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环境与消费心理

2022-11-02

第一篇:消费环境与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与行为

姓名:常祖聪

班级:广告11-1

社会角色心理与行为浅析

消费行为受角色心理的影响。下面选取了十个对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小学生 A、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家庭给予,每个家庭的收入不一样,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教育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虽然这一差异化明显,但是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还是有很多相同与相似特征的。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心理上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自己能融入集体。

所谓的从众行为,是指在群体的影响下和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以及行为倾向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消费过程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特别关爱,无节制的满足子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大学生的这种从众消费行为。例如,大学校园内出现的“生日热”、“旅游热”、“考试热”、“追星热”等从众消费行为。

2、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心理上出于对自尊的需要,过分的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分的表现自己的需要。从而通过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宣传自己,炫耀资本。例如,购买名牌箱包,手机,电脑等。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追风赶潮相互攀比,过分塑造外表形象而不注重个人人格培养。例如“拿了奖学金要请客吃饭”、“交了个新女朋友,为庆祝脱单请客吃饭”等人情往来的消费行为。

4、时尚超前心理。不顾家庭实际收入,追求消费品的高档次、好品牌当自己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 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会出现借钱消费这一现象。例如“借钱买一款自己喜欢的手机”等的超前消费行为。

5、重实惠、求舒适的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在商品折扣期间购买一些可有可无,甚至是当前用不到的商品,例如“双十一期间的疯狂购物”。舒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对饮食要求挡次高;不满足于学校宿舍住宿,自己在外租房子等消费行为。

6、求新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重。例如“附近刚开了一家餐馆,不管好吃不好吃,都想尝试一下”。

尽管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大学生群体中也不乏理性消费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消费行为会越来越理性。 B、 独生子女小学生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1

作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而言,家长对其投入比较大,溺爱现象明显。

1、天真好奇心理。好奇心理容易导致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消费现象。

2、从众心理。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受群体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或压力导向,从而产生于他人一样的消费行为。如小孩子比较害怕被孤立,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3、攀比心理。刻意的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寻求一种超越他人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购买商品时,不甘落后,想胜过他人,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4、被他人主导的心理。不能认可自己的购买行为,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没有信心,要别人的帮助参谋才能心里踏实,不果断,通常容易受广告、销售员、父母、同学的影响。

5、虚荣心理。独生子女的小学生特别是女生,虚荣心理特别强,不肯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甚至还会出现撒谎等现象。

6、直观心理。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直观表象的形式,缺乏逻辑思维,所以在消费商品时,多是注意包装,很少会对品牌性能等做出判断。

7、模仿心理。少年儿童处在人生重要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也会模仿大人的消费行为,买一些并不适用的商品。

这两者之间在消费心理上有很多的相同点,都容易从众、虚荣、攀比、炫耀。但是由于知识构成,阅历等的不同,在消费行为上有很大的差异,大学生独断能力强,明白自己的需求,相对理性。而独生子女的小学生,虽然物质方面相对优越,但在消费行为上,还是具有盲目性的。

二、 明星家庭主妇、城市普通家庭主妇

家庭主妇在家庭消费中的位置比较重要,很多的消费决策都由她们制定与执行 。 A、 明星家庭主妇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1、 品质心理。用钱买生活、美酒佳肴、豪宅名车、境外旅游等的消费行为。

2、 奢侈心理。方兴未艾的顶级私人服务、高级定制的消费行为。

3、 浮躁的消费心理。狂热的追求奢侈品,满足个人欲望。

4、 个性心理。有的家庭主妇偏好某种家居形式,就算不怎么符合其身份,但是也会选择购买的个性消费行为。

5、 求美心理。在消费时更重视商品的外观与艺术价值,而把实际功能放在次要地位。 B、 城市普通家庭主妇的角色心理与消费行为

1、经济性消费心理。这种心理比较普遍,花较少的钱,买到更好的商品。例如“货比三家”这种消费行为。

2、实用性消费心理。一般的家庭主妇对商品外观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但比较注重商品的实用性。选购商品时,要选结实耐用的,例如“购买多功能耐用的电饭煲”等消费行为。

3、从众性消费心理。家庭主妇之间的交流,容易形成口碑相传的广告作用。特别是商品折扣优惠时期,更容易引起从众消费的行为。

2

4、舒适心理。虽然受经济能力的限制,但是她们还是会在选购商品时,尽量把家布置的更舒适。

这两者之间,虽然都是家庭主妇,但是在消费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这两者之间在消费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 大学教师、城市小学教师 A、 大学教师的心理与行为

1、 危机意识心理。所以很多老师会选择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在消费时,则相对保守,显得更理性一些。

2、 节约心理。在消费行为上的表现是省吃省喝。

3、 投资心理。增加额外收入,使其能在消费上更加宽裕。

4、 求实心理。购买商品时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家电等商品时,还是会把功能放在第一位。

5、 精神培养意识心理。消费书籍等的文化产品。观光旅游,充实精神生活。

6、 求名心理。在消费时,不只是讲求商品价格便宜,也会注意到品牌对自身生活品味的体现,所以还是会选择符合自身消费能力范围内的名牌。 B、 城市小学教师的心理与行为

1、求廉心理。工资相对较低,在消费时力求物美价廉。

2、求新心理。年轻的小学老师更追求时尚,喜欢新事物,所以会购买一些新产品。

3、求实心理。购买商品时重视商品的实际价值。

4、危机意识心理。固定的储蓄,这样就会在消费行为上有限制。出现节衣缩食的现象。 这两者之间比较的话,大学教师比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高,平台好,所以在消费行为上比小学教师更放得开。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求实消费,节约,有危机意识。但在精神产品的消费上,小学教师很少会有很大的花费。

四、 省公务员、乡镇公务员 A、 省公务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 优势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一些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消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费行为。

2、 投资心理。他们的钱不只是存起来,还有用于投资,像购买债券、股票等消费投资行为。

3、 从众心理。圈子里的小社会,别人买什么也会跟着买什么的消费行为。

4、 腐败心理。职务消费报销,所以胡乱消费现象严重。

5、 品质心理。追求生活的品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并存,消费美食,名牌服装、定制穿着,旅游观光等。

B、 乡镇公务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 求廉、求实心理。收入低,在消费时考虑更多的就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质量问题。

3

2、 炫耀心理。好歹自己也有个职位,拿点工资,比一般的民众有优越感,在消费行为上还是会买一些一般民众不敢涉及的商品,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都是公务员,但是由于级别、待遇等的不同,省公务员经济能力远远超过了乡镇公务员的,在消费时表现自然有较大的差别。

五、 国企职员、私企普通职员 A、 国企普通职员的角色心理与行为

1、 腐败心理。职务消费报销,但是由于其职位不高,报销额度不大,所以消费时还是理性一些。

2、 优势心理。单位福利好,消费时可以不那么谨慎,购买商品时还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但价格又能接受的。

3、 求实心理。工资不是特别高,所以在消费时还是会更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

4、 享受心理。利用假期出去旅游消费,但消费的额度不大。 B、 私企普通职员的角色与行为

1、 求实、求廉心理。收入限制,在消费时更看中商品的功能与价格。

2、 自我提升的心理。消费一些学习用品,参加一些教育学习型的学习班,提升自我的能力! 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很多的相同点,收入都不高,但是国企普通职员较私企普通职员工作的稳定性强,工资,福利方面有保障。。所以消费时相对大胆,开放。

面子心理引发的面子消费涉及人群广泛,以上人群基本都会有面子心理,所以单独列出。 选取的这十个对象,总体的特征是经济能力强一点儿的,心理相对复杂,消费行为也多变。经济能力相对低的,角色心理相对简单,消费行为也就单调。

受角色心理的影响,人们往往会消费一些符合其身份、地位、文化以及特定圈子内的商品。

第二篇:合理消费与健康的消费心理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及其表现;掌握消费心理不成熟的集中表现;讨论式学习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及其表现,同时培养在讨论中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以及课堂情景小品的参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采用参与式的情景教学和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别和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讨论式学习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及其表现,同时培养在讨论中恰当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以及课堂情景小品的参与技能。

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受消费心理支配;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和不成熟的消费现象。 难点: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受消费心理支配。

三、 教学准备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有关不良消费心理的案例,预习新课内容。

教师:搜集反映有关不良消费心理的事例资料与漫画,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情景展示】

情景1:上高一的小强,看见班上有同学在用iphone4S,于是回到家也向父母要钱买个。 情景2:赵小姐是一个很潮的女孩,逛街时每每看到新颖别致的衣物,都会慷慨解囊地去买。 情景3:数月前,听说联合利华、宝洁等旗下的数款日化用品要涨价,居民们纷纷就近或跑远去超市扫货。

情景4:如今,在广告的狂轰乱炸下,张小姐总是禁不住诱惑,买了一大堆东西后,发现没必要,后悔了。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时是受消费心理支配的,消费心理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在当代中学生当中广泛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消费行为不够理性的现象。而出现这些不合理消费原因就是有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存在。为了使我们的消费更加合理,就必须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

(二) 主题精讲 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  案例一:许多同学的手机、电脑、MP

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存在吗?

 案例二:2011年6月份,“郭美美事件”把她自身和中国红十字会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孔稚嫩,穿着光鲜,打扮时髦,郭美美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名衣、名车、名包、别墅等。

 案例三:每逢新年,同学之间免不了互送小礼物。前几年送贺卡,现在送的礼物价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无奈地表示:“这样过节,对家庭有压力。不过人家的孩子都这样,我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矮半截、抬不起头来。”

 案例四:小赵同学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两只鞋的颜色也不一致。别小看她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哩。

设问:上述情景中,人们是在什么心理的驱使下,形成了上述的消费行为?

师:在经济生活中,存在广泛的消费心理。其中常见的有:攀比心理(别人有的我也要有)、炫耀心理(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从重心理(别人这样做我也这样做)、逆反心理(别人要我这样做,我偏不这样做)。 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 P56:相关链接  P57:操作平台

 案例:文女士一遇到不爽的事情就会疯狂购物,事后又后悔了;与老公争吵后就约上闺蜜到酒吧买醉。

 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上述情况所反映的消费心理为什么是不成熟的?

(三) 主题升华

思考:怎样才能消除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1.大学生消费内容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及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1.1基本生活消费

由于学校所在的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在静态上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而在动态上呈逐年递增趋势。

1.2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消费和电脑消费等。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

1.2.1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外,其学习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目上。

1.2.2考证消费。近年“考证热”在高校悄然兴起,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出国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

1.2.3电脑消费。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沟通方式也多了起来。QQ、MSN、BOLOGE因其互动性,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交流经验、增长知识的新途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已覆盖了许多大学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网业已成为时尚,大学生也基本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也选择校园电子阅读室,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已成为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1.3休闲及娱乐消费

1.3.1休闲消费。大学生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自习自修、读消遣杂志、读文学作品、书法、音乐、绘画等,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而诸如参加课题研究,文体活动、义务劳动、听名师讲座等需要集体参与的交往性活动,却较少参加。

1.3.2娱乐消费。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相当可观。学舞蹈,打台球,遛旱冰,去练歌房,开PARTY等。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1.3.3时尚信息消费。大学生中手机的普及率较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

学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大学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

1.3.4旅游消费。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学生热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数。

1.4人际交往消费

1.4.1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当选大学生干部、入党,得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请客者档次越高,赴宴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

1.4.2恋爱消费。而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2.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内容表明,他们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2.1崇尚个性化: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当代新青年表现出的时尚化和风格化,表明青年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反映出当前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例如,手机、银行卡、电脑、新奇科技产品等物品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必备之物,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自己独有的消费现象和观念。

2.2追求前卫性: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二是追求新颖、时尚;三是理性消费。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对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学生不太注重的产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价值,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价格”以及“文化”的权威性,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趋理性化,如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买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要查阅价格、性能等有关资料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2.3差异性: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较高的学费和其他教育费用,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社会上的高消费现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他们的虚荣心态和炫耀行为造成了一种示范效应,

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同校

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3.大学生消费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 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消费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3.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此外,还存在享受消费 .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等若干问题„„

4.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4.1家庭原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家庭的经济实力不断得到提升,现在的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无法体会到父辈学生时代的那种艰苦,而作为“过来人”的学生家长则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护犊”心理,他们认为过去的苦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应该尽量满足儿女物质生活需求。同时大学教育所需投入较大,大学教育也被不少家长对儿女的“投资”方式,无论儿女提出多苛刻的经济需要,家长也会尽力满足。通过以上种种,大学生拥有了没有负担的经济来源,也就促成了大学生消费高起点高投入的特点。

4.2社会原因 :社会中一些落后的价值观因为某些人的不正确表现不断地被媒体披露,在批判的同时,这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促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社会经济与社会价值、文化发展等的影响较大,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表现也是社会中不良现象的缩影。

4.3自身原因: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思想处于一个朦胧期,可塑性非常强,对外界事物的吸收能力也与日俱增,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背井离乡独自外出学习生活,没有理财经验,不懂财富的来之不易,一切都是由家长顺理成章的提供,造成了大学生的主观盲目。

4.4其他原因:现代大学生消费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是由教育过程中的缺失造成的。一些社会媒体,学校,家长在教育大学生消费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于行为的批判却没有对大学生的心理以引导,如何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值得发扬的,什么是需要排斥的,如何去批判的继承或批判的不继承,而这些价值观的培养在现在的教育手段中则较少运用。

5.大学生的消费趋势

5.1基本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质量型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消费水平逐渐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学习条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或生存型消费正逐步向有营养讲质量方面发展。

5.2学习消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学习观念的变化,使广大学生日益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终身。特别是网络教育的开展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用于继续学习的费用也将日益增大。

5.3美容、休闲及娱乐消费呈现多样:大学生日益重视健康消费,大学生对各种美容与健康产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预防疾病的需求,进入更高层次。

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迪厅、游戏机,台球和保龄球将更为普及;蹦极、攀岩、速降、滑翔、漂流、潜水、探险、探幽这类刺激的活动,今后会吸引众多的青年大学生。

5.4人际交往消费成本昂贵: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信息消费的最大群体是青年大学生群体。手机、电脑等产品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大学生上网率的增长,个人电脑的畅销,也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5.5模仿性的消费情结日趋明显: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一方面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希望拥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们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6.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在大学生消费问题上,我们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用简单的对或错来作为评价标准,更无法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抑制大学生的个性消费。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

6.1发展个性消费。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个性的不同,不同的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迥然不同。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对大学生的消费,也应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选择,因此,我们不宜压抑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发展其个性消费。

6.2消除不良消费。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正如叔本华所说的:“生

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生出新的欲望,如此层出不穷,永无终止。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6.3提倡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指在保证大学生的自然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不超出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生活重要的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而对于远离家长过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经验。这就造成有些学生追求高消费,盲目追求档次、品牌,存在攀比心理,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与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娇惯与纵容,使学生养成了乱花钱的毛病关系重大。因而,倡导适度消费,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校情、家情教育。学校与家长都要对学生的消费加以科学的指导,以使大学生的消费步入健康的轨道。

6.4倡导消费文明。消费文明即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费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知识与技能。因而,通过倡导消费文明,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7.总结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1】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第8期

【2】王冠 刘东月.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管理观察;2013第13期

【3】王娟 崔永军.浅析青少年群体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现代交际: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4】胡怀翠.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商场现代化; 2013年第1期

【5】尹璐.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8期

【6】陈蕾.多元文化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

【7】吕薇.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对其高消费行为的影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年第3期

【8】曲苒.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差异研究,新西部:理论版; 2011年第1期

【9】乐均斌 莫佩琪 唐云峰.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及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5期

【10】田芯 于霞.浅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引导,教育探索; 2012年第8期

【11】王晓娜.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趋势探析,民营科技; 2012年第12期

学生(签名):熊欣2013 年10 月15 日

第四篇:餐饮消费心理与服务技巧

现代餐饮经营和管理的一个基本点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和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唯一选择和做法就是千方百计运用服务质量的意识和技巧,把产品销售出去,并在销售过程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而餐厅食品的销售和顾客就餐服务的实现以及环境卫生的实施都是直接依靠餐厅服务去完成,餐厅服务就是围绕着顾客在餐厅里的活动而展开工作。所以,顾客的就餐活动就是餐饮产品实现价值的服务过程。因此,分析和掌握顾客的消费心理,提高餐饮服务的基本意识和应变技巧,是当前餐饮经营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顾客消费心理的分析和掌握

九十年代的餐饮消费环境,尤其是中期,由于餐饮与娱乐相结合,中高档食府逐渐盛行,加上各式各样的饮食专门店相继占领市场,使餐饮业有过热和超前的消费欲望和追求。在当时,我们亦曾作了顾客消费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归纳为六种消费心理。分别是:①求快心理②求食物合口味心理③求食物卫生心理④求知心理⑤求专重心理⑥求阔佬心理。由于在当时抓准了顾客消费心理,迎合了顾客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适应了餐饮市场的发展。所以,餐饮业的经营一度呈现出欣荣以及辉煌的状况。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旅游业的兴旺、商务往来的频繁、家庭劳务逐渐社会化,人们的消费意念和心理从以前的温饱型向享受、保健型过渡。从单一的追求“口味”而转向追求多层面的“味外之味”;从讲究排场体面、高档吃喝至讲求经济实惠、环境舒适、安全卫生、企业信誉方面转移。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理智性和节俭性的消费心理。为此,作为现代餐饮经营和管理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饮食消费的需求,与时俱进。要了解市场,走向市场,分析和研究客源市场和客源消费心理,才能创造餐饮经营和管理的活力。

要研究顾客的消费心理,按照顾客不同的工薪阶层、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消费类型进行划分:

1、求方便的心理

所谓的方便是以注重服务场所和服务方式的便利为主要目的消费类型。这类顾客往往希望在接受餐厅服务时能方便、迅速,并讲求一定的质量。这种类型的顾客绝大多数是时间观念强,具有时间紧迫感,而最怕是排队等候或上菜时间过长和服务员的漫不经心,不讲工作效率。

2、求价廉物美的心理

求价廉物美的消费是以注重饮食消费价格低廉为主要目的的消费类型。这种类型的顾客都具有“精打细算“的节俭心理和经济收入较低的消费群体,他们往往注重餐厅的特价菜式和服务收费价格,而对质量则不会过分要求。对于这种类型的消费群体,在餐饮市场中占相当的份额。

这样就要求餐厅的服务档次配套、收费合理,价廉物美的特色,以中、低档的服务项目去满足顾客的需要。

3、求尝新的心理

求尝新弄的消费是以注重餐厅出品的特色与创新和别出心裁、别具一格以及与众不同的优质服务。他们为了追求尝新的感受、服务的新颖或环境的氛围而不过分地计较收费价格的高低。由此而见,餐厅出品的品牌、特色、服务的优质、新颖——等都能显突餐厅经营和管理的活力。这类型的顾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重复消费的吸引力。所以,这类型的餐厅必须要常出新招,以新、奇、特的经营方式招揽客源,给顾客一种尝新的心理感受。

4、求阔佬排场心理

这种类型的顾客往往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们以注重物质生活享受、讲求阔佬排场、显示自己实力或达到一定目的的消费类型。这类消费群主要集中在高档的酒楼食肆,是高档菜点或高档接待场所的消费者。要满足这类型顾客的消费需要,就需要餐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菜点和完善的设备配套,以及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5、求诚信的心理

求诚信的心理是顾客饮食消费的共同需求。他们往往以重视餐饮企业的信誉,以求得良好的心理感受为目的的消费类型。在服务消费过程中,他们希望餐厅能提供质价相称、品质优良的产品,能提供安全、卫生、整洁、舒适、愉快的消费环境,以求取消费的合理回报。这类顾客最不满意的是脏、乱、差和不安全的环境以及服务员立党冰冷的面孔和“一半祖先一半人“的服务态度,甚至出现不必要的口角纠纷和冲突。因此,餐厅经营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信心和印象。所以,诚信是经营和服务之本。

二、优质服务与服务技巧

生意难做,生意有得做,生意靠人做。现代餐饮的服务,除了强调优质服务外,更提倡情感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情感、个性化服务更加体现优质服务技巧的内涵和作用,我们所讲的服务技巧归纳概括为:微笑、情感、熟悉、灵活,就是高质量的服务,令客人满足的服务。

1、微笑

“微笑“是服务技巧的基础,仪容仪表、礼貌礼节是化解和处理由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引起顾客误会最有效的基本方法,也是情感服务、个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份。微笑作为一种”情绪语言“或可称为无言的服务,它可以和有声的语言和行动相配合,直到诱导顾客消费,架起与顾客感情沟通的桥梁,给顾客带来亲切友好的感受,清除顾客的陌生和忧虑心理。微笑可使

顾客消费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正所谓”诚招天下客,客从笑中来;笑脸坛友谊,微笑出效益“。微笑已成为现货餐饮经营和服务的秘决。

2、情感

“情感”是服务技巧的手段,所谓的情感,实际上就是情深意切赢宾客。餐厅服务工作是一项与顾客联络感情的工作,服务员用自己微笑的德行、情怀关切的服务,让顾客感到满意,就可使到新顾客变成老顾客,小生意变成大生意,而且还潜在着巨大的宣传和影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义务宣传员。

3、熟悉

“熟悉”是服务技巧的核心。“熟悉”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核心的内容在于:熟悉餐厅的各类产品的名称和特点、熟悉顾客的姓名、工作单位、饮食习惯、接待的对象、消费的层次、菜点的口味与忌讳(建立顾客消费的档案资料)、熟悉出品部的生产流程、菜点的基本制作工序以及成品制作时间。要掌握“熟悉”的服务技巧,在强化业务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技能,抓自身的工作素质和服务的知识面,体现眼要醒、脑要灵、耳要清、动作要灵活的良好的服务状态和工作素养、职业道德。

4、灵活

“灵活”是服务技巧水平的整合,也是个性服务具体的表现。所谓的灵活,概括地说:就是不管是否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但主要是顾客提出合理的需求,就需要用灵活的方法变通,尽最大的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在灵活与变通上,着重要求服务人员具备积极主动为顾客服务的服务意识。“寻找服务对象,发现客人需要”这种随机应变、灵活变通的服务技巧不但丰富了餐厅服务的规范和标准,还为餐厅招徕更多的消费客源。

在现代餐饮经营和管理中,服务技巧作为一种科学的艺术和行为规范准则将更加广泛地融合到优质服务中去。用现代餐饮管理的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丰富理论,这是现代餐饮管理和整合优质服务客源的最高境界,也是餐饮业管理中的一种信条和赢得客源、招徕客源的基础。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C大学2004-2006级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在费用开支上,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

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这些追“新”族。同样,金融机构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前些时,国内首张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双币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银行推出,不论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全国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可申办,最高可透支额度,在读本科生为3000元、在读硕士生5000元、在读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现金,只需打个电话就可将透支额临时调高30%。几个月招行在全国就发放Young卡约8万张。这个数目相当可观,也证实了大学生对于信贷消费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消费方式的认可和接受。对C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点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以下是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大学生消费主要来源,有83.45%来源于父母资助、8.7%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6.8%是个人兼职收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家庭。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挂钩。这种消费水平,完全决定于其家庭经济状况。至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费外,还有另外一笔钱可用于其它。从这一点看来,经济来源对于消费水平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观的。在有限的消费宽度内,不论出于自觉与否,他们都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之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所以中国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理应与我国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实并不同于公众一般的认知:大学生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同时,目前大学生每学期自筹收入平均491元、奖学金374元,即自身获得的总收入为865元,仅占每学期支出的18%。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大部分几乎没有创造收入的大学生,每年的消费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大学生们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

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层次不甚协调。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调查数据表现出,每月消费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学生中,饮食支出与生活费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这可视为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这一水平已经低于我国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女生相对更低一些。这说明大学生们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生之间比较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则达到1500元,这些高消费包括电子产品、穿着打扮、交朋会友、文化消费等等。部分高价值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消费地图”: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

3、6.6%拥有数码相机。旅游、电脑、手机、恋爱被称为大学生的四大消费。对于能体现社会年轻人时尚、前卫等特征的高消费,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体现的更明显。追求品位、高雅、时尚、情调的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的又一特点。调查结果显示,68.9%的被访者去过酒吧、茶楼、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与这些新出现的消费热点增长迅速相比,学习消费所占比重要小得多。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期望消费水平不仅远远高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普遍初始工资水平,而且也脱离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可见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的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宽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新事物敏锐的反应能力,所以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我们应该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方式在未来社会中会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措施,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精力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

费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这里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老师在思想理论教学中,使用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应该教育正在读书的大学生子女明确自己的消费定位,不能过于纵容,尤其应该让大学生们清楚自身所处的消费层次和现在所能创造财富之间本来就存在着明显差距。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这样看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就更为重要。同时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关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尤其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单纯的说教效果不甚明显,对其应采用结合现状的引导,用事实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费定位,摆正消费心态。第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建议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可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具体操作型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过良好的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园内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其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也是如此。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和校风的建设诱导学生主动调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德琦,张新国,严学军.青年与现代消费[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韩璐.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4)

4.倪瑞华.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理论月刊,2003(5)

5.陆汉文.大学生:消费与现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陈沙麦.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3)

7.李小芳.“新贫族”:一种消费的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2003(6)

8.彭慧蓉,钟涨宝.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家庭教育的思考下一篇:现代通信网综合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