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政治开卷资料

2024-06-07

中考历史政治开卷资料(精选6篇)

中考历史政治开卷资料 第1篇

第一部分:国情常识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党的地位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党的地位: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 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 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直接动力。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性质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 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 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

具体措施有 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 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 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共同理想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 的历史责任。13.三步走:①、1990 年温饱 ②、2000 年总体小康 2020 年全面小康 ③、2050 年实现现代三步走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 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 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 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民主政治制度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 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 国家权力 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 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报告(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 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 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 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 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同级 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 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 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六)成果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 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 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 主义制度(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C、神 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免除农业税 B、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C、实 行廉租房制度 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二、中国与科教创新

39、科技的作用(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 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 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 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41、科技成果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 号潜水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 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 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 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 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 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 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 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 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 握。(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 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 创新奠定知识基础。(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 实的态度结合起来。(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7)让创新思维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5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几个点子。(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引进。(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5)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三、中国与世界 毕业选择

5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53、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 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2)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 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54、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 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 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 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 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 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55、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 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 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56、怎样走向世界?(1)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 题。(3)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参与意识。(4)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

57、如何择业?(1)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职业观念,即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正确认 识自己,给自己恰当定位。(3)正视竞争,敢于竞争。(4)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就是最大的就业。

58、青少年应怎样成为有用的人? ①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②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 一,③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④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 一,⑤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59、青少年应怎样不懈追求,去实现人生意义?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争取有所 创造、有所发明。③不断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④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 健康的生活。⑤从现在做起,抓住现在每一步。⑥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做好 每个细节。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一、法律

6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6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 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6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 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6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 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 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6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6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 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 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 段。

6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 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人身权

(一)生命健康权

67、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意义(重要性)意义(重要性):(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 基础。(2)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68、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 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9、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 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 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 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

(二)人格尊严

70、地位: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71、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72、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隐私权

73、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密的权利。

74、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1)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隐私 原因: 原因 权的现象时有发生。(2)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75、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1)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我们还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财产权

(一)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76、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权的手段 手段:民事法律手段(最常见,最普遍)、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手段

77、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2)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 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3)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继承权

78、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眼神和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 公民的继承权。

79、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优先于 优先于法定继承。优先于 79、继承的方式 方式

80、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81、如何保护公民的继承权?(1)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有维权的意识。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 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2)在行使继承权时,要 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三)智力成果权

82、含义 含义:又称:知识产权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科学技术成就、含义 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法律: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法 法律

83、如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1)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好害时,要积极寻求法 律帮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 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消费者权

84、内容: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等九项权利。

85、如何保护公民的消费者权?(1)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 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首先,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 决争议(3)当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86、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建议)

(提建议(1)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2)生产经营者要 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3)销售者要遵循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 诺。(4)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要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监督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87、法律依据: 形式:提出批评建议、新闻

87、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形式 形式 报刊、来信来访、打电话或向人大代表反应。88、公民形式批评建议权的意义。88、公民形式批评建议权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 现象。(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受教育权

89、受教育 《宪法》、《教育法》

89、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相关法律有: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90、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是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3)全面发展争取接受更高成都的教育,(4)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三、违法犯罪

91、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黄”、赌、毒和邪教、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

92、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 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9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启示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 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94、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1)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2)认识能力低,社会阅 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3)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4)经受不 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

95、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

(2)区别: 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 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 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 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96、如何预防违法犯罪?(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总之,要防微杜渐,97、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 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98、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

一、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

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

二、没有能力 将其制服时,可采取 A.呼救法 B 周旋法 C 拨打“110”报警法 D 实施正当防卫③增强自我保 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9、.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看熟即可)①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 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 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③当通过非诉讼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 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的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 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 如果有经济困难,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 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101、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10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10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 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 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105、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 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 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106、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 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 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7、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108、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 久安的重要保障。

10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答:(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 违法必究 障。

110、公民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贡献?(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答:〈1〉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 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考历史政治开卷资料 第2篇

一、文字资料的准备:

1.做好笔记:

书本中笔记适量,重点知识有划痕,时间、事件名称、人物有圈有点,内容、意义、背景在相应位置标注清晰,1、2、3点层次分明。对于补充笔记原则上一方面是对书本知识的弥补,要记在相关地方,另一方面记录下在应用本课相关知识回答扩散性问题是自己没想到的答案要点。主要来源于上新课时基础训练的习题,复习时综合性知识。题目和答案用笔颜色分开。第三方面是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同类的事件或人物。如:十一届三中全会这页的笔记除课本原文中涉及的信息要标注以外,还可记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过的历次会议,其中具有转折性的会议,纠正错误的会议,更可扩散至“中外史上的一些改革”。

2、各单元知识网络有梳理整理记录,专题知识也应归纳梳理,两者结合形成立体、系统的知识体系。

3、给书本作标签、做目录。目录贴于书本封面,标签大小适中,标签根据书本重点内容自主编写。字迹清晰、简洁。

4、翻阅时书脊朝向自己,便于迅速取用需要的书。用完后书脊朝向自己摆放,方便下次取用。

5、资料类参考书必须是自己已熟悉了它的性能、编排内容、知识点分布的才带进考场使用。参考书数量不宜多。选择质量好,信息全,目录制作便于查阅,字体大小密度适中的。

6、平时各类试卷注意收集、整理,分名别类装订,形成试卷集。制作试卷集封面目录,便于查阅。

7、笔记、标签、目录尽量使用者本人整理记录。

二、答卷细节: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策略初探 第3篇

关键词: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新课改后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反映一些新的史学观点。这样势必会减少纯历史知识的简单识记,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所以在历史开卷考试中要考出好的成绩,复习策略应该作相应的变化。

一、学会学习历史,提高理解能力

1. 学会阅读教材。

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 学会构建知识。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对每课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

3. 学会积累,拓宽知识面。

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为了增强试题的区分度,命题更加趋向于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二是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水平。

4. 学会运用知识。

讲述历史,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现实生活现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等都是运用知识的好途径。另外,有选择地练习小论文、活动实践题也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划分专题复习,强化题型训练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战争史、科技史、资产阶级革命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战后国际关系史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专题复习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因此,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必须掌握其解题的方法。

1. 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5)时空型选择题。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6)图表选择题。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材料数据,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要采取对应法,注意分析,有果索因。

2. 材料解析题。

(1)多材料的组合题型。它是针对若干有着某种形式联系的材料提出问题,可针对其中某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即采用多角度和相比较的提问方式,在回答时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反复提炼观点,得出相应结论,同时要在平时注意有关方法的积累,注意相关概念的含义。

(2)提炼类题型。即材料未经处理,在提问时要求有条件地提炼观点、内容和意义等。答题原则:第一,仔细阅读理解材料;第二,概括提炼信息,注意材料中隐含的信息,高度概括作答;第三,对照材料题目要求,保留有效信息材料内容;第四,将类似内容加以整理、合并,精心组织语言,逐一列出;第五,避免对材料内含不假思索或脱离材料而造成遗漏要点,要按所学知识或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整理组织答案。

(3)数据表格类题型。通过数据表格、图画等材料的阅读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数据表格型材料题,其信息量大,要注意观察其数据变化特点、规律,找出对解题有利的提示语,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结论,找出特征,答题就顺利多了。

(4)材料评述题型。把提供的材料作为认知的背景,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评价说明有关问题。解题思路:(1)先看问题,知晓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2)再看材料,带着问题来看材料;(3)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映射到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4)根据问题正确组织答案。

3. 问答题。

问答题的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问答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而且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应对中考历史开卷的策略 第4篇

策略一:抓住根本——熟读教材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积累,是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这里所说的“读”就是要把教材读好,因为教材是根本,考纲是方向,这两项是中考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新课讲授及复习时应让学生过好三轮熟读教材关。第一轮:讲授新课时——以讲促读,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应对试题中的历史选择题;第二轮:新课授完后——以生为本,让学生再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深挖教材中的图片和材料文字,借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读能力,以应对试题中的材料题。因为该题型的材料均来自课外,有些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然后通过感悟、回忆、再现、归纳、整理后形成自己的答案;第三轮:临近中考时——以读带讲,让学生深读课文,理清历史事件纵横之间的联系,教师再作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以应对试题中的探究论证题。因为探究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该题的题干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有些题在书本上也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猜读,在题干中抓住隐含的信息,然后通过感悟、回忆、再现、归纳、整理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因此,“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要求学生熟读教材。

策略二:提升能力——巧记知识

通过三轮熟读教材关的实践,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新课及复习时还必须教给学生四种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①归纳法。如在点评美国1929-1933年那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时,就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即“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就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即“方针、适当、重视、支持”。再如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美国获得利益最多,日本受限最厉害,中国受伤最严重。”②数字法。如东欧剧变后各国政权变化的情况,就可用“一、二、五”三个数字记住,即“一”指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统一;“二”指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五”指南斯拉夫一分为五。③名字法。如1991年没有参加“独联体”的4个加盟共和国,就可用“陶三丫(亚)”这个名字来记住,即“陶”指立陶宛,“三丫”指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④谐音法。如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代表共五人,就可用“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来记住;另外,还有表格法、字头法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说来,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巧记知识的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

策略三:整合知识——妙建专题

在平时教学中由于我们只是单一地授完新课,而没有注重历史事件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比较、归纳,因而学生在解答试题的时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专题资料。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依据历史新课标要求,重新整合教材知识,构建专题网络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在学生读、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有效的综合、概括、总结的方法,也是学生带入考场所必备的开卷资料。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历史事件,理清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我在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就以历史事件的有关内容主题为单位,帮助学生就梳理归纳了11个专题,即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专题二:革命运动;专题三:变法改革;专题四:思想运动;专题五:科学殿堂;专题六:战争风云;专题七:格局演变;专题八:民主法治;专题九:道路探索;专题十:生活变迁;专题十一:会议文献。且将每一个专题的历史事件都按背景、原因、目的、时间、过程、结果、性质、影响(意义、作用)等方面详细归纳。学生一目了然,方便了查找。总而言之,构建专题网络知识体系,清晰明朗,方便实用,提高了答题的准确度、速度,对学生中考历史考试开卷成绩的提高会大有帮助。

策略四:掌控时间——强提速度

各地文科综合考试有所不同,以荆州市文综试题为例,(政、史、地)总分为150分钟(政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从题型来看,有选择题和非选题两大题型(选择题占了72分);从时间上来看,学生答题时间非常紧,检查的时间不多,如时间分配不合理、掌控不到位,就会导致试题做不完,直接影响考试成绩。鉴于这一实际情况,我教给了学生六个对策:①用三个资料袋分类整理三科资料;②带一个计时器,放在考桌上;③三科分配三个时段来答题(即政治用50分钟,历史用50分钟,地理用20分钟);④对书中的知识要点及表格、图片、地图等内容,列目录、贴标签,做到心中有数,能够迅速查找;⑤应对模糊不清或较难的选择题可以查查书,其他的选择题最好不翻书;应对材料题、探究题,要细读材料,非开放性题答案必须答准确、答经典;属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要紧抓不放,以致浪费时间,减缓答题速度,影响成绩的提高;⑥有剩余的时间,可以回望做过的试题,检查选择题,力争选择题拿全分;挑战能力题,冲刺高分,等等。一言以蔽之,让学生快速适应开卷考试模式,提高答题的速度、准确度,冲刺高分,应该是我们今后教学中值得重点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

初二历史开卷复习重点资料 第5篇

(2)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3)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感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东东北问题: P21

1、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甲午中日战争:辽东半岛战役;《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3、1931年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4、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

5、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

6、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东北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

7.大庆油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8.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原因 P21 1. 党的正确领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

2. 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完成了三大改造。

3. 中国人民高涨的工作热情。

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进一步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和鼓舞了全国人民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谋划策。P21 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原有的工业基础,吸引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科技含量,保留和吸收高科技人才,走科技创新之路。

▇ 列举近现代史上三个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转变的事件。P25 1.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至196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P3

成功探索:1 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中共八大关于党和人民主要任务的规定。

1961的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失误:

1、1958年总路线的提出。2、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

启示: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国情,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P35 1. 社会应从“人治”走向“法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 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 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不搞个人崇拜,必须建立对领导的监督机制。

4. 不要忘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反思中获取真知,这样一个民族才能获得前进的力量。

设计“红色之旅”旅游路线,选择党探索历程的地点并说明理由。P45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我国经济中心大城市。

南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井冈山: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遵义:遵义会议所在地,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北京: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新中国的首都。

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 历史上的开口通商(门户开放)与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P45 性质:前者开放港口是被迫的,带有侵略性质;新中国对外开放是主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方针。

目的:前者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今天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结果或影响:前者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中国的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的历史功绩。P51 1.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指挥淮海战役。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提出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4 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 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8.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9. 中共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台湾问题 P69 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3.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4.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7.“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8. 汪辜会谈:将“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9.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认识与感想:

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海峡两岸骨肉分离是人为造成的,是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的,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都不会得逞的,我们希望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海峡两岸也一定会统一。

2.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国论,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探亲、旅游、投资等活动的增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会越来越浓,统一的道路必会越来越近,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的外交各自特点: P84近代时期:屈辱、软弱。史实: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损害中国权益。现代时期:独立自主,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史实:

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决议。2.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会谈。3、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4、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交。5、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和葡萄牙分别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1997年中国对香港、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6.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感想: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力强大、国家独立,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香港、澳门回归的感想。P63 香港澳门回归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回归事实证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当代中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近代思想史: P50 1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法国)三民主义 2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日本、俄国)3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1917年十月革命)5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P93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中国科学院。2.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努力钻研、探索,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4.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5.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善了发展科技的条件。

启示:中共是科技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主创新、艰苦奋斗是民族进步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必须坚持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石。中国要拥有一支爱国奉献、赶超世界、协作创新的不断进步的科技队伍。神六升空的感受: P93 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国力的增强,作为中国人深感骄傲,并要努力学习,为祖国更加繁荣贡献力量。

谈感受 P87 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1.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2.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3. 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美关系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2.1922年,《九国公约》签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3.抗日战争胜利后,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1950年美帝国主义派海军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我国内政。5.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6.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

★中英关系史:

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2、1856年英国与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英国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中俄关系史: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19世纪70年代,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5.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进攻日军,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6.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

★中日关系史:1.189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中国局部抗战开始。4.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9.1937年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1、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建交。

中考政治开卷考试“四忌” 第6篇

一忌从书中找题,照搬照抄难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

二忌题题翻书,时间不够用;

三忌不仔细审题,答案思路不清晰;

上一篇:90后人物报道优秀范文下一篇:红绿灯下的生命交响曲