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国防范文

2024-06-19

我心中的国防范文(精选6篇)

我心中的国防 第1篇

走一站,让心更“绿”

西子惊魂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你不知道我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从盐城师范学院新长校区返回通榆校区的55路公交车上,听着这首熟悉的老歌,心中敬意油然而生,顿时我的实现渐渐地模糊了。还记得2010年2月14日那晚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我的心一次次地被震撼,绿色的迷彩总能撑起那片最残破的天。

疾驰的公交车,拥挤的人群,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提前下了一站。此刻,在我的面前是一本被岁月尘封了的历史书——新四军纪念馆。

初春的风夹带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带着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那神圣的殿堂,走进了军人的生活,走进了绿的世界。

在我的心中,绿是大自然的颜色,它代表着春天、新鲜、自然和生长,象征着和平、安全、无污染。然而,在我的心中始终把“那一片绿”——国防绿,深藏着、甚至不想把它提及,我怕玷污了那个神圣的形象——军人。

那绿,是一种智慧。在和敌军奋战的时候,他们不逞匹夫之勇,通过夜袭,火烧篱笆使敌军的占地惨淡经营。

那绿,是一种历练。在渔岛激战,敌多我少的情况下,四十位战士毫不退缩,歼敌八十多,尽管最后他们都不幸牺牲。

那绿,是一种选择。可怜天下父母心,陈毅将军为了保大家不惜舍小家,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人,内心虽然有痛,可是作为为革

命奋斗的一份子,作为一名战士,他,只能这么做。绿色的军装赋予了他神圣的使命,所以他不曾忘记自己的使命——为伟大的革命作出必要的牺牲。

绿在家乡,绿在边关,绿在海岸,绿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绿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中华民族最朴实无华的美——保家卫国。

纵然历史已被岁月尘封,可是岁月尘封不了“绿”的精神,这精神是炎黄子孙代代的传承,是沟通心灵的纽带。爱国、爱家、爱那圣洁的“绿”,追逐心中的国防绿将是我、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一生不变的信仰。

又是一阵春风拂过,微风带走了天空的阴霾,撩开了丝丝雨帘,此刻看着天空中的那道彩虹,我的嘴角微微上扬。忽然发现,我们要感谢的人有好多好多,明白幸福的生活来自无数革命英雄的牺牲换回的。因此,请不要抱怨生活,至少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还好,我们、都还、活着!所以,要在这片绿地上不断地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在新四军纪念馆到盐城师范学院的路上,我的思绪飞扬,不禁反思:在这个喧嚣的城市至今还有几人能够特意地让自己的心经历这“绿”的洗礼,忆苦思甜?在中华大地上,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我真的希望社会各界的朋友也能像我一样,坐上“11”路车:走一站,让心更“绿”。

我心中的国防 第2篇

——献给 我的教官

当最后一抹斜阳映射在方刚的脸庞,在他眼中看见的,或许是远方 „„ 他们是一群汉子,背井离乡,以第一颗泪珠寄给年迈的双亲; 他们是一群汉子,十年未归,以第一缕思念留给之家的妻儿; 他们是一群汉子,吃苦耐劳,以第一滴汗水献给强盛的祖国;

这样的一群汉子,纪律严明,以人生最宝贵的光景消耗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这样的一群汉子,永远以挺拔的军姿矗立在我们的盲点上,默默为我们奉献着,用生命,用胸膛 „„ 一、一棵果树

在哨所旁种下一颗果子树,静悄悄的盼望它长大 „„

穿上军装也褪不去18岁的稚嫩,第一天 长官说:“穿上了军装,就要对得起身上这身绿”,便牢牢记在心里。临行前父母蹒跚的送行背影还在眼前,临别林荫路上的绿影,就像身上的绿装。

自此在心间默默立誓: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这果树硕果累冠之时,或许就是归家的时候了吧 „„

谁说乡土的黄毛小伙没有凌云壮志?

二、绿了树叶

果子树真的成活了,原本干瘪的叶子变得厚绿 „„

一年的光景,果子树活了,秀细的枝桠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粗壮,普通列兵也熬到了老班长。深秋的时节,思念的季节,爸爸、妈妈,身体安好?

“深秋、温饱、勿念。” „„ 谁说

三、红了果子

“果子红了”,“果子红了吗?”,“果子又红了。”又是三年好光景 „„

第三次见到红透的这果子了,确实离家第七年 „„被调离更远的地方驻守的七个年头,七个年头,竟然整整七个年头没有回家。

家乡天气还冷吗? 家中一切安好? 哥哥娶嫂嫂了吧? 爸爸的咳嗽病还犯么?每次打电话回去尽是简短,可是 儿子含着泪,又何尝不是怕勾起太多于家的牵绊 „„

谁说铮铮铁汉不会潸然落泪?

四、归去来兮

把红果子递给长官的时候,长官叹口气:“老刘啊、十年了、回去看看吧 „„” 那一瞬的僵硬,十几个小时的军姿也带不来。提前告知的电话,竟是一瞬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

火车的轰鸣、十年的思念、归家的途程、近乡的情怯、丢飞的背囊、紧拥的瞬间。“ 回来了!!”妈妈拭去眼角的泪痕。

“我回来了!!爸„„爸爸„„妈„„妈„„”膝盖与地面碰撞,便是长久不愿起身。

丢飞的不是行囊,是十年来沉甸甸的思绪;碰撞的不是尘土,是整十年未尽孝的愧疚。

五、大红果子

婚礼上的红装,就像大红的果子,那是一生感谢的人。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一同入伍的几个,早都成了爸爸。有人劝说“也找一个吧”只报以一笑而过。

直到遇见了她。

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婚礼上的红装,就像大红的果子一般耀眼。

这是值得用一生感激的人。新婚后几天,便回归了一个人干工作,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照顾一切的生活。或许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份苦苦的企盼与牵挂。六、一群孩子

长官说:“去带一届学生吧。” 便来到盐师,带队军训。

他们真的还是一群孩子,没有经历过风霜雨雪,没有感受过酷暑严寒,所以他们会用自己最本真的笑脸,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那份活力,同样充斥在10年前的岁月,刚刚入伍的时光。军绿也褪不去的 18岁的稚嫩,与那棵干枯了的 曼枝果树。如今,果子树结满了红果子了吧?身上的绿装也在这里带着一队生机继续焕发。

或许,每朵绿花都曾有一段平凡而感动的史诗,尽管我不能每一朵细细观摩。但是我相信每一朵绿花,尽管哭过,笑过,伤过,累过,最后也终将结果。硕大的果子,艳红的果子,必是他们今生最引以为傲的荣誉。

我心中的2010 第3篇

走过共渡时艰、迎难而上的2009年,我们迎来了充满期盼的2010年。2010年将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承前启后、落实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注定了将会是不寻常的一年:

2010是世博之年,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上海,也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将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做好上海世博会各项报道工作,在着力扩大集团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的同时,抓住世博会的机遇,练好内功,充分利用世博媒体联合行动这个平台,探索传统报业采编流程的再造的模式和经验,打造一支全媒体的采编队伍,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2010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将走向纵深。一系列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包括报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家大型传媒集团,我们将实质性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试点改制,激活机制,促进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整体规划,继续做强报业,保持主流媒体品牌效应,支持文汇报、新民晚报的报系拓展与整合创新,支持上海日报拓展外宣影响力,促进东方早报扩大市场影响力,扶持系列报刊面向市场、拓展业务;同时,我们还将大力发展文化、印刷、投融资等相关产业,通过构建多元的经营结构,努力实现“促转型、谋发展、惠民生”的目标。

2010年,世界传媒发展的关键词是变革与转型。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尽,新技术、新媒体的步步紧逼,让传统媒体的转型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转型势在必行。文新集团将在这些年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制定新五年规划的契机,从传统“报纸业”向现代多媒体传媒业转型的方向入手,实现新的战略性布局。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培育和拓展报业新媒体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重点扶持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独特盈利模式的新民网、上海日报网和上海对外信息服务热线的发展,加快新闻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推进图片中心等新媒体项目实现突破,推动内容生产转变为内容产业,探索报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模式。

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传统媒体或是新兴媒体都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为先导推动媒体发展,技术应用于媒体发展需求,技术更好服务于媒体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显现,信息技术对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高工作效率生产效能,二是推动资源整合、共享与互动,三是获取信息便捷,提升出版系统安全性。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相关技术更是占了重要角色,主要表现在对传媒行业的引导和推动,迫使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就目前而言,新兴的媒体或传播形式层出不穷,而且实现了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成功,如新浪、MSN、QQ、淘宝网,Google等,这些都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压力,但同时又给予了强大的推动力,可以说一个崭新的多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了。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传统媒体已经到了转型期,新技术在这个转型期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必不可少。这些年我们在新媒体领域和信息整合及数据库建设上,加大了关注度和投入力度。建立了文汇报、新民晚报以及系列报刊自创刊到现在几十年的报纸汇索数据库,还建立了图片中心,收集了集团内外上百位老记者拍摄的珍贵照片和上海解放前后的史料照片10多万幅。在统一技术平台上实现集团采编平台的整合与采编信息共享,由此推出的媒体联合行动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已显露身手,今年我们又推出上海世博会联合行动全媒体平台,在采编复合出版上再作一次探索和尝试,并实现移动采编和多媒体采编发布。下一步,我们将在资源整合和新媒体及3G移动领域作更大的探索,拓展报网互动和流媒体应用。融合全媒体和互动技术,使互动式传播的有效性大大优于推送式传播,并通过报网互动等渠道,实现双向、多向、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以此推进媒体发展,打造媒体品牌,提升媒体功效,促进报业集团的转型。

发展在于改革,改革在于创新。2010年的工作艰巨而繁重,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更为务实更开放的心态迎接发展的关键之年。

广州日报社副社长、大洋网总裁梁泉在新的一年里,媒体业将通过数字化转型迈上新的台阶。

经济危机一方面使媒体经营面临了一些困难,但同时也使得受众资源与经营资源更趋集中,对于市场中站在前列的媒体,经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刚过去的一年,在社委会正确领导下,我们在危机中抓住了机遇,广州日报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内领先优势,集团的新媒体业务也实现了影响力与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因此,也更坚定了我们对集团自身发展战略的信心。

新的一年,一方面是对经济回暖的期待,同时媒体业在体制改革、用户细分、数字化转型、媒介融合、全媒体采编、整合营销、跨媒体跨地域发展、手机无线等领域内面临着众多新的探索与挑战。这边互联网经济仍在高歌猛进,那边移动互联网已经迎来了爆发点,而移动阅读器、户外终端等新媒体终端企业更是迫切要与传统媒体进行结合。如何继续发挥传统媒体内容优势,保有传统阵地,同时主动出击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寻找传统媒体在数字领域的新经济支点,依然是业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作为报业与新媒体的从业者,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报业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数字新媒体将继续为行业创造更多的机遇并涌现更多成功案例与创新做法,国家对新媒体市场的规范化要求也将成为传统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新的契机,媒体业将通过数字化转型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报业,技术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障生产,提升企业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对我们来说,技术作为报业“采编业务创新的助推器、经营管理创新的催化剂”定位没有改变。可以说,我们最近上线的OA系统,EIP,人力资源ERP管理系统,以及对报业生产系统的各种升级都是对这样一个定位的注释。

但同时,报业的新媒体转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市场下的产品创新、服务提供、业务平台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与创新,技术与业务结合更加紧密了。因此,在新的发展要求下,信息技术更要成为新媒体产品与业务创新的引擎与关键因素。

广电总局广科院科研管理部主任付明栋

新的一年必将是广电网络整合提速见效的一年,是三网融合开始历练的一年,可以预见新问题会接二连三,新闻素材必将会丰富多彩。衷心希望能够团结一心,凝聚力量,为民谋福,为国添光。

信息技术是推动发展的支撑力量,作用之大,如日出东海,光照四方。期望新技术根基于现实的需要,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方便读者的角度开发应用,去其浮躁,还原根本。

新华社陆小华新媒体时代,更需要传媒领导者与操作者具有很强的技术利用能力。

2010年1月1日,开启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我看来,这个十年,将是新融合时代。

全球合作从经济领域进入到更多领域,从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到共同促进文化多元化,从利益合作到生存合作。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是巨大威胁,文化单一化同样是对人类文化存在、信息存在的巨大威胁。

传媒领域的媒介融合,也会进入一个新历史阶段。从世界范围观察,传播工具的泛媒介化、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等等,必将推动传媒业的结构重组,谁更适应.谁就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在我看来,这个十年,更将是解释权竞争时代。正因为所有的传统界限都在弱化,各种力量都一定会努力在新融合时代新格局中确立自己的位置与影响范围。因而,竞争依然在激烈进行。其焦点之一,是解释权竞争。解释世界,从而影响世界;解释趋势,从而影响趋势。在解释中,实力天平就会悄然漂移。在这样的竞争中,思想的力量,会在判断与预见被事实验证中更显强大,智慧的光辉,会在融合与竞争中体现人性的力量。

在新融合时代,要掌握形象塑造权和解释权,必须顺应传媒竞争的新趋势,主动而有效地利用影响传媒竞争格局演变的新因素。超越传统的从技术层面、市场层面观察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媒介融合、视觉传播、即时共享,是影响传媒竞争格局的新关键因素。媒介融合,是对现存者的挑战、给赶超者的机会;视觉传播,是超越语言与文化阻隔的传播方式;即时共享,是满足信息、心理、决策需要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这关键因素,就是在新融合时代中国传媒业必须有的新选择。

如果要我谈点对技术发展的期望,那么我期望并相信信息技术能对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和突破性进展。我称这个阶段为新媒体时代,更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发明、技术和手段应用于传媒领域,越来越多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手段演变成传媒工具,越来的信息工具集成到便携终端上来。

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传媒领导者与操作者具有很强的技术利用能力。这首先需要把握技术方向。总的看,信息技术正朝着移动化方向发展,在移动化引领下,速率更高、随身性更强、环境性更强、使用更便利。这个移动化不仅是指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而是以空天一体的手段构成人们全活动范围、全工作圈、全生活圈的传媒环境。其中,卫星使用的更进一步生活化及其与通信网、互联网的进一步融合,将是新的空破口之一。

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赵念民新技术可以降低在旧思维下不可能降低的成本。

竞争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同一元素争高下,窄路上跑马,倾轧践踏,没有赢家;一种是在不同层次见优劣,弃旧路而辟新径,或展翅或扬帆,在大处新处,轻松取胜。当竞争严酷到“少赔就是赢”,当不独辟蹊径就难以生存,科学技术是唯一的仰仗。回首数千年经济发展是如此,当下的媒体竞争也不例外。媒体人不应当只会向市场要效益,还应该向新技术要效益——新技术可以降低在旧思维下不可能降低的成本;新技术可以使你抛却拥挤的马路而拥有白帆或双翅,从而提升竞争的层次;新技术可以使你拥有新的心脏和血管,从而脱胎换骨成为新人。纸媒告别铅与火,仅仅是出版环节的革命;当下可以给纸媒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新技术,横贯从采写前到出版后的各个环节。一个有胸怀的媒体人,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人,必然是新技术的关注者、支持者、应用者、推动者,因为它不仅能使你赢在当下,还使你赢在未来。

《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目前是需要重新认识传统媒体经营价值的时候。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媒体业的重构。这种重构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出三种态势:一是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创新,二是新兴媒体的不断裂变,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走向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新兴媒体在不断裂变中出现了不少泡沬,如冠以“XX传媒”的机构层出不穷,其融资能力和经营能力也被夸大。事实上,这些名目繁多的“传媒”机构有不少是徒有其名。

相反,目前倒是需要重新认识传统媒体经营价值的时候。传统媒体的业态稳定性、市场地域性、阅读强制性、读者锁定性及品牌的权威性等经营优势,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里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京华时报去年用一年时间探索和确立都市报的内容优势,并在这种探索中进行了内容的全面创新的成功改版。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也在增长。今年,我们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题目——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经营优势。对此,我们也充满信心。这不妨碍我们对新媒体技术的追求。京华时报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应用,如推出了全国第一家以3G手机为对象的每日视频播报、全国第一家将报纸电子版嵌入手机的技术等。京华网的全面改版、京华手机报的全新改版及京华微博,也都在酝酿之中。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主任杨溟媒介融合的下一步实现将集成在个体生命之上。

2010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剩下的十一个月里,我们会感到,时间格外的短,而变化特别的快。我们可能会不断被“媒介融合”这个复杂的概念所缠绕,关于“传媒”这个语词的诠释也可能会不断被刷新。

你说到感想,我希望新技术不止被当作一种工具。工具是人的功能的延伸,技术的进步正是为了更大化地实现这一点。人的信息本能的体外化谓之媒介,在演进中我们体验着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程。最终实现的人体所有能力的体外再现和全面统合——这种人类化会是融合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融合是个历史的概念。我们正在经历的,以及即将实现的,其实不是对技术、更是对自身的挑战、对生命的追问。

我们可以预言媒介融合的下一步实现将集成在个体生命之上,无论是在物联网还是互联网的概念里,我们都将比今天更清晰地洞察世界,比今天更成熟地把握整个社会发展的政治进程,当然也更了解我们自己。

我们担负的重要的使命是向公众告知我们身处的生存环境所发生的最本质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能不去了解复杂的能量转换与信息结构,我们觉得正在接近这样的高端专业要求。但我们要做的,一定不止于此。

2010年注定是个非凡的年份,不论是政策的走势还是资本的走向、传媒人的理性或冲动,都会让它成为中国的传媒史上一个特殊而关键的年头。优秀人才和资本的大量流入与聚集,使我们看到一个行业的能量正在聚集——它闪烁着神秘的信号。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了解的,是它们必将发生。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晓昆我们仍然需要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形态中寻找共生点、发展点。

2009年是我国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一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冲出媒体形态的限制,探索一种新的媒体发展模式是近两年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融合已经不再是一种探讨话题,而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传统媒体、新媒体之间逐步渗透、结合,充分发挥着各自的优势,这是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作为媒体本身,还是媒体技术提供商,只有在这种趋势中创造机会、发现机会,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才能够持续的发展。

媒体发展之路不是一种媒体形态取代另一种媒体形态,现实展现了广播、电视等视音频媒体没有取代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来势很猛,但我相信也是无法取代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的。新媒体形态的产生是社会技术发展的结果,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形态中寻找共生点、发展点。新的一年,探索、实践仍然是媒体发展的主要任务,各种媒体形态之间的结合,也将能够由此而衍生出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

每一次传媒业的巨大革命都伴随着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可以说,媒体技术是传媒业发展的基础和催化剂,新的媒体技术将会在传播方式、传播形态、受众摄取信息的方式等方面深深的影响着媒体发展。印刷技术的成熟推进了产业的变革,印刷业由此迅速崛起;无线电技术诞生发展之后,广播媒体应运而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媒体、电子商务运营平台为代表的媒体新贵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爆发力……新技术催生媒介形态产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未来,新技术也仍然会对媒体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充分了解媒体运作流程的基础上,站在产业发展和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永远向前一步,为媒体提供前瞻性应用技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始终与媒体一起,寻求长久发展之道,这不仅仅是媒体所关注的,更是与媒体相关联的整个产业所要关注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副总编范建平希望媒体能够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取得新的突破性的发展。

与网络界的多数媒体网站不同,国际在线是完全与母媒体,也就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融合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拥有61种语言的多语种集群网站,国际在线的每一个语言网站都与传统广播一起,依托于相应的语言部门。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基本完成了业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每一种语言都把新媒体业务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之一,甚至是重点业务。换句话说,一个有近70年历史的广播电台正处在演变成为新型、综合媒体的前夜。

对于国际电台和国际在线而言,2009年与2010年是关键性的承前启后的两年。我本人非常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际在线能够在与母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经验,为业内同行提供借鉴,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一直在推动新兴媒体的发展。2009年,3G通讯技术投入全面商用,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日益普及,这让人们对2010年充满了期待。不少人都预测,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新兴媒体发展过程中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

但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信息应有的表达方式和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媒体来说,这种跨越可能并不亚于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的转移。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于媒体而言,还是那句老话: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新的一年里,我非常希望.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给媒体带来更多的畅想和可能,同时也希望媒体能够抓住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取得新的突破性的发展。

中国评论社副社长林道进标准化决定技术力,技术力决定传播力。

整合加速,网媒提速,走向融合;多媒体,多样化,移动化,这将是2010年华文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2010年还将是中国媒体大发展的一年。一种文字的传媒的发展发达程度,相当意义上决定了该文种媒体及其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中国要建立起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大国形象和地位,必将大力支持中文传媒的发展,加强传媒的传播力,掌握舆论的话语权。

标准化决定技术力,技术力决定传播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自传媒诞生之日起,技术与内容就是一对孪生胞胎,身影相随。现代传媒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中国传媒业界在应用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特色、遵循自己的规则,这一规则就是“中国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

坚持标准,采用标准,是中国媒体发展的迫切问题,也是传媒的长久发展与价值体现所必需。

两岸共同媒体——中评社,在新的一年里还将继续采用领先科技,坚持标准,快速发展,沟通两岸,服务中华。

EMC中国区副总裁周西柱现实的业务压力需要有更灵活、有效、安全的信息基础架构来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

2009年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们依然感到国内媒体产业依然保持着高速蓬勃的发展,EMC也在媒体行业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结合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祖国60年大庆的媒体报道来看,新的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逐渐以更主流的姿态示人,媒体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2009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1 5年,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6亿,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近三年来,在所有的媒体接触率都在下降的背景下,网络媒体的接触率却在明显地上升。随着年初的3G牌照发放,到年底国家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新媒体,或者说全媒体,将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

虽然今天的媒体行业已经利用IT技术实现了全面的升级和转型,但也要看到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媒体行业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早上的新闻热点也许到晚上就无人问津了,现在重点推荐的博客平台也许明天就会被社交网络平台取代。对于媒体行业的技术部门而言,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否意味着IT设备的调整?后台技术调整是否能跟上前端业务变化?新的IT技术,如虚拟化、云计算、云存储等如何与业务需求匹配?这些问题也许困惑着每一个媒体行业的CTO和CIO。现实的业务压力需要IT部门有一个更灵活、更有效、更安全的信息基础架构来满足多变的业务需求,这一点对于媒体行业更迫切。EMC自1996年进入中国,一直致力于帮助客户设计、构建和管理智能、灵活而且安全的信息基础架构。这些基础架构形成了多用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实施他们的信息生命周期战略,加强其关键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利用其内容实现竞争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宽带研究室主任曹三省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或将是2010年媒体领域内的总体趋势。

在竞争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或将是2010年媒体领域内的总体趋势。新年伊始“三网融合”新政策的高调出台,结合2009年内NGB,3G/LTE等下一代网络的发展,预示着2010年对融合网络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回想,以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行业的实质进展、各个相关方的实际收益却增加不明显,是否这一竞争机制有其需要调整之处?在“埋头竞争”之后,我们是否需要思考,技术层面的融合以及其所带来的合作心态,是否会成为今后“有效的媒体竞争”这一大格局中的关键因素?答案在我们心中。

我们已经看到的各类新技术,都是以提升媒体的传输、覆盖、提供和到达能力为目标的:逐代的宽带网络技术在提升着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编码新技术使媒体信息的表示和传输更能够节省资源,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也在不断增长??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各类媒体,包括新媒体,都具备了把海量信息提供给用户的充分能力,却使用户逐渐淹没在媒体内容的海洋之中。当前互联网内容的迅速增长、大量数字电视频道的内容同质化和收视率困难、以及手机短信对用户的充斥,无不表明着这一点。??因此,未来的媒体技术,应会把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有效性”作为主要目标,无论对于网络视频、数字电视还是手机媒体,其所发挥的作用将主要是“让用户在爆炸的媒体内容中宁静下来,享受其真正需要的服务”,基于服务的架构、云计算环境与Web3.0、个性化内容推荐与社会媒体服务、开放API与服务分享等关键技术都将在这一框架下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关注和讨论的“媒体服务技术”。

博客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前瞻性思维决定成败。

总的来说,我认为2010年的传媒行业一定会比2009年好。我不想把它看成是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而更想把它当作互联网媒体大变局拉开序幕的前奏。

按照我们的预测,到201 5年中国网民总数将达到8亿,越来越多的人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互联网上来,因此,传统媒体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向互联网转移,但办网站的思路好像还停留在五年以前或者说是WEB1.0的时代。虽然网站的基本功能都有,但却没有任何特点,同质性仍然严重,很难弥补传统媒体的下滑。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都滞后于整个互联网发展进度。现在的传统媒体都在倡导转型,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转型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前瞻性,要符合未来三五年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建设一个网站,更关键的是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比如,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未来互联网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即时性网络”,因为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网民将会有即时获得信息的需求,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围绕即时新闻、即时网络来进行部署,相信一定有很大机会能够脱颖而出。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我认为这种融合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在资本层面上,通过资本的运作来达到融合。比如,腾讯现在有超过400亿的市值,如果进行资本运作,其完全可以收购一些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来补充其业务模式,这可能会成为未来一种主要的媒介融合方式。另外,我认为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业务延伸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延伸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尽管如此,但是传统媒体积攒下来的影响力、权威性、读者群等还有成熟的运作标准和流程,仍然是具有很大价值。互联网媒体仍然得向传统媒体学习很多,如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等等。总之,我认为未来传统媒体势必会面临巨大的变革。

从我自身来讲,我认为博客媒体未来会成为一种取代以往报纸杂志地位的主流媒体,所以未来一年我还是要抓紧办好自己的博客中国网站。博客在媒体层面的变革在美国也是刚刚开始,换个角度讲,就像计算机世界集团下属有很多IT专业媒体,现在很多博客网站下的专业博客成为了博客媒体,相信未来很多领域也会发生类似变化,国内未来也必然会有这样的趋势。而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我最关注的还是满足大众即时性需求的创新。

宁波广电集团副总裁曾建辉201 0年对广电人来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0年对我们广电人来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挑战和机遇,全社会关注的三网融合将正式拉开帷幕,广电垄断了几十年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业务将不再受到政策的保护,广电不但资金和技术实力相对于电信运行商不在一个数量级,目前广电的体制和条块分割的网络现状也明显处在劣势。但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说,危机中总是蕴含着机遇,挑战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作为广电行业不能只看到我们的劣势,也要看到我们广播网在带宽和高入户率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更要有能转危为机的良好心态。作为广电企业,无论大小,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被狼吃掉的总是跑得最慢的一只羊,不能再把发展和生存寄托在政策的保护上,寄生在财政的支持上,要切实认清形势,按照市场和行业发展的规律调整思维方式,发挥自身的优势,改掉不适应市埸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的体制和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的转危为机。广电当前要做的:一是要加快网络整合的步伐,尽快改变条块分割,技术体制、标准混乱的局面,广电行业的各级都应该克服“小农意识”,真正从广电行业的发展着眼,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和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观念,纵横贯通、标准一致的网络是三网融合的基础;二是广电企业要切实练好内功,建立培育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经济效益为牵引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是市场所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媒体的发展对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三网融合是技术支撑下的业务融合,融合的前提是技术,取胜也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所以我们广电行业要想在三网融合的环境下做大做强,必须改变过去不重视技术,一味强调内容为王的观念,加大对直接影响广电行业的信息技术等技术发展的跟踪研究和开发利用力度,树立技术牵引业务的理念,提高利用最新技术带动业务发展的能力。

流媒体网首席运营官张彦翔2010年,是新媒体产业融合之年,而融合的本质其实是竞合。

2009年是整个媒体产业风云激荡的一年,传统媒体不仅与网络充分结合,更在逐步从文字、图片朝以视频、音频为代表的视频新媒体方向升级。在媒体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和提升的同时也会对媒体提出更高的运营和技术要求。

2010年会是媒体产业充分竞合的一年,网络媒体之间竞争更趋激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运用新技术广开渠道是应对方式之一,同时也要积极把握在竞争中存在着的各种合作机遇。

2010年会是媒体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更好拓展其品牌影响力的一年。从报纸到PC,再到手机,更多的渠道拓展将给予媒体更新的发展空间。

2010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媒体,媒体将更大的发挥其无所不在的特性。媒体将不仅局限于平台和PC,还将进一步延伸到手机和电视。在多屏联动播出中体现出媒体的更大价值,

2010年,三网融合新政和试点地区的推出第一年,各大运营商也在纷纷加速其走向互动、高清的步伐。而这也将为IPTV、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流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尤其IPTV,今年在政策方面的更趋放松,会更有利于其用户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预计其还会保持100%的增长率,而对于广电有线网络而言,今年会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年,有线网络既面临来自直播星、IPTV、互联网电视等的内外竞争,同时又有三网融合新政所给予的基础电信业务的机遇。

2010年,是新媒体产业融合之年,而融合的本质其实是竞合,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平衡点。在机遇和挑战中迎来更大发展。

英泰利智总经理屠晓东2010,英泰利智愿与媒体同行。

2010年将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决胜之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便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在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目标之后,提出了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指出:

要“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积极推动音像制品、电子出版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积极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新闻出版业态。支持新闻出版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深层次开发利用。支持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载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提高数字阅读设备的质量、方便性以及版权保护水平。”

其实,数字出版一直是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主管部门推进产业升级,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一个重点,几乎每个历史节点上,政府总会把“数字出版”“新媒体”单独列项提出。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开始,我国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06的深化拓展之后逐渐步入正轨,之后2009年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2010已是决胜之机。每一阶段,总有相关的推进措施或者配套政策,来不断地推进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新闻出版体制改“时间表”和“路线图”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一开年便提出这一《指导意见》,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决心!而这些,都为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发展数字报业,政府喊了多年,从2006年《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开始,业界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知道,新媒体投入大,效益回报见效时间长,很多报社大都不太愿意对此进行投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新闻纸价格的不断上涨,经济危机的打击还没见底,传统报业的数字化进程已是迫在眉睫。

我们知道,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在我国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等新业态。跨入新世纪,尤其是电信三分重组和3G无线网络推出以来,手机报异军突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活跃用户数迅速突破1.49亿,已成数字出版新亮点。在发展的过程中,手机报也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如何进一步捋顺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之间的价值链,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商业模式。3G时代的来临,会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它将会形成以媒体为核心的价值链!也就是说,把运营商定位为网络渠道提供者和发行者之一,媒体通过与专业的手机报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具体组织技术、品牌、营销、服务、活动广告等。同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其内部的竞争加剧,更加有利于手机报等内容提供商与渠道之间的博弈。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一旦建立,必将带动我国手机报业井喷式发展。

服务媒体、助力媒体,一直以来是英泰利智的初衷和目标。以媒体为中心的产业模式也是英泰利智所倡导的。作为国内最大的无线新媒体服务商——英泰利智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以Int-MNewspaper为核心的手机报整体解决方案和开放式平台,包括运营商多网络跨平台自适应系统、媒体内容管理系统、手机终端软件等。同时英泰利智还成立了专门负责手机报营销的新媒体营销团队,并建立了IntMNewspaper营销平台。3年多来,已经与联通和电信的12个省级分公司成功合作运营,具备了110余家媒体服务经验和1500万级用户运营、维护经验。2008年,英泰利智媒体专属的3G发行渠道产品——“爱阅”客户端推出。2009年,围绕着手机报的整体解决方案出台。上述一系列手机报的技术发展,使报业集团真正成为独立的手机新媒体成为可能。

英泰利智一直以来秉承“真诚,服务,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我相信,英泰利智一定会利用自身在技术方面的所长,协助媒体开发属于媒体自己的平台,挖掘属于自己的读者资源,创造更大的共赢!

2010,英泰利智愿与各位媒体朋友、同行,共同前行!

中广传播内容部总经理史杰2010年的帷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

岁末年初,有关媒体自身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传统媒体的跨区域整合、新兴媒体的资本运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强势融合…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体动作之中,2010年拉开了媒体大竞争的帷幕。

对于媒体来说,2010年将是不平凡的一年。2010年,传统媒体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新选择。文化产业改革的步伐已经从小文化领域扩张到大文化领域,涵盖了整个传统媒介。原来的出版社纷纷转制为“出版集团”;原先的报业媒体各自打出了“报业集团”的大旗;传统的广播电视开始迎接新的变革-----局台分离,早先的电台、电视合并为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引入社会资本介入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竞相挂牌开张…产业化约等于市场化,行政手段弱化,竞争进一步加剧。2010年,传统媒体需要认真思考并解答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题目。

2010年,新兴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曾经游离于法律边缘的诸多网站,由于版权问题,不得不重新选择未来的去留问题。文字要版权、视频要版权,首发要版权,转载要版权。为了版权,有的网站选择了合并,有的网站选择了引资,有的网站选择了关门。2010年,诸多网站成也版权,败也版权。

新媒体的概念越来越宽泛,除网络媒体、楼宇媒体外,还有一个重点是手持类媒体。2010年,手持类媒体将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之所以有这样的断言,是因为快节奏的经济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动”起来了,而不断创新的技术又为移动人群提供了便携的各类手持媒体终端。遍布全国的7亿多手机用户成为了短信媒体,如手机报的最大受众;掌上电脑让移动办公成了一种可能;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手持电视)技术和网络的成熟,又让电视随身行、电子刊物随身行成为一种现实。2010年,新技术与新需求的共融共生必将加速手持新媒体的大发展。

以我青春,捍我国防何理 第4篇

七月十四日,晴。当同学们踏上暑假回家的旅途或开始一段奇妙旅程时,我乘坐的4937次列车正沐浴晨光,从西安驶向宝鸡一国防生基层训练基地。手中握着那张折皱的明信片:“内蒙,一望无际的草原,瓦蓝色的天空,像清泉洗过的水草。等你过来!——小雪。”也许大学四年,我都没有机会去看那片广漠的草原了。

选择当国防生,就选择了与橄榄绿结缘:穿上军装,就选择了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和所有大学生一样,我们怀揣着梦想、饱含着激情,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唱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旋律。诚然,我们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牺牲更多,但我们也收获了更多的成熟与坚强,肩负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志在军营的我们,渴望成为一道橄榄色的钢铁长城。

带你走近国防生

2008年,高考分数下来之后,我一直为如何填志愿而纠结。参军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随着年龄增长,它已成为我要践行的目标。但军校生活太过枯燥,我不愿错过精彩的大学生活,朋友们说:“不上大学,生命是不完整的。’'是该努力实现梦想去上军校,还是尽力让人生完整,我陷入深深的矛盾Z。

此时,一位大我两级的学长向我推荐报考国防生。当年,“国防生”还是一个很不受人关注的群体。

国防生是由军队依托各地方的重点高校,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普通中学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和培养的后备军官(如果当年招录不满,高校会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根据学生意愿,补录满足条件的报名者成为国防生)。毕业后,国家根据军队的人才需求,以生源所在地为标准,将国防生定向分配到各地军队。国防生进入军队后,统一入伍,成为军官。

国防生的培养有两种,一是专门的国防班,一个班30多人:一是将国防生“安插”进各个系的普通班,一个班两名左右的国防生。平日上课、考试、生活作息等与普通大学生无异,但读书期间要接受半军事化管理。

虽然比普通大学生辛苦一些,但相比军校而言,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报考国防生,既能实现我从军的心愿,又能让我体验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后还能投身部队,为国防事业作出贡献。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当我跨进长安大学校门,成为一名武警国防生的时候,我欣喜若狂:终于可以上大学当兵了!

想考国防生。那可不容易

要想成为国防生,不仅需要在高考中过五关斩六将,还需要接受四次严格考查,四关全部通过,才能成为一名国防生。

第一关,政审。通俗地说,就是思想品德考察。这一关是相对容易的,只要你家庭背景清白,在高中三年没有违纪违规,没有犯下“伤天害理”的错误,也不是学校的“古惑仔”,基本上都能通过。

第二关,面试。面试一般是三个军官面试一个考生。主要是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和报考国防生的动机。军官提的问题都不刁钻,只要你注意仪态,表达流畅,基本都能通过。

第三关,体检。国防生要满足一定的身体条件:男性身高170厘米以上,女性身高164厘米以上:视力为双眼裸眼远视力4,6(0,4)以上。通过体检之后,在大学期间视力下降,是不会被学校开除的。当然,体检还会进行多项严格筛查,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关。体检前千万不能吃早饭,不能喝水,否则有些项目检查不出来。当时我体检完之后,差一点就饿晕了。

第四关,心理测试。要求在半小时内答完400多道选择题。有些人心理承受力不好,看到这么多题就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我算是心理素质很过硬的一类吧,只用了二十分钟就答完了,测试结果是一良好。

四关通过,高考成绩也达标,就可以选择学校了。如果你也想报考,—定要做好经受重重考验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活拾趣

诚然,国防生不能睡懒觉,晚上不敢夜不归宿,周末还得接受军事化训练,就连暑假也不能去旅游,要下到基层去“与军同苦”。最郁闷的是,我们的学习和考试还得跟普通大学生一样,一点优惠和“福利”也没有。但国防生的生活也是有很多乐趣的。

先说“恋爱”这件小事吧。老师的态度是“不鼓励,不反对”,你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去追求女生。前提是追求女生的过程中不能太掉身价,有损军人的形象。其实老师们多虑了。身为国防生,挺拔的身材、健康的体魄、为国效力的拳拳之心,必能吸引众多异性,因此我们往往是被女生倒追。寝室一哥们儿,至今还保留隔壁班女生送的围巾呢。

将军装一穿,到车站不用排队就能买到票,到旅游景点也可以享受门票全免的待遇。当然,学校是不鼓励在校外穿军装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军校生,没有接受全面的军事化训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骑虎难下:袖手旁观吧,别人会认为你穿军装的都不管,那谁管;拔刀相助吧,万一处理不当,有损军威。当然,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不在讨论之列。

此外,我们还体验过军队大巴的威武。有一次开会讨论的时间太长,耽搁了坐火车的时间。于是学校用军队大巴开道,“护送”我们去车站。眼看还有半小时不到火车就要出发了,军队大巴车把警灯一开,所有车辆都让路,红绿灯也为我们放行。最终,我们顺利登上去往目的地的火车。

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业”。大学的授课方式跟高中有很大不同,老师从不会在某一点上滞留,同一个知识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重复讲解,他们更注重的是引导和点拨,讲一点之后,由你自己顺藤摸瓜去深入学习。图书馆是最好的去处。不少同学只能在大一时坚持去图书馆,而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又到一年毕业时

再过半年就要毕业了。很幸运,我们不用像其他同学那样四处投简历,到处找工作。作为国防生,我们享有特殊的权利和义务。

大学期间,我们享受每年10000元的补贴,学费和生活费不用愁了。“代价”是,毕业后接受国家分配,到原籍或邻近的地方部队担任军官,享受中尉军衔,担任副连级职务。服役时限为8年。但国防生培养是采用“4+1”模式,即毕业后的第一年,我们要到军校接受统一集训:这一年不用下到部队,但也算在8年的时间里。也就是说,我们在部队工作的实际时间是7年。同时,在军校集训的一年,我们就可以领工资了,有大概每月4 000元的工资,还有每月5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

关于读研,如果你考上研究生,读研的三年同样算在8年的服役期里。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需要先在军校集训一年,然后到部队工作一年,第三年开始读研。也就是说,研究生毕业后,你只剩下3年的服役期了。

国防在我心中 第5篇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强大坚实的国防基础才能塑造出一个富强发达的国家!

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对现实的警醒。这一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回首历史: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被各国强行分割;软弱的伊拉克被美国挑起战火;落后的旧中国被日本肆意屠杀,也仿佛近在咫尺。这段血泪史,令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事实证明落后就会挨打,可见国防事业的兴衰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国防观念。只有掌握强大的本领,才能制造出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震撼“垂涎三尺”的“强盗”,来扞卫国家的尊严!虽然在和平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硝烟战火的洗礼,但也能通过模拟战场,来感受国防演练的真实感!为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我们的国防民防意识,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意识,我校特此开展了国防教育活动„„

听!广播里传来了几分钟凄厉的预备紧报,我校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到各班教室门口集中。每个人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活泼与快乐,死气沉沉的氛围立刻围绕在整个学校里。不知不觉中,广播里传来了急促有序的紧急警报。我们的体育委员听到警报,带着我们像离弦的剑一样向大操场奔去。队伍有条不紊,像一条巨大的长龙在草原上奔驰。每个人严肃的表情不禁让我看到了同学们对国防教育的重视,似乎一场大灾难就在我们的面前。等到同学们都到齐后,领导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国防的发展和意义。在这之中,我了解到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残酷战争的磨练,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了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精神,最终变成一头东方的雄狮。不一会儿,广播里传来了悠扬的解除警报。同学们被吊在嘴边的心又轻松了许多。“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演习啊!”我暗暗感慨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只有国家稳定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安心学习。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加强国防意识,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羊有跪母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我们应顺应时代的需求,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一道坚固的国防之墙,以报效伟大的祖国!

《国防在我心中》 第6篇

在我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自豪崇高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我们新时代最值得尊敬,最可爱的人。当今的中国社会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国泰民安,这全靠我国有一支值得人民信赖、给人民带来安全的人民军队,有一支强大国防力量。

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外交权的强大后盾,是保证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重要支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的蓝图,可是战争、恐怖的阴影还笼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全世界,威胁人类的和平稳定。我们可爱的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没有他们,就不能与霸权主义、强权议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无从说起,经济建设更是一句空话。

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存,生命就没有保障。

国防在我的心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外衣”。在我看来,国防是一个国家的衣服,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它的对外装饰性,另一个就是它的对内保护性。

所谓国防,是一门求生学问,也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很明显,国防的这两个特点是互相呼应,互相扶持的。

先谈谈国防的对外装饰性。国防的这一特点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现代相对和平的时代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还记得那一段辛酸的血泪史,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它的这一身国防外衣可以说是破败不堪。各种帝国势力的“东南西北风”真是把这个当年的“东亚病夫”吹得死去活来。在来看看当时的强大英帝国,为什么那个时候之游它去侵略人家,根本没有别人去惹恼它?原因很简单,人家是“日不落”帝国,这么多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所构建成的强大国防,如此豪华的凤凰羽衣,会有人敢去惹吗?和平时期,这件外衣就显得更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成功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的重大使命,建设了强大的高科技军队,最近又完成了载人航天任务和外太空行走。这么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披在这件外衣上,不得不让其他国家刮目相看、望而生畏。相比之下,朝鲜和伊朗显然要麻烦很多,它们没有这么好的国防外衣,连研究核设施都要遭到这样那样的干预。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国防这件外衣的对外装饰是多么的重要。

国防另一个特点——对内保护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人得了伤风感冒,免不了要多穿件外套。而国防这件外套无疑是国家安定的一针强心剂。社会的治安需要国防来稳定,天灾的降临需要国防来解决,人民的安全需要国防来保护,城市的建设需要国防来支持。唯有强大的国防才能够保证国家或地区在遭受突发事件时可以从容应对,妥善解决。美国纽约曾被人们称为“罪恶都市”。虽然是美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却以枪支泛滥、犯罪率高而举世闻名。其中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国防教育没有做到家,同时当地的地区警察也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这一点也说明了美国虽然军事实力很强大,但国防的总体水平也不见得有多牛。我们再来看看脚下的上海,和纽约相比,上海的治安真是要好得多。原因也在于国防教育和地区警察的良好表现。由这个基础继续深入,那么国防不但起到了稳定国土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道德素养。

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国防“外套”时,那么它很容易就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了。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的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然而这一切所有的荣誉都是建立在强大国防的基础上的。根据报纸和网络上的信息来源,此次北京奥运会动用了上万军队,陆军部队涉及沈阳、北京、济南和南京四个解放军大军区,以及总部直属的陆军航空兵、工兵、防化、卫勤等专业部(分)队。动用作战飞机、直升机、舰船、地空导弹、雷达、防化、工程保障等武器装备,确保奥运会安全。国防这件外衣,在保证一个国家安全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2008年月9月25日,一个举国欢腾,群心振奋的日子。这天,我们用自己设计制造的“神七”,把中国的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浩瀚太空,并完成了太空行走,圆了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鼓舞了我们广大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同时,我们也要向战斗在国防战线上航天人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上一篇:慵懒散浮自查报告下一篇:为雅安地震祈福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