放线,一旦在测量放线上出现误差,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也会导致工程面临安全隐患。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测量放线阶段相关操作的管控,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测量技术,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准度,这样才能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3.2 做好原材料的质量管控工作

现代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用到多种多样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要确保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其使用寿命,就必须落实好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工作,充分了解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生产批次,市场价格动态等,确保材料供应厂商的生产资质达标。同时还要根据原材料的供需关系,对其进行及时输送,保证原材料能按时运送到工程施工现场。在使用材料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可将远程监控技术引用到材料使用监控中来,实现对材料使用情况的实时追踪,从而避免材料浪费问题的出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益[1]。

3.3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信息化管控制度体系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法制体系,让员工形成主动、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行业法规来指导工程施工行为。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理制度,监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完善能为水利工程的施工提供切实有效的监管,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监理隊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不少人员在专业素质上都还有所欠缺,所以必须强化人员培训工作,使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在构建制度体系的过程中,还要规范施工操作行为,这对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2]。

3.4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对水利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都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工程建设活动时,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确保管理人员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信息化管理技能。如可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各类学习进修和教育培训活动,使其在第一时间掌握最前沿的工作技术,从而真正达到信息化质量管控目标[3]。

3.5 改进和更新监控方法

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上,我们必须引进最为先进、最为有效的监控技术方法,针对传统的监控模式,我们应保留其所具备的优势,使其和现代化监控模式相结合。对于一些关键施工环节,我们必须做到实时化、全程化监控,保证施工质量管控的全面性。同时还要加强对设备购置及其使用操作的质量管控,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实施,将高质量的材料、现代化的设备以及监控手段应用到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杜绝出现监控不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从而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发展为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必须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将信息化管理软件引入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从而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和缺陷,使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庄鹏.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3):289-290.

[2] 赵会平.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3):30-31.

[3] 黄海田,陆一忠,吴建刚,等.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途径和重点[J].水利信息化,2014(1):1-5.

收稿日期:2020-10-09

作者简介:葛玮(1974—),女,河南新郑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建设管理。

作者:葛玮 王玉晓

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论文 篇3:

浅谈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摘要】我国水利工程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促使着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利工程就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和优化,如在日常维护、水情信息、试验检测等方面,使得水利工程應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水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源,其作用和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社会发展前景。而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逐步深化,采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实时监视和远程控制,确保水利工程的管理成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

1、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则是对水利工程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指将遥感、通信、计算机等微电子高科技经过全面系统的利用,并且充分合理的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水利工程在处理系统工程以及对水情和雨情的观测和处理上都具有重大的突破。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在抗洪救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信息化的处理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给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便利。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进一步实施,但是目前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与利用不到位,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设施并不完善。虽然面临这么多的问题,但是我国政府只要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的根本以及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加强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并且对此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便能够在经费以及人才培养上的到更有利的支撑,同时也能够增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将其发证成为一个具有实时性、智能性和资源共享性等特点的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目标

2.1近期目标

大力开发水利工程信息资源,初步建立水利工程数据中心、水利工程信息网,以及水利工程相关安全体系,全面构建水利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立信息化运作体制,统一设立相应的标准规范,强化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2.2中期目标

加大开发水利工程信息管理资源力度,完善水利工程信息管理基础设施,持续保障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环境,大力推进部分重点工程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应用。

2.3远期目标

全面实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并完善相应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确保各区域的稳定、均衡发展,创建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进行水利工程信息共享,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稳定发展。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1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不完善

信息管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但是基层水管建设资金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2工程管理难度较高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涉及内容多、规模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复杂的工艺、技术、装备等,造成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难度较大,而且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设期间需要进行协调的问题越来越多,必须提高管理工作力度,但由于部分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信息化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各类信息化管理责任不明,无法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造成信息化管理工作推进受到严重制约。

3.3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守旧思想严重,限制了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无法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素质较为低下的管理人员缺乏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了解,不懂如何对工作人员进行安排,从而导致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无法顺利开展。

4、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4.1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需加大经济投入,政府与相关单位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吸收民间投资,引进先进设备,改善管理手段,增强管理工作科技含量,加强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水工程、水土资源信息采集与适时视频监控、建立和完善信息通讯和网络设施体系、数据库存储与服务等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平台。另外,需对信息网络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大量水文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及维护按质按量完成,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现代化。

4.2完善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落实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体系功能,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综合政府机构,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资金、政策支持,保证水文信息采集、分析工作有序进行,促进水利工程按质按量达到建设目标。

4.3大力提升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

应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课程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将管理制度和具体应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使水利工程的最终效果达到理想状态。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增强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因此加大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资金投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设施,充分实现水利工程信息的资源共享,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能够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更加稳定与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新形势下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刍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6,24(4):1-2.

[2]唐权,罗良,廖桂红.浅析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7):215.

[3]马好彬.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16):150.

作者简介:

朱德民,天津市静海区水务局河道管理所,天津。

作者:朱德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边坡水利水电工程论文下一篇:城市供排水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