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我的母亲

2024-06-10

情感散文:我的母亲(精选12篇)

情感散文:我的母亲 第1篇

我的父亲母亲情感散文

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一直自责这次的红烧猪脚做得不好,当然她也反复提到了是因为父亲错把生抽当做老抽递给她,才导致了不入味和不上色。絮絮叨叨间,父亲和猪脚都默默地不做声。

过了一会,父亲把费力撕扯下来的一块脚筋,夹到了母亲碗里。今天中午母亲为给住院的爷爷送饭,骑车摔了一跤。据说是因为父亲的大哥,在医院对爷爷和奶奶说了很多很不孝的混蛋话,母亲说就是因为那些话被气到了,才摔着了。

母亲是个单纯的人,据说她和父亲在十六七岁里相恋,后来的`岁月便不曾改变过她的世界观。但对于父亲的缺点,她倒是可以如数家珍,描绘地栩栩如生。周末早晨父亲在睡懒觉时,她一边张罗早餐,一边对着我抱怨说看你老爸那懒样,50多岁的人还和小伙子一样喜欢赖床,每周如一日地抱怨,我觉得那真不是嗔怪。父亲有时候抢着洗碗,母亲便坐在客厅遥遥看着,说看你老爸洗个碗费那么多水,动作又慢得要命,并且每次都要我看父亲背后那个脂肪瘤是不是看起来又比以前大点了。母亲节俭,有时候抠门到让我们抓狂并出言不逊,在我顶撞不听话的时候,父亲会敲门走到我房间,说让我给我妈递个水去,别让妈不开心。

母亲晒衣服时候的动作总是特别惊悚,半个身子探出窗去,我每次看到都跑过去抱住她腿,父亲便在后头喊,你看看你看看,总有一天要掉下楼去,然后便把我们两个都赶走,自己跑过去把被子在窗外的晾衣架上摊好。所以母亲叫他,长脚。有时候要搬个东西或者取个高处,都会喊,长脚快来帮忙。

母亲见识单纯,遇不了事,父亲嘴里一套一套,拿主意时却总是还要问母亲,有时候浅显的道理,他们左左右右想不明白,看得我干着急。一家人出门给父亲买衣服的时候,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让你爸买件衣服,比登天还难。奇怪的是,我在场的时候总是买不到的,他们两个能买下东西,都是在他们单独去的时候。

夏天的夜里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母亲睡不得空调,父亲离不开空调。总是前半夜母亲坚持要睡沙发,让父亲在房间开空调,后半夜父亲把空调关了把母亲拉回去,到了清晨自己又热得受不了把客厅空调开了睡沙发,然后早上两个人都没精打采地互相责怪,到了夜里,又按部就班全套再次上演。

我时常加班过了饭点回家,叫他们不要等我。两个人的时候,父母吃得简单,凉面、面包还有泡饭都能打发一顿,但母亲总不忘给父亲炒上一个豆芽浇头,或者添两个荷包蛋。有时候到家摘下耳机,看到微凉的饭菜罩在半透明的熟食罩里,就觉得特别有安全感。那些听说到的不幸福,听说到的不诚实,听说到的不相爱,纠缠不休的爱恨情仇,优柔寡断的缠绵暧昧,都在眼前这半桌剩菜的温馨实在面前烟消云散。

母亲常念叨我,说以后嫁人了要记得早晨叠被子,要学会用熨斗,还要会做家常菜,有时候她给肉焯水,给鸡过毛,给鱼取内脏,都让我在旁边看,还细细教我。也许她也认为,如果宝贝女儿要嫁人,那男人必定值得我为他去摸滚油锅,去端淘米水,并且做得甘愿,做得欣慰。正如她为我父亲做的一切那样。

寒暑冬夏,人情练达,从小到大父母都没有一板一眼正经教过我无论学习工作的知识或者为人处世的诀窍。生活对他们仁慈宽容,他们不必看到这人世的复杂艰辛,已被许了大半辈子的平和安乐。这小小的平和安乐,在家里每一个最细微的地方莹莹泛着光。却唯独这最微弱的光芒,可以引我抵御最坚硬的寒冬。

情感散文:我的母亲 第2篇

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重视过母亲节。我也有四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每当看见有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路上,就会想起我的母亲,禁不住鼻子发酸,要流下泪来。也是前几天的晚上,接到女儿发来的短信,要我注意身体预防“非典”。由是感慨着亲情力量的无比之大。

我的母亲丁淑文出生在沈阳市小北关西下洼子。外祖父是挑担卖凉粉的小生意人,外祖母祖籍辽阳是旗人的后代。所以我的身体里流着的血,有1/4是满人的。外祖父家境很穷,母亲上过几天贫儿学校,但大部份文化知识,还是读舅舅的课本自学来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见过母亲写的字,是隶书,很秀丽。那是父亲上工人夜校时,妈妈给爸爸包书皮写在书皮上的。现在想起来,妈妈说过的好好读书的话,还犹然在耳。妈妈是很喜欢读书,很喜欢读书人的。

经常有人说我口才好。我断定这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因为妈妈的口才就很好,言谈举止儒气十足。我五、六岁时,妈妈曾做过街道的一些工作,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而且因此受过街道领导的表扬。我想,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妈妈一定会成为活跃的社会工作者。然而,今生今世她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命运对她该是多么不公平。

我见过妈妈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衣着很朴素,但是人很漂亮。可惜文革时毁掉了。这珍贵的照片,再也没有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有一件事我记得最深刻。17岁时,我上山下乡在宝鸡县插队。爸妈惦记我,想我,就到队里来看我。那一次,妈妈走了一生中最远的一次路,而且有十几里是崎岖难行的山路。看过我以后,妈妈回到家就病倒了,十个脚趾甲都青紫了,后来脱落了。因为累的太厉害!

当年我真的不懂事!从来没有好好地问候过妈妈,尽管心中是很亲近的。事后几十年,每当我想起此事,都深感母亲是多么地疼爱我!我的眼圈都会发红,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我们回报给母亲的太少啦!今年我已经53岁了,母亲已经81岁了。在这有生之年我该怎样报答母亲呢?

母亲、父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该让这生命虚度一世。如果在我们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可以为自己所做出的业绩而自豪。那母亲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一会喜笑颜开的!

情感散文:我的母亲 第3篇

青岛新闻网讯,“首届全国情感主题散文大赛颁奖典礼”近日在青岛举行。大赛由《散文选刊》主办,自2011年1月征稿起,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收到海内外的应征稿件2万余篇,按照“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四类严格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230余篇。会议期间,《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作家报》等文学报刊代表应邀莅临大会,并举办了文学报刊编辑与作者见面会暨文学讲座活动。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负责人向获奖代表颁发文学艺术支持项目荣誉证书。著名作家、翻译家张守仁为与会的获奖者作了有关“语言与情感”的主题演讲。

写人散文的情感态度 第4篇

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作者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个学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更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爱国青年。至于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则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本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惨遭杀害,更能揭露反动当局的凶残。文中写到的人物不止刘和珍一个,但显然是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与此相似的篇章还有《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五个青年作家中,着墨较多的是白莽与柔石。比如写柔石,特地说到他的硬与迂,其硬体现于做事的努力,也创作也翻译,迂则是不通世故。后来,“他的迂也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两相比照,可见他的厚道,这是硬与迂的结合。这两篇纪念文章,交织着悲愤之情,即缅怀死难者的悲伤以及对反动当局的愤怒,而对学生及后辈,却多有尊敬,还不无自谦。

又如《忆刘半农君》,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先是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但也有近于草率、失之无谋的地方。此种性格分析,点明了人物的长处及不足。至于与作者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可以在一起谈闲天。从谈天中,刘半农给人的印象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用清澈的小溪来比这种浅,可见仍有其好处。至于后来的变化是没能与时俱进,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不再是同道中人了。但即使如此,还点明其为人的忠厚。行文至此,作者便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不用说,作者的爱憎是很分明的。还有《范爱农》,写的是同乡及学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就这肖像来看,颇见其愤世嫉俗。留学回国后,又碰面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这里讲了别后经历,觉得气闷,仍是那种愤激使然,但与作者的了解却增进了,便一起喝酒聊天。辛亥革命时,有了一些起色,一起在故乡做教员,但也只是一时之事,过后就因失望而颓唐了。此后再难振作,后来便醉酒落水淹死。作者的态度是同情的,但这不只是个人的境遇问题,还对世道多有针砭。

且看《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她生得黄胖而矮,长相不好,更不好的还在于背地里说人长短。“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些小动作,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形容出来。再就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大约是偏蛮横一类的。此外其还懂得许多作者所不耐烦的规矩。按理,这样一个保姆是不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作者的看法,那就是她为作者买来了《山海经》,而这正是作者想看的图画。“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一词,使长妈妈在作者的眼里大为改观,变得高大起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书,或者说一种精神上的关爱,使作者消除了内心的反感。结尾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原本是不无揶揄的,却变成一种赞美。

母亲节想母亲-情感散文 第5篇

时光寂静,年华流转,我捻一颗素心,于春天的街角,看流年的风轻轻吹过,想起您——母亲!已是暮春了,而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您不在,母亲,您走好!时光的剪影里,暖了好多相思?又惆怅了多少生死别离?谁的深情泪湿了我的眼角?谁的记忆温暖了我的思念?又是谁的离去粉碎了我的心?是您,我可爱的母亲!是您,我可亲的母亲!是您,我可敬的母亲!让我多了相思,惆怅了别离,泪湿了衣襟!

站在阳光下,立在尘世里,伸出双手,似乎便可以触及往日您的温度?暮然回首锦瑟年华里您已不再在灯火阑珊处!

您离去的这些天里,静下心来,我整理纷乱的思绪,淡看着年华似水。您默默地走过了山长水远的流年烟火,您的一生充满着平淡无奇,有的只是一辈子的辛苦劳作!而我回眸的一瞬间,惊觉那些一直珍爱着的您的生活画面,久久不能相忘而一一呈现,曾经的天涯咫尺,如今也变成了咫尺天涯。想起,您站在人群中;相望,您已在天庭之上,天堂回看!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芳菲即尽您却逝。最是时光留不住,落红流水您去也。以前您的许多美好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指缝间滑落,而如今我们再也来不及挽留,再也来不及挽回,再来不及让它停住,只能让您就这么离去,就这么别离,而我们只能去回忆……

纸上,关于流年的.书写,一章又一章,一篇又一篇。稠密的尘事太过厚重,压住了纸的轻狂。我在上面反复书写那些生命的过往,那些流年的离去,终摆脱不了对您离去的思念!于是,那深深的思念,成为我不灭的惆怅。我用心书写着对您的深深思念,那一篇篇深情的呼唤,您是否听见?为何纸张在风里乱舞?

那些倾城的想念,在薄凉的文字中诉不尽哀思,流年终将在春天的门里渐行渐远,您也逐渐远离,奔赴天堂!属于四月的文字也将告一段落了,时光深处,我把对您的思念折叠,妥帖安放,永久怀念。

光阴若即若离,在这个茶靡的五月,初夏的渡口,我默然依旧,寂静安然,对您的思念,久久长远……

我的初恋情感散文 第6篇

和大伟相识是在大一第一学期的第一节英语(Q吧)课上。那天我迟到了,慌慌张张走进教室,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旁边就是他。当时我并没注意旁边是谁,只是专心地听课、做笔记。在老师讲完课后,大伟在本子上写了一个单词,问它的汉语意思。这时我才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但是印象并不深,只是感觉他很黑(是那种黑得很健康的颜色),后来就渐渐淡忘了。

离开高中近乎封闭式的校园步入,仿佛进了天堂一样,我完全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在意、无所谓。整天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参加各种活动、各类社团,不管自己行不行,都要去尝试。现在我真的很欣赏那时的自己,对充满热情,对未来满怀希望。

转眼到了国庆节,学校放七天假。因为家离得比较远,我没有回去。记得那是放假的第三天,我和一个女友到附近的书摊租书看,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大伟。当时我并没有认出来,只是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他微笑着问我为什么没有回家,然后我们就这样一边走一边闲聊起来。女友突然问我:他是你老乡吗?我愣了一下,含糊地答:我也忘了,好像是吧!大伟惊奇地看着我说:你忘了我是谁吗?第一节英语课上,我还问了你一个单词呢!我这才想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们便熟悉了,但是这种熟也只是见面打声招呼而已。

那时的我很喜欢打羽毛球,几乎每天都和女友在操场玩,也经常会碰到大伟和他的伙伴。他的球打得很好,而且总是一副不骄不躁的样子,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他们打得很精彩,不像女孩一样软弱无力。有时我就干脆停下来看他们打。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注意大伟了。在以后的交往中,我感觉他好像也在注意我,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强烈。有时心里会莫名地泛起波澜,但很快就又消失了。毕竟人家没有对我表示过什么。

小娅显然是个非常被动的人,在上也是如此。她固执地认为:如果一个男孩子喜欢她,一定会向她表达的。

那时我还有一大喜好,就是上网。在网上可以浏览很多信息,那些都是在校园内无法获取的,包括新闻、时事等。最重要的是,我还可以进很多文学网站,去欣赏那些小诗和优美的散文,去感受那些震撼心灵的东西,这是一种享受。当然还可以聊天,和陌生人随意聊着,真实地展现自我。这与现实相比,就像进入天堂一样:自由自在,毫无顾虑,我喜欢这样。

那一天,我在机房碰到了大伟,他略有拘谨地走过来,问了我的QQ号。后来我每次上网几乎都能遇到他。我们聊学校的奇闻逸事,谈自己,谈家庭,谈文学,谈社会,设想未来,但所有这些都只限于网上,在学校里我们见面还和以前没有多大差别,还是那样淡淡的一声招呼,只是微笑多了一些。可我却能明显地感到大伟表情的异样,毕竟我们有那么多相同之处,我们在网上是那样谈得来。我很多时候都希望能够见到他,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背影,课堂上注意他的一言一行,有时当我扭头看他时,发现他也正在注意我,这时我会连忙低下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就像开了一朵花一样,就连心跳也会加速。

有时他也会主动过来和我说话,那种注视的眼神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明明就是喜欢,就是爱恋。可是我却表现出毫不知情、无所谓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这样虚伪,这样不真实,明明很喜欢他,很在意那种眼神和关注,可外在的表现却是那样冷漠。或许我仍然坚持以前的观点,仍然固执地认为:如果他喜欢我,一定会亲口告诉我的。

小娅错了,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和大伟太相像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结局。因为他们都是被动的人,都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所以这就注定会有遗憾。日子就这样在情感的暗流中流逝,转眼到了大二。

我似乎每天都在企盼当中:盼望着他的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盼望着他亲口对我说他喜欢我……可是我等到的却是失望,给我的仍然是那种亦真亦假的感觉。有时我真的.很气他,气他为何这样懦弱,不敢对我说。也气自己,为什么没有勇气表白,让自己这样痛苦。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在心底深埋着的,外表的我依然是那么无所谓。

又一次,我们在网上相遇了。我曾几次试图向他表白,可却始终没有发出去,或许这就是我的性格所致吧。我太被动、太爱面子了。

快下机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我送你回宿舍好吗?

看着那行字,我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就那样呆呆地坐着,傻傻地看着,眼泪都要流出来了。知道吗?这样的话我等了多久?盼了多久? 可是我说出来的却是:不了,我呆会儿和朋友一块儿回去。刚发出去我就后悔了,真的很后悔。可是我就这么说了,鬼使神差一般。

小娅说后来在网上就很少碰到大伟了。即使碰到,他们聊得也不多。大伟似乎总是很冷漠。小娅不知道大伟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想来,也许那句话便是表白,自己的回答就意味着拒绝吧。不管怎样,事情还是遗憾地发生了,而且似乎不再有挽回的可能。小娅和大伟的关系仿佛又回到了起点??陌生的感觉,若无其事的表情。

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第7篇

我们在楼下那棵大杨树下,种下了那颗种子,此后,每天女儿放学都会先跑过去看看,一遍一遍问我什么时候发芽。我总是说:快了,快了,需要时间。我真的不想女儿失望。

今天我走在河道里,一不小心就发现,原来地面上的草儿都已经冒尖了,树枝上也都满是嫩嫩的新芽,仔细看过去还都是绿了。突然我就想,我何不在这里挖一棵小苗,然后偷偷的埋在树下,等女儿回来一定会非常开心。我知道这是一个谎言,即便是我把一颗小苗移过去了也活不了几天,难免女儿还是会伤心;可是我想,我不能给女儿实现梦想,不也可以让她的梦想得以延续吗!

昨天吃午饭的时候女儿问我。“爸,我要是学工业设计,去哪儿学啊?”我说:“去意大利,正好你哥也在哪儿,到时候去找你哥,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是最好的。”女儿很坚定的点点头。“嗯,嗯。”

我有一个梦想,时常幻想着将来我女儿制造的每一件产品,每一个茶杯,每一把椅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除了很多的书什么也没有;床是两只长凳上面放一块木板,衣服都是放在炮弹箱里。家里唯一一件象样的家具就是父亲专门给我姐打的书柜,上面放了许多的书。我知道我看不懂,就时常的趴在书柜下面仰望上面的那些书,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我也会搬来个小凳子上去翻看。有的全是字,我就只翻翻,看看封面;有的有插图,我就看里面的插图。也是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画一幅画,我就照着书里的插图画了一只独角兽,几天之后,老师通知我加入班里的图画小组。我关于对书的敬仰和崇拜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现在的新华书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很多的书,让人看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那时候可不是。每当听说书店来新书了,父亲就会立马骑上车去找我姐,只要我姐相中了,父亲就会四处跑着去借钱,给我姐买下来。

我的父母都不认识字,所以在他们眼里,我姐学习好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我也就特别的羡慕。有时候我甚至就想,我父亲对我姐比对我好的多。

八六年的时候,父亲要退休了。那年我最小的姐高中毕业,我刚上高中;我不知道在那段日子里我的父母有多少个夜晚都没能睡好觉,最后他们选择了让我弃学,接班参加了工作。

后来母亲每当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嘴上都会一直念叨。“幸亏你姐那年考工考上了。”我想倘若我姐那年没有考上,我的父母估计就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我姐了!

我成了一名工人,虾着腰,摇着机床的手柄。我并不讨厌这份工作,只是每当面对它,心里就会有几分凄凉。父亲说:“学会这门手艺,将来肯定饿不着。”可是若干年后,我宁肯饿死也坚决不碰那门手艺。

日光清朗,柔风拂面。我在从家到河,从河到家的路上,来了又往,去了又还。我在不停的思考、挣扎、挖掘。

散文教学情感体悟的优化策略 第8篇

在大大小小的散文公开课、常态课中, 常看到这样的尴尬情况:教师做了精心的备课, 指导学生进行的文本解读也不可谓不细, 可常常学生还是无法被作者的感情所真正触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对散文的体式特征进行一番认识。

“散文姓‘散’ (散行成体) 名‘文’ (文学) 字‘自我’ (具有独特个性与真实) 。”[1]刘锡庆对散文的这个界定应该是认可度较广的。散文形式纷繁自由, 承载的内容又很丰富。散文叙写作者的所见、所闻, 散文中呈现的, 是“这一位”作者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学生这个读者由于年龄和人生经历都缺乏相应体验, 因此和作者的心灵难以直接对话, 他们之间就难以避免地隔着厚厚的一堵墙。

因此, 要让散文教学实现学生真正和作者的心灵共鸣, 就要致力于搭建学生这个读者与散文作者情感沟通的桥梁。那么, 如何搭桥?笔者通过揣摩优秀课例经验, 结合自己的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 打动学生首先教师要对文本动情。教师读文本真正情动于衷, 那么在引导学生去触碰文本之情弦时, 才会有情真意切的弹奏。如《背影》, 许多成年人都有过文中父子的这种情感交集的生命体验, 讲课中, 如果教师以自己的经历感受去为学生与文本搭桥, 真切的讲述会缩短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距离。如我组一位年轻老师就讲述了她上大学时, 每次返校, 父亲送她上车, 也总是会叮嘱“到学校后打个电话”, 老师讲的时候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表情语调真切动情, 学生都在这讲述中感受到朱自清父亲那句“到那边来信”里所蕴含的朴实深切的父爱。

2) 精心设计读的多种形式, 让学生体会情感。散文是很适合诵读的, 反复诵读, 在轻重缓急中, 在抑扬顿挫里, 在个人娓娓道来下, 在齐诵渲染中, 学生的情感引爆点也许就被声音传递的魔力所点燃。如有老师在教《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时, 就抓住结尾那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 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带领学生进行反复朗读, 通过个别读、齐读, 分别带上悲伤、愧疚、祈祷等不同语气读, 牵引学生关照前文对阿长的平静甚至有点含贬叙述, 原来是先抑后扬, 体悟出感情深沉内敛的作者终于在行文之尾再也不能抑制自己对长妈妈的感激、怀念、愧疚之情, 于是一反常态倾泻而出, 令人动容。

3) 揣摩细节描写, 品味咀嚼语言, 引导学生把握情感。细节描写是最能表现描写对象的特质, 内心情绪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许多优秀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都注重对细节的分析揣摩, 在细腻的抽丝剥茧中, 作者的情感就能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秋天的怀念》写我消沉时, 看着窗外的树叶飘落, “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一个细节动作“挡”, 把母亲一心为儿着想, 生怕儿子触景生情, 更加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细腻心绪给无声体现出来。母爱的伟大, 母爱的细腻, 抓住“挡”字即可领悟。

学生常常对一些看似普通平凡的用词忽视, 没有认真去咀嚼其背后的意味, 这时, 老师最好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之未见, 长期下来, 学生就会被培养起于平凡处见不凡的阅读眼力。如《秋天的怀念》里“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学生自读时, 没注意“睡不了”三个字传达出的母亲已病到夜不能寐的危重程度, 老师就可让学生替换成“睡不着”进行比较感悟。

4) 背景的适时适量穿插或引入。不少散文是作者在特殊年代、特定场合、特定处境、特别遭遇下创作的, 离开了相关背景, 文本的“我”之情感呈现给学生的就只是一个平面的东西, 而引入背景的介绍就让平面变为立体, 学生在情感张力场里就比较容易理解“我”之内心了。如《背影》, 在读品过程中, 老师如果相机引入对朱氏父子之间的间隙是怎么形成的, “我”为何和父亲不相见那么长时间 (两年余) 等相关背景故事的简介, 那么学生就觉得朱自清这位作者和他们的距离会拉近许多, 对字里行间说蕴含的“我”对父亲怀念、感激、愧疚、悲悯的复杂情感就能更深切地懂得了。

5) 填补文本留白, 可引学生入境悟情。有些散文, 总是有许多省略或简笔勾勒之处,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 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老师教学时让学生合理想象, 写出阿长去买山海经的过程。在这个想象片段的创作中, 学生自然会想到阿长在不知书名, 大字不识一个, 书很不好买的情况如何四处奔波, 几经折腾才买来“我”渴盼的《山海经》, 阿长对“我”的爱, 对孩子的好就能很容易地领悟了。

6) 链接贴近时代的各类同“情”资料, 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如有老师教《背影》一文时, 就引入了当代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目送》中的那段让人动容的文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 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让我痛悔的母亲寻“我”而悄悄离去的背影。这些学生熟悉的文本与朱自清的《背影》同类触碰, 遥远的陌生与隔膜感也许就能瓦解。

摘要:当前散文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是一件困难的事。

关键词:散文教学,情感体悟,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散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审美情感 散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

散文奥妙无穷的世界里,造物神秘,人工瑰丽,心灵深邃与微妙;散文笔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因此,散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审美情感需要。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在审美中产生的情感不同于生理愉悦和欲求的满足,它是升华了的精神上的愉悦,是能够打动人心灵的情感活动。因此,散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过程。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品语言,开拓审美情感的能力

我们读名家的散文,常读了开端就感受到某种气韵,进入到作家渲染的氛围中。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朴实沉郁的语言风格,开端便已奠基。以下文字均随情境相生,朴素、深沉、忧郁。此外要真正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还必须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通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描摹、感情升华、哲理揭示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确,语言本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石成金了。如《荷塘月色》开头用“心里颇不宁静”微微露出主题内涵,“不宁静”一词,平常而又平常,在别的文章中谁也不曾留意它,但用在这里就具有任何别的词语都难以产生的效果,它不仅正好与彼时彼地的气氛、人物特有的心情以及文章的整个情调丝丝入扣,而且惟妙惟肖地表露了作者在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不满现实、寻找超脱,以及暂时获得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复杂矛盾感情。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仅此一语,愤懑烦躁的心绪全出,不安于现状、批判现状、改造现状的锋芒贯通全篇。

二、捕情感,唤起学生审美情感的需求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讲授重点就不应放在对项脊轩的记述上,而应从作者“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入手。作者为什么对一间“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如此一往情深呢?这间小屋牵系着一些人和事,是作者时时追怀,不能忘却的。小屋几经变迁,反映了一个大家庭的衰败和离析。小小的“项脊轩”,可以说是作者家庭变异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背影》中“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主要在于作者巧妙地把“父亲”的“背影”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表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为了安葬“祖母”,必须变卖典质。丧事一完,老境颓唐的“父亲”还要到远方去谋求差事。而分别时,年迈而行动已经不便的“父亲”出于对“我”的关心和安慰,硬要爬上爬下地穿过铁道给“我”买橘子!这样的情景,怎能不令人伤心和感动得落泪?

三、入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感的途径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境”由“情”生,“情”浓“境”现,无“情”则不能入“境”。在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以形传神和以神御形。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以形传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以神写形的的意境需要追问真意,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这种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阅读这类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带情”、“引导”是很重要的两环。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去影响感化学生,带领学生一同在美妙的艺术殿堂遨游,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由形到神,顺着文中一幅幅如梦如幻的美丽飘渺的画面,深情地引导学生走进这种朦胧的意境之中,带着学生在欣赏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风、缕缕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轻雾中,细细品味作品迷离恍惚的情调,从而进入这种夹杂着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静的独特的意境,慢慢地领悟作者苦闷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题也就把握住了。

审美情感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品语言,捕情感,入意境,是我对散文教学方法的一点粗浅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把握教材重点,处处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入手,让学生真正在散文的学习中获得美的感染。

描写母亲的情感散文 第10篇

“妈,我要走了,家里一会还有事,我是中午抽空回来的。”

“怎么才来一会就走,不能多待一会吗?你每次来总待不了多长时间,不能在这待一宿吗?”

看我为难,她于是不再刻意挽留,送我到路边,似乎有些不舍。我硬下心,没有回头。其实,我何尝能舍得。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成家了,有些琐事不是你能扔了就能扔了,有些事不是你能决定就能决定的。有些事我们是那么的身不由己。

我的女人-情感散文 第11篇

你知道的,看你辛苦,我也会心疼,我也会难过。我何其幸运能遇见你,然后和你在一起,是你,让我可想、可盼、可怨、可恨、可笑、可悲、可泣、可等、可爱。只有你值得我为你奋不顾身,你是唯一,这辈子,不知道有多久,但现在,我会珍惜,珍惜你的好。只有你懂我,只有你知道我每次难过的.时候都会说‘没事’只有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才是最开心的,什么时候才是微笑的。只有你一个女人可以为我不顾一切,只有你一个女人能对我好,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只有一个女人,能像个奴隶一样,听我的话,没有怨言,只有一个女人能拿命来爱我。

亲爱的,学我不上了,我要和你在一起。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走路。我知道,你舍不得,让我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我知道,你害怕我一个人睡不着。我知道,你在我难过得时候,比我还要难过。亲爱的,我爱你不是话,你是我想珍惜的女人,你是我想拿命来爱的女人,你是我的命。除了死亡,没有甚麽能把我们分开,我们的心早在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紧紧贴在一起了。亲爱的,我爱你不是话,你最珍贵,一辈子。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你对我到底有多重要,我只知道,我不能没有你,突然才发现,只要和你说话我始终都是微笑的,我何其在有生之年遇到你,竟花光了所有运气,你给我纯粹的爱,纯粹的人生。

怀念母亲的情感散文 第12篇

生命的痕迹。

至爱弥天,悲嚎漫地,苍天有情,化雨成泪,苍天有恩,故示祥瑞。踏着念思的脚步,追忆着母亲艰辛的足迹。母亲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母亲在家中是长女,兄妹五个,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一家人过着朝夕相处的日子,母亲老早就嫁到了我们老王家,与我父亲结成了连理之亲,婚后日子过得也比较清苦,母亲的一生抚育了五儿一女,听母亲讲过,六十年代初闹灾荒,家里一贫如洗,那时就有了大哥、我和三弟三人,父亲可能有预感,当年在自家田里种下了几分地的萝卜,秋后收获的萝卜救了全家人的性命。后来听人说,萝卜收获后,地里落下了残存的干萝卜叶子被四川涌来的逃荒者当做救命稻草抢走。母亲为了能让我们兄弟三人填满肚子,自己省吃俭用也从不亏待孩子,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从不袒露怨言。我的祖父在外行医,祖母常年有病不能照看她的婆婆,所以我父母就承担起了赡养我祖奶奶的义务,一九七二年,因我的祖奶奶(半身不遂)夜间用煤油灯在蚊帐上燎蚊子误烧了蚊帐,引起了家中发生火灾,祖奶奶在这次火灾中丧生,大火也吞噬了家中父母半生积攒下来的大部分财产,多亏了街坊邻居帮忙及时救火,房子才没有完全坍塌,父亲病倒,母亲没了主心骨,整日在痛苦中煎熬,乡亲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助我家修好了房子。那时快进入冬季,母亲正发愁冬天孩子没有衣物添加,怎能熬过严寒?后来我父亲在天津工作的姨夫寄来了钱,还有两麻袋衣物,近便的亲戚都把钱和衣物送到了家中,村委会也给予了不少照顾。发生火灾时,已有六个孩子的母亲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也为后来的不幸落下了病根。

万爱百恩千苦,疼我熟知父母。

随着儿女们的陆续成家立业,母亲肩上的担子也轻松了许多,九十年代末,母亲已过了花甲之年,便跟随父亲和五弟到山西传播果树修剪技术,一是外出图个清静多赚点钱,二是把中国苹果“第一都”的果树修剪技术拓展到异地他乡,从而达到利润双赢、共同致富之目的。他们的口号是:“技术扶贫”第一年修剪的果树不要钱,等第二年果树产量提高了,户主尝到了甜头再付款。我记得父母在山西大约待了三年,他们传播的果树修剪技术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我看到父亲回到家乡时带回了不少的奖状镜匾之类的东西。母亲随父亲去山西主要是为了散散心帮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山西的时候母亲由于环境不太适应,再加上思乡心切,一时染上了心脑血管堵塞,后经治疗基本上病情稳定,回到家里已看不出有何大碍来。母亲自从经历了这场大病后,每况愈下,经常看不惯别人的说话,再加上父亲的火爆脾气,令她的中区神经彻底紊乱了。有一次,我五弟的岳母在家里吃饭,我母亲也过去了,吃饭时我母亲由于病情发作,看到我五弟的岳母吃了两碗面条,就说人家能撑,结果人家不干了,两人吵了起来不欢而散。

我母亲在那场大病之前不是这样的人,家里来了客人,吃饭时她始终劝客人,家里没有好菜好饭多吃点别嫌荤。母亲的待客之道,做儿女的最了解,只是她身染疾病身不由己而发作,母亲不识字,可心地善良,与邻为伴从不与他人发生争吵,母亲善待公婆,精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为家的操劳呕心沥血,岁月的沧桑烙印在了她那慈祥的脸上,两鬓的白发印证了她的艰辛,时间老人没有挽留住她的脚步,母亲的病情一步步地滑到了极度痛苦的边缘,顽强的生命抗拒着病魔的煎熬,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母恩浩荡,永载千秋。

母亲最后一次外出是在一九九六年夏末,是和父亲一起到五十公里外我租房的住处,当时我在离家很远的公路边开了个小卖部,父母下车后让我打了个出租车先送母亲回家,父亲在后边办点事,在小卖部我就发现母亲不爱说话,手脚有点不听使唤,等到了家门口下车后,我架着母亲开了门,进屋坐下后,母亲在看电视,我就忙活着做菜。当我和母亲唠叨了几句后,发现母亲没有应答,我问母亲怎么了?我隐隐约约只听到她说的一句话:“这次不强啊。”再问,她看着我却说不出话来,我这才发现母亲小便失禁了,裤子是湿的,这时父亲也回来了,忙把母亲抬到了炕上,重病的母亲已经完全丧失了自立的能力。

后续的治疗鉴定,母亲二次复发的是脑干大面积梗塞。医生说:“是个奇迹,一般的说病人到了这个状况,这个人早就不在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母亲的神智略有恢复,不能说话,只会吆喝,右半身动弹不得,从此母亲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母亲出院后,卧床了11年,偿尽了病魔带给她的苦痛,家中的儿女亲人们也见证了母亲的辛酸痛楚,精心地护理着重病的母亲。母亲受的苦是常人无法比拟的,儿女们企盼着母亲有一天能奇迹般地站起来,与家人安享着天论之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病危告急了好几次,就在母亲最后一次病危时,我和爱人陪在母亲身边的第三天,我回百里外的家中处理点事情,不料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回到母亲身边,亲人的哀嚎令人肝肠寸断,我跪着呼喊着娘亲,母亲却撒手西去。

自从母驾鹤云归,从此阴阳两隔,我们再也无法聆听您的教诲,无法再见到您的音容笑貌,怎能不叫儿女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呢?母亲啊!您尝尽了人间苦楚,受尽了人间磨难。又怎能让儿女忘怀?耶稣有句谚语:上帝不能分身去所有的家庭,所以世上才有了慈母在每个家庭里默默的付出。母亲您就是上天派来的慈母,这一辈子您为儿女付出的太多,我祈求您下辈子还做我们的母亲,能有您这样的母亲做榜样,我们已经是侥天之幸了。如果真有来世再重逢的缘分,请让我们还做您的儿女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情感散文:我的母亲】相关文章:

怀念我的爷爷-情感散文06-03

当兵情感散文05-12

情感散文范文05-19

散文情感范文05-19

情感类精彩散文06-01

别哭情感散文06-04

情感散文:旧日时光06-23

散文之情感范文05-24

散文的情感范文05-24

初心情感散文范文05-28

上一篇:谈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探索论文下一篇:第一个偶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