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体验日记

2024-05-18

中秋节体验日记(精选8篇)

中秋节体验日记 第1篇

公园门口都摆满了卖灯笼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灯笼,我在公园门口欢快地玩耍,玩够了,也该回家了,回家的时候,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回到家里,我洗完澡,发现爸爸妈妈正在烟台吃月饼呢!我走过去,说“有好吃的,也不告诉我一声。”爸爸说:“那是因为你在洗澡。”“放心,冰箱里还有。” 妈妈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了一个蛋黄月饼,我拆开包装,吃了起来,尽管月饼已经吃完了,可月饼香甜的味道还在我嘴里回味。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体验日记 第2篇

在中秋节当天晚上,我来到了我姨妈家的天台上赏月,在那天台上,留下了我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

那天晚上,我刚一来到,姨妈就上来给了我一个热情的拥抱:“哎哟喂,我们的小萱萱小公主来啦,快进来快进来,姨妈给你弄好吃的!”我觉得有点受不了:“姨妈,你不要把我当个小孩子抱!”“好啦好啦,小萱萱乖啦~”姨妈迎接完我,又走到另外一边去热情地迎接我的两个表姐。

中秋节体验日记 第3篇

一、数学日记———搭建起生活的桥梁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形、数字等把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从学生的日记中看出了他们学会用明亮的眼睛去寻找、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看出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热爱,这种理解和热爱同时表现在他们更喜欢上数学课了。虽然有些日记看起来比较简单幼稚,但同学们喜爱数学的情感已流露其中。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乏味,而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这是刚入学不久,一位一年级学生写的一篇数学日记:春天到了,天气nuǎn和了,天上的燕子飞来了,河里的青蛙xǐng来了,mǎyǐ一只只在做游戏。柳树发芽了,桃花红了,春天的景色真美啊!有一只只可爱的小燕子,有一只只喜欢唱歌的小青蛙,还有一只只小小的mǎyǐ。春天的景色真美丽啊!我在门口数燕子,第一次看到了10只,第二次看到了20只,我总共看到了30只可爱的小燕子。

可以说,简单的计算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了,他们需要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具有童话色彩的故事,一样能发生在他们的身边,他们能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真正乐趣。学生的日记既是一篇优美的语文日记,又是一篇能体现生活的数学日记。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就是这样的色彩斑斓。

二、数学日记———折射出学习的轨迹

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练习形式,是一种“活练习”。它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如认识了长度单位之后,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大家好!我也会用长度单位了。我叫林萍,今年8岁。我的身高是127厘米。我的大拇指长大约7厘米。我的中指宽大约15毫米。我的无名指长大约65毫米,宽1厘米。我的文具盒长215毫米。我的铅笔长180毫米。我的台灯高4分米。我的书柜高180厘米。我的衣柜高3米。我的电子琴长144厘米。我的布娃娃高2分米。我的床长190厘米。你们知道吗?我的身边还藏着许多这样的尺子呢!

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数学日记实际上就是一道道的数学练习题,但比起课本上的练习题更有巩固复习的作用,因为它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种“活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

三、数学日记———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数学日记如同一面镜子,不只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相对客观地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发现一些自己还不甚明白或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写数学日记,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如学生学习完了有余数的除法,写道:数学真是非常奇妙!今天上午的数学课真是趣味无穷,像在做游戏一样。整节课同学们轻松愉快,而且很快学到了知识。上课的内容是:余数的妙用。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是第一单元学的。吕老师举了个例子说:“今年是狗年,再过26年,是什么年?”然后吕老师又说:“先用26除以12,算出商是2,余数是2,又从狗年开始往后数两个动物,再过26年是鼠年,这样答案就出来了。”同学们听了大吃一惊,说:“啊!原来余数还有这样的用处。”接下来,吕老师又出了一道题叫同学们做。她说:“今天是星期四,再过29天是星期几?”同学们听了飞快地回答出来是星期五。吕老师高兴地说:“对了,你们真聪明。”后来吕老师又出了许多题叫同学们做,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哇!利用余数我们能算出这么多的难题呀。

可见,数学日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在自主探索之中获得了新知。

四、数学日记———提高了应用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习实践能力的发展,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求数学要能与现实生活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数学日记正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数学的环境。

如学了“小数加减法”,一个三年级学生写道:生活中的数学———水费。今天,我看见了我家的水费发票,从发票上可以看出上期读数是843,本期读数是847,我一算就知道家里上个月用了847-843=4吨水。我还看出每吨水是0.99元,妈妈告诉我0.99元接近一元,那4吨水就是4元,而发票是3.96元,因为我把0.99元看做了1元。发票下面还有一张收据,上面写着污水处理费、城市附加费、省城市水处理费,一共4.24元。加上上面的3.96元,我家上个月的水费大约8元钱。

数学日记让学生把社会当作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总之,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做各式各样的习题,不是要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于课外,让学生会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数学日记让学生走出了班级小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

中秋佳节 体验别样台式风情 第4篇

台湾美食 地道之选

作为两岸民间最大的的交流活动,第五届台商庙会暨沪台两地文化产业博览会于9月9日在上海安亭汽车会展中心鸣锣开场。共有台湾12个县市和岛内20个行业公会组团赴会,两岸三千多家台商(台企)参展。博览会持续到9月13日,期间,笔者有幸亲临现场感受来自宝岛台湾的饕餮文化盛宴。

鉴于前四年的交流活动给大陆的同胞们带来良好的印象和口碑,因此今年的现场果然挤满了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从十一号线的安亭路站下了地铁,沿街都是吆喝着去会场的小黑车,展览会也很贴心地安置了会场和地铁站间的专车接送。场地外的售票处开了两个窗口也排起了不短的队伍。

进场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非常大的参展商列表展板,旁边附上了现场地图。离大门最近的是“台湾知名连锁品牌展区”包含了“达芙妮”、“宝岛眼镜”、“元祖”、“真锅咖啡”和“集集小镇”等在大陆已经耳熟能详的连锁店品牌。虽然细看并没有和平时见到的有多大区别,但是店内应景地布置了和中秋有关的促销活动,而饮食店面也很贴心地放置了桌椅供游人休憩,这些自然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大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可靠程度从某种程度上也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在连锁品牌展区内驻扎的饮品店“台湾鲜脆茶”。相比起其他饮品店,这家的人气非常之高,排队几乎可以绕店面两周。笔者随意问了一个排队的游人,答曰“因为平时没有听说过这种茶嘛,蛮新鲜的。”大陆群众果然更加青睐于前所未见的纯正台湾风味。

台湾风味的最大切入点自然在于小吃。在慢慢步行深入到密集的台商展区中,空气中已然是扑鼻的料香,似乎融合了臭豆腐、烧烤、蚵仔煎等等丰盛的大杂烩。提供小吃的台商摊位并不集中,似乎连主营不是小吃的摊位也用制作小吃来拉拢客人,但凡是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必然有小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游人众多,很多过道都必须侧身挤过,5个游人中就有2个手里拿着便携式小碗,吹着喷香的热气惹得人馋虫攒动。台商展区的占地非常大,最边上是星尚的现场文艺舞台,正值中秋佳节,各种和节日有关的节目出台,举手参与的群众众多,舞台毫无疑问被围拢得里三层外三层。

文化 亦是心灵之旅

而某些展台又和小吃的情形泾渭分明。来自台湾的很多艺术画廊就开在舞台一边,但是情形门可罗雀,偶尔会有抱着小孩的中年人驻足观看,多半是因为孩子想要摸摸那油画布面的质感。或许,因为展位的设置过于偏僻,又或许是大家都为口腹之欲的俗世之人,然而不管怎样,画廊的情形虽然没落,它依然代表着台湾文化的一部分。

相比往届而言,本届台商庙会更加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引入了两岸优秀的文化产业和慈善团体,使参观者在玩乐的同时能够沐浴爱心与智慧的洗礼。在庙会的文化展区,大觉文化传播公司等文化机构,携一批包括星云大师著作在内的文化内涵深厚的书籍共襄盛会,期间还将安排多场具有人文底蕴的讲座。在场地内诸多墙壁和内柱上,随处可见到贴着警示名言和受用终生的禅语,顿时,这里成为了一个让人想切身去感受文化和商业和谐共生的场所。

踏青体验日记经典 第5篇

星期五的晚上,我高兴得睡不着觉,因为明天学校组织踏青。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了,使劲地推爷爷说:“该起床了,不然要迟到了!”爷爷被我叫醒了,匆匆忙忙洗脸、刷牙、吃饭。我背着一大袋零食,坐上爷爷的电瓶车一路欢笑地来到永宁公园。

哇!永宁公园人山人海,全都是前来春游的小学生。我东寻西找,终于找到了自己同学和老师。等同学们都到齐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着美丽的春光。那一棵棵垂柳在春风吹拂下舒展着柔软的枝条。雪白的樱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树底下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有许多的小朋友拉风筝线不停地奔跑。我们坐在草坪上,拿出爱吃的零食,边看风景风吃东西,个个开心得不得了。我坐在黄晴岚带的毯子上,津津有味地吃着何思怡带来的寿司,这寿司让人吃了还想吃,但不好意思,还是吃自己的吧!我们吃着、笑着,个个都把肚皮撑得饱饱的。

后来,我们围成一团,玩丢手绢。第一个丢的是陈思安,他以为我跑得很慢,就丢在了我的身后。其实,我跑步还算可以的,我追他追了好多圈,张于抓住了他,他真倒霉啊!我们让陈思安表演节目。他红着脸,唱了歌……游戏真好玩。同学们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的。时间过的真快!11点钟悄悄来到,我们失望地回到了原地,爷爷好不容易找到了我,我跟同学们说了声“再见”就走了,我今天玩的好快乐呀!

亲情体验日记 第6篇

记得一个寒冷的夜,一个万籁俱静的夜,我入睡了。我又把被子蹬掉了,一阵寒意向我袭来。这时我亲爱的母亲过来了,她冒着冬夜的严寒,在黑暗中摸索着过来。“咚”的一声,母亲的头撞在墙上了。“您不用过来了”我在梦中焦急地说道。母亲轻轻地说:“没关系。”“哧溜”一声,母亲又滑倒了,左脚似乎摔伤了,像喝醉了酒似的,一瘸一拐。终于,母亲摸索到了我的床上。她轻轻提起被子,慢慢拉到我的背上。母亲轻轻摸着我寒冷的胸膛,滚落的一颗颗晶莹泪珠。母亲连忙擦掉,并用她那温柔而又若有若无的声音对我说:“宝贝,晚安!”然后轻轻的亲了我一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我永远也报答不了这浓浓的爱。于是,我便用我所作所为,做一些让母亲开心、轻松的小事情。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母亲有些疲倦了,躺在床上睡着了。我想:母亲为我付出了那么多事情,难道我就不报答他对我浓浓的的爱了吗?我今天要给母亲洗脚。心动不如行动,我进入厕所间,拿来洗脚盆,放在水龙头下。为了不吵醒母亲,我就将水龙头拧得最小。轻轻拧上水龙头,慢慢将洗脚水端进客厅。我轻轻叫醒母亲,将她扶到客厅的小凳子上。我跪下帮母亲脱掉袜子,将她的脚放进洗脚水里。啊!那是一双多么苍老的脚啊!一根根筋脉凸出来,十分苍白。我温柔的揉着,左搓搓,又摸摸。母亲舒服得又睡着了。

亲情体验日记 第7篇

当我翻开衣柜,一件件让我回忆的衣服展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那件母亲给我买的粉红色的衣服。

我非常喜欢这件衣服,因为这件衣服全部都是粉红色,还有一个漂亮的蝴蝶结。那是一个星期天,母亲带我去逛店买衣服,母亲总想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在一个卖童装的店里有一件衣服我非常喜欢,粉红色,看起来好干净,母亲让我试穿一下,超喜欢啊,母亲看了非常开心,决定给我买下,虽然有点贵,就因为我喜欢,母亲多么疼爱我,我也爱母亲。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那天我好开心。

中秋节体验日记 第8篇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古典文学名著, 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 作者紫式部。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日本平安时代的风貌, 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 反映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关于紫式部与《源氏物语》的关系, 前人的研究甚多。例如, 陈东生 (1995) “紫式部与其《源氏物语》”一文中, 考察了紫式部的家世及其坎坷遭遇、《源氏物语》的创作及其巨大成就。佟姗 (2012) 考察了紫式部、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及文学体裁。前人的研究各具特色。但是笔者认为解读紫式部的日记或私家作品集更能贴近真实, 因为它记录了紫式部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

本稿以紫式部的生活体验以及《紫式部集》、《紫式部日记》为研究对象, 同时也参考《源氏物语》, 探讨紫式部的生活体验与《源氏物语》的关系。

在本稿中, 笔者首先考查天资聪颖的紫式部。其次探讨紫式部的生活体验与《源氏物语》。最后分析紫式部与藤原道长的关系, 即《源氏物语》的时代要素。

一、天资聪颖的紫式部

紫式部为何能写出《源氏物语》?其关键隐藏在她的少女时代的生活体验之中。

紫式部出生于京都一个中层贵族家庭, 由于其父是汉学家, 所以家中多书卷。紫式部阅读了来自中国的汉诗和历史书。其汉文修养胜过其弟藤原惟规, 关于此事《紫式部日记》曾有记录如下:“家人式部丞, 幼时习读汉文, 我居侧聆听。式部丞正坐习之时而费解, 时而又遗;我居侧听之却早得其味, 熟谙心中。深好学问的父亲常叹:‘可惜不是个男儿, 实乃吾身不幸’”。

紫式部在这样的环境下, 养成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她十五六岁的时候, 在河边看见一个法师不专注于自己的本职, 模仿阴阳师除恶驱邪并收取金钱, 咏道“不务正业、行为不端、卑鄙可耻、望而生厌。”这首和歌一语道破事物本质。这表明十几岁的紫式部已经具备了作家应有的素质。陈东生 (1995) 考察了紫式部与家学的关系后指出:“紫式部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高水平的长篇著作《源氏物语》来, 是有其历史渊源和家庭背景的。”

二、紫式部的生活体验与《源氏物语》

当时宫中上层贵族之间正在上演权力斗争, 紫式部的父亲受到冲击, 失去了官位。这时紫式部在一位贵族府邸学习成为宫廷女官的礼仪。贵族社会的华丽与虚幻如影随形, 紫式部切身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无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 紫式部也经历了几次恋爱。一个男子因“避讳方角”而借宿在紫式部家中, 谁知他竟潜入紫式部的闺房。次日清晨, 男子冷漠离开, 紫式部吟咏了一首和歌“你之所以与我结合, 是因你知我爱我?还是错把我认作了他人?擦身而过的邂逅, 这究竟是真正的爱情?还是一夜情呢?”此可以看出紫式部的困惑。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的之中, 借与光源氏有关联的空蝉之口, 讲述自己的迷茫。某夜光源氏因“避讳方角”而借宿他人家中。后来潜入了空蝉的闺房, 光源氏与空蝉结下一夜之情。空蝉回想自己的身世境遇, 觉得自己配不上源氏公子, 心中惭愧。心为之动摇后吟道:“忧身未已鸡先唱, 和着啼声哭到明。”

998年紫式部与已有妻室的中层贵族藤原宣孝 (?-1001) 结婚, 当时的婚姻是一夫多妻制, 由于丈夫来往于各妻子的住处, 紫式部尝到了丈夫夜不归家自己独守空房的孤寂, 这首和歌描绘了这种心情。“在这晚秋之际也请你想一想我被你抛弃的悲哀, 纵然你的心已被如月美人夺走, 即使独守空房, 妾也深深思念着你。”丈夫终于回心转意, 很快有了女儿。紫式部得到了小小的慰藉。然而好景不长, 结婚后仅两年半丈夫染病离世。紫式部和独生女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紫式部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人生无常, 开始思考人生存的目的。此时, 紫式部所依赖的是文学。《紫式部的日记》中记录如下:“自不行孀居以来, 每日无所事事, 怔怔地沉湎于愁思。 (中略) 于是, 就那些无聊的物语, 与几位交谈不多却又能心犀想通的人恳切地书信往来。”紫式部开始写小说, 一般认为这“无聊的物语”指的就是后来的《源氏物语》。紫式部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巧妙地融进其中, 编织着充满真情实感的物语。光源氏的情人, 夕颜长得楚楚动人, 紧紧抓住了光源氏的心, 然而好景不长, 夕颜在幽会之时突然死去, 光源氏将他深深的悲伤和哀叹吟成和歌。“闲云倘是尸灰化, 遥望暮天亦可亲”。埋葬情人的尘烟, 假如就是那远处的云烟, 那么遥望孤寂黄昏的夜空也会产生无限的依恋。其实紫式部本人怀念自己的丈夫, 也曾作过类似的和歌, “良人化作夕烟去, 盐釜之浦亦可观。” (8) 小说中, 紫式部借光源氏之手所写的悲歌两首, 都表达了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 才能写得出来的细腻真实感情。

三、紫式部与藤原道长-《源氏物语》的时代因素

1005年紫式部应藤原道长 (966-1027平安中期的贵族) 之召进宫, 其目的是取得政权。当时的藤原道长在一条天皇面前与外甥藤原伊周 (974-1010平安中期的贵族) 正在争夺政权, 政权宝座究竟由谁来坐?取决于谁与天皇有更加坚固的关系。藤原伊周将自己的妹妹定子嫁给一条天皇了并生下了一个皇子。为了得到喜爱文学的一条天皇的宠爱, 还为她安排了聪慧过人的家庭教师, 即是随笔《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

另一方面藤原道长为了对抗藤原伊周, 将女儿彰子嫁给了一条天皇, 但未能生下皇子, 藤原道长焦躁不安, 无论如何都必须让一条天皇的心向着彰子, 如何为自己的女儿也寻找一个像清少纳言那样才女呢?《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引起了藤原道长的注意。

在当时的社会里, “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 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 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 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

紫式部将耳闻目睹的事实, 编织到《源氏物语》第十七回“赛画”之中。光源氏与好友权中纳言成了政治对手, 二人分别将女儿嫁给了天皇, 天皇宠爱光源氏的女儿, 权中纳言心中焦急为让喜爱绘画的天皇倾心于自己的女儿, 请了顶级的画师绘画献给天皇。为了与其抗衡光源氏也献上了名画, 最后决定在天皇的面前举行绘画比赛来结束竞争。两位政治家以绘画竞争来吸引天皇的注意, 从而进行权力斗争的场景设定。把绘画换成文学的话, 正是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之间的文学对决。《源氏物语》演变成了一部更加宏大的政治戏剧。

紫式部进入宫3年后, 天皇和彰子之间, 终于诞生了皇子。藤原道长欲借此机会加固与天皇的关系, 于是作为皇子诞生的贺礼决定将《源氏物语》敬献给一条天皇, 1008年煞费苦心、精心制作的《源氏物语》敬献给了一条天皇。天皇阅后, 赞美作者说:“主上命人诵读源氏物语, 说:‘这一位是有才学之人’可读得懂日本纪。”尽管物语在宫中受到赞赏, 紫式部却非常冷静。抚今思昔, 难却心愁, 试着翻阅物语。内容索然无味, 却没有过去阅读时感到的那样引人入胜, 实在是可悲可叹。这正是紫式部当时的心情。

结语

在本稿中, 笔者首先考查了天资聪颖的紫式部, 紫式部在少女时代广泛阅读中国和日本的古典文献, 养成了成为作家的基本素质。其次探讨了紫式部的婚姻生活与《源氏物语》, 紫式部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编织到《源氏物语》之中, 使其更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感。最后分析了紫式部与藤原道长的关系, 探讨了《源氏物语》中的时代要素。

紫式部天资聪颖, 又经历了恋爱、婚姻、生育, 接着丈夫去世。如果没有这种生活体验, 《源氏物语》是不会诞生的。文学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紫式部凭借写作《源氏物语》接触到了藤原道长, 《源氏物语》又加入了当时的时代要素。这部小说将紫式部的才能、人生和时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当时这部小说受到天皇的高度评价, 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但另一方面, 《源氏物语》为藤原道长政权宝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生.紫式部与其《源氏物语》[M].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5年第2期.40-43.

[2]佟姗.简评紫式部与《源氏物语》[J].语文学刊, 2012年第5期.12-13.

[3]藤原道纲母, 紫式部等.林岚, 郑民钦译.王朝女性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355.

[4]紫式部南波浩校注.紫式部集[M].日本东京:岩波书店, 1973, 13.

[5]藤岡忠美等校注·訳.1965.日本古典文学全集18[M].日本東京:小学館.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91-92.

上一篇:一幅画高一作文600字下一篇:学生干部大会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