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2024-05-30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精选8篇)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1篇

新寨镇大塘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工作

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关爱留守儿童是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做好留守儿童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积极关注与协调合作。现将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寨镇大塘小学是典型的农村山区学校,辖区内有一所小学:大塘小学,有四所幼儿园:大塘幼儿园、旦坡幼儿园、龙井幼儿园和板山幼儿园。其中大塘小学上学期总人数89人,留守儿童52人,与上期相比,本学期学校有90人,留守儿童49人(女生24人),占总数的54.44%。本学期幼儿园共有27名留守儿童,其中大塘幼儿园有15人(女生7人),旦坡7人(2人),龙井5人(2人)。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多数由爷奶、姥爷姥姥隔代监护,少部分寄宿在亲戚朋友家,极少部分以大代小或者单独居住。他们零星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父母亲情的缺失代以金钱或物质的弥补,给留守儿童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成立了以大塘小学校长张文松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何进升同志具体负责实施。

2、学校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议,把关爱留守

儿童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需要,是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根据关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措施落实,注重实效

1、认真细致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本学期,大塘小学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摸底调查。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的人数总体变化不大。

2、建好留守儿童档案。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已将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整理建档。大塘小学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父母的务工地点和单位、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3、对留守儿童坚持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从本学期留守儿童的表现看,80%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进步,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甚至在班级是名列前茅。

(2)生活上优先照顾。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对待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照顾,实行结对帮

扶制度。如有的留守儿童生病,班主任都会及时送到卫生室去看病,并且守护在他们的旁边。

(3)活动上优先安排。如学校组织的“六.一”文艺演出、比赛活动,各个班级参加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4、坚持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对留守儿童开展谈心交流和家访制度。要求每月对留守儿童至少要谈心两次,家访两次次。

5、结合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实行人性化教育。为了使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一样有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结合实际,我校开展了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践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他们动情地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从平凡的小事和生活细节中,感受到了暖暖温情。在“跪羊图”手语舞活动中,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还有一些传统节日中,如中秋节、重阳节,学校开展了“感恩的心”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丰富了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改变了自己。

6、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进行亲切交谈,在辅导留守儿童方面达成共识。

7、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群体特殊帮扶。针对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如父母去世、单亲,及监护人有重大身体残疾等困难家庭学生,学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帮扶,一是帮助牵手社会爱心人士直接帮扶(四川好心人士);二是争取社会团体企业针对性帮扶(香港青商会);三是动员教职员工一对一帮扶。

8、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功能。大塘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话、电视、图书及体育活动用品(由于场地限制,有些资料在各功能室),并且正常对留守儿童开放。现在他们在留守儿童之家能感受家的温暖,随时与父母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快乐学习生活并健康成长。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监护责任的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属于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首先是监护人自身能力水平低,对孩子的监护能力不足,一些监护人年龄偏大、身体有病、有的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不够,不但不能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反而需要孩子在洗衣、做饭等方面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监护人,其次是大多数的监护人考虑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第三是存在监护人随时更换的现

象,同时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一般较低,无法与老师形成有效地沟通,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袒护,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及身心健康成长。

2、生理、心理成长需求不到位。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当中回家的时间很少,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首先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监护人又很难注意到孩子心理的需求,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较脆弱,不愿与别人相处,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容易发生偏差,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二)努力地方向

1、健全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体系。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责任,它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护和管制,致使他们的行为散漫、性格孤僻,为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建好心理咨询辅导室,辅导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学习,从而进一步加强对

“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关爱,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3、加强与监管人员的交流沟通。

为解决大部分监护人员年龄大、文化低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活动阵地,加大对“代理家长”的教育力度,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一些照顾孩子的新方法、新思想,从而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技巧,更好地承担起看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有条件的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监护责任和教育机会。确有困难的,要根据孩子成长的需要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平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经常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想法,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大塘小学 2017年11月20日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2篇

新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报道

民勤县新民小学

邱艳红

新民小学地处城乡交界处,虽是一所县属小学,但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父母外出打工人数越来越多,我校“留守学生”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学生”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为此,我校向上级部门申报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积极调动一切力量,深入实际,贴近生活去关爱留守儿童,努力使“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

为了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活动方案和“留守儿童”跟踪档案,培训了专门的负责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将一间45m2的教室建设成为留守儿童之家,教室内装修一新,放置了上级部门赠送的乒乓球桌,电视机、VCD、电脑、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象棋、跳棋和600多本图书,学校又配备了亲情电话,摆放了崭新的课桌,添置了音乐、美术、体育等所需器材(电子琴、画板等),并成立了音、体、美兴趣小组,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下跳棋、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由负责教师为孩子们借阅图书,让孩子们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拨打亲情电话,给父母写信,倾吐心声,交流感情。组织孩子们看电视,看录像,上网查询资料,获取卫生常识,安全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同时,由负责教师与各班班主任结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 1

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学校得到及时纠正。学校老师对他们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成立了“新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学生结对帮扶机构”,由学校教职工担任“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努力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以实际行动来弥补留守儿童心理的空白。

总之,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港湾,搭建了一个成长成才的平台。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新路子,继续努力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从物质上、精神上、生活上去关爱他们,做好留守儿童的引路人和呵护人,引导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新民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再创留守儿童工作的新篇章。

“爱心妈妈”帮学生借阅图书

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读书

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孩子们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电视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3篇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们监管和抚养, 而祖辈们大多又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精力不充沛, 家务劳动繁重, 缺乏沟通能力等客观因素的束缚, 导致了家庭教育的放任自流, 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这将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前途和命运, 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兴衰与成败。

如何适时引导, 加强教育, 将“留守儿童”现象化弊为利?这一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一、关于“留守儿童”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一) 据调查, “留守儿童”的所占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仅以崇岗镇小学为例, 今年全镇学生约2500人, 据统计, 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所占比例近40%, 这些学生均由其祖辈们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监管与抚养。另外, 学生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比例又占近30%。由于地域及环境差异, 部分自然村学生父母的外出打工率甚至高达90%—100%。

(二) 据分析, 大多数委托监管人的抚养及监管能力较为薄弱。

1. 部分家庭由于经济紧张, 老人们的生活自顾不暇,

导致“留守儿童”们的起居生活不能得到保障, 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有些大家庭, 老人们由于监管和抚养的对象较多, 加上精力有限, 导致照管困难、心力交瘁, 致使“留守儿童”们产生各种挫折感。2.由于老人们自身文化素质低, 致使“留守儿童”们的学习没有有效的家庭教育做支撑, 产生“放羊”现象, 不但制约了他们的学习进步, 而且间接地助长了他们说谎、焦躁、懒惰等不良习惯的滋生。3.由于现阶段独生子女的增多, 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经济的逐渐宽裕, 导致部分老人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或者放任自流, 使得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下滑, 给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带来强大的冲击与挑战。

二、“留守儿童”现象引发的负面效应

(一) 淡化了家校联系。

由于监管与抚养“留守儿童”的老人们大多把抚养孩子们衣食住行工作放在首位, 而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及在校表现漠不关心, 缺乏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拉大了家校之间的差距, 使得家校间的关系日益淡化, 导致“留守儿童”们产生了在家与在校有两种截然不同表现的双重性格。

(二) 制约了学校工作。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己任, 须培养出身心健康、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保障, “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及品德将制约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 加大了德育工作开展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及品德养成与学校或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那些被溺爱或放任自流的“留守儿童”们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往往存在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 在困难面前较为懦弱等性格特征。其次,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在学习教育上的紧密配合, 导致作业等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阻碍了学习进步。

(三) 抑制了个性的发展。

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对学生价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由于老人的监管, 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并与学校工作严重脱节, 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对人的信任感, 遇事存在偏执、胆小、狂妄等反应, 甚至缺乏是非辨别能力, 容易上当受骗。

三、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方法及建议

(一) 认真调查, 摸清情况。

作为学生, 只有亲其师, 才能听其言、信其道、效其行。认真调查, 摸清“留守儿童”家庭概况及本人思想及学习情况, 对改善学校工作, 加强家校联系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为他们建立爱心档案卡, 以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倾注爱心, 时刻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殊的关爱。

(二) 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与交流, 能及时互相反馈“留守儿童”们在校及在家表现情况,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信息。加强家校联系, 还能及时发现问题, 共同分析、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家校联系时, 应充满理解与民主, 容忍“留守儿童”们的各种不足, 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 努力从自卑、忧郁、紧张、烦躁、畏惧等阴影中摆脱出来。加强家校联系具体可采用教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

(三) 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理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工作, 它对转化“留守儿童”的思想, 培养良好道德风尚和健康心理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日常学校教育工作中应当坚持“德育置首”的原则, 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1. 认真抓好德育工作的五落实, 即组织、时间、内容、措施、地位五落实。

2. 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如政治思想教

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 使“留守儿童”们通过学习, 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及习惯。

3. 利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 使“留守儿童”能愉快地接受教育, 陶冶自己的身心。

如认真上好、组织好每堂班会课、队会课, 让他们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进一步加强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等。

WENJIAOZILIAO

4. 努力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中, 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与沟通, 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良好学习氛围, 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尚。学习上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鼓励, 甚至为他们创造条件, 让他们树立起自信, 从而全面提高“留守儿童”们的学习水平。具体做到如下四点。

(1) 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改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学习特点, 将空洞的说教转化为有趣的教学, 从而引导他们愉快地学习, 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学到本领。

(2) 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能促使“留守儿童”们产生学先进、超先进、做示范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未知欲和上进心。

(3) 培养优秀的班集体。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 特别是“留守儿童”们, 他们需要更多的集体的温暖, 帮助他们团结同学、充实生活。

(4) 付出关心和信任。多一分宽容, 多一分理解, 教学工作中做到真心实意说优点, 轻声委婉道不足, 让“留守儿童”们随时随地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信任, 从而树立信心, 锐意进取。

四、关注“留守儿童”现象的积极意义

(一) 密切了家校联系, 得到社会认可。

通过教师与学生紧密相连的教与学联系及家校间的共同监管, 使得广大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提高了学校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地位。

(二) 加强了师德修养, 提高了教育水平。

广大教师通过不断的探讨、研究, 妥善地处理好与“留守儿童”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 既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又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水平。同时, 也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飞跃。

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第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主要存在和应面对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且存在道德认识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和自己的父母两地分离,当他们遇到困难或不高兴的事情时,就没法向自己最亲的父母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能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倾诉,长期的心理抑郁和压抑,就会使他们容易形成非常孤僻、自私和任性的性格,从而造成他们的性格非常内向,不但自卑和悲观,而且还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溺爱式的管理方式,对他们的百依百顺,使得他们长期处在没有控制的状态下,这就在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孩子的蛮横霸道、逆反心理严重、爱说谎话、不诚实、爱打架,甚至有的学生的道德认识出现了偏差。

2.学习成绩普遍不好,而且成逐年下降趋势

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总体上的教育期望值不高,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长潜意识里,都会认为农村孩子在学习上的出路不是很大,没有给孩子的学习规定很硬的目标,从而就缺乏了一些学习上的硬性规定,而将孩子的学业就定位在了能够完成义务教育上,等义务教育完成了,就跟着他们到外面去打工。在另外一方面就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他们的学习介入的很少。这些监护人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他们不但身体差,而且文化基础基本没有,这就对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不能起到有效的辅导和帮助。老人的教育理念和他们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也没多少文化,也能去天南海北赚钱,就会使留守儿童认为学习是无用的,成绩好不好无所谓,读书和上进的观念淡薄。

3.自我律己能力差,行为和道德出现明显偏差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自律能力比较差和弱,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他人的管理和规范的阶段。但是,由于自己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又间隔着一辈人,就會对他们的要求降低很多,只要他们不犯很大的错误,就会对他们不管不问,采取默认和放纵的态度,这就造成留守儿童不能及时的被管教和约束,助长了他们的自由散漫和纪律性不强。表现在家庭里就是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话,对监护人的话和行为感到厌烦和叛逆。表现在学校里就是上课经常迟到,纪律散漫,道德品行较差;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逃学旷课,不做作业,爱打架;更有的迷恋台球、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有恶习的成年人混在一起。

二、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学校、社会与家庭三者应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但要完成留守儿童在学校内的教育,同时还要有意识地注意到留守儿童的校外教育,以弥补校外教育的真空,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学校应该怎样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呢?

1.多关心、爱护、帮助留守儿童

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不但应该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而且还应该密切地留意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及心理上的需求。对他们要增加额外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得到亲人般的温暖,遇到困难有人帮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能向人倾诉,从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应得到的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在心理上有明确的归属感。

班主任除了在心理上关心和爱护他们,还应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对于他们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地给予解决,多给他们表扬,少给批评。对于他们取得的进步一定要多多表扬,多多给予信心。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从而丰富他们的业余活动。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要多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和交流,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养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和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2.普及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

与正常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远高于正常儿童,再加上无法与父母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从而导致思想和认识上的不畅和偏差,就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困惑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不断沉积,不仅影响他们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更为他们日后道德过错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辅导基本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好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以帮助他们度过留守其间的心理危机阶段,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养成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3.更新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观念

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非常关心他们的吃、穿、住和个人安全,但对情感的交流却容易忽视,从而造成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大意,玩的时候随心所欲,学习的时候思想随波逐流。对此,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特别应该注重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

学校应举办一些活动有针对性地转变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留守儿童的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他们明白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4.老师、代理监护人和家长的合力形成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们的心里到底需要什么,并尽快可能的满足和引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经常的和留守儿童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也可以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及时的和留守儿童谈心,更加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里上、身体上、学习上的情况,同时使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另外,老师还应该经常的和代理监护人联系,以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动态,共同探讨和制定教育孩子的策略和办法,及时地使孩子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样,三者的结合就给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河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5篇

以河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以河小学现有学生148人,其中留守儿童占44人,主要来自鸭池镇小寨村、河坝村、蚂蝗村,少数人来自德溪办事处、海子街镇、纳雍县等。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部分亲人(舅舅)监管,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较轻)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孩子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再者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

自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校园内开展了一系列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组织领导,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期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成立关爱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职责,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2、精准排查,建档立卡,形成关爱网络,实行动态管理

在学期开学时对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监管情况、心理健康等进行调查摸底,如实填写“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基本信息,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和信息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定期开展专题教育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每月对留守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使留守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关爱,消除不良情绪,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4、经常开展家访活动

各留守儿童的帮扶责任人每月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等状况,形成家校共同管理的合力

3-2-3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制度

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对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6、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我校以班级为主阵地,设置了课外阅读、球类、书法、美术、计算机、音乐等兴趣小组活动,每周二、四安排辅导老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7、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考核,对工作重视且完成较好的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走形式的个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主要经验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具体,有效地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我校将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方式。

3、期初进行安全排查,家访活动,形成家校联动。

三、存在的问题

1、档案资料不够完善。

2、部分老师的关爱工作不到位

3、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中有犯冷热毛病的现象。

4、留守儿童关爱面较广,工作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5、对留守儿童资助帮助方面还有欠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强化全体教师的关爱意识,使关爱留守儿童转变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不断总结,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培养工作。

3、让留守儿童五关爱活动成为常态化。

鸭池镇以河小学

2016年11月30日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6篇

旧寨乡中心小学

蒙阴县旧寨乡中心小学是一所设施较为完备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位于美丽的云蒙湖畔。学校下设6处学区小学,34个教学班,在校生1490余人。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临沂市教学新秀3人,县教学能手、新秀12人。2014年秋季住校生251人,留守儿童人数129人,占总学生数的8.66%。虽然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是很多,但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隔代监护的偏多。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我校确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三个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这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我校一直将留守儿童的生活、住宿、学习、安全、教育等问题放在第一位。为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新举措是:

1、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张合福(校长)

副组长:王建 薛庆广 赵平江 鞠方来

组 员:韩范强 赵超 张华 阚翠萍 张潇 张华成 戴莉 孙良卿 赵久雷 王峰 公海荣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制度

摸清留守儿童人数,建立留守 儿童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 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 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 体状况、年龄等。通过加强班级与

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 家长学校开课 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五年级寄宿新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都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 影,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长。

辅导留守儿童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使留守学生 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 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 儿童,班级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

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 陪留守儿童过端午 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是加强学生感恩教育

我们把规范办学,发展特色,创造卓越作为办学思路。学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感恩

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自2010年开始,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设置了感恩文化标语,感恩文化长廊。学校以唱感恩歌曲——读感恩故事——讲感恩事迹——做感恩少年为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每天讲感恩故事

每天唱感恩歌曲

感恩少年评选

感恩自然主题班会

实施感恩教育4年来,成效显著。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凡事感恩,学会感恩深入人心,团结拼搏,务实进取成为学校的主旋律。教室里变得更加整洁,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艺术汇演等活动中均名列全县前列,成绩斐然。

二是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免收杂费、书本费。还积极与社会各届联系,争取社会资助,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不断总结,促进“关爱”工作深入高效开展。

小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第7篇

曙光小学是2000年由原水月和李庄两所小学合并迁建到这里来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亩左右。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6人。留守儿童146人。我校现有教师1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7人,小教高级10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人。县级优秀教师 1人,县级教育能手1人,县级文艺优秀指导教师1人。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以班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们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共有留守儿童146名,其中女生79名。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掌握第一手资料,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们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啦一啦”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留守儿童之家”面积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室、阅览室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音乐室、美术室各50平方米、活动室80平方米,留守儿童之家配电子琴3台,乐谱架15只,美术架15只。

四、投入资金充实留守儿童之家的物质建设,为保障留守儿童之家的各种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本学期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新购置图书2000余册,包括原有图书,现留守儿童之家图书室有图书5660册。

(二)文体器材

修建水泥结构篮球场和运动场地1600平方米。购买篮球架一副、排球架一副、乒乓球台5副、跑步机一台、液压跑步机、摇篮杠等健身器材。篮球、排球、羽毛球、象棋、跳棋、围棋、亚铃等器材若干件。

(三)电子信息器材

电视机一台,DVD一台,电话二部,碟片若干张。

(四)医药

备有常用药品二十余种。

(五)其他:饮水机、开水瓶、一次性茶杯等。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学校就是留守儿童的温暖的第二个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格外照顾他们:班队会上给他们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他们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六、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们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我们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家访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精心投入,关爱“留守儿童”。我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留守儿童”

之家的作用。通过月主题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竞技表演、亲情热线和心理咨询等形式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留守儿童”时刻生活在“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的社会大家庭里。所以,在县“民生工程”检查中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受到了乡政府、中心校的多次好评。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委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4月被县关工委、教育局评为“十佳了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我们教师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我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的工作思路,对他们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成长。

曙光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研究 第8篇

一、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成因, 笔者采用开放性问卷对江西吉安市小学、初中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460份, 收回416份。问卷分析显示: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各项因子上的差异

“留守儿童”辍学率约为5%, 在学“留守儿童”40%成绩较差, 30%成绩中等偏下, 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 (班级前20%) 。据老师反映,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非留守儿童完成作业比较及时、认真;“留守儿童”经常拖欠作业, 甚至还经常出现抄袭、不完成的情况。可见,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二、“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成因

经过Bartlett球型检验, 结果拒绝单位阵的假设, P<0.001, KMO=0.925。根据Kaiser的观点, KMO值越接近1, 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 所以数据适合做进一步的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 这42个测试题可以抽取到4个因素,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68%。这四个因素分别如下。

1. 社会支持的缺失

社会支持的缺失包含以下两个因子。

(1) 人际支持的缺失

父母情感缺失是“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 父母亲成了一个失去血肉和情感的文字符号。“缺失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 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这种内心的苦闷又很难向外人倾诉,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自卑感, 学习上降低要求, 缺乏上进心, 最终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下降。其次, 师生之间交流不畅。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不良, 经常受教师批评、讽刺、挖苦等, 导致学生对其缺乏信任,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再次, 同学之间关系不良。父母长年在外, 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缺乏心理交流机会, 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 导致孩子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 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在班级中常受到孤立或排挤, 缺乏归属感, 也往往是他们产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

(2) 环境支持的缺失

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差, 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 甚至失去监督后, 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 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自然难以上进。另一方面, 校园生活环境单调, 缺乏合适的文体活动和涉外生活,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 教学环境简陋,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城市“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教育, 不少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长时间上网易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精神萎靡等身心疾病, 进而容易引发学习倦怠心理。在调查中发现, “留守儿童”上网的时间比非留守儿童上网的时间要长许多。此外, 由于新的打工潮的冲击, 不少“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没多少文化也能赚大钱, 同时近年来随着将人才推向市场, 大学生待业问题严重, 这些对他们的影响颇大, 他们的头脑中极容易产生新“读书无用”思想, 进而导致学习倦怠。

2. 学习自我效能感低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 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 与各种学习活动有密切相关。学习自我效能感可分为三个因子, 即行为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策略效能感。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 在中学阶段, 初中生刚入校时各种效能感都较高, 初二开始降低, 初三为低点。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 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越低, 其学习倦怠心理越强。

3. 学习成绩不佳,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研究中发现,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父母在外务工的时间存在极大的相关, 父母在外务工时间越长, 总体上“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越差。这是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亲的帮助、教导, 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这样时间长了以后, 即使成绩跟不上, 他们也表现得很漠然, 对学习不再抱有希望, 逐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久而久之, 就出现了学习倦怠。

4. 教育教学不当

(1) 在教学方面, 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和单一, 是“留守儿童”形成学习倦怠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 不少教师, 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教师, 常常是一讲到底, 教学手段简单, 粉笔加黑板成了唯一的教学工具。单调的教学氛围, 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与此同时, 在升学率的驱使下, 学生作业多, 不少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和模拟战术。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每天布置的作业, 学生1小时内能完成者占15.26%, 2小时内能完成者占33.92%, 3小时及更多时间能完成者占50.82%, 而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帮助与指导, 67.7%的学生要在3小时及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考试测验多, 不少教师以分数评优劣, 学生以分数比高下, 频繁地举行各种考试。过多的考试使许多学生疲于奔命、心力交瘁。教材内容偏多、偏难, 尽管我国目前正在推行新课程标准, 但教材内容偏多、偏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现行的教材中, 不少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超越了学生的可接受能力,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导致学生越来越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加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倦怠心理。

(2) 在教育方面,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有一个误区

学校在儿童心理方面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机制来管理及引导, 另外, 本来很多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而学校只把升学率当成教学的第一目标, 对很多的后进“留守儿童”不能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了“留守儿童”更多的压力,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另类, 以致不能很好地融合到这个大集体中, 享受那份友情, 获得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同时, 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只问结果, 不问过程,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留守儿童”学习倦怠的预防

由于“留守儿童”学习倦怠心理的普遍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预防学习倦怠心理的产生, 使他们“爱学”、“乐学”。

1. 父母的真情回归

首先, 父母的真情关爱是慰藉“留守儿童”心灵的良药。父母亲要尽可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 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让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父母在外也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 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 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及时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 尽可能地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他的身边。同时, 对孩子抱以积极期望, 有道是“不是孩子的成绩影响父母的期望, 而是父母的期望影响孩子的成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理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 使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 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 选择好合适的代理监护人。现阶段很多家长往往是把孩子交给家中年长的父母照顾, 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重任都勉为其难,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广大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是有必要的。

2. 优化学校教育

父母不在身边, 教育孩子的任务基本上都落在学校。大部分“留守儿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学习倦怠, 而是在他们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成效或收效甚微, 与同班同学比较仍然落后, 这就让他们慢慢地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因此, 学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提倡精讲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活动在课程中的作用, 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录像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 使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教学内容, 融入趣味性,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教师应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 构建恰当的阶梯, 找到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材施教, 让“留守儿童”体会学习的成功, 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中获得信心, 增强学习兴趣, 减少焦虑。

(3)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机制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 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自身各方面的情况, 如学习情况, 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 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 如文化程度、性格特征, 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 如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 尽可能地与父母取得联系, 每月定期通电话, 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 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 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交流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 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 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4)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班主任或心理辅导老师应主动引导全班学生对“留守儿童”多关心, 多帮助, 多指导, 多交往, 多鼓励, 突破他们的“孤独城堡”, 让他们融入班集体中, 感觉到学校这一大家庭的温暧, 让他们困难有所依, 情义有所托, 从而有效地预防留守儿童不良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3. 优化社会环境

为了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可由村委会牵头, 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等, 充分利用各机关富余人员如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 共同构建适合“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如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 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建立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等。湖南省新宁县妇联倡议的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干部担任“代管妈妈”行动就是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方面的一个典范。

同时, 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 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城乡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无疑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朱祖德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3) .

[2]唐昕辉等.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心理科学, 2005, 28 (5) .

[3]连榕等.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 2005, 37 (5) .

上一篇:预制箱梁施工质量控制下一篇:南京理工大学818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