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2024-06-04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精选14篇)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篇

综合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ǐ yǔ níng shì cán kù kuài zhì rén kǒu()()()()jiàn xíng chú chuāng xuàn yào zài gē zài wǔ()()()()

二、比一比,再组词。

饯()娇()酒()孤()浅()轿()洒()狐()

三、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才„„

1、叔叔()会开拖拉机,()会修拖拉机。

2、()下一番苦功,()能得到优异的成绩。

3、今天早晨()下着大雨,()我们班同学没有一个迟到的。

4、()小红关心集体,()老师表扬了她。

坚定 坚决 坚强

1、妈妈说:“孩子,你要()点,不要被困难吓倒。”

2、在这次拔河比赛前,同学们都()表示,一定要取得胜利。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小明看小说。小明聚精会神地看一本科幻小说。

书架上摆满了书。

例:人的聪明和愚笨,不是天生的。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造福子孙的好事我们应该去做。

2、他那亲切的话眼语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改成“把”字句)

3、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不要管我 大家要沉着 不要慌张(在原句上,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着。(改成拟人句)

五、下面句子的说法正确的在话号里打“√”,错误的打上“×”。(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是比喻句。()

(2)“狐狸、老虎、狼、麻雀、狮子”这一组的五个词都是同类的。()

(3)“李白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转折。

六.修改病句,用上修改符号。

1这个星期天的上午,太阳整整一天没有露脸。2这个学期,王佳的作文水平大大前进和提高了。3我们从小养成了讲究卫生。

4.《小学生学习报》和《读写知识报》这两种报纸都爱看。

七、排列句子。

()最后,太阳终于猛地一跃,跳出了地平线,出现在天空。()大约过了两三分钟,太阳露出了一大半脸。

()慢慢地,从地平线上跳出小半个圆球,发出淡淡的红光。()它一出来,就像一位少女见了生人感到害羞似的。脸蛋变得越来越红了。

()天刚蒙蒙亮,一片温柔的红霞染红了东边的天空。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七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乱,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 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法国有名的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里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比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一九二四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给短文加个题目。

2、在短文的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

3、联系上下文写出“有志者,事竟成”的大意。

4、按照上下文已分好的段落,写出第3、4段段意。

第3段: 第4段:

5、为什么那位洋人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2篇

1、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改为陈述句)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本书是你的。

改为反问句: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

5、红领巾是标志。(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瘦身运动:缩句

1、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

2、冬眼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晦暗和没有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现象。

3、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4、晚霞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5 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黑板上。

6 的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

7 五颜六色的风筝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8宽阔的操场上有很多同学在跑步。

9 一群鲜艳的红领巾正迎着朝阳向学校走去。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3篇

一、课前练习:文本合一, 注重整体感知

1. 整组单元预习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这种编排形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组合。我们发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这四篇课文无论在文章体裁、内容安排以及人物精神体现上都是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 如果放在一起预习, 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尝试着运用“课前单元预习单”进行了单元预习, 丰富多样的文本内容、简单而清晰的表格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预习的热情。从下面随机选取的一名学生的“课前单元预习单”中 (表一) , 我们欣喜地看到, 通过这种形式的预习, 孩子们已经对四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毛泽东这一伟人的形象已不再平面, 有效地避免了单篇课文学习显得单一、枯燥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从“积累的新词”一栏中发现, 孩子们所积累的词语正是我们字词教学的重点, 而“我的问题”中真实地反映出了孩子们的困惑, 为我们提供了“以学定教”的依据。显然, 进行整组单元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 推荐相关背景材料

“红色经典课文”的事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单篇课文的学习往往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信息储备而产生阅读障碍。我们设计了“资料研究单”, 分为“人物研究”和“事件研究”两类, 教师推荐相关的材料, 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合作完成。本单元为“人物资料研究单”。

可以告诉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 也不要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大篇幅的文字, 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积淀进行相互交流, 共同完成第一次的研究任务。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广, 再加上小组的互助, 通过完成这一张小小的研究单, 能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毛泽东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 为走入红色经典课文作好铺垫。

二、随堂练习:讲练合一, 重视个性体验

1. 批注中整体感知

通过课前练习, 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在课堂上进行“红色经典课文”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因势利导, 让红色经典真正走进孩子心里。如何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呢?运用批注进行整体感知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策略。

我们根据四篇课文体裁、语言风格、教学重难点的不同, 设计了不同的主题:《七律·长征》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而且语言精练, 含义深刻, 我们就放手让孩子们自由说, 了解孩子们的已有基础;《开国大典》通过抓住群众的反应, 感受领袖的伟大;《青山处处埋忠骨》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主席言行的细节描写;《毛主席在花山》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 教学时则可以直接从人物的品质入手进行感悟。

2. 想象中深入体悟

走进人物生活, 才能感受人物的精神。特别是红色经典中的伟人, 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 只有帮助孩子们展开合理的想象, 才能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是一处含蓄而感人的细节描写, 放在结尾意味深长, 充分地表现了毛泽东主席伟人博大的胸襟。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之后,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深刻含义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一想主席在签字时的复杂心情, 写一写: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那一个晚上, 主席____。

这样的想象练习在“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孩子和伟人、先烈们之间的距离, 做到“感同身受”。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样的想象练习时,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做到“情到而辞发”。

3. 拓展中加深理解

在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 孩子们对“暖”和“寒”的理解是:金沙水长时间地拍打着高高的石崖, 使崖壁变暖;大渡桥上的铁索十分危险, 寒气逼人。显然这样的理解是浅层次的, 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毛泽东主席那份喜悦、那份豪情?这里,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拓展———拓展巧渡金沙江解放军欢呼雀跃的场景, 拓展飞夺泸定桥时那惊心动魄的镜头———此时仅仅是石崖变暖了吗?仅仅是铁索让人胆战心惊吗?“四两拨千斤”, 孩子们看着那一个个鲜活的画面, 思维豁然开朗:是的, 是胜利的喜悦让这陡峭的悬崖变得温暖如春;是凶残的敌人让这天险透出了刺骨的寒意, 但在英勇的红军面前, 又算得了什么呢?

同样的, 一篇《长征》让孩子们热血沸腾, 老师此时又顺势拓展了好几首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卜算子·梅花》《清平乐·六盘山》。诗歌的魅力是无穷的, 当孩子们朗朗诵读的时候, 又怎能不被毛主席那气吞万里的胸怀和雄视千古的睿智深深打动, 强烈感染呢?

“红色经典课文”中的拓展练习可以是画, 也可以是文;可以看, 也可以读;可以成为帮助理解的金钥匙, 也可以作为增量的强化剂。

4. 迁移中促进写作

“红色经典课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学习中, 结合文本提供的范例进行适当的“迁移”,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感受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的气氛后, 教师出示了“世博会”人头攒动的场景, 结合自己参加世博会的体会, 一篇篇精彩的小短文便诞生了。

在感知了人民群众的心奋、激动、自豪的心情之后, 教师让孩子们想一想, 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一种心情———“运动会”“拔河比赛”“奥运会”……那份激情总是让我们难忘。读读《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 既要写毛主席, 也要写观众, 还可以写写周边的环境;既可以写人们的神态, 也要写动作, 还可以加上心情。就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 写写那同样让我们激动万分的场面。

精彩的范例加上饱满的情绪, 此时的“迁移”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课后练习:知行合一, 强调综合运用

本组“红色经典课文”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走近毛泽东, 感受他的风采采, , 同时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在设计课后后练习时, 我们同样需要根据文本特点, 将“对人物的研究究””和“对知识点的运用”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1. 继续完善任务研究单

学习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学“红色经典课文””更更要注重其认识的一个再提升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求学生生在课后取出预习时的“资料研究单”, 看看通过学习, 你又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 对毛泽东这个人物又有了哪些新新的认识。

2. 撰写推荐书

学完了本组课文, 相信孩子们已经对毛泽东主席和和那段红色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们们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观看各类红色影视作品, 在“研究单单””的基础上通过“我的推荐单”进行展示交流。 (见表四)

从这份随机选取的推荐单中,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们已经走进了“红色岁月”, 对那个离自己生活十分遥远的的时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内容梗概”的描述述、、“精彩片段”的选取以及“推荐理由”的编写又真真切切地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这, 不就是我们期待的吗?

九年级上册巩固练习 第4篇

A.9∶1 B.3∶1 C.1∶3 D.1∶9

2.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0),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使⊙P与y轴相切,则平移的距离为( ).

A.1 B.1或5 C.3 D.5

图1 图2

3.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2,AB是⊙O的直径,弦AC,BC的长分别为4和6,∠ACB的平分线交⊙O于D,则CD的长为( ).

A. 7■ B. 5■ C. 7 D. 9

5.某旅社有100张床位,每床每晚收费10元时,客床可全部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提高2元,则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若每床每晚收费再提高2元,则再减少10张床位的租出,以每次提高2元的这种方法变化下去,为了获利最大,每床每晚收费应提高( ).

A.4元或6元 B.4元

C.6元 D.8元

6.若■=■=■≠0,则■= .

7.△ABC中,BC=18,AC=12,AB=9,D,E是直线AB,AC上的点.若由A,D,E构成的三角形与△ABC相似,AE=■AC,则DB的长为 .

8. 如图3,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已知∠AP′B =135°,P′A∶P′C=1∶3,则P′A∶PB= . 图3

9.某公园有2个入口和4个出口,小明从进入公园到走出公园,一共有 种不同的出入路线.

10.如图4所示,在△ABC中,∠B=4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在△ADE处,使点B落在BC的延长线上的D点处,则∠BDE= 度. 图4

11.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m-1)x+m2=0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当x12-x22=0时,求m的值.

12.已知二次函数y=a(x+p)2+4的图象是由函数y=■x2+2x+q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反比例函数y=■与二次函数y= a(x+p)2+4的图象交于点A(1,n).

(1)求a,p,q,m,n的值;

(2)要使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y= a(x+p)2+4在直线x=t的一侧都是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求t的最大值;

(3)记二次函数y=a(x+p)2+4图象的顶点为B,以AB为边构造矩形ABCD,边CD与函数y=■相交,且直线AB与CD的距离为■,求出点D,C的坐标.(答案见本期)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 第5篇

tuǒ yuán qī xī xuān nào shèng zhuāng

( ) ( ) ( ) ( )

qīng sù ǒu rán huì hé gān rǎn

( ) ( ) ( ) ( )

二、给画线字注音

软绵绵 翘首 翘尾巴 规模 模样 棱角 扑棱棱

情不自禁 应和 飞瀑 深涧 灰椋鸟 郁郁葱葱

三、近义词。

华贵( ) 等候( ) 遥望( ) 栖息( )

喧闹( ) 普遍( ) 寂静( ) 倾注( )

四、从文中找适当的词语填在入括号内。

( )的对比 ( )地飞过

( )的机会 ( )地飞起

( )的联欢 ( )地飞行

( )的绒地毯 ( )地欢呼

五、阅读片段回答问提。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用“~~~”画出描写灰椋鸟“排空而至”时的句子。

2、用“————”画出实实在在的描写,用“~~~”画出作者的联想。

3、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

(1)这段话写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 )

(2)朗读这段话时速度宜慢,以表现“我”看得认真。( )

(3)“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是个打比方的句子。

( )

六、填空

《灰椋鸟》是一篇散文,描绘了_____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_____的敬仰之情。

七、写出灰椋鸟归林后壮观场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

八、拓展阅读

五年级英语上册练习题 第6篇

1。go to the library_______2。brush________________3。in the bathroom________4。late__________________5。walk to school__________6。ride a bike___________7。go to bed_______________8。read newspapers____9。take the subway________10。homework_________11。八点四十_______________12。放学后_______________13。吃早饭__________________14。起床_________________15。快点____________________16。洗手_________________17。穿衣服__________________18。整理床铺____________19。借过____________________20。踢足球___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前括号中。

1。What time do you go to the park?

____nine o’clock。

A。On B。In C。At

()2。I’m___my teeth。

A。brush B。brushing C。brushes

()3。My___name is Dongdong。

A。last B。first C。不填

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 第7篇

教材练习十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经历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小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明白解决思路和算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提问1:你是怎么进行小数除法计算的?

提问2:我们学习了哪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提问3:举一个例子,表示循环小数。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适时指名补充。

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相似,只需要将除数中的小数转化成整数再除。“四舍五入”“进一法”“去尾法”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10÷3=3.3333…,商就是循环小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循环节。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投影展示计算结果,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教师结出规范解答:

9.7+2=11.7(分)

11.7÷1.5=7.8(分)

综合:(9.7+2)÷1.5=7.8(分)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

(1)16.666是循环小数。

(2)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3)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所以无限小数也一定是循环小数。()

(4)0.789789…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是0.789。()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理由。

2.比一比,哪种小食品最便宜:

巧克力蛋卷:

2千克12.5元

奶油小饼干:

3千克16.9元

五香蚕豆:

0.5千克2.51元

草莓布丁:

4千克20.45元

先独立思考并解答,再指名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7题。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中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投影展示典型案例,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生共同订正。

四、拓展延伸

1.食堂买来7桶同样的油,如果从每桶油中各取出30.4kg,则剩下的油刚好相当于原来3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30.4×7÷(7-3)=53.2(kg)

2.近似值是3.3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最大:3.304

最小:3.295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吧。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第1、5、6题。

学生回忆,在头脑中迅速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练习中,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和自主交流相结合,不必担心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学生的练习情况良好,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正确率较高,并能比较灵活地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性的问题理解不深刻。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8篇

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 江省绍兴府 城里一个 姓周的家庭, 父亲是读书的 , 母亲姓周 , 乡下人 , 她以自学修 得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 在我幼小的时候, 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 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约有三年多, 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 了的读书 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18岁, 便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堂, 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 我又走出, 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毕业之后, 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 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 再到东京, 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 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 也失败了。终于, 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又走出, 没有地方可去, 想到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 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 绍兴光复后, 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 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移入北京, 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1926年,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 说我不好, 要捕拿我,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去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走出,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4月辞职, 9月出广东, 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 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1918年,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 一本回忆记, 一本散文诗, 四本短评。别的, 除翻译不计外, 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930年5月16日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9篇

1.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2.圆心确定圆的( ),半径确定圆的( )。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 ),有( )条。

3.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 )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用字母(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近似值( )。

4.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cm。如果要画一个周长是18.84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 )cm,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5.在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硬纸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cm2。 6.如右图,一根铁丝正好弯成一个直径是2.5dm的半圆,这根铁丝长( )dm。

7.一个圆环,外圆直径是10cm,圆环宽1cm,圆环的面积是( )cm2。

8.把4个底面直径是8cm的圆柱形牛奶罐捆成如左下图(从底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

解题时,先画辅助线(如右上图虚线),可以看出,绳子中的4条线段相当于4条直径;四角处的4条弧,每条都是一个圆周的,合起来正好是一个( ),所以计算绳长的算式是( ),得数是( )cm。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同一圆中的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

2.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i倍。 ( )

3.图中的涂色部分是扇形。 ( )

4.半径是2dm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如果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则圆的面积最大。 ( )

三、答案选择厅(9分)

1.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的( )。

A.半径 B.直径 C.周长的一半

2.甲、乙两圆的半径比是1∶3,它们的直径比是( ),面积比是( )。

A.1∶3 B.1∶6 C.1∶9

3.下列图中有圆心角的是( )。

A. B. C. 4.右图中扇环的周长是( )cm。

A.12.56 B.16.56 C.17.85

5.把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 )。

A.4cm B.6.28cm C.12.56cm

四、计算小能手(25分)

1.填表。(9分)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cm) (8分)

3.计算下面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dm) (8分)

五、实践探索台(10分)

1.先画一个正方形,再按下面步骤操作。

(1)画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以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大圆;

(2)依次连接两条直径的四个端点,得到一个小正方形;

(3)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一个小圆。

2.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0cm。

(1)大圆的面积是多少?

(2)图(2)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与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3)中,小圆的面积是多少?与大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六、生活应用场(25分)

1.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是8m的圆形花坛,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有一个面积为450m2的圆形草坪,要为它安装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10m、12m、15m的三种装置,你认为选哪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位置?

3.一个圆形水池,周长125.6m,水池周围(阴影部分)是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在路的外侧围一圈栏杆。水泥路的面积有多大?栏杆长多少米?

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练习题 第10篇

一、翻译下列词语。

1.鸡肉 2.鱼 3.姐妹

4.兄弟 5.父亲 6.母亲

7.司机 8.医生 9.农民

10.护士 11.教师 12.学生

二、完成单词,并写出中文意思。

1.f mily   2.unc e

3.pare ts  4.a nt

5.b by     6.b seballpl yer

三、按要求写单词。

1.young(写反义词)  2.come(写反义词)

3.isn‘t(完全形式) 4.youare(缩写形式)

5.I(宾格)          6.he(物主代词)

7.we(物主代词)     8.she(物主代词)

9.near(同类词)     10.have(同义词)

四、连词成句。

1.your,people,there.Many,in,have,family,are?

2.family,members,six,my,have.

3.father,is,what,your?

4.tree,are,the,fifteen,there,on,apple.

5.your,is,mother,this?

五、根据上下问意思,完成下列对话。

1.A:                    B:My  mother is nurse.

2.A:Is she your aunt?   B:

3.A:                    B:I’d like some eggs.

4.A:                    B:This is my father.

5.A:                    B:There are five books in the bag.

六、写出下列的中文意思。

1.member       2.only

3.little puppy 4.welcome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第11篇

1、把2.9543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

2、如果被减数增加3.6,减数减少2.9,那么它们的差增加( )。

3、1.960.6的商保留三位小数是( )。

4、换算。

0.24升=( )毫升 2600千克=( )吨

4角5分=( )元 0.105米=( )厘米

1.2平方分米=( )平方米 5.04公顷=( )平方千米

5、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3.7+3( )3.73 0.91.5( )0.91.5

9.990.01( )9990.01 0.210.21( )0.210.21

5.40.2( )5.45 1.783.3( )17.80.033

二、判断题。

1、2.3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2.40。( )

2、一瓶雪碧,连瓶称重1280克。雪碧倒出一半后,连瓶称重是655克,雪碧瓶的重量是30克。( )

3、一个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数大11.7,原数是1.3。( )

五年级上册语文预习练习题 第12篇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uāi lǎo cí xiǎng bì jìng fēng qī xuě yā

( ) ( ) ( ) ( )

bǐ yù piāo bó diàn wū shū lǐ suǒ wèi

( ) ( ) ( ) ( ) ( )

三、积累运用

1、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____。

2、《小桥流水人家》里作者谢冰莹提及她的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_____,村庄_______,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 ”、“ ”的太平生活。

3、风一更,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 。诗句选自《 》,作者为满清的第一词人________。其中“聒”是_________ 的意思。

4、“_________ 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意万重”的意思是 ___

5、浮云终日行, 。

6、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

7、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 “绿”字据传经过诗人十多次修改,你觉得也可以换成____ 、_____、____等字,而这个绿字好在哪儿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敲诗句字眼成为美谈的还有贾岛的一句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8、你积累了哪些思乡的古诗、现代诗、名句?选择最喜欢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意思,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可怜:①同情;②不值得一提;③可爱。

1、他袋里的钱少得可怜。( )

2、对狼这样的坏东西,我们决不能可怜它。( )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五、读课文中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 )是寒冷,愈是( ),花开得愈精神,愈(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 (gǔ gú)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ling lǐng),从来都是( ),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读音,给空的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语。

2、秉性的意思是(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颂梅花,重要的是通过梅花的精神品质来赞颂( )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第13篇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第14篇

hu醤 r鄌 zh"Vn c醤g b? j靚g c? xi醤g

( ) ( ) ( ) ( )

hu"n y靚g xi醤 ji? l#? p鄋

( ) ( ) 疑 告( ) ( )途 ( )断

f鑙:浪( ) ( )水

二、用“√ ”给加点的字标出正确的读音。(2分)

素净(j靚 j靚g) 垂蔓(w鄋 m鄋) 干涸(h? g? 目的地(d? d恚?

三、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2分)

A.哺捞 剧烈 沮丧 决择

B.特征 奇迹 追逐 矫健

C.波纹 资态 忽略 如饥似喝

四、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尽:①完;②达到极端;③全部用出;④用力完成;⑤全,所有的。

尽职( ) 尽力( ) 山穷水尽( ) 取之不尽( )

五、请按要求写词句。(18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 )盆大雨 千篇一( ) 安然无( ) ( )然大物

藕( )丝( ) 不容争( ) ( )( )不绝 星罗( )布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1)小心翼翼(ABCC式) 、

(2)顶天立地 (含有“天”“地”) 、

3.请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4分)

与众不同 别出心裁 增长 增强

(1)作文,首先构思要( ),落笔也要有点( )的“鲜味”才好。

(2)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 )了我的理解力。

(3)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尤其是使我( )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

4.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 ,我将 。

例:树林里,小鸟在歌唱。(把小鸟当作人来写)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3)用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他学习成绩好。他热爱劳动。

(4)把下面的名言警句或诗句补充完整。

① ,春生江上几人还?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 。

六、回忆课文内容,再填空。(17分)

1.窃读的滋味既 ,又 。(选自《窃读记》)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是 说的,它让我想起了诗句“ ”,表达了 的情感。

3.风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选自《长相思》)

4.“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5.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说明方法。如 、 、 、 等。

6.《钓鱼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 。《落花生》让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做 。

七、阅读短文,认真答题。(18分)

(一)梅花魂(节选)(6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秉性: 大抵: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2分)

3.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人类的保健卫士(12分)

当你望着那无边无际、郁郁葱葱的森林,心中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为什么人们都喜爱森林呢?如果说啄木鸟是树木的保卫者,青蛙是农作物的卫兵,那么,我要说,森林就是人类的保健卫士。

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当你走进森林,就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它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你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两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就会感到城市里的噪音大。森林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都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放出五十公斤的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最多也只有三四百个,少则十来个,而空旷的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可见,森林卫士的本领还真大呢。

森林有这么多妙用,难怪城市里的人们都要邀请森林这个家族的成员到街道旁、公园里、花圃中安家落户,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都来植树造林,迎接这人类的保健卫士到我们身边来安家落户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油然而生: 。

一技之长: 。

2.用横线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1分)

3.“两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具体说明的是森林对人类的哪一点贡献?(2分)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森林对人类贡献是很大的”?(4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森林?请写一写。(3分)

八、习作展示台。(30分)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下一篇:vi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